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一、“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论文文献综述)

鲁冰[1](2021)在《图像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恩海[2](2021)在《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插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不仅对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新的课程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最新版教材的问世,新教材的编写是否与新课标相适应、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热切关心的问题。教材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对新教材插图进行系统分析,探索新教材插图的应用策略与使用方法,对课程理念的落实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本研究对新教材《必修1》和《必修2》的插图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新教材插图的特点。对插图的分析包括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密度、位置分布、呈现形式、组合形式、内容形态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从结构与篇幅、表征度与清晰度、整体性与系统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生活化与中国味、与新课标的适切性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其次,探索并提出12种具体的新教材插图使用方法和10种新教材插图应用策略,举例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可选用的方法与策略。最后,本研究选取新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访谈、教师点评和成绩分析等方式评价实践结果,以检验新教材插图的使用方法与应用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新教材插图是在实验教材插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从量上分析,新教材插图与实验教材插图无明显差异;从质上分析,新教材插图的篇幅更大,表征度和清晰度更高,整体性与系统性更强,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生活化与中国味浓厚;此外,新教材插图与新课程理念具有较高的适切性,也符合新课程目标要求。新教材插图的使用方法有:观察讲授法、绘图讲授法、混搭讲授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探究法、制作模型法、填图练习法、图文转换法、再现巩固法、分享讨论法、插图情境法和评价插图法共12种。新教材插图“教”的策略有: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精选插图开展教学,服务“大概念”教学;构建插图教学框架,循序渐进开展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置插图于生活之中;注意变换呈现方式,适当刺激学生大脑;拓展教材插图资源,开发性地应用插图共6种。新教材插图“学”的策略有:注意目的性和层次性,注意对应性与有序性,注重多角度与对比性,注意主动性与复述性共4种。通过对教学实践结果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第四章提出的新教材插图使用方法与应用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志瑶[4](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时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阅读信息和知识筛选、概括能力的提升培养,是学校教育适应社会大环境变化而进行教育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判定高低的,学生为了考试阅读分数的提升而机械地做阅读试题考卷。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内涵品质的提升都是无法用阅读考试分数的高低来直观衡量的。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引入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学生绘制的语文阅读思维导图能够反映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信息和筛选知识时的差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信息和筛选知识时的差异调整和制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阐述了关于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笔者阅读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确定了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思路及方法。阐述了思维导图、“三位一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界定,并介绍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脑科学理论、图式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包括:组织性原则、“由易到难”原则、主动性原则、习惯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在运用思维导图于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时,本研究希望通过以更直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来了解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现状,并实施两轮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以便作出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调整和制定。在实施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和内涵品质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步骤设计,分别从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评价与反思三方面入手进行应用步骤设计,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确定应用目的;教师研读课文,确定阅读课型;教师设计学生预习学案。课中应用活动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老师在课前准备思维导图效果图,然后对不同文体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讲解。第二种形式,老师在课堂中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自由创作,然后适当指导。第三种形式,老师在课堂中对不同文体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讲解,学生课后对思维导图进行创作。第四种形式,老师在课堂中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思维导图的创作。课后评价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和思维导图绘制的评价与反思两种。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从学生方面的建议来说包含:增加思维导图课前或课后绘制时间;小组合作,积极学习;勤奋阅读,积累内涵底蕴。从教师方面的建议来说包含: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增加教师应用人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素养;教师教学应用经验分享探讨。从学校方面的建议来说包含:积极倡导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教师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空间;鼓励学生注重阅读的积累。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自身改进策略来说包含:选择合适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控制课堂思维导图绘制时间。

