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与法律意识在医患关系处理中的作用

医德与法律意识在医患关系处理中的作用

一、医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瞿曦[1](2021)在《武汉市医患纠纷治理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作为新一轮医改政策实施的第三年,也是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的一年。中国进行了7次医改,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发布了《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专门针对医疗暴力进行了说明了改革,中国医疗现状虽然在有些方面焕然一新,但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医疗投诉猛增,医疗赔付骤长,“医闹”频发,流血事件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迫在眉睫。但是医疗改革政策制度的构建,不仅对不同层级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协助有着相应需求,同时与现实数据的支持同样密不可分。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特大城市,肩负着中部崛起的重任。针对不同层级医院内部患者、医生关系开展实地调研,对于新医改环境之中二者关系所受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分析,实现最终结论的有效获取,以政府职能层面为基础,指出相应的应对手段,进而对武汉和谐发展保驾护航。第一部分为引言,对于本文研究开展期间相关背景环境、研究意义、实际内容、研究手段和全球范围内研究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对于本文研究开展的主题进行相应阐述。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实际数量为500人的患者与医生开展问卷调查,最终获取的有效问卷实际数量为484份,进而开展实地访谈,从获得一系列真实数据及第一手访谈资料中探寻问题根本,从中寻找解决之道。第三部分为当下武汉市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实事求是,从而为本次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现阶段武汉市内部医患关系开展分析研究,对于导致二者矛盾的问题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探寻。第五部分则有效结合武汉市自身具体情况,对于后续医患关系的发展开展分析探讨,同时有针对性的指出相应优化意见与具体手段。

罗莉娅[2](2020)在《基于医患关系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医生和患者分别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医患关系认知评价的因素,从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精准化建议,并为后续医患关系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9月-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了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61名医生和758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PDRQ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0和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的信度利用克朗巴赫系数法以及分半信度等进行评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估。采用构成比和“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分别采用t检验和F检验进行统计学推断。本研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医患关系评价认知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人格相关因素对医患关系评价认知差异的影响情况。结果(1)量表评价结果显示:DDPRQ-10量表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422-1.225,相关系数均大于0.5,因子分析系数为0.223-0.562;PDRQ-15量表中条目变异系数为0.214-0.510相关系数为0.362-0.596,因子分析系数为0.182-0.681。PDRQ-15量表与DDPRQ-10量表中无评价差条目,条目较稳定。DDPRQ-10量表、PDRQ-15量表以及大五人格量表的?2/df值分别为6.152、6.242和6.005,均高于适配标准。DDPRQ-10量表TLI值为0.895,PDRQ-15量表CFI值为0.825,大五人格量表TLI值为0.811,均略低于标准值,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可以说明量表在本研究人群中均具有较好的效度。(2)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科室和从业年限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家属的客观行为、医务人员的主观经验、客观行为和主观感受结合三个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得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患者/家属的客观行为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职称和每周工作时长不同的医务人员量表总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患者在量表中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医务人员的平易近人性、患者/家属的疾病态度三个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病方式在患者的医务人员平易近人性、患者/家属的疾病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这一维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家属,其对于医患关系的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医生和患者对医患关系评价的认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分组:t=10.77,P<0.001;低分组:t=20.18,P<0.001)。(5)医患关系评价与医务人员的年龄、职称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大、职称越高的医务人员,其对于医患关系评价认知的水平也较高;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患者/家属的客观行为、医务人员的主观感受、客观行为与主观感受相结合三个维度,均与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水平高低有关。患者/家属对于医患关系的评价与患者/家属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年龄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家属,其医患关系认知评价情况相对越好。(4)人格特征中的利他性、适应性以及社交性人格特质与医生、患者/家属的医患关系评价得分均呈正相关(?=0.12~0.28,P<0.05)。结论医生和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和认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知识背景、认知、年龄、受教育程度、人格特质(利他性、适应性以及社交性人格特质)等因素均影响医生和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客观评价和充分认识医生和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需要医方、患方、政府、媒体等多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提高医生和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评价认知,进而改善医患关系现状。

