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国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组织的最新循环信用卡概念测试结果显示,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

Visa国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组织的最新循环信用卡概念测试结果显示,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

一、Visa国际组织京、沪、穗、深四地循环信用卡最新概念测试结果显示 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论文文献综述)

付晓蕾[1](2021)在《中国农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王飞[2](2019)在《金融深化视野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业同信息科技以及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其主要形态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金融风险是什么?如何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监管?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跳出将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传统做法,把互联网金融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要站在推动我国金融深化的高度,设计构建监管指标体系,在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同时,更要通过适度合理有效金融监管确保其充分发挥积极正面作用。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系统梳理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P2P借贷、网络众筹、大数据金融、数字货币六种形态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总结出每种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主要金融风险因素,进而在宏观层面总结抽象出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深化的三大金融学特征,为科学构建监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从金融深化理论核心要义出发,以总结出的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我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三个主要金融特质为基础,分别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和金融市场治理三个方面,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结合金融深化主要衡量指标,首先验证了近年来我国金融深化进程存在实质性推进,通过两种插值法改进完善金融时间序列,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近年金融深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系统回顾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从推动金融深化的角度,总结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难题和任务。以解决上述挑战、难题和任务为目标,对比研究美、欧、日、印等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并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有益经验。第四,以推动金融深化为前提,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系统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以上述监管原则为前提,反复删选优化确定16项监管指标。用金融监管指标替代风险因素改进ISM-AHP模型,并计算得出系统性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型。引入专家对不同监管指标进行打分比较,最终计算得出当前各监管指标的整体权重,结合实际量化分析评估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基于推进我国金融深化进程考虑,提出科学有效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概括起来有:第一,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基本形态的业务流程、运行模式和风险特征的总结发现,每种形态都在某些方面较好地弥补了现有金融体系的短板和不足,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与之相伴的是金融体系效率大幅提升,金融深化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由于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模式,每种形态除具有传统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外,还突出放大了某些方面的金融风险,需要在金融监管中格外关注。以上述微观总结为起点,以金融深化为观察角度,总结得出互联网金融具有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等金融深化特质。第二,从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要义出发,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证明了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提升金融市场信息传输效率、拓展金融市场交易边界、优化金融市场机构三个途径实现金融深化。运用实证检验,首先证明我国近年来金融深化进程存在实质性推进。通过断点检验,证明了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深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站在推动国家金融深化进程的角度,在系统回顾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历程后,总结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模式体系初具规模、参与主体竞相涌入、技术引领作用凸显、产品服务迭代速度加快、中小投资者地位迅速上升、产融结合趋势更加明显等6方面挑战,面临监管相对滞后、风险识别不足、监管适度性不够、监管协调性不足等4方面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监管创新适应性、统筹协调性、平衡一致性等方面的特殊任务。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研究总结了美国、欧洲和日本、印度等国家在解决上述问题挑战方面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第四,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推进金融深化进程作用,总结提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要重点处理好短期适度性与长期审慎性、技术灵活性与标准一致性、监管适应性与总体协调性、格局全球性与利益国家性的新监管原则。通过运用改进扩展后的ISM-AHP模型,计算得出全新金融监管模型。在量化评价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后,提出迫切需要正确认识评估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深化中发挥的正面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和手段,引导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我国金融深化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我国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6种主要形态的发展和现状,系统提炼总结出每种形态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风险特征,进一步系统化现有互联网金融微观层面的产品业态研究。运用金融深化理论,抽象总结出互联网金融的三大金融深化特质,提出必须将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上升到金融深化和金融体系发展完善的高度,改变了传统研究中忽视互联网金融监管宏观研究的弊端,大大拓展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从金融深化理论核心要义出发,通过数理研究证明了互联网金融提升金融体系效率,不断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实现金融深化的三大具体路径,验证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深化的积极影响,为扭转互联网金融监管过度强调防范风险,而忽视其推动金融深化积极正面作用提供有力依据,为确立积极适度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规范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推进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提供了有力理论和实证依据。第三,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和上述分析研究成果,从推动金融深化角度总结提出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挑战和任务,并梳理借鉴了美、欧、日、印等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益经验。从维护金融产业安全,推动国家金融深化进程的角度,提出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结合实际将上述监管原则融入实践,构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指标体系。通过改进ISM-AHP模型,计算得出系统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运用新的监管框架和指标体系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发挥互联网金融推进金融深化作用五方面16条政策建议,为改进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了有益借鉴。总而言之,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能够从微观抽象互联网金融特征,从宏观透视理解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而将互联网金融发展同提升金融体系效率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不仅能够更加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而且能够在战略层面思考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和监管制度设计,在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同时,为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更好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确保我国金融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

