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

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

一、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旋[1](2018)在《声速测量的远程实现》文中认为为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普及远程教育和远程实验,本文以声速的测量实验为研究对象,依托实验室已开发的远程实验控制平台,研究并实现声速测量远程实验,进一步探讨并研究远程实验方法。《声速的测量》是大学物理基本实验项目,需要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读数等多环节操作,使学生能更好的融会贯通所学知识。通过对声速测量实验理论和功能要求的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实现了声速测量远程系统。采用USB数据采集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实现远程操作实验仪器的功能;采用双摄像头接入嵌入式设备实现远程图像采集功能,以达到观测实验现场和读取实验数据的目的,采用基于CC2530芯片和S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ZigBee模块实现实验环境温度采集功能。(2)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基于Labview设计操作前面板、虚拟示波器及驱动控制程序,实现数据导出和存储功能。应用usb-over-network和互联网技术实现web服务端与实验仪器的远程通信。由Labview提供的Web发布工具将实验上传至网页,实验人员可通过生成的UWP访问实验并进行远程实验操作。(3)进行了手动测量和远程测量实验对比。采用共振干涉法、李萨如图法对该远程声速测量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声速远程测量实验测量效果与现场实测效果相同,既可用于实验教学,也可用于相关的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罗宜周[2](2017)在《某特种车辆电气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虚拟仪器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软件即是仪器”这一思想融入其中,并借助于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以及高效灵活的软件,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应用,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测试测量领域。此外,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虚拟仪器中,让分布式测量、跨地域控制、及并行计算成为可能。本文以某型号特种车辆的电气测试系统需求为依据,设计实现了基于XML的测试描述模型和基于Python语言的分布式自动测试框架,并对测试网络中多节点数据共享方式和可视化数据分析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综述了虚拟仪器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着重对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2.以特种车辆的测试要求为依据,对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软件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测试系统组成和软件需求的基础上,从总体角度制定测试系统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案。3.通过对系统架构分析,从测试方式实现的角度入手,合理构建了以电源测试设备、信号测试设备、总线测试设备为主的测试系统,并对系统内每台测试设备的硬件选型进行了合理的统筹设计及协调,使各设备满足最大的接口设计。4.借鉴ATML(Automatic Test Markup Language自动测试标识语言)测试描述模型,设计了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的测试描述模型,并实现了将XML测试描述模型和Python脚本相结合的自动化测试框架。5.使用WCF技术和Data Socket技术,构建了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相分离的通信机制,使得对远程资源访问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可靠。6.同时使用C#编程语言和基于.NET平台的虚拟仪器开发工具Measurement Studio,实现了测试系统的自动测试、远程监控、数据波形显示、电源信号频谱分析等功能。7.最后通过和某个型号特种车辆的联试,相应的测试结果符合设计指标,满足预期要求。本文所研究的测试系统能够完成自动测试、远程数据监视、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测试项目,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网络化特征,为同类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曾海林[3](2012)在《基于LabVIEW的数控机床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情况下,测控系统网络化迅速发展,相关技术逐渐成熟,目前LabVIEW软件将网络技术与虚拟仪器相结合,发展和丰富了远程测控的手段和方法。在网络化测控系统中,对测控数据的实时传输与远程数据库的访问是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关键。同时,现代数控技术迅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网络化加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将远程测控技术应用到数控机床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LabVIEW环境下,系统的研究了数控机床网络化技术,围绕这个主题完成了以下工作:对国内外基于LabVIEW平台的网络测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在LabVIEW环境下搭建了一套数控机床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分析和存储等功能,相应的研究探讨了工业测控中涉及到的总线技术,分析了LabVIEW软件与国产数据采集卡接口的几种方法。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通信方面,分析和比较了LabVIEW网络通信的多种方法及各自的应用场合。将B/S和C/S两种通信模式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几种远程数据库访问方法。利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数据传送,利用LabSQL工具包实现远程数据库数据访问,完成基于LabVIEW环境下的数控机床网络测控平台的总体设计。进一步利用网络测控系统,实现了数控机床位移定位精度和温度补偿的在线测量。结合DSC模块与总线技术,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在线采集、分析、存储和远程访问等功能。

