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

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

一、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银[1](2020)在《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许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应用,大量中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出来。然而,传统商业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高、手续复杂,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因“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而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需求,传统金融业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各大银行纷纷谋求转型发展,以求能够适应新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传统银行转型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持续拓展的背景下,社区银行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我国各地迅速推进。当然在现阶段我国社区银行还处于初级发展,各家银行设立的社区银行,大多是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建立并运行的,还不太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实际上,我国的社区银行在经过早期的遍地开花,野蛮生长后,逐渐凋零,许多银行采取了逐步关闭社区银行的做法。B银行N分行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的社区银行,发展的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如何走出困境?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影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社区银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增多的背景下,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是当前应当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比较国内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分析影响社区银行的内外部因素,并聚焦B银行N分行,分析B银行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B银行社区银行(N分行)的发展策略,即找准目标市场,选址多样化;明确市场定位,打造特色社区支行;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生态圈等。

王毅[2](2020)在《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文中提出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史,开放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中国经济走过的历史实践中以开放为起点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回望百余年前,中国本土市场随鸦片战争首次开放,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开始由封建传统向近代化转型。尽管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和封建政府控制并阻碍了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转型进程,但历史可见的是,旧式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了部分的现代金融转型,并且本土金融业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垄断市场前便出现了现代金融业的雏形——新式银行。从对这段重要的开放历史的研究中发现,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在被动的开放环境中展现了积极、主动转型的一面,在近代化转型的时代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史为鉴,1840-1927年间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呈现的强大生命力和内生性动力值得被历史铭记并为当前中国本土银行业在深化开放环境中提供借鉴。在经历战乱、新中国计划经济建设后,1978年,改革开放再次打开了中国封闭市场的大门,与1840年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市场开放是中国自己选择的主动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同时,中国本土银行业在开放环境中加强自身改革、完善内部结构,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出发,通过渐进式增量改革,最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本土银行业格局。伴随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在外部竞争压力下,本土银行业在竞争与学习中稳步发展,本土银行机构职能逐步清晰,银行实力和竞争力显着提升,当前扩大市场开放条件下本土银行部门参与竞争夯实基础。以史为鉴,回顾1978年后中国本土银行部门的发展实例,银行这一经济部门窗口展现了包括又不限于金融业发展中的“中国道路”、“中国案例”的成功之处,同样成为今后中国本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机构参与国际竞争中可以借鉴的历史蓝本。回顾并专门研究近代1840-1927年和1978年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在开放条件下的发展历史,最重要的意义是挖掘其中涵盖的发展规律和理论价值,以为当下借鉴。就当前中国本土银行部门面临的发展环境而言,2016年中国入世15年缓冲期结束后,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全面否定的冲击下,经济发展的外部不利因素不断影响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特别是自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优先”战略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出现频繁波动。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全新格局中,中国坚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对内统筹改革,对外深化开放。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金融开放的12条具体举措;2019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措施,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进入快车道。在新一轮开放和发展战略中,如何正确把握中国银行部门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变革中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借鉴全球先进理念革新思维,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地深入回顾并总结中国金融发展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在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实践中获取、总结发展经验,以史为鉴,无疑对深化开放背景下中国本土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金融开放对一国或地区特别是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金融开放能够带给本国相对廉价的国际资本,改善一国投资结构,优化金融结构,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因而,金融开放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转型的开端,落后国家的金融部门纷纷走上变革之路。然而,落后国家金融部门往往容易在金融开放中脱离本土实际,在西方国家的牵制中走上“依附他人”的发展之路。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在多国或地区的实践中看,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理念并不具备普适性,大多数发展中金融改革最终因金融危机被迫暂停或永久性搁浅。2008年,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使得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开放以及新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发展策略。以往实践经验带来的反思是,在金融开放背景下,究竟怎样的发展路径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实现“追赶”?中国作为金融后发国家的“试验场”,其本土金融部门的发展历史具有怎样的特征?中国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案例能够为未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全新的理论借鉴?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历史,结合实证研究对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一命题进行科学阐述。为了实现这一命题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本文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展开,以历史视角对中国自近代以来两时段金融开放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理论分析和历史阐述后,结合实证分析方法验证本文在中国案例研究中总结出的相关历史经验以及提出的相关结论,最后在以史为鉴基础上提出发展展望。