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交易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品种交易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品种交易行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陆家源[1](2021)在《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期货交易中的程序化交易的比重越来越大。程序化交易是指以数学和金融建模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交易的过程。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程序化交易突破人的生理反应极限,提高交易质量;而且可以代替人为的主观判断,极大减少交易者主观情绪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程序化交易起步较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基本没有与国际接轨。而作为程序化交易的实现载体,目前流行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存在着门槛高、费用贵、学习成本高等缺点,阻碍了程序化交易的发展。从专业的角度看,许多程序化交易系统通用性较差,功能割裂和片面,缺乏有机统一;某些平台虽然功能齐全,但是也存在行情延迟、回测与实盘交易不一致等问题。为促进我国的程序化交易的发展,针对程序化交易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低门槛而专业的程序化交易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提高程序化交易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提供了账户信息管理、行情存储和展示、策略开发和编译、策略组合回测、实盘交易等程序化交易的必备功能,支持高级编程语言c++的交易程序开发环境,实现了程序化交易系统功能的有机统一。(2)降低行情收发的延迟:使用Memcache和基于socket的自定义通信协议进行行情播发,增强系统的并发能力;通过行情和K线的本地持久化,支持非交易时间下查看历史行情;通过预加载方式,减少K线请求时的等待时间。(3)提供交易策略回测功能,并提高回测与实盘交易的一致性:实现了基于C/S架构策略的开发、编译和回测的功能,同时提供资金管理功能,提升系统风险控制能力,并且根据与期货交易所的一致的撮合方法设计回测模块,提高回测与实盘交易的一致性。

周玉亭[2](2021)在《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文中认为1996年至今,我国的钢铁产量始终位居世界第一,目前钢铁产量已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整治环境污染,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低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特别是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钢材市场也受到冲击,使许多钢铁企业经营面临困境。HD公司是北京一家大型钢材贸易公司,业务以批发为主,经营上采取薄利多销策略。近些年来,年销售几十万吨钢材,但毛利微薄。为了满足日常经营需要,公司月平均钢材库存13000吨,库存量相对较大。在钢材价格上涨和基本趋于稳定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可维系正常的经营活动。但近年来钢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呈现跌多涨少的局面,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和国家去产能政策、环保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给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公司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套期保值相关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风险对冲理论、期货套期保值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量价关系理论、风险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钢贸公司业务实际,分析了HD公司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开展钢材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组织结构、前期筹备工作、套保业务制度设计、套期保值策略、套期保值效果评估、PDCA循环制度等层面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路径,从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期货套期保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法。通过对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分析,提出了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的具体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钢材期货套期保值相关理论,解决了大型钢铁贸易公司经营中面临市场行情变化、钢材价格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亏损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HD公司的经营风险,提升公司绩效,实现管理创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为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杨柳[3](2020)在《不同类型平台中农户的特色农产品交易行为研究 ——基于山东夏津县地瓜种植户的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地开始推进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一乡一品”“一村一品”逐步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与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几乎同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正在改变农产品的销售形式。在农村,农户除了在传统市场上进行交易外,还利用互联网有效地选择、并自发地建立了一些网络信息平台,借以推进农产品的交易,这使得不同类型平台的结构(尤其是信息结构)对农户的交易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成为本研究关注的主题。本论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为调查点,对该县416户地瓜种植户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农户从事地瓜交易的平台为切入点,以平台中的信息结构为关键点,将施坚雅等人分析的基层市场视为农户进行农产品交易的一个平台,并以此为参照,探讨自主网络平台和既定网络平台这两类网络平台在交易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不同类型平台中农户的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传统交易平台,农户的销售渠道选择较为多元,他们既可以在专业地瓜交易市场上同外来的地瓜采购商进行跨区域地交易,又可以通过当地的地瓜“代办”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同时,传统集市平台的兴盛使得地瓜的零售交易仍然存在,而新型综合性交易市场(如超市)的兴起亦使得优质产品获得独立的交易机会。就信息结构来看,传统交易市场平台仍依附于原有的地域空间,交易形式仍以面对面沟通达成为主,但是,当“代办”和收购经纪人这类“中间人”日益增多时,传统地瓜交易市场的层级开始呈现出扁平化特征;同时市场信息得以在既定的空间内针对性地传达。农户选择传统平台进行交易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非传统平台而言,地瓜种植经验、是否加入合作社、2018年家庭纯收入均对农户选择传统交易平台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同样地,相对于传统交易平台在内的多个平台而言,地瓜总产量、地瓜采购量与地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地瓜种植经验、是否拥有地窖、是否加入合作社均对农户选择传统交易平台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只有户主的年龄对农户选择传统交易平台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在自主网络平台(微信交流群)中,虚拟的时空结构使外来采购商的采购半径大大拓展,也使得农户获得了更具发散性的交易链接通道。