赵珈玮[5](2020)在《华君武新闻漫画创作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君武在我国漫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时间以来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漫画作品。他且行且思,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探索漫画民族化作为长期课题,深入挖掘。华君武的新闻漫画与时俱进,想法新颖独到,诙谐机智,看似平凡的画面中却有深刻含义,一笔一画间尽写民族气质。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在人民群众当中深受喜爱。华君武讴歌类型的漫画作品较少,多是针对政治事件或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作风创作的新闻漫画,风格犀利而辛辣。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华君武的人生经历与创作经历相结合,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探析。以期全面了解其新闻漫画创作实践发展。第二部分,从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由内而外的分析总结华君武对新闻漫画民族化的探索。第三部分,探讨华君武新闻漫画多方面的时代意义,阐述他对我国当下新闻漫画创作的启示。当前,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的衰落;以及缺乏专业的创作人才等原因,我国新闻漫画面临着巨大考验。希望华君武的离去,不是我国新闻漫画时代的结束;也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有关人员的一点重视,使新闻漫画这个特殊的艺术类型不至消亡。

梁浩宇[6](2019)在《论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渠道中,新闻摄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篇新闻报道中没有了摄影图片,就算这篇报道是多么出众,读起来也会让人觉得可惜。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着一个复杂多样、多维的传媒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白热化,新闻摄影领域也避免不了这样的竞争局面,提高新闻摄影技术的竞争力成为不少媒体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邓韵[7](2016)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思想家、宣传家和活动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其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对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上面临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打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寻找新的路径和方法。面对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随着新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本文在分析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美育缺失”的弊端基础上,以审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一方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内容美、价值美与形式美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审美化”思想。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显现出来的价值是一种工具性价值,由于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审美价值和陶染教化功效,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而不是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基础上“寓教于乐”的全面综合教育,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美育在塑造人的感性生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扩大人的胸怀和视野、培育健全完整的人格和心灵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审美价值的认定,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美育实践确立依据,对美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价值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审美实践不是一般事物或现象的审美实践,而是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殊的审美实践。特殊所在即为审美价值存在于教育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中,寓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要素以及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美育两相融合的可能性是审美实践的基本前提,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两者相融合的主要范式。要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将审美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按照美的规律和形式美法则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去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去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借鉴吸收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力图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审美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空间,立足于理性与感性、真善美的统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审美实践体系建设为总的研究方向,试图找出通过审美实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载体三个方面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具体运用(如何将审美教育形式有效的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审美形式,在教学载体上,以课件、语言和教材为审美要素,将思辨、演绎、注释的方法从纯粹抽象的概念领域转移到实际领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化的实践中实现其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已知事实和原因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研究,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审美化体系的内容设想和改革措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审美实践为切入点,以人的审美境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以期通过美育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审美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彰显美的特性,渗透美的元素,以审美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美的教育和环境中体会人生、感悟人生、内敛品质、提升境界,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不高的现状,实现立德树人、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王友群[8](2016)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之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正如宗白华所言:“汉末魏晋南北朝是政治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其中文学与绘画是这一时期艺术精神的代表。