夏元琦[3](2018)在《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文中认为银行信用卡作为现代化的新兴支付工具,具备一定额度的透支功能,也拥有电子货币的特点,能够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功能。我国大力发展银行信用卡不但能够刺激了社会需求,还能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流动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影响因素,并且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银行信用卡在市场、组织、监管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国外银行信用卡优秀制度体系中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建立以产权保护、组织激励、有序竞争、监管创新以及法律法规公性平为原则的高效制度框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绪论。主要内容包括了文章的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等内容。其中重点对银行信用卡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综述及简要评析。对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银行信用卡市场结构、银行信用卡消费者行为、银行信用卡风控模型、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虚拟信用卡现象及银行信用卡相关政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都进行了分类梳理。第二,银行信用卡制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与银行信用卡制度有关的基础理论。其中,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包括制度、组织与制度变迁、交易费用、科斯定理和产权理论等内容;信用理论包括了马克思信用理论、信用媒介理论与信用创造理论、信用调节理论等相关观点;信用卡理论则包括了信用卡行为主体分类、信用卡规模经济效应和信用卡特有的契约性。在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相关理论体系中,组织、交易费用、双边市场及货币政策等理论与银行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息息相关;制度变迁、规模经济效应等理论诠释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产业发展的轨迹;而产权、专用性产品的契约等理论可以作为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第三,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和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分的内容包括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历程、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方式、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动因和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趋势;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列举了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数据、描述了银行信用卡制度概要、揭示了银行信用卡制度特征和银行信用卡制度效率;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以监管机构、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消费者作为行为主体,在组织与市场中,在监管体系中及法律法规框架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体问题包括:组织与市场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市场竞争不足、市场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对组织的约束机制和组织结构性失衡;监管制度问题研究中,提出了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制度创新不足;法律法规问题的研究中,则提出了追责规定不公平、专项法规不完善和相关法律规定缺失等现象。第四,我国信用卡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部分以戴维.菲尼的制度变迁供需框架理论为基础,结合2008年至2017年的宏观数据样本,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在供给和需求面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计算供给与需求变量相对应的样本数据的协整关系,确定了均衡方程的计量形式。其次,根据制度供需模型中给出的外生变量逐一对应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寻找相应的自变量的形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求解模型。在确立模型的参数后,对整个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模拟检验和预测。第五,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首先,针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间的非合作博弈,引入古诺模型对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由于市场缺乏统一调配组织资源的机制导致无序竞争问题严重,并运用大联盟合作博弈中夏普利值的利益分配算法说明了如何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资源分配机制。其次,针对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监管中,监管机构与创新企业的激烈博弈现象,运用多重纳什均衡模型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制度供给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这类低效的监管机制,运用合作博弈中核的概念,在量化企业外部性效应的前提下,准确度量由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的风险成本,并根据科斯定理的外部性效应解决思路,运用风险成本交易的概念,提出了调整监管主体对创新风险针锋相对的态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创新积极性,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三方行为主体合作博弈型监管制度优化策略的建议。第六,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其启示分析。本部分详细描述了美国银行信用卡制度、日本银行信用卡制度和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在总结了发达国家银行信用卡产业如何组织,如何监管的基础上,概括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信用卡制度对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完善有哪些启示。例如,美国、日本和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发展中,实现了培育民族银行信用卡品牌、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银行信用卡利率和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机制等目标。以上这些优秀制度安排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七,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政策建议。针对之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一些政策建议。一是完善银行信用卡基础制度,即完善银行信用卡基本契约、完善银行信用卡奖惩机制和培育银行信用卡消费文化。二是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即加强组织结构治理、协调垄断利益分配、推进利率市场化、培育民族信用卡品牌和提高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效率。三是完善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即界定与监管相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能、建立风险成本产权交易机制、提高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效率。四是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即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建立银行信用卡专项法律法规和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法律制度。