微信交流群通过成员身份选择,使交易信息在不同成员之间有选择地传递,不同的交易对象能借助自主网络平台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而进行交易对象选择、价格谈判,并最终达成交易。由于农户种植规模及产品品质的差异,其在微信交流群的平台准入、信息发送和交易对象的选择等信息的获取上具有层级性特征。对影响农户选择微信交流群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不选择地瓜微信群而言,地瓜总产量、地瓜交易量、地瓜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地瓜种植经验、是否加入合作社均对农户选择地瓜微信群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样地,相对于地瓜微信群在内的多个平台而言,地瓜总产量、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选择地瓜微信群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只有家庭的代际层级数对农户选择地瓜微信群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对影响农户在微信交流群交易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农户的地瓜总产量、地瓜采购量、地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农户的信息发送方式对其在微信群的交易均有正向影响;农户的议价策略对其成功交易也有一定影响。相比于从高到低报价和从低到高报价而言,农户不报价、从客户中间选择一个最高价的交易策略有助于帮助其更好的达成交易。在既定网络平台(“一亩田”平台)中,信息的内容、种类、频率均被平台设置成既定模式。此类平台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了控制单边卖方(农户)准入来实现与买方对接的信息发送模式,这使得此类平台更类似于全天候卖方集市,其通过对信息的甄别而实现匹配交易。此类平台的信息结构虽然具有虚拟时空的特点,但是却因为信息量大而具有横向匹配的层级性特点。这就使得在争取信息流通效率的过程中,那些交易量大、品质优、更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地瓜农户愿意为了追求更高的交易匹配率而支付更高的平台使用费,去搜寻更合宜的交易对象。对影响农户选择“一亩田”作为交易平台的回归分析表明,地瓜交易量对农户的平台选择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地瓜种植经验对农户能否成功在“一亩田”上达成交易有显着正向的影响;户主年龄与其平台选择在统计上呈负相关。对影响农户在“一亩田”平台交易效果的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注册与农户在平台上的交易量无显着关系;是否发送信息、农户收到的信息反馈速度、地瓜采购量对农户的平台交易量有正向影响;然而,农户的议价策略对其在平台上的交易量无显着影响。本文最终得出四个基本的结论:第一,夏津农户在从事地瓜种植时,由于资金、技术及风险偏好的差异而在种植规模及种植方式上存在不同,这种不同导致农户之间出现分化,并影响他们的地瓜交易行为;第二,传统市场平台、自主性网络平台与既定网络平台所蕴涵的信息结构特征影响着农户的交易平台选择,且不同的农户在这些平台中的交易行为存在差异;第三,当农户通过网络平台来促进农产品的交易时,互联网自身的超时空性则使得农户不必再囿于农村的基层市场体系逐级向上运输,这令传统的具有等级性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第四,农户通过分散建立地窖来储存产品而获得了较高的利润,这使得该产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润分配发生改变,此类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拓展需要应对产业利润分配的事实,而提升终端产品的附加值。

刘凌云[4](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张鹏飞[5](2019)在《Donchian量化交易策略在国内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最近10年内成长迅速,管理期货策略在资产配置组合里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和其他策略相比,其高波动性和低相关性的优势非常明显。2010年后,量化交易在国内的期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以严格确定的交易策略模型代替主观交易判断,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用概率的思维方式制定投资策略,收益表现优秀。因此,研究国内期货市场量化交易策略模型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Donchian量化交易策略在国内期货市场的表现,通过对期货市场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量化筛选交易对象,以Donchian的原始思路构建了单策略多品种的资产组合模型,在原有策略模型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模型改进,在多品种多周期上的收益表现进行了回测研究,通过对长达约10年的历史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改进后的模型能在长时期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品种特性中取得稳定收益,这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量化交易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并且对帮助投资者以此为基础根据市场变化演进发展新的交易策略思路,最终形成成熟的投资策略具有实际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鄢笑玲[6](2019)在《基于海龟交易法则的量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制度不断完善、产品不断创新;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及采用T+0的清算制度,市场交易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伴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量化投资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的投资方式。量化投资相对于传统投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准确性、收益稳定性等投资优势,无论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2015年我国的股灾,都较好的弥补了投资者贪婪、恐惧和迟疑等人性的弱点,更少的主观情绪,更多的理性交易,拥有着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海龟交易法则是美国八十年代伟大的投资思想,在当时年化收益近80%。本文针对量化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以海龟交易法则作为研究对象在Ricequant平台设计量化投资策略,并通过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实证检验和策略优化。量化投资策略的开发包括建模、编译、回测和优化追踪等步骤,海龟交易思想在美国八十年代获得较高收益,本文建立的海龟交易策略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2014年至2018年累计5年回测,年化收益10.7%左右。从账户、持仓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分析发现,海龟交易法则仍具有相对的投资优势,只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才没有表现出超高收益水平。基于我国市场环境和国情分别对策略入市、加仓、止损等参数进行测试和优化,最后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收益曲线,年化收益提高到32%左右。