杨建和[4](2012)在《基于LabWindows/CVI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现代生产物流管理具体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管理,即生产物流信息管理、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和状态监控。而无论哪方面的管理都离不开物流信息。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生产过程系统状态的监控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采集监控的物理量是温度为示例,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个集数据采集、系统状态监控以及数据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它不仅为系统节约了昂贵的硬件资源,而且便于生产物流中数据的系统化、集成化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对数据采集理论和多线程技术做了详细论述,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介绍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设计。在数据采集模块中系统利用多线程技术和基于线程安全队列的数据保护机制来提高程序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在通信模块中制定串口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速率,有效解决了数据传输与远程监控的问题。

张章[5](2011)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远程虚拟仪器系统来实现仪器仪表的网络化测控已是大势所趋。天平作为最常见的物体质量称量设备,应用范围广,品种数量多。将远程虚拟仪器的概念引入电子天平领域,将进一步完善电子天平体系并加快其智能化发展步伐。本文研究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以210g/0.1mg电子分析天平硬件为基础,设计并研发了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电子分析天平的网络化测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工作包括:(1)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综述了虚拟仪器技术及远程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与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国内外电子天平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工作重点,根据电子分析天平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研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从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两方面分别详述了系统组建及软件编程等过程。在硬件设计方面,根据项目中明确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硬件选型,研制了以MSP430F449单片机为核心运算处理模块、具有RS-232串行通信接口的量程为210g、最小分度值为0.1mg的智能电子分析天平。在软件设计方面,根据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需求分析的结果,给出了具体的软件功能层次结构模型,针对“远程管理”这一核心内容提出了改进后的B/S与C/S混合型体系结构,比较多种远程虚拟仪器的实现方法,得出了以AppletVIEW技术与DataSocket技术为基础的最优化软件设计方案,并依据此方案的具体内容,逐一介绍了软件中各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完成了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作。(3)对210g/0.1mg电子分析天平及其远程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联机调试。联机调试结果表明,该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的硬件满足了用户的测量控制要求,其软件具备强大的网络化功能,使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很方便地对电子分析天平进行远程监控及数据分析工作。

武伟[6](2011)在《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演进,数控机床的监测和维护复杂程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单机、分布式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对数据采集的速度、精度、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开放性等的要求。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运行,并且为进一步开发和共享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而繁杂的信息资源,迫切需要数控机床具有网络化、数字化的远程操作、监控与诊断维护功能。本论文分析了数控机床实际需求和特点,结合目前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构建中涉及的网络化测控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本论文研究了数控机床网络化测控系统中的通信技术、系统组成以及功能特点,着重分析了组网原则与方式以及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软件结构。从整个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体系结构入手,提出了合理的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成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单元和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单元三部分。其中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采用了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作为基础现场实时采集系统,利用虚拟仪器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任务;智能故障诊断单元分析了专家系统在数控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了故障检测、识别、表示、推理及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单元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进行构建,实现了远程监测、诊断、维护、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信息融合等功能。

