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

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

一、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论文文献综述)

陈水龄[1](2020)在《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目的采用 532nm倍频激光建立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动物模型,为CNV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1.应用532nm倍频激光光凝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分别在光凝后1d、3d、5d、7d、14d、21d采用眼底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 CNV 的变化情况。2.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CNV中央厚度。3.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CNV眼组织中CD105因子表达的情况。结果1.光凝后1d光斑处无荧光素渗漏;光凝后3d、5d仅有少量光斑处有荧光素渗漏。光凝后7d CNV生成率为70.18%,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为128.30±11.21。光凝后14d CNV生成率为78.18%,平均光密度值为182.12±6.59,与光凝后7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21d,CNV生成率和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与光凝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光凝后时间的增加,CNV中央厚度逐渐增加,光凝后7d CNV厚度为48.92±2.81μm,较光凝后1d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14d CNV厚度为61.98±5.06μm,较光凝后7d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21d CNV厚度为61.78±4.03μm,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D1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视网膜组织CD105表达呈阴性,光凝后1d、3d、5d组光斑处可见少量棕黄色反应物表达,光凝后7d组光斑处棕黄色反应物逐渐增多(P<0.05),光凝后14d组较光凝后7d组比较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21d组与光凝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532nm激光光凝可以成功建立BN大鼠实验性CNV动物模型。2.CNV在光凝后7d至14d生长迅速,至21d逐渐稳定,此模型具有成模速度快,成模率高、重复性好、成本低的优点,可作为CNV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3.眼底照、FFA、ICGA、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动态观察CNV的变化。第二章目的观察中药单体姜黄素对BN大鼠实验性CNV的抑制作用,以及对AKT/p-AKT/HIF-1 α/VEGF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为姜黄素治疗CNV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532nm倍频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建立CNV模型,造模后的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在光凝后14d进行眼底照、FFA与ICGA检查。2.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3.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4.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正常组未打激光,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CNV生成率分别为78.18%、73.21%、77.19%、75.86%、7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82.12±6.59、119.22±8.03、166.45±8.33、164.34±5.69、149.22±6.4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升高(P<0.05),其中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光凝后14d,雷珠单抗组CNV中央厚度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中AKT、p-AKT、HIF-1α、VEGF因子表达呈阴性,未见棕黄色反应物。光凝后14d,模型组光斑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4.mRNA结果显示:光凝后14d,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光凝后14d,AKT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1.高剂量姜黄素(400mg/Kg/d)对激光诱导的BN大鼠实验性CNV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2.姜黄素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机制可能与抑制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第三章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19(adul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line-19,ARPE-19)细胞缺氧模型中 AKT、HIF-1 α 和VEGF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CoCl2诱导ARPE-19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应用CCK-8法筛选造模试剂CoCl2、实验药物姜黄素和阳性对照药雷珠单抗的浓度,同时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2.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应用RT-qPCR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AKT、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量的影响。3.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AKT、p-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CCK-8细胞活性检测:随着CoCl2浓度的增加,ARPE-19细胞活性呈现先增长后抑制,当CoCl2终浓度≥200μM时,细胞活性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终浓度在0-100μM时,ARPE-19细胞活性未见异常;当浓度≥200μM时,细胞活性显着降低(P<0.05)。雷珠单抗在终浓度为20μg/mL时,细胞活性较CoCl2组显着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40μg/mL、80μg/mL时,细胞活性较CoCl2组和正常组均显着降低(P<0.05)。因此,我们选择终浓度100μM的CoCl2作为造模浓度;终浓度6.25μM、25μM、100μM的姜黄素作为低、中、高剂量组浓度;终浓度为20μg/mL的雷珠单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浓度。2.RT-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结果显示: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CoCl2可成功建立APRE-19细胞化学缺氧模型。2.CoCl2在终浓度为100μM时可增加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量。3.高剂量姜黄素(100μM)可降低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 VEGF mRNA 及 p-AKT、HIF-1α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4.姜黄素(100μM)对CoCl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具有保护作用。第四章目的观察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1.将ARPE-19细胞条件培养液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作用于HUVEC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2.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水平迁移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垂直迁移的影响。4.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侵袭的影响。5.采用Matrigel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1.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UVEC细胞水平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水平迁移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水平迁移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高(100μM)剂量组水平迁移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UVEC细胞垂直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垂直迁移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垂直迁移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剂量组垂直迁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100μM)剂量组垂直迁移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HUVEC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侵袭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细胞侵袭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剂量组细胞侵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100μM)剂量组较模型组细胞侵袭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UVEC细胞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管腔形成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管腔形成较模型组显着较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剂量组管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25μM)、高(100μM)剂量组管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ARPE-19细胞姜黄素低(6.25μM)、中(25μM)、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显着抑制HUVEC细胞水平迁移;其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显着抑制HUVEC细胞垂直迁移。2.ARPE-19细胞姜黄素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侵袭。3.ARPE-19细胞姜黄素中(25μM)、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管腔形成。4.姜黄素可在细胞水平抑制血管的生成。

