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彩蛋”即将建成

“澳门彩蛋”即将建成

一、“澳门蛋”即将兴建(论文文献综述)

蔡华耀[1](2020)在《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澳门赌权开放政策实施,带动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多个澳门赌场相继落成后,相关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其中,一大批大型钢结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钢结构建筑在澳门得到很好的发展是由于其具有材料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制作工厂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钢结构工程在澳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澳门,已落成的钢结构建筑物按结构体系划分有高层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轻钢结构等。截至目前,在澳门区,有超过13个大型钢结构已完工,具有代表性的有:澳门蛋、新葡京酒店、银河综合渡假城、新濠影汇、澳门科学馆、威尼斯人酒店、法国巴黎人酒店等。而在澳门路氹城即将落成的上葡京是澳门近年来最大的大型钢结构工程建筑,落成后将会成为澳门钢结构地标作品之一。随着建筑师对结构外形的设计的不断更新,使用者对建筑空间要求标准、业主对成本回报和施工工期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钢结构建筑在澳门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前景会更加广阔。文章以澳门路氹城上葡京为例,对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建筑施工质量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旨在对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相关的研究,以不断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其施工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工程效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等形式开展了此次的研究,对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定的见解。首先文章就当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现状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人为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测量因素、施工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六类影响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常见诱因进行归类,分析各种因素影响下的钢结构工程在施工上存在的质量问题。其次文章就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加强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质量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致力提高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提升。在此过程中文章以澳门路氹城上葡京钢结构工程作为案例对其工程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工程组织架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大型起重机操作、构件焊接质量控制、供应商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更紧贴地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人员监督机制作出研究。通过上一章节的理论研究以及现场施工实际操作的问题研究相互结合,进而更有效的对钢结构施工质量的风险问题进行规避和控制,最大限度保障和提升钢结构施工的高质量性。钢结构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当下建筑工程的主流形式,因此建筑人员需要对其建筑质量的提升进行不断的研究,以改善当下钢结构施工现状,促进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提升,保障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对澳门地区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从而推进钢结构在澳门健康发展,促进并推广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查及验收等工作,为港澳地区钢结构企业提供更多有关结构用钢的信息、钢结构的进展和钢结构在港澳的发展策略。提升澳门钢结构工程技术水平,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环节。

浦海龙[2](2016)在《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导体制》文中认为根据“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回归后,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并非“三权分立”,而是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这一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和立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虽然《澳门基本法》与《香港基本法》的制度设计基本相同,一些条文表述甚至完全一致,但从回归以来的实践看,两个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实施效果却迥然不同。在澳门,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施政畅顺有力,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司法机关独立履行职权,这一实践效果准确体现了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和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与香港形成鲜明对比。之所以出现这一差异,与澳门的历史、法治文化、本地法律与行政主导的制度衔接、政治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澳门基本法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基本法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澳门社会的最大共识,对基本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宜动辄启动基本法修改程序来解决,而应重视与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完善,重视本地法律的制度设计,形成完备的制度衔接和配套。全文分为六章,主要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学界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澳门行政主导体制进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方法。第二章“行政主导体制概述”。对“行政主导”和“行政主导体制”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明确行政主导是在分权的体制下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而行政主导体制则是行政主导的制度化、法律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与“三权分立”的联系与区别,指出特区行政主导体制是国家统一领导的双层权力结构下地方自治权的分开配置,地方行政权力既对中央负责、又实现对特区自治权主导的一种多元的权力划分方式。它吸收了三权分立的积极因素而又完全不同于三权分立体制,是我国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创设的一种新的政治体制。第三章“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依据”。澳门实行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并非简单的政治妥协,而是立足于澳门的历史、植根澳门的现实,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从历史上看,澳门政制发展史虽然经历了议事会、殖民统治、过渡时期以及特别行政区等不同时期,但行政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殖民时期甚至达到独裁地步,总督作为葡萄牙在澳门的代表,既是葡萄牙与澳门联系的纽带,也是葡萄牙遏制澳门当地自治权的重要工具。不同于香港回归前夕英国提前布局,实行代议制改革,澳门行政主导的历史贯穿了整个政制发展史。从现实上看,澳门特别行政区始终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央对澳门享有完全的主权,在“一国”原则下,特区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中央授权。最恰当的方式是由兼具主动性、执行性的行政进行主导,确保中央领导权与澳门高度自治权的统一第四章“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主要内容”。行政长官在澳门特区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他既是澳门特区的首长,也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首长,享有广泛权力和基本法赋予的多重保障。其次,行政立法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澳门本地法律确保了特区政府享有法案提出的主导权,行政立法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绝大多数法律的制定。立法会虽然享有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但具有程序性、有限性的特点。此外,司法独立履行职责,但尊重行政主导也构成了澳门行政主导体制的重要内容。澳门的行政主导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有利于维护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特区人权与民主的发展,具有多维价值。第五章“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运作特点”。本章重点分析了回归以来,澳门行政主导体制在运作中表现出的三个鲜明特点,即:行政长官处于强势主导地位、行政立法既制衡又配合且重在配合、司法独立但尊重政府的主导性权力。这些特点的形成,得益于基本法以保留委任议员的形式,使行政长官在立法会中能够得到稳定的力量支持。而澳门本地《立法会组织法》、《立法会议事规则》、《对政府工作的质询程序》等法律、法规或决议,通过一系列“防火”机制,严格将立法机关的监督权控制在基本法允许的框架内,确保了立法会议政的理性和行政优先。在司法方面,澳门大陆法系成文法的传统,法官不具备通过审判“造法”的职能,有利于将特区本地法律纳入基本法的框架内。第六章“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完善”。港澳回归以来的“一国两制”实践表明,行政主导体制运作的成效,不仅仅与顶层设计有关,更重要的是相关制度配套与制度支持。针对特区行政主导体制运作中存在“行政独大”等问题,本章提出,在中央层面,可通过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机制予以解决,如完善中央政府指令制度、完善行政长官在基本法解释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在特区层面,则应完善有关机制以有效保障特区政府的提案主导权,包括解决议员与政府提案权竞合问题、政府的重新提案权问题等。此外,还应完善立法会议事规则,完善“公共利益辩论制度”和“听证规章”,将不符合澳门实际情况的有关制度抓紧完善并切实纳入基本法轨道,确保行政立法良性互动。