车小飞[7](2009)在《基于远程网络的虚拟仪器软件设计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对基于远程网络的虚拟仪器软件设计应用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以PC和USB接口的测试环节作为硬件平台组成现场端虚拟仪器,通过构建局域网连接远程端PC、专家系统或辅助决策系统,组成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网络化测控平台,以实现远程技术支援。本文首先论述了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特点、应用和编程软件。接着在此基础上,以LabWindows/CVI 6.0为开发环境,进行虚拟仪器系统的具体软件设计,综合了运用多种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实现了现场端虚拟仪器和远程端虚拟仪器之间测试数据、控制信息以及音视频信号的实时传输。而后对USB接口技术进行了研究,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设备驱动程序的应用开发,提出了LabWindows/CVI 6.0对USB接口设备的驱动方法。另外,还对TCP技术和DataSocket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这两种技术实现了基于局域网的远程测控,对这两种技术给出了定性的比较。最后对网络化虚拟仪器的概念、结构模型、组建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张祖宣[8](2009)在《基于CAN总线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根据奥运森林公园地热空调系统这一实际课题,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技术且同时综合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模式的测控系统。该系统将CAN总线通信网络、标准串口通信网络、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有力地融和于同一测控网络之中,为使用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测控服务。本文前两章从课题背景和理论分析入手,说明了课题的研究方向;而后在第三章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该章最后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做了叙述和归纳;在第四章数据分析一章中介绍了根据测量结果对系统进行误差校正的过程。系统的设计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系统的设计分为三层:上位机控制层、网络通信层和智能测试节点层。工程中通过合理的线路设计将三个分层中不同的物理设备有效地组织在同一测控网络中。本课题在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开发环境中完成了软件系统的设计,它是一个ANSI C开发环境。整个系统的控制软件分为三个部分:用户界面、物理设备驱动和数据通信控制。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依托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时序设计,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协调控制整个测控系统的运行。该测控系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实现了实时测控和远程测控等功能,长期稳定运行,性能良好。本文的最后一章对该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

王丹[9](2008)在《基于PXI技术的测试设备在装甲车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PXI总线结构的自动测试系统是仪器技术、通信技术、总线技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结合装甲装备通用检测诊断平台研究、某型板级测试诊断系统的研制,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国内外ATS体系结构、装备智能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系统综述。总结了新一代ATS的关键技术,其突出特征是开放式,其关键是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软、硬件接口的标准化。2.研究了针对大型复杂装备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在研究知识获取的一般框架和机器策略的基础上,针对知识获取这一瓶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故障知识获取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机制。针对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工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用的人机接口模块、故障诊断推理模块、故障诊断信息获取模块、机器学习模块在工程开发策略和方法步骤。3.在分析任务后,针对目前流行的几种总线模式的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比较。设计并具体实现了基于PXI总线结构的第二代装甲装备火控系统板级自动测试与诊断系统。其中测试软件包括:测试执行、测试仿真、故障诊断、系统自检和自校准等功能;使系统具有两种功能检测方式,即电路板/模块级测试与系统级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和通用性。4.完成了系统测试程序集(TPS)、被测电路板的TPS及待测板卡TPS的开发。其中需要被测的电路板有5块,它们是CPU板、I/O板、电源板、步进电机驱动板及待测控制板等。在TPS源代码开发之后,对代码进行实板测试,结果证明开发的TPS具有能提供自动与人机交互两种测试方式;具有检测测试能力;具有故障诊断与定位能力;具有较高的故障覆盖率;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与操作提示。

