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清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

更年清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

一、更年青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凡[1](2019)在《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研究其作用机理及临床有效率,探讨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可行性及临床优势。方法:将60例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口服舒肝调更方)及对照组(30例,口服坤泰胶囊),分别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CMR积分的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5-HT、β-EP等指标的变化,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CMR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中皮肤蚁走感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及其余各症状评分、CMR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绝经综合征总分、躯体维度总分及均分、心理维度总分及均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潮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怒、抑郁、眩晕、骨关节痛症状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E2、5-HT、β-EP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2、5-HT、β-EP升高,FSH、LH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E2、5-HT、β-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方剂通过升高E2、5-HT、β-EP水平,降低FSH、LH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症状。舒肝调更方的疗效显着且安全可靠,具有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价值。

任倩[2](2017)在《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烘热症状频次与疗效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不同频次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烘热症状的疗效差异。初步确定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烘热症状的最佳频次,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每周针刺3次,对照组每周针刺1次。治疗期均为10周。治疗后检测两组E2、FSH及LH水平,评估两组平均24h烘热积分、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5、10周后及随访第22、34周时烘热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第5、10周后及随访第22、34周时烘热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5、10周后及随访第22、34周时M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5、10周后及随访第22、34周时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0周后血清E2、FSH水平及LH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每周3次可更显着降低MRS量表和平均24h烘热积分、降低E2、FSH及LH水平。从而得出电针每周3次比电针每周1次能更快地积累并提高疗效,可能是治疗围绝经期烘热症状的最佳频次。

陈继明,高丽虹,高红艳,王清,戴莉,吴洁[3](2016)在《坤泰胶囊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坤泰胶囊是妇产科生殖内分泌门诊的常用药物。众多的临床研究已充分肯定了坤泰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作为国药准字号复方中成药制剂,坤泰胶囊不仅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疗效明显,而且在其他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基础研究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不断深入开展,坤泰胶囊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目前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坤泰胶囊在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但是坤泰胶囊发挥临床效应的确切机制目前仍未阐明,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张冰洁[4](2015)在《针刺四花结合艾灸涌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和试验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四花穴结合艾灸涌泉穴(引火归元法)结合常规体针刺法和常规体针刺法,评价体穴加四花结合艾灸涌泉(引火归元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缓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观察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年龄、月经异常情况、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等项目筛选)并纳入实验,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纳入常规体针组(对照组)40例、体穴加四花结合艾灸涌泉组(实验组)40例(腧穴的定位按照《经络腧穴学》执行)。以28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和月经改变情况判定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成果: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脱落17例,实际完成病例63例,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38%,无效率15.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无效率22.5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尤其在失眠和眩晕方面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对大多数症状都是有效的,个别症状基本无效(如性交痛)。总体来说,两种疗法的疗效都是肯定的,体穴加四花结合艾灸涌泉(引火归元法)疗效更好。结论:体穴加四花结合艾灸涌泉(引火归元法)可以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绝经过渡期相关症状(主要是精神、神经症状和植物神经、心血管症状)和月经不调情况。尤其是对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抑郁、疲劳和骨关节肌肉痛疗效尤为明显,对改善眩晕、心悸、皮肤蚁走感和泌尿系症状也有良好收效,并且在改善失眠和眩晕两方面症状时疗效较常规体针法更具优势。总之,该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肯定,可以减轻此类患者的痛苦,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庆[5](2012)在《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运用以调补阴阳,宁心安神立法组成的更年安神胶囊,系统观察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影响,有无不良反应,以期证明更年安神胶囊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58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服用以调补阴阳、宁心安神立法之更年安神胶囊,对照组服用以温肾养阴、调补阴阳立法之更年宁心胶囊,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改良Kupperman评分,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证据。结果:更年安神胶囊及更年宁心胶囊均能改善MPS患者更年期症状,且更年安神胶囊优于更年宁心胶囊(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及8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安神胶囊在提高血E2水平、降低血FSH水平方面优于更年宁心胶囊(P<0.05)。结论:调补阴阳,宁心安神是肾阴阳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更年安神胶囊能通过改善体内雌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符书馨,李娜,王玲[6](2012)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PS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出汗、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热或伴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

鲍媛[7](2011)在《滋肾调肝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是将生存质量量表引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评价体系中,探讨滋肾调肝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对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作出有益的探索。方法: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4例,以中药滋肾调肝汤治疗,每日1剂。2.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测评打分,将两次分数进行统计处理,作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E2及FSH水平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滋肾调肝汤治疗,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总分及四个维度积分均下降明显,较治疗前有非常显着改善(P<0.01),尤其是血管舒缩症状,说明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着提高;治疗后E2水平明显升高,FSH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滋肾调肝汤能显着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性激素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水平,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药。

