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疗水平

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疗水平

一、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治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宋艺璇[1](2020)在《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60例,均确诊为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蛭通心胶囊。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在改善单项中医症状(胸痛、胸闷、心悸、乏力、自汗)、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症候总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电图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生化指标:血脂(TC、TG、HDL-C、LDL-C)、hs-CRP、LP(a)、Hcy、LP-PLA2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蛭通心胶囊能够显着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且疗效安全可靠。

陈卓宇[2](2020)在《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提出当今的国家医疗政策改革和社会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设计要全方位的做好“以人文本”的健康建设;全球工业信息化下复合化理念的席卷,也使得医院建筑需要承担包括医疗、休闲、商业等在内的多样化服务。而医院外部公共空间是公众首要接触的医院环境,对医院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人们就医理念的改变使得医院外部环境的质量得到重视,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因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条件,以及过去设计理念的制约,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在交通、功能、空间、人文景观等方面都面临关注缺失的问题,难以营造宜人环境。如何在复合化理念下,实现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高品质优化,是目前医院外部公共空间优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此现实背景为依据,以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复合化设计的相关策略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对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实例总结归纳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原因,初步论证复合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主要从交通组织、功能组成、空间模式、人文景观氛围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寻找优化对策与复合化之间的关系,为下一章节的复合化理念引入做好铺垫。其次是对复合化相关理念和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引入并解析复合化理念,总结归纳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化的优化重点和相关原则。接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整体式的复合关系与手法,从交通组织、功能组成、空间模式、人文景观氛围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复合化优化策略,包含了外部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广场、自然元素、文化内涵等多者相互关系的内容,系统建构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化优化策略。其后,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论证了复合化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可实施性和持续发展性。最后在文章的结尾,笔者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今后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方邦江,魏捷,路晓光,宋维,张思森,姜笃银,米玉红,张玉想,菅向东,周飞虎,刘亚华[3](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SARS-Co 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有85%以上的同源性[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和粪-口等途径传播[3],人群普遍易感,呈聚集性发病。COVID-19传染性强,临床