李晓[2](2020)在《沙棘提取物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进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沙棘提取物(Sea buckthorn,SBT)对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正常组:(NC组,n=10只);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组共30只,分为:2)安慰剂组:(DM组,n=10)、3)低剂量SBT组:(低SBT组,n=10)、高剂量SBT组(高SBT组,n=10)。DM模型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造模,造模过程中剔除模型不成功的大鼠保证成功DM模型鼠为30只,低SBT组按正常人体剂量的2.0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高SBT组按20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NC组和D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散瞳拍照记录大鼠晶体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糖值。12周时猝死大鼠,取右眼行HE染色、取左眼检测晶状体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同时取大鼠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水平。结果1.于1周、4周、8周、12周时监测大鼠血糖,各组大鼠血糖不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F时间=1.37,P时间>0.05),DM组大鼠的血糖最高,NC组血糖最低、SBT干预组血糖介于DM组和NC组之间,DM组血糖与低SBT和高SBT组相比统计具有差异性(F分组=832.4、P分组<0.05)。2.12周时4组大鼠晶状体混浊情况,NC组无晶状体混浊,模型组全部出现III级及以上的晶状体混浊,而低SBT组和高SBT组晶状体混浊程度与DM组相比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2.57)。12周时对4组大鼠晶状体的NO、MDA结果,NC组的水平最低、DM组的水平最高,SBT治疗组介于两组之间,而低SBT组和高SBT组NO、MDA的水平与DM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大鼠晶状体中GSH-PX的结果,DM组水平最低、SBT治疗组水平居中、NC组水平最高,低SBT组和高SBT组与DM组晶状体中的GSH-PX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周时4组大鼠血清中LDL、TG情况,DM组LDL的水平最高、SBT治疗组居中、NC组最低,低SBT组和高SBT组与DM组晶状体中的LDL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大鼠血清中TC情况,DM组水平最高、SBT组和NC组大致相等,DM组与低SBT组、高SBT组相比及低SBT和高SBT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SBT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能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进展,这(可能)与SBT降血脂、降血糖及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有关。图18幅;表14个;参142篇。

