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不同用药方法与局部疗效评价标准的对比实验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不同用药方法与局部疗效评价标准的对比实验

一、用复发性口疮局部疗效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用药方法的对比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1](2020)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消溃汤对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局部症状以及湿热内蕴证候群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导师运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湿热内蕴型ROU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宝安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脾胃病科门诊的72例湿热内蕴型RO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消溃汤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采用SPSS20.0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疼痛指数: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疼痛指数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ROU患者的疼痛指数;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疗效更显着。3.平均溃疡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平均溃疡期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缩短平均溃疡期;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局部症状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溃疡局部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除水肿情况及烧灼感无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颜色及疼痛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局部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中口渴少饮、肢体困重、便溏不爽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总体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更显着。7.远期疗效评价:治疗后,回访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治疗组回访22例,其中复发6例,未复发16例,复发率为27.27%;对照组回访21例,复发14例,未复发7例,复发率为66.67%,复发率经Fisher卡方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口服中药组能更好地降低ROU的复发率。结论:导师自拟中药方剂消溃汤与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均能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改善临床症状。与口服西药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VAS疼痛指数、缩短平均溃疡期、改善溃疡局部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显着,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在溃疡局部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为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李清宇[2](2019)在《清疮汤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清疮汤对口疮(心脾积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来探讨清疮汤在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此为祖国中医治疗口疮提供方法,并且为中医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开放试验研究,选择既满足中医诊断为口疮(心脾积热),同时也满足西医诊断为口腔溃疡的患者。根据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口疮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清疮汤(玄参15g、金银花15g、当归15g、炒白术15g、炒柴胡15g、太子参30g、茯苓30g、白芍15g、粉葛30g、甘草10g。--中药采用云南省中医医院中药房煎药机煎药),每次口服200ml(1袋),每日3次口服,日1剂;对照组予口含服康复新液(100ml)治疗,1日4-6次,每次10ml(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个患者在治疗前症状,以及治疗后的效果指标。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如实记录。结果:本课题选取研究病例总数为80例,当中治疗组40例(实际39例);及对照组40例(实际39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其中1例因自行服用其它成药,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予剔除;对照组中1例治疗一周后自动放弃治疗,算作脱落1例。结果显示:此次临床研究结果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两者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后4月内治疗组复发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疗程(2周作为一个疗程)内,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等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生化(肝肾功等)检查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安全性可靠。结论:清疮汤在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的临床证候方面具有显着疗效;并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可选用清疮汤用以治疗口疮(心脾积热)。

黄家琪[3](2019)在《个体化应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的逐层制备技术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常发于人体口腔黏膜且病灶面积极具个体化的疾病,其发病率极高,易感人群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明确,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处有半径3-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假膜红斑晕,并持续发炎与疼痛;由于患病部位的特殊性,传统的药物剂型并不能很好的治疗该病,导致其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醋酸地塞米松是现阶段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一线治疗药物中的代表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发生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具有强大的消炎作用和减缓疼痛水肿,能有效减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给患者带来的痛楚,副作用少且可控。现在市场上的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存在片黏附力较低,释药速率慢、贴片在口腔内异物感较强、贴片给药面积无法实现个体化给药等问题,极大降低了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服药顺从性。所以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有待并急需被设计成黏附力强、释药速率快、个体化给药的口腔贴片。逐层制备技术是通过在连续层中沉积或粘合材料来构建所设计的3D模型,达到精确控制剂型内活性药物成分(API)的空间分布,产生复杂的几何形状,沉积极少量的API,减少浪费并允许快速制备不同的组合物以筛选药物活性和制备个体化强度。本文采用逐层制备技术制备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并且对其进行个体化研究。首先以片剂的外观、体外黏附力、体外黏附时间、3小时候累计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出填充剂为玉米淀粉、黏附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0)、渗透促进剂为聚乙二醇(PEG 6000)、黏合剂为聚维酮、乙醇浓度为60%、75%、90%,其次以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得到最优处方为:玉米淀粉74.14%、HPMCE5020%、PEG 6000为5%、乙醇浓度为75%、黏合剂为聚维酮(PVP K30),最优个体化片剂工艺参数为:片剂半径分别为3mm、4mm、5mm,片厚分别为1.6mm、1.0mm、0.6mm,层高均为0.31mm,层数分别为5层、3层、2层;然后对这三种半径的口腔贴片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片剂硬度、体外黏附力、体外黏附时间、溶出度、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片剂外观、微观结构、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吸收光谱、脆碎度、重量差异,结果显示,三种片剂的质量均合格;并对片剂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对片剂行为稳定性研究,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均表示三种不同半径片剂质量稳定。本实验采用逐层制备技术制备不同半径的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通过对比传统压片技术,其操作更加快速,片剂质量更加完善,性质稳定。本文以全新视角理解3D药物打印个体化给药概念,为建立新的治疗概念和智能解决个体化给药方案和途径提供新思路。