秦培培[4](2018)在《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文中提出过去10年中,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快速上升态势,冠心病成为城乡居民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不良预后严重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具有适应症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护士全程参与了急诊PCI术前的患者管理,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护士在急诊PCI患者术前管理中多种护理行为不一致,针对急诊PCI患者的术前护理缺乏循证规范。临床实践指南是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的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性建议。现有急诊PCI相关国内外医疗指南中涉及护理领域的推荐意见较少,其中护理措施和结局指标的描述较少,护士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我国术前护理临床实践现状,找出急诊PCI术前护理的相关最佳证据,构建适合本土的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以期规范急诊PCI术前护理行为。目的:制定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构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方法:基于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构建指南。具体包括:1.成立指南小组;2.通过检索国内外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和急诊PCI术前护理相关原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明确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3.德尔菲法确定急诊PCI术前护理的重要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4.针对德尔菲法产生的重要临床问题,通过对相关医疗指南、系统评价或原始研究来源的证据进行检索、综合和证据体评价,初步形成相应的拟推荐意见;5.共识组对推荐意见强度和推荐内容达成共识;6.进行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7.构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结果:1.指南小组由指导委员会、共识专家组、秘书组、证据评价组及外审组构成,包括急诊PCI相关领域医疗专家、护理专家和方法学专家共45人;2.根据国内外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和急诊PCI术前护理相关原始研究以及关键知情人访谈的结果,指南指导委员会草拟了 9个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和20个结局指标;3.指南共识专家组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完成对急诊PCI术前护理的重要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的共识。最终确定6个重要护理临床问题,包括评估和识别、吸氧、病情监测、安全转运、皮肤准备、碘过敏实验;确定9个关键结局指标和7个重要结局指标。4.评估和识别、吸氧、病情监测的证据来源于4部国内外高中质量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来源的证据综合,安全转运、皮肤准备、碘过敏实验的证据来源于相关原始研究,进行证据综合和证据体评价,初步形成6条推荐意见;5.专家对推荐意见强度和推荐内容达成共识,6条推荐意见均为强推荐,同时增加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部分;6.共有10名外部同行参与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评审。6个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评分均数大于≥3;推荐意见临床适用性评分均数均>4;原有推荐意见无修改部分,对部分实践指导条目进行了补充和修改;7.指南草案最终形成了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的6条推荐意见和针对其中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结论:基于循证原则下构建的符合我国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实践现状和本领域专业人员判断的《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共形成6条推荐意见和5条推荐意见的实践指导,为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秦喆,李宏伟,夏义欣,刘卫红,陈亚琼,侯海燕,李菁,兰晓霞[5](2018)在《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了解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情况,探讨不孕不育相关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1253例,其中男1149例,女104例。采取自愿原则,各单位计划生育干部统计本单位截至2016年6月不孕不育人员基本情况,由武警部队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整理汇总。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相关文件制定统一表格,采用IBM SPSS 21.0软件,对不孕不育官兵年龄、婚龄、不孕不育时间、治疗时间及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本组1253例中,男性年龄构成居前5位的依次为3436岁(349例,30.4%)、3133岁(330例,28.7%)、2830岁(204例,17.7%)、3739岁(172例,15.0%)及4042岁(54例,4.7%)年龄段,≤40岁者占93.5%;女性年龄构成居前5位的依次为3133岁(28例,26.9%)、3739岁(19例,18.3%)、3436岁(16例,15.4%)和4042岁(16例,15.4%)、2830岁(14例,13.5%)及4345岁(6例,5.8%)年龄段,>35岁者超过50%。(2)本组1253例中,有929例(74.1%)填报了婚龄,其婚龄0.627.1年,平均6.1年。婚龄35年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3.3%;其次是婚龄68年者,占24.6%。(3)本组1253例不孕不育时间1.020.0年,平均5.3年。其中,35年者所占比例最高,达51.2%;其次是68年者,占21.8%。(4)针对不孕不育采取相应治疗措施756例(60.3%),其中,男性665例(占男性不育官兵总数的57.9%),女性91例(占女性不孕官兵总数的87.5%);治疗时间29天19.5年,平均3.7年。治疗时间02年者所占比例最高,达45.4%;其次是治疗时间35年者,占37.0%。(5)本组1253例家庭居住地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地区23.7%、华北地区20.9%、西北地区16.5%、华东地区14.9%、东北地区10.6%、华南地区7.0%、华中地区6.3%;西藏自治区官兵异地居住家庭数是同地居住家庭数的3.26倍,居首位;其次是青海省、甘肃省和江西省官兵,分别为2.00倍、1.67倍和1.50倍。在所属8个部队中,交通部队官兵异地居住家庭数是同地居住家庭数的7.0倍,居首位。结论: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年龄、婚龄、不孕不育时间、治疗时间及地域分布等具有一定特点,应在部队官兵中加强生殖相关知识卫生宣教,继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诊治不孕不育,改善官兵不孕不育现况。