袁持平,刘洋[3](2016)在《澳门博彩业发展新特征及内部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以来,"赌权开放"加上内地"自由行"政策实施,以博彩业为主导的澳门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起,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澳门博彩收入大跌,澳门经济至今出现连续五个季度的负增长。新形势下,澳门必须重新重视起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本文从澳门博彩业自身的内部多元化角度,通过与拉斯维加斯发展战略对比,探讨澳门博彩业的新特征及内部多元化的解决办法,并对澳门目前多元化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出分析和设计。

张宇[4](2014)在《生态学视域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型体育赛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迄今为止,中国除未举办世界第一大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以外,其它所有的世界综合型大型体育赛事和世界性单项型体育赛事都已承办过,而且国内几乎已构建了囊括所有层次、所有对象以及所有类型的相对完备的全国大型体育赛事体系,并轰轰烈烈地相继举办。那么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是否符合国家需要和人民的要求,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规模以及怎样体系的大型体育赛事?在经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对此我们必须进行认真思考和评判。本文依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结合体育学、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深入分析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深入分析了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规律,全面剖析了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的路径和保障措施,从而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有着相互利用关联的各个组成要素结合而成,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生态结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可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等三个层面去探讨。在微观层面上,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为生态组成结构,在中观层面上,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为生态功能结构,而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为生态层次结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组成结构主要包括赛事组织者、投资者、实施者、参赛者、观众以及媒介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而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功能结构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文化功能。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层次结构则主要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个体生态、大型体育赛事的种群生态、大型体育赛事的群落生态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系统。第二,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一样,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生态规律。这些生态规律主要包括生态位规律、食物链规律、最小量规律、耐度最适度规律、富集规律以及生物钟规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位可划分为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时空生态位。而中国大型体育赛事食物链是基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利益传送而将各种赛事生态要素联系起来的。实际上制约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最关键元素并不是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中拥有量最大营养元素,而是拥有量最少营养元素。中国任何大型体育赛事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节奏和时间上的运行规律,也都存在一个创办期、发展期、鼎盛期、衰退期的必然过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富集现象主要包括物质富集、能量富集、信息富集、人才富集以及价值富集。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要素,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和水平,系统中的任何因子都不能超过大型体育赛事所能容忍的限度,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各因子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适度,才能促进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健康快速发展。第三,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个体之间出现生态位重叠,不仅出现功能生态位重叠、资源生态位重叠,还出现时空生态位重叠。而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方面参与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另一方面流动不畅,利益配置不合理。作为中国大型体育赛事重要参与主体,体育行业协会一直以来未能真正参与到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并且市场运作能力不足也已成为制约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最小量因子。中国大型体育赛事无论举办的数量还是规模都已超出了其所能忍耐的范围,其赛事内外间的不相适应已成为一个常态。同时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利益富集过于集中,过多集中于金字塔最上端,另外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信息富集也过于集中,也过多富集于金字塔最上端。中国现阶段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已严重不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已满足不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体育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第四,解决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发展,必须以生态规律为理论依据,运行目标模式应向赛事生态化建设、赛事市场化运作、赛事民生化普及转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发展应是以人为本的大众化需求的普及和提高为发展根本,以生态规律为理论保障,以群众型体育赛事与竞技型体育赛事平衡发展为行为保障,以政策的科学调整为制度保障,以法规的完善为法制保障。通过这一系统的措施和手段,最大幅度地促进中国大型体育赛事朝着平衡、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总之,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规律为原则,真正构建一个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均衡系统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体系,从而实现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发展。