本文借鉴海龟交易思想,从交易模型的选择到程序化策略实现,完整的提供了一套量化投资策略开发与设计的思路框架,对于量化投资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史光伟[7](2020)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及风险预警研究》文中指出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其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和规避股票市场风险。自2010年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其股票现货市场关系紧密,再加上期货的杠杆化交易原理,股指期货市场的边际风险通过风险传导机制可能引起现货市场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交易技术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已开始呈现程序化交易与高频交易的趋势,这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股指期货自身的杠杆特性、跨市场关联特性、高频交易等因素,极大增加了其风险爆发的影响力和监控难度。目前,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内高频交易对市场风险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尚未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本论文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了市场中的高频交易行为模式与识别方法,深入剖析了高频交易与市场波动性、市场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了高频交易背景下的市场风险预警方法,为加强市场风险管控、发挥高频交易对市场的正面作用、积极引导股指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首先,基于真实委托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内高频交易者的交易行为模式,对比研究了不同交易规则下高频交易者的行为模式异同,提出了基于共聚类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识别方法。相比于以往基于人工定义固定阈值规则的识别方法,本文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本文利用500毫秒级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实验,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内高频交易者在报撤单时延及次数等方面的关键特征;针对固定阈值规则进行高频交易识别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共聚类的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对股指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交易角色的不同行为模式,并能过滤瞬时模式对行为模式识别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便于监管机构对高频交易行为的识别与监管。其次,基于分钟级高频交易数据,深入剖析了高频交易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的关系。相比以往关于市场波动性的研究工作,本文研究了不同监管政策和不同市场行情下高频交易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本文基于日内波动性度量指标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受限前后波动率的日内特征变化,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论证了高频交易活跃度和市场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引入GARCH类模型对市场收益率波动进行了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受限导致高频交易减少后,市场受旧信息的影响大于新信息的影响,市场波动总体表现为长记忆性和持久性,市场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有所增加。再次,基于分钟级高频交易数据,深入研究了不同市场条件下高频交易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工作,本文进一步揭示了高频交易者对中国市场流动性的偏好,以及高频交易与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关系。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定义高频交易代理指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算法交易代理变量(AT)与买卖价差之间的关联,得到了高频交易分别与更小的买卖价差、有效价差、更大的实现价差、更少的逆向选择相关的结论,这意味着高频交易者会选择在交易成本更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低的情况下战略性地进入市场。本文选取LVa R指标来度量流动性风险,发现了高频交易与流动性风险的负相关关系;在股指期货受限后,市场外生流动性风险在总体流动性风险中的平均占比从受限前的4%上升到了16.9%。基于这一结论,论文还对极端行情走势下高频交易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频交易虽然会抬高整体风险水平,但并不会额外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结论。最后,基于分钟级和Tick级高频交易数据,深入研究了高频交易背景下的股指期货市场风险预警方法。相比传统对买卖双方等交易篮子进行计算的VPIN指标,本文对预警指标计算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得该方法更加适用于在高频交易环境下市场风险预警。具体而言,本文阐述了原始VPIN指标及其改进后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详尽地对比实验和实证分析证明了本文改进后VPIN指标的有效性,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地预警市场波动,并能在高频交易更加活跃的时间段取得良好的行情异常波动预警效果。此外,本文还对改进后的预警指标与市场波动性、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讨论,实证表明:当市场波动加剧、流动性风险攀升时,预警指标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当市场处于极端走势情况时,本文方法仍可有效预警,但预警触发的频率明显要高于非极端走势情况。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频交易是一种中性的工具,对市场流动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高频交易活跃度的增加也会增大市场波动率,从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高频交易行为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市场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警。由此来看,为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建议监管部门一方面允许高频交易的存在,适当放宽高频交易的限制,另一方面又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准确的高频交易判断标准,建立完善的高频交易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提升防范发生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控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文围绕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中的高频交易行为模式、高频交易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及风险预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股指期货产品推出较晚,市场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频交易也日趋复杂化;另外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高度相关性,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需要研究跨市场的高频交易者行为模式及跨市场的风险传递机制,为我国股指期货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麦根[8](2019)在《基于技术分析指标组合的外汇量化交易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量化交易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长期的发展,量化交易的理论和技术已趋于成熟,在金融交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运用量化交易平台实现基于技术指标的量化交易策略研究较多,但对量化交易策略优化的研究较少,缺乏一套完善的量化交易构建和优化体系。