依照这样的分析思路,本文主要设置以下6章内容:在文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介绍本文写作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在写作背景基础上介绍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其中,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并且在对已有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已有研究仍存问题或漏洞,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三章介绍近代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变迁历程,以市场开放为起点,分析被动开放条件下外国在华银行对本土金融业的资本侵略事实以及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近代开放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的回顾,对近代时期被动市场开放条件下本土金融业的发展作以总结。第四章对中国金融开放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即改革开放后金融市场开放进行理论分析,从中央银行职能的建立和完善,体制内银行部门的发展以及体制外本土银行业的创立分别进行讨论。根据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在市场开放的不同阶段对本土银行体系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通过对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这一主题进行理论分析,在中国案例两时段的纵向比较中可知,开放背景下本土金融部门的发展应当以本土特征和本土优势为基础,实施适应本土结构的发展战略;而市场开放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转型的彻底性,在这一方面,历史发展的案例已经给出答案。同时,历史地印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本土银行业变革的成功,即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第三部分(包括第5、6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这一部分以近代被动开放和改革开放后主动开放两时段分别进行金融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之间的实证研究。第五章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对影响近代时期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验证。第六章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主动开放下本土银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基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金融开放两时段的发展历史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提出对新一轮金融开放背景下本土银行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启示。本文历史地梳理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脉络,对中国两时段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学方法对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阐述。肯定了中国两时段开放背景下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以本土结构为基础,以开放学习结合本土优势进行渐进式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内生性发展动力的关键作用,这一历史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出有别于其他视角的发展建议,对当前及未来中国银行业开放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王徐[3](2020)在《H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微信、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崛起,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行业互联网的头部企业在稳固主业的同时纷纷将触角延伸至金融服务,将其平台打造成全场景生活服务圈,通过基金产品、投资理财、网络贷款、生活缴费等金融服务圈住银行服务不到的长尾客户,并进一步抢占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群体。商业银行积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借鉴国外直销银行的成功经验,推出直销银行模式。截止2019年末,全国已有114家商业银行上线了直销银行,但受运营模式的制约,总体发展不尽理想。H银行作为排名中游偏下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业务的全面性、资产规模远不及四大行,与股份行中的佼佼者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距甚远。因此,H银行应大力发展直销银行,积极借鉴国内外直销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结合H银行自身的规模与特点,找出适合H直销银行发展的运营模式,并对运营模式可能产生的风险点进行防范。本文以H直销银行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国外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对H直销银行的启示。其次,分析国内直销银行的三种运营模式,并对三种运营模式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再次,对H直销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同业竞争情况、获客方式及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指出H直销银行必须采取独立运营的发展模式。最后,对H直销银行独立运营模式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银行的网点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应运用直销银行进行线上化实践。第二,在互联网金融和同业竞争的冲击下,H银行应运用直销银行积极应对。第三,H直销银行目前采取的是隶属于总行网络金融部的运营模式,这种传统的渠道定位难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H直销银行应尽快成立直销银行事业部,在相对独立自主的运营模式下发展,再择机成立独立运营子公司,将业务完全独立发展。第四,在独立运营模式发展的过程中,H直销银行应重视风险管理,在业务开展中准确识别和评估风险,保障业务稳健运行。总之,全文以提升H直销银行竞争能力为目标,分析H直销银行如何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挑战,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有效防范运营风险,为H直销银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磊[4](2019)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经济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党的十九大就鼓励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论述,为民营经济指明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在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尚不规范,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和具体,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从而寻找理论依据并阐述了民营经济及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性质及内涵,剖析了民营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与宏观制度变迁历程相互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宏观经济制度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探讨了制度障碍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整体不高、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市场竞争环境不够公平安全等五大困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上还存在现代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障碍,在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上还存在意识形态、社会认知偏见、企业家精神等障碍。本文结合案例民营企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实践,借鉴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从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和公平市场竞争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正式制度创新,以及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消除社会认知歧视与偏见、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等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创新建议,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何宁,薛小飞[5](2018)在《我国民营银行的生存优势、劣势与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民营银行的开闸放水,产业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迎来重要时期,对补充和完善中国银行业起到重要作用。