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研究

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研究

一、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顾黎明[1](2012)在《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轨道稳定性是同步辐射光源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能指标,稳定的同步辐射光束直接决定着同步辐射实验结果的优劣;对于高稳定性高精度的同步辐射光源用户而言,测量并稳定光源点束流的位置漂移和角度变化尤为重要。测量同步光的位置,主要依靠前端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以及后端同步光位置信号处理器的开发;而稳定同步光的位置,则依赖于同步光位置反馈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参考国外光源的先进技术,对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和稳定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精确测量同步光的位置,进一步稳定特定光源点同步光的位置和角度,提高光的品质。常用于弯铁光束线进行同步光位置测量的二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二分割三角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和双丝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都只能进行垂直方向的同步光位置测量,无法同时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同步光位置测量,为此我们购置了中电集团44所的InGaAs型探测器产品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并将其应用在合肥光源机器研究光束线PSD支线末端,实验结果表明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均较好,并且可以同时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同步光位置进行长时间精确稳定的测量。常用的二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二分割三角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和双丝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灵敏度受狭缝变化的影响很大(即受同步光尺寸变化的影响很大),参考国外光源的先进技术,我们在国内首次进行了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并提出了比值和对数比两种新的计算方法应用于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光电流信号的处理。理论模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灵敏度只跟它的结构参数有关,基本可以忽略同步光尺寸对于其灵敏度的影响。合肥光源现有的两套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基于VXI总线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仅支持差比和算法,且线性范围较小;自制的对数比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仅支持两路光电流信号的输入。两套系统均不能满足新研制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数据处理要求。为此我们引进了斯洛文尼亚IT公司开发的成熟商业化数字信号处理器Libera Photon,并在合肥光源进行了应用研究,其可以有效地支持多路输入信号进行差比和以及对数比的运算,全面提升系统的性能。合肥光源现有储存环束流轨道慢反馈系统,仅对于全环24个束流位置检测器处的束流位置进行反馈校正,对于光源点的同步光位置和角度,则无法进行校正。虽然进行了基于单个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同步光位置慢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调试,但其校正的是该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处的同步光位置,对于光束线其他位置的同步光位置校正效果不佳,同时也没有实现实时的反馈。因此我们研制了可以进行实时反馈的基于两个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反馈效果良好。最后,论文对合肥光源新的同步光位置测量、反馈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75118,11175173)支持。

王振杰[2](2011)在《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它连接了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于一个现场来说,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处理在整个系统控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现场的数据采集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系统控制的关键所在,各种类型信号采集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实际采集时,噪声会增加采集的难度。因此,如何能够在现场有效采集到所需数据并且设计出适当的数据库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及后期处理是很重要的课题。本课题设计的系统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据,并被使用VB开发的查询系统所查询。VB在众多的软件开发工具中,具有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特色,特别是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具备着简单、易学、数据库访问技术灵活多样等特点,受到广泛应用。对于本课题基于客户/服务器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应用而言,VB是本课题所采用的开发环境首选。结合现场数据采集的关键点,本课题基于VB环境数据采集的提出一种数据采集的有效方案:结合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 Link Library)实现在现场的数据采集。这种方案利用了DLL的应用程序共享代码和资源的特点,能将DLL与用户程序分开,用户可以更具需要更新DLL而不用频繁改动集成好的可执行的.exe程序。

孙葆根,卢平,王晓辉,王宝云,王筠华,顾黎明,方佳,马天骥[3](2009)在《合肥光源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束流诊断系统》文中指出介绍了合肥光源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成的束流诊断系统,包括基于GPIB总线构成了储存环直流流强测量系统,基于VXI总线构成了束流闭轨测量系统,基于PCI总线构成了束流横向截面测量系统,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构成了在线束团长度测量系统和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软件采用Lab-VIEW编程,极大地减轻了开发的工作量。

崔秀华[4](2009)在《基于VXI总线的连续数据采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VXI-1394控制器不支持共享本地计算机内存,不能高效进行连续数据采集这一问题,以VXI-1394控制器和VXI-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构建的系统为例,在增加VXI控制系统内存硬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数据采集的三种模式,并采用双缓存技术,解决了虚拟仪器技术中连续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问题。研究成果成功用于飞机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动态测试设备中。

