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面临来自俄罗斯极端分子的挑战

哈萨克斯坦面临来自俄罗斯极端分子的挑战

一、哈萨克斯坦面临俄罗斯极端势力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李男[1](2021)在《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安全治理分析 ——以宗教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安全形势与现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问题呈现出“非传统”的转变,诸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卫生与公共健康、民族分裂与极端主义、认同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新出现的诸多安全威胁中越来越凸显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为主的因素,如包括身份认同、心理认知、宗教信仰等在内的要素越来越能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各种宗教思想在这里汇集碰撞,宗教因素不可避免的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宗教极端主义问题在中亚地区凸显,中亚各国都因此制定了严格的宗教政策,并积极与地区外的国家或组织合作,全力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好像自动成为了一个影响安全的消极因素,但是只要一经反思就会发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宗教作为关乎人的精神与思想的领域,对人具有指导生活与慰藉心灵的作用。宗教之影响总是先作用于人,进而通过人的思想或行为体现出来,所以要分析和看待宗教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就要全面地看它是如何影响该地区的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本文主要通过安全治理理论分析当前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主要安全问题,认为当前中亚地区的总体安全态势趋于平稳,但稳中有忧,安全风险仍存。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宗教极端主义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恐怖主义、贩毒、外部势力干预和国家间的领土、资源矛盾问题。然后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自我归类理论来分析个体主要通过自我的群体心理认知将自己主动划分到不同的宗教团体中去,这种认知会随着情景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变化的动机主要是两个,即自我提升和减少不稳定性,指出当一个人越想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时就越会采取行动,另外,就是当自我概念越不稳定时,个体越倾向于加入一个高度稳定化的群体。另外,本文通过对中亚地区以伊斯兰教全面复兴、东正教平缓发展、基督教快速发展为特点的宗教基本格局的分析,以及对中亚地区宗教复兴多受外部势力支持和宗教冲突有所加剧的特点的把握,结合当前中亚主要安全问题以及宗教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当前中亚地区安全治理的现状,认为当前中亚地区安全治理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主要通过实施严格的宗教限制政策和宗教极端主义打击手段而取得了—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对宗教间对话和沟通、宗教教派关系协调、宗教对个人心理影响等方面的忽视。

周天舸[2](2020)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合作机制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后,为应对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共同的安全威胁,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达成了应对共同安全威胁的合作意愿,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重要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随着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上合组织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跨区域多边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反恐合作形式,上合组织的多边反恐合作机制是各成员国在应对共同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各宣言和法律组成的法律基础和包括地区反恐中心和秘书处在内的执行机构以及包括联合军事演习在内的联合行动共同构建起的安全机制。在成立至今的近二十年实践中,上合组织主要通过其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和包括军事演习和情报合作在内的具体行动建立了成员国政府间的多边反恐合作机制,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领域得到了扩展,反恐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执法、情报等部门合作稳步开展。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恐怖主义概念的统一认识和权威定义、法律机制建设缺乏系统性、反恐合作在实践中的执行力不足、缺乏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的存在,上合组织的地区反恐合作大多停留在文件和宣言层面,“三股势力”的安全威胁仍然存在。本文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反恐合作机制作为分析对象,研究该机制的发展演进及其在反恐合作中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马蓓[3](2020)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积极致力于对外开放的实践推进与理论探索,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且自成体系并具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对中国口岸建设产生了特殊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口岸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对外开放成长的缩影。中国口岸的建设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而行,中国口岸发展史就是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史,蓬勃发展的中国口岸已成为践行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理论的“排头兵”。新疆口岸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选择新疆与周边国家毗邻的边境陆地口岸、国际航空口岸中的一类口岸(包括15个陆路边境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疆口岸”置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予以深入研究,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普口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等重点案例的分析,探索新疆口岸的发展,旨在探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这一重大现实命题,重点论述新疆口岸区域经贸、安全、人文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而特殊的带动作用。循此基本逻辑框架,本文详述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说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继承而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指导对外开放实践,在新时代助力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通过梳理新疆口岸发展历程,解读新疆口岸基本要素,分析新疆口岸地区发展现状,从口岸经贸、安全、人文三大功能出发,阐述口岸经贸往来之于地区经济繁荣、口岸安全防控之于区域和平稳定、口岸人文交流之于丝路沿线“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读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的互促关系:从国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开放型地区合作新体制深化以及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出发,集中讨论新疆口岸的经贸往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口岸安全放在国家安全观语境中解读其内涵,深入剖析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的影响因素,并简要评述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阐述新疆口岸的安全防控对保障区域稳定的意义;从跨境旅游、跨境教育、跨境医疗以及多元创新的角度,彰显口岸作为中华文化表达载体的作用,体现口岸地区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拓宽我国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的战略意义,以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促进丝路沿线“民心相通”所做出的贡献;探讨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如何相互促进,并展望口岸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新疆口岸地区现行政策方针,说明口岸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党的对外开放实践反哺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战略地位提出对策建言。