高慧骞[6](2017)在《武警某部机关干部健康状况研究及健康管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武警某部机关干部连续三年体检数据的分析,了解该部机关干部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对策,为部队机关干部健康状况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上级卫生决策部门制定干部保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武警某部2013-2015年度参加体检的所有机关干部的体检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率(%)、构成比(%)、均数加减标准差((?)±S)、卡方(χ2)值。结果:1总体异常检出情况三年共计参检人员682人次,检出异常者648人次,总体异常检出率为95.0%。其中,一项指标异常检出118人次,检出率为17.3%,两项指标异常检出122人次,检出率为17.9%,三项指标异常检出132人次,检出率为19.4%。不同年龄组(χ2=10.581,P=0.005)和不同职级(χ2=10.194,P=0.006)的机关干部总体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体检项目异常检出情况参检人员体检项目异常检出率排前三位的是:B超(363人次,检出率53.3%)、口腔科检查(256人次,检出率37.5%)、血脂(235人次,检出率34.5%)。不同年龄组,外科检查(χ2=46.461,P=0.000)、口腔科检查(χ2=17.308,P=0.000)、B超(χ2=40.010,P=0.000)、血脂(χ2=6.482,P=0.039)、血流变(χ2=7.493,P=0.024)、尿常规(χ2=25.381,P=0.000)的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门,眼科检查(χ2=9.575,P=0.008)、胸透(χ2=9.085,P=0.011)、肾功能(χ2=7.011,P=0.030)、尿常规(χ2=6.856,P=0.032)的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级,血压(χ2=30.774,P=0.000)、体重(χ2=59.880,P=0.000)、外科检查(χ2=104.193,P=0.000)、口腔科检查(χ2=81.431,P=0.000)、B超(χ2=47.411,P=0.000)、血糖(χ2=17.036,P=0.000)、肝功能(χ2=15.813,P=0.000)、肾功能(χ2=8.420,P=0.015)、血流变(χ2=9.344,P=0.009)、尿常规(χ2=67.603,P=0.000)的异常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疾病/症状检出情况参检人员疾病/症状检出率排前十位的是高血脂(232人次,占34.0%)、超重(203人次,占29.8%)、脂肪肝(181人次,占26.5%)、高尿酸血症(139人次,占20.4%)、牙结石(133人次,占19.5%)、近视(108人次,占15.8%)、甲状腺结节(107人次,占15.7%)、前列腺疾病(98人次,占14.4%)、高血糖(80人次,占13.2%)、高血压(69人次,占10.1%)。不同年度,高血脂(χ2=16.688,P=0.000)、高尿酸血症(χ2=9.360,P=0.009)、牙结石(χ2=11.169,P=0.004)、前列腺疾病(χ2=10.562,P=0.005)、高血糖(χ2=90.490,P=0.000)的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高血脂(χ2=7.080,P=0.029)、超重(χ2=7.880,P=0.019)、牙结石(χ2=8.145,P=0.017)、近视(χ2=10.231,P=0.000)、甲状腺结节(χ2=81.337,P=0.000)的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门,牙结石(χ2=6.015,P=0.049)、近视(χ2=7.027,P=0.019)的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级,超重(χ2=68.477,P=0.000)、脂肪肝(χ2=19.195,P=0.000)、牙结石(χ2=49.927,P=0.000)、近视(χ2=73.075,P=0.000)、甲状腺结节(χ2=114.724,P=0.000)、前列腺疾病(χ2=24.193,P=0.000)、高血压(χ2=38.340,P=0.000)、高血糖(χ2=13.779,P=0.001)的检出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武警某部机关干部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成为该部机关干部健康的主要威胁,高血脂、超重、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3该部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与年龄和职级有关。

周菲,俞钻,陈波,齐江彤,汤永华,沈国理[7](2014)在《武警某部干部高血压健康教育和管理初探》文中指出按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与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1]。我国健康干预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2]。随着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多样化,干部工作压力较以往明显增加,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武警部队干部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高血压健康教育和管理还停留在单纯由医院主导层面上,缺乏系统、规范的指导,

本刊编辑部[8](2012)在《2011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文中提出从2002年到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整整走过了10年。10年来,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徐立[9](2012)在《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家应急卫生队伍、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研究其概念、性质、任务功能、建设背景、建设特点、能力要素构成,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建设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需求为牵引,对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建设的策略措施。论文分为七部分,包括前言和六章正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美国、加拿大、法国、俄国、日本、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军队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的情况,总结其建设特点和模式,借鉴其建设经验。第二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主要对应急医疗救援、应急医疗救援队、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组织形式,建设的形势背景、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介绍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筛选的92篇与军队机动医疗分队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建立了8个一级分析类目,用人工方法分析每篇文献的内容并按既定的类目归类,形成16个二级类目,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军队机动医疗分队既往遂行应急医疗救援存在的问题大小依次为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药材保障、卫勤训练、组织建设和卫勤预案等6个主要方面,并通过二级类目详细介绍了各类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依据。第四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分析了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和原则,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能力要素构成及各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形成了包括应急筹划能力、应急准备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医疗后送能力、药材装备保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个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29个三级要素的能力要素体系,分析了各个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建设要求。第五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七个部分。一是明确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建设任务、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目标。二是在职能分析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设计、组室设计、职责权限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形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结构。三是根据军队应急医疗救援的需求和野战医疗所的相关指标,参考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技术结构。四是对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药材装备配备进行设计,提出药材储备供应采取基本模块(战常材)+补充模块(水灾、地震、火灾、特殊人群)+药材单品种(缺乏消耗规律的品种)的模式;装备配备采用基本模块加补充模块的方式,以野战医疗所的基本卫生装备为基本模块,配备抗洪抢险(包括洪涝水灾、海难)、重大伤亡事故救援(包括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航空事故等)和火灾救援(包括重大火灾火情等)3个补充子模块。五是设计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室关系、标准制度、救援预案、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六是在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应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改造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研发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七是采取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灵活编组、加强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等措施,增强应急医疗救援队的适应性。第六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研究。提出了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抓好综合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开展基地化训练;加强检查评估6个方面的策略措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创新点:一是运用组织理论,首次分析提出应急医疗救援队与医院在组织结构上构成矩阵式关系;二是首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展应急医疗救援问题研究;三是首次运用组织设计方法,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能,并进行岗位设计、组室划分、职责权限划分,以及技术结构、物资配备、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设计;四是突破传统预案模式,以救援行动程序为主线制订基本预案框架。本研究提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特点、基本原则、各项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建设要求,已经在总参谋部颁发的《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方案》、即将由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中得到应用,在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基础上撰写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卫勤分队能力建设》被收入《军队卫生发展研究报告》。