文章着眼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门类,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除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现状,文章主要分以下几章:第一章论述画赞。画赞是绘画史和文学史上曾经共存的一种特殊形式,集绘画的内容、文学的形式为一体。本章主要考述画赞的缘起、画赞及题画诗的关系、魏晋南北朝画赞的类别;阐释《魏晋胜流画赞》;辨析画赞和画颂、画赞和题画诗等问题。第二章重点论述郭璞《山海经图赞》,主要分析《山海经》版本及创作意图、《山海经图赞》的思想倾向、《山海经图赞》的艺术表现等问题。第三章论述魏晋南北朝佛教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关系。佛教绘画主要着眼于敦煌莫高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绘画。主要分析佛教兴盛的原因、佛教绘画和志怪文学之关系、佛教“神不灭论”对绘画和文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佛道融合等问题。第四章论述汉魏六朝人物画的整体概况。在追溯汉代人物画发展的基础上,先综论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然后重点论述这一时期重要人物画画家及其代表作,并将代表画家的画论思想和此时的文论思想建立联系。第五章论述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与文学关系。主要分析列女图与《列女传》、孝子图与《孝子传》、圣贤高士图与《游仙诗》、唐前绘画和文学中的“松乔”并置现象、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等重要问题。第六章论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与山水诗的关系。首先梳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咏赞山水画的文学作品,接着重点分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关系。第七章扼要阐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从题画诗、诗意画、戏剧小说插画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相对于诗文保存的相对完备,魏晋南北朝知名画家的绘画几乎无存,现在流传于世的多是后人摹本。绘画资料的匮乏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所幸,魏晋南北朝留存的佛教壁画、墓室绘画作品还比较丰富,文章的绘画资料主要依据这些原生态的绘画作品,据此克服绘画资料严重匮乏的困难。

张颖[9](2016)在《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蒋齐生是我国着名的新闻摄影理论家,数十年的新闻摄影从业经历让蒋齐生形成了自己对新闻摄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新闻摄影应该是一种严格纪实的艺术,是新闻事实的现场形象记录,必须完全排斥虚构,提倡新闻摄影需要深入选择,反对塑造,他提出的“图文并重”理论以及主张抓拍,反对摆拍等观点对今天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仍有启发。因而研究其新闻摄影思想对丰富我们的新闻摄影史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首先概括了蒋齐生的新闻摄影职业生涯,主要分为四个时间段,第一章对这四个时间段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力求完整地呈现出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形成过程。本文第二章是全文重点章节,主要探讨了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主要内容:新闻摄影真实观、新闻摄影宣传观及新闻摄影美学观,其中新闻摄影真实观是其新闻摄影思想的核心内容,新闻摄影宣传观体现了他对新闻摄影的原则要求,新闻摄影美学观则是他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第三章着重探讨了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成因,分别从党的新闻观念的渗透,新闻摄影群体的影响,人生道路上的转变三个方面予以论述。最后一章主要论述了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评价,主要从积极意义、政治倾向和局限性三个方面予以探讨。他的新闻摄影思想带有浓厚的实践色彩,敢于批评当时摄影界摆布成风的做法。但他的新闻摄影思想并非没有瑕疵,并且有着明确的政治倾向。了解他的新闻摄影思想中蕴含的这些不同的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蒋齐生的新闻摄影思想。, 希望通过本文这四个章节循序渐进的论述,对蒋齐生的新闻摄影思想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蔡庆有[10](2014)在《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教科书是民族之魂,是国家之未来。教科书传承民族乃至人类最有价值的知识经验之精华,再创国家之权利,形塑下一代的心灵、理想、自尊和与人共处之态度。因为,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中除师生之外最一致的要素,是决定学生学校学习机会的重要因素。教科书是学校教育核心——课程与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物化实体,中介着课程政策与课堂教学,以具体的教学行为解读课程政策,是事实上的国家课程,是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资源。而且大量使用甚至依赖教科书是国际性的课堂教学特征,不断被各种研究和调查所证实,特别是数学课堂,甚至已成为数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换句话说,教科书是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界定了学校中大部分的工作。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国家,中小学生在各类国际数学竞赛及测试中成就优异,但同时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负面、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被列为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三大发展任务之一,强调要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数学课程与教学,特别是数学教科书,难度掌握不当被认为是该现象的最重要原因。科学测评数学教科书难度已成为恰当掌握难度分寸、科学设计教科书和优化教科书质量,进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突破口。然而,教科书研究这一“最不该忽视的研究”一直未曾获得教育研究领域应有的关注,特别是教科书难度测评研究。稀少的已有相关研究中,分别将(数学)教科书难度解读为文本阅读难度、期望课程难度、数学题综合难度和学生学习难度等,努力寻求测评方法和工具,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但未曾有研究直接阐述教科书难度概念应有的合理性及其内涵,由此探索并抓住影响教科书难度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方面,致使已有教科书难度测评相关研究或理解片面、或主次不分、或缺乏理据、或难于操作。