赵雪[4](2016)在《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指出信用卡作为一种个人信用支付工具,是当今世界金融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业务之一。它承载着信贷与支付的重要职能,在如今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用卡凭借其自身的种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联名信用卡作为信用卡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用卡的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以股份制商业银行G银行为例,在当今信用卡行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G银行创新推出了项目类发卡产品——税银联名信用卡,来满足部分优质客户的用卡需求,并通过客户细分,为符合发卡条件的高质量客户提供更高的信用卡额度、更灵活的分期还款选择方式以及更人性化的增值服务。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论述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列出了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简单论述了金融产品创新理论、金融信用理论、差异化战略理论及市场分析理论,并在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的前提下,对信用卡市场概述做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是分析G银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介绍G银行的经营概况,分析G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联名信用卡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并以此为背景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发行银行和企业合作的联名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第四部分主要讲的是税银联名卡开发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三个方面,重点对市场竞争态势作出了分析并指出G银行存在的优势;第五部分是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开发,概括介绍了税银联名信用卡,分析了该联名卡的合作背景,指出了该联名卡开发的可行性;在市场开发方面,进行了该联名卡的细分市场分析、竞争者分析;提出该信用卡在营销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对策;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本文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视角,有助于加快信用卡业务转型,扩大联名信用卡合作范围,有助于商业银行向着精准服务的方向前进。

吴晔[5](2016)在《A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运用了经典的营销理论——4P’s营销理论分析了A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A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产品、定价、分销及促销方面都有待提高,营销策略需要进一步改善。然后又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所处的微观及宏观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A银行信用卡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的结论,但A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会,克服威胁,开发出真正具有A银行特色,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信用卡产品,为A银行的业务转型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在此基础之上,从以下五个方面为A银行提供了信用卡营销策略改进的建议:1、加快信用卡的产品创新;2、改进信用卡的定价模式;3、完善信用卡的分销渠道;4、完备信用卡的促销手段;5、做好信用卡的配套服务。

吴树栋[6](2013)在《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信用卡业务是一项新型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容量大、潜力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都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大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重点。建行总行早已提出建设“国际一流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前董事长郭树清在信用卡中心视察时强调并指出,要从夺取未来零售银行业务战略主动权的高度推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依据,结合笔者长期从事信用卡业务的经验和知识,较深入分析了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势,围绕着实现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实现发卡量领先,实现良好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与风险平衡的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策略。本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二章介绍相关的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工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运用PEST分析方法、波特五力模型对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信用卡发展的行业环境以及河北地区信用卡业务的竞争环境;第四章通过对建行河北省分行内部资源分析,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法和SWOT模型,着重指出了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优劣势;第五章提出了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战略方案;第六章则从规模、效益和风险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第七章给出了为实现发展策略,要采取的保障措施和建议;第八章对全文的重要结论进行了归纳,指出论文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立足于世界信用卡行业整体发展大势,着重分析了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运用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模型和基础研究方法,结合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现状,制定出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较为完整地分析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问题,为建行河北省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对建行信用卡业务乃至我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均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同时对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廖舜正[7](2013)在《信用卡的盈利能力与卡债危机的回避》文中研究表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方面具有两大优势:高额的利差与广大的消费群体。面对当前全球普遍的不景气,信用卡的获利模式深受国内许多发卡银行的喜好。本研究参考亚洲四小龙其中的韩国、香港地区及台湾地区过去曾经发生信用卡卡债危机的经验,来检视国内发卡银行是否可能发生类似的现象。基于信用卡所具有的信用扩张及虚拟经济的特性,本研究搜集国内发卡银行自2007至2011年间的半年度财务变量与本国宏观经济资料,辅以韩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相关的经济数据与政策措施等,并分别运用标准化与逐步回归分析及文献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得到以下的研究结果:首先,针对发卡银行的财务变量与国家的宏观变量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报酬率作为因变量得到之结果如下:信用卡业务占银行营收之比重与银行获利的出现并没有直接关系,即出现正负未定的结果。逾期信用贷款(毛)/信用贷款(毛)(即逾期信用贷款之比例)及不良贷款率二者皆与银行获利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营业利益率也未出现异常变动的情况,其他如放款与存款比率、每股税前净利润、负债比率以及年底银行股票市值等四项财务比率变量,大致符合本研究之预期结果。此外,金融海啸事件则与资产/净值报酬率具有正向显着关系,亦即当发生全球金融海啸的时候,银行的资产/净值报酬率不但未受到影响,反而出现增高的情况。其次,韩国、香港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信用卡问题的相关对策不全是治本的解决策略,许多仅是治标的急就章方案,也就是在政府当局未能推出更好的法令规章之前的应急对策,透过边做边学的方式来调适与修正,并希望从中找到较佳的处理方式。信用卡发卡银行的经营目标应兼顾利润与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但银行业者并未严格控管消费者(即持卡者)之信用质量,而将实体经济的务实运作型态逐渐带入泡沫化的虚拟经济,此时倘若经济景气逆转,政府采取紧缩措施,亦即当信用泡沫破裂时,则信用卡发卡银行就可能会发生危机。最后,关于中国是否会发生信用卡危机的问题,答案是“不会”。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表现证明这是有效的政府领导与管理模式,藉由出口贸易带动的经济增长,以及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我国的实力日益富强。单由外汇存底累积金额全球第一且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事实来看,中国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亦属“软着陆(soft landing)",属于可以适度调适与修正之层级。