民营银行是产权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的结合,既强调民营资本对银行股权结构的实际控制,又强调银行的公司化运作特点。设立民营银行是对我国现有银行发展格局的补充和完善,是"金融民营化"趋势的直接体现,对消除现有金融体制弊端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对普惠金融理念的最佳探索与实践,科技优势及创新优势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但是,我国民营银行金融产品研发能力欠缺、金融科技发力不足、优秀金融人才缺乏以及社会对其信任度较低制约了其发展。为此,民营银行发展需要从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科技水平及差异化服务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赵慧敏[6](2015)在《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探讨中最为惹眼的话题之一。2014年我国首次批准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又进一步掀起了发展民营银行的热潮,但是,在我国究竟该以何种模式发展民营银行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民营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解释和阐述,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已有的现实基础、民营银行对经济与金融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为民营银行寻求发展之路提供了现实依据。然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并总结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大陆地区发展民营银行的启示,为我国民营银行探求发展之路提供了实践基础。接下来,本文给出了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对增量模式和存量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入民营银行的选择理念,提出了相机抉择的发展模式。最后,对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详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发展民营银行能够有效的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力;第二,发展民营银行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第三,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出发可知,在我国发展民营银行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必须要找出适合我国的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第四,将增量模式和存量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机抉择的模式,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增量改革模式为主,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存量改革模式为主;第五,在增量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及市场定位的差异化。在存量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产权结构改造、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和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三者有机的集合起来,保证改革的彻底性。

杨子娇[7](2015)在《民生银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民营银行一直是金融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民营银行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银行业单一、高度垄断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倒逼传统银行加快改革,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使以规模和盈利为中心的传统银行,逐渐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尤其是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为中国金融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和变革,这其中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受到冲击,金融行业壁垒被打破成为大势所趋,银行业即将进入一个“民营时代”。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由民间资本组成的民营银行,自1996年成立发展至今,已由一个小型民营银行成长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成为业界的典范。本文以制度创新理论、金融抑制深化理论以及金融结构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民生银行为案例,对当前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中主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对民生银行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剖析,一方面可以对民生银行当前发展状况及业务模式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探讨了民生银行当前存在的问题,存款来源不足、业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民营银行现已试点运行,研究民生银行的运营模式对民营银行今后的成立和发展,以及民营银行未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参考作用:1.民营银行可以通过研究其设立模式、功能定位、盈利模式、业务模式这四个方面,对其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认识;2.民营银行可以走“民生银行发展模式”,选择精细化的、特色性业务;3.金融市场改革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带来挑战和机遇。

马海燕[8](2014)在《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民间资本管理逐步放松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繁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民营银行作为新的金融产物,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体系,创新了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给予一定的理论借鉴。

闫福,杜凯[9](2011)在《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产物,目前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体制改革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小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中小银行存在规模小、资产总量小的缺点,但其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小银行现存的三种股权模式,分析了三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银行今后的股权结构优化路径。

穆林[10](2009)在《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文中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着明显的经济二元性结构,反映到金融领域就表现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并存。这种模式的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增长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虽然非正规金融在许多国家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但根据麦金农—肖的研究,非正规金融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融资机制,无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不重要。所以,对非正规金融的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变化,如非正规金融的规模的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当地经济产生的作用逐渐显现,各国政府开始关注本国的非正规金融,学术界也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将研究视角转向对非正规金融的研究上。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关注到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后甚至还开展了跨国界的非正规金融的研究。非正规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比较曲折,但近些年来发展迅猛。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的逐渐扩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的发展的支持作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中国开始重新审视非正规金融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客观地位,众多学者也在其研究中给予了非正规金融非常多的关注,对非正规金融的研究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非正规金融及其制度的建立终于被提上中国金融改革的日程。