孙宏亮[3](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郑宣[4](2020)在《基于认知差异的医患冲突的治理研究 ——以长春CE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近年来,尽管国内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却有所降低,经常发生影响恶劣的医患矛盾事件,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而频繁发生的医患矛盾也引发了社会地广泛关注。这就需要通过分析医患矛盾的形成机制与演化逻辑,制定合理、科学的医患矛盾困境治理方案。本研究以医患冲突的形成机制与困境治理为课题,以长春CE医院医患冲突事件为研究案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医患关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通过综述和分析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研究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以长春CE医院的发展过程、现实困境为出发点分析了该医院的医患矛盾的产生与分类,重点探讨了基于治疗费用、治疗方案、信息沟通、多元主体的医患矛盾。在研究医患矛盾的形成机制与演化逻辑的过程中,指出患者自身的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巨大的医疗经济压力、医疗知识的欠缺、认知角度的不同、自我效能预期的认知差异,而此思想因素为形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医患关系现状和社会整体医患矛盾的认知改变。从医患、医疗机构,社会舆论等层面寻找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从“三方互惠”下认知转变方向、传统媒体框架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社会整体医患矛盾的认知改变。第四部分根据医患矛盾的形成机制与演化逻辑分析结果,提出了医患关系的冲突治理方案,强调需要建立、健全预防与治理医患矛盾的制度,并实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患双方、媒体的协调互动作用。第五部分为结语,通过运用社会学方法论,充分认识医患冲突以及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思维寻求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法,努力为和谐营医患关系的构建奉献一己之力。

李超[5](2020)在《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宋朝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医药的法律与制度获得了全面发展。立法规制之下,形成了涵盖医者、医院与药品管理领域的完整制度。病者有其医,医者有其责,制药有其规。良性的医药秩序,是确保两宋时期三百余年间,医患关系总体平稳的重要原因。总体上讲,区别于以往以专题或个案的研究方法,全文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了宋代通过立法手段,全面架构起医药管理秩序。医者、病者、医院、药商、药局等这些主体在宋代医药法律体系中遵循着各自的规范,有序运行。文章改变以往单纯从社会史、医药史的路径去解读宋代医药问题的研究方法,而是另辟蹊径从法经济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宋代的医药法律体系的积极效益与有限性价值。宋代通过法律构建了官府医者自中央到地方的准入体系,设置了对官府医者的遴选、考核、职责等具体制度。对官府医者而言,宋政府体制内的法律管控是官府医者行医合法性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其身份、地位的确认。宋政府通过法律建立了对编外医者的管控,强调其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确立了宋代对执行公务职吏的“参公式”管理范式。宋政府通过法律设置了民间草泽医者、女性医者、僧道医者执医的合法性,并确认了国家对医术卓越者的赏识和任用,从而对民间向医风气的形成起到导向性的作用。法律管控下的宋代医者,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形成了宋代相对平稳的医疗秩序。在宋代法律的引导下,民间渐渐形成了民风向医的风气,民众逐渐形成了对医者的信赖,促进了宋代独特的医患关系的形成。但是,在这种法律体制管控之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官府医者的公益属性、市场属性被淡化,甚至抹杀;医而入仕的法律政策,的确起到了引导社会向医的主流风气,但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些士人投机钻营的契机;法律政策的不稳定,不连贯性,导致巫医坑害民众性命、钱财的事例不可能穷尽。宋代设置了自上而下的医疗机构体系,既有医疗管理机构,又有医学教育机构;既有综合性医院,亦有专科性医院;既有宫廷医院,亦有普通平民医院;既有地方医院,亦有军队专科医院;此外,更是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官办药局。在宋代医疗体系的建构中,体现出政府的官方主导格局。在国家“信用背书”的前提下,宋代的医疗体系初步具有了实现“效率医疗”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宋代的医药机构在制度落实中,的确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因制度缺乏整体性、延续性的必要设计,影响了医药机构发展的规模性、整体性格局。宋代对药材市场进行管控,从对药材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把关,进而对药材税收进行调控,干预药材的对外贸易,打击假伪药材的泛滥。在确立国家对药材市场的主导管理的同时,客观上的确对药品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代药业法律制度在落实中,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宋代药材走私现象、药材作伪现象并未禁绝。整体上看,在医药法律的调整下,宋代的医疗领域表现出崇尚医学、责任政府、社会福利以及政府理性等特点。宋代的医药在获得国家高度认可的同时,亦获得了医药法律的有利支撑,从而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格局。

唐廷金[6](2020)在《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全国多地实施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患纠纷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就重庆而言,如何落实多主体的分工协作、如何评估多主体的协作治理效果及如何解决医疗赔偿金的来源仍是制约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调解的现实问题。应通过加强多主体间协作并完善衔接机制、建立医患纠纷协同治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医疗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利用医患冲突的正能量、建立案例数据库等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医患纠纷已经不仅仅对个人方面产生负面危害,更是上升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然成为难于治理的资源消耗的公共问题。基于上述医患纠纷现状,我们选择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作为研究对象范围,结合重庆市医院的实际情况,揭示我国当前医患纠纷的普遍性规律,找出应对医患纠纷的治理方法,进而探索适合的解决手段。面对新时期社会存在的以医患纠纷为显着冲突的各方冲突,为促进消除医护行业的公共冲突并进行合理定位,政府进行了各种有益作为,并发现面对复杂冲突时,免于冲在冲突第一线或者将处置权完全移交给社会将是更合适社会转型时期的有效战略,政府本着消除冲突的原则,通过提供政策支持或购入方式,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各相关企业以及公众群体在内的平台,促进各身份群体发挥其优势,有效解决复杂的社会冲突。

李宗明[7](2020)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医疗服务市场化效率大大提升,而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各种“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频繁上演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2009年实行新医改以后,医患关系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的状况并没改善,依然存在医患矛盾。我国当前多元复杂的医患矛盾,已成为各地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非常棘手的社会难题,阻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主体在医患关系制度模式选择中的行为特征和制度困境,从而提出破解制度困境的对策建议,最终目标是完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本文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医患双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及在一定制度约束和社会道德约束下保持的一种医患风险分担关系;医患关系模式是指政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用以规范医患双方医疗服务行为的一套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法律规范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管理制度统一由中央政府制定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公益性减弱,虽然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但医疗资源配置却不公平,导致医患矛盾频发,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中,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应承担相应的制度责任、法律责任、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类医患关系模式:(1)计划经济时期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单一,医患关系制度安排稳定,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医患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稳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资金浪费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提上了日程。