林顺富[5](2007)在《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系统地论述了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包括弯铁光源同步辐射特性参数计算、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研制、信号处理器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性能标定和应用研究。同时介绍了合肥光源机器研究光束线真空联锁控制系统的研制。精确而稳定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对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成功运行是必要的,国内外实验室都非常重视同步光位置测量技术的研究。本论文调研了国内外光源装置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经过理论分析,首次提出了采用对数处理方法进行同步光位置信号的处理。与差比和方法相比,对数处理方法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高的灵敏度等优点。在合肥光源弯铁同步辐射特性参数计算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弹簧系统的双丝型光位置检测器,与实验室现有的双丝型检测器相比,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增加了弹簧系统,能够消除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弹簧拉不紧现象,以提高检测器的线性性能;二是缩小了检测器的尺寸,能够增加检测器在真空腔内的垂直方向移动空间。在分析合肥光源现有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基于对数处理技术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完成了信号处理器的软硬件设计。对数处理采用TI公司的LOG112对数处理芯片,数模转换采用AD公司16位ADC芯片AD7663,数据采样处理基于Philips公司的ARM7处理器LPC2214,并外扩256kBytes的SRAM和2Mbytes的FLASH存储器,网络接口控制器采用RealTek公司的10M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实现。信号处理器将I/V转换、信号调理、数模转换、网络模块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灵活性和性价比。测量系统可以处理两路相差5个量级的检测器光电流,线性范围大于4mm,分辨率小于2μm。利用新研制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进行了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的测量研究,包括噪声频谱测量、光位置稳定性测量、凸轨对光位置的影响、同步光尺寸测量和无氧铜板上施加偏压对检测器性能的影响等。这些应用研究证明基于对数处理技术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可靠且连续的光位置信息,也进一步推进了合肥光源弯铁同步光位置研究,以获得更高稳定性的光源。论文还介绍了合肥光源机器研究用光束线真空联锁控制系统的研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射频识别卡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真空联锁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触摸屏人机界面(HMI)操作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本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同步光位置测量的背景和意义、光位置检测器的发展和分类、国内外实验室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现状以及同步光位置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弯铁同步辐射的特性参数的计算,包括光通量密度、光通量、辐射功率、发散角、同步光尺寸等。计算出了机器研究光束线上光位置检测器处的同步光特性以及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设计参数。第三章介绍了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包括检测器的测量原理和光位置信号处理方法——差比和方法与对数处理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第四章介绍了基于对数处理技术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包括测量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以及标定结果。第五章介绍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在机器研究光束线上的应用研究,包括轨道稳定性测量、噪声频谱测量、同步光尺寸测量、偏压影响等实验。第六章介绍了机器研究光束线真空联锁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结果。

林敏[6](2006)在《基于VXI的双通道CAN总线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虚拟仪器技术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VXI(VME BusExtension for Instrumentation)总线测试平台作为优秀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在自动测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在组建大、中规模自动测试系统以及对速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具有其他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为主流的现场总线,工业控制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Network)总线抗干扰能力强、易于组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即插即用特性的VxI总线与CAN总线的结合,进一步拓宽了CAN总线的应用环境。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虚拟仪器、VXI总线技术和CAN总线技术各自的发展及特点,然后合理选用FPGA器件EPF6016和独立CAN控制芯片SJA1000,完成了VXI-CAN总线模块的硬件设计,介绍了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环境下VXI-CAN模块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并详细介绍了CAN总线波特率自动检测的软件实现。最后给出了实际的调试环境和调试过程,并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该系统能实现VXI总线与CAN总线之间相互的数据转化和传输过程,并且给出计算机用户操作界面,能完成多种传输方式的节点间通讯。 目前,VXI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的结合应用与开发仍在起步阶段。但CAN总线易于组建智能设备网络、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以及VXI虚拟仪器设备即插即用等特点,使得这一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贾银亮,张焕春,经亚枝[7](2006)在《基于VXI总线的飞机进气道控制设备自动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进气道控制系统对现代飞机有重要的作用,对进气道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针对JKC-1型飞机进气道控制设备的工作环境和系统参数复杂的特性和测试的具体需求,设计了基于VXI总线的进气道控制设备自动测试系统,模拟进气道控制设备的工作环境,测试其性能,并可以通过网络对测试进行监控;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实用证明,该系统精度满足要求,能完成预定测试工作,运行性能良好。