但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非正规金融没有一个合法地位,其规范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和发展非正规金融,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进入了本文的考察视野。本文运用了经济学中的金融中介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契约理论、制度经济学以及经济增长理论,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比等方法来解释和挖掘非正规金融产生、稳定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基本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非正规金融发展历程和现状,全面透视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具体实际,在对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期能促进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及其金融二元结构是经济体系中内生形成的;第二,非正规金融是改善人们福利水平的金融机制之一,它具有与正规金融不同的交易特征与契约治理机制;第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互动性,非正规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第四,非正规金融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促使着一国的金融制度实现创新;第五,给予非正规金融法律地位上的确定以及加强对其的监管应该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第六,非正规金融在其发展中存在着本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和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共7章。第一章“导论”,提出了写作本文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写作框架。第二章为“相关概念阐述和基本理论综述”,在对本文中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总结阐述了非正规金融的相关理论,对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发展、执行和存续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对非正规金融的契约治理和市场定价进行了微观分析。第三章为“国内外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演进及借鉴”,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典型的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演进历程和现状的分析总结,得出对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第四章为“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分析”,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非正规金融在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在中国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可避免的问题。第五章为“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探讨了在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的非正规金融应采取的模式。第六章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在前述章节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第七章即最后一章“结论”部分在对本文进行总结之后,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和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二、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金融发展理论
        1.2.2 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银行发展的三大趋势
        2.1.1 市场化
        2.1.2 多元化
        2.1.3 国际化
    2.2 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
        2.2.1 社区银行的内涵界定
        2.2.2 社区银行的主要特点
        2.2.3 社区银行的典型模式
    2.3 社区银行的相关理论
        2.3.1 金融共生理论
        2.3.2 普惠金融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1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1.1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1.2 美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2 德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2.1 德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2.2 德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3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3.1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3.2 孟加拉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4 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3.4.1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3.4.2 中国社区银行的特点
    3.5 国内外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5.1 国外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5.2 我国社区银行的经验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环境分析
    4.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宏观环境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竞争环境
        4.2.1 同业竞争分析
        4.2.2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分析
        4.2.3 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4.2.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内部环境分析
        4.3.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人力分析
        4.3.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财力分析
        4.3.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物力分析
    4.4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SWOT分析
        4.4.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优势分析
        4.4.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劣势分析
        4.4.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机会分析
        4.4.4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威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
    5.1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总体目标
    5.2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具体策略
        5.2.1 找准目标市场,确定选址多样化
        5.2.2 明确市场定位,打造特色社区银行
        5.2.3 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生态圈
        5.2.4 充分融入社区,完善客户关系
        5.2.5 推出特色产品,完善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业务体系
        5.2.6 精准服务,制定B银行社区银行专属的考核体系
        5.2.7 关注老年市场,发展老年金融
    5.3 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的保障措施
        5.3.1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
        5.3.2 强化风险意识,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基础理论与相关文献评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对金融开放的理解
        2.1.2 对中国金融开放阶段的历史界定
        2.1.3 对被动开放和主动开放的理解
        2.1.4 对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界定
        2.1.5 对发展的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内生增长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理论基础的适用性分析