孟辉[10](2008)在《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摩擦学的研究对于节能节材有着突出的意义。摩擦现象极其复杂,影响因素多,探索和验证摩擦学中的问题、机理以及有关影响因素,必须依靠科学可靠的摩擦学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因此,摩擦学测试技术是摩擦学研究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摩擦学测试技术涉及范围从现场使用试验到实验室模拟试验,其中基于摩擦学试验机的实验室试验是目前主要的摩擦学测试方法。由于摩擦学问题的系统特征使得摩擦学试验机在测试过程中的相关信号实时、准确、迅速的获取和处理以及测试设备运行过程的精确、智能化、网络化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利用电子通信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以及计算机具有的软硬件资源,建立合适的摩擦学实验室模拟试验的智能测控系统以及实现系统的网络化和无线控制对于提高摩擦学测试技术水平和发展摩擦学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为对象,针对实验室摩擦学试验机普遍涉及的信号传输技术、异步电机转速控制以及虚拟仪器远程测控技术问题,分析有关理论,建立程序控制和无线网络数据采集的硬件系统、开发相关软件,探讨基于虚拟仪器的计算机辅助摩擦学测试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体现在以下方面:(1)根据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运动特点,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组建实时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并研究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的接口设计问题:(2)以图形化的编程语言LabVIEW为软件核心,开发并完成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擦学测试软件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操作界面友好的特点,能够实现对试验参数的实时测量、动态显示、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报告的生成以及打印等功能;(3)以摩擦学试验为研究背景,研究并完成了变频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将电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与数据的采集系统集成于同一计算机体系中。能连续动态的改变电机转速,为摩擦学实验提供广泛的速度选择;(4)进行设备状态以及试验程序的无线远程监控,建立了网络化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体系,对数据发布、远程监控、无线传输等提出了理论见解和技术解决方案。

二、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声速测量的远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1.2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1.3 远程实验技术及应用
    1.4 课题来源
    1.5 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远程声速测量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zigbee开发相关知识简介
        2.1.1 zigbee技术简介
        2.1.2 IAR开发平台
        2.1.3 CC2530芯片简介
    2.2 虚拟仪器开发
        2.2.1 Labview编程思想
        2.2.2 虚拟仪器介绍
        2.2.3 USB数据采集卡介绍
    2.3 USB-over-network技术介绍
    2.4 树莓派介绍
    2.5 声速测量的实验理论
        2.5.1 共振干涉法(驻波法)
        2.5.2 李萨如图法
        2.5.3 时差法测量声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声速测量远程实验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需求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4 平台环境搭建
        3.4.1 labview 2015平台的搭建
        3.4.2 IAR平台的搭建
        3.4.3 嵌入式设备开发平台的搭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声速测量远程实验系统的实现
    4.1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4.2 设备控制模块的实现
    4.3 数据库设计
    4.4 web应用模块设计
        4.4.1 实验室管理功能设计
        4.4.2 实时状况查询及报警功能设计
        4.4.3 历史记录查询功能设计
        4.4.4 远程实验数据导出模块
    4.5 通信模块
        4.5.1 实验仪器与服务端远程通信的实现
        4.5.2 Labview Web Publishing Tool技术
        4.5.3 实验室环境采集模块通信功能的实现
    4.6 客户端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声速测量远程实验测试
    5.1 实验室环境监测功能模块
    5.2 远程实验系统功能测试
    5.3 对比实验实测
        5.3.1 实验计划
        5.3.2 实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某特种车辆电气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技术介绍
        1.3.1 WCF技术
        1.3.2 DataSocket技术
        1.3.3 PXI总线技术
        1.3.4 ATML技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2.1 测试系统一般功能需求
    2.2 总体设计需求
        2.2.1 电源电网测试设备功能
        2.2.2 信号测试设备功能
        2.2.3 电缆测试设备功能
        2.2.4 总线测试设备功能
        2.2.5 测试软件功能
    2.3 测试系统组成
    2.4 测试工作流程
    2.5 测试系统软件需求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3.1 仪器控制总线选择
    3.2 测试设备硬件结构与组成
        3.2.1 前端测试设备内部结构
        3.2.2 电源测试设备硬件组成
        3.2.3 信号测试设备硬件组成
        3.2.4 总线测试设备硬件组成
    3.3 电源/电网测试电路设计
        3.3.1 交流电源测试电路
        3.3.2 直流电源测试电路
        3.3.3 电源监视电路
    3.4 时序信号测试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测试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1 测试软件架构
    4.2 软件模块划分
    4.3 测试描述模型
        4.3.1 测试项目文件
        4.3.2 测试用例文件
        4.3.3 测试脚本文件
    4.4 自动测试框架与流程
        4.4.1 测试脚本执行控制
        4.4.2 自动测试数据交互