侯祥永[8](2005)在《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现代测量技术与传统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仪器测试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VXI 总线测试平台是公认的 21 世纪仪器总线系统和自动测试系统的优秀平台,在基于计算机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发展过程中,VXI 总线测试平台无论在技术先进性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 本文首先对虚拟仪器、Labview 语言和 VXI 总线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在介绍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 VXI-MIO-64XE-10 的硬件结构及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阐述如何用 Labview 语言对该模块各通道进行软面板开发以及用开发的软面板对模块主要性能进行测试。基于该模块的输出通道,设计了虚拟信号发生器面板软件。基于 VXI-MIO-64XE-10 模块输入通道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是本课题的重点,文中详细阐述了虚拟频谱分析仪主程序及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最后用几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所设计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功能。

贾银亮[9](2004)在《基于VXI总线的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某种控制系统处理机的测试要求,构建了基于VXI总线的处理机测试的虚拟仪器,介绍了该虚拟仪器的软、硬件和实现多通道、多采样率的方法。

崔秀华[10](2004)在《基于VXI总线的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应用VXI总线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对飞机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动态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对VXI总线测试系统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并编写了应用软件。 论文在简要介绍虚拟仪器的概念以及VXI总线系统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飞机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动态测试设备的研制,阐述了基于VXI总线的测试系统的测试思想、总体结构和硬、软件设计;并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平台之一)编制了飞机进气道控制系统动态测试设备的测试软件,该软件配合硬件系统完成动态测试设备的各项功能测试。 论文最后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误差分析工作,并列出了测试设备的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

