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试点效果如何: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

三年试点效果如何: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

一、三年试点 效果如何──对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1](2021)在《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文中指出

陈龙驹[2](2021)在《成都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认为

宋程程[3](2020)在《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在党中央相关政策的安排部署下应运而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发挥运用审计监督治理能力,来满足当前我国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评价约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行为、督促政府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进而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国家审计工作的新兴领域,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的研究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关注,但由于该审计工作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兼具实践的研究体系,致使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缺乏经验性指导的前提下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基于此背景,本文以T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情况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是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开展状况,所存在的审计评价标准不明、审计沟通不顺畅、审计数据采集困难、审计人员水平受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分析。之后根据梳理该项审计工作在我国整体开展情况,在借鉴部分市区包括胶州市、鄂州市、安吉县开展该项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县级审计机关自身特点,从完善相关审计法规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打造审计联动模式以及整合利用所需审计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望改善有关审计制度基础薄弱、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认知不够、审计人力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配置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力求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丰富该项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

吴能武[4](2020)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权力关系及其优化 ——以A市教育综合改革为例》文中提出

陈杰萍[5](2020)在《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茂屹[6](2020)在《贵州A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主力军,从成立之初至今,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多次改革,在服务“三农”,支持小微,做小做实的金融服务中,成为了每一个地区的主力部队,也成为了农民兄弟、小微企业最忠实的合作伙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时代下的经济金融需求也在随之转变,银行业的金融服务竞争也逐步加剧,特别是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在国家大政方针下,正在进行着股份制改革,而在此过程中发现,曾经粗放式快速发展带来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凸出显眼,引起了各界关注。本文以A农信社为研究对象,以其信贷风险管理作为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有:(1)总结概括了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评述,为后续对A农信社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分析研究A农信社在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识别,并对其进行阐述,结合地区情况,归纳出A农信社主要面临的信贷风险类型。(3)对A农信社的信用评分体系进行还原,研究其有别于传统评分法的地方,通过对地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合理选取指标,建立AHP模型进行建模运算,得出权重,再进行评分。(4)分析了 A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并结合前文提到的主要风险类型进行防控阐述。(5)研究A农信社的风险监测方式。研究显示:A农信社较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超强的意识和行动,已启动全面风险管理规划,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引导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同时,在信贷全流程管理中,以“谁放款谁负责”的原则,有机的把业务发展风险与个人道德操作风险结合起来,最终达到“风险管控责任化”。下一步,A农信社应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加强信贷链条人员综合素质两方面入手,有助于提升该农信社的风险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A农信社为研究对象,其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内容,聚焦微观,研究更具体化,并采取了建模分析,从指标的选取入手,解析了各项指标权重,最后到实际应用,阐述了其模型的科学性,也表明了数据化非人决策支持化的趋势,并结合本文作者的工作经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张子璞[7](2020)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环境当中,并非所有环境要素都具有可以成为人类财产并实现占有。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价值的环境要素,依据公共信托理论与我国《宪法》第9条,属于国家与全民双重所有。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一味追逐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忽略其生态价值,忽略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环境,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离的。因此,对于此类公共所有的环境财产进行保护和权利救济的时候,应当平等重视其上附着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两种不同价值侧面而产生,并且在制度设计和适用范围上存在高度重合,导致了两种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不畅现状。本文旨在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设计合乎法理、科学流畅、简便实用的衔接机制,解决两者适用范围混淆,制度设计重合导致司法实践中现存的不合理问题。为此,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之后,本文首先使用案例分析与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环境典型案例中存在的矛盾点分类总结,作为最后制度设计时应当引起注意的关键点。其次,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与两种诉讼产生、发展的相关着作、论述进行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来源进行辨析,证明两者的理论基础并不相同。在这之后,本文使用文献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性质、主体、诉讼请求与事实基础等方面表明,尽管两种诉讼本质不同,但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存在高度重合。最后,本文已经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致力于救济已经遭到损害的国有自然资源,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作用是保护可能、或已经遭受损害的环境公共利益作为分界点,将两者明确区分开来,并最终理清两者于司法实践中的优先与补充位置,为两者的衔接机制提出系统性设想。