黄晓[3](2019)在《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镉(cadmium,Cd)污染涉及全人群,对肾脏、骨骼、肺、生殖系统等均有损害作用。膳食是一般人群(非污染区、非职业、非吸烟人群)镉暴露的主要途径。有研究预测,一般人群镉暴露量在未来几十年呈增加趋势。相关领域专家指出,中国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防控与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集中于镉的健康风险。镉接触最关键有害效应的认定,是风险评估的首要关键步骤。目前食品中镉限量标准,是以肾损伤作为镉接触最关键有害效应制定的。最近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研究表明,在引起肾损伤水平以下的低剂量镉暴露,能增加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有学者认为应以骨损伤,作为镉接触的最关键有害效应,修改并降低食品中镉限量标准。钙(calcium,Ca)摄入不足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一般人群中膳食镉暴露和低钙摄入往往同时存在,人群研究中可能因钙摄入不足,造成对镉致骨毒作用高估。在现有关于肾损伤水平以下的低镉暴露增加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的人群研究中,仅2篇报告了钙的摄入量,且钙的摄入量在902-1081mg间,低于美国医学科学院对50岁以上女性人群钙摄入量的建议值(1000-1200mg)。因此,由于膳食钙摄入不足的混杂,人群研究中肾损伤水平以下低镉暴露与骨骼损伤的关系仍不确定。高钙摄入是人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生命早期足够钙摄入能获得最佳骨峰值,并降低生命后期骨折的风险。但过量摄入钙也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如增加肾结石的相对危险性,影响钙及其它金属元素吸收。因此,在增加钙摄入拮抗镉毒作用时,需注意钙摄入过高可能的健康风险。此外,一般人群中存在少部分个体钙摄入量,接近或超过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而膳食是镉暴露和钙摄入的主要途径,且肾也是镉、钙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两者进入机体后可能毒作用相加,但目前尚无整体动物水平相关毒理学资料。一般人群因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等原因,膳食镉暴露水平不一。目前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钙补充是否对镉致骨损伤有保护效应,以及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有保护效应和效应大小尚无研究报道。此外,以往大多数研究表明钙补充能拮抗镉吸收,但膳食钙摄入与镉吸收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在不同镉暴露剂量下,随钙摄入量的不同可能减少、不影响甚至增加镉吸收。目前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在安全的钙补充范围内通过增加钙摄入减少镉吸收也不明确。鉴于以上研究的不足、人群研究中技术及伦理学等方面的限制,和上述问题亟待研究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动物模型,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和钙摄入水平,以明确钙补充是否对一般人群膳食镉致骨损伤有保护效应,更准确地估计肾损伤水平以下膳食低镉暴露与骨骼损伤的关系,及了解钙补充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参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采用大鼠饲料添加镉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进行90天经口毒性试验,除观察一般毒理学指标外,还观察了不同剂量钙补充对钙、铁、锌、铜吸收的影响,获得大鼠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钙补充的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the 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然后通过检测大鼠镉吸收相关指标(镉表观吸收率,肝肾镉浓度),探讨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通过钙补充减少镉吸收;并对小肠和肾脏钙转运关键蛋白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解释钙补充对镉吸收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将为人群钙补充的风险-收益评估提供相关资料。随后进一步通过建立一般人群和污染区人群不同水平膳食镉暴露动物模型,观察钙补充后不同水平膳食镉暴露的骨效应指标变化,以了解钙补充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有保护效应及效应大小。镉暴露动物模型大鼠钙摄入量正常,可以排除因钙摄入不足而高估镉暴露致骨损伤的可能性,再给予钙补充干预,可以排除高钙摄入可能的保护作用,更准确地估计低镉暴露与镉致骨骼损伤的定量关系。随后进一步从FGF23/Klotho轴出发,探讨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潜在保护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镉的风险评估提供相关毒理学资料,也为理解钙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第一章一般人群膳食镉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的大鼠亚慢性毒性研究本研究参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断乳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将氯化镉和碳酸钙掺入钙含量适宜饲料(AIN-93G,含0.5%Ca,为大鼠钙适宜摄入量),连续喂饲90天。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以饲料添加1mg/kg镉的方式,给大鼠染毒可以模拟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各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量(以镉钙计)分别为:0+0(对照组);1mg Cd/kg+0(镉暴露组);1mg Cd/kg+0.15%Ca(低钙补充组);1mg Cd/kg+0.4%Ca(中钙补充组);1mg Cd/kg+0.6%Ca(高钙补充组)。通过对钙毒作用的靶器官肾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氮素氮等生化、血液指标检查,以了解不同水平钙补充的钙毒作用;通过对血清钙、铁、锌、铜,钙、铁、锌、铜表观吸收率,肝肾铁、锌、铜浓度和骨钙含量的检测,以观察不同剂量钙补充对钙、铁、锌、铜吸收的影响,从而确定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大鼠钙补充的LOAEL。与对照组比较,(1)钙补充各组动物活动、生长正常,实验末体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脏器绝对重量、脏体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高剂量钙补充组尿素氮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钙补充组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中、高剂量钙补充组间呈剂量-效应关系;(3)低剂量钙补充组病理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但在中、高剂量钙补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钙化等级和发生率升高,钙补充各组间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与血尿素氮结果一致。(4)低、中剂量钙补充组血常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钙补充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低、中剂量钙补充组肝、肾组织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钙补充组肝、肾铁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镉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钙补充组的肾病理改变和血清尿素氮高于正常组,且各钙补充剂量组之间呈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确定对暴露于1mg Cd/kg饲料,雌性大鼠钙补充的LOAEL,低于中钙补充组钙含量(即每公斤饲料+0.4%Ca),低于文献报道钙单独摄入时的LOAEL值(即每公斤饲料+0.6%Ca)。第二章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对大鼠镉吸收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动物模型镉吸收相关指标(镉表观吸收率,肝肾组织镉浓度)的检测,及对小肠和肾脏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检测,以明确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能否在安全的钙补充范围内,通过钙补充减少镉吸收及可能机制。各钙补充组与镉暴露组比较,低剂量钙补充组肾镉浓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剂量钙补充组肾镉浓度与镉暴露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小肠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与肾镉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低钙补充组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高于镉暴露组(p<0.05),中、高钙补充组小肠钙结合蛋白基因表达与镉暴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中、高剂量钙补充并不减少大鼠的镉吸收;且低剂量钙补充能增加镉吸收,小肠钙结合蛋白可能参与了其过程。第三章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毒作用的干预效应研究建立一般人群和污染区人群膳食镉暴露动物模型,以第一部分实验获得的大鼠钙补充LOAEL(+0.4%Ca含量)为钙干预剂量,进行干预实验,以了解钙补充对哪个水平镉暴露人群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效应大小。选用雌性断乳后SD大鼠7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将氯化镉和碳酸钙掺入AIN-93G饲料连续喂饲90天。各组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量(以镉钙计)分别为:0+0(对照组);1mg Cd/kg+0(低镉暴露组);1mg Cd/kg+0.4%Ca(低镉暴露钙干预组);5mg Cd/kg+0(中镉暴露组);5mg Cd/kg+0.4%Ca(中镉暴露钙干预组);50mg Cd/kg+0(高镉暴露组);50mg Cd/kg+0.4%Ca(高镉暴露钙干预组)。在镉暴露指标上,除大鼠平均每日膳食镉摄入量外,还通过原子吸收法检测肾脏,肝脏和股骨中镉含量,以准确估计大鼠镉体内暴露量。在骨效应指标上,除骨量指标外,还从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病理学骨微结构、血清骨代谢生物标志物及骨代谢OPG/RANKL通路进行观察,以评估钙补充干预的保护效应。对中、高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干预后,股骨弹性模量和抗弯最大应力分别增加25.32%32.8%,9.9%11.2%,血清PINP(骨形成标志物)增加、骨微结构(骨小梁数量和皮质厚度)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成骨相关)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对低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上述指标没有影响。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骼损伤有保护效应,特别是对中、高剂量膳食镉暴露大鼠效应显着。但对低剂量镉暴露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没有影响。第四章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干预机制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述动物模型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血清Klotho蛋白和FGF23蛋白,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Klotho基因和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FGF23基因和蛋白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从FGF23/Klotho轴,探讨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潜在保护机制。钙补充干预后血清Klotho蛋白、肾Klotho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肾钠依赖性磷酸盐协同转运蛋白(Napi2a)基因表达低于干预前(p<0.05);肾1,25-(OH)2D3合成的线粒体Cyp27b1酶基因表达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钙补充干预后,大鼠股骨FGF23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干预后高镉暴露组骨Wnt/β-catenin通路Wnt靶基因Tcf1和Axin2基因表达增加(p<0.05);Wnt通路下游与增殖相关的C-myc蛋白表达增加(p<0.05)。干预后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Runx2蛋白上调,反映成骨细胞终末分化水平的Ⅰ型胶原(Col1a1)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在血清蛋白、肾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钙补充干预后Klotho表达均下调,骨FGF23基因和蛋白上调,推测钙补充可能通过FGF23/Klotho轴发挥其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基于肾组织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推测这一生物学效应可能与Klotho和FGF23形成特异性受体复合物,间接影响肾脏中的影响维生素D合成、钙的重吸收和肾磷酸盐转运有关;基于骨组织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推测其与FGF23/Klotho轴调控成骨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综上所述,对暴露于1mg Cd/kg饲料雌性大鼠,钙补充的LOAEL值低于文献报道钙单独摄入时的LOAEL值,结果提示人群中少部分钙摄入量接近或超过UL者,不能忽视膳食镉暴露的毒作用。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中剂量钙补充,并不减少低镉暴露大鼠的镉吸收,提示减少镉吸收可能不是钙拮抗镉骨毒作用的机制;且低剂量钙补充能增加镉吸收,提示在人群钙补充的风险-收益评估时,需关注钙补充增加镉吸收的潜在不良作用。钙补充对大鼠镉致骨骼损伤有保护效应,提示在镉的风险评估中,需考虑高钙摄入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而对低剂量组大鼠,钙补充除增加骨代谢OPG/RANKL通路中OPG基因和蛋白表达外,对宏观敏感指标骨生物力学没有影响,提示钙补充对镉骨毒作用的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剂量选择性。钙补充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机制涉及FGF23/Klotho轴,还直接影响骨代谢OPG/RANKL信号通路。

