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第三采油厂分层注水技术改进

青海油田第三采油厂分层注水技术改进

一、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1](2020)在《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很多油田随着数十年的高速开采,特别是东部油田,浅中层油藏或被探明,或者正在开发,其中诸多区块已经处于特高含水期,储量的认识和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必须立足当前的客观实际,不断提高认识,掌握油气水储量状况,采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储量增值保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针对特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的储量价值评价研究也显得迫切和极为重要。基于上述目的,本文开展特高含水期的储量价值评价,选择开发四十年并且综合含水大于90%的ZY油田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对油气储量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掌握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结合石油行业油气储量价值评价目前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发现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储量价值评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地质可靠性与经济可行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勘探维度、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定性维度的四个维度出发,筛选并确定了评价研究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确立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级关键指标进行权重设计,形成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标准。通过针对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较好地解决了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确保综合评价结论能为ZY油田的管理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提升,以促使特高含水期的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敖炜,任强燕,张皓,胡伟康,韩晋伟[2](2020)在《西区油田旦八区块3183井区油藏稳产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某石油西区采油厂位于陕北斜坡中西部,区内分为延长组和延安组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油层,由于油层埋藏的比较浅,渗透率比较低,产能比较少,存在着物性差、致密性差等多种特点,属于特低渗透油田。目前有超过4 000口井处于注采运行之中,经过多年开发一些层位油层的含水率都逐步上升、采收率逐步下降,通过对本区块的研究,提出了稳产方案。

兰天庆[3](2020)在《分压注水合理压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大多数含水或高含水油田一贯采用分层定量注水技术来解决和实现上述问题,以达到稳产低耗的目的,但是由于分层定量注水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势必无法实现目标储层注采平衡,进而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分层定量注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量注水,若想保证井底压力长期保持稳定,实现分层有效驱动,则必须进行分压注水合理压力系统优化设计,建立一个既能克服注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又能对渗流压力实现动态监控的工艺流程。定压注水技术把注水目的和注水措施相结合,即能对注水压力和配水速度实施动态监测,又可有效规避了大量无效的注采循环,使井下各层均衡均用,水驱采油效果显着,但目前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试验区块为研究目标,基于生产背景和该区块地质概况,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定量表征了目标油藏的静态特征,并建立了地层有效厚度及主要渗流物性等数据体。量化了该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明确了各层各方向流量分布规律。基于该试验区块X-1试验井,结合该油井动态指标和静态资料,综合考虑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油井联动受效等因素的影响,明确了该试验井的可动油饱和度高值区及渗透率增幅较大的层位,通过典型层分析,落实了X-1试验井可能存在优势通道的方向及层位,结合以上成果最终确定了该试验井分层位的措施类型。本文首次采用预置电缆智能配注测调系统测定了X-1试验井各层启动压力并基于渗流力学平面径向流产能计算公式,计算注水井各小层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分层合理注水压力梯度的计算模型,进而确定分层合理注水压力。开展了室内分层定压注水实验,结合方岩心基本物性参数共设计了3类不同条件下三管并联人造岩心水驱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控压-提压技术注水对应的平均采收率最高为56.29%。实验表明对于长期注水开发的多层系油藏,在储层内部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后,可通过控制高渗透层注入压力和提高低渗透层注入压力的方式,调控不同层系的吸水剖面,从根本上实现分层定压注水提高储层整体动用程度和注水合格率的目的。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定压注水能够在地质配注的基础上更大程度提高低渗透层注入压力和控制高渗透层注入压力,进而最大程度缓解层间矛盾及调整吸水剖面,最终实现提高注水利用率及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的目的。本论文在丰富和发展合理压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同时,对分层定压注水技术的开发措施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鹏伟[4](2020)在《脉动周期注水配注模型建立及软件设计》文中提出目前多数油田分注井采用桥式偏心或者同心连续分注工艺,该工艺需要定期进行井下调配,井下作业普遍存在不可靠性,而且连续注水在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方面逐步越来越难,容易形成水窜现象,虽然一些油田采用了周期注水工艺技术,但受配注设备限制,难于精细优化注水周期和配注量。为此,本文利用CAD、INVENTOR设计软件优化设计出地面井口分层流量调配阀、井下分层封隔器,结合井下分层双压力传感系统、物联网技术,提出智能脉动周期循环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免去井下流量调配测试,通过数据控制终端就可以实现一口注水井的配注工作制度的远程控制,可以实现地面、井下协同遥控,达到井口调配分层流量。该技术可以适时监测每个层的脉动周期流静压力数据,并通过嵌入的配注模型及分析软件系统及时评价和反馈注水效果以及实时监控封隔器的密封效果。此外,充分考虑脉动周期循环注水工艺、结合IMEX分析验证的结果,在STARS模块中加入渗透率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关系来模拟储层物性参数(渗透率、孔隙度)随脉动压力周期性变化的实际开发情况,最终建立考虑脉动瞬变压力-流量之间关系的层段配注模型,优化设计出一套适用于脉动周期循环注水方式的层段实时监测、边测边调的调配方法及相关配注软件。