萧婷[10](2012)在《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基于全军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落实军委首长关于“军队医学院校要为基层单位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培养优秀全科医生”的重要指示;同时,总部制定的《全军院校训练任务规划(2011版)》中,明确要求我校要着眼基层部队需要,新开全军唯一全科医学(边海防军医)五年制本科学历教育专业,并于2012年9月招生施训。立足军医大学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实际,凸显“姓军为兵”办学宗旨及其全面建设需要,大力开展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势在必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摸清基层部队军医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新审视军事医学人才教育训练的各个环节,全面构建紧贴基层部队全科军医岗位任职需求,遵循军事医学教育规律特点的军医大学五年制全科军医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为部队培养“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性全科军医,确保部队全科军医教育培养与地方全科医学人才教育培养相接轨,提升基层部队卫生工作水平,巩固和提高部队保障力,满足基层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担负起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输送合格军医人才的历史重任[1]。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对五年制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研究内容本课题紧紧围绕我校新开全军唯一全科医学(边海防军医)五年制本科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全科军医人才培养背景、相关概念及现状。首先从开展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背景出发,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人才培养模式、全科医学以及军队全科医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分析;回顾了国(军)内外全科医学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现状。第二部分:全科军医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及分析。面向全军七大军区基层部队卫生人员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⑴调查对象基本情况⑵基层部队卫生人员受训情况、知识需求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⑶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并使用Excel2007软件将各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初步建立全科医学课程模块,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对全科军医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分析:⑴全科军医培养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⑵全科军医培养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⑶初步形成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构建思路。第三部分: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结合基层军医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五年制全科军医培养的总体思路;构建五年制全科军医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部队基层全科军医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对五年制全科军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展开深入探讨。研究结果1.构建五年制全科军医培养目标,包括:总目标、5项分目标(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业务、身体心理)以及相应的44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标准。2.建立五年制全科医学课程模块,确定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三大类,政治理论、军事基础、科学文化、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军事医学六小类共56门课程(必修课)。