    4.5 网络数据传输
    4.6 电源信号的谐波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测试系统软件实现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硬件配置模块实现
        5.2.1 硬件配置工具实现
        5.2.2 虚拟资源解析模块实现
    5.3 服务端模块实现
    5.4 客户端模块实现
        5.4.1 用户主界面模块实现
        5.4.2 测试用例模块实现
        5.4.3 测试脚本模块实现
        5.4.4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电气测试系统测试与验证
    6.1 功能测试
        6.1.1 测试所需仪器
        6.1.2 测试用例功能测试
        6.1.3 自动测试功能测试
        6.1.4 数据监视功能测试
        6.1.5 时序分析功能测试
        6.1.6 谐波分析功能测试
    6.2 联试验证
        6.2.1 联试环境准备
        6.2.2 自动化测试
        6.2.3 交流电源信号的谐波分析
        6.2.4 多路关键信号时序分析
        6.2.5 信号状态监视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完成工作总结
    7.2 存在的不足
    7.3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LabVIEW的数控机床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控机床概述
        1.1.1 数控机床的定义
        1.1.2 数控机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1.3 数控机床网络化概述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论文章节编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LabVIEW 简介
        2.1.1 LabVIEW 语言简述
        2.1.2 LabVIEW 语言特点
        2.1.3 LabVIEW 软件的优势
    2.2 测控系统总线技术分析
        2.2.1 独立总线 USB RS232 IEEE1394
        2.2.2 GPIB、VXI、PXI 模块化仪器总线
    2.3 B/S 与 C/S 结构的比较
    2.4 LabVIEW 实现网络通信的方法
        2.4.1 TCP 与 UDP 通信技术
        2.4.2 DataSocket 技术
        2.4.3 共享变量方法
        2.4.4 远程访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
    3.2 数控机床网络测控系统硬件设计架构
    3.3 数控机床网络测控系统软件设计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实现
    4.1 数据采集与仪器控制研究
    4.2 下位机数据采集平台设计
        4.2.1 位移补偿方法
        4.2.2 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4.3 通用数据采集卡驱动设计
        4.3.1 LabVIEW 下普通国产采集卡驱动
        4.3.2 DLL 的方式实现板卡驱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实现
    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5.1.1 数控机床测控软件结构
        5.1.2 数据显示与存储回放程序设计
        5.1.3 数据记录监控模块 DSC
    5.2 基于 B/S 模式的网络测控系统远程测控界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LabWindows/CVI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1.2.2 虚拟仪器的发展现状
        1.2.3 LabWindows/CVI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1.3 本文选题、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本文选题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虚拟仪器技术
    2.1 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特点
    2.2 虚拟仪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2.1 虚拟仪器的发展历史
        2.2.2 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
    2.3 虚拟仪器的系统构成
        2.3.1 虚拟仪器的硬件构成
        2.3.2 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
    2.4 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系统
        2.4.1 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
        2.4.2 虚拟仪器软件的设计步骤
    2.5 虚拟仪器系统对应用软件的要求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相关技术
    3.1 数据采集技术
        3.1.1 数据采样技术
        3.1.2 数据采集技术
        3.1.3 数据采集卡
    3.2 多线程技术
        3.2.1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
        3.2.2 多线程
        3.2.3 线程池
        3.2.4 LabWindows/CVI的多线程机制
    3.3 用户界面可用性设计
        3.3.1 可用性概念
        3.3.2 可用性原理
        3.3.3 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价标准
        3.3.4 用户界面可用性设计方法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4.1.1 系统需求分析
        4.1.2 理想现代化生产闭环生产流程
        4.1.3 系统总体方案选择与分析
    4.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4.2.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4.2.2 多线程编程的应用
第五章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
        5.1.1 通信模块的结构
        5.1.2 通信协议的制定
