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惨淡的人生——试析鲁迅与哈代的异性

直面惨淡的人生——试析鲁迅与哈代的异性

一、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滕婷婷[1](2014)在《生态批评视角下哈代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托马斯·哈代,沈从文这两位生活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创作上却有些相似的地方,在自然描写中,无论是哈代还是沈从文都融入了他们的自然观与社会观,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比哈代与沈从文的作品,从两位作家的自然描写入手,比较他们的自然观以及生态观,并且借助生态女性批评来分析他们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异同。通过比较,笔者发现无论是英国的哈代还是中国的沈从文都来自于古朴的乡村”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依恋,在自己的家乡的基础上创造出两个独特的世界—“威塞克斯世界”与“湘西世界”。他们分别用满怀热情的笔触描写着当地的自然景色和淳朴民风,饱含对自然的热爱,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眼看着简单的农业社会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在新旧文明中挣扎,两位作家都呼吁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他们笔下的女性都遭受到男性的压迫,但是在压迫面前,沈从文选择安静的接受而哈代更倾向于奋力抗争。

张丹丹[2](2014)在《生存困境中的挣扎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鲁迅为先导的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显着的地方色彩,为中国现代文坛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乡土作家大多来自不同地域的漂泊在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对故乡风物的消逝产生眷念、感伤,另一方面接受启蒙思想感叹乡村的沉重凝滞与农民的现实处境,并引发了对“乡土人”的国民劣根性的悲哀与激愤。本论文试图从死亡叙事这一角度出发深入研究20年代乡土小说,从而揭示出乡土中国长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第一章主要论述了20年代乡土作家的人生体验和创作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论述了20年代作品中死亡叙事多元呈现从而突显出乡土小说独特的叙事策略。第三章主要阐释了死亡叙事在乡土小说中的建构性意义。

程永艳[3](2011)在《论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见过哈代的作家,也是哈代诗歌在中国的最早译介者。他在向中国读者译介哈代的过程中,汲取着哈代的文学素养,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哈代对他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技巧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哈代对徐志摩的影响入手,即哈代的“进化向善论”、“博爱”对徐志摩的“悲观阴郁”和“爱、自由、美”的影响;哈代对徐志摩爱情诗、自然诗、战争诗等诗歌创作题材方面的影响以及在意象、韵律等诗歌创作技巧上的影响,来对哈代对徐志摩诗学思想及诗歌创作题材和技巧的影响作一个整体梳理,以期更全面的展示、论证哈代在徐志摩诗歌创作生涯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陈进武[4](2011)在《宗璞与外国文学》文中研究说明宗璞是当代中国文坛鲜有的对小说艺术精益求精而着称于世的作家之一,她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在不同场合或以不同形式谈到受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她表达过对弗兰茨·卡夫卡、托马斯·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凯·曼斯菲尔德和伊丽莎白·波温等外国作家的喜爱及受到的影响。宗璞与外国文学有着深厚渊源,但这些并未引起研究者应有而深入关注。本文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选取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曼斯菲尔德和哈代四位外国作家与宗璞比较研究,对宗璞与外国文学关系进行相对详尽而合理理解,遵循中国作家在接受外国作家或文艺思潮时呈现的从“选择一契合一创造”或“选择一接受一疏离”趋向的思路,主要从五个方面予以论述:首先,宗璞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不是偶然,而存在长期学习或耳濡目染的接纳过程,这主要从宗璞学习工作和受教育环境、受父亲冯友兰及家学传统影响、社会环境与时代浸染三个层面进行探寻。其二,曼氏的节制体现在内容取舍熔裁、细节选择、结尾处理及语言上,但宗璞更讲究节制,除与曼氏相应之处,更为注重情感节制。在叙事态度上,曼氏的是相对客观型叙事态度,而宗璞呈现的是一种类主观型的叙事态度,但两者最终都是指向“和”。其三,哈代小说依托对环境描绘、以景带人,或置于自然生态中以获得某种神秘气氛。宗璞对环境描绘是行文需要,或是对整个作品气氛起协调作用,为更好衬托出人物心境。宗璞还显现出创造,即通过人物言行与心理活动来进行独特展示而形成某种氛围,甚至是叙述事件以获得浓厚气氛。就所拥有情调而言,宗璞体现出明快而亮丽、积极而向上色彩。就叙事视角来说,宗璞与哈代都致力于全知全能、限制和纯客观叙事角度的多元交错的叙事。不过,宗璞的作品还表现了一种极为迅疾的叙事视角转换,也就是人称转换。其四,宗璞与卡夫卡小说都书写人走入绝境时的绝望,但宗璞对卡夫卡绝望书写的接受呈现疏离姿态,即在绝望中所蕴含不同程度的“希望”。宗璞还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荒诞”表现,她与卡夫卡荒诞变形都存在对世界感知与个人生活体验的客观真实基础,但宗璞小说的荒诞变形的基础并不与卡夫卡的主观过滤的真实完全一致,卡夫卡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化改造的程度更强烈。最后,宗璞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都书写罪责,但陀氏多挖掘人类心灵深处,尤其一些犯罪心理,并且时时追问。因两位作家社会生活环境与时代存在巨大差异,所表现罪责不尽相同。宗璞的罪责书写主要有某类人本身就犯下了罪和受外力影响而背负罪责两方面。然而,存在罪责就有救赎,陀氏给有罪人指明的出路是通向“上帝”,这些人或向上帝忏悔,或对人民与生活低头悔罪,而宗璞的“方舟”所承载的是爱、“佛道”、道德的忏悔与自救等。