本文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新疆特殊地缘政治环境,重点探讨新疆口岸在经贸往来、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实践中对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联动作用,新疆口岸在区域经济中节点作用渐显、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初显,新疆口岸人文交流日趋完善。未来,新疆口岸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新时代,新疆口岸以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方向,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力争使新疆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古再丽努尔·阿卜杜热木[4](2020)在《中亚视野下塔吉克斯坦双重性及其对外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塔吉克斯坦地处中亚—南亚的结合部,东北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东邻中国,南界阿富汗,西与乌兹别克斯坦相连,是中亚地区的边缘地带,也是中国周边地区的战略要冲。除了塔吉克斯坦之外,中亚其余的独联体国家的周边都是国家体制及国内政治进程同自己十分相似的国家,但对于塔吉克斯坦并非如此。地缘政治环境、历史、民族、文化、语言和国内贫困的状态使塔吉克斯坦在中亚地区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特殊性。本文以中亚背景下塔吉克斯坦的双重性为研究中心,以地缘政治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政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学科,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对国内和国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对中亚问题研究的理论工具进行了简要概述,首先阐明了地缘政治学和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其次对中亚整体性和塔吉克斯坦个体性用地缘政治和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指出塔吉克斯坦的双重性;第三部分对中亚整体性的构成进行了阐述,主要从历史演化、自然地理、民族、宗教、苏联遗产等方面来剖析,其中苏联对中亚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塔吉克斯坦的个体性建构,主要从塔吉克斯坦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性、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家发展的滞后性来阐释,指出在中亚背景下塔吉克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是中亚最为古老的民族,语言、文字明显区别于其他独联体国家,尽管宗教文化与中亚其他国家相同,但是塔吉克斯坦是深受宗教极端思想的迫害的国家,从独立之处就致力于建设政教分离的世俗制国家;第五部分分析塔吉克斯坦的双重性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提出了塔吉克斯坦在外交方面上自身个体性与中亚整体性之间的互动,提出塔吉克斯坦对外政策方向中与中亚整体性保持基本一致的方向为,优先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维持独联体的共同架构、推行与西方国家的平衡外交,凸显自身个体性的方向为重点发展与伊朗和阿富汗的关系,积极发挥在国际组织中的独特作用。最终结论部分对华关系的双重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需要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与塔吉克斯坦加强交流,在建立国际组织上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联系,构建共同的政治身份、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王博[5](2020)在《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研究》文中提出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的国家,是对接东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2016年9月2日,连续执政25年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因病突然辞世,这一突发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乌兹别克斯坦国内政治社会稳定及对外政策的广泛关注。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顺利完成本国政权平稳交接,同时在内政外交上积极改革。研究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新动向,关注中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在中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通中亚走廊,对接欧洲市场,意义深远。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上任三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稳中有变: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改革开放,创建和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保障国家主权与经济发展;以尊重的态度优先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寻找利益契合点,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域外国家的军事、经济、人文合作;继承卡里莫夫时期与域外大国的“等距离外交”的政策,积极加强与域外大国的合作关系,利用中国、美国、俄罗斯在中亚的不同利益需求,谋取本国的国家利益。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变化的本质,是将国家利益从“保证人民核心利益”这一个单一目标,转向“保障人民核心利益”和“实现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不断加强区域间成员国更深层次的交往,意图推动中亚一体化,不断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影响力。后危机时代乌兹别克斯坦面临国内政治改革压力和恐怖主义、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由于中亚地区整体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体化进程困难重重。就中亚国家合作而言,超越非正式会商形式,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是其外交努力的方向。