(2)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随着医疗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渐突显,导致医患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中央政府在2009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3)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在注重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试图改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形成了如浙江宁波的“宁波解法”、福建三明的“三医联动”以及广东省第三方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联合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医患矛盾有所缓和,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过程中,存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地方政府、医疗群体、患者群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等制度困境。针对以上困境,制定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的优化路径:一是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二是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三是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四是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丰富了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2)理论运用具有创新性。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历史演进,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演进的困境及其原因,深化了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研究,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经济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其理论分析可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其政策建议可为政府制定和谐医患关系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韩婷[8](2020)在《医患关系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公立医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医闹纠纷事件屡见不鲜,且愈演越烈,医患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对医患关系如何健康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也逐渐成为医院的重点事项工作之一。因对医患关系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其他在健康管理发展过程产生的突出问题,又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构建。因此,对医患关系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不断提高各级医院医患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和谐的全院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以S公立医院为例,对我国目前医患服务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有效提升S公立医院管理医患关系的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是:1、运用定量文献资料法和比较资料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各类相关科学研究成果文献。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数据分析统计的方法,从医患关系管理的视角,剖析了近年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中一个现有热点问题:中国医患关系日趋事物化、精确化、法律规范化和商业化。2、在除去抽样误差、登记管理误差等主要技术确定因素后,从基本外因和主要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得出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五个方面:政府方面原因:投入力度不足,权责不明确,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完善;社会方面原因:媒体报道内容真实性低、信息被过度准确解读;院方原因:医疗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医方原因:医患双方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完全对等、医务人员诊疗满意度低;患方原因:患者就医体验差、维权医患意识增加、医患参与意识加强、目的别有所图、期望值过高。3、在剖析我国医患关系问题的基础上,对比借鉴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对典型医患纠纷和医疗问题的调查治理工作经验和先进的医疗管理体制经验。4、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分别从主动回归医疗公益性、加强医患舆情关系危机防控管理、加强医患关系沟通的有效管理、提升医患关系有效信息的传递质量、加强居民异地预约就医服务管理、完善医疗卫生环境安全建设管理制度等六个主要方面的医疗相关改革对策。本文研究医患关系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能够为未来医患关系管理的完善指明方向,为化解医患矛盾提供助力,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医患关系管理的新视度,将改善医患关系与公共管理理论相融合,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改善医患关系。由于我国医患关系的利益化,医疗管理具体问题本身的特殊复杂性,加上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对S公立医院的深入研究和提出的管理建议很有可能不完全适用其他国家地区。并且,医患关系涵盖许多学科,本人在理论学习上不够深入,在分析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导致文章的分析不够深入和科学。因此论文的建议部分仍然是后续就医患关系管理问题从案例研究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从而以具体情况的实例出发跟踪式的进行质性研究。

