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勤工俭学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论法国勤工俭学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一、试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淑[1](2021)在《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的记忆修辞与认同研究》文中认为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借助视像修辞和声音修辞,围绕"人物""场景"和"事件"三个要素对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记忆进行了完整生动地呈现。在此基础上,纪录片通过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链接的记忆修辞路径,凸显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时代意义和留法青年伟大精神价值的传承意义,由此实现情感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建构,出色地完成了建党百年纪录片的思想宣传任务。

祁小平[2](2021)在《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四重逻辑》文中指出邓小平留学思想是邓小平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个人长期的革命实践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为谋求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在留学教育工作方面形成的理论结晶,是历史、实践、开放和发展四重逻辑演变的必然结果。邓小平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不但掀起了新时期中国的"留学潮",而且对中国与世界建立广泛的国际交流、开启中国的改革开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邓小平的留学思想对于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张世甲[3](2020)在《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人”,即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救民的真理,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为“化物”,即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并加以实践。“化人”与“化物”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化物”能够更多地“化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说服更多中国人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化人”得以更好地“化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凝聚成整体并成立了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地理空间上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具备极大的跨度。其中,留法勤工俭学进步分子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非凡。他们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法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法国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内因在于他们始终背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这一群体内部生根发芽的精神土壤。外因在于法国社会得天独厚的客观环境,为这一群体接触、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便利与契机。而他们在法国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式,可谓是殊途同归。一方面,少数人率先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一批先进分子率先在法国组织进步团体,践行勤工俭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最终完成了意识形态的质变,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他们一是通过翻译、解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争取或培养更多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二是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探索并宣传开展中国革命的科学方法。同时,他们也在法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领导或参与了数次具有标志性的革命行动,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当然,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在早期马克思主义化的探索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挫折:他们需要直面法帝国主义的政治打压和舆论冲击,同时也要时刻提防华人内部敌对势力的攻击与破坏。这证明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曲折,却也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成熟。总之,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导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主体之一,他们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法国路径。同时,他们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彰显的优秀品质,对构建历史话语权、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朱晨曦[4](2019)在《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子都被局限于家庭范围内,并以“贤妻良母”的身份为最终鹄的。近代以来,女子得以突破个体发展的性别限制,接受新式学校的专业训练,通过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近代留学女子,先后共万余人,但已有研究中忽视了对留学人数仅次于留美的留法女性群体的研究。而在这些人当中,留法大学女教师因其鲜明的群体特征凸显出来。她们深受法国革命文化影响,呈现出女性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强大能力,对女子解放运动和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做出重要贡献。本研究以留法大学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形成的社会背景;其次,概括了留法大学女教师的群体概况;再次,阐述了大学女教师前往法国留学的三种途径;从次,描述她们在法国的学习和各项社会活动;最后,从教学、学术研究、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阐明留法大学女教师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的独特贡献。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郑毓秀、潘玉良、冯沅君三个个案的剖析,突出留法大学女教师的独特性。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论述了近代中国女性留学法国的背景。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为女子留学法国提供了基础和平台,而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局限促使女性向外寻求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受法国革命文化的影响,“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促进以及中法政府的推动,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逐渐形成。二、从地域、家庭、学历和专业四个方面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概况。留法大学女教师的地域分布呈现从东南沿海向内陆推进,并且,受各地勤工俭学运动影响较大的特点;家庭结构大多由官宦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商贾家庭构成,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留法前的学历结构总体而言由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留法回国后,大学女教师大多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结构主要以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科为主。三、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克服重重困难,分别通过“勤工俭学”运动、官费留法、自费留法三种途径前往法国留学。以郑毓秀为个案,描述了郑毓秀在留法前与封建礼教、旧制度、旧统治阶级的不懈斗争,最后赴法留学寻求理想真谛。