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萨仁[1](2021)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文中认为新时期,坚持以德育为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努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三全育人”,坚持把教育的灵魂交给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英群体,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也承载着民族地区的未来,他们进入高校后能否在学习、生活、人际、心理等方面良好适应十分重要。本文以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特点、入学适应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三全育人”视域宁夏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宁夏高校通过组织集中教育培训、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入学适应教育的渠道与方式,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方面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进、全方位发力。但部分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仍旧存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环境、心理变化方面的入学适应不良现象,这既有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自身和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要丰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育人队伍、建立覆盖本科学段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体系、探索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多方联动体制机制,促进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王梦龙[2](2021)在《高校社区新生心理疾病态度现状及教育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慧[3](2020)在《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适应性反映个体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依据,以降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风险。方法于2018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971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进行调查,结合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以及自行设计的校园功能满意度调查问卷,评测大学新生一般资料、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家庭环境及对学校满意度等情况。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结果1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总分为(108.68±13.07)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情绪适应性、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4.16±3.27)分、(27.97±4.98)分、(20.35±5.67)分、(15.33±2.68)分、(20.87±3.28)分。2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适应性在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2)对大学的认可程度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是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家庭经济状况、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3)对大学总体评价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性别有关(P<0.05);(4)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与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性别、对宿舍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有关(P<0.05);(5)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专业有关(P<0.05);(6)大学新生人际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结论1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是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图0幅;表14个;参162篇。

洪璐[4](2020)在《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高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综合教学质量得到显着提升。高校大学生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的人格表现和合格的心理素质是反应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军队领导干部开展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试着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军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异同比较等方面浅析高校如何借鉴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借鉴经验。

王学[5](2020)在《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自媒体时代对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内在心理需要与原有心理认知图式间的矛盾、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内在冲突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共同构成了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内在逻辑。当前,00后大学新生在理想目标确立、学业适应与职业选择、人际交往与集体生活、情绪控制与情感表达、时间管理与分配等方面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这受到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适应性教育缺失以及自媒体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需增强心理适应性教育的指导性、实效性和系统性,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能力。

王莹[6](2020)在《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芜湖市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巴林特小组对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扩展巴林特小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720名医学院大一新生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根据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的标准,筛选出36名研究对象,并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三组,每组各12名成员。研究组每周开展一次巴林特小组的活动,持续8周;对照组每周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共进行8次;空白组暂时不予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情绪表达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分别施测,比较各组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根据空白组成员的意愿,补充进行巴林特小组的干预。结果:1.720名医学院大学新生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平均得分为127.63±31.92。2.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新生在人际关系因子(P=0.023)、焦虑因子(P=0.017)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P=0.038)有显着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在人际关系因子分(1.47±0.50)上显着低于女性(1.56±0.51);男性在焦虑因子分(1.31±0.38)显着低于女性(1.38±0.43);在恐怖因子分上男性得分(1.27±0.38)显着低于女性(1.34±0.43)。3.不同专业类别的医学院新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有显着的差异(P=0.036)。表现为非医学新生组(1.33±0.37)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显着低于医学新生组(1.40±0.40)。4.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医学院大学新生在焦虑(P=0.050)和偏执因子得分上(P=0.047)的差异有显着的意义,具体表现为非学生干部(1.38±0.42)在焦虑因子分上显着高于学生干部(1.30±0.37);非学生干部(1.35±0.43)在偏执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学生干部(1.27±0.34)。5.不同生源地的医学院新生在强迫(P=0.039)和恐怖因子(P=0.046)的得分上有显着的差异。城市组新生(1.61±0.47)在强迫症状的得分显着低于农村组(1.69±0.53);农村组新生(1.34±0.45)在恐惧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城市组(1.28±0.36)。6.干预前:研究组(168.75±5.34)、对照组(170.83±5.04)和空白组(173.25±7.79)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研究组(54.92±3.09)、对照组(54.67±2.84)、空白组(55.00±3.28)在自我意识量表上的得分无显着的差异(P=0.963);研究组(62.08±1.78)、对照组(60.67±2.67)、空白组(62.00±2.00)在情绪表达量表上的得分无显着差异(P=0.166)。7.干预后: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三组在症状自评量表(P=0.001)和情绪表达量表总分上(P=0.008)的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8.研究组干预前后在SCL-90量表总分(P=0.022)、自我意识量表总分(P=0.008)和情绪表达量表总分上(P=0.00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在SCL-90量表总分(P=0.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干预前后在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抑郁分量表(P<0.05)、其他分量表(P<0.05)和情绪表达量表(P<0.01)干预前后差值上的差异显着。结论:1.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一般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与团体心理辅导相比较,巴林特小组对某医学院大学新生情绪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更佳。