李梦凡[9](2020)在《网络媒介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加之自媒体发展迅速,当医患纠纷发生时,信息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发酵成为舆论焦点,惯有的“商业消费关系”思维或“医强患弱”的传统思想,加剧了医患关系在网络媒体上的关注度。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进行研究时正处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期间受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是否会对医患关系的走向有所影响,这也成了笔者调研后访谈时的关注点之一。目的通过典型案例、问卷调查探讨网络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以及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消除其负向影响力、强化其正向影响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国内外有关网络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的研究进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网络媒体介入后医患矛盾的演化过程以及传播规律,分析网络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验证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力,并探究受众对于医患关系报道的认知与诉求;对有关人员进行针对性访谈,全方面了解不同立场视角下网络媒体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结果网络媒体对医患关系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1)扩宽患者就医渠道,线上问诊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就诊机会;(2)增强舆论监督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但其负面影响较为明显;(3)媒体对于医患纠纷的报道以及塑造的媒体环境,使受众无法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产生理性认知;(4)加重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形成因信任缺失而造成医患纠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结论因医院对网络媒体的认识不足、对于危机处理的意识较差,受众缺乏医学基础知识、对网络媒体依赖性较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过于追求报道的高关注度而违背真实客观的报道原则,同时缺乏医学背景,造成我国网络媒体虽飞速发展,但其对医患关系的发展存在的负向影响力较为明显。本研究从政府、医疗机构、患者以及网络媒体四个方面分别探究缓解医患矛盾的解决办法,建议政府应加强介入、医疗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患者提高认知以及媒体运行规范化等。通过四个层面的协力合作,最终达到消除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引导正确舆论,共建良好医患关系的目的。

解汐卓[10](2020)在《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引发医疗纠纷原因的看法以及对投诉部门和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分析现阶段医疗纠纷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三级预防理论、控制理论角度阐述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的优化策略。[方 法]采用文献检索法、Delphi法、现场调查法、描述性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对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进行研究。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研究文献,经过整理和提炼供本研究借鉴和参考。梳理从古至今医疗相关行为的礼法律令,对我国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控制的历史沿革进行整理,并对相关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在现场调查上,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4家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阶段,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各4家医院分别随机抽取5个科室为目标对象,采用预先设计好的问卷对科室内所有医务人员及调查当日在院就诊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纠纷调处工作人员、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医护人员、后勤部门人员和就诊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与结论]:(1)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相关知识的整体知晓情况优于就诊人员。知晓评分方面,医务人员(74.99±23.07)明显高于就诊人员(44.2±27.8)。知晓率的评价上,医务人员知晓率(78.8%)也明显高于就诊人员的知晓率(35.4%)。在知晓评分、知晓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医务人员的工龄与知晓情况呈正相关,就诊人员的学历与知晓情况呈正相关。(2)医患双方对引起医疗纠纷原因的看法既有一致性的表现,又有差异性的表现。一致性方面,医患双方均认为引发纠纷的前几位原因中包括患者及家属缺乏医疗知识和患者本身疾病的复杂性。在“缺乏沟通”这一原因的评价中,80.30%的医务人员和79.62%的就诊人员做出了选择。差异性表现为,就诊人员觉得服务态度/服务意识问题(65.77%)、医院管理问题(57.31%)是引发纠纷的前几位原因与医务人员对自身的评价不一致;另外,54.62%的就诊人员认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问题”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明显高于医务人员(32.33%);53.46%的就诊人员认为“医疗质量问题”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高于医务人员(43.68%)。(3)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时的能力还显得不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投诉管理工作可及性和针对性不强。86.30%的医务人员知晓纠纷投诉地点,63.17%的医务人员知晓纠纷处置程序;与之相对应的,只有28.46%的就诊人员知晓纠纷解决部门,14.23%的就诊人员知晓纠纷投诉流程。②医疗风险承担能力较弱。54.60%的医务人员了解医疗责任保险,45.38%的就诊人员认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有保险因素的参与,说明医患双方都认同医疗保险等第三方因素产生的影响,而实际上由于保费高、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很少有医疗机构采取医疗责任保险来分担医疗纠纷风险。③医疗纠纷现场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医院内部的纠纷管理普遍存在人手不足、专业背景不强等情况,且因经常性外出应诉而不能达到满员接待状态。(4)就诊人员对待医疗纠纷的态度和方式趋于保守。①对待医疗纠纷的态度。260名接受调查的就诊人员中,53.31%的人知晓医疗纠纷的含义,23.46%的人了解《条例》;对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途径的整体知晓程度偏低,59.62%的人知晓调解,56.92%的人知晓协商,44.23%的人知晓仲裁。②就诊人员在“就医过程中有不满意的地方,选择前往哪个部门投诉”的评价上,寻求媒体帮助的人员并不多(低于1 0%)。在“发生争端时,就诊人员首选的解决途径”的评价上,超过一半的人员希望通过自愿协商解决,这可能与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观念及国家提倡的通过柔性方式解决争端的背景有关。优化策略:以一级预防为触点、前馈控制为导向的策略:(1)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法律认知水平,畅通沟通渠道。(2)优化医院运营管理。改善医疗环境,落实医疗核心制度,重视投诉工作,争取社会支持。(3)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强化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二级预防为抓手、现场控制为目标的策略:(1)医疗纠纷性质和程度的判断。建立医疗纠纷的研判机制,完善医疗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2)医疗纠纷的早期解决。倡导医疗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式,做好诉调衔接工作。以三级预防为补充、反馈控制为目的的策略:(1)促进正常秩序的恢复。强化约束机制,消除负面影响,风险的社会化分担。(2)推动社会协同参与的改革。加快建设医疗纠纷调解人才队伍,促进医疗相关保险市场的进步。(3)信息的加工与运用。引入智能化管理,探索医疗纠纷的分类预测模型。

二、医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武汉市医患纠纷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2.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医患关系
        2.医患纠纷
    (二)本文理论基础
        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满意度理论
三、武汉市医患纠纷现状及成因研究
    (一)问卷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选择
        2.研究变量
        3.实证研究方法
    (二)武汉市医患纠纷现状
        1.医患沟通现状
        2.医患信任度现状
        3.医疗费用现状
        4.医德医风现状
        5.就医环境现状
        6.医疗水平现状
    (三)武汉市医患纠纷现状结论