一般情况下,默认参数下的技术指标量化交易策略表现一般,也难以适应不同市场和不同时间的行情走势,量化交易策略经过参数优化,可以适应具体交易品种的行情走势和提升盈利能力。随着投资者对量化交易研究的深入,量化交易策略的优化将会成为量化交易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在MetaTrader5量化交易平台分别设计构建MACD指标与RSI指标的两个单指标量化交易策略和双指标组合量化交易策略,选取欧元兑美元的历史交易数据,对三个量化交易策略进行回测检验,验证默认参数下三个量化交易策略的交易绩效。在回测检验的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分别对三个量化交易策略进行参数优化,对计算出来的优化参数进行样本内数据回测和样本外数据检验,根据两段测试的表现筛选出三个策略相应的最佳优化参数。最后,分别对使用最佳优化参数的三个量化交易策略进行模拟实盘检验,检验策略在样本外数据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可以通过构建基于技术指标的量化交易策略在外汇市场上实现盈利,其中技术指标组合量化交易策略在盈利和风险方面比单指标量化交易策略拥有更好的表现。第二,可以通过运用遗传算法对量化交易策略进行参数优化,提高技术指标量化交易策略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技术指标组合策略比单指标策略优化后的表现更好,拥有更大的优化空间。第三,通过样本内数据回测和样本外数据检验两段测试筛选出的量化交易策略最优参数,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与历史数据过度拟合的情况,使量化交易策略在样本外数据表现稳定,可以应用于实盘交易。

贾柠羽[9](2019)在《基于GARCH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交易策略设计 ——以Z期货公司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的金融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交易品种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合适的交易品种以及如何寻找恰当的下单时机是众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手动交易由于受到投资者的主观影响比较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易的需求,加之现在量化投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借助统计和数学模型构建量化交易策略进行投资。同时,应运而生的量化交易平台也为量化策略的编写者提供了量化策略回测功能,通过对回测结果显示的回测指标如超额收益率、最大回撤比、夏普比率等进行分析,能够对量化交易策略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和优化,以此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要求,并把表现良好的量化交易策略运用到实际投资交易中,保证获得最大超额收益。本文旨在解决Z期货公司实际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弥补其在统计套利交易策略研究方面的不足。在正常市场状态下,证券资产价格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其波动性基本是稳定在一个区间内,通过分析波动性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识别风险区间,从而更加有效准确的制定量化交易策略进行投资进而控制风险。根据Z期货公司的实际交易情况,选择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时间收益率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金融高频时间序列存在尖峰厚尾,波动性大等特性,本文采用GARCH模型进行波动性分析,建立均值方程和方差方程,最后,根据GARCH模型对残差波动性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一套日内量化交易策略,通过历史数据回测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并对策略风险收益特点进行了分析,设计出的量化交易策略对于Z期货公司而言,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宋澜[10](2018)在《金融基准操纵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指数是现代金融的核心,是现代经济的晴雨表,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信息时代及大数据社会,指数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沪深300及上海银行间拆解利率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无不成为我们衡量物价水平、掌握大盘动向及判断资金成本的重要依据。然而,世人往往忽视指数生成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及自由裁量,臆以为其是真实、客观、公正的。事实上,即便是基于客观数据而生成的非常“客观”的指数,也难逃被操纵的命运。指数操纵将我们置身于“上帝已死”的困顿中,因为我们曾经信奉的准则被动摇了。这种震撼不仅激发国际社会对现有的指数生成机制进行改革,更促使本文展开以指数为对象的基础性研究。2012年6月26日、27日,美国司法部(DOJ)、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先后公布了各自与巴克莱银行集团的不起诉协议,巴克莱集团承诺缴纳合约4.5亿美元的罚款。1伦敦银行间拆解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操纵丑闻爆发。在调查Libor案时,监管部门截获了大量的数据终端,发现国际汇率市场居然也存在严重的操纵问题。摩根大通、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多家外汇市场做市商因涉嫌对“WM/R汇率”(由World Markets Company和Thompson Reuters汤森路透公司联合发布)实施了操纵,被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及瑞士、美国等监管部门以反垄断法为依据进行了处罚。2随后,黄金、3牛奶、4石油、5生物燃料、1天然气及2铝3等市场也都相继发生了指数操纵案件。从国际经验看,以证券指数为代表的、由集合竞价方式产生的场内金融基准尚未发现被严重操纵的迹象。而以Libor及WM/R为例的、由做市商充分参与的、传统意义上的场外金融基准则存在人为左右的可能。改革前的Libor由英国银行家协会(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BBA)管理、由Thompson Reuters汤森路透公司计算并发布。改革后的Libor,本质仍然是报价行预测的资金拆借成本。指数WM/R则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兑换标准,完全依据抓取的外汇真实交易的数据而编纂。WM/R根据全球的市场参与者在不同时区全天候的交易而设定,但被引用最多的是发生在伦敦时间每天下午4点收盘前30秒与收盘后30秒所有交易的中值。4基准操纵事件披露后,除却行业监管部门进行的行政处罚,各类民事、刑事诉讼在过去的6年中也呈井喷式曝发。国际社会的既有判例和基准改革方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更是笔者行文立意的主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及外汇基准操纵不仅在国际银团贷款、利率互换、利率期权期货、浮息票据等借贷市场、衍生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且因为报价行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所以操纵基准也引发了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更有意思的是,基准操纵应当是很明确的金融行业监管法的问题,如基准操纵是市场操纵的新方式。