四、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在法国刻苦的学习生活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在法国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中,她们开阔了视野,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重点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们受法国革命性的影响,积极勇敢地参加了多项革命活动。以潘玉良为个案,描述了潘玉良在留学法国期间,凭借自身的努力,重新塑造自我,走出身份泥潭。五、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回国后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成就。受法国教育经历的影响,留法大学女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新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吸引力和直观性;在学术研究中,她们往往注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革命性、政治性强。以冯沅君为个案。六、分析总结。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是家国命运与女性解放综合作用的结果,她们在多重文化冲突中艰难完成了现代女性身份重构,积极投入到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并做出重要贡献,推动近代女性角色建构和女子解放运动,唤醒了近代女子参政意识,架起了中法教育、文化交往的桥梁。

桑万达[5](2019)在《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文中指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留法勤工俭学组织者的宣传倡导下,抱着学习新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赴法勤工俭学,在工读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为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和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留法勤工俭学生进行自身“革命改造”,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经历了由“劳工神圣”观念到体悟劳工的艰辛、由称颂法兰西文明到揭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由工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转变。其次,留法勤工俭学生通过研读、译介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考察各国工人运动与共产党建设情况,以及组织参与二八运动、反对中法实业借款的斗争、开放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等,走上了革命道路,构建了“革命斗争”话语。再次,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话语。最后,通过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分析国内革命形势,创建“联合革命”话语,即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与此同时,留法勤工俭学生积极传播革命话语,在传播中构建,一方面通过组织工会、开办工人学校、建立党团、创办刊物等,进行华工教育与传播革命话语;另一方面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彰显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科学性、彻底性与实践性。留法勤工俭学生构建革命话语,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指明了共产主义革命道路,为中国早期革命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二是注重革命理论的研习方法,即研读马列主义原着与国际共产主义者的理论相结合,研读与译介相结合,个人研读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注重革命话语的传播方式,即话语主体的无产阶级化与话语内容的群众化相结合;注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国内革命实际的结合,构建国民革命话语,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开辟了路径、积累了经验。留法勤工俭学生构建革命话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史为鉴,勤工俭学生建立党团,组织革命活动的曲折历史,有利于增进共产党员初心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革命话语构建的方法与原则,有助于加强新时代话语体系建设;勤工俭学生肩负救国救民的使命与担当,有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总之,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是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分子发展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引领者,如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邓小平、聂荣臻、陈毅、向警予、李富春、李维汉、蔡畅、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徐特立、李立三、何长工等。这个群体构建传播革命话语的实践活动,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和铭记。

杨浩[6](2017)在《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时期,也正是湖南近代思想史上,思想碰撞激烈、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三、张昆弟、罗学瓒、向警予、郭亮、李立三、刘少奇、李达、蔡畅、李维汉、谢觉哉、夏曦、易礼容、夏明翰、蒋先云等湖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生于斯、长于斯,与湖南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山导论部分和六章构成,其中在导论部分说明了文章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文章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一章是湖南近代的社会变迁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产生,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第二章是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组织与活动的分析,具体又包括对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组成和构成的分析、团体和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早期马克思生义者的最终走向分化的分析。第三章是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参与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参与、对湖南教育变革与留法勤工俭学的参与、对民风与民俗转变的参与等。第四章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参与,主要包括建立文化书社,创办自修大学等。第五章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政治参与,具体又包括反帝爱国运动、参与湖南“驱张运动”、加入“湖南自治”运动、参与中共党组织的建立等。第六章是对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与湖南社会变迁的反思。湖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风起云涌的省份,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核心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几乎尝试了民国初年那些有影响力的主张,包括新村主义、废督裁兵、教育救国、无政府主义,参与了驱张运动、湖南自治等民国初年的政治运动。一部分人甚至走出国门,留法、留俄勤工俭学,有的还到东南亚等地开展教育活动,以教育为手段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目标,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份子则直接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对整个中国的革命进程发生重大影响。对于毛泽东、蔡和森等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湖南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研究,既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分合、产生的文化土壤和历史机遇、从事的活动与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湖南社会的发展互动进行深入宏观上的阐述与微观上的解读,做出透彻和全方位的分析,还原其更加微观而具体的历史面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更加深入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湖南早期党的历史,还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对于湖南近代史的研究。