刘铁刚[4](2019)在《不同波长LED光对晶状体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即LED光源,由于其绿色、环保,光线品质好,光效高,易于维护等优点,广范应用于如室内外照明、交通信号灯、路灯以及电子设备显示屏背光等领域。由于LED光源制造原理与前几代光源显着不同,光线成分相对复杂,因此人们对于LED光的光生物安全性缺乏深入了解。白内障是重要的致盲眼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疾病发生发展较为缓慢,且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晶状体为眼内重要屈光介质,经常受到各种光线的侵扰。本实验将利用活体动物实验的方法,探究LED光对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包括白光LED对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与细胞内部caspase-3与P21表达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将探究不同峰值波长的LED光对于晶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以及比较不同峰值波长的LED光照后晶状体内部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含量)的程度,以评价LED光致晶状体氧化损伤程度与其峰值波长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以上研究综合评价LED光对于晶状体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从晶状体光损伤的角度对LED光源的制造与使用提出实用的建议,推动绿色照明工程进行。最后,本研究将针对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结合LED蓝光对于晶状体的氧化应激效应,观察硫辛酸对于LED光诱导的晶状体内部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将产生怎样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白色LED光(色温为4500K,照度为500勒克斯、1000勒克斯、1500勒克斯)照射活体SD大鼠5天,每天12小时(12h明-12h暗,6:00 a.m.-18:00 p.m.)。使用HE染色观察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石蜡切片。分别为使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spase-3与P21waf1/cip1mRNA水平。使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细胞内caspase-3与P21w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晶状体内SOD、GSH-Px及MD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二部分使用相同照度(500勒克斯)不同峰值波长的LED光(红、绿、蓝)分别照射大鼠晶状体,连续5天,每天12小时(12h明-12h暗,6:00 a.m.-18:00 p.m.)。取大鼠晶状体组织,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晶状体内SOD、GSH-Px及MD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使用与第二部分相同参数时间以及剂量的LED蓝光照射SD大鼠,分别观察给药组与单纯照射组大鼠晶状体内MDA、SOD以及GSH-Px指标的变化。结果:1.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形态扁平,单层排列,整齐一致。白光LED照射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晶状体上皮细胞由正常的单层分布改变为双层甚至多层排列。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对照组、500勒克斯组、1000勒克斯组以及1500勒克斯组caspase-3 mRNA表达倍数分别为1.00、1.77、3.21、5.05,除对照组和500勒克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表达倍数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1/cip1mRNA表达倍数分别为1.00、1.95、3.11、4.48,除对照组和500勒克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表达倍数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500勒克斯组、1000勒克斯组以及1500勒克斯组caspase-3蛋白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33、0.54、0.72、0.873,各组灰度值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0勒克斯组、1000勒克斯组以及1500勒克斯组P21waf1/cip1蛋白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28、0.40、0.53、0.67,各组灰度值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显示蓝光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与白光LED光照组类似呈现细胞排列紊乱、肿胀,晶状体上皮细胞由正常的单层分布改变为双层甚至多层排列的形态改变;绿光照射组细胞轻度肿胀,部分区域呈现双层排列形态;红光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呈现单层、扁平、排列整齐的正常形态,与对照组一致。4.对照组、红光、绿光、蓝光照射组大鼠晶状体内MDA含量分别约为0.0043 U/mgprot,0.0044 U/mgprot,0.0156 U/mgprot,0.0178 U/mgprot,除红光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红、绿、蓝光照射组大鼠晶状体内SOD活力分别约为1.30 U/mgprot、7.93 U/mgprot、3.07 U/mgprot、2.12U/mgprot,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红、绿、蓝光照射组大鼠晶状体内GSH-Px活力分别约为1.41 U/mgprot、9.79 U/mgprot、2.69U/mgprot、2.16 U/mgprot,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蓝光照射5天后,未给药组大鼠晶状体内MDA含量为0.02210 U/mgprot,明显高于给予硫辛酸喂食组0.01290 U/mgpro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测定,仅接受蓝光照射的蓝光组大鼠晶状体内SOD活力为2.1212 U/mgprot、GSH-Px活力为2.69610 U/mgprot均明显低于给药组大鼠晶状体内SOD活力(2.9101U/mgprot)以及GSH-Px活力(4.70530 U/mgpro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晶状体内SOD与GSH-Px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晶状体内SOD活力(1.3035 U/mgprot)与GSH-Px活力(1.41340 U/mgprot)相比亦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白色LED光(色温为4500K,照度为500勒克斯)在活体照射下即可以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等异常形态改变。2.白色LED光(色温为4500K,照度大于500勒克斯)可以引起晶状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升高,抗氧化酶(SOD、GSH-Px)活力下降,且具有照度依赖性,照度越高的LED光对于晶状体氧化损伤的风险也较大。3.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光谱波长越短,对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指标影响越大(MDA升高、SOD、GSH-Px活力下降),造成晶状体损伤的风险也越大。4.活体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色温LED光对晶状体危害大于低色温LED光。5.在蓝光诱导的晶状体氧化损伤中,硫辛酸可以通过提高SOD与GSH-Px活力拮抗晶状体内部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其对晶状体光氧化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韩子豪[5](2019)在《急性氧化应激状态下SMP30的变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RA01/04处于急性氧化应激初期时,细胞内衰老标记蛋白30(Senescence Marker Protein 30,SMP30)含量的变化对SRA01/04生理功能的影响,对白内障病因和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法:①实验所需最佳H2O2浓度的选择: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RA01/04种入96孔板,使用含不同浓度(150μMOL·L-1、200μMOL·L-1、250μMOL·L-1、300μMOL·L-1、350μMOL·L-1、400μMOL·L-1、450μMOL·L-1)H202的培养基作用2 h,CCK8法选取最佳H2O2浓度建立处于急性氧化应激初期时的细胞模型。②实验所需细胞模型的构建: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使用慢病毒对SRA01/04进行转染建立细胞模型:SMP30过表达(Over Expression,OE)组、SMP30 过表达相应空载(Negative Control Over Expression,NCOE)组、SMP30 沉默(Knock Down,KD)组、SMP30 沉默相应空载(Negative Control Knock Down,NCKD)组。转染成功后运用 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确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之后将模型置于含最佳浓度H2O2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③细胞功能的检测: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Kit-8(Cell Counting Kit-8,CCK-8)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5-溴脱氧尿苷(BrdU)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评估凋亡;使用SOD测试盒检测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①通过预实验,确定建立处于急性氧化应激状态细胞模型的最合适的H2O2浓度为300μMOL·L-1。②使用q-PCR技术来确定OE、NCOE、KD、NCKD组SRA01/04细胞系的转染效率,与NCOE组相比,OE组细胞的表达丰度为其的18.378倍,与NCKD组相比,KD组细胞的沉默效率约为94%。③通过CCK-8测定显示,与NCOE组及CON组相比,OE组的细胞活力升高(P<0.05),与NCKD组及CON组相比,KD组的细胞活力降低(p<0.05),Brdu增殖实验示,与CON组(5.618±0.295)及相比,OE组(7.681 ±0.490)增殖能力提高(p<0.01),与 NCOE 组(5.886±0.387)相比,OE 组(7.681 ±0.490)增殖能力提高(p<0.01),与 CON 组(5.618±0.295)相比,KD 组(4.777±0.353)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 NCKD 组(5.494±0.067)相比,KD组(4.777±0.353)增殖能力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指出处于急性氧化应激下的OE组细胞处于DNA合成后期和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数量显着增多,同时处于DNA合成前期的细胞减少,KD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减少,同时处于DNA合成前期与DNA合成期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通过细胞凋亡测定的结果显示与NCOE组(2.28±0.059)相比,OE组(1.94±0.066)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同时,与 NCKD 组(1.86±0.107)相比,KD组(6.28±0.176)细胞凋亡率显着增高(p<0.01)。通过SOD测定试剂盒(WST-1法)检测各组细胞SOD活力值,与NCOE组细胞(10.734±0.651)相比,OE 组细胞(17.523±0.975)SOD 活力值升高(p<0.01),与 CON 组细胞(11.985±0.364)相比,OE 组细胞(17.523±0.975)SOD 活力值升高(p<0.01);与NCKD组细胞(10.781 ±0.060)相比,KD组细胞(8.150±0.506)SOD 活力值下降(p<0.01),与 CON 组细胞(11.985±0.364)相比,KD组细胞(8.150±0.506)SOD活力值下降(p<0.01).结论:建立处于急性氧化应激初期的SRA01/04细胞模型的最佳H2O2浓度与时间为300μMOL·L-1 2h。当SRA01/04处于急性氧化应激初期时,SMP30含量的增加可有效促进细胞的生长活性、增殖能力、抗氧化能力,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SMP30的含量可以抑制或延缓HLEC SRA01/04受氧化应激影响而引起的白内障。