    5.2 系统数据发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 系统数据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 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第六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
    6.1 系统通信设置面板功能测试
    6.2 单机监控面板功能测试
    6.3 多机监控面板功能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虚拟仪器技术概述
        1.1.1 虚拟仪器的产生及发展
        1.1.2 虚拟仪器的架构及特点
    1.2 远程虚拟仪器概述
        1.2.1 远程虚拟仪器的产生及发展
        1.2.2 远程虚拟仪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电子天平发展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构成及电路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2.1.1 系统性能指标及功能要求
        2.1.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电子分析天平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2.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及原理说明
        2.3.1 信号采集模块
        2.3.2 模数转换模块
        2.3.3 运算处理模块
        2.3.4 通信接口模块
        2.3.5 外围设备模块
    2.4 硬件底层程序编写及调试
第3章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3.1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3.2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网络化体系结构的选择
    3.3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3.3.1 LabVIEW及其开发平台简介
        3.3.2 MySQL简介
    3.4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的远程测控方案
        3.4.1 Web发布技术的选择
        3.4.2 网络通信方式的选择
    3.5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第4章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实现
    4.1 现场服务器端测量测试程序
        4.1.1 密码登录及数据库模块
        4.1.2 测量测试主界面模块
        4.1.3 网络传输模块
    4.2 网络服务器端操作管理程序
        4.2.1 中心数据库模块
        4.2.2 网络传输模块
        4.2.3 远程监控界面发布模块
    4.3 客户端远程测控程序
    4.4 多线程任务的实现
第5章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联机调试运行
    5.1 系统联机调试运行过程
    5.2 系统联机调试运行结果
    5.3 系统安全可靠性验证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附录B 电子分析天平实物图
附录C 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软件部分程序代码

(6)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网络化测控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网络化测控系统功能和特点
    2.3 网络通信技术
    2.4 网络化测控系统组成
    2.5 本章小结
3 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体系结构
    3.1 引言
    3.2 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框架结构
    3.3 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4.1 引言
    4.2 数据采集与传感器技术
    4.3 信号分析处理技术
    4.4 虚拟仪器技术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构成
    5.3 智能故障诊断实现方法
    5.4 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5.5 基于ActiveX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总体结构
    6.2 基于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6.3 LabVIEW与数据分析
    6.4 数据记录与网络发布
    6.5 远程服务中心系统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组成

(7)基于远程网络的虚拟仪器软件设计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1.2 远程网络技术支援系统简介
        1.2.1 系统功能
        1.2.2 总体方案设计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编程语言
    2.1 虚拟仪器概述及特点
        2.1.1 虚拟仪器概述
        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2.2 虚拟仪器系统构成
        2.2.1 硬件构成
        2.2.2 软件构成
    2.3 虚拟仪器分类
    2.4 虚拟仪器设计软件
    2.5 LabWindows/CVI 简介
        2.5.1 LabWindows/CVI 特点
        2.5.2 LabWindows/CVI 编程使用的基本概念
        2.5.3 LabWindows/CVI 下虚拟仪器软件的组成.
    2.6 Visual C++简介
        2.6.1 Visual C++主要优点
        2.6.2 Visual C++编程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仪器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3.2 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
        3.2.1 程序结构图
        3.2.2 软件面板设计原则
        3.2.3 软面板设计标准
        3.2.4 功能框图
    3.3 系统设计中使用的主要技术
        3.3.1 使用Windows SDK 编程技术
        3.3.2 使用ActiveX 控件
        3.3.3 使用动态链接库
        3.3.4 使用SQL 数据库编程技术.
        3.3.5 使用DataSocket 网络编程技术.