杜倩[4](2018)在《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复发性口疮(RAS)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直接影响了对该病的认识、治疗及预防。饮食因素是该疾病的病因之一,探讨饮食干预在RAS的缓解、治疗以及预防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与指导价值;干姜为导师多年临床治疗RAS的经验用药,现代临床、动物实验以及药理学研究证明干姜对于该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尚未有临床试验进行客观论证。本研究以RAS日常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应用干姜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就以下内容进行展开研究:1,流行病学调查。大学生为RAS患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RAS的患病情况以及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疾病分布,并对日常生活行为因素尤其是饮(水)食行为或习惯方面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RAS与日常饮(水)食方面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调查与口疮发作相关的诱发/加重性食物、饮食口味以及治疗、缓解方法,探讨对于该疾病具有特定诱发作用的某些食物以及应对方法。2,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小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应用于RAS患者,初步探讨干姜对该病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检测唾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水平的变化,既辅助评价药效,同时可以对干姜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足够样本,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于调查对象自身近一年的情况。调查项目总共50项,基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5项;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是否曾患口疮、口疮的发作周期、大小、个数、愈合所需时间、治疗与缓解方法、加重或诱发口疮程度的食物或口味;第二部分包括口腔牙具佩戴与否、该疾病的家族史、过敏史、胃肠疾病史、刷牙情况、睡眠情况、焦虑情况等一般情况,第三部分内容包括饮食口味喜好、饮水喜好、荤素搭配、三餐规律情况,以及日常对咖啡、茶、酒、甜饮料、碳酸饮料、牛奶,食用油炸性、烧烤、甜品、雪糕、水果等食物的进食或者饮用频率情况等。2,于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临床收集RAS病例,设计临床对照试验,以干姜水煎浓缩物贴膜作为试验组(高剂量组),设计相同药物的十倍稀释量作为安慰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使用随机数字表对装有药膜的不透明信封进行随机编码,受试者与调查研究者对整个分配过程皆不可见。跟踪记录各病例用药前后的口疮疼痛变化以及口疮愈合时间信息,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口疮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例治疗前以及愈合初期唾液中EGF和TNF-α的浓度。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RAS 一般患病情况调查结果①此项流行病学调查共有1011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对近一年来研究对象口疮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患病情况在性别、年龄、学历、BMI指数方面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297名RAS患者的口疮患病情况包括溃疡的发作频率、个数、溃疡创面大小以及愈合时间四个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RAS的患病类型主要为轻型RAS。(2)RAS日常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①在一般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的患病情况在家族史以及胃肠疾病两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诸如戴牙套、感冒、不良情绪、刷牙习惯、睡眠总时间、入睡时间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饮食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显示RAS患病情况在经常感觉口干/渴与否,具体食物中的油炸食物、甜饮料、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以及对坚果的进食喜好这五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饮食因素诸如饮水喜好、冷热水情况、饮食荤素结构、饮食规律与否以及包括具体对于咖啡、酒、茶、冷饮、水果等方面的RAS患病情况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危险因素筛选结果显示,RAS家族史、熬夜、频繁饮用碳酸饮料、经常感觉口干渴是RAS患病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而喜欢吃坚果是RAS患病的保护性因素。④研究对象RAS与非RAS两组人群在日常饮食口味喜好方面的差别不大,更喜欢甘(甜)和辛(辣)口味。⑤此外,多数在校大学生存在刷牙习惯欠佳,经常感觉到压力、焦虑或紧张的不良情绪以及熬夜的现象。(3)口疮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以及治疗、缓解方法调查结果①近一年来曾患过口疮者共762名,在口疮的诱发或加重性食物以及饮食口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菠萝以及辛(辣)口味可能对口疮具有诱发或加重的作用。②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在口疮发作时不会采取治疗,而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相关的缓解方式来干预,其中,采用多喝水的方式用来缓解的人数最多;在采取的治疗方法中,主要是使用中药(成分)的药物治疗。③在口疮发作期,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会特意进食水果。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患有RAS,高频率进食水果的人群均显着高于低频率进食人群。然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高频率的进食水果对于RAS患病的降低有积极的作用。2临床试验研究结果(1)干姜对于RAS的临床作用效果①本研究共纳入病例59例,包括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②干姜应用于RAS的疗效方面,试验结果显示:在VAS方面,干姜膜组(高剂量组)受试者在用药前后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而安慰剂组(低剂量组)受试者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姜膜组(高剂量组)的受试者溃疡愈合所需时间的均值小于使用安慰剂膜(低剂量)的受试者的愈合所需时间均值。③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方面,对观察期内所有受试者可能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反馈。(2)干姜对RAS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干姜与安慰剂(干姜低剂量)的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中EGF浓度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但干姜膜组的EGF平均浓度显着低于安慰剂膜组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两组RAS受试者在口疮愈合后唾液TNF-α平均浓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使用干姜膜的受试者唾液中TNF-α的水平显着低于使用安慰剂膜的平均浓度水平(P<0.05),提示使用干姜对于TNF-α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1)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的RAS患病率为29.38%。