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论文文献综述)

刘同君[1](2021)在《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观的内涵要义与时代价值》文中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展示。以"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为核心内容的人民权力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观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具体意蕴的制度权力观是权力依法运行的规范载体与法治保障;以权力公开为主线的权力监督机制是防止权力膨胀、权力滥用与权力腐败的制约性力量。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观不仅构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人民权力观、制度权力观、监督权力观"为内涵要义的崭新权力结构模式,而且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基础、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指导、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依循,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吴建雄,夏彩亮[2](202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败科学要义》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着反腐败法治化规范化的科学要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表明了法治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打铁还需自身硬,彰显了正风反腐的法治品格;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明确了反腐败斗争的法治路径;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了纪律法律面前无特权无例外的法治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指明了规范权力、约束权力、监督权力的法治取向;深化国家监察改革,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权的重大法治举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方略;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

高晓霞[3](2020)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公共问责和监督控制系统之一。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其内在的政治逻辑,而且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多方面的治理功能。审计监督既是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标志,同时,强化审计监督又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路径和手段,说到底则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不能单纯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而要将审计监督放置在国家治理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围绕国家治理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以及责任性等基本属性准确把握其对于审计监督的内在规定性及现实需求,进而以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与治理功能。基于此,考察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必须遵循“政治逻辑—治理功能—行动路向”的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为指导,批判性地借鉴西方权力监督多维理论视角中的合理因素,侧重运用人民主权理论、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审计监督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及其由于各种现实挑战而出现的期望差距,并且全面分析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行动路向。依据这一研究逻辑,首先就要基于对审计监督的历史溯源和理论阐释,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审计监督职能的现实需求。其次,从政治学理论视角来看,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一项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其独特的政治逻辑在于其政治权力基础、政治体制优势和民主政治动因。第三,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具有独到的治理功能,包括权力制约与法治功能、信息公开与透明功能以及民主参与和问责功能等。第四,从政府公共部门审计监督制度效能的角度来看,国家治理中的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支柱之一承载着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啄木鸟”、“看门狗”和“达摩克利斯之剑”职能作用的普遍期望。然而,审计监督制度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却始终存在一定的期望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公开性期望差距和责任性期望差距。最后,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就是要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权威性、协同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并且在与其他监督制度有机贯通与相互协调中形成监督合力,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强化审计结果信息披露和审计问责,突出技术支撑,进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缩小和弥合审计监督制度在独立性、公开性和责任性等方面的期望差距,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公信力。一个国家的审计体制必须与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道路选择以及政治体制优势等相适应,才能在治理体系中更好地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作为国家审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合乎审计制度的本质即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选择。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为党统一指挥审计监督工作提供了政治制度依据和政治体制保障,是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原则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工作中的落实与体现,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质要求的审计领导制度和审计管理体制创新,也是审计监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回应社会普遍期待的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内在地要求加强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审计信息知情权。此外,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审计监督制度与其他监督制度的有机贯通和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协同性和整体合力。最后,还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与公共问责力度,提升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总之,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只有基于以制度保障制度的治理逻辑,紧紧依靠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审计全覆盖的过程中实现制度协同,强化审计问责,切实提高审计监督制度执行力,才能在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优势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其治理效能,避免出现“制度空转”,从而缩小和弥合审计期望差距,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索毓[4](2018)在《依法治国视阈下国家权力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着眼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宏大主题,系统阐释了依法治国与国家权力管理的理论内涵、全面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管理国家权力的实践历程,深刻剖析了国家权力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为主旨,思考和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理念和现实路径。本文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依法治国与国家权力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论概述,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依法治权、国家权力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及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的现实需求;第二部分在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权力管理的实践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国家权力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管理国家权力的新理念以及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的具体路径思考。

杨俊林[5](2017)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法治中国”为视角,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扎根于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着作这个根基,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现状、结构、内容、价值等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要意义做出展望。本论文共由四章内容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分析选题的目的、意义,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论文的框架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介绍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与参照,分析了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习近平基于自身的法治实践和中国国情,将法治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逐步形成了的脉络。第三章介绍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体系,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架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逻辑,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色等。第四章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发展展望,该章节不单指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以及确保长治久安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具有创新性、人民性、体系性等特点,也在于他科学的开放体系和鲜活的实践体验,在经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必定会焕发出显耀的思想光芒!