周春雨[5](2009)在《澳门会展业:10年催生产业链延伸》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澳门会展业起步于由澳门厂商联合会主办的“澳门工业展览会”。近年来,无论是作为搭建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支撑,还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助推器”,会展业都成为澳门特区政府大力培育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随着澳门特区政府、境外投资财团和?

张春喜[6](2009)在《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有效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体育场馆是人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场所和竞技体育训练及比赛的基地,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是一个面积很小而人口密集的海隅小城,城市可提供全体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各国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澳门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在澳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基础上实现其最优的效率,如何改善体育场馆的现状以适应新时代澳门体育发展的潮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公共资源配置理论的基础上,对澳门体育发展局辖下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了分析。结合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配置现状,对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规模、使用情况、配置方式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配置原则,从空间格局、项目结构配置和时间配置上进行了分析,找到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在结构匹配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体育场馆与人口分布不协调影响到了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从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项目配置结构来看,其项目设置与本澳地区大众居民的兴趣活动项目有些不符,这是澳门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出现“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分散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时间高峰,减少部分时间段的“拥挤压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对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效率作出了评价发现,各种不同状况的居民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都不尽相同。对此,笔者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以期全面提高澳门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对澳门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杨骏[7](2009)在《澳门环境地质变化对旅游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澳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填海造地是目前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主要方法,但也改变了澳门的环境地质从而对其旅游环境产生了影响。基于填海造地在澳门旅游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作者从环境地质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有较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限制、预防等措施。同时尝试性地探索在澳门这样一个土地资源紧缺,旅游业发展又极为特殊的地方,要想实现旅游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都可继续,除了必须进行填海造地发展旅游博彩业以外,还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可以避免因填海对旅游环境造成的损伤,使澳门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地旅游发展之路。论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设计澳门旅游环境质量梯形评价模型,确定对澳门旅游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重要性的大小。其次经过专家进一步评定填海造地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环境的主要影响方面。最后针对如何减少或避免因填海造地对这些环境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分别是1、改善旅游环境,澳门应科学合理地解决填海造地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2、改善旅游环境,澳门应合理规划现有空间并开辟新的旅游发展空间。3、改善旅游环境,澳门应走多元化旅游发展道路。4、澳门政府对旅游博彩业要进行正确引导,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旅游环境氛围,通过澳门旅游环境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澳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戴泽钧[8](2007)在《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 ——工业时代初期与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关联研究》文中提出世纪之交,“信息革命”正在对当代建筑以及建筑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受新兴技术的激发,植根于建筑学学科内部的大量激进的新形式探索正在涌现。另一方面从学科外部来看,社会的变革正在引起建筑学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再调整。没有人能够确切说出这样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会给建筑学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毫无疑问,本世纪将是建筑学最重要的转型阶段,而建筑形式作为建筑学中的敏感与关键问题在时代交替之时显得尤为尖锐。新的时代需要怎样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又如何与时俱进地呼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个问题不断引起学科内外的关注与探讨,并成为热点问题。本文正是站在这个历史的拐点,试图对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问题做出探索。建筑形式从来就是建筑学科中一个本质性的课题,它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因此即不能割裂社会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影响而机械地就形式论形式,也不能简单地把社会存在与时代精神对等或直接地投影到建筑形式上。本文借鉴“新史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在动态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结构的生长和转换,避免片面地论述或说明个别事实或现象。有鉴于此,文章以建筑形式创造的整个过程为研究路径,对工业时代初期和信息时代初期这两个历史转折阶段的建筑形式主要特征进行“关联”研究,梳理出建筑形式主要特征的历史研究框架,进而采取理论结合实例的分析方法,科学理性地探索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的主要特征。全文主体内容共分六章:绪论部分,首先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接着界定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路径以及研究范围,然后确立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对论文研究范围的两个时代初期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论文探索研究的重点。论文以建筑形式创造的整个过程为研究路径,从两个时代初期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对建筑形式的影响、两个时代初期建筑创作与建造过程中的形式创造、两个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意义传达与场所精神的体现三方面对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探索。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的主要特征。