(2)RAS与日常饮食行为关系密切。结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应注意多饮水,减少对碳酸饮料、甜饮料与油炸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坚果的摄入。口疮患者应避免或减少摄入菠萝和辛辣食物;在平时以及溃疡发作期对水果的摄入应谨慎,同时注意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3)干姜对疼痛缓解以及创口愈合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高剂量的作用疗效优于低剂量。干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口疮愈合,干姜组在愈合后唾液中EGF的浓度水平更低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干姜对TNF-α的释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黏膜损伤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口疮较快愈合。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镇痛和TNF-α抑制相关。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RAS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日常饮(水)食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探讨日常饮食干预RAS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与指导意义。(2)本研究对干姜应用于RAS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该病的发展认识与临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RAS的药物研究及机制研究亦起到一定的发展作用。

索子敏[5](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茵陈蒿汤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之一,首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方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专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着,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现代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和研究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分析并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对本方的应用发挥,以期进一步发掘茵陈蒿汤的方证辨治规律,更好地发挥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方面:文献综述方面,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有关茵陈蒿汤的临床报道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整体把握该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主治病证和应用范围,全面了解该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广泛的治疗思路与参考。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明确茵陈蒿汤的出处,并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伤寒论》第236条阐明了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的病因病机,第260条讨论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以茵陈蒿汤"与236条基本相同,但多出"宜下之"三个字,点出了茵陈蒿汤具有泻下的作用。第二,茵陈蒿汤方证理论研究。本章以历代文献及中医理论为基础,从多角度对本方证之方药、病位、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茵陈蒿汤证的病位在脾胃肝胆,病机为湿热郁蒸,胆失疏泄,病理基础是湿热、肝郁和血瘀,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而成,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疫毒、气滞、淤血等。其典型临床症状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以及"心胸不安"。第三,总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不同证型的发黄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的发黄病有多种类型,包括湿热发黄、寒湿发黄、少阳发黄、表郁发黄、表虚发黄、火劫发黄、虚劳发黄、蓄血发黄、燥结发黄等。第四,将仲景治黄诸方进行比较,以期明辨各方证在病因病机、主要症状、主治功效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五,梳理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与发展。本章节运用中华医典单机版V5.0软件和中医e百网站之中医古籍数据库,共整理出102首历代茵陈蒿汤的衍化方,以历史为线,纵向分析茵陈蒿汤在历代的运用规律。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方面,收集近60年来茵陈蒿汤的临床个案报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对中西医病名、症状、舌象、脉象、剂量、加味药物等信息进行研究,统计其频数及相关比例,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茵陈蒿汤的方证特点和运用规律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方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临床各科疾病均有涉及,但以肝胆病证为主,具体疾病为消化系统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亦总结了本方临床运用指征为:小便黄赤、身目俱黄、便秘、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多见红或暗红,舌苔多见黄腻或黄厚腻。总结茵陈蒿汤各药物的常用剂量为:茵陈30克,栀子10克、15克,大黄10克、6克。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方面,本研究首次对1955-2016年2月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茵陈蒿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 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0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茵陈蒿汤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医案统计以及循证医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对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和辨治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为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徐雪莲[6](2015)在《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四川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集的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和脾胃虚寒证辨证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对照组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停药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西医局部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痊愈的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情况。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两组就诊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在溃疡面积、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主症方面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如倦怠乏力、畏寒、大便、食欲(P<0.05),而对照组对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2)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西医局部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5)对临床痊愈的病例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有显着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局部与全身的症状,近期复发率较低,安全性好。