彭先兵[6](2017)在《习近平法治建设思想的新特色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共性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法治建设思想有三大新特色:一是重视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集中表现;二是强调法治建设要与体制改革互动发展。主要表现为提出"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等若干深刻思想;三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法治建设提供体制支撑。典型标志是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深化政法机关的系列体制改革之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部署并在会后立即启动了国家层面的重大政治改革即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

彭先兵[7](2017)在《依法治权: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式破题》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但流弊数千年的权大于法的思想和行为严重阻滞了中国的法治建设。习近平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核心要义是实现依法治权,抓住了法治建设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正式破题,既要依法治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人权入宪,倡导内含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启动顶层设计法治体系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体制基础。

李先伦,杨弘[8](2016)在《依法治权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文中研究表明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就是法治。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就是法和权的地位问题。只有坚持依法治权才能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权力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方面强化依法治权,以"依法"为基石,以"治人"为核心,以"公开"为关键,以"健制"为保证。

李林[9](2016)在《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文中提出习近平同志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法治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可总结概括为治国方略论、人民主体论、宪法权威论、良法善治论、依法治权论、保障人权论、公平正义论、法治系统论、党法关系论等"九论"。

赵莉莎[10](2015)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而依法治权就是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

二、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论文提纲范文)

(1)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观的内涵要义与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人民权力观
    (一)人民权力观的生成脉络
    (二)人民权力观的核心内涵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制度权力观
    (一)制度权力观的形成过程
    (二)制度权力观的“笼子”意蕴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监督权力观
    (一)权力公开是权力依法运行的“防腐剂”
    (二)权力监督是权力依法运行的“保护剂”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观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基础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观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指导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观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依循
五、结语

(2)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败科学要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败要义之内涵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败要义之逻辑展开
    (一)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败法治立场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反腐败法治品格
    (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反腐败法治路径
    (四)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法治原则
    (五)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反腐败法治取向
    (六)深化国家监察改革——反腐败法治举措
    (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法治方略
    (八)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反腐败法治视野
三、余论