陈亚州[6](2020)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首次扩员后提出的旨在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理念,对于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引意义。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多重使命,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平稳构建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概念纳入国际共同体的视阈中,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可视为在组织成员国间主要由价值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地区共同体。据此,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共同体就是要推动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的基础上,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和包容互鉴的典范。通过对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现有基础、主要挑战和基本路径方面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资源,该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思想、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其吸收了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基本实践历程的有益经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方面,已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不过,在以上四个维度,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鉴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各成员国需要在分别拟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路径、安全路径、利益路径和情感路径的基础上,形成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整合性路径。

孙超[7](2019)在《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文中提出以往关于中亚国家构建的文献多着眼于中亚民族—国家建设,忽视了与此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集中与制度合法性建设的有机联系,更回避分析中亚各国应对外部环境的制度适应性。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得益于稳定秩序三角,即权力集中、合法性策略以及对国际民主化浪潮的灵活回应。具体来说,中亚政治精英迅速适应了国际社会中的民主扩散进程,在此基础之上培育了独特的选举文化来完善总统制权力框架,以积累制度合法性,并通过政治共同体建设培育了新的政治民族。这些因素有力地促成了中亚政治秩序的稳定。这种稳定局面也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

百合提江·吐尔逊[8](2019)在《试论中哈经济关系的变化(2000-2018)》文中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关系发展基本上稳定,在经贸,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入。中哈经济合作具有互补性,贸易结构单一以及贸易总量不大等特点。2000年以来,中哈经济关系有向着多元化,自由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趋势,尤其是2011年之后,这种趋势明显加快,中哈经济合作加深。2011年后中哈经济合作加深主要是受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和俄罗斯对中国与亚洲的政策变化的影响。近年来,虽然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哈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三股势力不仅威胁着我国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统一,还影响着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在哈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影响着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哈萨克斯坦国内方面,一部分反华派借中国威胁论及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做文章,导致部分哈民众与官员担心中国通过经济影响力来控制哈萨克斯坦。中哈经济合作中,大企业的参与度不足,中哈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贸易商品结构单一,贸易量不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一,加强安全合作和“民心相通”工程建设。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传承和加强中哈长久以来的友好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学术,体育,电影,人才交流等人文交流,加强中哈经济合作的根基。同时,两国应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抵御三股势力的威胁。二,加强中国沿海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中哈经济合作不能仅限于新疆地区,只有沿海地区加入到中哈经济合作中,中哈经济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深入发展。三,减少彼此的贸易保护,加大对彼此有潜力的产业的投资。四,加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强化能源合作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这方面的合作积极应对其他大国在该领域的竞争。

韦佳燃[9](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合作领域广阔,在多国间谋求政策、贸易、资金、设施、民心的相通融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一直以来都被学者并称为“中亚五国”。以“一带一路”为大背景,研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反恐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下恐怖主义态势日益猖獗,反恐协作已进入国际视野,中国和中亚五国在多方面具有天然的联合反恐优势。第一章,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的概述,首先总结中国与中亚五国现有的反恐协作框架,分析反恐协作框架中的法律依据,形式路径和组织结构;其次剖析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地区安全形势,突出地区安全形势风险加剧,恐怖主义活动日渐增多;最后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反恐协作机制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面临的困境,从合作环境角度看,大国政治博弈左右局势,中亚地区宗教因素复杂交织,给反恐协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从合作主体角度看,国家之间的司法体制、恐怖主义立法解释不尽相同,在合作中会产生对接难题;从合作过程看,合作深度仍有待加强,反恐常设机构的效率不高也是困境之一。第三章,域外反恐经验及其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启示,联合国以平台为支撑团结各国力量、动员成员国参加反恐斗争,俄罗斯受严峻形势所迫,建立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反恐指挥系统,美国顺应形势制定反恐策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英国的反恐经验主要集中在预防阶段,域外反恐经验为我国与中亚五国构建和研究反恐协作机制带来了启发。第四章,我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研究,此章为本文主体。反恐协作研究下分为协作原则、协作制度和协作运行。首先,原则是协作的基础性问题,协作原则的确立是开展协作的第一步;其次,国内恐怖主义立法解释的差异会给跨国对接带来难题,因此如何协调恐怖主义的立法解释成为关键,分析恐怖主义活动的资金来源,明确恐怖主义融资手段,限制恐怖主义融资,切断恐怖主义活动的资金来源;在诉讼阶段要为恐怖主义犯罪设立特别诉讼程序;最后,将反恐协作运行分为行政对策和司法对策,行政对策包括涉恐行政调查、去宗教极端化管理、恐怖事件应对处置三个方面,旨在从日常社会管理防患于未然,在恐怖事件发生之际,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将损害降至最少;司法对策包括反恐区域联动执法、反恐刑事司法合作和反恐情报信息交流三个方面,司法对策相较于行政对策而言,是从更专业、更严厉的角度打击恐怖主义。

李颖成[10](2019)在《吉尔吉斯斯坦非传统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吉尔吉斯斯坦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吉国的安全形势尤其是非传统安全不仅对于吉国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对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吉国和在整个中亚地区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独立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更加重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传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迁,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作用进一步凸显,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经济领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西方的“民主”、“自由”,各种势力纷纷涌入,2005年和2010年连续两次的非正常政权更迭,致使吉尔吉斯斯坦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遭到冲击,随之而来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不断凸显,“三股势力”日渐猖獗;经济发展受到的阻碍加剧;民族冲突、贫困和毒品等问题致使社会安全风险增大;此外,传统的政治安全也开始不断面临非传统安全的影响,文化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也愈发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局势,吉尔吉斯斯坦在各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推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各项改革,提升国内的政治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实力,以此应对国内复杂多变的安全局势,尤其加强抵抗非传统安全风险的能力。