徐慧中[8](2010)在《针药并用对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患者心身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1:1的比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模拟中药治疗。以绝经综合征症状评定量表(KI)、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和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的积分改善情况为疗效指标,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更年期综合征病例6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2例,其中,治疗组组脱落1例,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最终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每组30例。两组病例的年龄、体重、身高、生命体征、疗前K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评分、病程、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婚姻状况、既往治疗史、药物过敏史、合并疾病和疗前用药等疗前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疗效性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KI积分分别为32.36±13.51和30.89±11.56,治疗后KI积分均比治疗前低。两组治疗后的KI积分和治疗前后的KI积分差值,经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KI积分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更年期生存质量积分分别为129.53±9.84和128.16±11.49,治疗后分别113.74±18.25和113.05±20.37,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15.74±21.06和15.11±19.14,治疗后更年期生存质量积分均比治疗前低。两组治疗后的更年期生存质量积分和治疗前后的更年期生存质量积分差值,经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更年期生存质量积分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分别为4.15±0.44和4.18±0.43,治疗后分别3.71±0.55和3.78±0.60,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0.44±0.69和0.40±0.62,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均比治疗前低。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和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差值,经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分别为90%和70%,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和总有效率比较,经单向有序CHM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项症状疗效分析显示,难入睡易醒这个症状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经四格表卡方检验,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烘热汗出、腰酸,胸闷胁痛和口苦症状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经四格表卡方检验,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结论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效安全。

向琴[9](2009)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本病由肾虚所致,与肝、脾、心及气血冲任有关。妇女届近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各脏腑功能失常,而表现出一系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库统计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中的组方规律进行探讨。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近年来该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从定义、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将现代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对此病的方药证治规律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现代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资料,运用Microsoft Access2007系统软件,建立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对有关的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要素化处理与分析,运用数据库不可替代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和数据统计方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证治规律的分析提供了必备的资料。就本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方法,分别从数据库的建设、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库的使用与查询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由于数据库的查询为其功能的主要体现,故而着重论述,并举实例予以说明。第三部分根据数据库所收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数据的基本情况、证型、病位、用药及方剂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组方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讨论。我们以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与所用方剂为研究资料,对其相关资料的作了整理和标引,建立了一个应用方便、有利于资料积累和临床研究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为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方剂资料查询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库所提供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用方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证型五种及主要病位在肾、肝、心、脾,总结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证型用药规律及30种常用中药,并归纳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典方剂,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的证治提供了一套有借鉴意义的组方遣药思路。

李姝[10](2008)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近况》文中研究指明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称"经断前后诸症"。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参差不齐,轻重不一,有些影响生活和工作,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利用其独特的理论以及历经千百年的经典方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更年青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年青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指标
        (三)疗效评价
        (四)统计学处理
    三、治疗结果
        (一)可行性分析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绝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舒肝调更方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组方依据
        (一)处方分析
        (二)处方药理研究
    四、临床疗效分析
    五、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角度分析舒肝调更方的作用机制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烘热症状频次与疗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病例标准
        1.6 质量控制
    2 内容与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临床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3.1 技术路线
结果
    1 烘热积分
    2 绝经症状量表评分(MRS)
    3 血清E2、FSH、LH
    4 不良事件
讨论
    1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认识
        1.1 PMS概念及分期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认识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证型
        2.4 阴虚火旺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
    3 针刺频次对针灸疗效的影响
        3.1 针刺的时效性
        3.2 针刺效应的时限性
        3.3 针刺后效应
    4 针灸治疗量
    5 治疗措施
        5.1 单纯疗法
        5.2 耳针疗法
        5.3 梅花针疗法
        5.4 腹针疗法
        5.5 穴位埋线疗法
        5.6 穴位注射疗法
        5.7 综合疗法
    6 电针治疗
        6.1 电针治疗的机理
    7 针灸治疗PMS的选经、手法、选穴
        7.1 常用经脉
        7.2 常用手法
        7.3 选穴
        7.4 本研究选穴一览表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坤泰胶囊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围绝经期综合征
2 卵巢早衰 (POF) 与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POI)
3 月经失调
4 不孕症
5 Gn RH-a的反向添加治疗
6 其他方面