刘皓[7](2019)在《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文中认为来自农村的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相关角色的转变,是他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地域、生活背景、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农村籍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容易在人际交往、环境认同等方面出现诸多适应性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F高校人文学院2018级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得出的数据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农村籍大学新生和城市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适应性状况,探究了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困扰的因素,进而采用小组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探究提升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模式。通过对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城市籍大学新生。另外,通过对人际交往这一维度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状况弱于城市籍大学新生。社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六次小组活动,并对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进行了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满意度评估。研究表明,针对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小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建议部分提出,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加强对农村籍新生的个案辅导和小组工作,提升农村籍新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对农村籍新生的社会支持,促进农村籍大学新生的社会融入和健康成长。

王梦龙,王晓刚,谢晓雪,汤翔嵘,闫虹[8](2019)在《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现状与特点,我们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问卷对某民族院校1581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于心理健康服务有一定需要但并不强烈。71%的新生选择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获得帮助,其次是私立和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近70%的大学新生倾向于选择专业人员和朋辈群体获得帮助;在服务内容方面,近80%的大学新生倾向于关注人际关系、自我身心管理和校园适应等议题;在服务途径上,70%的大学新生倾向于选择科普讲座、咨询专家和朋辈群体面谈。不同民族的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途径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服务态度上得分显着低于汉族。总体来看,民族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强度偏低,但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认可度较高,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科普宣传和课堂教育形式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对此,建议民族院校可从校内外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等多个方面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梁雪莹[9](2019)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党中央强调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始环节的新生入学教育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课”,是新生认识学校、了解自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的“关键一课”。良好的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能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步入大学生活正轨,明确大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阶段的奋斗目标,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提高大学生的成才率,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入学教育效果,对于高校开展入学教育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式。在研究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以及效果进行了调查,探寻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的表现,并总结出新生入学教育总体效果较好,但各部分之间效果不均衡,存在提升空间的结论;将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研究实例,具体研究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论述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时间、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群体、工作人员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从新生入学教育理念、时间、形式、内容和反馈机制五个路径,增强入学教育实效性,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效果。

刘席文[10](2019)在《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构建研究 ——以J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此研究完成了一次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的构建,设计了一个具体可行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用于提升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管理工作效率,具体而言,首先选取适用于J学院新生的心理调查工作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J学院对新生的管理提供了针对性的了解,明确管理的方向。然后设计出最适合J学院新生管理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然后对J学院新生实施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接下来对此方案进行效果评估。最后修正此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标准化,完成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的构建。此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量表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实验干预法。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此研究首先用量表调查选定了信效度较高的几种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J学院的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然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了大学新生中年龄越大心理韧性也会越高;心理韧性越高,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心理韧性较高的人的积极情绪也较高;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绪也越高。生活满意度高,消极情绪、孤独感越低;男生比女生有更低的心理韧性、更高的心理病理症状以及孤独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个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上都不存在组间差异;单身与恋爱中的大学新生在各个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上都不存在组间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的大学新生在各个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上都不存在组间差异。认为有必要对大学新生进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管理,此时完成了PDCA管理循环的计划(Plan)阶段,然后制定出贴合实际的J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依据此方案对J学院大学新生针对使用,即为PDCA管理循环的具体执行(Do)阶段,而后验证方案有效性,检查方案中的可改进的方向,并对此方案进行改进,即为PDCA管理循环的原因分析结果评估(Check)阶段。最后对完善后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估与检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将完善后的方案作为以后日常管理工作的常备工具,即完成了PDCA管理循环的处理纠正并形成新的有效可靠的方案(Action)阶段。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是一次完整的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的构建过程,为以后J学院的新生管理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方案,也为其他有关院校的学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图16幅;表11个;参56篇。