赵树勤,陈进武[5](2011)在《从“荒原”到“野葫芦”——宗璞与托马斯·哈代小说创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代表,又是20世纪英国探索与开拓的现代诗歌之父,而宗璞是当代中国文坛鲜有的积极探寻艺术创造之路且以对小说艺术精益求精着称于世的作家。当然,将两位生活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家进行比较,主要是基于宗璞文学创作对于哈代的创造性接受。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笔者发现宗璞与哈代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因缘,并都执着于文学作品氛围的营造,且在叙事视角上呈现出多元交错。

张亚婷[6](2007)在《威塞克斯之风:哈代在中国》文中研究说明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汉斯.罗伯特.姚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史不仅是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相关性历史和作品存在与一般社会历史的相关史,也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哈代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受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语境、文学思潮和阐述群体视野的流变话语的影响。在中外文学走向对话走向交流的20世纪,哈代及其作品在我们这个遥远的文明古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里以接受美学为契入点,探讨哈代及其作品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在中国的译介及其研究的嬗变。

李雪梅,舒容[7](2006)在《鲁迅与哈代乡土文学共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行分析比较。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乡土小说为视角,透过鲁迅与哈代乡土小说中的依恋自然情结、悲剧性主题及人道主义等相似点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作品的本质差异,即鲁迅乡土小说的社会性(强调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与哈代乡土小说的哲学性(强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这两种差异构成了东、西方乡土作家作品的本质区别。

陆志国[8](2004)在《哈代在中国的译介》文中认为本篇论文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石来考察哈代作品在二十世纪中国的译介情况,并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剖析了各个时期的译介特点和重点,从而揭示了在哈代译介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操纵因素,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各个时期文化语境的特色,展现了翻译文学的变迁。 引言部分简要概括了哈代的文学成就,并指出本文的立论依据,表明占有完整的资料是从事译介学研究的基础,强调外国文学经典并不一定是中国翻译文学中的经典。 第一章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历史的回顾,分三个时期,建国前(1917-1949)、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新时期以来(1976-2003),为了不使本章成为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流水帐”,特意增多了哈代研究者们的评价和论述,并在每部分的结尾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二章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着重探讨的是翻译文学自身的客观性发展,但这种客观性毫无疑问会受到不同时期一些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意识形态、诗学规范和赞助人行为等,因此,本章将文学系统的僵化、更新情况和不同时期的操纵行为融合在一起论述,即使读者看到了翻译文学发展的轨迹,又使读者了解到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论述的是文学经典的解构和重构问题,是对前两章论述的深入和发展。本章首先指出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并不主要是依据它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而主要与权力因素的制约有关。接着以中国当代文学史为背景描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过程,说明在权力因素如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控制减弱时,西方的文学、文化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并逐渐对经典进行解构。最后讨论了经典的重构问题,指出要重构文学经典,主要是看三种人的选择:文学的权力阶层、学术权威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其中,后两者的选择最为重要,他们决定着文学艺术特征的再现,但他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者。文学的权力阶层在做选择时则要考虑时代精神的弘扬,所以,我们重建经典时必须要看三方的“合谋”。本章还论述了翻译文学经典和外国文学经典的不同。 结束部分通过对哈代译介的考察,提出了当今进行译介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丰富和完善译介学的学科理论,从而使译介学的研究呈现更广阔的前景。

唐人[9](2001)在《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鲁迅与哈代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 :清醒的悲观与深刻的怀疑精神 ,这在其各自的代表作《阿Q正传》与《德伯家的苔丝》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当然 ,鲁迅的悲观更多是现实的、历史的 ,哈代则更多是哲学上的 ;鲁迅的笔法是内热外冷的极简约的反语风格 ,激发读者对现实强烈否定和激烈反抗 ,而哈代的笔法则是外热内冷的细腻的诗化风格 ,激发读者对生命保有深广的关怀和理解