(4)针刺四花结合艾灸涌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追根溯源
        1.1.1 四花穴
        1.1.2 引火归元法
        1.1.3 围绝经期综合征
        1.1.4 小结
    1.2 现代研究的治疗进展
        1.2.1 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1.2.2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1.2.3 中西医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1.2.4 小结
    1.3 小结和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实验器材
        2.1.1 实验器械
        2.1.2 实验试剂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选择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3.3 评价方法
        2.3.4 统计方法
    2.4 不良事件的处理
        2.4.1 针刺不良事件的处理
        2.4.2 艾灸不良事件的处理
    2.5 实验技术路线
第三章 分析讨论
    3.1 统计分析
        3.1.1 描述性统计
        3.1.2 统计结果
    3.2 结果分析讨论
        3.2.1 结果总结
        3.2.2 结果分析
        3.2.3 结果讨论
    3.3 讨论
        3.3.1 选穴依据
        3.3.2 治疗方法依据
        3.3.3 实验过程的缺点和不足
        3.3.4 研究的改进措施
        3.3.5 实用性评价
    3.4 小结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改良Kupperman评分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试验技术路线
    1.6 观察方法
    1.7 安全性检测指标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MPS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的可比性分析
    2.2 疗效分析
    2.3 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2.4 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
3 结论
4 讨论
    4.1 有关绝经及更年期综合症名词定义
    4.2 西医学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
    4.3 西医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4.4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4.5 更年安神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症状
2 中医药与心血管疾病
3 中医药与骨质疏松
    3.1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提高血清E2水平
    3.2 作用于骨吸收与骨形成调节系统
    3.3 作用于钙代谢
4 中医药与认知功能障碍

(7)滋肾调肝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4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指标
        2.4 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生存质量状况
        3.2 激素水平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2 改善生存质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意义
    3 围绝经期综合征初发阶段以肾阴虚型居多
    4 滋肾调肝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4.1 滋肾调肝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4.2 生存质量评测与应用
        4.3 滋肾调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综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杂志
详细摘要

(8)针药并用对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患者心身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病名
        (一) 病名演变
        (二)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三) 倡议中医学继续使用"更年期综合征"
    二、中医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三)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微观辨证的研究概况
        (四) 实验研究
        (五) 中医研究更年期综合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三、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一) 概念
        (二) 更年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
        (四)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五) 临床表现
        (六) 现代医学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四、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
        (一) 预防的意义
        (二) 预防的措施
    五、生存质量评价体系
        (一) 生存质量的研究概况
        (二)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针药并用对绝经综合症肝郁肾虚患者心身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脱落病例标准
        (五) 剔除病例标准
        (六) 中止试验标准
        (七) 合并用药
        (八) 意外情况的处理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一) 临床研究设计
        (二) 随机化方法
        (三) 治疗方法
        三、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一) 一般项目
        (二) 疗效性指标
        (三) 安全性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临床研究记录
        六、不良事件的观察、记录和报告方法
        七、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二、可比性分析
        三、疗效分析
        四、安全性检测
        五、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一、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评价研究
    二、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
        (一) 对性腺、生殖器官的影响
        (二) 对雌激素蛋白及其受体的影响
        (三)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影响
    三、临床疗效分析
    四、对更年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五、方药组成与穴位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现代中医药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念的界定及溯源
        1.1 概念的界定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溯源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施治
        3.1 从阴阳论治
        3.2 从肝论治
        3.3 从肾论治
        3.4 从瘀论治
        3.5 从奇经论治
        3.6 专方治疗
    4 其他治疗
        4.1 针灸治疗
        4.2 心理干预治疗
第二部分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1 数据库的设计
        1.1 设计思路
        1.2 系统需求分析
        1.3 系统构成
        1.4 建库过程
    2 数据库的资料收集与处理
        2.1 资料收集来源及原则
        2.2 资料处理方法
    3 数据库的使用与查询
        3.1 数据查询
    4 本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意义
        4.1 本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2 建立本数据库系统的意义
第三部分 数据库结果分析及方药证治规律的研究探讨
    1 数据的基本情况
        1.1 纳入文献情况
    2 证型的统计与分析
        2.1 证候类型的分布
        2.2 从阴阳分类的角度分析证型
    3 病位的统计与分析
    4 方药的统计分析
        4.1 中药频数统计及分析
        4.2 中药分类统计与分析
        4.3 常见五种证型的常用中药
    5 经方的统计
第四部分 结果与讨论
    1 结果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位、常见证型、常用中药及方剂.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组方原则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则治法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则用药注意要点
    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综述
附录2:论文发表情况

(10)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近况
2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
3其他

四、更年青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舒肝调更方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小凡.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电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烘热症状频次与疗效的关系研究[D]. 任倩.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1)
  • [3]坤泰胶囊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J]. 陈继明,高丽虹,高红艳,王清,戴莉,吴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14)
  • [4]针刺四花结合艾灸涌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研究[D]. 张冰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5]更年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
  • [6]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新进展[J]. 符书馨,李娜,王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5)
  • [7]滋肾调肝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鲍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针药并用对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患者心身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D]. 徐慧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向琴.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8)
  • [10]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近况[J]. 李姝.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2)

标签:;  ;  ;  ;  ;  

更年清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试验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