        1.医疗纠纷数量剧增
        2.医疗纠纷赔付增加
        3.医闹层出不穷
    (四)影响武汉市医患纠纷的成因分析
        1.医患比例失调影响医患沟通
        2.信息不对称,媒体导向影响医患信任度
        3.医改下医院的产出指标影响医疗费用
        4.薪酬设计不合理,拜金主义影响医德医风
        5.医院重视和投入不足影响就医环境
        6.医疗平台的差异影响医疗水平
四、武汉市医患纠纷改善的对策及建议
    (一)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1.日本
        2.英国
        3.美国
    (二)武汉市医患纠纷治理对策建议
        1.探索降低医疗费用新方法
        2.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升医院医疗水平
        4.提升就医环境,建设亮点医院
        5.注重医患互动,加强医患沟通
        6.政府加强引导,提高医患之间信任感知
    (三)医患纠纷治理相关保障
        1.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进一步开放医疗市场
        2.依据《刑法》,加大处理医闹力度
        3.加大医学普及力度
        4.引导媒体关注度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2)基于医患关系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调查方法
    2.5 调查路线图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量表回收情况
    3.2 数据基本情况描述
    3.3 量表信效度分析结果
    3.4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5 医生和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比较
    3.6 医患关系评价认知差异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7 人格相关因素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影响情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医患双方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存在差异
    4.2 缩小医患双方信息获取差距有助于减少认知差异
    4.3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4.4 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等医患关系相关的教育培训十分有必要
    4.5 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提升工作安全阈值。
    4.6 法制、制度建设及社会舆论导向保驾护航
    4.7 充分考虑人格特征因素在精准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医患关系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4)基于认知差异的医患冲突的治理研究 ——以长春CE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三)理论综述
        1、社会冲突理论
        2、社会互动理论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医患关系
        2、医患矛盾
    (五)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核心观点及创新
    (六)技术路线图
二、医患矛盾的演化与现状
    (一)CE医院的样本说明
        1、CE医院的发展过程
        2、CE医院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医患矛盾的产生与分类
        1、医患矛盾的产生
        2、医患矛盾的分类
    (三)医患矛盾的具体展现与多元形态
        1、基于治疗费用的医患矛盾
        2、基于治疗方案的医患矛盾
        3、基于信息沟通的医患矛盾
        4、基于多元主体的医患矛盾
三、医患矛盾认知形成的演化逻辑
    (一)患者自身的认知差异
        1、巨大的医疗经济压力
        2、医疗知识的欠缺
        3、认知角度的不同
        4、自我效能预期的认知差异
    (二)医患双边关系的情境认知
        1、医护人员道德素养的缺失
        2、沟通不畅导致的医患信任缺失
        3、就医环境的公平性原则屡遭挑战
    (三)社会整体医患矛盾的认知改变
        1、“三方互惠”下的认知失衡向认知平衡的转变
        2、传统媒体框架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四、医患矛盾的多元治理
    (一)医患矛盾的制度建构
        1、医患互动中的双轨逻辑
        2、建立预防医患矛盾的规章制度
        3、加强医患矛盾的应急机制的建设
    (二)多元主体的协调互动
        1、政府部门的角色担当
        2、医疗机构的能力培养
        3、医患双方的思维转换
        4、媒体舆论的正向引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四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宋代的官府医者
    第一节 翰林医官院医官
        一、翰林医官院医官的遴选
        二、翰林医官院医官的职责与考核
        三、翰林医官院医官的编制与员额
        四、翰林医官的迁转
    第二节 宋代的太医局医官
        一、太医局教师及医官的遴选
        二、太医局医官的基本教学职责
    第三节 宋代的尚药局医官
        一、尚药局医官的遴选
        二、尚药局医官的迁转
    第四节 宋代的御药院医官
        一、御药院医官的员额编制
        二、御药院医官的医药职责与法律责任
        三、御药院医官的迁转
    第五节 宋代地方医官
        一、宋代地方医官的员额设置与配套制度
        二、宋代地方医官的遴选
        三、宋代地方医官注重实效的考核
    第六节 宋代的军医
        一、宋代专职军医类型
        二、宋代军队临时辅助医员的基本类型
        三、小结
    第七节 法经济学视野下宋代对医官管理的效益分析
        一 从立法目的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二 从立法时机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三 从立法技术角度分析法律效益
    结语
第二章 宋代处于特殊地位的医者
    第一节 执行公职的编外医者
        一、宋代法医
        二、宋代为病囚治病的医人
    第二节 宋代儒医
        一、宋代儒医现象释源
        二、宋代发展儒医的法理基础
        三、宋代对儒医的选任
        四、法律对宋代儒医的影响
第三章 宋代民间医者
    第一节 宋代民间草泽医
        一、宋代民间草泽医的出众医技
        二、宋代对草泽医的擢拔
        三、小结
    第二节 宋代僧道医
        一、宋代的僧医
        二、宋代道医的治疗特色与医疗对象
        三、宋政府对僧医、道医的擢拔与奖励
        小结
    第三节 宋代的女性医者
        一、宋代女性医者的分流
        二、宋代女性医者的价值在司法领域获得肯定
        三、法律制度下宋代女性医者的生存空间
    第四节 宋代的巫医
        一、宋代巫医释源
        二、宋代法律猛烈打击下的巫医
        三、宋代法律夹缝中生存的巫医
        四、宋代法律治理巫医的实际效果
    第五节 宋代法律对民间医者管控效益的实现途径
        一、强调法律的行为激励功能
        二、汲取法律的动态效益
第四章 宋代医者被信仰现象与宋代医患关系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宋代医者“被信仰”现象研究
        一、宋代医者形象“被信仰”现象概述
        二、宋代法律促使医者“被信仰”合法化
        三、宋代医者形象“被信仰”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宋代的医患关系问题研究
        一、宋代医患关系的基本特点
        二、宋代医者群体的特点
        三、宋代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
        四、法律调整下的宋代医患关系的现代价值
第五章 宋代医药机构研究
    第一节 宋代的医药行政管理机构
        一、礼部祠部司和太常寺医案的医疗行政管理职能
        二、翰林医官院的医事管理职能
    第二节 宋代的医药教学机构
        一、太医署的设置及职能
        二、太医局的沿革及基本格局
        三、太医学的设置及基本制度模式
    第三节 宋代的医院体系
        一、综合性门诊医院的体系格局
        二、宫廷医院的体系设置
        三、贫民日常住院、养护机构的基本特色
        四、地方性兽医专科医院的设立与发展
        五、军队医院设立的基本格局情况概述
        六、行业性医院——病囚院的基本制度分析
    第四节 宋代医药机构体系的整体特点分析
        一、宋代医院惠及整个社会,官方主导地位加强