代杰[6](2017)在《硒对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及机理》文中指出半乳糖性白内障与糖尿病性白内障合称为“糖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作为一种实验性动物模型,常用于糖性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抗白内障药物的筛选。大量研究发现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及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有着密切联系。适量补硒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硒蛋白R(SelR)作为蛋氨酸亚砜还原酶家族中唯一的硒蛋白,其保护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生物学功能已见报道。但是,SelR和一些常用的硒补充剂如ebselen(依布硒啉),在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上所起到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依然鲜为人知。本文以人晶状体上皮(hLE)细胞SRA01/04和半乳糖诱导的白内障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探讨了SelR在保护hLE细胞抵抗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上所起的作用,并调查了Na2SeO3和ebselen对半乳糖性大鼠的晶状体中氧化应激的调控和对SelR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半乳糖大鼠肝、肾、脑中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蛋白质印迹、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SelR基因沉默对半乳糖诱发的h LE细胞凋亡的影响,调查了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对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向胞质的释放以及caspase-3酶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半乳糖和SelR沉默均可诱导hLE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当半乳糖作用于SelR基因沉默细胞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并伴随着线粒体细胞色素c向胞质的释放;与此同时,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酶活也明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SelR可保护细胞和线粒体抵抗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暗示了硒作为微量元素在保护h LE细胞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了探索Na2SeO3和ebselen在预防和减缓糖性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在透射电镜(TEM)下对半乳糖模型大鼠的晶状体纤维细胞(LFC)和晶状体上皮细胞(LEC)进行形态观察,并调查了大鼠晶状体中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一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如SelR、15 kDa硒蛋白(Sep15)、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过氧化氢酶(CAT)、β-晶状体蛋白,醛糖还原酶(AR)和GRP78。结果表明,过量的半乳糖注射使大鼠的晶状体细胞形态受到损伤并导致白内障的形成,然而,Na2SeO3和ebselen的补充能明显缓解LFC和LEC超微结构的损伤。此外,Na2SeO3和ebselen的补充可以明显减轻大鼠晶状体内的氧化损伤,并增加SelR、Sep15、SOD1、CAT和β-晶状体蛋白的表达以及减少AR和GRP78的蛋白质表达。这些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Na2SeO3和ebselen在半乳糖模型大鼠中的抗白内障潜力,并为Na2SeO3和ebselen在糖性白内障中所起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新见解。(3)在给大鼠腹腔注射10 g/kg BW半乳糖30天后成功得到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在给大鼠腹腔注射半乳糖的同时分别注射1 mg/kg BW Na2SeO3和3mg/kg BW ebselen,30天后取其肝、肾、脑用于后续研究。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大鼠中肝、肾、脑中GPx的活性及MDA、TSH、P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大鼠的肝和肾中GPx活性和TSH含量显着降低,MDA和PC水平大幅度提高,说明大鼠的肝和肾中均发生了严重的氧化损伤;但Na2SeO3和ebselen的补充则使GPx活性和TSH水平升高,MDA和PC水平降低,说明Na2SeO3和ebselen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脏和肾脏抵抗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而大鼠的脑组织中GPx活性及MDA、PC、TSH含量无明显变化。