同时吉尔吉斯斯坦注重发展同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吉中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联邦的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与欧盟的政治对话和全面合作,并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主席国。通过国内和国际的双向发力,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应对非传统安全风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中吉两国已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对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和加强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吉两国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推进,吉国的安全局势对“一带一路”战略在吉国和中亚地区的推进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吉国的安全形势,特别是非传统安全局势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哈萨克斯坦面临俄罗斯极端势力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萨克斯坦面临俄罗斯极端势力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安全治理分析 ——以宗教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概念界定
        (一) 中亚
        (二) 安全治理
        (三) 宗教
    二、基础理论
        (一) 安全治理理论
        (二) 自我归类理论
第三章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宗教状况
    一、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
        (一) 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
        (二) 中亚国家矛盾冲突不断
        (三) 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地区安全复杂化
    二、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的宗教状况
        (一) 中亚地区的宗教基本格局
        (二) 中亚地区的宗教特点
第四章 宗教视角下中亚安全治理的现状
    一、宗教因素对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
        (一) 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加剧
        (二) 宗教冲突加剧
        (三) 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安全阀”与“平衡器”作用
    二、国家层面的治理现状
        (一) 加强立法,完善宗教管理组织与机制
        (二) 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 加强宣传与教育,发挥公民社会力量
    三、地区层面的治理现状
        (一) 打击宗教极端主义
        (二) 加强情报交流与共享
        (三) 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
        (四) 增强国家间互信
第五章 中亚安全治理的效果评估与前景预测
    一、中亚安全治理的效果评估
        (一) 成效
        (二) 不足
    二、中亚安全治理的前景预测
        (一) 中亚国家间合作持续发展
        (二) 多边合作进一步加强
        (三) 平衡与加强与域外大国的双边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合作机制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合作机制
    第一节 地区反恐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
        一、上合组织建立背景
        二、上合组织的性质
    第二节 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的演进
        一、“上海五国”时期(1996-2000年)
        二、机制化建设(2001-2008年)
        三、上合组织正常化运转及扩员(2011年至今)
    第三节 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架构
        一、法律机制
        二、组织结构
        三、机制化的反恐行动
第三章 国际机制与反恐合作
    第一节 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
        二、国际合作的路径——国际机制
    第二节 反恐合作中的国际机制
        一、国际机制与反恐合作
        二、多视角下国际机制中的反恐合作实践
第四章 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的运行及局限
    第一节 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的作用动因
        一、共同的安全威胁
        二、合作的政治意愿与大国角色
    第二节 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的运行及成效
        一、机制发展
        二、机制运行过程
        三、成效
    第三节 上合组织地区反恐合作机制局限性
        一、法律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二、反恐合作执行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三、反恐合作协调与联合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新疆口岸”的研究
    1.4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及方法、创新点解读
        1.4.1 核心概念
        1.4.2 相关理论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点
    注释
第2章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 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2.1.1 新疆口岸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2.1.2 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概述
        2.1.3 新疆口岸基本要素解读
    2.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
        2.2.2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2.2.3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2.2.4 江泽民、胡锦涛对外开放思想
        2.2.5 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
    2.3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的新疆口岸建设与发展
        2.3.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
        2.3.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新疆口岸建设
        2.3.3 新疆口岸建设完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
    小结
    注释
第3章 新疆口岸经贸往来推动全面开放新布局
    3.1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布局