        二、宋代医院数量增多,出现了医院的职能区分且管理规范
        三、宋代贫民医院兼具医疗与济贫的功能
        四、宋代医学教育引导宋代社会的向医之风
        五、宋代医院职能重叠
        六、宋代医院建设缺乏延续性
        七、宋代一些医院表现出强烈的非专业色彩
    第五节 宋代官药局运转制度有限性的法经济学分析
        一、宋代官药局的诞生背景
        二、官药局的法律成本分析
第六章 宋代对药业的法律管控
    第一节 宋代药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一、宋代药业情况概述
        二、宋代药材的供给来源
        三、宋代药材的用途
    第二节 宋代对药材市场的法律管控
        一、宋代药材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二、宋代药材的税收法律制度
        三、宋代药材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四、宋代疫病时期对药材的法律管控
        五、宋代国内药业的广告和商标制度
    第三节 法经济学视野下宋代假药治理的法律效益分析
        一、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行为激励效益
        二、注重利用法律对药材全流程监控,动态化监管
        三、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威慑功能
        四、注重发挥药业法律的产权效益
        五、注重对官办药局制度化监控
    小结
结语
    一、展现出国家的“尚医”特征
    二、展现出国家的“责任”特征
    三、展现出国家的“福利”特征
    四、展现出国家的“理性”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第2章 医患纠纷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患关系
        2.1.2 医患沟通
        2.1.3 医患纠纷及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治理理论
        2.2.2 归因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法理理论
第3章 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重庆医患纠纷的特点
        3.1.1 医患纠纷主体的特殊性
        3.1.2 医患纠纷客体的特殊性
        3.1.3 医患纠纷内容的专业性
        3.1.4 医患纠纷案件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
    3.2 我国医患纠纷的表现形式-以重庆为例
        3.2.1 重庆市医患之间的冲突以直接冲突为主
        3.2.2 重庆市医患之间的冲突以非暴力冲突为主
        3.2.3 重庆市医患之间的冲突以现实冲突为主
    3.3 重庆医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3.3.1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因素
        3.3.2 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 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3.3.4 法治不健全
        3.3.5 媒体报道的不良引导
第4章 国外医患纠纷应对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4.1 市场主导式:美国医患纠纷防范与处理
        4.1.1 美国医疗体制概述
        4.1.2 美国医患纠纷处理
    4.2 日本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4.3 国外医患纠纷经验及启示
第5章 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的解决对策
    5.1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原则
        5.1.1 依法治国原则
        5.1.2 协同参与原则
    5.2 建立完整动态的治理机制
        5.2.1 多元调节
        5.2.2 大社会治理机制
        5.2.3 医院设立预警治理机制
    5.3 提升解决医患纠纷的治理能力
        5.3.1 政府从职能转变方面发力
        5.3.2 法院始终坚守公正立场
        5.3.3 医方在换位思考中沟通
        5.3.4 社会舆论坚持中立客观监督的视角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总体框架
        三、重点难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比较综合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归纳分析法
        (四)博弈分析法
        (五)调查访谈法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一)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二)萨斯—霍伦德的医患三模式
        (三)弗莱德森的医患冲突理论
        二、国外典型的医患关系模式
        (一)美国“患者权利保护人”制度模式
        (二)英国三级投诉和全科医疗制度模式
        (三)德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模式
        (四)日本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机制模式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研究领域广泛
        二、医患关系模式理论视角多样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三)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朋友式医患关系模式
        (四)基于家长主义和尊重自主的医患协商模式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评述与小结
        二、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医患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一)社会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二)伦理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三)法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四)经济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五)医患关系的实质
        二、医疗纠纷的概念
        三、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概念
        (二)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内涵
        (二)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理论
        (三)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理论
        (四)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演化博弈理论
        (一)博弈论的概念与分类
        (二)博弈论的表示法
        (三)演化博弈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政府责任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的职能
        (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政府介入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中的政府责任
        一、制度责任
        二、法律责任
        三、财政责任
        四、监管责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模式典型特征
        (一)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医患关系制度稳定单一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三、计划经济后期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形成原因
        (一)推行医疗市场化改革,加速医患矛盾升级
        (二)医疗服务体制商业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
        (三)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患关系矛盾冲突
        三、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三节 新医改以来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新医改试点医患关系模式典型案例