刘宏鹏[8](2020)在《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N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空间规划改革,国土空间规划格局也随之慢慢确立,伴随着“多规合一”试点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层面的规划矛盾开始逐渐凸显,村庄规划方法和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村庄发展,制约着乡村的空间发展建设。本文针对我国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新时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变革,以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为核心,探讨新时期村庄规划的编制策略。本文以《山东省泗水县N村村庄规划》为例,从规划“好编”、“管用”、“易懂”三个主要方面来研究实用性的规划策略。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我国村庄规划从民国时期开始大致经历了探索期、停滞期、雏形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转型期的变革历程,认为村庄规划发展至今,存在“照搬城市规划经验,无视村庄发展规律”、“脱离村庄实际,轻视村庄发展需求”“淡化多元主体,缺少协同共建”和“缺乏实施指导,忽视实施需求”的问题。(2)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村庄应该尽快适应规划转型,规划理念应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协同、从物质建设转变为空间管控、从刚性约束转变为弹性引导;规划内容从面面俱到转变为层次化设计、从村庄定位千村一面转变为村庄分类引导、从实践上要以规划过程为中心转变为以规划实用为中心。(3)基于实用性的理念,探究新型村庄规划的内涵和编制思路。围绕规划“好编”、内容“管用”、成果“易懂”的核心特征,研究实现村庄规划实用性的具体策略:在“好编”上,提出“层次化”加“模块化”的规划架构,构建核心层和支撑层两个层次,再细分为控制性与引导性两种属性的16个模块。在“管用”上,采用“激活多元主体参与”、“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贯彻国家空间管控意志”、“指导规划成果长效实施”、“探索规划弹性机制”等规划方法,让规划好用、管用;在村庄差异化发展方面,将村庄分为四大类、七小类,分类引导;在规划实施方面,通过“近期建设计划”与“长效实施机制”相配合的方法,指导规划全周期实施;在规划弹性方面,认为要从规划内容、用途和实施三个要点上探索弹性机制。成果“易懂”上,尝试把规划成果按照规划专业人员和村民村委进行分类表达,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4)理论结合实践,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山东省泗水县N村村庄规划》中,着重对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架构、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贯彻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村庄规划成果长效实施方法和探索规划成果分类表达等方面进行了锲合验证,以此证明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的可操作性,为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吴丹丹[9](2019)在《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公民参与预算起源于浙江温岭,并经多个城市地区的改革探索,至今已发展了十余年。作为预算改革的重要形式,公民参与预算的发展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在各地区开展的具体模式和机制各有不同。海口市美兰区的公民参与预算改革试点工作则是在借鉴了多地区开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其最大特点在于提出“全民参与”,是国内同类型工作中公民参与范围最广、参与程度最深的改革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效果和机制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公民参与为切入点,按照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论述。文章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公民参与预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介绍了相关概念、理论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公民参与预算的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并选择泽国、无锡、闵行三种主要的实践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这三种模式对于美兰区改革工作的具体启示;第三部分则是对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现状的具体阐述,介绍了其产生、发展和实际实施过程,并对该项改革工作的特点及成效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指明其目前尚未完全达到“全民参与”,并针对问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结合海口市美兰区实际,在操作层面,针对公民意识培养、公民能力提升、工作机制建设等多方面提出改进措施。经过研究,希望能促进美兰区公民更好地参与到预算过程中,推动这项改革实践平稳、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为国内其他地区公民参与预算提供参考借鉴。

赵田[10](2019)在《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效,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逐渐枯竭的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作为我国第一大流域,长江流域为全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可以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全方位建设和长远发展。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重经济、轻生态,长江流域面临着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失衡等诸多问题。要破解当前困局,使生态整体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长江流域开展平衡各方利益的水生态补偿无疑是不二选择。由于覆盖面积广袤、牵涉利益复杂,为确保补偿工作的方向性和长效性,长江流域的水生态补偿需要强有力的理念指引。绿色发展理念旨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带动生态环境整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补偿应当遵循的思想指针和内在原则。长江流域的水生态补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了更加稳定、持久的补偿效果,化解目前补偿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防范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出发,通过构建法律保障机制对其进行更加完善的规范和保护。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论述研究问题的由来、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为概述及理论基础,主要论述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内在机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现状考量,主要论述在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立法和实践现状,探究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章为经验借鉴,选取美国、德国、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的典型流域,分析其施行的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从中汲取经验;第五章为法律制度完善,从价值取向、设计原则、具体法律制度构建三个层次进行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第六章为运行保障机制,为法律制度的运行提供机制支撑;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和展望。本文创新性的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研究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价值导向和方向指引,以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完善系统的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为研究目的。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绿色发展和流域水生态补偿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绿色发展理念、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内涵、特征和性质入手,明确绿色发展与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之间的互动机理。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相关的立法政策和地方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了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在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保障经验,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依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公平兼顾效率以及环境责任原则,从主体、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以及配套性法律等五个方面研究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并且为确保法律制度运行的持续可靠,从平台保障、激励互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五方面搭建相应的保障机制。