袁玉梅[7](2017)在《向警予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领导人,是党内最早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革命家。少年时期,向警予笃信教育救国,尤其关注女性教育事业;在蔡和森的影响下,逐渐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她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报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以向警予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具体的时代环境为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向警予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深化和拓展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生平和思想研究。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对向警予的思想发展进行简要历史考察。向警予早期是一名民主主义者,她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反对传统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双方自由结合。在蔡和森的影响下,向警予逐渐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反对政治改良,主张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第二章主要研究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向警予在家庭教育、教师引导以及“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立志教育救国。她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要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应坚持男女共学,运用“教育取重自动”和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自治管理。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突显了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重视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民主与严谨并重的教育管理模式。向警予教育救国的思想及其实践,提升了女子觉悟,推动了妇女解放,为社会风俗的转变吹进了一股新风,当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第三章对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曾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对妇女解放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向警予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经济制度,只有实行政治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是一项巨大的历史工程,必须以劳动妇女为主体,联合最广大范围的妇女,着眼于民族解放和女性自身解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主体上求同存异、目标上两位一体、方法上多元并举的鲜明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妇女运动的积极探索,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同时,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受到整个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很多不彻底和不完善的地方。第四章重点研究向警予的宣传思想,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较为薄弱。向警予投身革命后,曾先后参与《向导》《妇女周报》和《大江报》的编辑、出版等工作。她认为,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事实为准绳,真实反映妇女运动全貌,为民族解放大业而服务。向警予的报刊宣传实践在宣传、鼓动群众,揭露、批判敌人,反映、引导舆论,指导、推动工作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在报刊宣传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特征的宣传思想;她的宣传实践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报刊宣传的探索,既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有受历史条件限制所具有的局限。第五章对向警予思想进行总体评析。本章将向警予思想与秋瑾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向警予思想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推动了思想文化启蒙,促进了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由于向警予牺牲较早,她的很多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展开,具有不成熟性,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妇女解放理论的创立以及报刊宣传中的理论贡献。

王刚[8](2016)在《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文中指出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个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无论是倡导者和践行者的初衷,还是他们最后选择的救国道路,在北洋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关于留法群体的研究侧重于留法勤工俭学的研究,尤其是侧重于留法群体党史人物、政治方面的研究,缺乏对留法群体在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无疑,研究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各条救国路径,有利于深化对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认清留法群体的最终归宿与最初目标的偏离,对国家今后留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和借签,也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1912-1927年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归类总结、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实践。在北洋时期,中国人留法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1912-1918年的留法阶段;二是1919-1923年留法阶段,在该阶段的1921年,留法学生发动的三次斗争(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攻占里昂大学)后,留法运动出现转折。三是1924年后的留法运动。北洋时期留法运动的倡导者和三大组织机构,是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宗旨的。他们希望留法学生到达法国后,能够学习法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以及法国文化知识,来拯救处在乱世的中国。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法国大批士兵退伍,法国经济更加萧条;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刺激了留法群体,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与三次主义的较量后,留法群体出现了彻底分化:在政治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上,留法学生有了各自的最终抉择。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对中国的政治、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方面:留法群体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在教育方面:在中国建立了新的教育体制,使得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注重女子教育。在科技方面:积极倡导“科技救国”,培养科技人才。在经济领域: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并促进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赵健[9](2015)在《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心路历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些仁人志士积极探索各种救国救民之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即其中之一。本文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主线,着重考察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的心路变迁历程。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之前,无论是运动的发起者还是后来的参与者,他们的理想信念应该说都各有不同。但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来挽救中华民族,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康”这一共同目标上,大家并无太大分歧。