林广志[9](2006)在《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问题,通常为澳门史学界所忽略。本文基于丰富的史料并运用以史料重现史实的方法,首次对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由此将澳门史的研究从古代史延伸至近代史,从一般性的中葡关系史拓展至澳门本土的华人华商史。 本文主要涉及了鸦片战争后澳门华商崛起的背景,华商作为晚清澳门最大的商贸群体对澳门经济近代化的推动与贡献,一批着名的华商家族的不同道路,华商组织的近代化进程与华人社会形态的变迁,华商崛起后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参与所导致的晚清澳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华商的伦理观及其行为对华人社会习俗的影响,华商在晚清政治漩涡中的态度和作为及其生存之道等重大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一、鸦片战争之后,澳门所有经济领域都已被华商控制,华人经济已由早期的附庸型转变为主控型,澳门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华人手中;二、1880年之后,随着华商担任澳葡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职务,早期清一色的澳门葡人政治已发生松动,华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政治表达”;三、华商组织从妈阁庙开始,在经历了若干阶段后,至澳门商会的成立,逐步完成了其近代化的进程;四、晚清澳门华人社会完成了从渔农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型,在氹仔、路环二岛,保甲组织仍长期作为澳葡政府城市治理的辅助力量。与此同时,华商阶层的伦理观及其行为对华人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华商对澳门多元化文化局面的形成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五、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华商既加入葡籍,又捐官纳粟,并深度介入晚清中国政治风云,其“双重效忠”的心态和行为,成为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华商特有的生存之道。 根据上述研究和发现,本文认为,晚清澳门的经济就是华人的经济,澳葡政府制定的一整套的法规章程,都是围绕华人及其商业的需要而展开的;作为“澳门之魂”,华商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参与与贡献,推动了晚清澳门向近代化乃至现代化的过渡;华商之于晚清澳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新的学术课题,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问题仍值得澳门史学界广泛关注和大力开拓。

朱俊芳[10](2005)在《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明清(1840年前)时期澳门人口的发展史:澳门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澳门人口的结构、澳门华人的居住和职业状况、以及澳门外籍人口的种族构成与职业。通过对澳门人口总体状况与不同侧面的考察,展现了明清时期澳门经济贸易盛衰波动背景中澳门各国人口的生活状况,认为明清时期独具特色的澳门人口情状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并肯定了他们对澳门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澳门蛋”即将兴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澳门蛋”即将兴建(论文提纲范文)