二、三年试点 效果如何──对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年试点 效果如何──对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3)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缘起、目的及价值
        0.1.1 选题缘起
        0.1.2 研究目的
        0.1.3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0.2.1 国外相关综述
        0.2.2 国内相关综述
        0.2.3 研究现状述评
    0.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
        0.3.1 主要研究方法
        0.3.2 研究技术路线
        0.3.3 论文的创新点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自然资源资产相关基本概念
        1.1.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1.2 理论基础
        1.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概况
    2.1 T县审计基本概况
        2.1.1 T县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情况
        2.1.2 T县审计对象涉及情况
        2.1.3 T县审计范围及目标
    2.2 T县审计实施情况
        2.2.1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点及方法
        2.2.2 针对水资源审计情况具体介绍
    2.3 T县审计开展结果
3 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审计评价标准不明,存在明显主观随意性
        3.1.2 审计沟通不够顺畅,审计工作推进有障碍
        3.1.3 审计数据采集困难,无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3.1.4 审计人员水平受限,承担较大压力与风险
    3.2 成因分析
        3.2.1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尚未形成统一体系
        3.2.2 各界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未达到应有认知
        3.2.3 审计部门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配置
4 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探索及经验借鉴
    4.1 我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探索概况
        4.1.1 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4.1.2 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4.2 部分地市经验借鉴
        4.2.1 胶州市关于该项审计工作的经验借鉴
        4.2.2 鄂州市关于该项审计工作的经验借鉴
        4.2.3 安吉县关于该项审计工作的经验借鉴
5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法规制度
        5.1.1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法律法规
        5.1.2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规章制度
    5.2 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
        5.2.1 推进T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5.2.2 建立领导干部定责基准和严肃问责机制
    5.3 打造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联动模式
        5.3.1 加大政策宣传,突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地位
        5.3.2 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间职能优势
        5.3.3 积极有序引导,调动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审计
    5.4 整合利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所需资源
        5.4.1 加强审计内部人力资源建设
        5.4.2 增强审计外部多方资源引入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审计人员访谈信息表
附录2 审计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3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贵州A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信贷风险的来源研究
        1.2.2 信贷风险的识别研究
        1.2.3 信贷风险的评估研究
        1.2.4 信贷风险的防控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2.1 信贷风险定义
    2.2 信贷风险种类
    2.3 信贷风险特征
3 A农信社信贷风险识别分析
    3.1 A农信社概况
        3.1.1 A农信社简介
        3.1.2 A农信社资产规模
        3.1.3 A农信社“三农”产品
        3.1.4 A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3.2 A农信社主要信贷风险分类
        3.2.1 政策风险
        3.2.2 环境风险
        3.2.3 信用风险
        3.2.4 操作风险
        3.2.5 市场风险
        3.2.6 法律风险
    3.3 信贷风险识别
        3.3.1 贷前风险识别
        3.3.2 贷中风险识别
        3.3.3 贷后风险识别
4 A农信社信贷风险评估分析
    4.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步骤
        4.1.2 指标选取
    4.2 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4.2.1 基于AHP法的农户信用评分体系的构建
        4.2.2 建模步骤及权重确定
        4.2.3 模型的应用
        4.2.4 评估结果分析
5 A农信社信贷风险防控分析
    5.1 A农信社信贷风险应对
        5.1.1 贷前风险应对
        5.1.2 贷中风险应对
        5.1.3 贷后风险应对
    5.2 A农信社信贷风险监测
        5.2.1 风险自动预警系统
        5.2.2 稽核审计制度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与建议
        6.2.1 管理启示
        6.2.2 改进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两者现存问题
        二、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两者司法实践情况变化
    第一节 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情况梳理
    第二节 环境损害经典案例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持磋商前置程序的第三方性质不确定
        二、恢复原状与损失赔偿两个诉讼请求的适用问题
        三、法院依职权使用释明权的合法性与范围
第三章 两者具有不同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来源
第四章 两者制度设计存在重合
