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一、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蓓蕾[1](2021)在《引流物植入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复杂青光眼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小梁切除术、AGV植入术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复杂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09月在我院接受改良小梁切除术(改良小梁组)、AGV植入术(引流阀组)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引流钉组)的复杂青光眼患者73例(76眼)。改良小梁组36例(38眼),引流阀组19例(20眼),引流钉组18例(18眼)。观察比较三组术前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及末次随访的BCVA、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的数量、滤过泡形态、ACD、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改良小梁组、引流阀组、引流钉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9.89±24.80)、(56.30±39.42)、(26.00±12.25)个月。术后6月,改良小梁组、引流阀组、引流钉组BCVA分别为(2.00±0.81)、(2.02±0.21)、(1.18±0.31)Log MAR与各组术前BCVA(2.15±0.82)、(2.07±0.21)、(1.51±0.30)Log MAR相比变化不明显(P改良小梁组=0.08;P引流阀组=0.25;P引流钉组=0.12)。术后IOP,改良小梁组由(47.37±17.55)降至(13.89±9.58)mm Hg,引流阀组由(49.50±15.63)降至(12.35±2.03)mm Hg,引流钉组由(46.78±16.54)降至(13.22±3.72),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01),下降幅度分别为(63.68±31.68)%、(70.62±16.61)%、(68.83±11.33)%,无显着差异(P=0.603),但三组术后IOP下降的程度与术前IOP有明显相关性,且引流阀组IOP下降幅度略大于改良小梁组及引流钉组。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改良小梁组由(3.66±1.24)种减少至(0.29±0.89)种,引流阀组由(3.75±0.91)种减少至(0.15±0.67)种,引流钉组由(4.22±0.67)种减少至(0.33±1.00)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引流阀组ACD较术前明显加深(P=0.007),改良小梁组(P=0.222)及引流钉组(P=0.422)变化不显着。术后6月改良小梁组、引流阀组及引流钉组总成功率分别为97.37%、100%、100%,末次随访三组总成功率分别为94.73%、95%、88.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6月=1.000,P末次=0.705),但改良小梁组及引流阀组总成功率略高于引流钉组。术后改良小梁组、引流阀组、引流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1%、35%、4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但改良小梁组与引流阀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引流钉组。术后三组滤过泡形态比较无显着差异(P=0.347)。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与AGV植入术及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在治疗复杂青光眼方面疗效相当,均可以有效的降低IOP,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至术后末次随访改良小梁切除术与AGV植入术手术成功率略高于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并发症略低于引流钉植入术。

谢瞻,张娇,杜牧龙,陈琴[2](2020)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可调整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PACG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组(25只眼)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组(25只眼)。术后1 d、7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行LogMAR视力表检查视力、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眼压控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未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 Hg;条件成功指在末次随访时在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21 mm Hg。主要指标为眼压、眼压控制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组眼压控制总成功率84%(21/25),低于改良小梁切除术组96%(24/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等发生率两组相似。改良小梁切除术组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低于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组(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6个月的总成功率略高于联合可拆除缝线术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

周晶[3](2020)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100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治疗效果、滤过泡形成情况、视力与视野、并发症发生情况、前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治疗优80眼,良14眼,差6眼[眼压最高<24 mm Hg(1 mm Hg=0.133 kPa)]。Ⅰ型滤过泡61眼、Ⅱ型滤过泡30眼、Ⅲ型滤过泡5眼、Ⅳ型滤过泡4眼。6眼术后视野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94眼术后视野仍保持稳定;7眼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93眼视力保持术前水平或有所提高。5眼术后前房内少量出血,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第l天患者均形成良好前房,第14天有7眼发生Ⅱ级浅前房、6眼发生Ⅰ级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均恢复。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性高,是治疗青光眼手术的理想术式,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刘延晶[4](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安燕[5](2018)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60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患者,观察术后患者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5 d共5例发生Ⅱ度浅前房,调整缝线后恢复,无Ⅲ度浅前房。术后视力提高13行者40眼,保持不变者18眼,视力视力下降23行者2眼。按Kronfeld法分型,Ⅰ型者40眼;Ⅱ型者19眼;Ⅲ型者1眼;Ⅳ型者0眼。术后1周内有33眼眼压1120 mmHg(1 mmHg=0.133 kPa),24眼眼压610 mmHg,3眼眼压>21 mmHg;给予眼球按摩,有1眼眼压>21 mmHg,其余患者眼压维持在1218 mmHg。术后7 d患者泪膜破裂明显缩短510 s者14眼,≥11 s者42眼,≤5 s者4眼。结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方式简单,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冰,吴志鸿[6](2017)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光眼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在我国各地所报道的患病率各不相同,赵家良等[1]在北京顺义县调查显示,POAG的患病率为0.29%,中山医科大学对广州市荔湾区进行POAG筛查发现患病率为2.1%,并得出结论,南方地区POAG的患病率要高于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2]。在世界范围

