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窄带CDMA的应用

我国窄带CDMA的应用

一、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06)在《基于多载波扩频理论的低压电力线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线网络是一种四通八达、连接千家万户的物理网络,人们一直想往着利用这种天然的网络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然而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多径效应造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符号间串扰(ISI,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复杂的噪声环境对高速数据传输的影响是致命的。近几年来,国外对低压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国内主要侧重于国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具体的通信技术研究不多。因此开展与低压电力线通信有关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在我国实际的应用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围绕多载波扩频理论在低压电力线上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的仿真模型是研究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基础,当前对电力线模型问题,大多是针对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特性的研究,很难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解析式或数学模型加以描述。本论文根据传输线理论得出了树状分支结构的室内低压电力线传输统计模型,通过对1-30MHz频率范围内能够反映室内配电网信道特性的参数进行实测分析,揭示了衰落权因子与负载阻抗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背景噪声进行了有理谱建模,并构造了成形滤波器。为解决数据在信道传输中产生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ISI问题,研究适合于低压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的多载波扩频技术,针对具体的多载波直扩CDMA(MC-DS-CDMA, Multicarrier 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结构,分析了该系统中参数配置与可恢复路径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系统在不同的参数配置、多用户条件下的性能,在相同带宽相同检测算法的条件下,应用该系统结构可以获得比直扩CDMA(DS-CDMA,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更好的特性。为减小MC-DS-CDMA系统的多址干扰( MAI ,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将人工免疫理论中的克隆选择算法应用于多用户信号检测,该检测方法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多址干扰,表现出较好的抗远近效应的

何智青[2](2003)在《变换域通信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新型通信系统——变换域通信系统(TDCS)。国外对TDCS的研究已有数年的历史,在我国还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是第一篇关于TDCS的研究论文。TDCS与传统通信系统的不同点是,首先TDCS通过信道估计在变换域设计信号波形,其次TDCS没有采用载波调制,而是用一个类似噪声的基函数进行信息调制。TDCS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LPI(低截获概率)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TDCS的基本理论,分析和研究了TDCS的主要算法。为了有效的进行研究工作,开发了变换域通信系统动态和静态仿真平台以及TDCS—CDMA仿真平台。基于仿真平台,对比研究了基于FFT和基于DWT的TDCS的系统性能。针对目前TDCS理论不完善的特点,从理论上对TDCS做了一定的分析:具体分析证明了TDCS具有多址能力,推导出了TDCS在多址环境下的误码率公式,并在仿真试验中进行了验证;首次分析了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情况下TDCS的性能,给出了在此情况下的误码率公式,并在仿真实验中给以验证;初步分析了TDCS在多径传播环境下的性能;此外还对采用不同调制技术的TDCS做了仿真研究。本文的工作开创了国内有关TDCS的研究工作,部分研究结果与目前TDCS的研究结果相比较有新的发展,所完成的工作为今后对TDCS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许爱装,汤锦基[3](2002)在《CDMA在我国发展前景浅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CDMA在我国发展前景。

方琳[4](2001)在《多媒体通信论坛2001 3G自由论坛实录》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6月13-14日在广州珠岛宾馆,由广东省电信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发中心联合主办,广东省电信情报中心站承办的多媒体通信论坛(MTF2001)盛况空前,专家们精彩的演讲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共计2000多人次出席了本次论坛。其中与前三届多媒体技术论坛不同的是本次论坛特别推出了两个在业界成为焦点的自由论坛─—城域网自由论坛和3G自由论坛。国内一流的技术专家、运营商代表、厂家代表共同在台上就城域网和3G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并且与台下的观众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议题涉及技术、市场和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并且中肯地剖析了当前城域网和3G领域存在的误区。其中的观点值得业内人士的深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次论坛,我们特别推出了本次论坛的实录文章,供各位参考。城域网自由论坛已在上期刊出,本期推出的是3G自由论坛。

许志红[5](2001)在《刍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体制和发展前景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关键性的CDMA多址技术作了简要的介绍,就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作了展望。

孔祥华[6](2000)在《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孙立新[7](1999)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从技术背景和应用环境等方面对TD/CDMA(TDD)和FDD,特别是中国提交的TD—SCDMA技术作了介绍和比较。cd-ma2000与WCDMA的标准融合基本已达成一致,但要作到真正的融合,分别负责标准直扩模式和多载波模式定义的3GPP和3GPP2还需解决许多具体的问题。