    第一节 两者的性质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具有国益诉讼性质的环境民事诉讼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救济环境民事权利的公益诉讼
    第二节 两者的主体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
    第三节 两者的诉讼请求与事实基础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诉讼请求与事实基础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与事实基础
    第四节 两者制度重合导致衔接不畅
第五章 明确区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对受到损害的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救济
    第二节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
第六章 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
    第一节 磋商程序与调解、和解程序的衔接
    第二节 就同一损害提起的两种诉讼的审理
        一、合并审理
        二、中止审理
        三、各自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N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研究综述
    2.1 研究理念基础
        2.1.1 城乡等值理念
        2.1.2 区域协同理念
        2.1.3 协作式规划理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动态
        2.2.2 国内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相关研究
        2.2.3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村庄规划变革历程及实用性村庄规划转型分析
    3.1 我国村庄规划的变革历程
    3.2 我国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3.2.1 照搬城市经验,无视村庄发展规律
        3.2.2 脱离村庄实际,轻视村庄发展需求
        3.2.3 淡化多元主体,漠视协同共建理念
        3.2.4 缺乏建设指导,忽视规划实施需求
    3.3 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转变
        3.3.1 规划理念的转变
        3.3.2 规划方法的转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土空间规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
    4.1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涵及思路
        4.1.1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内涵
        4.1.2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思路
    4.2 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的规划架构
    4.3 探索实用性村庄规划“管用”的方法
        4.3.1 激活多元主体,紧扣发展诉求
        4.3.2 引导村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4.3.3 贯彻国家空间管控意志
        4.3.4 指导规划长效实施与管理
        4.3.5 探索村庄规划的弹性机制
        4.3.6 做好空间规划转型期的衔接协同
    4.4 普及通俗“易懂”的平民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土空间规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证
    5.1 案例选取缘由
    5.2 研究区概况与发展诉求调查
        5.2.1 N村基本概况
        5.2.2 村庄发展诉求调查
    5.3 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N村实用性规划验证研究
        5.3.1 村庄发展分类与规划架构选择
        5.3.2 空间管控与治理:贯彻国家管控意志
        5.3.3 其他支撑层面规划
        5.3.4 实施与管理:分期实施,驻村管理
        5.3.5 规划普及与宣传:村民易懂,喜闻乐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9)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已有研究
        1.2.2 国内已有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 公民参与预算的定义
        1.3.2 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
2 公民参与预算的中国实践
    2.1 我国公民参与预算的发展历史
    2.2 我国公民参与预算的实践分析
        2.2.1 泽国实践
        2.2.2 无锡实践
        2.2.3 闵行实践
    2.3 泽国、无锡、闵行实践对海口市美兰区的启示
        2.3.1 参与者的范围界定
        2.3.2 项目的类型选取及提出
        2.3.3 公民参与的方式
        2.3.4 项目的最终决策
3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现状
    3.1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产生及发展
    3.2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实施过程
    3.3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特点
        3.3.1 双层级
        3.3.2 多试点
        3.3.3 全民参与
        3.3.4 深度参与
    3.4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成效
4 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存在问题
        4.1.1 公民参与率不高
        4.1.2 项目提议有效率较低
        4.1.3 预算层级和项目规模受限
        4.1.4 智库作用发挥不明显
        4.1.5 线上渠道使用率低
        4.1.6 存在多方面的监督缺失
    4.2 原因剖析
        4.2.1 公民民主意识薄弱
        4.2.2 公民参与技能不足
        4.2.3 区级政府自主权较小
        4.2.4 人才资源利用不到位
        4.2.5 线上渠道发展不充分
        4.2.6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5 完善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的措施
    5.1 加强公民教育
        5.1.1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
        5.1.2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5.2 充分保障区级政府自主权
        5.2.1 深化简政放权
        5.2.2 强化资金保障
    5.3 建立完备的人才资源库
        5.3.1 建立专家学者库
        5.3.2 建立项目合作库
        5.3.3 建立社会组织库
    5.4 发展并完善网络载体
        5.4.1 多样化发展网络载体
        5.4.2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5.5 加大监督考核问责力度
        5.5.1 构建多元监督问责体系
        5.5.2 构建考核评估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致谢