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 系统论
        (三) 认知理论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概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特点
        一、身心特点
        二、学习特点
        三、思想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概念
        一、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第三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主要内容
        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对学习方式的适应
        三、对人际环境的适应
        四、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第二章 “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现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一、问卷基本情况
        二、访谈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三全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一、全员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二、全过程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三、全方位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第三节 宁夏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的经验
        一、组织集中教育培训,助其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二、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其融入大学生活
        三、多渠道助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第三章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
        一、生活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二、学习方式适应不良的表现
        三、人际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四、心理变化适应不良的表现
    第二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自身的原因
        二、家长忽视了对子女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针对性不强
        四、社会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丰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育人队伍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原则
        二、强化辅导员骨干作用
        三、巩固任课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作用
    第二节 建立覆盖本科学段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体系
        一、推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系统化
        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融入课程教育
        三、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融入实践活动
    第三节 探索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多方联动体制机制
        一、建立组织、课程、活动三位—体大中心
        二、构建文化、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大空间
        三、设立心理、资助、创业三位一体大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1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3)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处理
        1.1.5 质量控制
        1.1.6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大学新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2.3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单因素分析
        1.2.4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3.2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分析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2.1 适应性的概念
    2.2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测评工具
    2.3 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2.3.2 家庭因素
        2.3.3 学校因素
    2.4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危害
        2.4.1 人际交往障碍
        2.4.2 学业成绩不理想
        2.4.3 强迫症状、焦虑等负性情绪
    2.5 适应性在护理领域的研究
    2.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绪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综述
    1.4 课题的创新点
2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1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2 新兵心理健康教育
        2.1.1 新兵连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1.2 新兵下连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3 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2.3.1 入学教育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3.2 新生发展规划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4 新兵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
        2.4.1 二者相同之处
        2.4.2 二者不同之处
3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3.1 思想与心理调查分析制度
    3.2 思想与心理档案制度
    3.3 思想与心理动员制度
    3.4 思想与心理汇报制度
    3.5 思想与思想教育汇报制度
4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4.1 加强教育激励
    4.2 加强宣传鼓动
    4.3 及时疏导干预
    4.4 鼓励互助调节
    4.5 活跃校园生活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内在逻辑
二、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基本表现
        1. 理想迷茫与目标缺失
        2. 学业适应困难与职业选择迷茫
        3. 人际交往问题与集体生活适应不良
        4. 情绪控制与情感表达困难
        5. 时间管理与分配问题
    (二)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心理适应性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指导性
    (二)开展针对性心理适应性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性
    (三)推进普适性心理适应性教育,增强教育系统性

(6)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3.2 症状自评量表
        3.3 情绪表达量表
        3.4 自我意识量表
    4.研究设计与方案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方案
    5.数据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5.2 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量表法
        1.4.3 访谈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籍大学生
        2.1.2 适应
        2.1.3 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
    2.2 理论回顾
        2.2.1 青春期人际交往理论
        2.2.2 生态系统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 文献评述
3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F高校为例
    3.1 农村籍大学新生成长背景分析
    3.2 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的数据分析
        3.2.1 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总体检出情况
        3.2.2 农村籍和城市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的比较
        3.2.3 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维度与人际交往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3.2.4 小结
4 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
    4.1 小组目标
        4.1.1 总目标
        4.1.2 具体目标
    4.2 小组筹备
        4.2.1 小组背景资料
        4.2.2 小组对象及其选取
        4.2.3 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应变计划
    4.3 小组工作过程
        4.3.1 第一次小组活动
        4.3.2 第二次小组活动
        4.3.3 第三次小组活动
        4.3.4 第四次小组活动
        4.3.5 第五次小组活动
        4.3.6 第六次小组活动
    4.4 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评估
        4.4.1 小组过程评估
        4.4.2 结果评估
        4.4.3 小组工作者自身评估
5 总结、反思与建议
    5.1 总结
    5.2 反思
    5.3 建议
        5.3.1 加强对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5.3.2 引入个案和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3.3 提升对农村籍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记录编码表
附录3 小组单元反馈自评表
附录4 小组活动效果自评量表
致谢