    2.3 相关文献评述
        2.3.1 市场开放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2.3.2 1840-1927年间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发展
        2.3.3 1978年后中国本土银行业发展
        2.3.4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3章 被动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1840-1927年)
    3.1 五口通商与近代金融市场被动开放
    3.2 被动开放条件下外国银行对华资本牵制
        3.2.1 外国在华银行市场进入及市场垄断
        3.2.2 外国在华银行对旧式金融机构的资本牵制
        3.2.3 中外金融机构互动实质:资本侵略
    3.3 旧式金融机构的历史沉浮
        3.3.1 本土钱庄的近代化转型
        3.3.2 本土票号的时代衰落
    3.4 现代银行业的曲折探索
        3.4.1 发展背景:外商银行干涉与封建势力阻挠
        3.4.2 “官护”银行兴起阶段
        3.4.3 华资银行新设阶段
        3.4.4 本土银行业联合发展阶段
    3.5 历史价值评价
第4章 主动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
    4.1 改革开放与中国金融市场主动开放
    4.2 市场开放与中国银行业“顶层设计”(1978-2001年)
        4.2.1 “开大门”的金融开放
        4.2.2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4.2.3 探索国有银行改革
        4.2.4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搭建二级银行体系
    4.3 扩大对外开放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调整(2001-2008年)
        4.3.1 全面对外开放
        4.3.2 准确定义中央银行地位
        4.3.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4.3.4 “准体制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化改革
        4.3.5 发展城市商业银行
        4.3.6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本土银行业增量改革
    4.4 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多元化布局(2008年后)
        4.4.1 中国银行业“走进”国际视野
        4.4.2 中央银行制度完善
        4.4.3 农村金融机构深化发展
        4.4.4 从微观主体发展到宏观格局构建:建立多元银行体系
    4.5 历史价值评价
第5章 被动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背景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研究对象
        5.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5.3.1 研究假设
        5.3.2 研究方法介绍
        5.3.3 样本的基本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5.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6 中介效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动开放与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介绍及数据来源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模型介绍
        6.1.3 变量介绍
        6.1.4 变量基本统计量
        6.1.5 共线性和相关性检验
    6.2 主动开放影响实证分析
        6.2.1 全样本分析
        6.2.2 第二阶段分析
        6.2.3 第三阶段分析
    6.3 不同银行异质性影响分析
        6.3.1 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6.3.2 股份制商业银行
        6.3.3 城市商业银行
        6.3.4 农村商业银行
    6.4 稳健性检验
    6.5 内生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6.6.1 全样本影响结论
        6.6.2 不同阶段影响结论
        6.6.3 不同类型银行影响结论
第7章 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的逻辑、特征、经验及启示
    7.1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逻辑
        7.1.1 历史的变迁:两次金融开放的变迁递进
        7.1.2 政策(环境)的变迁:不同政策效能的变迁差异
        7.1.3 理念的变迁:金融机构变迁发生的关键
    7.2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特征
        7.2.1 以金融开放作为发展起点
        7.2.2 以渐进式改革作为发展思路
        7.2.3 以个体发展带动整体变革
        7.2.4 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
        7.2.5 以机构改革和功能完善协调推进机构发展
    7.3 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发展经验
        7.3.1 以发挥本土优势为导向
        7.3.2 在开放学习中坚持本土适应性
        7.3.3 发挥主体的内生性带动作用
        7.3.4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动力
        7.3.5 坚持发展的与时俱进
        7.3.6 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能动性
    7.4 新一轮金融开放背景下本土银行部门发展启示
        7.4.1 立足国情: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家战略的一致性
        7.4.2 依托本土:激发本土银行部门发展的自觉能动性
        7.4.3 政府定位:完善金融开放中的政府作用
        7.4.4 以史为鉴:推广金融发展实践和理论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表
致谢

(3)H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应用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理论应用
        1.3.3 评价与总结
    1.4 直销银行相关理论应用
    1.5 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区别及特点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及启示
    2.1 国外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2.1.1 美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2.1.2 德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
    2.2 国外直销银行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2.2.1 传统银行网点业务面临的困境需要破局
        2.2.2 改革及多元化发展驱动金融线上化发展
        2.2.3 直销银行线上化金融模式优势明显
第三章 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析
    3.1 现有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类及特点
        3.1.1 隶属于总行网络金融部门
        3.1.2 独立事业部形式
        3.1.3 成立独立运营子公司
        3.1.4 各种运营模式优劣分析
    3.2 直销银行运营模式案例分析
        3.2.1 北京银行
        3.2.2 民生银行
        3.2.3 百信银行
        3.2.4 评价与总结
    3.3 直销银行独立运营的意义
第四章 H银行开展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析
    4.1 H直销银行简介
        4.1.1 H银行简介
        4.1.2 H直销银行开展状况
        4.1.3 主要经营数据
        4.1.4 H直销银行存在的问题
    4.2 同业竞争分析
        4.2.1 中农工建四大行
        4.2.2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4.2.3 城市商业银行
        4.2.4 独立法人子公司
        4.2.5 互联网银行
        4.2.6 民营银行
        4.2.7 同业竞争分析
    4.3 现有直销银行获客途径及特点
        4.3.1 线下网点地推
        4.3.2 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引流
        4.3.3 嵌入消费者生活场景
        4.3.4 开放银行
        4.3.5 直销银行获客模式分析
    4.4 H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分析
        4.4.1 监管导向有利于设立独立运营机制
        4.4.2 设立直销银行独立运营已成为同业趋势
        4.4.3 H直销银行应积极探索独立运营
    4.5 H直销银行独立运营盈利模式分析
        4.5.1 成本支出分析
        4.5.2 收入及盈利分析
第五章 独立运营模式下H直销银行风险防范研究
    5.1 独立运营模式下H直销银行风险分析
        5.1.1 客户身份识别水平待提高
        5.1.2 平台引流客户风险难以监控
        5.1.3 欺诈、洗钱案件多发
        5.1.4 线上贷款风控数据缺失
    5.2 H直销银行风险防范建议
        5.2.1 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客户身份识别水平