在当时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是真正的天堂所在,它象征着“富强、文明、民主和自由”。广大知识青年对救国救民之路的积极探索,以及他们对法国资本主义文明的向往与憧憬,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地理空间的隔膜和信息的严重闭塞,使得留法勤工俭学生们对法国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这片曾经让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之时,特别是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的真实状况时,他们无不失望与悲愤。他们感受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特别是领教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贪婪剥削。由于经济危机及其他诸多原因,留法勤工俭学生们深陷困境,“勤以工作,俭以求学”的旅法初衷难以实现。法国政府的蛮横处置以及华法教育会的抛弃更使留法勤工俭学生们处境艰难,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彻底认清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真面目,更迫使他们对资本主义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加上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勤工俭学生摒弃了此前模糊乃至错误的理念和信仰,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并转向与黑暗现实的勇敢抗争。

尹涛[10](2014)在《叶青思想批判》文中研究指明叶青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家庭。于1920年去法国留学,1926年从苏联回国后参加国民大革命。从他留学法国到在国民革命中支持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和各省区联席会议的决定为止,是他思想的早期阶段。在此期间,他同情工人,加入共产党,走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之路。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揭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状况,分析世界和中国的革命形势,批判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派,宣传旅法华人的反帝运动,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些工作。从支持1926年底国民党中央和各省区联席会议的决定,到1936年10月脱离中共外围组织辛垦书店为止,这个阶段对叶青来说是一个特殊,或者说转变时期。在此时期,他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哲学研究。而他的哲学观点,包括他的整个理论主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在中共革命队伍的外围,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在哲学上从唯物主义转向物心综合论,并和中共理论宣传者展开论战。在研究哲学和进行论战的同时,他也对当时的各种思想文化问题,以及主要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或批评。重要的是,随着时移世变,他的思想出现了一些对中共不利而逐渐偏向国民党的变化。1936年10月叶青脱离中共方面后,很快加入国民党方面,变为国民党的理论家和反共专家。于是,大力阐扬三民主义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他对三民主义从研究方法到内容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看法。这些看法与国民党的主流观点有所不同。有些看法,如将物心综合论解释为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等,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色彩。与之前他站在中共的立场,突出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联系及革命性的观点不同,他着力论证三民主义是完美无缺的理论,比中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比当时的其它所有理论都优越,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借此论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理性。在1936年离开辛垦书店,并很快加入国民党方面,成为国民党的理论家和反共专家之后,叶青通过发表文章和出版着作等各种方式,对中共的革命理论主张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大力批判。而他批判的主旨,是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叶青对中共的革命理论主张和实践进行批判的同时,中共也对他的有关理论和主张进行了批判。中共对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他的三民主义理论主张和他在国共和谈问题上的立场的批判上。中共不但对他多次批判,还将他列入1949年1月公布的战犯名单之中。到台湾后,叶青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大力进行理论宣传,特别是反共宣传活动,直到离世。他去世后,台湾有关方面给予他较高的评价,并用“革命理论家”来概括他的一生。这与国内大陆方面目前对他的否定性评价,显然如天差地别。就他的一生来看,具体来说,他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作了一些工作。后来他在中共外围组织辛垦书店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他的思想理论已经具有两面性。自1936年10月,离开辛垦书店,并很快加入国民党方面起,他就一直为国民党进行理论宣传工作。他一方面宣传三民主义,一方面反对中共的革命理论主张。总体上来讲,他则是一个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专家。而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失败的意识形态。这也就注定了,叶青是一个失败的国民党意识形态专家。

二、试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的记忆修辞与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留法岁月》建构的记忆内容
    (一)人物: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群像记忆
    (二)场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时空记忆
    (三)事件:留法勤工俭学生的行为记忆
二、《留法岁月》建构记忆的修辞维度
    (一)直观丰富的视像修辞
    (二)充满张力的声音修辞
三、《留法岁月》建构认同的记忆修辞路径
    (一)社会记忆与个体记忆融合
    (二)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链接
四、结语

(2)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四重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
    (一)近代中国“寻医求药”的留学运动:邓小平留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二)勤工俭学运动和留学苏联: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时代影响
    (三)1949年以后中国的曲折发展:邓小平留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触动
二、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实践逻辑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激活了少年邓小平对新生活的向往和革新念头
    (二)勤工俭学法兰西与留学苏联的域外经历培养了青年邓小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远的国际视野
    (三)复出后出访欧美日本的见闻使邓小平看清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与原因,促使他决定扩大派遣留学生学习先进科技知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三、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开放逻辑
    (一)明清闭关锁国教训惨烈,为邓小平扩大留学生派出提供了开放的历史借鉴
    (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艰难曲折,为邓小平不屈不挠坚持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供了现实的反思
    (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恢复和扩大留学教育,推动改革开放
四、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发展逻辑
    (一)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现代化,邓小平把握了世界的主流趋势,其留学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
    (二)振兴中华必须走正确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留学思想开启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先声
    (三)建设现代化要依靠人才,邓小平通过扩大留学培养人才,奠定发展之基