本研究旨在基于上述现实需求和研究现状,科学合理地构建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研究包括教科书难度概念的合理性、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的内涵、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构、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的验证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取向,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索相互启发、相互佐证。论文将整个研究分为10章阐述。第1章基于已有文献指出我国中小学生数学成就优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负面、课业负担过重并存的“矛盾”现象,明确数学课程与教学是最重要的“矛盾”之源,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物化实体,其难度的科学测评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突破口。并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界定了相关概念。第2章梳理教科书难度测评、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的已有文献,明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确定本研究的方向、具体内容和方法。总的来说,已有研究在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不足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索提供了方向和空间。第3章主要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框架及三者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工具。教科书难度概念合理性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结构的分析与探索兼顾理论分析和实证探析,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访谈、开放式与封闭式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而模型验证则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综合运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内容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有理论分析集中于第4章,第5章则集中了所有的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调查探析,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的开放式与封闭式调查探析分别对应于第6章和第7章,第8章专注于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的探索与构建,第9章是模型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验证。第10章简要概述本研究的过程和主要结论,总结反思创新与不足之处,展望后续的研究问题与方向。第4至第9章是主要研究内容,也是论文的主体。主要结论有: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事业中精心谋划的重要人工制品,其生产和使用体现了学校学习和认识的关键特征——间接性和社会性,是教科书所卷入之人类实践活动的表征模型,其物质-概念双重属性赋予了教科书难度概念合理性。教科书难度主要指课程难度和教学难度,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主要表现为内容难度、例题难度和习题难度。宏观的课程难度和微观的教学难度构成教科书深层难度,其中教学难度主要表现为教师用教科书教和学生用教科书学的难度。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相对宏观的内容难度和微观的例题难度和习题难度构成其表层难度。深层难度和表层难度是“神”与“形”的关系,二者统一为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可抽象概括地表述为:教科书呈献给使用者的预期数学教学实践及其结果的质和量方面有机统一的规定性。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为N=0.30C+0.36W+0.34E,其中C=0.45C1+0.32C2+0.23C3,W=0.40W1+0.30W2+0.30W3,E=0.34E1+0.32E2+0.34E3;N 表示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C表示内容难度,W表示例题难度,E表示习题难度;C1表示内容多少、C2表示内容的要求、C3表示内容呈现方式,W1表示例题要求、W2表示例题与内容切合度、W3表示例题复杂度,E1表示习题与例题匹配、E2表示习题题型、E3表示习题要求。经实证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概而言之,本研究比较合理且科学地构建了一个具备较好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本研究试图创新之处是,在参考史宁中等人的课程难度模型、鲍建生的课程综合难度模型和西南大学“中小学理科教材国际比较研究”(小学数学)课题组的教科书难度模型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合理且科学地构建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主要包括:教科书难度概念合理性的理论分析,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探析。创新与不足并存,这几方面均可以且值得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模型的应用,教科书设计,教科书所卷入之课程与教学活动与教科书具体因素或特征间关系等的探索。

二、“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插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实验教材
        2.1.2 新教材
        2.1.3 教材插图
        2.1.4 新课标
    2.2 理论基础
        2.2.1 脑科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4 多媒体学习理论
        2.2.5 双重编码理论
3.新教材插图分析
    3.1 新教材插图定量分析
        3.1.1 插图的总数与密度
        3.1.2 插图的位置分布
        3.1.3 插图的呈现形式
        3.1.4 插图的组合形式
        3.1.5 插图的内容形态
    3.2 新教材插图定性分析
        3.2.1 插图的组成结构与篇幅
        3.2.2 插图的表征度与清晰度
        3.2.3 插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2.4 插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3.2.5 插图的生活化与中国味
        3.2.6 插图与新课标的适切性
4.新教材插图的使用方法与应用策略
    4.1 新教材插图的使用方法
    4.2 新教材插图的应用策略
        4.2.1 教师教的策略
        4.2.2 学生学的策略
5.新教材插图教学实践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内容
    5.4 实践计划
    5.5 实践案例呈现
        5.5.1 案例一
        5.5.2 案例二
        5.5.3 案例三
    5.6 实践结果评价
        5.6.1 学生访谈
        5.6.2 教师点评
        5.6.3 学生成绩
    5.7 实践小结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6.1.1 结论
        6.1.2 建议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教材插图实践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2 学生课前绘制的部分插图
附录3 学生4 月份月考试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的困境