        5.2.2 加强平台监控及员工内部管理
        5.2.3 建立反洗钱与反欺诈防控体系
        5.2.4 结合场景金融构建直销银行大数据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问题与对策建议
        五、评析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厘清
        一、民营经济的概念与范围界定
        二、民营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
    第二节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
    第三节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制度与制度变迁
        二、制度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第三章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民营经济的重生和形成阶段(1978-1988)
        二、民营经济的徘徊发展阶段(1989-1991)
        三、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阶段(1992-2001)
        四、民营经济的巩固提升阶段(2002-2007)
        五、民营经济的冲击和成长阶段(2008-2012)
        六、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和前景展望(2013 至今)
        七、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二、民营经济发展正式制度的变迁与现状
        三、民营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现状
        四、民营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的方式
第四章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
    第一节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不高
        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整体不高
        三、市场竞争环境不够公平安全
        四、税费社保负担过重、融资难融资贵
        五、经营管理观念和机制不科学
    第二节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障碍
        一、现代产权制度不健全
        二、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制度不公平
        三、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畅
        四、财税金融制度不合理
        五、创新激励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障碍
        一、意识形态方面的制度障碍
        二、社会认知偏见障碍
        三、企业家精神激发与保护不够
第五章 基于安徽某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概述
        一、案例的选取及理由
        二、数据来源
        三、发展历史概述
        四、局限性
    第二节 案例公司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困境分析
        一、阻碍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因素
        二、阻碍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公司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式制度障碍
        一、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市场准入障碍
        二、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产权问题
        三、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
        四、影响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制度
    第四节 公司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障碍
        一、社会认知偏见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的建议
    第一节 国际经验借鉴
        一、产权制度创新的国际经验
        二、市场准入和公平市场竞争制度创新的国际经验
        三、财税制度创新的国际经验
        四、金融制度创新的国际经验
        五、创新激励制度的国际经验
        六、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式制度创新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二、建立健全公平宽松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竞争制度
        三、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五、完善创新激励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建议
        一、形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二、尽快消除社会认知歧视与偏见
        三、激发保护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5)我国民营银行的生存优势、劣势与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关于设立民营银行的讨论
三、民营银行生存发展的优势
四、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 民营银行发展成果
    (二) 我国民营银行劣势明显而优势不足
五、国际上民营银行发展的路径
六、推动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 民营银行的发展需更具区域特色
    (二) 民营银行的发展需要具备行业特色
    (三) 努力提升民营银行科技水平
    (四) 增强民营银行差异化竞争能力

(6)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民营银行的内涵
        1.3.2 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研究
        1.3.3 民营银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 民营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及优劣势
    2.1 民营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金融成长理论与民营银行
        2.1.2 金融深化理论与民营银行
        2.1.3 金融共生理论与民营银行
    2.2 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2.2.1 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
        2.2.2 民营银行的比较劣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
    3.1 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基础
        3.1.1 政策基础
        3.1.2 市场环境
        3.1.3 互联网金融推动
        3.1.4 准民营银行的存在
    3.2 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意义
        3.2.1 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均衡发展
        3.2.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台湾银行民营化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4.1 台湾设立民营银行的经济金融环境
    4.2 台湾地区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
    4.3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4.3.1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经验
        4.3.2 台湾地区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教训
    4.4 台湾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5.1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原则
        5.1.1 诱致性变迁为主的原则
        5.1.2 渐进式原则
    5.2 增量与存量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5.2.1 增量模式分析
        5.2.2 存量模式分析
        5.2.3 两种模式优劣对比
    5.3 两种模式的相机抉择
        5.3.1 经济发达地区:以增量模式为主
        5.3.2 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存量模式为主
    5.4 两种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5.4.1 增量模式的实施方式
        5.4.2 存量模式的实施方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民生银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五) 论文框架结构
二、民生银行发展模式现状
    (一) 民生银行简介
    (二) 民生银行设立模式
        1. 股权结构
        2. 治理结构
    (三) 民生银行功能定位
    (四) 民生银行盈利模式
        1. 纵向对比
        2. 横向对比
    (五) 民生银行业务模式
        1. 对公业务——民营企业的银行
