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总参谋部

红军总参谋部

一、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部(论文文献综述)

刘飘[1](202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无线电通讯工作研究》文中认为

刘忠[2](2021)在《“革命的保卫者”—“大公安”格局发生的历史缘起》文中研究指明英国警察是对当代中国公安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视域,中国公安与英国警察构成一个二元对立制度结构。英国警察和中国公安机关的制度构成,都与地缘政治环境、现代国家构建历程有关。当代中国公安机关发端于革命斗争年代的中央特科、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央社会部、中央军委公安部。与革命年代保卫机关的组织、人事接续,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组建的决定性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的组建,又为此后公安机关职权、地位界定,提供了制度缘起。

关泠[3](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黄金生[4](2020)在《“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文中指出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荣誉馆里悬挂着一幅十分精美的"南京市立体模型地图",长约3米,宽约2米,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江苏南京地区的航拍地图。图中将地形依照比例用精选毛绒做了黏结,南京地区的主要地势、地物都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图幅的中心,突出标示的是南京军事学院。右边框上印着"请尼·安·谢辽夫金·拉兹里斯基将军转赠苏军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字样。下边框中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刘伯承赠送"。

李波[5](2020)在《《侦察:从斯大林到普京》(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此次翻译原文节选自俄罗斯学者Д.П.普罗霍罗夫所着的《侦察:从斯大林至普京》一书。该着作在俄罗斯无线电侦察成立100周年之际,经俄政府批准出版,它系统介绍了前苏联时期的侦察体系及各种形式的侦察活动。此后,由于侦察工作的特殊性,国内外学术界的公开资料中此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它对于考察和认识俄罗斯侦察情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次翻译实践以《侦察:从斯大林到普京》其中一章“无线电技术侦察与航天侦察”为翻译对象(原文13800余词),通过背景知识积累、翻译理论学习与选用、翻译工具准备、翻译、校译、总结等过程完成此次翻译任务。所选文本以事件发展为轴,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描述,章下不再设节。该文本总体属科学语体,带有科学语体的一般性词汇和语法特点。同时,文本大量采用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等语法衔接手段。鉴于以上特点,本文翻译过程中选取了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M.A.K.Halliday)和夫人哈桑(R.Hasan)的衔接理论作为翻译指导,通过“改变词性”、“增减省略成分”、“改变衔接方式或句子结构”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处理解决了翻译中的衔接问题,证明衔接理论对俄汉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翻译结束后,译者撰写了实践报告,旨在梳理翻译过程,总结俄汉衔接方式异同和有效转换处理方法,以期为未来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6个部分,引言对翻译对象的背景、理论运用及翻译实践的目的进行说明;第一章分析文本的语体特征,阐述其在结构、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第二章总结翻译过程,明确翻译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第三章阐述衔接理论的发展情况、衔接的种类及在原文译文中的运用;第四章提出俄汉翻译过程中部分衔接手段的转换处理方式;结论部分对整个翻译实践报告进行总结。

安子谦[6](2020)在《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华情报活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个军事大国,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情报活动历史。尽管苏联解体距今已20余年,但是苏联遗留下来的情报文化和传统,对今天俄罗斯情报工作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苏联情报活动研究也是俄罗斯情报工作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抗日战争期间(1931—1945年),苏联情报机构在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日情报工作,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成功牵制日本,排除了苏联与德、日两线作战的可能性。这不仅在战略上支援了中国的抗战活动,也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叶铭[7](2020)在《简析抗战时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军事职能与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关于党的军事指挥机构的军事职能与作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抗战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发展壮大,其军事指挥日渐成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以及下辖各级司令部的军事指挥职能是党领导军队的业务基础。中央军委参谋部门通过其下属部门为中共中央以及中央军委的军事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各级司令部的相关工作,保障党的各项军事指挥决策切实执行。

黄金生[8](2020)在《元帅摇篮和“战斗经验贮存库” “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荣誉馆里悬挂着一幅十分精美的"南京市立体模型地图",长约3米,宽约2米,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江苏南京地区的航拍地图。图中将地形依照比例用精选毛绒做了黏结,南京地区的主要地势、地物都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图幅的中心,突出标示的是南京军事学院。右边框上印着"请尼·安·谢辽夫金·拉兹里斯基将军转赠苏军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字样。