马建兵[5](2019)在《关于采油注水工艺技术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注水开发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注水工艺的效果,才能实现水驱的开发效率。合理解决油田注水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油田开发后期的特点,实施稳油控水的管理模式。降低高渗透储层的注水,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注水,通过水驱的作用,开采出更多的剩余油,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冮明超[6](2019)在《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于注水开发油田而言,分层注水技术是缓解层间矛盾,提高层段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了分层注水工艺和与之配套的分层测调工艺。分层注水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注水开发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随着华北油田持续加大分注开发程度,分注工艺对于多级精细分层注水的要求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注重工艺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目前现有分注工艺技术对于薄隔层细分注水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分注用封隔器及配水器高效集成技术的研究,配套现有桥式同心分注工艺,形成了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针对分注管柱失效的问题,本文从封隔器胶筒密封件和金属材质失效规律性认识研究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物理仿真技术,对封隔器等金属和胶筒密封件材料进行各工况下仿真分析,并开展了力学和化学试验分析,验证井下工具失效机理。形成了胶筒及金属材质选材图版。同时构建了分层注水井筒及管柱三维模型,建立分层注水管柱的三维力学模型,系统地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找到了分层注水管柱在井筒中的失效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分层注水管柱有效期预测方法和管柱异常状况诊断分析方法,开发分注管柱三维仿真设计及有效期预测软件,为注水管柱组合的合理配置及生产作业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为现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帮助,对于提高分注作业效率,保证井下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提高分注有效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党秀娟[7](2019)在《华北油田Z区块生产系统次生硫化氢产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次生H2S是因开采措施不当而产生的,对集输系统最大的危害在于集输过程中H2S的含量会不断累积。采油三厂内整个集输系统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H2S,对现场的正常生产有很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Z区块现场增产措施、生产中所用药品的成分、H2S的分布特点和注入水水质检测等研究发现,采油三厂中次生H2S是因注入水含SRB,SRB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异化还原产生H2S气体。对采油三厂各站点中的储油罐、分离器、污水罐等重点含H2S的区域进行温度和pH值的测定,了解采油三厂的环境和适宜H2S生存的环境。从油区来水中提取SRB的样本,设计实验对油区来水中SRB的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采油三厂油区来水中SRB的特性和生长环境,明确了 H2S在集输系统中的生成机理。现场调研了采油三厂目前H2S的日含量,对不同的防治方法在除硫机理、除硫规模、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湿法铁基脱硫工艺、VM-510脱硫剂配套撬装加药装置、氧化铁干法脱硫三种工艺是主要的治理H2S的方法。将这三种工艺进行现场应用,发现治理后H2S的浓度都小于5ppm,符合我国的安全标准要求,其对H2S的治理效果都非常明显。对不同防治方法进行性能优选找出适合各联站的防治方法,在对其设备报价、药剂费用、人工费用和运行费用等进行经济评价,找出最适合采油三厂各联站的防治方法。

景俊鸿[8](2018)在《同心配水器验封测调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注水仍是目前补充地层能量,实现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发方式,但原有分层注水工具和配套测试技术存在投捞困难、工作量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注水工具和配套测试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配水工具,在保证现有精细注水目标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测试工艺技术水平。文章从现有注水工艺和测试技术现状出发,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新型注水工具—同心配水器,运用ANSYS软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并对同心配水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文章还以同心配水器为基础,对配套的同心验封技术和同心测调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制定了工艺流程与规范,最后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数据采集进行了效果分析,证实了设计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同心配水器和配套的同心验封技术及同心测调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投捞次数,提高验封调配测试一次成功率,降低工作劳动强度,节约生产开发成本,为进一步优化注水方案、提高单层注水准确率、提高分层注水效率和合格率、提升油田精细注水效果等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艺技术,为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耿红涛[9](2018)在《油田开发后期强化注水工艺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油田开发进入后期,为了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采取最优化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保持油田长期的高产稳产,达到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指标。水驱开发的油田,通过强化注水工艺技术的研究,提高水驱开发的效率,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