(1)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现状、问题及原因
    2.1 大型钢结构相关理论
        2.1.1 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定义
        2.1.2 大型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理论
    2.2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现状
        2.2.1 工程概况
        2.2.2 项目布局
        2.2.3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案
        2.2.4 项目现场安全责任制
        2.2.5 项目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2.3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3.1 人为因素
        2.3.2 机械因素
        2.3.3 材料因素
        2.3.4 施工方法因素
        2.3.5 测量因素
        2.3.6 环境因素
    2.4 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强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3.1 5M1E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1 人为因素质量控制
        3.1.2 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3.1.3 材料的质量控制
        3.1.4 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3.1.5 测量质量控制
        3.1.6 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3.2 澳门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
        3.2.1 施工质量和环保成效
        3.2.2 效率、经济、风险等方面的优势
        3.2.3 持续推行项目技术标准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组织结构
        4.1.2 质量岗位职责
    4.2 结构施工方案
        4.2.1 桁架制造总体工艺要点
        4.2.2 焊接工艺要点
    4.3 制作工艺
    4.4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4.4.1 吊机施工质量控制
        4.4.2 构件制作精度控制
        4.4.3 构件焊接质量控制
        4.4.4 供应商生产质量控制
        4.4.5 柱头K-NODE节点制作质量控制
        4.4.6 钢结构防火材料应用
        4.4.7 钢结构构件保护措施
        4.4.8 楼承板制作质量控制
        4.4.9 剪力钉制作质量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导体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行政主导体制概述
    第一节 行政主导的涵义
        一、权力分立是行政主导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二、行政权在各种权力中起主导性作用
        三、行政权力受到其他权力的制约
    第二节 行政主导体制的概念
        一、行政主导体制的要素特征
        二、行政主导体制与三权分立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三、行政主导与行政集权
第三章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依据
    第一节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是历史的传承
        一、议事会时期澳门的政治体制与发展
        二、殖民统治前期澳门的总督独裁制与立法会的萌芽
        三、总督主导体制的形成
        四、几点结论
    第二节 澳门行政主导体制的现实依据
        一、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二、澳门特区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中央授权
第四章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行政长官的核心地位
        一、行政长官既是澳门特区的首长,也是澳门特区政府的首长
        二、基本法为行政长官保持主导地位提供了多重保障
    第二节 行政立法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
        一、行政立法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绝大多数法律的制定
        二、立法会对行政机关监督权的有限性
        三、行政会缓解行政立法对抗的制度功效
    第三节 司法独立
        一、回归前澳门的司法体制
        二、澳门现行司法体制
    第四节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的多维价值
        一、宪政维度: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二、社会维度: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
        三、政治维度:特区人权与民主的发展
第五章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运作特点
    第一节 行政长官处于强势主导地位
        一、澳门行政长官崇高的法律地位得到澳门特区的尊重
        二、行政长官享有广泛的权力
    第二节 行政立法既制衡又配合且重在配合
        一、“行政主导”的概念得到澳门特区的广泛认同
        二、行政立法既制衡又配合且重在配合
        三、澳门立法会的组成及运作机制有利于行政、立法的配合与协作
    第三节 司法独立但尊重政府的主导性权力
第六章 澳门特区行政主导体制的完善
    第一节 基本法有关行政主导体制规定的完善
        一、关于中央对行政长官的指令权
        二、完善行政长官在基本法解释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政府提案主导权及其保障
        一、行政长官在立法提案权方面的主导
        二、政府提案主导权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第三节 行政主导与立法会监督权的平衡
        一、立法会行政监督权概述
        二、行政主导体制下立法会监督权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澳门博彩业发展新特征及内部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门博彩业新特征及多元化发展新思路
    (一)澳门博彩业新特征
        1. 旅客特征发生变化
        2. 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3. 博彩聚集区发生变化
    (二)澳门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二、内部多元化发展战略
    (一)国际比较一—拉斯维加斯
        1. 自然环境
        (1)基本自然条件
        (2)人文景观
        (3)主要客源地
        2. 基本生产要素
        (1)人力
        (2)资本
        3. 来访旅客
        (1)平均逗留时间
        (2)平均每晚房价
        (3)酒店入住率
        (4)来访主要原因
        (5)旅客消费构成
        4. 赌场自身
        (1)赌场数量
        (2)赌场收入构成
    (二)内部多元化调整策略
        1. 内部收入结构
        (1)收入特征
        (2)多元化建议
        2. 经营模式
        (1)模式特征
        (2)多元化建议
三、澳门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短期设计——轻轨转移旅客
    (二)中期设计—填海增加承载力
    (三)长期设计—拱北、人工岛、路氹、横琴、机场无缝连接的环形结构