        3.1.1 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2 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3 航空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1.4 管道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3.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3.2.1 “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战略对接
        3.2.2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区域合作
        3.2.3 凸显经济特区特殊地位
        3.2.4 口岸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3.3 口岸助力新疆在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凸显
        3.3.1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打造能源通道
        3.3.2 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互联互通网络
        3.3.3 中巴经济走廊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小结
    注释
第4章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4.1 国家安全观语境中的口岸安全内涵解读
    4.2 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影响因素剖析
        4.2.1 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2 周边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4.2.3 新疆长治久安的影响因素
    4.3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的形成及其成效
        4.3.1 口岸反恐、去极端化机制
        4.3.2 口岸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4.3.3 口岸通关便利化
        4.3.4 国家风险布控
        4.3.5 新疆社会治理方案策辅助口岸构建安全环境
    小结
    注释
第5章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互鉴
    5.1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
        5.1.1 口岸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2 文化自信助力边境地区文化融合
        5.1.3 文化传播加强边境民族国家认同
    5.2 人文交流项目促进口岸地区“民心相通”
        5.2.1 跨境旅游拓展对外开放方式
        5.2.2 跨境教育深化对外开放内涵
        5.2.3 跨境医疗卫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3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创新性拓展
        5.3.1 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5.3.2 依托丝路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5.3.3 政府主导下的国际交流文艺演出
    小结
    注释
第6章 对外开放视角下的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6.1 口岸建设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6.1.1 北疆口岸对地方经济持续辐射作用明显
        6.1.2 南疆中心城市带动口岸发展
    6.2 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1 对口援疆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2.2 乡村振兴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6.3 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互促效应展望
        6.3.1 政策引领边境口岸及其腹地城镇化发展
        6.3.2 口岸核心城市拉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小结
    注释
第7章 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思考
    7.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7.1.1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经贸机遇
        7.1.2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安全机遇
        7.1.3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人文机遇
    7.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2.1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经贸挑战
        7.2.2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
        7.2.3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人文挑战
    7.3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对策建言
        7.3.1 以口岸经贸合作为抓手,推动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
        7.3.2 以口岸安全防控为抓手,提高新疆与周边地区安全治理能力
        7.3.3 以口岸人文交流为抓手,助推新疆与周边地区的“民心相通”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中亚视野下塔吉克斯坦双重性及其对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中亚问题研究的理论工具
    第一节 相关的理论工具
        一、地缘政治
        二、建构主义
    第二节 地缘政治理论对塔吉克斯坦整体性与个体性特征的解释
    第三节 建构主义理论对塔吉克斯坦整体性与个体性特征的解释
第二章 中亚地区整体性构成
    第一节 共同的地域属性
        一、历史演化
        二、自然地理
    第二节 共同的文明属性
        一、民族
        二、宗教
    第三节 共同的苏联遗产影响
        一、政治影响
        二、经济影响
        三、安全影响
第三章 塔吉克斯坦个体性的建构
    第一节 民族文化的特性
        一、民族的形成
        二、语言文字
        二、宗教文化
    第二节 地缘政治环境的特点
        一、中亚-南亚的结合部
        二、中亚地区的边缘地带
        三、中国周边地区的战略要冲
    第三节 国家发展的滞后性
        一、基础设施的薄弱
        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三、居民生活的贫困
第四章 塔吉克斯坦的双重性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
    第一节 中亚整体性的体现
        一、优先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二、维持独联体的共同架构
        三、推行与西方国家的平衡外交
    第二节 塔吉克斯坦个体性的体现
        一、重点发展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二、积极发挥在国际组织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对华关系中的双重性分析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5)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的沿革及特征
    2.1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
        2.1.1 卡里莫夫时期外交政策的“孤立主义”色彩
        2.1.2 新政府外交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2.2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调整
        2.2.1 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2.2.2 重视区域合作
        2.2.3 塑造正面的国际形象
    2.3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的特征
        2.3.1 稳中求变:实现“保障人民核心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双重目标
        2.3.2 多通道合作:在非正式会商和国际机制中加深合作
        2.3.3 区域合作:意图推动中亚一体化
3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实践
    3.1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与中亚国家的外交实践
        3.1.1 顶层设计:乌哈关系迅速升温