        (三)思维导图与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性研究较少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的概念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思维导图
        (二)“三位一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三)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脑科学理论
        (二)图式理论
        (三)知识可视化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组织性原则
        (二)“由易到难”原则
        (三)主动性原则
        (四)习惯性原则
        (五)独立性原则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调查对象
        (一)问卷调查对象
        (二)访谈对象
    二、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反馈
        (二)教师反馈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步骤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步骤设计
        (一)课前准备
        (二)课中活动
        (三)课后评价与反思
    二、第一轮研究方案实施
        (一)具体教学案例
        (二)反思
        (三)改进
    三、第二轮研究方案实施
        (一)实施前的改进
        (二)具体教学案例
        (三)反思总结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效果、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学生方面的应用效果
        (二)教师方面的应用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自身问题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对学生的建议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三)对学校的建议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自身改进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书籍类
    (二)期刊文章类
    (三)学位论文类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华君武新闻漫画创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一、新闻漫画的概念
        二、我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历程
        三、新闻漫画的特征
    第二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选题研究现状
    第四节 选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华君武新闻漫画创作实践的分期
    第一节 杭州-上海时期(1930-1938)
    第二节 延安时期(1938-1945)
    第三节 东北时期(1945-1949)
    第四节 十七年时期(1949-1966)
    第五节 新时期(1976年以后)
第二章 华君武新闻漫画民族化的探索
    第一节 内在精神
        一、思想倾向
        二、文学修养
    第二节 外在表现形式
        一、“书写性”的线条
        二、合理夸张的造型
        三、口语化的标题
        四、图文结合的布局
第三章 华君武新闻漫画的意义和启示
    第一节 华君武新闻漫画的意义
        一、新闻传播效应
        二、政治、社会意义
        三、时代风貌
    第二节 对当下国内新闻漫画创作的启示
        一、提升专业素养
        二、立足创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A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末华君武创作年表
在校获奖经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论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2 新闻摄影之于新闻报道的作用
    2.1 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2.2 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空间感
    2.3“图文并茂”为新闻报道润色
    2.4 引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出现
3 提高新闻摄影图片质量的措施
    3.1 策划是提高图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3.2 重视和提高摄影记者的素质

(7)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美育
    一、美育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形态
        (一) 美与美育
        (二) 美育的特征
        (三) 美育的功能
        (四) 美育的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美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美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美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美
    三、美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作用
        (一) 美育是理性与感性融合的构建基础
        (二) 美育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 美育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
        (四) 美育是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调研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的缺失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中美育的缺失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美育的缺失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美育的缺失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上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 知、情、意的统一
        (二) 真、善、美的统一
        (三) 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
        (四)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基本方法
        (一) 审美意识的培养
        (二) 审美环境的营造
        (三) 审美活动的开展
        (四) 审美素质的提高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具体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中的美育实践
        (一) 幽默教学中灌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美
        (二) 启发教学中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美
        (三) 体验教学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美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的美育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初始阶段的审美搭建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过程的审美铺展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总结考核的审美强化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中的美育实践