王伟,刘爽[7](2010)在《碘化钾和碘酸钾对碘缺乏大鼠晶状体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给碘缺乏Wistar大鼠补充不同剂量两种碘剂,即碘化钾(KI)和碘酸钾(KIO3),对比和探讨两种碘剂对其晶状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功复制碘缺乏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适量KI组、过量KI组、适量KIO3组和过量KIO3组4组,5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晶状体的重量、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结果碘缺乏Wistar大鼠补充过量KIO3后晶状体重量较补充适量KI鼠轻(P<0.05),补充过量KIO3后抗氧化能力低于补充适量KI鼠和适量KIO3鼠(P<0.05),脂质过氧化程度未见显着差异。结论过量补充KIO3可能对晶状体造成损伤。

赵子德[8](2010)在《祛障穴冷冻疗法与随机改变冷冻位点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抑制作用差异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建立大鼠白内障模型,并探讨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晶状体混浊的发生机制。2.探讨祛障穴冷冻疗法和改变冷冻位点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晶状体混浊进展的抑制和延缓机制。3.通过对祛障穴冷冻疗法和改变冷冻位点方式的对比分析,探索优势冷冻位点,并探讨后者针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为低温生物医学揭示冷冻对白内障抑制延缓作用的机理提供宝贵资料。方法:对35只大鼠行裂隙灯检查,排除晶状体病变。随机抽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隔日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mmol/ L的亚硒酸钠,共注射3次,正常组给予等剂量0.9%生理盐水,监测大鼠晶状体混浊变化。待晶状体刚刚出现混浊时,祛障穴冷冻治疗组大鼠给予祛障穴冷冻疗法,每周1次,5周一疗程,方法参照李永才发明祛障穴冷冻疗法。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大鼠,于大鼠角巩膜缘12点位每次随机抽取4位点,行冷冻治疗,操作方法同祛障穴冷冻治疗组。未治疗组不予处理。通过裂隙灯观察并记录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晶状体混浊分级标准采用英国牛津大学眼科实验室方法。6wk时处死大鼠,取出晶状体,测定其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1.除正常组以外,其余三组大鼠双眼均于1wk开始出现混浊,2wk~6wk白内障未治疗组大鼠双眼晶状体混浊进展较快,而两治疗组大鼠双眼晶状体相对B组混浊进展较慢,且混浊程度轻于B组,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右:P=0.000,左:P=0.002)。2.晶状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未治疗组大鼠显着降低,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右:P=0.010,左:P=0.001),祛障穴冷冻组右眼、冷冻位点改变组双眼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祛障穴冷冻组左眼眼较正常组显着降低,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6)。3.GR活性,各组大鼠双眼晶状体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GSH比较,与正常组大鼠双眼比较白内障未治疗组、祛障穴冷冻组和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双眼晶状体GSH含量明显降低,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5.CAT活性,与正常组大鼠双眼比较白内障未治疗组、祛障穴冷冻组和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双眼晶状体CAT活性明显降低,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祛障穴冷冻组和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CAT活性高于白内障未治疗组,右眼分别为41.4%和35.9%(P=0.003,P=0.012),左眼分别为32.3%和27.4%(P=0.008,P=0.03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6.色素沉着,祛障穴冷冻组和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在对大鼠角巩膜缘进行冷冻治疗瞬间均形成冻斑,随即冻斑消失,6wk少数祛障穴冷冻组大鼠角巩膜缘冷冻位点处出现不同程度色素沉着,而这一表现在冷冻位点改变治疗组大鼠中未能出现。结论:1.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是白内障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价的可靠模型。2.晶状体内氧化损伤可能贯穿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3.祛障穴冷冻疗法对大鼠初发期白内障晶状体混浊有较好的抑制、延缓作用4.祛障穴冷冻疗法与随机改变4冷冻位点在对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的抑制、延缓作用的比较中无显着性差异,而后者能够更好的分散由冷冻对局部组织引起的刺激和伤害。5.依据祛障穴冷冻疗法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规范化整理研究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技术课题,国中医药科2001ZL27号),预计角巩膜缘随机选取4冷冻位点冷冻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将取得较好疗效。

葛健,吴永杰[9](2000)在《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 ,经过被动吸咽过程 ,使其吸入燃媒中的金属物质 ;再经检测大鼠晶状体中铁、钙含量和通过对晶状体病理检查 ,揭示吸烟对晶状体的损害。 方法选择 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二组 ,其中一组每天被动吸烟 1h ;另一组为对照组 ,不给予被动吸烟。 6 0d后处死二组大鼠 ,一只眼的晶状体作病理检查 ,另一眼晶状体经处理后测定铁、钙含量。 结果被动吸烟组大鼠的晶状体中铁、钙含量高出对照组约 2倍 ,其前囊膜上皮细胞有白内障的病理特征性变化。 结论被动吸烟能使大鼠摄入烟草中的金属物质 ,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物质自身的毒性造成对晶状体的损害。