应浩[8](2013)在《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用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及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不仅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更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金融服务创新的需求,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信贷分配者彻底转变成了一个金融服务提供者,推动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我国截止到2011年,信用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72%。迅猛的发展,带动了信用卡产业从萌芽期步入到了成熟期。几何式增长的发卡速度,逐年改善的受理环境,信用卡在我国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之中。本文以Z银行信用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信用卡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的经营规则和业务模式,结合了国内外优秀信用卡企业的发展案例,总结出信用卡本身具备的生产要素密集、作业分工精细、流程要求完备等业务特点,并推动了商业银行在业务领域的创新、发展。重点分析了 Z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十年信用卡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客户获取、客户经营、运营管理模式的业务发展策略和经营举措。根据当前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行业发展状况,得出当前发展信用卡业务在机遇方面所面临的政策机遇、客群机遇、趋势机遇;在挑战方面所面临的金融脱媒、监管政策风险、同业竞争激励等环境挑战的结论。提出在新的科技发展和环境变化中,Z银行信用卡中心应以客户为中心,重塑价值客户、加强客户沟通,以数据挖掘为落脚点,重视发展创新机制,着力发展多元化电子商务,贴近客户需求,获得长远利润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结论。

王娜娜[9](2012)在《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管理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信用卡业务整体盈利水平的高低。信用卡业务是以信用卡为载体经营货币的业务,具有信贷功能和支付功能,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传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相比,信用卡业务具有盈利能力高、授信形式灵活等特点。信用卡业务起源于零售商发行的购物凭证,经历了商业信用卡时代,和银行信用卡主导的商业信用卡与银行信用卡共同发展时代,其盈利模式包括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益的经营型盈利模式,和以商户回佣为主要收益的服务型盈利模式,服务型盈利模式是经营型盈利模式的特例,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大多数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采用的是经营型盈利模式运作。信用卡业务是无实物抵押的信贷业务,风险较大,因此风险管理在信用卡业务经营过程中至关重要。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有所区别,不仅具备传统风险管理保障业务安全正常经营的功能,还具备提高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的功能。目前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保障业务安全正常经营的功能正是实现和提高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要以利润最大化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资金安全保障,以价格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手段,以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发展指导,设立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实现风险管理最终目的。要达到在风险和盈利均衡处经营的风险管理目的,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就要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从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承担风险等多角度,实现对不同类型风险及其损失的处理和安排,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要求和业务运行的需求,决定了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特征。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阶段性成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现条件以保障其国际化发展顺利进行。国际化不仅将成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能够推动各国之间某些经济金融壁垒的消除,并逐步实现直接发卡到国外和境外地区。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风险属于信用卡业务的一般风险,其应对措施也与信用卡业务一般风险的应对措施一致。由于业务国际化涉及国内外和境内外业务交流,因此会产生一些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风险现象。国际化特征的风险现象的风险管理也同属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范畴,因此同样需要按照信用卡风险管理理念和目的进行管理。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篇章结构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服务于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一章和第六章为总述,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分述。以下是各章的成文思想。第一章引言总起全文。着重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从总体上阐述了论文选题原因、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进度,以及论文研究的侧重点、章节设置和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力图通过本章的研究对论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了解。第二章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风险管理最终目标,并在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形成若干子目标,最终目标和子目标实现的一般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研究方式,立足于明确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入手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因此,本章从风险的概念入手,研究风险的特点类型和定量预测,再从风险的基本内容引入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定义、特征和种类,实现从风险的共性到特性的研究。在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基础内容进行分析后,着手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分析了一般风险管理的内容后,将商业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比照分析研究,得出作为建立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基础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一节,围绕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分析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其本质是在保障业务正常安全运行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利润最大化原理、价格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反映和实现了风险管理的本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保障了业务正常安全运行,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确保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和走向国际。第三章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章在运用大量数据和图表阐述比较信用卡业务的概念、运作流程、盈利来源和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对盈利来源的剖析和盈利模式的比较,针对性的研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信用卡业务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的国际化现状,探寻适合目前国际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力图揭示信用卡业务高盈利的规律,为我国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得出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益来源的经营型盈利模式,是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的最优选择。