        3.1.2 商议优先:乌吉边境线卓有成效
        3.1.3 拆墙破冰:优势互补前景广阔
        3.1.4 上任首访:资源合作意义非凡
    3.2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与域外大国的外交实践
        3.2.1 美乌关系:聚焦于阿富汗、伊朗问题
        3.2.2 俄乌关系:欧亚经济联盟一波三折
        3.2.3 中乌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创建合作平台
4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4.1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就
        4.1.1 巩固地位:外交政策调整提升新总统威望
        4.1.2 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调整助力经济发展
        4.1.3 大转折:“国际巨变”加速乌方开放
        4.1.4 全球化:科学技术引领未来
    4.2 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
        4.2.1 改革触动既得利益者利益
        4.2.2 非传统安全日益凸显
        4.2.3 域外大国博弈恐危及外交主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现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阈中的共同体概念
        (一)政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二)社会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三)国际关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四)共同体概念研究的特征和不足
    第二节 共同体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共同体
        (二)国际共同体
        (三)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界定
        (一)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二)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和其它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二)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三)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第二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经验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基本历程
        (二)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一)“天下”观念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二)“和合”文化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三)“义利统一”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第三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础
        (一)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生成过程
        (二)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主要内容
        (三)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认同程度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一)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演变过程
        (二)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
        (三)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发展演变过程
        (二)成员国共同利益存在的主要领域
        (三)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础
        (一)成员国的承认需求及其基础
        (二)成员国的信任需求及其基础
第四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共同价值话语体系缺失
        (二)共同价值认同程度偏低
        (三)共同价值外部挑战增多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安全威胁认知存在差异
        (二)成员国安全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三)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有待深化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不彰
        (二)成员国双边与多边合作有待协调
        (三)成员国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成员国之间民心相通有待加强
        (二)成员国之间不信任感仍未缓解
第五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打造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话语体系
        (二)提高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内部认同
        (三)抵御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外部冲击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塑造成员国共同威胁认知
        (二)汇聚成员国共同安全利益
        (三)提高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提高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
        (二)促使合作方式从双边向多边转换
        (三)扩大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领域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一)多元化措施培育成员国共同情感
        (二)满足成员国主要的共同情感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言:中亚政治稳定之谜
二、后苏联空间各国国家建设整体方案的形成
三、中亚各国政权生存和建设:在挑战中前进
四、中亚政治制度“稳定秩序三角”的形成
    (一) 大国的地区竞争与国家性强化优先地位的确定
    (二) “民主化”的驯服与权力集中
    (三) 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形成和建设
五、结论

(8)试论中哈经济关系的变化(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中哈经济关系特点
    第一节 中哈经济合作的特点
        一、中哈经济合作的互补性
        二、中哈贸易结构的单一性
        三、中哈贸易总量小
        四、中哈贸易合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中哈能源合作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六、中哈经济合作趋于便利化
    第二节 2013年后中哈经济合作加深
第二章 中哈经济合作加深的原因
    第一节 俄罗斯的政策变化
        一、俄罗斯政策变化过程
        二、俄政策变化对中哈经济关系的影响
        三、俄政策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哈经济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推动
        一、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目的与实施阶段
        二、哈“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主要进程与发展特点
        三、对中哈经济合作的影响
第三章 中哈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过于集中于在新疆地区
    第二节 贸易限制和保护多
    第三节 三股势力的威胁
    第四节 其他大国的竞争与阻碍
    第五节 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较差
第四章 对中哈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中哈安全合作与民心相通工程
    第二节 加强中国沿海地区与哈的经济合作
    第三节 发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作用优化贸易环境
    第四节 加强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第五节 加强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应对其他大国的竞争