谭亚东,赵则,刘康[10](2017)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方式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油田的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采取科学的开发方式,不断提高油气的产能,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指标。因此,有必要优化设计油田的开发方式,提高青海油田的开发力度,保持油田长期的高产稳产,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二、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4 储量价值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石油储量价值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石油储量分类与分级
        2.1.1 石油储量概念
        2.1.2 石油储量分类及分类结构图
    2.2 储量价值评价内涵
    2.3 储量价值评价影响因素
        2.3.1 地质因素
        2.3.2 开发因素
        2.3.3 经济因素
    2.4 储量价值评价相关方法
        2.4.1 国外储量价值评价方法
        2.4.2 国内储量价值评价方法
        2.4.3 储量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ZY油田简介
        3.1.1 ZY油田石油地质概况
        3.1.2 ZY油田地层岩性特征
        3.1.3 ZY油田开发概况
    3.2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现状分析
        3.2.1 评价依据和指标确定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评价结果
    3.3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3.4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的必要性
第四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方案设计
    4.1 评价优化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2 评价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4.3 储量价值评价指标的确定
        4.3.1 勘探价值维度
        4.3.2 技术价值维度
        4.3.3 经营价值维度
        4.3.4 定性价值维度
        4.3.5 储量价值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4.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4.2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4.3 评价指标的取值及处理
        4.4.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5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4.5.1 评价油藏的选取
        4.5.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4.5.3 评价指标的取值及处理
        4.5.4 储量价值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综合技术集成应用确保精细认识
    5.2 采取调整与挖潜措施落实分类治理
    5.3 强化经营管理实现成本有效管控
    5.4 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西区油田旦八区块3183井区油藏稳产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区简介
    1.1 地层亏空与油层压力
    1.2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
    1.3 低产井形成原因分析
    1.4 工区注采系统尚不完善、注采参数优化
        1.4.1 历年注水指标分析
        1.4.2 注采参数分析
    1.5 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注水见效但幅度不大、水淹严重
        1.5.1 油井见效特征分析
        1.5.2 油井含水上升及水淹原因分析
2 改善措施
    2.1 综合调整治理方案
    2.2 开发效果预测
3 治理效果评价
4 结束语

(3)分压注水合理压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层注水研究现状
        1.2.2 分层定量注水研究现状
        1.2.3 分层启动压力梯度研究现状
        1.2.4 合理注水压力确定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各层各方向流量分布量化与剩余油分布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 三维地质精细模型建立
        2.2.1 建立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
        2.2.2 地质模型建立的步骤和原理
    2.3 试验区块历史拟合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量化
        2.3.1 数值模拟技术优选
        2.3.2 目标区块历史拟合
        2.3.3 剩余油分布特征量化
    2.4 试验区块各层各方向流量分布量化
        2.4.1 注采单元划分
        2.4.2 注水量在流管中劈分
    2.5 小结
第三章 各层低效无效循环技术界限及水淹程度量化
    3.1 优势水流通道成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3.1.1 优势水流通道成因
        3.1.2 优势水流通道类型
    3.2 优势水流通道筛选方案
    3.3 低效无效循环技术界限确定
    3.4 流管内的水淹程度计算
    3.5 X-1井优势渗流通道及各层措施类型量化
    3.6 小结
第四章 分层合理注水压力确定方法
    4.1 破裂压力剖面预测方法
    4.2 预置电缆智能配注测调软件介绍
    4.3 分层启动压力测试结果
    4.4 分层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方法
    4.5 分层合理注水压力确定原则
    4.6 小结
第五章 分层定压注水实验研究
    5.1 实验条件
    5.2 实验原理与方案设计
        5.2.1 实验原理
        5.2.2 实验方案设计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脉动周期注水配注模型建立及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水工艺研究现状
        1.2.2 油田分层配注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脉动注水工艺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
    2.1 脉动注水工艺系统设计
        2.1.1 脉动注水信息采集系统
        2.1.2 脉动注水信息采集运行系统
    2.2 井口压力波发生器及控制系统
    2.3 井下智能分层脉动注水开关器
    2.4 脉动周期注水工艺可行性分析
    2.5 脉动周期循环注水增油方式
    2.6 脉动周期循环注水工作方式
    2.7 脉动周期循环注水配注方式
        2.7.1 理论依据
        2.7.2 脉动周期注水压力分析方法
        2.7.3 脉动周期注水工作流程的确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均质油藏的脉动周期注水配注制度分析
    3.1 注水制度调控参数的确定
    3.2 建立数模理想模型及相关注水制度设定
        3.2.1 模型基础数据
        3.2.2 工作制度描述
    3.3 考虑不同渗透率、不同注水制度下的情况
    3.4 考虑不同渗透率下的分层注水的情况
    3.5 考虑加大注入量的分层注水的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压敏影响下的脉动周期配注分析
    4.1 利用STARS模型对IMEX验证结果进行分析
        4.1.1 建立STARS理想模型
        4.1.2 对“开1h关3h”的注水制度情况验证
        4.1.3 对“开1h关3h”隔层注入的情况验证
    4.2 脉动周期循环注水物理模型建立
    4.3 脉动周期注水层段配注模型建立
        4.3.1 脉动注水层段性质评价划分
        4.3.2 强、弱注水效果评价
        4.3.3 脉动周期注水单层模型建立
    4.4 脉动注水油水推进效率预测模型
        4.4.1 脉动注入单层-储层两相渗流模型
        4.4.2 脉动注水相关渗流条件确定
        4.4.3 脉动水驱前缘速率的确定及油水混相区渗流分布求解
    4.5 实例分析
        4.5.1 求解数学模型对实例分析
        4.5.2 利用STARS模块对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脉动周期循环注水软件设计
    5.1 脉动注水软件开发环境
    5.2 脉动注水软件结构
    5.3 脉动注水软件功能
        5.3.1 主页面介绍
        5.3.2 脉动注水开关信号控制
        5.3.3 脉动注水层段注入量及跳跃控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本文常用符号及其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5)关于采油注水工艺技术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油田注水概述
2 关于采油注水工艺技术问题的思考
    2.1 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 提高注水效率的措施
    2.3 解决注水工艺技术问题对策
    2.4 注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结论