程牛亮,王惠珍,崔香丽,郑国平,牛勃[10](1997)在《香烟烟雾对大鼠晶状体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香烟烟雾对大鼠晶状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对抗氧化酶活性和非蛋白质巯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造成香烟烟雾损伤模型并测定晶状体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phydrylgroup,NP-SH)的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活性。结果吸烟组大鼠晶状体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NP-SH的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香烟烟雾可能是导致白内障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1)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1. 实验动物、仪器、耗材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532nm倍频激光建立CNV模型
        2.3 眼底照相、FFA及ICGA观察CNV变化
        2.4 制备病理学标本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 图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眼底照、FFA及ICGA图像
        3.2 HE染色图像
        3.3 免疫组化图像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眼底照、FFA与ICGA结果
        4.2 HE染色结果
        4.3 CD105免疫组化结果
    5. 讨论
        5.1 CNV模型建立的方法
        5.2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的机制
        5.3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的评价
    6. 结论
第二章 姜黄素通过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BN大鼠CNV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动物、仪器、耗材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0 实验药物配制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532nm倍频激光建立实验性CNV模型
        2.3 眼底照相、FFA及ICGA观察CNV变化
        2.4 病理学标本制备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7 RT-qPCR检测mRNA表达
        2.8 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
    3. 图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眼底照、FFA与ICGA图像
        3.2 HE染色图像
        3.3 免疫组化图像
        3.4 RT-qPCR结果分析
        3.5 Westernblot结果分析
        3.6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眼底照、FFA与ICGA结果
        4.2 HE染色结果
        4.3 免疫组化结果
        4.4 RT-qPCR结果
        4.5 Westernblot结果
    5. 讨论
        5.1 新生血管与中药单体
        5.2 姜黄与姜黄素
        5.3 姜黄素与眼部新生血管
        5.4 CNV的中医认识
        5.5 姜黄素抑制CNV的机制
    6. 结论
第三章 姜黄素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中AKT、HIF-1α和VEGF因子的影响
    1. 实验细胞、试剂、药物及仪器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药物及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ARPE-19细胞复苏、传代与冻存
        2.2 造模试剂CoCl_2、实验药物姜黄素及阳性对照药雷珠单抗浓度的筛选
        2.3 实验分组与干预
        2.4 CCK-8法检测实验各组ARPE-19细胞的活性
        2.5 RT-qPCR检测
        2.6 Westernblot检测
    3. 结果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分析
        3.2 RT-qPCR结果分析
        3.3 Westernblot结果分析
        3.4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正常ARPE-19细胞形态
        4.2 CoCl_2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姜黄素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4 雷珠单抗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5 RT-qPCR结果
        4.6 Westernblot结果
    5. 讨论
        5.1 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5.2 CoCl_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模型的机制
        5.3 姜黄素对CoCl_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
    6. 结论
第四章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观察ARPE-19细胞姜黄素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细胞、药物、试剂及仪器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HUVEC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2.2 CCK-8检测
        2.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水平迁移
        2.4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垂直迁移
        2.5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
        2.6 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正常HUVEC细胞形态
        4.2 CCK-8结果
        4.3 划痕实验细胞水平迁移结果
        4.4 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垂直迁移结果
        4.5 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侵袭结果
        4.6 Matrigel基质胶实验细胞管腔形成结果
    5. 讨论
        5.1 细胞迁移
        5.2 细胞侵袭
        5.3 细胞管腔形成
    6.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姜黄素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学术表现
致谢
附: 查新报告