    第六节 加强中哈金融领域的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研究成果

(9)“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概述
    第一节 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框架分析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的法律依据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的路径形式
        三、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的机构设置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地区安全形势分析
        一、地缘政治安全、能源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加剧
        二、地区恐怖主义泛起分化,边境秩序维护难度加大
        三、恐怖主义犯罪与其他犯罪互相转化,毒恐合流趋势明显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支持联合国国际反恐战略
        二、维护边境秩序,符合亚洲新安全观
        三、增强国家互信,提高各国应对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
第二章 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国际政治和宗教文化困境
        一、大国政治博弈左右局势
        二、区域宗教因素复杂交织
    第二节 侦查体制和法律解释困境
        一、各国侦查体制差异较大
        二、恐怖解释不一
    第三节 合作形式和机构设置困境
        一、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二、反恐常设机构效率不高
第三章 域外反恐经验及其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启示
    第一节 联合国反恐经验
        一、制定反恐公约
        二、积极推动反恐合作
    第二节 俄罗斯反恐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反恐体系
        二、整顿反恐工作力量
    第三节 美国反恐经验
        一、颁布《美国爱国者法》
        二、积极调整国家反恐政策
    第四节 英国反恐经验
        一、重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
        二、建立严密的情报工作体系
    第五节 域外反恐经验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启示
        一、完善国内现有的反恐法律体系
        二、建设和完善情报共享机制
        三、做好反恐战略中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四、制止恐怖思想的传播
        五、加紧反恐队伍建设
第四章 我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 反恐协作原则
        一、国际普遍管辖原则
        二、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三、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 反恐协作制度
        一、协调恐怖主义立法解释
        二、反恐怖主义融资立法
        三、恐怖主义犯罪特别诉讼程序立法
    第三节 反恐协作运行
        一、反恐协作行政对策
        二、反恐协作司法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吉尔吉斯斯坦非传统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引入
    2.1 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引入
        2.1.1 非传统安全的内涵
        2.1.2 非传统安全的特征
    2.2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关系
        2.2.1 传统安全
        2.2.2 二者的内在关联和区别
3 吉尔吉斯斯坦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现状
    3.1 “三股势力”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表现
        3.1.1 威胁吉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3.1.2 危害吉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安定生活
    3.2 经济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基础性因素
        3.2.1 过分依赖侨汇收入
        3.2.2 国家财政赤字和巨额外债
    3.3 社会矛盾尖锐引起的社会安全风险
        3.3.1 民族冲突时有发生
        3.3.2 贫困问题难以解决
        3.3.3 毒品问题严重并引发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刑事犯罪
    3.4 吉国的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
        3.4.1 传统的政治安全表现出非传统性
        3.4.2 文化认同安全问题凸显
        3.4.3 生态环境安全亟待加强
4 吉尔吉斯斯坦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吉国自身条件的限制
        4.1.1 部族因素:社会的封闭性导致部族主义强大
        4.1.2 社会因素:公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和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4.1.3 政治因素:执政能力较弱和腐败严重
        4.1.4 经济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
    4.2 外部环境对吉国的影响力增大
        4.2.1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
        4.2.2 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摇摆
        4.2.3 阿富汗安全局势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增大
5 吉尔吉斯斯坦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途径
    5.1 吉国依靠自身力量改革发展
        5.1.1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5.1.2 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5.1.3 加强防范“三股势力”的侵袭
    5.2 吉国加强同外部世界的交流合作
        5.2.1 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5.2.2 积极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开展安全合作
        5.2.3 充分利用欧亚经济联盟改善国内经济现状
        5.2.4 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哈萨克斯坦面临俄罗斯极端势力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安全治理分析 ——以宗教为视角[D]. 李男. 山东大学, 2021(02)
  • [2]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合作机制运行研究[D]. 周天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3]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D]. 马蓓. 新疆大学, 2020(06)
  • [4]中亚视野下塔吉克斯坦双重性及其对外政策研究[D]. 古再丽努尔·阿卜杜热木.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乌兹别克斯坦新政府外交政策研究[D]. 王博.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6]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 陈亚州. 兰州大学, 2020(01)
  • [7]国家构建、民主化回应与中亚政治稳定的形成[J]. 孙超. 国际关系研究, 2019(03)
  • [8]试论中哈经济关系的变化(2000-2018)[D]. 百合提江·吐尔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9]“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反恐协作机制研究[D]. 韦佳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吉尔吉斯斯坦非传统安全研究[D]. 李颖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哈萨克斯坦面临来自俄罗斯极端分子的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