        (一)浙江省宁波市医疗纠纷“宁波解法”
        (二)福建省三明市医疗改革“三医联动”
        (三)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机制
        三、新医改以来医患关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有增无减
        (二)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医患利益冲突复杂
        (三)医患关系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医患关系改善甚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当前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困境
    第一节 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
        一、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中的道德风险
        (一)制度制定的道德风险
        (二)制度执行的道德风险
    第二节 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主体
        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构建
        (二)三方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三)三方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
        (四)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三方博弈决策行为
        三、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囚徒”困境原因分析
        (一)政府部门忽视创造医患合作收益
        (二)医疗群体利用信息优势诱导需求
        (三)患者群体期望收益难以实现
    第三节 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制度处于无效率停滞的“锁定”状态
        二、医疗制度供给主体的“利益粘滞”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建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原则
        (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二)坚持创新引领原则
        (三)坚持政府权责统一原则
        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实施统一制度安排
        (一)实行强制性的医患关系制度变迁
        (二)实施统一的医患关系制度安排
        (三)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克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重视制度创新与兼容
        (一)加快医患关系制度创新,克服“路径依赖”
        (二)健立健全医疗法律法规,重视医患关系制度兼容
    第二节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一、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防范医患纠纷产生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塑社会信任机制,弘扬医疗职业道德
        (三)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转变就诊观念
        二、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一)完善医患之间协商解决机制
        (二)实事求是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三、建立医疗纠纷补救机制,减少医疗事故损失
        (一)推行社会医疗互助体系建设
        (二)建立患者心理援助体系
    第三节 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
        一、建立健全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二、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三、加强人民调解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医疗纠纷有效处理
        (一)设立医患纠纷合议庭
        (二)构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三)准确量刑公正司法
    第四节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一)建立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
        (二)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理赔协商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三、加快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一)强制实行医疗责任保险
        (二)完善现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第五节 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
        一、加强医疗法律保障,约束规范医疗行为
        (一)制定统一的《医疗执业法》
        (二)平等公正司法,加强医疗群体的保护
        (三)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建立健全患者权利保护法律法规
        (一)厘清患者权利法律法规
        (二)制定《患者权利保护法》
        (三)坚持患者生命健康权利至上原则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8)医患关系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医疗投诉
        二、医疗纠纷
        三、医患关系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角色理论
        二、公共服务理论
        三、协同管理理论
第二章 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S公立医院基本概况
        一、医院简介
        二、S公立医院部门机构设置情况
    第二节 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内容与目的
        三、医护工作者问卷调查与分析
        四、患者问卷调查与分析
        五、医护工作者与患者问卷调查对比与分析
    第三节 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
        二、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外部因素
        一、政府方
        二、社会方
    第二节 内部因素
        一、院方
        二、医方
        三、患方
第四章 国外医患关系管理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医患关系管理模式
        一、美国医患关系管理模式特点
        二、日本医患关系管理模式特点
        三、英国医患关系管理模式特点
    第二节 国外医患关系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严格的监管机制
        二、人性化的医患关系管理制度
        三、因地制宜的医患关系管理经验
第五章 完善S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回归公益性
        一、建立政府监管机制
        二、明确医院管理权责
    第二节 加强促进医患之间舆情关系危机防控管理
        一、事先预防
        二、危机管理
        三、事后处理
    第三节 加强促进医患关系沟通的有效管理
        一、医护人员方面
        二、患者方面
    第四节 加强提高医患关系信息有效性的传递服务质量
        一、确保信息传达的质量
        二、信息传递把握好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性
    第五节 加强居民异地预约就医服务管理
        一、认真记录信息
        二、及时与异地就医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
    第六节 加强完善医疗卫生环境安全建设管理制度
        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数码病历的临床系统