张雪[7](2015)在《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医药干预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的临床研究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全面检索各大医学数据库、医学网站中有关中医药干预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事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3.3对总有效率、复发率等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后最终纳入15篇文献,Jadad评分结果提示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仅有1篇为4分;除4篇文献明确说明无不良反应外,其余均未提及安全性问题。meta分析结果具体如下:单纯中药治疗组远期疗效的最佳治疗结局比例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5,95%CI(1.11,2.16),P=0.01<0.05;RR=1.25,95%CI(1.01,1.54),P=0.004<0.05];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近、远期疗效的最佳治疗结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78,95%CI(2.12,3.63),P<0.00001;RR=3.08,95%CI(1.93,4.91),P<0.00001;RR=0.62,95%CI(0.44,0.87),P=0.005<0.05];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组近、远期疗效的最佳治疗结局比例及远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8,95%CI(1.16,2.13),P=0.003<0.05;RR=1.53,95%CI(1.15,2.04),P=0.003<0.05;RR=1.32,95%CI(1.12,1.57),P=-0.001<0.05];中医药干预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50,0.81),P=0.0003<0.05;RR=0.73,95%CI(0.54,0.98),P=0.0003<0.05]。结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评价分析后可以认为中医药干预治疗可能提高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近、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没有足够证据说明中医药干预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显效时间及溃疡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疼痛指数。且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以后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干预疗效提供确凿的临床证据。

张敏敏[8](2013)在《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岗梅根作为岭南地区常用的药材之一,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热病津伤口渴,咽喉肿痛,跌打瘀痛、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等,还可消肿散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导师吴庆光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岗梅根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文献中尚未有岗梅根药材降血脂的研究报道。本论文以总皂苷类成分为研究重点,通过一定的提取富集工艺得到总皂苷提取物,通过高血脂大鼠模型,评价总皂苷部位降血脂药效,并对总皂苷提取部位、成分分离和鉴定,为岗梅根药材临床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岗梅根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2.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建立岗梅根总皂苷提取工艺。3.应用大孔树脂层析技术,通过考察树脂种类、洗脱流速、洗脱溶剂、洗脱溶剂用量,建立大孔树脂纯化岗梅根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4.通过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然后用不同剂量总皂苷提取物治疗,通过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IL-6、CPR的含量,评价岗梅根总皂苷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5.采用 TLC、SephadexLH-20、反相 ODS、HPLC-ELSD、preHPLC 等色谱技术建立岗梅根总皂苷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并运用现代波谱学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岗梅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应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对不同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56%乙醇,时间:100min,次数:2次,溶剂用量为10倍。2.岗梅总皂苷纯化工艺:应用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物中的皂苷类化合物进一步,纯化富集,确定最佳工艺为:树脂为AB-8、上样流速3BV/h、洗脱剂50%乙醇、洗脱剂用量3BV(柱体积),动态吸附泄漏曲线考察结果显示上样液达到70ml时开始有泄漏,达到200ml时吸附趋于平衡。3.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药效学研究: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岗梅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LEP、CRP水平和IL-6水平(P<0.01),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岗梅总皂苷中、低剂量可显着升高大鼠血清HDL-c水平(P<0.05),岗梅总皂苷高剂量可极显着升高大鼠血清HDL-c水平(P<0.01),岗梅总皂苷高剂量可显着升高大鼠血清ADP水平(P<0.05)。4.从岗梅根药材中分离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的含磺酸基的化合物物,1个于岗梅根中首次分离得到,命名为asprellcosides A、B、C。2个已报道化合物:19-去氢乌苏酸、Randiali acid B。结论:1.通过高血脂大鼠模型证明岗梅根总皂苷具有降血脂作用,为岗梅根新的临床功用的研究开发奠定实验基础。2.分离鉴定的三萜类化合物为皂苷的单体化合物为岗梅根制定质量标准提供标准物质。3.本研究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大孔树脂对岗梅根总皂苷的提取、富集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出合理有效的工艺路线,为工业生产提供应用基础。

马海丽[9](2013)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复发性口疮轻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及含化华素片,两组疗程均为5天。用药5天后复诊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对其作出评价,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追踪观察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1、两组就诊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大小、数目及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根据病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0%,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根据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复发率比较:两组病损临床疗效临床痊愈及显效病例随访结果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45.83%,对照组复发率为80.9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5、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脾胃气虚证)患者有显着疗效,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复发,临床安全有效。

陈晋蓉[10](2013)在《氨来呫诺糊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期间溃疡面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该病的治疗药物有激素,抗生素,局部止痛药等,但它们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尚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氨来呫诺糊