        (一) 美的课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重要形式
        (二) 美的语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传达呈现
        (三) 美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美育实践的根本要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画赞
    第一节 早期画论与画赞缘起
        一、早期画论
        二、画赞缘起
    第二节 画赞及题画诗考定
        二、作为图文之赞
        三、画赞和题画诗之关系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画赞的类别
        一、按照画赞的对象分:人赞和物赞
        二、按照画像依存的介质分:绢帛、扇面、石壁
        三、按照赞和画的位置分:赞画同体和赞画异体
    第四节 画赞和画颂的辨析
    第五节 《魏晋胜流画赞》之谜
        一、文题不符
        二、文体不符
        三、本文结论
第二章 郭璞《山海经图赞》
    第一节 《山海经图赞》版本及创作意图
        一、《山海经图赞》版本与错讹
        二、《山海经》注释与图赞的创作意图
    第二节 《山海经图赞》的思想倾向
        一、尚奇心理
        二、神仙向往
        三、玄学思辨
        四、儒家思想
        五、史学意识
    第三节 《山海经图赞》的艺术表现
        一、描述:突出特点
        二、用语:简约华美
        三、言志:情因象传
        四、议论:情理兼备
第三章 佛教绘画与文学的关系——以莫高窟壁画为例
    第一节 佛教兴盛的原因
        一、乱世之中的精神寄托
        二、玄学促进了玄佛融合
        三、佛教与儒教的会通融合
        四、本土宗教影响的薄弱
        五、统治阶级的鼎力支持
    第二节 佛教绘画和志怪文学之关系
        一、表现内容一致
        二、表现方式一致
    第三节 佛教理论对绘画和文学的影响
        一、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二、对刘勰文学理论的影响
        三、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四、对宗炳山水画论的影响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佛道融合
        一、佛道造像的互渗
        二、佛道造像布局的一致性
第四章 汉魏人物画综论
    第一节 汉代人物画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
        一、佛画之祖:曹不兴
        二、一代画圣:卫协
        三、北朝画家:曹仲达、杨子华
    第三节 妙绝时人:顾恺之论
        一、以形写神
        二、迁想妙得
        三、以“骨”为核心
    第四节 秀骨清像:陆探微论
        一、陆探微绘画的品第、内容、特点
        二、“秀骨”的审美内涵
        三、“清像”的多重意蕴
    第五节 张得其肉:张僧繇论
        一、张僧繇绘画的品第、内容和特点
        二、“张得其肉”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三、“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画风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与文学之关系
    第一节 列女图与《列女传》
        一、列女图与《列女传》
        二、《列女传·仁智》与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三、张华《女史箴》与顾恺之《女史箴图》
    第二节 孝子图与《孝子传》
        一、孝子图与《孝子传》概述
        二、现存《孝子图》详解
    第三节 圣贤高士图
        一、南山四皓
        二、季札
        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第四节 唐前绘画和文学中的“松乔”并置现象——兼论《列仙图》及《游仙诗》
    第五节 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与山水诗的关系
    第一节 山水画的独立和题画诗的兴起
        一、以山水诗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二、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题画诗的兴起
    第二节 庾信《咏画屏风诗》题画诗意义
        一、唐前屏风图发展概况
        二、庾信《咏画屏风诗》图文意义
    第三节 山水画和山水诗之关系
        一、山水诗与山水画的作者
        二、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
        三、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关系
第七章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于题画诗的影响
    二、对诗意画的影响
    三、对戏剧、小说插画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蒋齐生的研究
        二、关于新闻摄影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读法
        二、人物访谈法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形成过程
    第一节 奠定基调:自觉信仰和学习马克思主义(1937-1946)
    第二节 初学摄影:新闻摄影观念初步形成(1946-1956)
    第三节 不屈不挠:反右运动与文革中坚持真理(1957-1978)
    第四节 走向成熟: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的提出(1978-1997)
第二章 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蒋齐生的新闻摄影真实观
        一、事实真实:深入选择,反对塑造
        二、形象真实:主张抓拍,反对摆布
        三、“说明”真实:图文双全,简练明达
    第二节 蒋齐生的新闻摄影宣传观
        一、新闻摄影坚持党性原则
        二、新闻摄影坚持主体性原则
        三、主张新闻摄影以人为本,强调拍摄先进人物
    第三节 蒋齐生的新闻摄影美学观
        一、典型瞬间的摄影美学观念
        二、新闻摄影的美要朴素、自然
第三章 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成因考察
    第一节 党的新闻观念渗透
    第二节 新闻摄影群体的影响
    第三节 人生道路上的转变
第四章 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蕴含浓厚的实践色彩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
        二、推动报纸新闻摄影改革
    第二节 流露出明确的政治倾向
    第三节 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附录1:蒋齐生大事年表
附录2:蒋齐生部分摄影作品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矛盾”现象
        1.1.2 数学课程与教学是最重要的“矛盾”之源
        1.1.3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与教学最重要的物化实体
        1.1.4 数学教科书难度科学测评是可能的突破口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1 有助于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 有助于明辨教学优劣,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2.3 有助于审视课程强弱,更新设计者思想观念
        1.2.4 有助于博思教科书编用评,倡导研发者专职化,提高教科书质量
        1.2.5 有助于突显研究焦点,重塑数学教育研究者认识
    1.3 概念界定
        1.3.1 小学
        1.3.2 数学教科书