(3)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选题的理由与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审计监督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逻辑与研究内容
    四、本文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第一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由来与发展
        一、中国审计监督的历史由来与当代发展
        二、外国审计监督的发展历程与不同模式
    第二节 国家治理中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
        三、本土化的权力监督理论探索
    第三节 国家治理对审计监督的现实需求
        一、国家治理法治化与审计监督
        二、国家治理透明化与审计监督
        三、国家治理责任性与审计监督
第二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政治逻辑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基础
        一、理解审计监督的政治学思维
        二、审计监督的政治权力分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审计监督权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政治体制保障
        一、政治体制赋予审计监督政治使命
        二、政治体制凸显审计监督的政治职能
        三、政治体制改革决定了审计监督发展方向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政治动因
        一、审计监督源于民主政治的深层推动力
        二、审计监督随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三、审计监督服务于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
第三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治理功能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依法治权功能
        一、审计监督的经济控制功能
        二、审计监督的权力制约功能
        三、审计监督的民主与法治功能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信息公开功能
        一、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入功能
        二、审计监督的信息处理功能
        三、审计监督的信息输出功能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民主问责功能
        一、审计监督是责任政府中的责任追究机制
        二、审计监督是协同治理中以问责为导向的建设性制度安排
        三、审计监督是民主治理中的政治信任增进机制
第四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期望差距
    第一节 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期望差距
        一、审计独立性及其期望差距
        二、审计体制不畅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三、审计能力不足导致审计监督独立性期望差距
    第二节 审计监督的公开性期望差距
        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二、政府公共信息垄断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三、审计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审计监督公开性期望差距
    第三节 审计监督的责任性期望差距
        一、审计体制悖论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二、审计权责失衡造成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三、审计监督的问责困境导致审计监督责任性期望差距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行动路向
    第一节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法独立审计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依法独立审计
        二、改革审计管理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三、正确理解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第二节 通过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知情权
        一、强化审计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信息知情权
        二、在审计监督中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三、基于审计监督权推进审计监督信息公开
    第三节 在公共问责中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一、优化审计监督问责体系
        二、增强审计监督的问责效能
        三、提升审计监督公信力
结语: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治理效能
    一、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法治化
    二、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民主化
    三、国家治理体系中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依法治国视阈下国家权力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依法治国与国家权力管理的理论概述
    (一)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权
    (二) 国家权力管理的基本内涵
    (三) 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的现实需求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权力管理的历程与问题反思
    (一) 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权力管理的实践历程
    (二) 我国国家权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 国家权力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依法治国视阈下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的对策思考
    (一)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国家权力
    (二) 科学管理国家权力的路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1.4.1 论文框架
        1.4.2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法治思想
        1.5.2 习近平法治思想
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
    2.1 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习近平法治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2.1.2 习近平法治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2.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2.2.2.1 毛泽东法治思想的继承
        2.2.2.2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法治思想的继承
        2.2.3 西方法治思想的借鉴
        2.2.4 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文化来源
    2.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脉络
        2.3.1 习近平法治思想萌芽(1982-2002)
        2.3.2 习近平法治思想初步成型(2002-2012)
        2.3.3 习近平法治思想成型及深化发展(2012 以后)
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体系
    3.1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架构
        3.1.1 总体目标:法治中国
        3.1.2 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3.1.3 基本路径:整体布局
        3.1.4 重点突破:新十六字方针
    3.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2.1 习近平宪法思想
        3.2.2 习近平经济类法思想
        3.2.3 习近平行政法思想
        3.2.4 习近平刑法思想
        3.2.5 习近平诉讼法思想
    3.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逻辑
        3.3.1 全面依法治国是核心
        3.3.2 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关键
        3.3.3 全面推进和加强法治建设是内在需求
        3.3.4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3.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色
        3.4.1 创新性
        3.4.2 人民性
        3.4.3 体系性
4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展望
    4.1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4.1.2 加速培育了群众的法治理念
        4.1.3 创新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展望
        4.2.1 以反腐倡廉彰显依法治权
        4.2.2 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依法治国
        4.2.3 以司法改革促进公平正义
        4.2.4 以全面法治确保长治久安
5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习近平法治建设思想的新特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瞻远瞩: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运筹帷幄:科学把握法治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三、勇立潮头:扎实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为法治建设提供体制支撑

(7)依法治权: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式破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依法治党,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人权入宪,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启动顶层设计法治体系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体制基础

(8)依法治权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权地位: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
    (一)人治社会典型特征:权高于法
    (二)法治社会典型特征:法高于权
二、依法治权: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一)坚持依法治权才能真正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二)坚持依法治权才能真正保证党的领导
    (三)坚持依法治权才能真正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四)坚持依法治权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三、当前我国权力运行中的典型问题
    (一)在权力认识上,广大干部权力观念存在认识误区,权力私有、私用思想浓厚
    (二)在权力行使上,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十分淡漠,弄权行为司空见惯
    (三)在权力监督上,监督结构僵化、疲软滞后,监督形式单一、协调不够
四、强化依法治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权应当以“依法”为基石
    (二)依法治权应当以“治人”核心
    (三)依法治权应当以“公开”为关键
    (四)依法治权应当以“健制”为保证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法治权的前提是依法授权
二、依法治权的核心是依法用权
三、依法治权的保障是依法控权

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观的内涵要义与时代价值[J]. 刘同君.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05)
  • [2]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反腐败科学要义[J]. 吴建雄,夏彩亮. 法学杂志, 2021(06)
  • [3]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审计监督研究[D]. 高晓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4]依法治国视阈下国家权力管理问题研究[D]. 索毓.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 [5]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 杨俊林.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习近平法治建设思想的新特色探析[J]. 彭先兵.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7(03)
  • [7]依法治权: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式破题[J]. 彭先兵.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 [8]依法治权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J]. 李先伦,杨弘.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 [9]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J]. 李林. 法学研究, 2016(02)
  •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J]. 赵莉莎. 行政与法, 2015(08)

标签:;  ;  ;  ;  ;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