    3.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4.1 实时数据上传模块
        3.4.2 接收远程控制模块
        3.4.3 发送远程控制模块
        3.4.4 接收远程数据模块
        3.4.5 数据综合管理模块
    3.5 系统主要工作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技术设计
    4.1 USB 总线的概述
        4.1.1 拓扑结构
        4.1.2 USB 传输
        4.1.3 USB 通信协议
    4.2 USB 接口设计
        4.2.1 系统硬件结构
        4.2.2 PDIUSBD12
        4.2.3 80C196KC
        4.2.4 PDIUSBD12 与80C196KC 接口电路
        4.2.5 固件流程
    4.3 USB 设备的驱动程序
        4.3.1 设备驱动程序的执行
        4.3.2 Win32 驱动程序模型
        4.3.3 分层的驱动程序
        4.3.4 WDM 客户化驱动程序结构
        4.3.5 编写WDM 客户化驱动程序
    4.4 USB 设备应用程序层
        4.4.1 应用程序与WDM 的通信
        4.4.2 LabWindows/CV16.0 环境下DLL 的使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仪器在远程网络测控中的应用
    5.1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
    5.2 在C/S 模式下基于TCP 技术的远程测控
        5.2.1 TCP 简介
        5.2.2 TCP 协议
        5.2.3 基于TCP 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结构
        5.2.5 TCP 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程序设计
    5.3 在C/S 模式下基于DataSocket 技术的远程测控
        5.3.1 DataSocket 技术的概述
        5.3.2 基于DataSocket 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结构
        5.3.3 DataSocket 发送数据程序和接收数据程序设计
    5.4 两种远程测控方案的应用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探讨
    6.1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形成
    6.2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构成
    6.3 网络化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
        6.3.1 远程测试系统
        6.3.2 远程发布系统
        6.3.3 企业级测试系统
    6.4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软件模型
        6.4.1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6.4.2 浏览器/WEB 服务器(B/S)模式
        6.4.3 混合C/S 和B/S 的模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CAN总线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2.1 控制系统的发展
        1.2.2 仪器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关于测控系统的课题研究
    2.1 测控技术的发展思路
    2.2 课题的研究方向
    2.3 课题所依据的主要技术
        2.3.1 现场总线技术
        2.3.2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2.3.3 虚拟仪器技术
        2.3.4 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课题价值
    2.5 课题目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热空调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1 地热空调项目的工程背景
        3.1.1 地热资源在空调系统开发中的研究现状
        3.1.2 空调监控系统的发展
    3.2 地热空调测控系统的工程概况
    3.3 地热空调测控系统的工程目标
    3.4 地热空调测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4.1 功能需求
        3.4.2 硬件需求
        3.4.3 软件需求
    3.5 地热空调测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3.5.1 方案研究
        3.5.2 现场总线的选择
        3.5.3 确定总线方案
        3.5.4 CAN总线研究
        3.5.5 仪器系统的选择
        3.5.6 软件开发方案的选择
        3.5.7 确定软件开发平台
    3.6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6.1 整体结构设计
        3.6.2 USB-CAN通信模块
        3.6.3 iCAN模块
        3.6.4 功率测量模块
        3.6.5 无线通信模块
        3.6.6 电柜设计
    3.7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3.7.1 结构设计
        3.7.2 用户面板
        3.7.3 CAN总线网络通信
        3.7.4 串行通讯功率模块
        3.7.5 数据保存
        3.7.6 异常故障处理
    3.8 工程实施
        3.8.1 线路网络
        3.8.2 设备安装
        3.8.3 系统调试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
    4.1 测试设备的标定
    4.2 采集数据的误差分析
    4.3 测试设备的误差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测控系统现场实物照片
附录2 测控现场系统软件的部分代码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PXI技术的测试设备在装甲车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军用 ATS 发展趋势
        1.2.1 新一代ATS 体系结构
        1.2.2 新一代ATS 的关键技术
    1.3 装备智能故障诊断的产生与发展
        1.3.1 装备智能故障诊断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3.2 装备智能故障诊断基本方法及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1.4.1 主要研究工作
        1.4.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装备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2.1 引言
    2.2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2.2.1 智能故障的基本概念
        2.2.2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2.3 智能故障诊断的方法
    2.3 知识获取
        2.3.1 知识的分类
        2.3.2 知识获取的方法
        2.3.3 基于故障仿真的故障知识获取方法