根据我国境内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的多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境内信用卡产业发展环境虽然日趋成熟,但还存在不少可以完善的空间,信用卡业务损失率虽然较低,但风险管理措施并没有起到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和与国际接轨等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本章从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特征入手,分析业务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实现条件,目的是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国际化部分是否属于一般信用卡业务,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业务国际化是否与通过管理业务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风险管理理念一致,以及信用卡业务国际化是否可以实现。在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中必然要面临国外和境外国家与地区的政策法规、监管条约、国际惯例、经济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与国内不同的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和情况及其变化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此外,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政策、策略、业务运行流程等都属于风险管理范畴。风险管理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在风险管理策略中的特殊地位、风险管理要满足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信用卡业务的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风险的区别、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适用于风险管理理念并使风险管理更加复杂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国际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本章的作用在于明确了信用卡业务的特征就是国际化,这是由业务的日常运行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决定的,并分析得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业务国际化不可分割。此外,指出信用卡业务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宽,同时风险管理也要应对国际竞争中产生的风险。第五章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前文多次提到对信用卡业务经营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有降低损失、扩大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能力、在风险与盈利均衡点上经营业务,这些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中自觉或自发形成的对业务运作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根据该目的采取的措施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研究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和风险管理措施,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寻求盈利和风险的均衡点、并确保信用卡业务在均衡点上经营的观点,实现风险管理目的的方法是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框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应对处理措施等四个步骤,其中风险应对处理措施分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等六类措施分别进行研究。风险回避措施包括运用业务运作政策排除风险因素和研发新科技产品;风险转移措施包括保险和业务外包;风险分散措施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风险对冲措施包括汇率期权、掉期交易等;风险降低措施包括运用信用评分技术、查询信用信息、拍卖不良贷款;风险承受措施包括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呆账核销以及承担发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损失。在风险应对处理措施中资产证券化措施主要针对未导致损失的风险,拍卖不良贷款主要针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呆账核销主要针对已基本确定为损失的风险,信用评分技术、查询信用信息、汇率期权、保险、业务外包主要针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研发新科技产品和承担发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损失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需要和风险偏好经营的体现。此外,国际化是信用卡业务经营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不仅扩大了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也存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以及各类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因素。因此,本章还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特征方面分析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风险、国际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以及国际化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在分析过程中将国际化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与信用卡业务一般风险及其应对处理措施进行比较,从国际化风险的现象入手分析涉及的风险类别,并得出应对措施,同时将国际化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归类于信用卡业务一般业务风险及其应对处理措施之中。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是总结全文,指出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展望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前景,并得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对策和建议。

王宁宁[10](2012)在《论我国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商旅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旅行信用卡已成为出国、外出旅行的日常支付和消费信贷的工具,中国第一张真正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信用卡和人民币国际卡是广东发展银行在1995年发行的,它开创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旅行信用卡是信用卡的一条产品线,是信用卡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2004年9月15日,招商银行与携程旅行网、Visa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打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首张旅行信用卡——“携程旅行VISA信用卡”,这是我国第一张真正的旅行信用卡旅行信用卡的主要功能是支付结算、旅游消费信贷和差旅费用管理,另有开放性循环贷款和分期付款等其它功能,它是建立在消费信贷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电子货币理论基础上的新型的支付工具,旅行信用卡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有助于实现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转变与优化;旅行信用卡带动停滞不前的旅游信贷业务,拉动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旅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七年中,一些问题正在逐渐凸显,没有达到发卡机构预期的效果,本文从我国旅行信用卡的现状入手,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的三大信用卡的经验提出了优化我国旅行信用卡业务的建议。本文的最终落脚点是把借贷合一、功能完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旅行信用卡产品,赋予它银联的品牌,借助于商旅业的发展走出国际化的第一步,最终把我国商业银行的旅行信用卡推向国际,让其走向世界。

二、Visa国际组织京、沪、穗、深四地循环信用卡最新概念测试结果显示 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sa国际组织京、沪、穗、深四地循环信用卡最新概念测试结果显示 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论文提纲范文)

(2)金融深化视野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意义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框架
        1.3.4 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
        1.4.1 互联网金融
        1.4.2 金融深化
        1.4.3 金融监管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2.1 金融深化理论的追溯和梳理
    2.2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2.2.1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2.2.2 互联网金融具体形态梳理
        2.2.3 互联网金融发展动力研究
        2.2.4 互联网金融外在影响分析
        2.2.5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预测
    2.3 金融监管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
        2.3.1 金融监管的相关理论学说
        2.3.2 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关系