        2. 业务模式创新——事业部模式
        3. 零售业务——两小金融
三、民生银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存款资金来源不足
    (二) 存款派生率低
    (三) 业务结构不合理
    (四) 资产质量和贷款规模均下降
    (五) 同业竞争激烈
四、完善民生银行发展模式的对策
    (一) 优化资金配置方式
        1. 主动负债管理
        2. 客户分类开发
        3. 争取政府政策扶持
    (二) 继续优化业务结构
    (三) 提高资产质量
    (四) 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五) 积极创新并发展特色业务
    (六) 发展人才战略并建立企业文化
    (七)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3. 通过监管保障优质的股权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民营银行的概念
2 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 金融市场合理竞争的需要
    (2) 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构建的需要
3 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选择
    (1) 增量发展模式
    (2) 存量发展模式
    (3) 模式的选择
4 结语

(9)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中小银行的内涵和界定
    (二) 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优劣势分析
    (一) 浙江一带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 概述
        2. 优劣势分析
    (二) 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国有企业控股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 概述
        2. 优劣势分析
    (三) 闽粤地区政府控股主导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 概述
        2. 优劣势分析
三、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优化的路径

(10)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本文的框架
2 相关概念阐述和基本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非正规金融
        2.1.2 二元结构
        2.1.3 西部地区
    2.2 理论综述
        2.2.1 金融抑制理论
        2.2.2 金融深化理论
        2.2.3 金融中介理论
        2.2.4 现代合约理论
        2.2.5 市场定价机制理论
        2.2.6 经济增长理论
        2.2.7 制度变迁理论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演进及借鉴
    3.1 国外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演进
        3.1.1 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演进
        3.1.2 非正规金融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演进
    3.2 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发展演进所带来的经验与启示
        3.2.1 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发展演进的原因分析
        3.2.2 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发展演进的经验与启示
    3.3 国内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现状
        3.3.1 浙江
        3.3.2 福建
        3.3.3 山西
    本章小结
4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分析
    4.1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现状概览
        4.1.1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概述
        4.1.2 中国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运行情况概述
        4.1.3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情况概述
    4.2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绩效分析
        4.2.1 非正规金融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4.2.2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补和竞争均衡
    4.3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1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4.3.2 对金融秩序的影响
        4.3.3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4.3.4 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5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
        5.1.1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1.2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可行性
    5.2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5.2.1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接及向正规金融的转化
        5.2.2 最初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接及向正规金融转化的模式: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
        5.2.3 创新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接及向正规金融转化的模式:农村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5.2.4 新兴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接及向正规金融转化的模式: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5.2.5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联接及向正规金融转化的模式选择
    本章小结
6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6.1 非正规金融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6.2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制度设计
        6.2.1 构建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
        6.2.2 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和监测
        6.2.3 加速推进金融体制配套改革
        6.2.4 实行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化差别调控
        6.2.5 创造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6.3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
        6.3.1 加快《放贷人条例》立法进程
        6.3.2 构建非正规金融的监测体系
        6.3.3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6.3.4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6.3.5 推动其他相关金融体制配套措施改革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B银行N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 周俊银.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金融开放与中国本土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发展[D]. 王毅. 吉林大学, 2020(01)
  • [3]H直销银行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D]. 王徐.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 王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9(09)
  • [5]我国民营银行的生存优势、劣势与发展路径[J]. 何宁,薛小飞. 开发研究, 2018(04)
  • [6]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 赵慧敏. 华侨大学, 2015(03)
  • [7]民生银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子娇. 内蒙古大学, 2015(12)
  • [8]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J]. 马海燕. 科技经济市场, 2014(08)
  • [9]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优化路径[J]. 闫福,杜凯. 海南金融, 2011(10)
  • [10]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D]. 穆林. 西北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