曹淑敏,孙立新[8](1999)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及其影响》文中认为

李进良[9](1999)在《联合起来采用国产GSM系统,大规模建设我国移动通信网》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国内出现的“GSM的系统容量只能满足我国8000万用户的需求,需再建一个北美窄带CDMA系统,才能满足我国2003年1亿移动通信用户的发展需求”的提法,作者首先分析了GSM系统的容量问题,认为采用同一技术体制的GSM900/DCS1800,其系统容量完全能满足我国2003年发展1亿用户的需求,甚至可达到17亿用户的容量。其次,作者对建设移动通信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窄带CDMA与GSM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并从民族工业、国家安全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指出,在未来4年中,我国应大力建设已有工业基础的GSM全国网,不宜再建窄带CDMA全国网,而应直接过渡到2003年即将商用的宽带CDMA第三代全球网。最后,作者对我国移动通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进良[10](1999)在《对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几点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载波扩频理论的低压电力线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低压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1.4 国内外低压电力线通信主要采用的技术
    1.5 多载波扩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
    1.6 低压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方案的选取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
    2.1 引言
    2.2 电力线接入模式与频率占用问题
    2.3 低压电力线传输模型的理论分析
    2.4 低压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的测量与结果分析
    2.5 低压电力线信道噪声模型
    2.6 低压电力线信道仿真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载波直扩CDMA 系统
    3.1 引言
    3.2 多载波扩频机理
    3.3 多载波直扩CDMA 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4.1 引言
    4.2 多用户检测技术
    4.3 克隆选择机理
    4.4 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沌扩频序列的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离散动力系统中的混沌
    5.3 具有LEBESGUE 谱的动力系统
    5.4 混沌映射LIAPUNOV 指数的参照作用
    5.5 高精度运算系统下输出序列的稳健性
    5.6 最佳混沌扩频序列的设计
    5.7 2-MFNN 模型性能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子信道动态分配
    6.1 引言
    6.2 信道分配的概念及分配准则
    6.3 信息熵基本理论
    6.4 子信道动态分配方法的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变换域通信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2 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1.3 变换域通信系统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介绍
    2.1 变换域通信系统(TDCS)基本理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TDCS的工作原理
        2.1.3 信道估计
        2.1.4 门限剔除与谱成型
        2.1.5 随机相位匹配
        2.1.6 基函数生成
        2.1.7 相关接收
    2.2 TDCS的调制技术
        2.2.1 二元调制
        2.2.2 多元调制
    2.3 捕获与跟踪
第三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基函数算法分析
    3.1 基于FFT的基函数幅值算法
        3.1.1 信道功率谱估计
        3.1.2 AR模型谱估计的不足
    3.2 基于DWT的基函数幅值算法
        3.2.1 小波分析基础
        3.2.2 多分辨分析
        3.2.3 基于多分辨分析的基函数生成
        3.2.4 门限剔除对基函数的影响
    3.3 伪随机相位生成算法
        3.3.1 随机相位
        3.3.2 伪随机相位产生过程
第四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1 TDCS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异同
        4.1.1 TDCS与OFDM
        4.1.2 TDCS与自适应跳频
        4.1.3 TDCS与扩频
    4.2 基函数的功率谱密度与自相关函数
    4.3 TDCS的抗干扰能力
        4.3.1 不采用门限剔除的TDCS
        4.3.2 采用门限剔除的TDCS
    4.4 TDCS的抗多径干扰能力
    4.5 TDCS的多址能力
        4.5.1 基于扩频的DS-CDMA
        4.5.2 基于TDCS的CDMA
    4.6 收发端不一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变换域通信系统仿真平台
    5.1 仿真技术介绍
    5.2 TDCS静态仿真平台
        5.2.1 仿真平台组成
        5.2.2 仿真程序流程
    5.3 TDCS动态仿真平台
        5.3.1 仿真模块库
        5.3.2 TDCS仿真平台
    5.4 TDCS-CDMA仿真平台
第六章 TDCS仿真结果分析
    6.1 仿真条件
    6.2 TDCS抗窄带干扰性能仿真
        6.2.1 AWGN信道无窄带干扰
        6.2.2 AWGN信道有窄带干扰,不采用门限剔除
        6.2.3 AWGN信道有窄带干扰,采用门限剔除
    6.3 TDCS的多址性能仿真
        6.3.1 TDCS-CDMA误码率公式仿真验证
        6.3.2 8用户TDCS-CDMA同步传输
        6.3.3 8用户TDCS-CDMA异步传输
        6.3.4 8用户TDCS-CDMA在窄带干扰下的性能
    6.4 TDCS抗多径干扰性能仿真
    6.5 收发端基函数不一致的仿真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载波扩频理论的低压电力线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D]. 张锐.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1)
  • [2]变换域通信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研究[D]. 何智青.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 [3]CDMA在我国发展前景浅析[A]. 许爱装,汤锦基. 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
  • [4]多媒体通信论坛2001 3G自由论坛实录[J]. 方琳. 广东通信技术, 2001(08)
  • [5]刍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J]. 许志红. 天津通信技术, 2001(01)
  • [6]窄带CDMA在我国的应用[J]. 孔祥华. 通信世界, 2000(S6)
  • [7]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进展[J]. 孙立新. 世界电信, 1999(09)
  • [8]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及其影响[J]. 曹淑敏,孙立新. 计算机与通信, 1999(09)
  • [9]联合起来采用国产GSM系统,大规模建设我国移动通信网[J]. 李进良. 移动通信, 1999(04)
  • [10]对发展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几点意见[J]. 李进良. 通讯世界, 1999(08)

标签:;  ;  ;  ;  ;  

我国窄带CDMA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