(4)生态学视域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关于选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理论概述
    2.2 生态学视域下的相关理论概述
    2.3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4 小结
3.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
    3.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情况基本概况
    3.2 中国社会转型期各阶段主要的大型体育赛事
    3.3 小结
4.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结构
    4.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组成
    4.2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功能
    4.3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层次
    4.4 小结
5. 基于生态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基于生态位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位规律
        5.1.2 基于生态位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2 基于食物链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食物链”规律
        5.2.2 基于食物链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3 基于最小量因子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最小量规律
        5.3.2 基于最小量因子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4 基于耐度最适度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5.4.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耐度最适度规律
        5.4.2 基于耐度最适度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5 基于富集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5.5.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富集规律
        5.5.2 基于富集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6 基于生物钟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
        5.6.1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物钟规律
        5.6.2 基于生物钟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7 小结
6. 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的路径与保障
    6.1 基于生态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目标
    6.2 基于生态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路径
    6.3 基于生态规律的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发展保障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有效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实依据
        1.1.2 理论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2.2 有关体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2.3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研究
    2.4 有关澳门体育和场馆改革的研究
    2.5 公共体育场馆其他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调查对象
        3.2.2.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3.2.3 数理统计
        3.2.4 逻辑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公共资源配置理论
        4.1.1 公共资源使用及其配置问题
        4.1.2 公共资源配置原则
        4.1.3 公共资源配置方式
        4.1.3.1 计划配置方式
        4.1.3.2 市场配置方式
        4.1.3.3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配置方式
    4.2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配置现状
        4.2.1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总体规模
        4.2.2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状况
        4.2.3 澳门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
        4.2.4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配置方式
    4.3 澳门公共体育场馆场馆资源配置分析
        4.3.1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4.3.1.1 澳门体育发展的管理体制
        4.3.1.2 澳门公共体育场馆的需求主体
        4.3.2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配置原则
    4.4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结构匹配分析
        4.4.1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4.4.2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项目配置与匹配分析
        4.4.2.1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项目设置
        4.4.2.2 澳门居民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分析
        4.4.3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时间配置
        4.4.3.1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的时间配置形式
        4.4.3.2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发展局开放时间利用分析
    4.5 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效率评价
        4.5.1 对"效率"的认识
        4.5.2 对"有效"的认识
        4.5.2.1 从配置主体看"有效"
        4.5.2.1.1 从公共效用考虑"有效"
        4.5.2.1.2 从公共支出考虑"有效"
        4.5.2.2 从受益主体看"有效"
        4.5.3 澳门各种特定人群与澳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效率的分析
        4.5.3.1 澳门体育会会员与非会员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分析
        4.5.3.2 澳门不同性别人群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分析
        4.5.3.3 澳门不同家庭收入的人群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分析
        4.5.3.4 澳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澳门环境地质变化对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人类工程地质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关于旅游环境影响及评价的研究
        1.2.3 填海造地对旅游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涉及的地质学概念
        1.4.1 地质环境的含义
        1.4.2 环境地质的含义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4.3 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环境地质变化