        三、完善后勤服务,增强硬件设施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网络媒介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访谈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患关系
        2.1.2 网络媒介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拟态环境理论
        2.2.3 “框架”理论
第3章 当前网络传播中医患关系现状
    3.1 典型案例分析网络媒体对医患关系传播影响
        3.1.1 急性心梗住院60天花了104万
        3.1.2 “8·10”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
        3.1.3 案例小结
    3.2 受众认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
        3.2.2 媒体使用情况
        3.2.3 医患报道的关注度
        3.2.4 医疗新闻报道获取渠道及内容
        3.2.5 受众关于我国医患关系的认知体验
        3.2.6 就医体验
        3.2.7 媒体卷入医患纠纷报道
        3.2.8 调查问卷小结
    3.3 当前医患关系的网络报道现状分析
        3.3.1 网络报道中医患纠纷事件突出
        3.3.2 我国受众对网络媒体依赖程度高,受众表达日趋理性
        3.3.3 拓宽就诊渠道,网络问诊热度渐高
        3.3.4 舆论监督作用日趋显着,有效规范医疗行为
第4章 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存在问题及成因
    4.1 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存在问题
        4.1.1 医疗机构对网络媒体认识不足、利用度较低
        4.1.2 受众对媒体依赖性过强,媒体引导作用显着
        4.1.3 网络媒介报道缺少规范性
    4.2 网络媒体报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2.1 医疗体制及政府监管不到位
        4.2.2 医院危机管理意识不足
        4.2.3 患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4.2.4 网络媒体报道缺乏客观性
第5章 强化正向影响力改善医患关系对策
    5.1 政府介入,加强监管
        5.1.1 加大投入,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建设
        5.1.2 健全法律法规,规范自媒体操作
        5.1.3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以主流网络媒体带动自媒体发展
    5.2 强化医院自身管理,加强医院应急管理能力
        5.2.1 强化医务人员沟通能力
        5.2.2 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危机预警机制及新闻发言人制度
        5.2.3 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监督及权益维护
    5.3 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缓和医患关系
        5.3.1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配合与信任
        5.3.2 加强基础医学常识普及率
        5.3.3 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患者法律意识
    5.4 媒体加强专业化培训,规范报道流程
        5.4.1 规范信息发布及审核流程,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走向
        5.4.2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专业性
        5.4.3 新闻报道时注意平衡报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顾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基于管理相关理论的医疗纠纷研究
        2.2 关于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研究
        2.3 关于医疗风险识别和管控的研究
        2.4 关于医疗纠纷的其他管理经验研究
    3 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的历史沿革
    4 研究意义
    5 研究目的
    6 研究内容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基本概念
        1.1 医疗风险
        1.2 医疗纠纷
        1.3 社会越轨
        1.4 医院管理
    2 理论
        2.1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
        2.2 三级预防理论
        2.3 控制理论
    3 相关理论在医疗纠纷预防和控制中的运用
第三章 医疗纠纷的调查情况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一般情况
        2.1 医务人员的构成
        2.2 就诊人员的构成
    3 具体结果分析
        3.1 总体知晓情况
        3.2 知晓评分
        3.3 知晓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4 知晓率
        3.5 知晓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 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
        3.7 就诊人员医疗纠纷发生的情况
        3.8 就诊人员发生争端时首选的解决途径
        3.9 就诊人员就医不满意时首选哪个投诉部门
第四章 知情人访谈情况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整体情况
    3 医务人员访谈情况和评价
    4 就诊人员访谈情况和评价
第五章 讨论
    1 医患双方对医疗纠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 医患双方对引起医疗纠纷原因的看法
    3 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4 就诊人员应对医疗纠纷的态度和方式
第六章 优化策略
    1 以一级预防为触点、前馈控制为导向的策略
        1.1 改善医患关系
        1.2 优化医院运营管理
        1.3 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
    2 以二级预防为抓手、现场控制为目标的策略
        2.1 医疗纠纷性质和程度的判断
        2.2 医疗纠纷的早期解决
    3 以三级预防为补充、反馈控制为目的的策略
        3.1 促进正常秩序的恢复
        3.2 推动社会协同参与的改革
        3.3 信息的加工与运用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医务人员问卷
    附件二: 就诊人员问卷
    附件三: 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四: 医务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五: 就诊人员访谈提纲
综述 医院投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医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武汉市医患纠纷治理研究[D]. 瞿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医患关系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罗莉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4]基于认知差异的医患冲突的治理研究 ——以长春CE医院为例[D]. 郑宣. 吉林大学, 2020(08)
  • [5]法律视域下的宋代医药问题研究[D]. 李超. 河北大学, 2020(03)
  • [6]重庆市医院医患纠纷问题研究[D]. 唐廷金.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7]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D]. 李宗明. 深圳大学, 2020(11)
  • [8]医患关系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S公立医院为例[D]. 韩婷.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9]网络媒介传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D]. 李梦凡. 新乡医学院, 2020(01)
  • [10]医疗纠纷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D]. 解汐卓.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医德与法律意识在医患关系处理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