二、用复发性口疮局部疗效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用药方法的对比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复发性口疮局部疗效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用药方法的对比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2.1 中医学对口疮病名的认识
        1.2.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中医的辨证分型
        1.2.5 中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2.1 西医诊断标准
        2.1.2.2 中医辨证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案
        2.2.1 临床分组
        2.2.2 临床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
        2.2.5 ROU远期疗效判断
        2.2.6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2.3.3 疗效评价
        2.3.4 远期疗效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3.1 导师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学术思想
    3.2 消溃汤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清疮汤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试验病例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案
        2.1 治疗组用药
        2.2 对照组用药
        2.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疗效评分指标
        4.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 合并用药要求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8 观察评定方法
        8.1 记录方法
        8.2 评定方法
    9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临床实验入组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2.1 观察两组患者在年龄均数上比较
        2.2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程范围及病程均数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共 78 例证候疗效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变化的比较
        3.4 安全性观测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口疮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口疮的认识
        2.1 古医籍关于口疮的记载
        2.2 中医对口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疗口疮的优势及不足
    3 清疮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物药理的现代研究分析
    4 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
    5 本课题中的中医学术思想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6.2 本研究对口疮患者证候疗效的分析
        6.3 本研究对治疗后口疮患者证候总积分改善的分析
        6.4 本研究对治疗后单项证候改善的分析
        6.5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 4 个月内复发率比较
        6.6 本研究对口疮患者安全性监测指标的影响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案隅一则
参考文献Ⅰ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Ⅱ
清疮汤治疗 ROU(心脾积热型)患者的临床观察表
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个体化应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的逐层制备技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1.1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介绍
        1.2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治疗方法
    2 逐层制备技术在药物新剂型的应用
        2.1 逐层制备技术定义
        2.2 逐层制备技术制备植入剂
        2.3 逐层制备技术制备片剂
        2.4 逐层制备技术制备透皮给药系统
        2.5 逐层制备技术的辅助应用
    3 本课题研究设想
第二章 醋酸地塞米松处方前研究
    1 醋酸地塞米松的基本性质
        1.1 物理性质
        1.2 化学性质
        1.3 药理学性质
    2. 醋酸地塞米松的剂型设计
第三章 醋酸地塞米松个体化应用口腔贴片处方工艺研究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辅料种类的筛选
        2.2 辅料用量考察
        2.3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
        2.4 工艺参数的考察
        2.5 个体化片剂的制备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醋酸地塞米松个体化应用口腔贴片制剂质量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硬度测试
        2.2 体外黏附力测试
        2.3 体外黏附时间
        2.4 溶出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2.5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6 含量均匀度
        2.7 片剂的微观与外观
        2.8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9 红外吸收光谱(IR)
        2.10 脆碎度与片重差异
    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醋酸地塞米松个体化应用口腔贴片释药机理研究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释药规律的数学模型拟合
        2.1 零级释放模型拟合
        2.2 一级释放模型拟合
        2.3 Higuchi释放模型拟合
        2.4 Ritger-Peppas释放模型拟合
        2.5 模型拟合结果综合比较
    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醋酸地塞米松个体化应用口腔贴片稳定性考察
    1 试剂与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考察项目
        2.2 影响因素实验
        2.3 加速试验
        2.4 长期试验
    3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复发性口疮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干姜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1 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问卷调查
        2.3 调查方法
        2.4 伦理学要求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不同性别、年龄的RAS患病情况
        3.3 不同学历RAS患病情况
        3.4 BMI指数与RAS的患病情况
        3.5 RAS者的患病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5.2 大学在校生RAS患病情况
        5.3 性别差异与患RAS的关系
    第二节 高校大学生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问卷内容
        2.3 调查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2 饮食相关因素与RAS患病情况的相关性
        3.3 复发性口疮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5.1 RAS与睡眠因素
        5.2 RAS与刷牙习惯因素
        5.3 RAS与日常饮食因素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口疮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缓解方式的研究
        1 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诱发口疮发作或加重的食物与口味分析
        3.3 对口疮采取的应对方法情况研究
        4 小结
        5 讨论
        5.1 口疮与饮食的关系
        5.2 口疮与水果
        5.3 口疮与维生素