二、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治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治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病例排除标准
        (五) 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给药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安全性评价标准
    三、统计方法
    四、一般资料分析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三) 合并病分布
        (四) 支架植入数量分布
        (五) 心绞痛分级比较
        (六) 治疗前中医症状组间比较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二) 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三)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四) 舌象、脉象比较
        (五) 心绞痛疗效比较
        (六) 心绞痛积分疗效比较
        (七) 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
        (八) 心电图疗效比较
        (九)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比较
        (十) 血脂影响比较
        (十一) hs-CRP、LP(a)、Hcy、LP-PLA2影响比较
    六、安全性评价
        (一) 血常规、肝肾功指标比较
        (二) 尿常规、大便常规比较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一)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西医研究
        (二)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病机关键
    二、组方来源
    三、方药组成及分析
    四、现代药理研究
    五、观察指标在本研究中的意义
        (一) 血脂
        (二) hs-CRP
        (三) 脂蛋白(a)
        (四) 同型半胱氨酸
        (五)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1.1.1 发展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及现状
        1.2.1 研究内容
        1.2.2 理论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调研概述
        2.1.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分析
        2.1.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调研层面分析
    2.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现状调研
        2.2.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现状概况
        2.2.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实地与行为调研
    2.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现状研究分析
        2.3.1 动态交通组织形式分析
        2.3.2 静态交通布局方式分析
    2.4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现状研究分析
        2.4.1 功能环境特点分析
        2.4.2 功能建筑及设施布置分析
    2.5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现状研究分析
        2.5.1 空间结构概况
        2.5.2 空间边界概况
        2.5.3 空间过渡概况
    2.6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人文景观氛围现状研究分析
        2.6.1 自然环境分析
        2.6.2 人文环境分析
    2.7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优化问题总结与分析
        2.7.1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总结
        2.7.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2.7.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必要性与可行性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化理念建构
    3.1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启示及复合化理念的引入
        3.1.1 与复合化理念相关的研究概述
        3.1.2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发展经验及其研究启示
        3.1.3 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理念的引入和解析
    3.2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四个层面的复合优化重点
        3.2.1 交通层面关注人车以及院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复合优化
        3.2.2 功能层面关注与社会相融的多样化使用复合优化
        3.2.3 空间层面关注单空间的完整性以及多空间的互动性复合优化
        3.2.4 人文景观层面关注自然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复合优化
    3.3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设计原则
        3.3.1 整体性原则
        3.3.2 普适性原则
        3.3.3 地域性原则
        3.3.4 多样性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式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1.1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式复合关系
        4.1.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系统体系复合手法
    4.2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交通组织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2.2 交通空间的有机分配
        4.2.3 交通流线的高效协同
    4.3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功能组成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3.1 功能使用的多义共享
        4.3.2 功能设施的多元展示
    4.4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空间模式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4.1 大型综合医院的空间模式类型及特点
        4.4.2 过渡空间的整合联系
        4.4.3 空间边界的多样叠合
    4.5 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人文景观氛围复合优化设计策略
        4.5.1 自然人文环境组成要素的联合协作
        4.5.2 自然人文环境构成要素的交叉配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的复合优化工程实践
    5.1 项目基本概况
        5.1.1 医院简介
        5.1.2 改造内容
    5.2 项目的改造前后对比调研
        5.2.1 项目的改造前问题与不足
        5.2.2 项目改造后的行为调研分析
    5.3 复合优化理念的应用与分析
        5.3.1 因地制宜的整体思想
        5.3.2 一体设计的统筹整合
        5.3.3 空间意境的充分展现
        5.3.4 绿色低技的服务建设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三预”方针
    1.1 COVID-19原发CA的预防
        1.1.1 FM
        1.1.2 血栓
        1.1.3 心肌梗死
    1.2 COVID-19继发CA的预防
        1.2.1 低氧血症
        1.2.2 休克
        1.2.3 肺栓塞
        1.2.4 脑卒中
    1.3 COVID-19诱发CA的预防
        1.3.1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3.2 张力性气胸
        1.3.3 药物毒性
        1.3.4 心理应激
2 “三化”方法
    2.1 标准化方法
        2.1.1 标准防护与复苏实施原则
        2.1.2 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
        2.1.2.1 球囊面罩通气
        2.1.2.2 气管插管
        2.1.2.3 机械通气
        2.1.3 胸外按压与电除颤
        2.1.3.1 胸外按压质量
        2.1.3.2 电除颤策略与安全
        2.1.4 复苏药物
    2.2 多元化方法
        2.2.1 机械复苏(M-CPR)
        2.2.2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
        2.2.2.1 开放气道(airway)
        2.2.2.2 人工呼吸(breathing)
        2.2.2.3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2.2.2.4 体外除颤(defibrillation)
        2.2.3 E-CPR
    2.3 个体化方法
        2.3.1 老年患者
        2.3.2 急进患者
        2.3.3 医务人员
        2.3.4 疫情防控人员
3 “三生”方略
    3.1 复生方略
        3.1.1 ROSC的判断
        3.1.2 气道管理(airway,A)
        3.1.3 呼吸氧合(breathing,B)
        3.1.4 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3.1.5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D)
    3.2 超生方略
        3.2.1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
        3.2.1.1 发病机制
        3.2.1.2 免疫治疗
        3.2.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hy,CRRT)
        3.2.3 营养支持
    3.3 延生方略
        3.3.1 恢复期血浆捐献
        3.3.2 干细胞移植研发
        3.3.3 规范尸体解剖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4)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三) 急诊PCI术前护理现状
        (四) 急诊PCI相关指南研究概况
        (五) 小结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述
        (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流行病学相关现状
        (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治疗现况
    二、急诊PCI术前护理现状
        (一) 护理人员在急诊PCI术前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 急诊PCI术前护理工作内容
        (三)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三、临床实践指南定义和分类
        (一) 临床实践指南的产生和定义
        (二) 临床实践指南的分类
    四、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核心
        (一) 加拿大CTFPHE分级系统
        (二) 牛津OCEBM标准
        (三) 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
    五、ACS相关医疗指南研究现状
第三章 技术路线
    ―、成立指南小组
    二、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的收集
    三、证据的检索、评价与综合
    四、形成推荐意见并达成共识
    五、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
    六、形成指南草案
第四章 成立指南小组
    一、成立指南指导委员会
    二、组建指南制定小组
第五章 构建临床问题和确定结局指标
    一、关键知情人访谈
    二、德尔菲法确定急诊PCI护理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
第六章 护理临床问题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一、指南来源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一) 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检索和质量评价
        (二) 检索结果和纳入指南的基本信息
        (三) 证据综合和推荐意见的制定
    二、系统评价或原始研究来源的证据综合及推荐意见的制定
        (一) 指南中未涉及的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证据综合结果和推荐意见的制定
第七章 指南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的外部同行评审
    一、评审内容
    二、评审方法
    三、评审结果
    四、讨论
第八章 形成《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一、研究结果
    二、创新性和意义
    三、讨论
    四、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AGREE Ⅱ评估系统
    附录2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附录3 NOS评价标准
    附录4 GRADE证据体质量评价方法
    附录5 GRADE证据概要表组成和GRADE决策表
    附录6 关键知情人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7 《急诊PCI护理实践指南》优先主题确定会议说明
    附录8 《急诊PCI护理实践指南》临床问题(PICO)审核表(术前)
    附录9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优先主题审核表
    附录10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外部同行评审专家邀请函
    附录11 急诊PCI术前护理临床问题审核表
    附录12 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推荐意见适用性审核表
    附录13 专家基本信息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构成情况
    2.2 婚龄构成情况
    2.3 不孕不育时间构成情况
    2.4 治疗时间构成情况
    2.5 地域分布情况
        2.5.1 总体情况
        2.5.2 不同地域不孕不育官兵异地与同地居住家庭情况
        2.5.3 不同部队不孕不育官兵异地与同地居住家庭情况
3 讨论