但在系统梳理英美欧等国、因基准操纵而引发的诉讼案件时,笔者发现美国的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纷纷以反垄断法作为请求权的基础、提起反垄断民事赔偿之诉,5而非以证券、期货等监管法规为依据、提起传统的市场操纵反欺诈之诉,这也引发本文对金融基准操纵法律规制路径的思考:第一,规制金融基准操纵到底是一个行业监管法问题、还是反垄断问题,抑或是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第二,如果金融基准操纵确实同时触犯不同的部门法,那么不同执法机构需要如何应对和协调?第三,金融基准操纵中,权益被侵犯的投资者或金融消费者又该选择何种诉讼类型来获得民事赔偿?第四,金融基准的未来何去何从?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又可以有何启示?基于上述问题的引导,本文的研究采用下述思路逐层推进。本文的第一章首先对“金融基准”的概念、分类与性质进行了分析。这是对金融基准展开基础性研究的前提,更是选择相关法律规制路径及改革路径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金融基准的概念,及与之容易造成混淆的其他概念、如证券指数。综合2016年《欧盟基准条例》(EBR)1、2014年欧盟《金融市场条例》(Mi FIR)2及英国《2012金融服务法案》对benchmark的规定,“基准”是任何费率(rate)、指数(index)或数字(figure),其基于一种或多种资产的价值或价格,通过公式计算或其他方式,周期性地或不间断地向公众免费公开或公众付费可得,可能是评估的、预测的价值,也可能是真实的交易价格。基准的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1)在借贷合同或其他投资协议中,决定待支付的利息或其他待结清的余额,如Libor;(2)决定资产的价值,如WM/R;(3)衡量投资的表现,如各类证券指数。第一章随后根据基准供给的不同意图,将其划分为公共性基准、商品性基准及混合型基准。由于混合性指数兼具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权属关系不清、权责关系不明,且爆发严重操纵丑闻的都集中在第三类混合性指数中。唯有明确基准在作为数据、作为资产、作为价格时的不同意义,才能明晰不同指数的不同运作机理、并预防不同指数所带来的不同风险。最后,本章提出,基准具有数据性,基准与信息、新闻、大数据等概念都有交叉;基准具有财产性,其以知识产权(如数据库)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等救济载体维护基准权利人的利益;基准具有价格性,当基准被合同或产品直接援引,那么基准就不再是某种“参照”,而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交割价格。本文的第二章分析了“金融基准操纵”的行为性质、操纵原因和主体特征。首先,基准操纵超脱了现有“市场操纵”的理论前提,即,操纵者的目标是为了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而手段则是交易足够大量的资产(比如连续交易、相互委托)。操控价格基准可以省去实物的运输和仓储成本,从某种程度上比操控实物价格或基础市场更便捷。同时,基准生成由于有其特殊的数据抓取及信息披露惯例,所以往往欠缺构成“欺诈”所必须的“虚假陈述”和“依赖”。这促使“基准操纵”已成为“市场操纵”最时兴的方式。其次,由于既有的市场操纵的立法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2014年4月,欧盟通过了最新的《市场滥用条例》(MAR),规定“任何传递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或误导性要素,或者任何影响基准计算的行为”,都属于“操纵市场”,从而在行业监管法上给予“非欺诈型”的基准操纵以特殊的法律救济。再次,不论是报价驱动型的Libor还是交易驱动型的WM/R,其本质都是做市商制度。因此,本文指出,操纵金融基准的主体是做市商,并在纵览国际上不同时期、不同市场中有关做市商垄断判例的基础上,就做市商制度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性影响及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第三章讨论了金融基准操纵民事救济的另类途径——反垄断民事赔偿。一方面,广大投资者,诸如利率衍生品合约的持有者,无法以合同关系为依据向基准操纵者索赔。另一方面,相比行业监管法上民事赔付所必须证明的诸多繁柯的要求,反垄断民事赔偿的证明标准要低得多。通说认为,垄断损失是垄断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在Libor案中,法院认为报价行因为操纵Libor而获取的垄断利润,只是财富从消费者向垄断者的转移,并没有给社会造成价值损失。这样的分析是非常陈旧与局限的。因为经营者谋求垄断的努力和消费者避免支付垄断价格的努力就会对社会资源造成耗费。WM/R操纵事件爆发后,投资者对外汇市场做市商提起的反垄断民事赔偿之诉得到了美国联邦法院的支持。法院认为做市商间通过邮件、即时信息等方式的磋商构成了横向价格垄断协议、适用反垄断法上的“本身违法”原则。这不仅是广大投资者及金融消费者的一次伟大胜利,更新了我们对金融业垄断的认识。该章续而主张应在充分理解金融业反垄断默示豁免原则的基础上、当部门法就同一行为的规制产生竞合,一国的法律应合理分配金融基准反垄断规制权与行业监管权。但同时,因为金融基准是全球性的经济治理问题,在跨国界的协调机制难以实现择一重处罚的情况下,同时适用、以增加威慑力也是现实之举。至于预防金融基准操纵的制度设计,无非分为两大类,一是惩戒,一是激励。长期以来,金融基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管对象”、不直接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其原因是多重的。比如,无论是BBA英国银行间协会这样的自律组织,还是标准普尔公司这样的金融数据服务商,都不是公权力机关,所以金融基准的供给通常被视为具有充分信息披露的自由市场行为。再如,很多基准的基础交易、如即期外汇交易(Spot FX Trading),其本质上只是契约而不是金融工具——两个市场主体(通常是银行)协议以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并立即交割(通常是两天),其地点、价格、数量之选择也属于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还有,传统的观点认为,规模大、流动性强的市场,单个市场主体操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证明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金融基准需要给予明确的管理规则。2013年9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提交了《关于在金融工具及金融合同中使用指数作为基准的监管立法建议》1。《立法建议》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就是对金融工具及金融合同何时应该引用基准、引用何种基准树立“适度”的标注(a“suitability”standard)并就现有金融基准的改革提出了动议。2016年6月,这项《立法建议》经欧盟议会审议通过,《欧盟基准条例》(EU Benchmarks Regulation 2016/1011,EBR)问世,其大多数的条文已于2018年1月1日生效。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关于基准编制与使用的成文法律。本文第四章的第一节将会结合英国2014年“公平及有效市场审查”(Fair and Effective Markets Review,FEMR)及《欧盟基准条例》,介绍欧盟对基准分类管理、基准来源数据分层使用的经验,并提出基准监管应坚持强制性及谦抑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其与行业监管法的同等适用,且刑法第182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并不能对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领域的基准适用。故在本文的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会介绍金融基准操纵涉及的个人监禁案例以及其对国际罪犯治外法权“全球关联原则”的突破,并由此对我国的刑事法律提出建议。本文的最后一章考虑金融基准操纵的激励性制度建设。所以,本文意识到,只有通过考察法律执行相关主体的利益,探索激励相容的规则措施,才能激励基准的数据提供者及发布者提供准确、充足的指数供给。如上激励相容的机制包括,在平衡集中交易与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明悉不同主体的权责、强化指数编制者的财产权利、尤其是知识产权类保护;引导混合型指数向商品型指数转变,以保证“付费可得”后的产品(也就是指数)公允。同时,本文基于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和穿透式监管的需要,主张央行应享有金融基准规制的剩余立法权,至于行政执法权的分配,应当在行业监管部门间合理设计。最后,金融基准操纵具有“复杂而新型”的事实基础、“广泛而分散”的影响受众(这也是P2P暴雷等金融犯罪案件所共同的特点),从而增加了司法审判的难度。美国MDL审前合并审查程序,只对跨州诉讼相似的事实背景进行统一认定,体现了集合诉讼的灵活之美、对我国提高司法效率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为了实现对投资者和广大金融消费者有效的司法保障,本文还建议深化行为保全在民商事审判中的运用并不断对法律实施效果进行评测,在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更迭中,保持法律的弹性与实施。市场经济的显着特征是分散的经济决策者根据市场价格自主决定资源的配置及使用各种要素的成本。因此,法律保障人们积极参与价格设定的权利。但操纵金融基准,无论是从维护公共利益还是从保持金融稳健的角度都是法律所无法容忍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掌握利率市场、外汇及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的契机日益成熟、任务也更加紧迫。研究金融基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品种交易行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种交易行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期货程序化交易现状