    (四)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捷径,邓小平顺应人类发展规律造就人才
五、结语

(3)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留法青年中传播的原因
    第一节 内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第二节 外因:法国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第一节 先锋个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一、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纵向研究
        二、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横向比较
    第二节 进步团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质变
        一、“蒙达尼派”:在勤工中转变思想
        二、勤工派:在挫折中及时觉悟
第三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第一节 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中国传播的欧洲路径
        一、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党团组织成立前的个体贡献
        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党团组织成立后的集体行动
    第二节 开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探索
        一、学习苏俄,寻找中国革命的阶级力量
        二、注重团结,开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建设与宣传工作
        三、耕耘《赤光》,全面阐释中国革命的方法
第四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辨明矛盾,强化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意识
    第二节 实事求是,领导组织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第三节 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高潮
第五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中的困难
    第一节 法帝国主义的政治打压和舆论冲击
        一、法国政府的极力打压
        二、法国舆论的极限施压
    第二节 华人敌对势力对进步分子的仇视与打击
        一、中国封建官僚对进步分子的敌视与打压
        二、中国青年党人对统一战线的攻讦与破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问题提出
        2.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1.近代大学女教师群体研究
        2.留法女性研究
        3.留法学生研究
        4.女子留学研究
        5.留学教育研究
        6.女子教育研究
    (三)概念厘定
        1.大学
        2.大学教师
        3.留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一、留法背景
    (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二)法国革命文化对女子留学法国的影响
        1.法国革命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中妇女解放诉求的契合
        2.法国革命崇拜的发生与确立推动知识女性留学法国
    (三)“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
    (四)中国政府对女子留学的规制
        1.中国政府留学政策演变
        2.大学教员资格规定对女子留学的推动
    (五)法国政府对留法教育的支持
二、群体概况
    (一)地域结构
        1.从东南沿海向内陆推进
        2.各地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
    (二)家庭结构
    (三)学历结构
        1.留学前的学历
        2.留法回国后学历
    (四)专业结构
三、积极赴法
    (一)投身勤工俭学浪潮
    (二)积极争取官费留法名额
    (三)筹措川资自费留法
    (四)走出困境——郑毓秀
        1.退婚求学拒绝旧式人生
        2.初涉革命打破性别传统
        3.理想破灭赴法求真
四、在法剪影
    (一)刻苦的学习
        1.法语学习
        2.专业学习
    (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1.社会交往
        2.撰文
        3.学生社团与学生自治
    (三)积极勇敢的革命活动
        1.法国革命氛围的影响
        2.学习革命理论
        3.参与革命活动
    (四)重塑自我——潘玉良
        1.潘玉良在法国的学校生活
        2.潘玉良在法国的社会交往
五、学成报国
    (一)从事教学
        1.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2.教学态度认真负责
    (二)学术研究
        1.文科
        2.理工科
        3.艺术科
    (三)学校管理
    (四)社会服务
        1.以文字推动社会发展
        2.支援革命战争
        3.支持妇女解放
        4.参加并创办社会团体
        5.中法交流的使者
    (五)深造自得——冯沅君
        1.教书育人
        2.着书立说
        3.支持革命
六、分析总结
    (一)家国命运与女性解放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在多重文化冲突中艰难完成现代女性身份重构
    (三)积极投入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并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主要研究综述
        1.2.2 国外主要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
        1.4.2 早期革命话语
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背景
    2.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陷入困境
        2.1.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构成
        2.1.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局限性
    2.2 “俄式”与“本土式”革命话语的融合
        2.2.1 “俄式”革命话语的传播
        2.2.2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初步中国化
    2.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概述
        2.3.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背景
        2.3.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过程
3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实践
    3.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形成
        3.1.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概况
        3.1.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自身的“革命改造”
    3.2 “革命斗争”话语的构建
        3.2.1 对资产主义本质的揭批
        3.2.2 对无产阶级斗争的阐述
    3.3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话语的构建
        3.3.1 建党理念与党建话语
        3.3.2 无产阶级专政话语
    3.4 “联合革命”话语的构建
        3.4.1 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
        3.4.2 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4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分析
    4.1 主体思想的转变
        4.1.1 由称颂法兰西文明到揭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4.1.2 由提倡工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话语的转变
    4.2 话语内容的特点
        4.2.1 话语的阶级性
        4.2.2 话语的民族性
    4.3 传播载体的运用
        4.3.1 组织工会与建立团体
        4.3.2 创办刊物与宣传革命话语
    4.4 构建方式的审思
        4.4.1 与组织华工相结合
        4.4.2 与非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论战
5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价值及启示
    5.1 指导中国早期革命实践
        5.1.1 阐释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5.1.2 指明革命道路:共产主义道路