        5.4 RAS的治疗药物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第一节 干姜贴膜对复发性口疮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受试者收集
        2.2 治疗方法
        2.3 随机方法
        2.4 药物干预
        2.5 疗效观察指标
        2.6 局部疗效评价标准
        2.7 伦理学要求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受试者VAS变化
        3.3 愈合时间比较
        3.4 不良反应
        4 小结
        5 讨论
        5.1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的应用
        5.2 干姜治疗口疮的古今文献
        5.3 干姜对RAS的治疗作用探讨
        5.4 干姜中医学功效的现代实验研究阐释
        5.5 干姜与生姜药理成分含量差异
        5.6 《伤寒论》中干姜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干姜治疗前后唾液因子EGF和TNF-α的变化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采集
        2.3 ELISA法测定唾液样本EGF及TNF-α含量
        2.4 随机分组方法
        2.5 治疗方法
        2.6 治疗评价
        2.7 疗效判定
        2.8 统计分析
        2.9 伦理学要求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治疗前两组唾液EGF、TNF-α浓度水平
        3.3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EGF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3.4 治疗前、后两组唾液TNF-α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ELISA基本原理
        5.2 唾液对于口疮疾病检测的意义
        5.3 EGF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4 TNF-α的性质、特点以及与RAS的关系
        5.5 正邪气角度分析EGF与TNF-a的表达在RAS中的关系
        5.6 干姜的量效关系研究
结语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茵陈蒿汤现代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妇科疾病
        1.4 胎产疾病
        1.5 儿科疾病
        1.6 皮肤系统疾病
        1.7 其他
    2 茵陈蒿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消化系统疾病方面
        2.2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方面
        2.3 肾脏疾病方面
        2.4 血液系统疾病方面
        2.5 防治癌症方面
        2.6 抗炎镇痛方面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
    1 茵陈蒿汤的出处及相关条文分析
        1.1 出处
        1.2 相关条文分析
    2 茵陈蒿汤方证分析
        2.1 方药配伍分析
        2.2 病位分析
        2.3 病因病机分析
        2.4 症状分析
    3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黄"
        3.1 湿热发黄
        3.2 寒湿发黄
        3.3 少阳发黄
        3.4 表郁发黄
        3.5 表虚发黄
        3.6 火劫发黄
        3.7 虚劳发黄
        3.8 蓄血发黄
        3.9 燥结发黄
    4 仲景治黄诸方比较
    5 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发展
        5.1 晋唐时期
        5.2 宋元时期
        5.3 明清时期
第三章 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4 原方药物剂量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合方统计分析
        3.7 发病地区统计分析
        3.8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9 性别统计分析
        3.10 患者年龄段统计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第四章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资料检出及评价
        2.2 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
        2.3 连续性变量的Meta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2 诊断标准
        1.2.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2 西医分型标准
        1.2.2.3 中医辨病诊断标准
        1.2.2.4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标准
        1.2.6 脱落标准
        1.2.7 终止标准
        1.2.8 不良事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1.3.2 治疗方法
        1.3.2.1 一般基础治疗
        1.3.2.2 药物治疗
        1.3.2.3 给药方法及疗程
        1.3.2.4 注意事项
    1.4 观察方法
        1.4.1 一般性资料
        1.4.2 安全性指标
        1.4.3 疗效性观察项目
        1.4.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4.4.1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4.4.1.1 评价指标
        1.4.4.1.2 评价指标分级
        1.4.4.1.3 评价标准
        1.4.4.2 西医局部病损疗效评价标准——DP分级法
        1.4.4.2.1 评价指标
        1.4.4.2.2 评价指标分级
        1.4.4.2.3 评价标准
        1.4.4.3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
        1.4.5 安全性评价
        1.4.5.1 安全性评价标准
        1.4.5.2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1.4.6 统计分析方法
    1.5 研究结果
        1.5.1 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1.5.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1.5.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5.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5.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1.5.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比较
        1.5.2.5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比较
        1.5.2.6 两组患者西医局部病损总疗效比较
        1.5.2.7 两组临床痊愈患者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1.6 安全性评价
    1.7 脱落及剔除病例
2. 讨论
    2.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2.1.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1.1.1 免疫因素
        2.1.1.2 系统疾病相关因素
        2.1.1.3 感染因素
        2.1.1.4 遗传因素
        2.1.1.5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
        2.1.1.6 环境因素
        2.1.1.7 其他
        2.1.2 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2.1.2.1 局部治疗
        2.1.2.1.1 局部药物治疗
        2.1.2.1.2 局部物理治疗
        2.1.2.2 全身治疗
        2.1.3 对照组选药依据
        2.1.4 预防
    2.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2.2.1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2 古代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认识
        2.2.3 现代中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2.2.4 现代中医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认识
    2.3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
        2.3.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脾胃之间的联系