(6)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层注水工艺及配套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2 分注管柱配套工具材质及失效机理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2.3 分注管柱及工具受力分析技术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第2章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及配套工具研究
    2.1 技术与设计思路
        2.1.1 分层注水系统
        2.1.2 问题分析
        2.1.3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思路的确定
    2.2 基于同心集成分注的封配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方案一)
        2.2.1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方案的制定
        2.2.2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管柱
        2.2.3 Y341 配水封隔器设计
        2.2.4 可调配水芯子设计
        2.2.5 测试调配仪器设计
        2.2.6 封配测调一体化技术室内试验
    2.3 基于桥式同心分注的封配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方案二)
        2.3.1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方案的制定
        2.3.2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管柱
        2.3.3 同心配水封隔器研究与设计
        2.3.4 配套桥式同心高效测调技术
        2.3.5 配水封隔器耐温耐压试验
        2.3.6 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现场试验应用情况
    2.4 小结
第3章 井下工具材质失效机理与试验方法研究
    3.1 井下工具金属材质腐蚀机理及选材方案研究
        3.1.1 试样设计
        3.1.2 试验方法
        3.1.3 金属材质应力腐蚀试验
        3.1.4 模拟金属材质腐蚀试验
        3.1.5 金属材质力学性能测试
        3.1.6 金属材质选材图版
    3.2 井下工具橡胶材质失效机理及应用选择研究
        3.2.1 橡胶材料试样制备
        3.2.2 试验方法
        3.2.3 橡胶材料的介质老化试验
        3.2.4 橡胶材料的性能测试
        3.2.5 介质老化对封隔器胶筒橡胶摩擦性能的影响
        3.2.6 橡胶材料的微观形貌观察
        3.2.7 橡胶材质的寿命预测与优选
    3.3 小结
第4章 分层注水工艺力学动态分析及设计技术研究
    4.1 分注管柱力学动态模拟及设计技术研究
        4.1.1 分注管柱力学模型建立及规律研究
        4.1.2 分注工具连续性条件
        4.1.3 分注管柱力学全过程动态模拟研究
    4.2 分注工具各工况下受力仿真模拟及优化设计研究
第5章 精细分注管柱受力分析软件设计研究
    5.1 精细分注管柱受力分析软件平台软件概述
    5.2 软件结构功能
    5.3 软件应用实例
        5.3.1 晋105-12X井基本情况
        5.3.2 晋105-12X井软件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华北油田Z区块生产系统次生硫化氢产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硫化氢生成机理的研究
        1.2.2 国内外对硫化氢防治方法的研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生产系统中硫化氢的生成机理
    2.1 钻井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机理
        2.1.1 稠油水热反应生成硫化氢
        2.1.2 入井药品生成硫化氢
    2.2 开采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机理
        2.2.1 酸化产生硫化氢的机理
        2.2.2 压裂产生硫化氢的机理
        2.2.3 蒸汽吞吐产生硫化氢的机理
        2.2.4 注入水中硫酸盐还原菌产生硫化氢
    2.3 小结
第3章 Z区块次生硫化氢的生成机理研究
    3.1 硫化氢的分布
        3.1.1 硫化氢主要分布地区
        3.1.2 各工区硫化氢的检测
        3.1.3 站内硫化氢的分布特征
        3.1.4 注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分布特征
        3.1.5 采油井硫化氢的特征
    3.2 硫化氢的危害
        3.2.1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3.2.2 硫化氢对金属设备的危害
    3.3 硫化氢生成机理的分析
        3.3.1 原生因素分析
        3.3.2 现场开采措施分析
        3.3.3 生产系统中硫化氢的来源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Z区块次生硫化氢防治方法的研究
    4.1 防治方法
        4.1.1 湿法铁基脱硫工艺
        4.1.2 VM-510脱硫剂配套撬装加药装置
        4.1.3 氧化铁干法脱硫
        4.1.4 方法优选
    4.2 现场应用概况