    5.2 推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
        5.2.1 研读与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5.2.2 构建国民革命话语
    5.3 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3.1 “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信仰
        5.3.2 继往开来,加强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
        5.3.3 砥砺奋进,激发青年大学生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湖南近代的社会变迁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产生
    第一节 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与不阀混战
    第二节 农村严重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
    第三节 新式学校的创办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办与新兴工阶级的产生
    第五节 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激荡
第二章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组织与活动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第二节 团体和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次分化
第三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参与
    第一节 深入社会底层 了解社会情况
    第二节 创办平民夜校 提高民众文化
    第三节 创建新民学会 变革民风民俗
    第四节 参加教育变革 赴法勤工俭学
第四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参与
    第一节 创办《湘江评论》倡导思想解放
    第二节 建立文化书社传播进步书刊
    第三节 组建自修大学学习革命理论
第五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勇敢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节 奋勇投入湖南“驱张运动”
    第三节 热情加入湖南“自治运动”
    第四节 敏锐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第五节 发动中国最早的工人运动
    第六节 掀起暴风骤雨的农民运动
第六章 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变迁的反思
    第一节 造英雄的时势与造时势的英雄
    第二节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其历史作用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改变湖南近代社会的最终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向警予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一) 拓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二) 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
        (三) 深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
        (四) 加强早期共产党人和女干部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向警予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
    二、反对婚姻制度,主张自由结合
    三、反对政治改良,主张暴力革命
    四、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
第二章 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
    一、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推动
        (二) 从萌芽到发展的形成过程
        (三) 家庭教育与教师引导的影响
    二、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二) 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三) 坚持男女共学
        (四) “教育取重自动”与榜样示范法相结合
        (五) 注重学生自治
    三、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突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
        (二) 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
        (三) 重视个性的科学化教育方法
        (四) 严谨与民主并重的教育管理
    四、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意义和局限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
    一、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的妇女觉醒
        (二)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
        (一) 妇女解放首先要取得经济独立
        (二) 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在于政治革命
        (三) 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基础
        (四) 妇女解放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五) 妇女解放的目标
    三、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主体上求同存异
        (二) 目标上两位一体
        (三) 方法上多元并举
    四、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意义、启示及反思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启示及反思
第四章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
    一、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报刊宣传的发展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影响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若干因素
    二、向警予报刊宣传工作的实践
        (一) 《向导》重要撰稿人
        (二) 主编《妇女周报》
        (三) 《大江报》主笔
    三、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
        (二) 报刊宣传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三) 报刊宣传要为民族解放服务
        (四) 报刊宣传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五) 报刊宣传要真实、客观反映妇女运动全貌
        (六) 报刊宣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舆论导向
    四、向警予报刊宣传实践的社会影响
        (一) 宣传、鼓动群众
        (二) 揭露、打击敌人
        (三) 反映、引导舆论
        (四) 指导、拓展工作
    五、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和局限
        (一)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五章 向警予思想的评析
    一、向警予思想的特征
        (一) 彻底的革命性
        (二) 广泛的群众性
        (三) 严谨的科学性
    二、向警予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 推动思想文化启蒙
        (二) 促进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
        (三) 推动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
        (四) 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向警予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二) 对农民阶级的潜力认识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8)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境外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1.4 概念界定
        1.4.1 相关界定
        1.4.2. 概念
第二章 北洋时期留法学生的概况
    2.1 1912-1918年的留法概况
        2.1.1 辛亥革命前留法情况的历史回顾
        2.1.2 辛亥革命后留法运动的发起
    2.2 1919-1923年留法的概况
        2.2.1 1919-1920留法运动高潮的出现
        2.2.2 1921年后留法运动的转折
    2.3 1924年后的留法运动
第三章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转变及其最后选择