二、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同步辐射概况
        1.1.2 合肥光源同步辐射装置
    1.2 同步光位置测量、稳定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实验室研究现状
        1.2.1 同步光位置检测器
        1.2.2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1.2.3 同步光位置反馈系统
        1.2.4 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及稳定技术介绍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
第二章 四象限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
    2.1 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
        2.1.1 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介绍
        2.1.2 光功率计算
        2.1.3 基于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的同步光位置信号处理方法
    2.2 四象限光位置测量系统
    2.3 四象限光位置测量系统的标定
        2.3.1 光学成像系统的标定
        2.3.2 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的标定
        2.3.3 四象限光位置测量系统的标定结果
    2.4 四象限光位置检测器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应用
        2.4.1 短时间测量和系统分辨率测量
        2.4.2 长时间稳定性测量
第三章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及应用
    3.1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介绍
        3.1.1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结构
        3.1.2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位置信号处理方法
    3.2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性能模拟
        3.2.1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主要性能参数的模拟
        3.2.2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和二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性能比较
        3.2.3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灵敏度的理论推导
        3.2.4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各结构参数对检测器性能的影响
        3.2.5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性能模拟小结
    3.3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
        3.3.1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元部件材料的选择
        3.3.2 PBPM1安装点光电流密度的计算
        3.3.3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设计
        3.3.4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安装
    3.4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在合肥光源的应用
        3.4.1 偏压对于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测量信号的影响
        3.4.2 交错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标定
        3.4.3 基于交错刀片型光位置检测器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应用
    3.5 交错八刀片型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初步研究
第四章 LIBERA PHOTON在合肥光源的应用
    4.1 LIBERA PHOTON介绍
        4.1.1 Libera Photon硬件结构
        4.1.2 Libera Photon软件结构
        4.1.3 嵌入式EPICS IOC
        4.1.4 Libera Photon的级联使用
    4.2 时钟分配器的研制
        4.2.1 IT的产品SDC及Libera clock splitter
        4.2.2 自制时钟分配器的开发
    4.3 LIBERA PHOTON测试系统的分辨率
    4.4 远程PC中测量和控制软件的设计
        4.4.1 LabVIEW介绍
        4.4.2 CA Lab
        4.4.3 远程PC中的LabVIEW程序
    4.5 LIBERA PHOTON数据的网页发布
第五章 基于双PBPM的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的研制
    5.1 束流闭轨的局部调整
        5.1.1 束流闭轨局部调整理论
        5.1.2 合肥光源束流闭轨局部调整与校正系统
    5.2 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
        5.2.1 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的原理
        5.2.2 反馈系统传递函数的理论推导和标定
    5.3 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实验
        5.3.1 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5.3.2 基于双PBPM与基于单PBPM的同步光位置慢反馈系统效果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需要的关键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内容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开发技术基础
    2.1 数据采集介绍
    2.2 数据采集技术
        2.2.1 数据采集应用的原理
        2.2.2 数据采集硬件系统方案
    2.3 VB 开发技术
        2.3.1 VB 软件介绍
        2.3.2 VB 的技术特点
    2.4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4.1 动态链接库(DLL)
        2.4.2 动态连接库(DLL)技术优点
        2.4.3 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技术
        2.4.4 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技术
        2.4.5 数据访问对象(DAO)等技术
    2.5 数据库开发技术
        2.5.1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2.5.2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2.5.3 数据库的结构种类
        2.5.4 数据库的数据库模式
    2.6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与设计
    3.1 功能需求
        3.1.1 系统架构需求
        3.1.2 基本功能的需求
    3.2 性能需求
        3.2.1 系统的安全需求
        3.2.2 系统的性能需求
    3.3 VB 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设计
        3.3.1 ARM 系统介绍
        3.3.2 现场数据采集
    3.4 系统整体设计
        3.4.1 通信的帧设计
        3.4.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3.4.3 数据库查询系统的设计
    3.5 利用VB 调用动态链接库设计
    3.6 VB 与数据库的接口设计
    3.7 数据库生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
    4.1 现场数据采集的实现
    4.2 建立DLL 模块定义文件的实现
    4.3 动态链接库的调用
    4.4 应用程序方法
        4.4.1 仪表及其数据通信协议
        4.4.2 部分参数的技术说明
        4.4.3 源程序代码
    4.5 基于VB 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
        4.5.1 数据库文件
        4.5.2 ADODC 与数据库文件的关系
        4.5.3 用VB6.0 创建查询窗体
    4.6 程序实现
        4.6.1 显示窗体设置源程序
        4.6.2 数据通讯部分的设计
        4.6.3 自定义动态连接库(DLL)的建立和调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数据接收测试
    5.2 数据输出及显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合肥光源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束流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 束流闭轨测量系统
3 束流截面测量系统
4 束团长度测量系统
5 光位置测量系统
6 总结

(4)基于VXI总线的连续数据采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速采样与数据存储问题的解决方法
3 从软件方面解决连续波形采集
    3.1 使用简单缓存技术进行波形的连续采集
    3.2 使用循环缓存技术进行波形的连续采集
4 结束语