        4.2.1 效果评价
        4.2.2 经济效益
        4.2.3 小结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同心配水器验封测调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田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1.2.2 验封测调工艺技术的发展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同心配水器的研究与设计
    2.1 同心配水器结构设计
        2.1.1 同心配水器结构方案
        2.1.2 同心配水器结构特点
    2.2 同心配水器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分析
        2.2.1 同心配水器关键部件的设计
        2.2.2 同心配水器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校核
        2.2.3 同心配水器流场数值仿真模拟
第三章 同心配水器验封技术研究
    3.1 同心配水器验封技术的总体方案设计
        3.1.1 同心直读验封系统的方案原理
        3.1.2 同心直读验封仪技术指标
        3.1.3 同心直读验封技术特点
    3.2 同心配水器验封装置的设计
        3.2.1 同心直读验封仪机械结构设计
        3.2.2 同心直读验封仪电路方案设计
    3.3 验封工艺流程与规范
    3.4 现场应用
        3.4.1 现场应用情况
        3.4.2 典型井实例分析
        3.4.3 工作效率分析
第四章 同心配水器测调技术研究
    4.1 同心配水器测调技术的总体方案设计
        4.1.1 同心配水器测调系统的方案原理
        4.1.2 同心测调仪技术指标
        4.1.3 同心直读测调技术特点
    4.2 同心配水器测调装置的设计
        4.2.2 同心直读测调仪结构设计
        4.2.3 同心直读测调仪电路设计
    4.3 同心直读测调工艺流程与规范
    4.4 现场应用
        4.4.1 现场应用情况
        4.4.2 典型井实例分析
        4.4.3 工作效率分析
        4.4.4 测试精度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油田开发后期强化注水工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油田开发后期的特点
2 油田开发后期强化注水工艺技术措施
    2.1 周期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
    2.2 超前注水技术措施
    2.3 强化注水配套技术措施
    2.4 改善注水的水质, 提高注水效果
    2.5 实施强化注水工艺, 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10)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方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方式
    1.1 油藏驱动方式的选择
    1.2 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
    1.3 油田注水方式的优选
2 青海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方式优化
    2.1 优化精细注水模式
    2.2 取全注水井的数据资料
    2.3 加快数字化油田的建设
3 结论

四、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ZY油田特高含水期储量价值评价研究[D]. 刘斌.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5)
  • [2]西区油田旦八区块3183井区油藏稳产方案研究[J]. 敖炜,任强燕,张皓,胡伟康,韩晋伟. 当代化工, 2020(11)
  • [3]分压注水合理压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法[D]. 兰天庆.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脉动周期注水配注模型建立及软件设计[D]. 李鹏伟.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5]关于采油注水工艺技术问题的思考[J]. 马建兵.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5)
  • [6]封配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 冮明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华北油田Z区块生产系统次生硫化氢产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D]. 党秀娟.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8]同心配水器验封测调技术研究[D]. 景俊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9]油田开发后期强化注水工艺技术[J]. 耿红涛.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1)
  • [10]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开发方式优化[J]. 谭亚东,赵则,刘康.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07)

标签:;  ;  ;  

青海油田第三采油厂分层注水技术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