        1.2.1 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程序化交易系统
        1.2.3 程序化交易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程序化交易系统相关技术和原理
    2.1 综合交易平台CTP
    2.2 Socket网络通信框架
    2.3 SQLite本地数据库
    2.4 MVC软件模式
    2.5 TA-Lib技术指标库
    2.6 客户端开发工具Qt
    2.7 QsciScintilla代码编辑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设计
        3.2.1 系统功能设计
        3.2.2 系统架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模块设计
    4.1 行情模块设计
        4.1.1 行情播发
        4.1.2 行情本地持久化
        4.1.3 K线的展示和预加载
    4.2 回测模块设计
        4.2.1 策略开发环境
        4.2.2 策略权限管理
        4.2.3 回测和交易撮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发实现
    5.1 客户端整体实现
        5.1.1 实现方案
        5.1.2 客户端工作过程
        5.1.3 客户端启动实现
        5.1.4 客户端运行实现
        5.1.5 客户端退出实现
    5.2 行情储存和展示
        5.2.1 行情MVC实现
        5.2.2 行情数据获取
        5.2.3 行情数据存储
        5.2.4 行情数据展示
    5.3 策略生成和回测
        5.3.1 策略开发环境搭建
        5.3.2 策略回测
        5.3.3 策略管理和同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验证和性能评测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验证
        6.2.1 启动
        6.2.2 行情展示
        6.2.3 手动交易
        6.2.4 策略开发和回测
    6.3 性能评测
        6.3.1 计算机资源占用
        6.3.2 行情响应
        6.3.3 策略回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期货套期保值基础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期货套期保值基础知识
第三章 HD公司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3.1 HD公司管理现状
    3.2 HD公司现存问题分析
    3.3 HD公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性
第四章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系统设计
    4.1 套期保值业务总体制度设计
    4.2 行情分析内容及其方法
    4.3 套期保值策略
    4.4 套期保值效果评估
    4.5 通过PDCA循环完善优化制度
第五章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5.1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5.2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评估
    5.3 套期保值业务风险控制方法
    5.4 其它控制措施
第六章 HD公司套保业务实务解析
    6.1 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过程
    6.2 HD公司套保业务实施效果及总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同类型平台中农户的特色农产品交易行为研究 ——基于山东夏津县地瓜种植户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引子: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主题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框架、研究方法及数据
    2.1 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
    2.2 概念界定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数据描述
3.研究区域及农产品属性概述
    3.1 夏津县简介及其农业区域特征
    3.2 夏津县的地瓜种植与储藏
    3.3 地瓜种植、窖藏的成本与收益
4.传统交易平台中的农户市场行为
    4.1 夏津的传统交易平台及农产品交易的演变
    4.2 地瓜交易的传统交易平台:类型与特征
    4.3 传统交易平台的信息结构
    4.4 传统交易平台中的农户地瓜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5.自主网络平台的农户交易行为
    5.1 夏津县地瓜交易中的自主网络平台
    5.2 自主网络平台中农户信号发送与交易对象选择
    5.3 自主网络平台的信息结构
    5.4 自主网络平台中的农户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6 既定网络平台中的农户交易行为
    6.1 既定网络平台的组织概况:基于“一亩田”的分析
    6.2 既定网络平台中的信息发送与信息反馈
    6.3 既定网络平台的信息结构
    6.4 既定网络平台的信息搜寻与信号发送
    6.5 既定网络平台上的农户交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7 结论与讨论
    7.1 群体分化、信息不完整与有限理性:对于农户行为的再认识
    7.2 网络平台的运用与市场体制的嬗变
    7.3 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的拓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Donchian量化交易策略在国内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介绍及文献综述
    2.1 量化交易策略原理
        2.1.1 理论基础
        2.1.2 策略分类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DONCHIAN量化策略模型建立
    3.1 Donchian量化策略
    3.2 量化策略交易对象选择
        3.2.1 交易市场选择
        3.2.2 交易品种选择
    3.3 策略回测平台和回测数据以及回测参数选择
第四章 DONCHIAN量化策略模型实证分析
    4.1 Donchian量化策略单品种单周期验证
        4.1.1 螺纹钢单品种样本内验证
        4.1.2 螺纹钢单品种样本内参数优化
        4.1.3 螺纹钢单品种样本内优化参数验证
        4.1.4 螺纹钢单品种样本外优化参数验证
    4.2 Donchian量化策略应用于商品多品种单周期组合
        4.2.1 单周期多品种样本内验证
        4.2.2 单周期多品种样本外验证
    4.3 Donchian量化策略应用于商品多品种多周期组合
        4.3.1 多周期多品种样本内验证
        4.3.2 多周期多品种样本外验证
    4.4 Donchian量化策略出场方式自适应改进
        4.4.1 自适应出场样本内验证
        4.4.2 自适应出场样本外验证
    4.5 实证分析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6)基于海龟交易法则的量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