        2.3.3 金融危机后的最新进展
        2.3.4 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
    2.4 对当前研究的评述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形态、风险及金融深化特质分析
    3.1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3.1.1 发展历程和现在规模
        3.1.2 业务流程及运营模式
        3.1.3 金融风险分析
    3.2 第三方支付
        3.2.1 产业特征及发展历程
        3.2.2 业务流程及运营模式
        3.2.3 金融风险分析
    3.3 P2P借贷
        3.3.1 发展历程和现在规模
        3.3.2 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
        3.3.3 金融风险分析
    3.4 网络众筹
        3.4.1 发展历程和现在规模
        3.4.2 运营类型和业务流程
        3.4.3 金融风险分析
    3.5 大数据金融
        3.5.1 发展历程和现在规模
        3.5.2 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3.5.3 金融风险分析
    3.6 数字货币
        3.6.1 发展历程和现在规模
        3.6.2 发行机制和交易模式
        3.6.3 金融风险分析
    3.7 未来发展趋势
    3.8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深化特质分析
        3.8.1 缓解信息不对称
        3.8.2 降低交易成本
        3.8.3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4 互联网金融推动我国金融深化的路径分析
    4.1 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要义
        4.1.1 金融深化的本质
        4.1.2 金融深化的内涵
    4.2 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深化的数理分析
        4.2.1 提升金融市场信息传输效率
        4.2.2 拓展金融市场交易边界
        4.2.3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4.3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深化的效果评估
        4.3.1 我国金融深化水平评估指标
        4.3.2 我国金融深化情况的综合分析
        4.3.3 互联网金融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实证检验
    4.4 小结
5 从金融深化视野透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5.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历程
    5.2 金融深化进程中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挑战、问题和任务
        5.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5.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前存在的问题
        5.2.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任务
    5.3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有益经验
        5.3.1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亮点
        5.3.2 欧洲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亮点
        5.3.3 其他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亮点
        5.3.4 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6 基于金融深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型分析
    6.1 有利于推进金融深化的新监管原则
    6.2 建构于金融深化理论之上的指标体系
    6.3 基于ISM-AHP的监管评判模型
    6.4 以金融深化为标准的模型效果分析
    6.5 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基于推动金融深化进程的监管政策建议
        7.2.1 科学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7.2.2 正确评估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和作用
        7.2.3 引导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深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7.2.4 合理制定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
        7.2.5 科学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指标体系和框架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综述及评析
        1.2.1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综述
        1.2.2 银行信用卡制度研究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银行信用卡制度理论基础
    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1.1 制度
        2.1.2 组织与制度变迁
        2.1.3 交易费用
        2.1.4 科斯定理
        2.1.5 产权理论
    2.2 信用理论
        2.2.1 马克思信用理论
        2.2.2 信用媒介理论与信用创造理论
        2.2.3 信用调节理论
    2.3 信用卡理论
        2.3.1 信用卡行为主体分类
        2.3.2 信用卡规模经济效应
        2.3.3 信用卡的契约性
第3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分析
    3.1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
        3.1.1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历程
        3.1.2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方式
        3.1.3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动因
        3.1.4 银行信用卡制度变迁趋势
    3.2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现状
        3.2.1 银行信用卡数据分析
        3.2.2 银行信用卡制度描述
        3.2.3 银行信用卡制度特征
        3.2.4 银行信用卡制度效率
    3.3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组织与市场制度问题
        3.3.2 监管制度问题
        3.3.3 法律法规问题
第4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分析框架及样本数据说明
        4.1.1 分析框架
        4.1.2 样本数据说明
    4.2 变量设定及平稳性检验
        4.2.1 供需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2.2 需求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2.3 供给变量与平稳性检验
    4.3 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与识别
        4.3.1 模型构建
        4.3.2 模型识别
    4.4 联立方程组模型参数分析
        4.4.1 模型系统估计
        4.4.2 模型回归结果比较
        4.4.3 模型系统检验与预测
第5章 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
    5.1 银行信用卡发卡组织博弈分析
        5.1.1 发卡组织竞争行为分析
        5.1.2 发卡组织非合作博弈模型
        5.1.3 发卡组织非合作博弈分析
        5.1.4 发卡组织合作博弈模型
        5.1.5 发卡组织合作博弈分析
    5.2 银行信用卡风险监管博弈分析
        5.2.1 风险监管主体分析
        5.2.2 风险监管非合作博弈模型
        5.2.3 风险监管非合作博弈分析
        5.2.4 风险监管合作博弈模型
        5.2.5 风险监管合作博弈分析
第6章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其启示
    6.1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
        6.1.1 美国银行信用卡制度
        6.1.2 日本银行信用卡制度
        6.1.3 英国银行信用卡制度
    6.2 国外银行信用卡制度的启示
        6.2.1 培育民族银行信用卡品牌
        6.2.2 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竞争机制
        6.2.3 市场化银行信用卡利率
        6.2.4 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机制
第7章 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的政策建议
    7.1 完善银行信用卡基础制度
        7.1.1 完善银行信用卡基本契约
        7.1.2 完善银行信用卡奖惩机制
        7.1.3 培育银行信用卡消费文化
    7.2 完善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
        7.2.1 加强组织结构治理
        7.2.2 协调垄断利益分配
        7.2.3 推进利率市场化
        7.2.4 培育民族信用卡品牌
        7.2.5 提高银行信用卡市场制度效率
    7.3 完善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
        7.3.1 界定与监管相关的组织权利和职能