(2)沙棘提取物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进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分组
        1.1.3 模型建立
        1.1.4 实验试剂及设备
        1.1.5 数据的收集及标本采集
        1.1.6 12周时大鼠晶状体中NO、MDA、GSH-PX的测定
        1.1.7 12周时大鼠血清中TG、TC、LDL的测定
        1.1.8 HE标本制作步骤
        1.1.9 统计及分析方法
    1.2 结果
        1.2.1 不同时期大鼠血糖值
        1.2.2 大鼠不同时期晶状体眼前节情况
        1.2.3 12周时不同组大鼠的晶状体混浊程度
        1.2.4 12周时晶状体HE染色
        1.2.5 12周时大鼠晶状体中NO、MDA、GSH-PX
        1.2.6 12周时大鼠血清中TG、TC、LDL
    1.3 讨论
        1.3.1 DC大鼠模型的建立
        1.3.2 SBT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影响
        1.3.3 SBT对大鼠血糖的影响
        1.3.4 SBT对大鼠晶状体中NO、MDA、GSH-PX的影响
        1.3.5 SBT对大鼠血液中TG、TC、LDL的影响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氧化应激与 DC 的新进展
    2.1 DC形成的相关学说
    2.2 Nrf2-keap1与DC的关系
    2.3 抗氧化剂与DC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A 某地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B 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录C 流行病学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录D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过程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大鼠钙补充的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1.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3 钙补充剂量选择及给予方式
        1.2.4 一般临床观察,体重和食物消耗
        1.2.5 钙吸收代谢实验
        1.2.6 血液学检查
        1.2.7 血生化检查
        1.2.8 脏器重量、脏体比
        1.2.9 肾病理学检查
        1.2.10 生物样品中钙、铁、锌、铜检测
        1.2.11 统计分析
    1.3 结果
        1.3.1 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和进食量
        1.3.2 大鼠食物利用率和膳食镉暴露量
        1.3.3 血液学结果
        1.3.4 血生化结果
        1.3.5 脏器重量和脏器指数
        1.3.6 肾病理学结果
        1.3.7 钙补充对血清钙、磷、铁、锌、铜的影响
        1.3.8 钙补充对钙、铁、锌、铜表观吸收率的影响
        1.3.9 钙补充对大鼠肝、肾组织中铁、锌、铜含量的影响
        1.3.10 钙补充对大鼠股骨干重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1.4 讨论
第二章 一般人群膳食镉暴露剂量下不同剂量钙补充对大鼠镉吸收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染毒
        2.2.3 镉吸收代谢实验
        2.2.4 饲料钙、镉含量测定和肝、肾组织镉含量测定
        2.2.5 CaBP、CaT1和DMT1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大鼠饲料镉钙含量
        2.3.2 大鼠膳食每日镉摄入情况
        2.3.3 钙补充对大鼠镉表观吸收率的影响
        2.3.4 钙补充对大鼠肝、肾组织镉浓度的影响
        2.3.6 钙补充对大鼠小肠CaBP基因表达的影响
        2.3.7 钙补充对大鼠肾脏CaBP、CaT1、DMT1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钙补充对不同剂量膳食镉暴露致大鼠骨毒作用的干预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3.2.3 剂量选择及给予方式
        3.2.4 体重、摄食量及一般情况观察
        3.2.5 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
        3.2.6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骨钙含量和肝、肾、骨组织镉含量
        3.2.7 大鼠胫骨组织病理学检查
        3.2.8 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3.2.9 大鼠股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3.2.10 大鼠股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3.2.11 大鼠胫骨骨代谢通路OPG和 RANK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2.12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大鼠体重情况
        3.3.2 大鼠膳食镉摄入情况
        3.3.3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皮质,肝脏和股骨镉浓度的影响
        3.3.4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重量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3.3.5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骨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3.3.6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3.3.7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胫骨病理学的影响
        3.3.8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骨代谢OPG/RANKL通路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3.3.9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OPG/RANKL通路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3.3.10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OPG/RANKL通路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3.3.11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胫骨OPG/RANKL通路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基于FGF23/Klotho轴探讨钙对镉致骨毒作用的保护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4.2.3 实验方法及样本收集
        4.2.4 血清1,25-(OH)2D3,Klotho蛋白,全段FGF23,C端 FCF23 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4.2.5 肾组织Klotho基因、FGF受体基因、VD代谢基因及磷转运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4.2.6 骨FGF2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4.2.7 肾Klotho蛋白和胫骨FGF23、Wnt/β-catenin、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4.2.8 骨组织蛋白提取和骨组织Col1a1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4.2.9 骨组织FGF23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ting)
        4.2.10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1,25-(OH)2D3的影响
        4.3.2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血清Klotho蛋白、全段FGF23 蛋白和C端 FGF23 蛋白的影响
        4.3.3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Klotho、FGF受体基因、VD代谢基因及磷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
        4.3.4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的影响
        4.3.5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肾组织中Klotho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4.3.6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FGF23基因与蛋白的影响
        4.3.7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股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4.3.8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3.9 钙补充干预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
    5.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镉毒性损害的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不同波长LED光对晶状体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白光LED对于大鼠晶状体的影响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1.3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HE染色结果
        1.2.2 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1.2.3 P21 mRNA及蛋白检测结果
    1.3 讨论
        1.3.1 LED光的光生物安全性
        1.3.2 蓝光危害
        1.3.3 LED光活体照射后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1.3.4 LED光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spase-3表达的影响
        1.3.5 LED 光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内 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
    1.4 小结
二、不同波长LED光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晶状体HE染色结果
        2.2.2 晶状体内部MDA含量检测
        2.2.3 晶状体内部SOD活力检测
        2.2.4 晶状体内部GSH-Px活力检测
    2.3 讨论
        2.3.1 白光LED的光谱组成及光照方案的确定
        2.3.2 LED光与蓝光危害
        2.3.3 氧化应激与白内障
        2.3.4 氧化应激刺激下晶状体内氧化-抗氧化体系失衡
        2.3.5 不同波长的LED光对大鼠晶状体影响的HE染色观察
        2.3.6 不同波长LED光对晶状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3.7 对于短波长可见光线对晶状体的影响的思考
        2.3.8 关于LED光色温大小与晶状体光损伤效应之间关系
    2.4 小结
三、硫辛酸对LED光照射后晶状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晶状体内MDA、SOD及GSH-Px比较
    3.3 讨论
        3.3.1 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预防手段的重要意义
        3.3.2 氧化损伤与白内障的预防
        3.3.3 硫辛酸的特性及其抗氧化损伤效应
        3.3.4 硫辛酸的抗晶状体氧化损伤作用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LED光源对视觉系统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急性氧化应激状态下SMP30的变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及氧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RA01/04生长状况佳
    2.2 不同浓度下H_2O_2处理细胞后存活率比较
    2.3 慢病毒感染SRA01/04细胞
    2.4 成功构建SMP30过表达及沉默SRA01/04稳定株细胞
    2.5 急性氧化应激初期转染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
    2.6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2.7 Brdu法检测SRA01/04细胞增殖能力
    2.8 流式细胞仪测定PI FACS细胞周期
    2.9 Annexin V APC信号单染法测定凋亡率
    2.10 使用SOD测定试剂盒(WST-1法)检测各组细胞抗氧化能力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硒对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糖性白内障发病机理
    1.3 硒与白内障
    1.4 硒蛋白R与 15kDa硒蛋白
    1.5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Sel R对半乳糖诱导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亚硒酸钠和Ebselen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氧化应激的调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补硒对半乳糖大鼠肝、脑、肾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全文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果
    5.2 主要创新点
    5.3 课题展望
致谢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
附录Ⅱ 主要缩写词表(按字母顺序)

(8)祛障穴冷冻疗法与随机改变冷冻位点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抑制作用差异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现状
    二 亚硒酸钠诱导白内障的动物模型
    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四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治疗
实验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流程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四、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论文参考文献)

  • [1]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D]. 陈水龄.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沙棘提取物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进展的研究[D]. 李晓.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钙补充拮抗膳食镉暴露致骨毒作用的研究[D]. 黄晓. 东南大学, 2019(01)
  • [4]不同波长LED光对晶状体影响的初步研究[D]. 刘铁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急性氧化应激状态下SMP30的变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及氧化活性的影响[D]. 韩子豪.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6]硒对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干预作用及机理[D]. 代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7]碘化钾和碘酸钾对碘缺乏大鼠晶状体影响的对比研究[J]. 王伟,刘爽. 武警医学, 2010(06)
  • [8]祛障穴冷冻疗法与随机改变冷冻位点对亚硒酸钠诱导大鼠白内障抑制作用差异性的实验研究[D]. 赵子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J]. 葛健,吴永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0(S1)
  • [10]香烟烟雾对大鼠晶状体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 程牛亮,王惠珍,崔香丽,郑国平,牛勃. 眼科研究, 1997(02)

标签:;  ;  ;  ;  ;  

吸烟对大鼠晶状体的损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