        1.4.4 旅游环境的辨析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澳门环境地质特殊背景
    2.1 澳门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2.1.1 澳门地理概况
        2.1.2 澳门地形地貌特征
        2.1.3 澳门气候特征
    2.2 澳门地质环境的特殊背景
        2.2.1 澳门地区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
        2.2.2 澳门地区主要地层及特征
        2.2.3 澳门地区主要构造运动及特征
        2.2.4 澳门土地资源的特征
    2.3 填海造地引发的澳门环境地质的变化
第三章 填海造地在澳门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3.1 澳门填海造地的含义及类型
    3.2 澳门填海造地的规模及功能
        3.2.1 澳门填海造地的规模
        3.2.2 澳门主要填海造地工程及土地使用功能
    3.3 填海造地与澳门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 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4.1 建立澳门旅游环境影响因子的分层梯阶结构模型
    4.2 构建澳门旅游环境影响因子的判断矩阵
    4.3 判断矩阵的单排序
    4.4 判断矩阵的总排序
    4.5 综合评判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环境的影响
        4.5.1 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4.5.2 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优化澳门旅游环境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5.1 改善旅游环境,应科学合理地解决填海造地对澳门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5.1.1 澳门今后要注重转变填海造地的开发方式
        5.1.2 转变填海开发思路,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补偿
        5.1.3 填海项目的规划应该进行"综合论证"并与城市的整体功能相协调
        5.1.4 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改善环境,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5.2 改善旅游环境,澳门应合理规划现有空间并开辟新的旅游空间
    5.3 改善旅游环境,澳门应走多元化旅游发展道路
        5.3.1 将会展旅游打造成澳门旅游新亮点
        5.3.2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澳门社会文化气息,改善澳门旅游社会环境
        5.3.3 打造粤港澳旅游大三角
        5.3.4 挖掘地质旅游资源,开展地质旅游是澳门旅游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5.4 政府应对旅游博彩业进行正确引导,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旅游环境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 ——工业时代初期与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路径
        1.2.1 建筑形式概念界定
        1.2.2 建筑形式研究的主要路径
    1.3 研究范围——历史阶段的界定
        1.3.1 工业时代初期
        1.3.2 信息时代初期
    1.4 研究方法
        1.4.1 关联研究
        1.4.2 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
        1.4.3 新史学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工业时代初期与信息时代初期时代背景概述
    2.1 工业时代初期
    2.2 信息时代初期
第三章 两个时代初期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3.1 “建筑类型”的消解(生活方式)
        3.1.1 工业时代初期催生新建筑类型与新建筑形式
        3.1.2 信息时代初期衍生“建筑类型”消解
    3.2 “大众化艺术”(意识形态)
        3.2.1 工业时代初期“有意味的形式”
        3.2.2 信息时代初期“大众化艺术”与建筑形式
        1)“波普艺术”、“装配艺术”与拼贴式的建筑形式
        2)“下意识书写”、“偶发艺术”与下意识建筑形式
        3)“初级结构”、“色场绘画”与极简建筑形式
        4)“运动与光”、“录像艺术”与交互式建筑形式
    3.3 “历史主义”与“地方主义”情怀的回归(意识形态)
        3.3.1 工业时代初期“手工艺传统的怀念”
        3.3.2 信息时代初期“历史主义”与“地方主义”情怀的回归
        1)“历史主义”情怀的回归
        2)“地方主义”情怀的回归
    3.4 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美学”(意识形态)
        3.4.1 工业时代初期“审慎的机器美学”
        3.4.2 信息时代初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美学”
        1)与现代技术相关的“有机生态主义”建筑
        2)“比特”建筑
第四章 两个时代初期建筑创作与建造过程中的形式创造
    4.1 创作方式的拓展(创作过程)
        4.1.1 工业时代初期比例问题的悖论
        4.1.2 信息时代初期创作方式拓展
        1)分形几何的发展
        2)拓扑学
    4.2 设计手段的拓展(创作过程)
    4.3 非标准化的批量定购与数码复制(建造过程)
        4.3.1 工业时代初期标准化的机械复制
        4.3.2 信息时代初期非标准化的批量定购与数码复制
    4.4 三种透明度与影像表皮(材料)
        4.4.1 工业时代初期的透明性
        4.4.2 信息时代初期三种透明度与影像表皮
        1)三种透明度
        2)影像表皮
    4.5 动态平衡(结构)
        4.5.1 静态平衡向动态平衡转换
        4.5.2 动态平衡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第五章 两个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意义传达与场所精神的体现
    5.1 多元模糊、个体交互体验(意义传达)
        5.1.1 工业时代初期时代精神的意义
        5.1.2 信息时代初期多元模糊、个体交互体验
        1)文化叙事方式的改变
        2)意义消费与意义消解
        3)多元模糊
        4)个体交互体验
    5.2 虚实环境的认知转换、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分野模糊、“电子人”的显现(场所精神)
        5.2.1 工业时代初期的场所精神
        1)工业时代初期人造环境的结构和意义
        2)工业时代初期的场所精神
        5.2.2 虚实环境的认知转换、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分野模糊、“电子人”的显现
        1)虚实环境的认知转换
        2)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分野模糊
        3)人的发展“电子人”的显现
第六章 结论——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特征
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图片目录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晚清澳门华商的创业历程——不该忽略的历史片段
    一、选题动机与研究史回顾
    二、晚清澳门华商概念的界定
    三、征用史料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澳门华人的商业活动
    第一节 清初以前的居澳中国商人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居澳中国商人
        一、禁海时期澳门的华夷贸易
        二、清政府对澳门华夷贸易的管理
        三、沈天爵——一位华商的成长及其启示
        四、早期华商代表:买办、行商和绅商
        五、三街会馆——早期华商涉足的行业及其组织
    第三节 十三行商人与澳门贸易
        一、十三行商人与澳葡的关系
        二、十三行商人“下澳”贸易
    第四节 鸦片走私贸易与澳门的经济转型
        一、持续衰落的澳门经济
        二、华商与鸦片走私贸易
        三、华商与清代澳门的经济转型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澳门华商崛起的背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澳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