        7.3.2 建立风险成本产权交易机制
        7.3.3 提高银行信用卡监管制度效率
    7.4 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
        7.4.1 完善银行信用卡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7.4.2 建立银行信用卡专项法律法规
        7.4.3 完善银行信用卡风险防控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金融产品创新与信用卡市场概述
        2.1.1 金融产品创新理论
        2.1.2 信用卡市场概述
    2.2 金融信用理论
    2.3 差异化战略理论
    2.4 市场分析理论
        2.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2.4.2 市场细分理论(STP理论)
第3章 G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新产品开发背景
    3.1 G银行经营概况与信用卡业务的现状
        3.1.1 G银行经营概况
        3.1.2 G银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3.2 G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联名信用卡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3.3.1 联名信用卡的起源和发展现状
        3.3.2 联名信用卡开发的必要性
第4章 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开发的市场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与法律环境(P)
        4.1.2 经济环境(E)
        4.1.3 社会文化环境(S)
        4.1.4 技术环境(T)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企业资源分析
        4.2.2 企业能力分析
        4.2.3 经营现状分析
        4.2.4 企业文化分析
    4.3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第5章 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开发
    5.1 税银联名信用卡可行性分析
        5.1.1 税银联名信用卡概述
        5.1.2 税银联名信用卡合作方利益分析
        5.1.3 税银联名信用卡开发的可行性
    5.2 税银联名信用卡的市场开发
        5.2.1 税银联名信用卡细分市场分析
        5.2.2 竞争者分析
        5.2.3 市场开发措施
    5.3 税银联名信用卡的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
        5.3.1 税银联名信用卡的营销管理
        5.3.2 税银联名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A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法
        (三)辩证分析法
    三、研究框架和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一)“4P’s”理论
        (二)SWOT分析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A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A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分析
        (一)A银行信用卡发展简介
        (二)A银行信用卡营销现状
    二、A银行信用卡营销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产品方面的问题
        (二)价格方面的问题
        (三)分销方面的问题
        (四)促销方面的问题
        (五)客户服务跟不上营销发展
        1、信用卡呼叫中心服务效率低下
        2、营业网点信用卡服务意识淡薄
第四章 A银行信用卡业务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
        (二)拥有商业银行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销售网络
        (三)潜在客户数量庞大
        (四)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强
        (五)信息系统建设先进
    二、劣势(WEAKNESSES)
        (一)起步较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品牌缺乏美誉度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
        (四)基层营业网点地域位置处于劣势
        (五)信用卡业务与互联网融合不充分
    三、机会(OPPORTUNITIES)
        (一)经济增长迅速,消费比重增加
        (二)国内信用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三)信用卡业务比以前更加受到重视
    四、威胁(THREATS)
        (一)活卡率太低,持卡人观念有待改善
        (二)国内信用卡市场竞争加剧
第五章 A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一、加快信用卡的产品创新
        (一)加强联名信用卡的开发
        (二)加快高端信用卡的开发
        (三)A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创新
        (四)用互联网精神渗透个性化创新
    二、改进信用卡定价模式
        (一)灵活定价权限
        (二)巧用价格幻觉
    三、完善信用卡的营销渠道
        (一)以借记卡客户为基础,深度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
        (二)全面开启信用卡的营销渠道
        (三)加强专业营销队伍的建设
    四、改进信用卡促销手段
        (一)改“全员推销”为“全员营销”
        (二)完善信用卡营销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日常宣传
        (四)A银行信用卡促销和积分增值创新
    五、做好信用卡配套服务
        (一)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二)提高客户维系能力
        (三)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本文主要框架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2 信用卡相关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建行河北省分行简介
    3.2 信用卡概述
    3.3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4 行业环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内部资源分析
    4.1 核心竞争力分析
    4.2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优势与劣势
    4.3 分析结果
第5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方案
    5.1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现状
    5.2 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5.3 发展阶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与实施
    6.1 实现发卡量领先的发展策略
    6.2 实现良好效益的发展策略
    6.3 实现效益与风险平衡的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建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7.1 组织结构体系建设
    7.2 构建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7.3 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7.4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7.5 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先进技术平台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信用卡的盈利能力与卡债危机的回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信用卡获利因素的研究
        二、信用卡卡债危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价值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安排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信用卡与银行经营效率关联性之研究
    第一节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统计样本与变量之基本分析
        二、统计样本与变量之相关分析
        三、统计估计模式之结果
    第三节 本章结论
        一、财务变量部份
        二、宏观变量部份
第三章 信用卡危机处理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信用卡卡债危机的发生
        一、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二、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三、信用卡的卡债危机
    第二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卡债危机与处理方式
        一、韩国案例
        二、香港地区案例
        三、台湾地区案例
        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信用卡使用状况
    第三节 中国大陆从卡债危机中可得到的借鉴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卡债危机处理之政策意义及研究结论
    第一节 卡债危机处理之政策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结论