        2.3.1.1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
        2.3.1.2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
        2.3.2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加药
        2.3.2.1 病因病机
        2.3.2.2 辨证加药
        2.3.3 漱服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2.4 加味黄芪建中汤的方解及药理研究
3 结论
4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三 随机分组表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7)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文献检索及筛选
        1.4.1 检索词及检索范围
        1.4.2 各数据库具体检索策略
        1.4.4 文献筛选方式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资料提取与分析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1 文献的期刊来源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3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
        2.3.1 诊断标准
        2.3.2 纳入及排除标准情况
        2.3.3 疗效评判标准、指标及具体形式
    2.4 具体干预措施
    2.5 随访情况
    2.6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7 Meta分析结果
        2.7.1 近期疗效
        2.7.2 远期疗效
    2.8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Meta分析的结果
        3.1.1 中医药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3.1.2 中医药干预治疗的复发情况
        3.1.3 中医药干预治疗的安全性
    3.2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3.2.1 文献质量
        3.2.2 脱落与失访
        3.2.3 异质性
        3.2.4 研究现状
    3.3 意义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修改后的Jadad’s评分量表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冬青属药用植物研究概况
        1.2 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 冬青属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岗梅根研究进展
        2.1 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2 岗梅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3 岗梅根的临床应用
    3 高血脂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高脂血症的危害
        3.2 西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雌激素作用
        3.4 免疫反应的作用
    4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4.1 先天性动物模型
        4.2 化学物质诱发的动物模型
        4.3 转基因动物模型
    5 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
    6 中医药对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6.1 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脂症的认识
        6.2 降血脂作用的中药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岗梅根总皂苷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1 岗梅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2 岗梅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3 大孔树脂富集岗梅总皂苷工艺研究
        4 小结
    第二章 岗梅总皂苷提取物降血脂药效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岗梅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1 仪器
        2 材料
        3 试剂药材
        4 提取分离
        5 分离流程
        6 化合物物结构解析
        5 小结
结语
    1 讨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1.8 病例中止试验标准
        1.9 不良事件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试验方案
    3、观察方法
        3.1 一般性资料
        3.2 安全性指标
        3.3 疗效性观测
        3.4 疗效评定标准
    4、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2、临床疗效比较
        2.1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3 两组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比较
        2.4 两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病损临床疗效临床痊愈及显效病例随访结果比较
    3、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本病研究治疗概述
        1.1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对本病治疗的认识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病名归属
        2.2 病因病机
    3、导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加味六君子汤的方解及药理研究
    5、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致谢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发表论文
    附录B 随机分组表
    附录C 临床观察表
    附录D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氨来呫诺糊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般资料
    1.2 供试药品
    1.3 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评价指标
    2.2 疗效评价标准
    2.3 研究结果
3 讨 论

四、用复发性口疮局部疗效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用药方法的对比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D]. 李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清疮汤治疗口疮(心脾积热型)的临床研究[D]. 李清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3]个体化应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的逐层制备技术工艺研究[D]. 黄家琪.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1)
  • [4]基于太阴病理论的复发性口疮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姜疗效评价[D]. 杜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D]. 索子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加味黄芪建中汤漱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雪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1)
  • [7]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干预疗效的系统评价[D]. 张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8]岗梅根总皂苷降血脂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 张敏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马海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氨来呫诺糊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观察[J]. 陈晋蓉. 贵州医药, 2013(04)

标签:;  ;  ;  ;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不同用药方法与局部疗效评价标准的对比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