(10)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路线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绿色发展理念下流域水生态补偿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绿色发展理念概述
        2.1.1 绿色发展理念内涵界定
        2.1.2 绿色发展理念特征及意义
        2.1.3 流域水生态补偿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 流域水生态补偿概述
        2.2.1 流域水生态补偿内涵界定
        2.2.2 流域水生态补偿本质及特征
        2.2.3 流域水生态补偿的主体、权利及义务
        2.2.4 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类型
        2.2.5 绿色发展理念下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绿色发展理念下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3.1 绿色发展理念下流域水生态补偿的法学理论
        2.3.2 绿色发展理念下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的现状考量
    3.1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主要法律及政策梳理
        3.1.1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
        3.1.2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综合政策文件
        3.1.3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地方政府规章
    3.2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政策的现实成效
        3.2.1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试点梳理
        3.2.2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
    3.3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存在的法律问题
        3.3.1 主体界定不清、法律关系模糊
        3.3.2 补偿方式单一、权责分配不对等
        3.3.3 法律体系缺失、政策衔接不畅
        3.3.4 补偿监管缺位、后续保障乏力
    3.4 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存在法律问题的原因
        3.4.1 法治化、绿色化的理念指引欠缺
        3.4.2 公平性、协调性的补偿依据尚未形成
        3.4.3 整体化、体系化的制度设计思考有限
        3.4.4 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安排不足
第四章 国外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经验借鉴
    4.1 国外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实践
        4.1.1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4.1.2 德国莱茵河流域
        4.1.3 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
        4.1.4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
    4.2 国外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经验借鉴
        4.2.1 融入绿色发展理念
        4.2.2 明晰水生态补偿主体权责
        4.2.3 坚持水生态补偿全局性管理
        4.2.4 提供差别化、可持续的水生态补偿方式
        4.2.5 构建一体化、绿色化的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第五章 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
    5.1 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价值取向
        5.1.1 绿色政治: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政治价值
        5.1.2 绿色经济: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经济价值
        5.1.3 绿色文化: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文化价值
        5.1.4 绿色社会: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社会价值
        5.1.5 绿色生态: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生态价值
    5.2 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设计原则
        5.2.1 绿色发展原则
        5.2.2 生态优先原则
        5.2.3 公平兼顾效率原则
        5.2.4 环境责任原则
    5.3 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具体法律制度构建
        5.3.1 主体法律制度
        5.3.2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5.3.3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5.3.4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5.3.5 配套性法律制度
第六章 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运行保障机制
    6.1 平台保障:构建开放、互通的运行保障平台
        6.1.1 政策性平台:搭建负责宏观调控的生态补偿委员会
        6.1.2 经济性平台:发展促进水资源使用权流转的水权交易市场
        6.1.3 社会性平台:拓宽社会主体反馈监督的公众参与渠道
    6.2 激励互促机制:带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6.3 利益共享机制:确保生态利益惠及流域各方
    6.4 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规避水平
        6.4.1 防范补偿主体资源供给不足的风险
        6.4.2 防范受偿主体水资源保护动力不足的风险
    6.5 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协同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6.5.1 社会解决机制
        6.5.2 行政解决机制
        6.5.3 司法解决机制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三年试点 效果如何──对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 ——以三江源杂多县昂赛乡为例[D]. 王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成都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案例研究[D]. 陈龙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T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宋程程.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权力关系及其优化 ——以A市教育综合改革为例[D]. 吴能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 [5]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陈杰萍. 天津大学, 2020
  • [6]贵州A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王茂屹.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5)
  •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比较研究[D]. 张子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国土空间规划导向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泗水县N村为例[D]. 刘宏鹏.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9]海口市美兰区公民参与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吴丹丹. 海南大学, 2019(05)
  • [10]绿色发展理念下长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 赵田.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三年试点效果如何: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