(8)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测量工具
    (三)程序
二 结果分析
    (一)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态度分析
    (三)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需要分析
    (四)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需要分析
    (五)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需要分析
    (六)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服务途径的需要分析
三 讨论
    (一)服务态度
    (二)服务机构
    (三)服务人员
    (四)服务内容
    (五)服务途径
    (六)不同民族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四 建议
    (一)扩充与优化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队伍建设
    (二) 拓宽与整合民族院校校内外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资源
    (三)深化与扩展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四)重视与创新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9)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概述
    2.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概念
    2.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特征
        2.2.1 时间的限定性
        2.2.2 对象的特定性
        2.2.3 内容的丰富性
        2.2.4 方法的多样性
        2.2.5 任务的多重性
    2.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地位
        2.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始环节
        2.3.2 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3.3 大学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反映
    2.4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作用
        2.4.1 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2.4.2 弥补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缺失
        2.4.3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4.4 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效果调查
    3.1 调查问卷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结构
        3.1.4 调查过程
        3.1.5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调查
        3.2.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调查
        3.2.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调查
        3.2.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调查
    3.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调查
        3.3.1 军事训练教育效果调查
        3.3.2 环境认同教育效果调查
        3.3.3 大学适应教育效果调查
        3.3.4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
        3.3.5 专业学习教育效果调查
    3.4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整体效果
        3.4.1 各观测点得分情况
        3.4.2 新生入学教育整体效果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例研究
    4.1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基本情况
        4.1.1 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展历程
        4.1.2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基本理念
        4.1.3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4.1.4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基本过程
    4.2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分析
        4.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4.2.2 调查问卷结构及样本基本情况
        4.2.3 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分析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成功经验
        4.3.1 新生入学教育理念先进
        4.3.2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到位
        4.3.3 新生入学教育特色内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5.1.1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短暂且集中
        5.1.2 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固化且低效
        5.1.3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陈旧且单调
    5.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对新生入学教育重视不够
        5.2.2 对新生群体认识程度不足
        5.2.3 对工作人员作用缺乏引导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提升路径
    6.1 强化新生入学教育理念
        6.1.1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6.1.2 强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6.2 规划新生入学教育时间
    6.3 拓展新生入学教育形式
        6.3.1 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6.3.2 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6.3.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6.3.4 教师教育与同辈教育相结合
    6.4 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6.4.1 军事训练教育
        6.4.2 环境认同教育
        6.4.3 大学适应教育
        6.4.4 思想政治教育
        6.4.5 专业学习教育
    6.5 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效果反馈机制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10)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构建研究 ——以J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
        1.3.2 国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现状
        1.3.4 团体心理辅导工程构建的研究现状
        1.3.5 我国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
        2.3.1 关键问题
        2.3.2 创新点
    2.4 工程管理学理论基础
        2.4.1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4.2 PDCA管理循环理论
    2.5 实验设计与实施方案
        2.5.1 实验设计方案
        2.5.2 实验实施方案
第3章 PDCA管理循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阶段
    3.1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思路
    3.2 J学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以及测量工具
    3.3 J学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发放回收流程以及数据分析方案
    3.4 J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
        3.4.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4.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心理健康相关变量的关系
        3.4.3 心理健康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5 J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
    3.6 J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论
    3.7 针对J学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论选取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第4章 PDCA管理循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阶段
    4.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测量工具以及数据分析方案
    4.2 两组被试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前的组间差异
        4.2.1 性别在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上的组间差异
        4.2.2 干预组和等待组的基线水平差异
    4.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流程
第5章 PDCA管理循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评估阶段
    5.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后的结果
    5.2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后的结果评估
    5.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探讨改进
    5.4 团体心理辅导改进方案
第6章 PDCA管理循环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标准化阶段
    6.1 改进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测量工具以及数据分析方案
    6.2 改进后两组被试实测前的组间差异
        6.2.1 性别在心理健康相关变量上的组间差异
        6.2.2 干预组和等待组的基线水平差异
    6.3 改进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流程
    6.4 改进后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后的结果
    6.5 改进后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结论
    6.6 改进后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推广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 刘萨仁.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2]高校社区新生心理疾病态度现状及教育干预效果研究[D]. 王梦龙.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3]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慧.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8)
  • [4]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洪璐.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5]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王学.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6]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D]. 王莹.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农村籍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性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D]. 刘皓.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8]民族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王梦龙,王晓刚,谢晓雪,汤翔嵘,闫虹.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9(02)
  • [9]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提升研究[D]. 梁雪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10]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程构建研究 ——以J学院为例[D]. 刘席文.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