    第三节 对政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样本银行简介
附录二:ROA结果
附录三:ROE结果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

(8)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Z银行信用卡业务现行发展策略分析
    2.1 国内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简介
        2.1.1 国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简介
        2.1.2 国内信用卡业务发展简介
    2.2 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简介
    2.3 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
        2.3.1 针对性的客户获取
        2.3.2 客户分类管理
        2.3.3 流程化风险管理
        2.3.4 高效率运营管理
        2.3.5 多元的收入增长
    2.4 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4.1 经营环境与经营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2.4.2 信用卡业务竞争趋于白热化
        2.4.3 严格的监管和社会舆论压力
        2.4.4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加速应用
        2.4.5 持续经营客户,提升行业水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Z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环境及机遇
    3.1 Z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环境
        3.1.1 当前宏观环境分析
        3.1.2 当前行业环境分析
        3.1.3 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分析
    3.2 Z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1 Z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机遇
        3.2.2 Z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挑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及执行计划
    4.1 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
    4.2 Z银行信用卡业务执行计划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相关内容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内容
    第二节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围绕利润最大化原理展开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定价部分遵循价格理论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策略选择遵循比较优势理论
        四、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五、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 信用卡业务的基本内容
        一、信用卡业务的基本概念及业务流程
        二、信用卡业务盈利来源和盈利模式
    第二节 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
        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史
        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
    第一节 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实现条件
        一、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必然性
        二、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可行性
        三、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 信用卡业务国际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在风险管理策略中的特殊地位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政策措施需要满足其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信用卡业务的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风险的区别
        四、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适用于风险管理理念并使风险管理更加复杂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的内容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构成因素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与业务经营目标的关系
    第二节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一般措施
        一、明确风险管理目的和阶段性目标
        二、制定风险管理框架
        三、制定风险管理政策
        四、风险应对处理措施
    第三节 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一、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主要风险
        二、国际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三、信用卡业务国际化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前景展望
    三、主要结论
    四、对策与建议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10)论我国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2 旅行信用卡概论和理论基础
    2.1 旅行信用卡的起源
    2.2 旅行信用卡的相关概念
        2.2.1 旅行和商旅的概念界定
        2.2.2 旅行信用卡的定义
        2.2.3 旅行信用卡的基本功能
        2.2.4 旅行信用卡的分类
        2.2.5 旅行信用卡与相关产品的比较
    2.3 相关的理论依据
        2.3.1 个人消费信贷理论
        2.3.2 预期收入理论
        2.3.3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2.3.4 电子货币理论
3 我国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旅行信用卡发展现状
        3.1.1 旅行信用卡的业务规模
        3.1.2 旅行信用卡产品发展状况
        3.1.3 旅行信用卡业务收益状况
    3.2 旅行信用卡存在的问题
        3.2.1 同质化竞争严重
        3.2.2 功能集中度太低,加大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3.2.3 典型的双边市场,其参与者存在利益冲突
        3.2.4 存在风险敞口
        3.2.5 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国内自有品牌
        3.2.6 推广渠道单一
4 美国信用卡市场的经验借鉴
    4.1 美国运通产品创新、品牌及差旅费管理经验
    4.2 万事达国际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的三大卡片品牌经验
    4.3 维萨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的品牌和网络经验
5 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产品的优化建议
    5.1 实行有效差异化策略,形成有效差异化竞争
    5.2 整合产品的功能,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
    5.3 设定差异化的商户扣率
    5.4 加强旅行信用卡的风险敞口管理
    5.5 打造银联品牌,推动其国际化
    5.6 多渠道进行产品的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Visa国际组织京、沪、穗、深四地循环信用卡最新概念测试结果显示 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付晓蕾. 新疆大学, 2021
  • [2]金融深化视野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王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1)
  • [3]我国银行信用卡制度及发卡组织博弈分析[D]. 夏元琦. 吉林大学, 2018(04)
  • [4]G银行税银联名信用卡产品开发研究[D]. 赵雪.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5]A银行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D]. 吴晔. 苏州大学, 2016(02)
  • [6]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吴树栋. 山东大学, 2013(04)
  • [7]信用卡的盈利能力与卡债危机的回避[D]. 廖舜正. 南开大学, 2013(07)
  • [8]Z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应浩. 兰州理工大学, 2013(06)
  • [9]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 王娜娜. 武汉大学, 2012(12)
  • [10]论我国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的发展[D]. 王宁宁. 河北经贸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Visa国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组织的最新循环信用卡概念测试结果显示,循环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