邰鹏超[7](2017)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50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及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视力、前房、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1周内有20眼眼压610 mm Hg(1 mm Hg=0.133 kPa),24眼眼压1120 mm Hg,6眼眼压>21 mm Hg,进行眼球按摩保守治疗,均维持在1218 mm Hg。术后视力保持不变有15例,视力提高13行者30例,视力下降1例。Ⅰ型滤过泡者27眼;Ⅱ型者20眼;Ⅲ型者3眼;Ⅳ型者0眼。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廖辉,伍继光[8](2016)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03/2015-05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4例152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1眼,试验组52例81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术后3、7、30d的眼压,术中前房出血、穿透结膜瓣,术后浅前房发生、虹膜炎症、前房积血、滤道阻塞、角膜水肿以及脉络膜脱离多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平均视力为1.4±0.4,视力提高者42例64眼(79.0%),对照组平均视力0.8±0.3,视力提高者31例47眼(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27.3±4.7、20.7±3.8、16.2±4.4mmH g,对照组术后3、7、30d眼压分别为32.6±3.9、26.5±5.1、20.8±4.7mmH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21眼(25.9%)、术中穿透结膜瓣5眼(6.2%),对照组患者术中前房出血37眼(52.1%)、术中穿透结膜瓣16眼(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Ⅰ级浅前房14眼(17.3%)、Ⅱ级浅前房11眼(13.6%)、Ⅲ级浅前房2眼(2.5%),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分别为34眼(47.9%)、18眼(25.4%)、19眼(2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虹膜炎症9眼(11.1%)、前房积血10眼(12.3%)、滤道阻塞6眼(7.4%)、角膜水肿8眼(9.9%)、脉络膜脱离2眼(2.5%),对照组术后虹膜炎症21眼(29.6%)、前房积血20眼(28.2%)、滤道阻塞15眼(21.1%)、角膜水肿18眼(25.4%)、脉络膜脱离9眼(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侯跃芳[9](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崔有新[10](2016)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1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88,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突出。

二、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引流物植入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复杂青光眼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主要仪器
    1.3 药品
    1.4 植入材料
    1.5 术前资料
    1.6 术前准备
    1.7 手术方法
        1.7.1 改良小梁切除术
        1.7.2 Ahmed FP7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1.7.3 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
    1.8 术后的处理
    1.9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复杂青光眼病因分析
    2.3 视力比较分析
    2.4 眼压比较分析
    2.5 术前、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比较
    2.6 前房深度比较
    2.7 术后滤过泡情况
    2.8 术后成功率比较
    2.9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2.9.1 早期并发症
        2.9.2 晚期并发症
3.讨论
    3.1 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治疗
    3.2 复杂青光眼病因机制及治疗
    3.3 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3.3.1 三组患者复杂青光眼病因及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分析
        3.3.2 三种手术术后视力的分析比较
        3.3.3 三种手术术后眼压及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的对比分析
        3.3.4 三种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分析比较
        3.3.5 术后并发症、滤过泡功能及前房深度的分析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治疗及随访
    四、统计方法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二、术后视力
    三、术后眼压
    四、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五、两组患者 术后6个月滤过泡形态比较
    六、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七、术后用药情况
    八、术后再手术情况
讨 论

(3)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9]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术后眼压治疗效果
    2.2 滤过泡形成情况
    2.3 视力与视野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2.5 前房形成情况
3 讨论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前房
    2.2 视力
    2.3 滤过泡
    2.4 眼压
    2.5 泪膜检查
    2.6 并发症
3 讨论

(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疏通房水循环通道
    1.1 氩激光小梁成形手术 (argon laser trabeculo-plasty, ALT)
    1.2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elective laser trabe-culplasty, SLT)
    1.3 准分子激光小梁切开术 (excimer laser trabecu-lotomy, ELT)
2 滤过性手术———新建房水外引流通道
    2.1 小梁切除术 (trabeculectomy)
    2.2 改良小梁切除术 (improved trabeculectomy)
    2.3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Nonpenetrating glaucoma surgery, NPGS)
    2.4 导管置入引流术 (Drainage Implant)
3 减少房水分泌手术

(7)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前房
    2.2 视力
    2.3 滤过泡
    2.4 眼压
3 讨论

(8)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中异常及术后浅前房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引流物植入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复杂青光眼对比研究[D]. 何蓓蕾. 西安医学院, 2021
  • [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的对照研究[J]. 谢瞻,张娇,杜牧龙,陈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20(02)
  • [3]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J]. 周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8)
  • [4]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5]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 安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03)
  • [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进展[J]. 韩冰,吴志鸿. 武警医学, 2017(08)
  • [7]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分析[J]. 邰鹏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8)
  • [8]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J]. 廖辉,伍继光.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9)
  • [9]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 [10]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崔有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2)

标签:;  ;  ;  ;  ;  

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