    3.1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初期设想
        3.1.1 科学救国
        3.1.2 实业救国
        3.1.3 教育救国
    3.2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转变
        3.2.1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3.2.2 留法群体分化危机的出现
        3.2.3 留法群体与三种不同“主义”的较量与群体分化
    3.3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最后选择
        3.3.1 政治救国
        3.3.2 教育救国
        3.3.3 实业救国
        3.3.4 科技救国
第四章 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践行
    4.1 留法群体在政治方面的实践
        4.1.1 留法群体与五四运动
        4.1.2 留法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 留法群体在教育方面的实践
        4.2.1 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
        4.2.2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4.2.3 重视女子教育,倡导男女同校
    4.3 留法群体与科技发展
        4.3.1 归国任教,培养科技人才
        4.3.2 从事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
    4.4 留法群体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4.4.1 实业救国的努力践行
        4.4.2 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心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
    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心路变迁的原因
    一、留法期间的艰难生存状况
    二、法国当局的处置
    三、华法教育会的应对
第三章 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思想的转向
    一、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二、与工读主义的决裂
    三、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建党活动
        (一) 引进科学社会主义
        (二) 与国内同步创立共产党
        (三) 为中国共产党培育了大批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叶青思想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分析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叶青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第一节 早期接触与参加革命的经历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一、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和揭露
        二、对各国家革命运动的考察和分析
        四、对中国革命的分析
        五、对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六、对旅法华人反帝运动的宣传和分析
        七、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宣传
        八、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和分析
第二章 叶青的哲学研究
    第一节 叶青被捕变节的经过
    第二节 叶青哲学论着分析
    第三节 叶青对哲学的解释
    第四节 哲学消灭论解读
        一、提出过程
        二、主要内容
        三、多方面的论证
    第五节 物心综合论解读
        一、提出过程
        二、主要内容
        三、“坚强的论据”
    第六节 叶青对逻辑学的研究
        一、提出综合逻辑论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证明”
    第七节 叶青和艾思奇“新哲学”的争论
        一、关于“新哲学”的内涵
        二、关于哲学消灭论
        三、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四、关于内因论和外因论
    第八节 叶青对其它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时代问题
        二、民族问题
        三、国家问题
        四、宗教问题
        五、文化问题
        六、读经问题
        七、人生问题
    第九节 叶青对各派思想学术的批评
        一、对无政府主义的批评
        二、对梁漱溟中西文化论的批评
        三、对胡适思想学说的批评
        四、对张东荪哲学的批评
第三章 对三民主义的阐扬
    第一节 叶青1936-1949年间的政治活动
    第二节 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
    第三节 关于三民主义研究的方法
        一、三民主义研究者所应具备的条件
        二、如何研究三民主义
    第四节 对三民主义的解释
        一、对民生主义性质的认识
        二、提出“一次革命论”
        三、阐明三民主义的丰富内涵
        四、将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解释为“物心综合论”
        五、概括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方略
        六、指出三民主义的优越性
    第五节 对国民党执政合法性的宣传
        一、反对多党政治,主张一党专政
        二、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为中国的“特殊性”所决定
        三、认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历史的选择”
        四、指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应实行一党专政
        五、坚持宪政阶段国民党应继续掌控政权
    第六节 对五权宪法的宣传
        一、认为五权宪法代表着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
        二、强调五权宪法的内容具有次序性、完整性
        三、顽固坚持《五五宪草》
        四、反对政协会议对《五五宪草》的修改
        五、反对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第四章 对中共革命理论主张的指斥
    第一节 进行反共宣传的过程
    第二节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解释
    第三节 对抗战胜利前途的判断
    第四节 对中共的全面指责
        一、否认中共存在的必要
        二、对中共各阶段革命主张和活动的攻击
        三、对中共革命前途的评估
    第五节 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攻击
第五章 中共对叶青理论主张的系统批判
    第一节 对叶青哲学观点的批判
    第二节 对叶青三民主义理论宣传的批判
        一、中共对三民主义所持态度的变化过程
        二、批判叶青“以统一取消抗日”
        三、批判叶青提出的“一次革命论”
        四、批判叶青关于三民主义内容的解释
    第三节 对叶青关于国共和谈立场的批判
        一、坚决维护政协会议对《五五宪草》的修改
        二、批判叶青对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反对
结语
    第一节 叶青到台湾后的理论宣传活动和台湾学者的评价
    第二节 对叶青一生理论宣传活动的总评
    第三节 关于叶青思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党百年纪录片《留法岁月》的记忆修辞与认同研究[J]. 孔令淑. 东南传播, 2021(12)
  • [2]邓小平留学思想演变的四重逻辑[J]. 祁小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张世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4]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D]. 朱晨曦.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5]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D]. 桑万达.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6]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D]. 杨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向警予思想研究[D]. 袁玉梅. 武汉大学, 2017(06)
  • [8]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D]. 王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9]留法勤工俭学主流群体心路历程研究[D]. 赵健. 河南大学, 2015(08)
  • [10]叶青思想批判[D]. 尹涛. 南京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论法国勤工俭学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