        2.3.4 知识获取的一般框架
    2.4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机器学习方法
        2.4.1 机器学习的概念
        2.4.2 机器学习方法
        2.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机制
        2.4.4 机器学习策略
    2.5 装备故障智能论断系统开发策略
        2.5.1 研究系统开发策略的必要性
        2.5.2 系统存在的问题
        2.5.3 系统开发策略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
    3.1 项目背景
    3.2 任务需求和系统设计原则
        3.2.1 任务需求
        3.2.2 任务设计原则
    3.3 开发环境和PXI 总线技术
        3.3.1 开发环境
        3.3.2 PXI 总线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系统构成
    4.1 测试系统硬件平台
    4.2 测试系统软件平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PS 开发
    5.1 数字系统测试研究
    5.2 模拟系统测试研究
    5.3 TPS 开发步骤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火控计算机TPS 设计
    6.1 CPU 板
        6.1.1 CPU 板功能原理简述
        6.1.2 CPU 板测试资源总表
        6.1.3 CPU 板测试方案
    6.2 I/O 板
        6.2.1 I/O 板功能原理简述
        6.2.2 I/O 板测试方案
        6.2.3 I/O 板TPS 文件编写
    6.3 电源板
        6.3.1 电源板功能原理简述
        6.3.2 电源板测试方案
        6.3.3 电源板TPS 文件编写
    6.4 步进电机驱动板
        6.4.1 步进电机驱动板功能原理简述
        6.4.2 步进电机驱动板测试方案
        6.4.3 步进电机驱动板TPS 文件编写
    6.5 控制板
        6.5.1 控制板功能原理简述
        6.5.2 控制板测试方案
        6.5.3 控制板TPS 文件编写
    6.6 火控计算机适配板设计
    6.7 测试代码检验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摩擦学测试技术
        1.1.1 常规摩擦学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
        1.1.2 现代摩擦学测试技术的发展
    1.2 摩擦学测试系统的网络化
    1.3 虚拟仪器在摩擦学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1.3.1 虚拟仪器的出现及定义
        1.3.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1.3.3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选取
        1.3.4 国内外虚拟仪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
    2.1 试验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计算机的接口设计与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2.2.1 USB总线
        2.2.2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2.2.3 数据采集卡性能及技术指标
        2.2.4 模拟信号的输入
    2.3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软件框架
    3.2 系统启动界面功能及其实现
    3.3 测试系统main.vi界面功能及其实现
        3.3.1 数据采集(DAQ)系统
        3.3.2 LabVIEW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3.3.3 实验报告的生成
    3.4 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变频器的串口通信系统
    4.1 变频器控制在摩擦学试验机中的应用
    4.2 变频器与计算机接口的特征
    4.3 变频器程序控制的通用方法
    4.4 PC机控制变频器的实现
        4.4.1 通讯系统总体设计
        4.4.2 变频器控制程序设计
    4.5 变频器控制状态验证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摩擦学测试无线监控系统
    5.1 无线网络监控基本原理
    5.2 无线监控的设计原理
        5.2.1 LabVIEW的网络功能分析
        5.2.2 远程测试系统的网络模型
    5.3 摩擦学测试无线监控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5.3.1 实验设备状态的远程监控系统
        5.3.2 实验程序的远程监控系统
    5.4 无线监控系统实验
        5.4.1 无线信号位置关系测试
        5.4.2 无线监控系统测试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全文主要成果、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主要成果和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声速测量的远程实现[D]. 周旋.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2]某特种车辆电气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宜周.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
  • [3]基于LabVIEW的数控机床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曾海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4]基于LabWindows/CVI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杨建和.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5]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天平远程管理系统设计[D]. 张章. 湖南大学, 2011(08)
  • [6]数控机床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武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5)
  • [7]基于远程网络的虚拟仪器软件设计应用与研究[D]. 车小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
  • [8]基于CAN总线测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张祖宣.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9]基于PXI技术的测试设备在装甲车上的应用[D]. 王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 [10]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研究[D]. 孟辉.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8(04)

标签:;  ;  ;  ;  ;  

基于VXI总线的单机远程测控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