(6)武警某部机关干部健康状况研究及健康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军队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目的与意义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一)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三)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总体设计
        (六) 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
    一、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一) 基本情况
        (二) 建设特点
        (三) 经验借鉴
    二、 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与经验借鉴
        (一) 基本情况
        (二) 力量类型
        (三) 建设模式
        (四) 经验借鉴
第二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形式和任务
        (一) 相关概念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形式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任务功能定位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环境背景
        (一) 国家完善应急医学救援体系,要求统一规划军地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
        (二) 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能力
        (三)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要求军队卫勤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四) 学习借鉴世界灾害医学救援经验,要求建立军民一体的医疗救援体系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 组织建设上强调一队多用
        (二) 技术建设上强调一专多能
        (三) 物资和基础建设上强调依托现有
        (四) 后勤建设上强调独立保障
        (五) 经费投入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强调寓军于民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军地联合,共同建设
        (二) 统筹兼顾,一队多用
        (三) 功能配套,素质过硬
        (四) 全面建设,突出重点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 组织设计理论
        (二) 综合集成理论
第三章 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
    一、 内容分析法介绍
        (一)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二) 内容分析法的由来
        (三)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四)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原因
    二、 主要分析过程
        (一) 检索并筛选文献
        (二) 建立分析类目
        (三) 内容分析和归类
        (四) 定量处理与计算
        (五) 结果解释
    三、 分析结论
        (一) 装备配备不尽合理
        (二) 组织指挥制约因素多
        (三) 药材品量不适用
        (四) 卫勤训练效果差
        (五) 组织构成不合理
        (六) 卫勤预案不实用
        (七) 标准制度不健全
        (八) 医疗后送文书不配套
        (九) 综合救援能力有差距
第四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
    一、 确定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
        (一) 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能力需求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二、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及过程
        (一) 能力要素筛选原则
        (二) 能力要素的筛选过程
    三、 能力要素内涵及建设要求
        (一) 应急筹划能力
        (二) 应急准备能力
        (三) 机动部署能力
        (四) 医疗后送能力
        (五) 药材装备保障能力
        (六) 环境适应能力
第五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
    一、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
        (一) 建设任务和目标设计的依据
        (二) 建设任务
        (三) 建设目标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结构设计
        (一) 职能分析
        (二) 工作岗位设计
        (三) 组室划分
        (四) 职责和权限划分
        (五) 管理层次及管理幅度设计
    三、 应急医疗救援队技术结构设计
        (一) 设计技术结构的基本依据
        (二) 预编人员类型及数量测算
        (三) 人员抽组条件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物资配备设计
        (一) 药材配备与管理
        (二) 装备配备与管理
    五、 应急医疗救援队制度设计
        (一) 组室关系设计
        (二) 标准制度设计
        (三) 救援预案设计
        (四) 运行机制设计
        (五) 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设计
    六、 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一) 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
        (二) 改造利用军队《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
        (三) 研发应急医疗救援队管理与指挥信息系统
        (四) 研发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
        (五) 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
    七、 应急医疗救援队组织适应性设计
        (一) 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
        (二) 采取灵活的编组形式
        (三) 加强计划及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
        (四) 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第六章 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
    一、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
        (一) 总后勤部各部门的职责
        (二) 军区联勤部职责
        (三) 抽组单位职责
        (四) 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责
    二、 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
        (一) 建立党团组织
        (二)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三)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三、 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
        (一) 明确试点试验目的
        (二) 确定试点试验内容
        (三) 搞好试点试验保障
        (四) 抓好经验总结推广
    四、 抓好信息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
        (一) 抓好卫勤指挥信息集成
        (二) 加强伤员搜救信息集成
        (三) 加强伤病救治信息集成
        (四) 加强药材保障信息集成
    五、 开展基地化训练
        (一) 构建逼真的训练环境
        (二)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三) 构建模拟救援对象
        (四) 健全训练科目与内容
        (五) 统一训练评估标准
    六、 加强检查评估
        (一) 评估内容
        (二) 评估办法
        (三) 评估步骤
        (四) 结果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内容分析法相关统计表
    二、 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咨询及统计表
    三、 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基本预案模板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个人简介
致谢