2 市场有效性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2.1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
        2.1.1 市场有效性假说分类
        2.1.2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2.1.3 市场有效性与量化投资的发展
    2.2 投资者的行为金融分析
        2.2.1 交易过程中的行为金融
        2.2.2 行为金融与量化投资的关系
3 量化投资策略及其开发平台
    3.1 量化投资策略的主要内容
        3.1.1 选股策略
        3.1.2 择时策略
        3.1.3 统计套利
    3.2 基于PYTHON语言的量化交易平台
        3.2.1 米框(Ricequant)量化交易平台
        3.2.2 聚宽(JoinQuant)量化交易平台
        3.2.3 优矿(Uqer)量化交易平台
    3.3 量化投资策略的实现步骤
4 量化海龟交易策略的设计与编译
    4.1 海龟交易法则介绍
    4.2 海龟交易策略的框架
        4.2.1 市场选择
        4.2.2 资金管理
        4.2.3 入市信号
        4.2.4 加仓和止损
        4.2.5 止盈退出
    4.3 Ricequant平台下海龟交易策略编译
        4.3.1 策略执行逻辑
        4.3.2 策略注意事项
5 海龟交易策略在沪深300 股指期货下实证检验
    5.1 基于沪深300 股指期货样本内回测分析
        5.1.1 回测收益概览
        5.1.2 账户净值分析
        5.1.3 策略持仓分析
    5.2 海龟交易策略的收益风险评价
        5.2.1 策略风险分析
        5.2.2 收益平稳性检验
    5.3 海龟交易策略基于中美市场下的差异分析
    5.4 海龟交易策略的优化
        5.4.1 入市与退出策略优化
        5.4.2 周期参数选取优化
    5.5 策略样本外检验
6 结论
    6.1 策略的测试谎言
    6.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海龟交易策略源代码
附录2 海龟交易策略历史回测交易数据
致谢

(7)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及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股指期货市场风险
        二、高频交易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股指期货高频交易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概述
        二、高频交易典型认定标准及模式识别方法概述
    第二节 高频交易对市场波动性风险影响研究现状
        一、高频交易背景下波动率的概念界定
        二、高频交易背景下波动性度量方法研究
    第三节 高频交易对市场流动性风险影响研究现状
        一、流动性的度量方法
        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方法
    第四节 高频交易背景下的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一、市场风险测度与预警的研究
        二、市场风险预警VPIN指标的研究
    第五节 已有研究工作评述
第三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模式识别研究
    第一节 基于报撤单特征的高频交易者行为分析
        一、高频交易者的报撤单特征
        二、基于报撤单特征的高频交易行为模式分析
    第二节 高频交易者行为特征的稳定度分析
        一、高频交易者的其他行为特征分析
        二、指标的稳定度分析
    第三节 基于共聚类算法的高频交易行为识别与分析
        一、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共聚类算法简介
        二、共聚类算法在模拟数据集上的验证实验
        三、基于共聚类算法的高频交易行为识别与模式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频交易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波动性度量与分析
        一、波动率指标
        二、波动率日内特征
    第二节 高频交易活跃度和波动性的关系
    第三节 高频交易对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的选取和构建
        二、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及ARCH效应检验
        三、股指期货受限前后的收益波动率分析
        四、极端行情下的收益波动率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频交易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流动性度量
        一、基于信息的算法交易代理变量
        二、流动性指标
        三、非流动性指标
    第二节 高频交易对流动性的影响
        一、模型构建
        二、描述性统计及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频频交易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一、模型构建
        二、描述性统计及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频交易背景下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风险预警研究
    第一节 基于VPIN指标的风险预警模型
        一、原始VPIN指标原理
        二、VPIN指标的风险预警作用
    第二节 面向股指期货市场的改进VPIN模型
        一、改进的VPIN指标计算方式
        二、改进指标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VPIN指标与流动性风险的关联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监管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8)基于技术分析指标组合的外汇量化交易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量化交易、技术分析与外汇交易概述
    2.1 量化交易概述
        2.1.1 量化交易的介绍
        2.1.2 量化交易的历史
        2.1.3 量化交易的分类
    2.2 技术分析概述
        2.2.1 技术分析的内涵及分类
        2.2.2 MACD指标
        2.2.3 RSI指标
        2.2.4 MACD指标和RSI指标组合
    2.3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2.3.1 外汇与外汇市场
        2.3.2 外汇交易方式
        2.3.3 外汇交易的特点
第三章 量化交易策略的构建和分析
    3.1 交易的品种及数据
        3.1.1 交易品种的选择
        3.1.2 交易平台和交易数据
    3.2 量化交易策略的评价指标
        3.2.1 盈利评估指标
        3.2.2 风险评估指标
    3.3 MACD单指标策略
        3.3.1 MACD单指标策略的构建
        3.3.2 MACD单指标策略的回测和分析
    3.4 RSI单指标策略
        3.4.1 RSI单指标策略的构建
        3.4.2 RSI单指标策略的回测和分析
    3.5 双指标策略
        3.5.1 双指标策略的构建
        3.5.2 双指标策略的回测和分析
        3.5.3 双指标策略与单指标策略的比较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量化交易策略的优化和检验
    4.1 遗传算法
    4.2 MACD策略的优化和检验
        4.2.1 MACD策略的优化
        4.2.2 样本外检验
        4.2.3 模拟实盘检验
    4.3 RSI策略的优化和检验
        4.3.1 RSI策略的优化
        4.3.2 样本外检验
        4.3.3 模拟实盘检验
    4.4 双指标策略的优化和检验
        4.4.1 双指标策略的优化
        4.4.2 样本外检验
        4.4.3 模拟实盘检验