二、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批评视角下哈代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Ecocriticism
    1.1 The definition and aims of ecocriticism
    1.2 The rise of ecocriticism
    1.3 Ecocriticism in China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s on Thomas Hardy and Shen Congwen
    2.1 Researches in Hardy at home and abroad
    2.2 Researches in Shen Congwen at home and abroad
    2.3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hen Congwen and Hardy
Chapter Three The Similar Singers of Nature and the Countryside
    3.1 The Wessex world and the pastoral scenes
    3.2 West Hunan and the nature's son
Chapter Four The Different Natural Views
    4.1 Hardy's complex natural view and its three origins
    4.2 Shen Congwen's unique natural view and its three origins
Chapter Five Confliction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Civilization
    5.1 Hardy's social view and his tragic consciousness
    5.2 Shen Congwen's imperfect paradise
    5.3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human nature
Chapter Six The Daughters of Nature—an Ecofeminist Perspective
    6.1 The double oppressions
    6.2 Wessex witches and West Hunan goddesses
    6.3 Envisaging the tragic life and building the Greek shrin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2)生存困境中的挣扎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故乡回望中的眷恋与痛惜
    1.1 从都市眺望故乡
        1.1.1 “南北两块沃土”
        1.1.2 异样的风情描摹
    1.2 乡间的“生死场”与消逝的“后花园”
2 乡土世界的想象建构
    2.1 死亡叙事的多元呈现
    2.2 死亡的日常经验表达
3 死亡叙事引入小说的参照价值
    3.1 撕裂“瞒与骗”的面具
    3.2 乡土想象的多样风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论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哈代·徐志摩·影响背景探寻
    1.2 国内外哈代·徐志摩影响研究现状
2 哈代对徐志摩诗学思想的影响
    2.1 哈代的“进化向善论”和徐志摩的悲观阴郁
    2.2 哈代的“博爱”和徐志摩的“爱、自由、美”
3 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技巧的影响
    3.1 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选材的影响
        3.1.1 爱情诗
        3.1.2 自然诗
        3.1.3 战争诗
    3.2 哈代对徐志摩诗歌意象与韵律的影响
        3.2.1 意象
        3.2.2 韵律
4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作者简介

(4)宗璞与外国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宗璞与外国文学的渊源
    第一节 "取自时代的更强的烛照"
    第二节 父亲影响:"注定走文学的路"
    第三节 "自身的微光来丰富"
第二章 宗璞与凯·曼斯菲尔德
    第一节 "诚乃本,雅为品"
    第二节 "节制是一种美德"
第三章 宗璞与托马斯·哈代
    第一节 氛围:"无处不在的网"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多元交错
第四章 宗璞与弗兰茨·卡夫卡
    第一节 "走投无路时的绝望"
    第二节 "不成比例的荒诞"
第五章 宗璞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节 罪责:"在炼狱中经受拷问"
    第二节 救赎:涉渡之"舟"
结语 宗璞:"又现代又古典"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鲁迅与哈代乡土文学共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鲁迅的乡土文学
    1.鲁迅的自然情结
    2.鲁迅的悲剧观
    3.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哈代的乡土文学
    1.哈代的自然情结
    2.哈代的悲剧观
    3.哈代的人道主义思想

(8)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哈代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第一节 解放前(1917-1949)的译介和评论
    第二节 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的译介和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1976-2003)的译介和研究
第二章:边缘与中心—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哈代在中国的译介
    第一节 不是“中心”的中心
    第二节 徘徊在“边缘”
    第三节 走向“中心”的历程
第三章: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第一节 文学经典秩序的确立和文学经典的形成
    第二节 西方文论的引进和文学经典的解构
    第三节 文学经典的重构
结束语:从哈代的个案梳理看译介学研究
附录:
    Ⅰ 托马斯哈代在中国译介研究资料总辑(1917-2003)
    Ⅱ 哈代作品中译目录(1917-2003)
参考书目

(9)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序言:关于可比性问题
二、思想上:清醒的悲观与深刻的怀疑
三、文本分析:《阿Q正传》[1]与《德伯家的苔丝》[2]
    1. 低贱但单纯的人。
    2. 生活与爱情的捉弄。
    3.“精神胜利法”与灵魂的反抗。
    4.“大团圆”的“满足 (Fulfillment) ”。
四、结束语

四、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批评视角下哈代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D]. 滕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2)
  • [2]生存困境中的挣扎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D]. 张丹丹.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3]论哈代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D]. 程永艳. 浙江大学, 2011(12)
  • [4]宗璞与外国文学[D]. 陈进武.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5]从“荒原”到“野葫芦”——宗璞与托马斯·哈代小说创作比较[J]. 赵树勤,陈进武. 理论与创作, 2011(02)
  • [6]威塞克斯之风:哈代在中国[J]. 张亚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 [7]鲁迅与哈代乡土文学共异性研究[J]. 李雪梅,舒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 [8]哈代在中国的译介[D]. 陆志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01)
  • [9]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J]. 唐人.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6)

标签:;  ;  ;  ;  ;  

直面惨淡的人生——试析鲁迅与哈代的异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