(5)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同步光位置测量的背景及意义
        1.1.1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1.1.2 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
    1.2 光位置检测器的发展及分类
        1.2.1 电极结构
        1.2.2 电极材料
        1.2.3 绝缘材料
        1.2.4 固定支架
        1.2.5 电流导线
    1.3 国内外实验室光位置测量系统
        1.3.1 光位置检测器
        1.3.2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1.4 同步光位置测量技术进展
    1.5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2章 弯铁同步辐射特性及参数计算
    2.1 同步辐射光特性及参数计算
        2.1.1 弯铁辐射光通量密度
        2.1.2 光子通量
        2.1.3 辐射功率
        2.1.4 同步辐射角分布
        2.1.5 电子束团尺寸与发散角计算公式
        2.1.6 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射度和尺寸
        2.1.7 同步辐射光源的亮度
        2.1.8 光位置检测器位置处同步光尺寸和通量密度
        2.1.9 光电效应检测器的光电流密度角分布
        2.1.10 光电效应检测器的光电流密度面分布
    2.2 光位置检测器安装点同步辐射特性参数计算
        2.2.1 同步光分布尺寸和发散角计算
        2.2.2 光电流分布面密度计算
        2.2.3 辐射功率及钨丝伸长量计算
第3章 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
    3.1 光电效应检测器测量原理
        3.1.1 光电子发射
        3.1.2 光位置检测器工作原理
    3.2 光位置信号处理方法
        3.2.1 两种信号处理方法
        3.2.2 光位置检测器的性能参数
        3.2.3 差比和方法与对数处理方法性能比较
    3.3 同步光位置检测器的研制
        3.3.1 检测器组成结构
        3.3.2 检测器元件材料
        3.3.3 检测器尺寸
        3.3.4 PBPM1检测器的设计
        3.3.5 PBPM2检测器的设计
    3.4 光位置检测器的标定
        3.4.1 PBPM1检测器的标定
        3.4.2 PBPM2检测器的标定
第4章 基于对数处理技术的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
    4.1 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整体方案
    4.2 信号处理器硬件设计
        4.2.1 I/V转换
        4.2.2 信号调理及数模转换器
        4.2.3 微处理器系统
        4.2.4 以太网接口电路
        4.2.5 电源系统
        4.2.6 信号处理器实物图
    4.3 信号处理器软件设计
        4.3.1 μC/OS-Ⅱ实时嵌入式系统
        4.3.2 μC/OS-Ⅱ在 LPC2214上的移植
        4.3.3 应用程序设计
        4.3.4 控制界面程序设计
    4.4 测量系统性能标定
        4.4.1 线性范围标定
        4.4.2 分辨率标定
第5章 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
    5.1 机器研究光束线
    5.2 噪声频谱测量
    5.3 同步光稳定性测量
        5.3.1 PBPM1处光位置稳定性测量
        5.3.2 PBPM2光位置稳定性测量
    5.4 凸轨对同步光位置的影响
    5.5 Undulator狭缝对机器研究光束线光位置的影响
    5.6 同步光尺寸测量
        5.6.1 测量原理
        5.6.2 PBPM1处同步光尺寸
        5.6.3 PBPM2处同步光尺寸
    5.7 PBPM1对 PBPM2的遮挡现象
    5.8 束流流强对同步光尺寸的影响
    5.9 偏压影响
        5.9.1 偏压对光电流的影响
        5.9.2 偏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5.9.3 偏压对灵敏度的影响
        5.9.4 偏压对信噪比的影响
        5.9.5 偏压影响小结
第6章 机器研究光束线真空联锁控制系统的研制
    6.1 机器研究光束线
    6.2 联锁保护与控制要点
    6.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1 真空联锁保护器
        6.3.2 真空传感器
        6.3.3 单片机硬件设计
        6.3.4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
        6.3.5 射频卡模块
        6.3.6 阀门驱动电路
        6.3.7 快阀驱动电路
        6.3.8 人机界面
        6.3.9 电源与抗干扰措施
    6.4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6.4.1 单片机程序设计
        6.4.2 可编程逻辑器件程序设计
        6.4.3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6.5 应用结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VXI的双通道CAN总线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虚拟仪器及VXI总线技术
    2.1 虚拟仪器简介
    2.2 VXI总线系统的硬件组成
第3章 CAN总线协议
    3.1 CAN的分层结构
    3.2 CAN总线协议
        3.2.1 报文类型和格式
        3.2.2 编码和发送/接收
        3.2.3 媒体访问和仲裁
        3.2.4 错误检测
        3.2.5 总线拓扑结构
第4章 硬件设计
    4.1 系统整体描述
    4.2 模块整体硬件描述
    4.3 器件选择和介绍
        4.3.1 FLEX6000系列FPGA介绍
        4.3.2 SJA1000 CAN控制器
    4.4 CAN模块电路原理图
        4.4.1 FPGA外围接口电路
        4.4.2 CAN接口电路
        4.4.3 复位电路
        4.4.4 CAN模块总线接口
    4.5 整体电路原理图
    4.6 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和实现
    4.7 FPGA控制逻辑程序设计
        4.7.1 Quartus II工软件介绍
        4.7.2 EBC接口时序
        4.7.3 SJA1000 Motorola时序
        4.7.4 FPGA程序设计分析
        4.7.5 FPGA寄存器定义及地址分配
        4.7.6 FPGA程序详细说明
第5章 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平台LabWindows/CVI简介
    5.2 仪器驱动程序的编写
        5.2.1 VISA简介
        5.2.2 VISA资源管理器
        5.2.3 驱动程序具体实现
    5.3 应用软件设计
        5.3.1 软面板设计
        5.3.2 波特率自动检测的软件实现
        5.3.3 CAN总线应用函数说明
调试运行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系统整体电路原理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基于VXI总线的飞机进气道控制设备自动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结构
2 软件设计
    2.1 多通道多采样率测量
    2.2 斜板模拟
    2.3 网络监控
3 结论