        4.4.4 双指标策略与单指标策略优化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GARCH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交易策略设计 ——以Z期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4.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量化交易策略概述
    2.1 我国量化交易策略发展现状
    2.2 几种主要的量化交易策略
    2.3 量化交易策略的优势
第三章 Z期货公司量化交易策略概况
    3.1 公司简介
    3.2 公司运用量化交易策略现状
第四章 模型分析及量化策略设计
    4.1 理论模型构建
        4.1.1 AR模型
        4.1.2 ARCH模型
        4.1.3 GARCH模型
    4.2 样本数据分析
        4.2.1 样本数据初步分析与处理
        4.2.2 样本数据的基本检验
    4.3 GARCH模型参数估计
    4.4 Z期货公司量化交易策略的设计及回测
        4.4.1 研究平台的选择
        4.4.2 策略设计思路
        4.4.3 策略的交易机制
        4.4.4 策略回测及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金融基准操纵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国际背景
    二、选题的中国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金融基准的概念、分类与性质
    第一节 基准的概念及操纵的范畴
        一、基准与指数的关联
        二、金融基准、证券指数与基准操纵的概念厘清
    第二节 基准的分类
        一、以供给意图划分,可以分为公共性、商品性及混合性基准
        二、以编纂数据的来源划分,指数的生成机制可分为做市制度与竞价制度
        三、以生成指数的场所划分,可分为场内市场指数与场外指数
    第三节 基准的性质
        一、基准是一种信息,部分基准属于大数据
        二、基准是一种资产
        三、基准是一种价格
第二章 金融基准操纵的原因、主体与行为
    第一节 催生金融基准操纵的制度根源
        一、激发操纵的内生动力:正外部性、合同硬关联性
        二、产生垄断的前提条件:市场参与者具有横向竞争关系
        三、促使操纵的根本原因:信息偏在、大银行具有细分市场的支配地位
        四、自律监管者“监守自盗”、政府监管亦有利益冲突之嫌
    第二节 操纵金融基准的主体是做市商
        一、做市商是生成金融基准的重要机制
        二、做市商带有“价格操纵”的制度胎记
    第三节 金融基准操纵是新型的市场操纵行为
        一、影响价格基准从市场操纵的“结果”晋级为“直接手段”
        二、来源数据的“可选择性”使操纵基准不以“欺诈”为要件
        三、以价格形成再论市场操纵的本质
    第四节 金融市场监管法对基准操纵的适用及发展
        一、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2000》难以适用
        二、欧盟《市场滥用条例2014》新增对基准操纵的特别规定
        三、美国CFTC《反操纵实施细则》对基准操纵的处罚及市场监管法的发展
第三章 金融基准操纵的部门法规制竞合
    第一节 反垄断法规制的现实需求
        一、依据民事合同关系、难以认定合同项下的缔约过失责任
        二、依据金融行业监管法的反欺诈条款、取得部分胜利
        三、行业监管法与反垄断法在民事赔偿要件上的比较
    第二节 金融基准操纵的反垄断案例及分析
        一、Libor反垄断案因缺乏“垄断损害”遭到驳回
        二、欧盟委员会认定报价行有违欧盟反垄断规则
        三、汇率基准FX案:证实横向价格协议与垄断损害的存在
        四、金融基准操纵民事赔偿的认定标准
    第三节 建立行业监管法与反垄断执法共同适用的协调机制
        一、金融指数操纵应当受到中国反垄断法的调整
        二、建立执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价格共谋”的禁止竞合
        三、建立协调机制的可能性:一致的理念与目标
    第四节 协调机制的理论基础:再议金融反垄断最小豁免规则
        一、资本形成与自由竞争的两难:以瑞银第一波士顿案为视角
        二、金融垄断最小豁免的适用范围与操作路径
第四章 金融基准的监管及操纵的惩罚性规制
    第一节 监管的强制性:明确基准为监管对象
        一、树立监管标准、采纳IOSCO基准原则
        二、增强一级市场管理、英国推进“公平及有效市场审查”
    第二节 监管的谦抑性:分层管理之欧盟经验
        一、金融基准监管的除外情形与豁免特征
        二、关键基准、重要基准与非重要基准的三分法
    第三节 基准来源数据的现行规则及展望
        一、数据抓取规则的层级化管理:交易数据优先、报价数据劣后
        二、数据规则的建议1:强制数据披露及报告措施、数据换准入
        三、数据规则的建议2:运用大数据思维、以全样本取代抽样
    第四节 金融基准操纵的刑事法律追究
        一、金融基准操纵重释全球刑事犯罪的“最小关联原则”
        二、金融基准操纵对我国刑法182 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补充
        三、从部门法平等适用的角度看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的构建
第五章 金融基准的改革及操纵的激励性规制
    第一节 促进混合性指数向商品性指数的转化
        一、金融指数逐渐从公共物品向竞争性的私人物品转化
        二、推广付费可得、保障基准的供给与公允
        三、设计恰当的监管激励、拓展基准的运用场景
    第二节 明确基准链条中各方主体的权责
        一、监管框架下适格的监管机构及“专业守门人”的权责
        二、明确基准编制者对基准公允的绝对责任
        三、保证基准编制者对基准使用的相对利益:集中交易与充分竞争的权衡
        四、明确竞争性做市商协作与共谋的边界、法与非法的行为原则
        五、以先进的交易系统保障弱势市场主体的公平交易权
    第三节 实现金融基准剩余立法权及执法权的相互制衡
        一、央行享有金融基准的剩余立法权
        二、以金融垄断最小豁免规则分配金融监管及反垄断执法权
        三、完善一线监管和自律监管
        四、保持法律弹性,关注实施评测
    第四节 灵活的统一审判保障有效的司法实施
        一、In re LIBOR案适用美国跨州诉讼审前合并审查程序(MDL)
        二、MDL程序对我国合并诉讼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品种交易行情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大宗商品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研究[D]. 陆家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HD钢贸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设计及其应用[D]. 周玉亭.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不同类型平台中农户的特色农产品交易行为研究 ——基于山东夏津县地瓜种植户的分析[D]. 杨柳.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4]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Donchian量化交易策略在国内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D]. 张鹏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基于海龟交易法则的量化策略研究[D]. 鄢笑玲.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7]我国股指期货市场高频交易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及风险预警研究[D]. 史光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8]基于技术分析指标组合的外汇量化交易策略优化研究[D]. 麦根. 广西大学, 2019(01)
  • [9]基于GARCH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交易策略设计 ——以Z期货公司为例[D]. 贾柠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金融基准操纵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 宋澜.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品种交易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