        1.3.3 难度
        1.3.4 测评
        1.3.5 模型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教科书难度相关研究述评
        2.1.1 国外教科书难度相关研究综述
        2.1.2 国内教科书难度相关研究综述
        2.1.3 国内外教科书难度相关研究简评
    2.2 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相关研究述评
        2.2.1 国外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2.2.3 国内外教科书分析与评价相关研究简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3.2.1 研究思路
        3.2.2 研究方法
    3.3 论文框架
        3.3.1 论文框架
        3.3.2 论文框架与研究设计的关系
    3.4 研究信度和效度
        3.4.1 研究信度
        3.4.2 研究效度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4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的理论分析
    4.1 “教科书难度”概念合理性分析
        4.1.1 人工制品分析
        4.1.2 作为人工制品的教科书分析
        4.1.3 “教科书难度”概念具有合理性
    4.2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分析
        4.2.1 教科书的生产者与使用者分析
        4.2.2 教科书定位分析
        4.2.3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
    4.3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分析
        4.3.1 教科书功能分析
        4.3.2 教科书撰写分析
        4.3.3 教科书课程设计分析
        4.3.4 教科书教学设计分析
        4.3.5 小学数学教科书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内涵调查探析
    5.1 调查目的
    5.2 调查方法
        5.2.1 调查设计
        5.2.2 调查对象
        5.2.3 数据分析方法
        5.2.4 数据收集和整理
    5.3 调查结果与分析
    5.4 调查结论
第6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开放式调查探析
    6.1 调查目的
    6.2 调查方法
        6.2.1 调查设计
        6.2.2 调查工具
        6.2.3 调查对象
        6.2.4 数据分析方法
        6.2.5 数据收集和整理
    6.3 调查结果与分析
        6.3.1 学生用教科书学
        6.3.2 教师用教科书教
        6.3.3 困难数学内容处理
        6.3.4 数学知识呈现与介绍
        6.3.5 例题与习题
        6.3.6 “补充”的影响因素
        6.3.7 总体影响因素
    6.4 调查结论
第7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封闭式调查探析
    7.1 调查目的
    7.2 调查方法
        7.2.1 调查设计
        7.2.2 调查工具
        7.2.3 调查对象
        7.2.4 调查实施与数据整理
    7.3 调查结果与分析
        7.3.1 问卷项目分析
        7.3.2 问卷信效度分析
        7.3.3 问卷均值分析
        7.3.4 问卷开放题38结果分析
    7.4 调查结论
第8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探索与构建
    8.1 研究目的
    8.2 相关已有研究分析
    8.3 研究设计
        8.3.1 概念界定
        8.3.2 工具编制
        8.3.3 调查对象选择
        8.3.4 问卷调查实施
        8.3.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8.4 研究结果与分析
        8.4.1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各影响因素的总认同度
        8.4.2 各数学教育工作者群体间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认同度的差异
        8.4.3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8.5 讨论
        8.5.1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
        8.5.2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有其独特性
        8.5.3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核心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8.5.4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
        8.5.5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与已有相关模型的关系
    8.6 研究结论
第9章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验证
    9.1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调查验证
        9.1.1 调查目的
        9.1.2 调查方法
        9.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9.1.4 调查结论
    9.2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案例验证
        9.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9.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9.2.3 研究结论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附录2.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开放式问卷
    附录3.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4.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核心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5. 《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论文参考文献)

  • [1]图像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变化研究[D]. 鲁冰.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插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 黄恩海.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志瑶. 江苏大学, 2020(05)
  • [5]华君武新闻漫画创作探析[D]. 赵珈玮. 郑州大学, 2020(03)
  • [6]论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J]. 梁浩宇. 西部广播电视, 2019(12)
  • [7]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D]. 邓韵. 武汉大学, 2016(01)
  • [8]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之关系研究[D]. 王友群. 安徽师范大学, 2016(04)
  • [9]蒋齐生新闻摄影思想研究[D]. 张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10]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测评模型研究[D]. 蔡庆有. 西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