(8)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VXI 总线技术简介
    1.2 虚拟仪器简介
    1.3 Labview 简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VXI 总线技术
    2.1 历史回顾
    2.2 VXI 总线的系统结构与控制方案
    2.3 硬件寄存器与通讯
    2.4 VXI 总线接口软件
第三章 数据采集模块VXI-MIO-64XE-10
    3.1 VXI-MIO-64XE-10 模块的结构与功能介绍
    3.2 基于VXI 总线数据采集模块的软件编程模型
    3.3 VXI-MIO-64XE-10 模块的软件开发
    3.4 VXI-MIO-64XE-10 模块的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VXI-MIO-64XE-10 模块的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
    4.1 模拟输出通道软件开发简介
    4.2 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4.3 虚拟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VXI-MIO-64XE-10 模块的虚拟频谱分析仪设计
    5.1 频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5.2 本虚拟频谱分析仪的主要功能特点及其程序设计方案
    5.3 虚拟频谱分析仪的功能模块划分
    5.4 虚拟频谱分析仪的主程序设计
    5.5 各功能模块设计
    5.6 应用实例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VXI总线的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测试系统硬件组成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结语

(10)基于VXI总线的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虚拟仪器简介
        1.1.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1.1.2 虚拟仪器的性能特点
        1.1.3 虚拟仪器的构成及分类
        1.1.4 虚拟仪器的发展方向
    1.2 VXI总线技术简介
        1.2.1 VXIbus总线的由来
        1.2.2 VXI总线即插即用规范系统
        1.2.3 VXI仪器的特点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 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硬件组成
    2.1 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硬件结构
    2.2 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实现的功能
    2.3 VXI总线测试系统的硬件组建
        2.3.1 测试系统硬件组建总体方案
        2.3.2 测试系统组成硬件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XI仪器模块的调试及位移传感器测试
    3.1 数据采集
    3.2 VXI-MIO-64XE-10模块的调试
        3.2.1 模拟输入功能调试
        3.2.2 模拟输出功能调试
        3.2.3 VXI-MIO-6XE-10在幅频测试中的应用
    3.3 VXI-DIO-128模块的功能调试
    3.4 HPE1441A模块的功能调试
    3.5 位移传感器的测量
        3.5.1 激励信号的产生
        3.5.2 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测量
        3.5.3 交流电压相位差的测量
        3.5.4 测试位移传感器的软面板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软件设计
    4.1 VXI总线测试平台的软件结构
        4.1.1 VXI总线接口软件
        4.1.2 仪器驱动器
        4.1.3 软件开发平台
    4.2 测试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4.2.1 软面板的设计
        4.2.2 测试软件的可重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2.3 测试应用软件的构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性能分析
    5.1 软硬件的联机调试
    5.2 误差分析
        5.2.1 高频噪声的滤除
        5.2.2 脉冲干扰的消除
        5.2.3 随机干扰的消除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四、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 顾黎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2]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D]. 王振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3]合肥光源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束流诊断系统[J]. 孙葆根,卢平,王晓辉,王宝云,王筠华,顾黎明,方佳,马天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9(06)
  • [4]基于VXI总线的连续数据采集研究[J]. 崔秀华. 中国测试, 2009(03)
  • [5]合肥光源同步光位置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林顺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3)
  • [6]基于VXI的双通道CAN总线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D]. 林敏.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7]基于VXI总线的飞机进气道控制设备自动测试系统设计[J]. 贾银亮,张焕春,经亚枝.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6(01)
  • [8]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与开发[D]. 侯祥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5)
  • [9]基于VXI总线的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系统设计[J]. 贾银亮. 电子设计应用, 2004(02)
  • [10]基于VXI总线的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测试设备的研制[D]. 崔秀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4(03)

标签:;  ;  ;  

基于VXI总线的MIO-64XE-10数据采集模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