        一、香港开埠后澳门经济的彻底衰落
        二、葡萄牙人终于夺得了澳门的管治权
        三、大批华人涌入澳门带来的商业转机
    第二节 华商崛起的制度因素——澳葡政府对商业与市政的管理
        一、商业管理机构的设立和作用
        二、商业法规与章程的陆续颁布
        三、市政建设与管理及其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商业垄断:专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作用
        一、专营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专营制度与华人商业寡头
        三、对专营制度利弊的初步分析
第三章 华商的崛起:华商与澳门经济的近代化(一)
    第一节 华商参与的鸦片与苦力贸易
    第二节 华商对博彩业的推动与控制
    第三节 华商投资房地产业与澳门城市的发展
    第四节 以华商为主导的澳门对外贸易
第四章 华商的崛起——华商与澳门经济的近代化(二)
    第一节 华人的金融与典当业的发展
    第二节 华商与澳门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旅游城市的雏形——华商与澳门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节 完全由华商控制的澳门渔业
    第五节 军火贸易——“卖枪之店皆是华人”
第五章 华商的崛起:澳门最大的业主
    第一节 纳钞最多的是华人
    第二节 华商:澳门最大的业主
        一、华人商铺遍及澳门与离岛
        二、华商拥有的土地
        三、华商拥有的物业——“澳门人的房子都卖给了华人”
    第三节 澳门之魂——华商的社会地位及其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第六章 华商的不同道路——华商家族个案研究
    第一节 王禄家族——咸同年间的大业主
    第二节 何连旺家族——亦商亦政的华人领袖
    第三节 卢九家族——纵横省澳的赌博世家
    第四节 其他着名华商家族——是谁“一个小时买下洋威酒店”
        一、曹有家族
        二、冯成家族
        三、陈六家族
        四、柯六家族
        五、林莲家族
        六、陈芳家族
        七、萧瀛洲家族
        八、李镜荃家族
第七章 华商组织与华人社会
    第一节 晚清澳门华人社会形态的变迁
        一、渔农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型
        二、从保甲之民到近代城市居民的过渡
        三、商人阶层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
    第二节 华商组织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神缘性组织——宗教热情掩映下的华商聚所
        二、业缘性组织——行会的建立与作用
        三、慈善性组织——世俗化的商人团体
        四、联谊性组织——华商俱乐部的琴韵
        五、政商性组织——澳门商会成立的背景
    第三节 华商价值观及其行为与华人社会风俗
        一、以商人为主流的华人加入葡籍问题
        二、华商与《澳门华人习俗之条例》
        三、忠孝义善——华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与传承
第八章 晚清政治旋涡中的澳门华商及其生存之道
    第一节 从几起事件看澳门华商与清政府的关系
        一、“以商制夷”事件中华商与广东政府的合作
        二、从经元善案看华商的政治取向
        三、卢九之死与广东政治形势
    第二节 华商与革命党和维新派的过从
        一、孙中山欲在镜湖医院寻觅“热心同志”
        二、何廷光的人品及其与保皇会的关系
    第三节 双重效忠——晚清澳门华商的生存之道
        一、华商对葡人治权的隐忍默认
        二、“天朝赤子”的情感归依与保身祈财的折冲
结语
    附录一 《民夷交易章程》
    附录二 何连旺像
    附录三 卢九像
    附录四 卢廉若像
    附录五 孙中山在卢园春草堂前门廊与镜湖医院值理合影
    附录六 卢廉若墓园
    附录七 清咸丰年间澳门地形图
    附录八 澳葡政府商业管理章程选录(选自《澳门宪报》)
        澳门及所属地方各华人行铺生意公钞及点街灯公钞章程
        澳门娼寮章程
        澳门屋宇建造工程管理章程
        集股有限公司章程
    附录九 何桂、冯成、何连旺、卢九、胡衮臣与公物会签定的鸦片、番摊、猪肉生意承充合同
    附录十 何连旺创办之粤和昌缫丝厂地基图(1884年)
征引与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思路
    三、资料选取范围
第一章 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综述
    第一节 明清时期澳门人口总量的变动
        一、16世纪后期
        二、17世纪前期: 澳门人口的首个高峰期
        三、17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四、17世纪80年代—18世纪中期
        五、18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前
    第二节 影响明清时期澳门人口变化的因素
        一、贸易状况
        二、战争
        三、突发事件
        四、自然灾难
        五、中国官方政令
第二章 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的结构
    第一节 明清时期澳门人口中的华洋比例
    第二节 明清时期澳门女性居多原因浅析
        一、明清时期澳门女性居多的梗概
        二、女性居多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明清时期澳门的奴隶
        一、澳门奴隶概述
        二、澳门女奴
        三、澳门的黑奴
第三章 明清时期澳门的中国人群
    第一节 中国人的居住地域
        一、澳门北部和南部
        二、澳门城内: 大杂居、小聚居
    第二节 中国人的职业构成
        一、商贩
        二、手艺人
        三、种植与养殖业者
        四、佣工仆役
        五、非正当职业者: 人口贩子
    第三节 澳门的蛋家人
        一、澳门蛋家人的居住和渔船湾泊处所
        二、澳门蛋家人的职业
        三、澳门蛋家人的清苦生活
        四、澳门蛋家人的抗争
        五、澳门蛋家人的历史贡献
    第四节 澳门的中国基督教徒
        一、澳门中国基督教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澳门中国民人加入基督教的原因
        三、澳门中国基督教徒的生活
第四章 明清时期澳门的外国人群
    第一节 明清时期澳门各种族概述
        一、葡萄牙人及其他外国人陆续来至澳门
        二、澳葡当局对外国人居住澳门的态度与对策
    第二节 明清时期澳门外国族群的生活状况
        一、葡萄牙人
        二、亚洲人和非洲人
        三、葡籍之外的欧美人
    第三节 明清时期澳门的混血儿
        一、澳门混血儿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澳门混血儿产生的原因
结束语
征引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四、“澳门蛋”即将兴建(论文参考文献)

  • [1]澳门路氹城上葡京大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蔡华耀. 华侨大学, 2020(01)
  • [2]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导体制[D]. 浦海龙. 武汉大学, 2016(06)
  • [3]澳门博彩业发展新特征及内部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J]. 袁持平,刘洋. 港澳研究, 2016(01)
  • [4]生态学视域下中国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研究[D]. 张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3)
  • [5]澳门会展业:10年催生产业链延伸[N]. 周春雨. 中国贸易报, 2009
  • [6]澳门体育发展局公共体育场馆有效配置研究[D]. 张春喜. 北京体育大学, 2009(S1)
  • [7]澳门环境地质变化对旅游环境影响研究[D]. 杨骏. 长安大学, 2009(12)
  • [8]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 ——工业时代初期与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关联研究[D]. 戴泽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7(03)
  • [9]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 林广志. 暨南大学, 2006(06)
  • [10]明清时期澳门人口研究[D]. 朱俊芳. 暨南大学, 2005(01)

标签:;  ;  ;  

“澳门彩蛋”即将建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