(10)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背景、概念及现状
    一、 开展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三、 国(军)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及分析
    一、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需求调研
    二、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第三部分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 全科军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总体思路
    二、 构建全科军医人才培养目标
    三、 建立全科医学专业课程模块
    四、 建立院校部队联合组训机制
    五、 创新全科医学专业教学方法及手段
全文总结
    一、 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三、 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基层部队卫生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 2 基层部队卫生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 3 基层部队卫生人员调查问卷
    附录 4 专家咨询表(基本信息)
    附录 5 专家咨询表(培养目标)
    附录 6 专家咨询表(课程设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治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参蛭通心胶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宋艺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既有大型综合医院外部公共空间复合优化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陈卓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方邦江,魏捷,路晓光,宋维,张思森,姜笃银,米玉红,张玉想,菅向东,周飞虎,刘亚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4)
  • [4]急诊PCI术前护理实践指南(草案)的构建[D]. 秦培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5]武警部队不孕不育官兵情况调查[J]. 秦喆,李宏伟,夏义欣,刘卫红,陈亚琼,侯海燕,李菁,兰晓霞. 人民军医, 2018(02)
  • [6]武警某部机关干部健康状况研究及健康管理对策[D]. 高慧骞.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7]武警某部干部高血压健康教育和管理初探[J]. 周菲,俞钻,陈波,齐江彤,汤永华,沈国理.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04)
  • [8]2011科学中国人(第十届)年度人物[J]. 本刊编辑部. 科学中国人, 2012(12)
  • [9]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D]. 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10)
  • [10]五年制全科军医“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萧婷.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1)

标签:;  ;  

把握心血管病研究前沿,提高武警部队心血管病专业诊疗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