王军力[9](2020)在《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赣州,又称“赣南”,是着名的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的革命旧址。一方面,一些革命旧址尚未被发掘,另一方面,部分革命旧址在城乡发展的进程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研究以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背景,以《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的公布为契机,以“赣州市革命旧址客家围屋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课题为来源,希望通过对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促进赣州革命文化资源的高质量发展,为赣南地区的建筑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注入新的、更强的活力,使赣州市优秀的革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赣州市地方经济的增长,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在研究中,首先对革命旧址进行研究综述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法律文件的梳理,厘清发展脉络,同时对赣州市革命史及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取得的成就,并在价值认知中将赣州市革命旧址的价值分为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两大类,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赣州市革命旧址数量多、旧址类型全、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影响力极大五个基本特征;现场调查之后,进一步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出赣州市革命旧址存在保护思想意识不统一、管理体制缺乏一致性、“四有”工作不全面、旧址数量与保护力量对比悬殊、内生动力较差及开发手段单一、保护规划的权威性有待加强以及对旧址本体保护较多而忽略整体环境的整治七大问题。其次,在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宏观策略研究中,通过对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阐述以及SWOT分析认清自身家底,提出赣州市“革命旧址价值+苏区振兴”的总体思路以及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六条基本原则,进而对保护与利用的方式进行阐述。最后,以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为案例,细化赣州市宏观策略,提出“革命旧址价值+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其现状评估情况将云石山17处革命旧址分为三级,以此为依据提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樊凡[10](2020)在《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文中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所写的重要着作,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总结自抗战十个月以来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与抗日战争实际相契合的重要军事战略思想,以指引抗日战争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前进。《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30日首次发表于《解放》周刊第40期。自《解放》周刊登载此文之后,有些报刊转载,有些出版社传印,由此出现了许多单行本以及收录此文全文或片段的集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此文经毛泽东修改,收入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版本较多,不同的版本,文字有所不同,故本文以1949年10月为界限,将此文其版本分为两个不同时期进行校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参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故毛泽东对此文的修改,是本文研究、论述的重点,一方面详尽记述修改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毛泽东修改的原因做一些分析、论述。

二、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部(论文提纲范文)

(2)“革命的保卫者”—“大公安”格局发生的历史缘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公安/英国警察
二、从公安部回溯至起点的组织接续
    (一)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
    (二)中央军委公安部
    (三)中央社会部
    (四)中央特科、政治保卫局
三、从情报、保卫干部到公安负责人的人员同一
    (一)中央公安部
    (二)六个大行政区公安部
    (三)有示范性的大城市
    (四)省级公安厅长
四、起点时的政治规格
    (一)公安部
    (二)公安部内设机构
五、结语:政法体制“大公安”格局重构

(3)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论文提纲范文)

为中国学员开设“特别班”
从零开始建校
伏龙芝时代
名校锻造之路
战争经验是教学的基础
军事理论具有“血腥味”
“考试如过节”

(5)《侦察:从斯大林到普京》(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Автореферат
Введение
Глава 1 Описание оригинала
    1.1 Специфика в аспекте структуры
    1.2 Специфика в аспекте лексики
        1.2.1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пециальных терминов
        1.2.2 Редукция конкретного смысла глагола
        1.2.3 Повторение одинакового слова
    1.3 Специфика в аспекте синтаксиса
        1.3.1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неопределенно-личного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обобщено-личного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и безличного предложения
        1.3.2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оюза, наречия и наречного словосочетания как союз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Глава 2 Процесс перевода оригинала
    2.1 Подготовка перед переводом
        2.1.1 Понятие о специфике текста
        2.1.2 Разработка плана перевода
        2.1.3 Сбор необходимых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х информаций
    2.2 Сохранение единообразия в этапе перевода
        2.2.1 Формулирование терминов
        2.2.2 Сохранение логичности описания
        2.2.3 Сохранение единообразного стиля
    2.3 Проверка по окончанию перевода
Глава 3 Руководящая теория и ее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3.1 Теория связанности
    3.2 Виды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анности и их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3.2.1 Эталон
        3.2.2 Замена
        3.2.3 Эллипсис
        3.2.4 Союз
        3.2.5 Лексическая связанность
        3.2.6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этом тексте
    3.3 Сравнение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3.3.1 Разницы в аспекте эталона
        3.3.2 Разницы в аспекте замены
        3.3.3 Разницы в аспекте эллипсиса и союза
Глава 4 Методы трансляции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анности
    4.1 Изменение 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и слова
    4.2 Добавление или сокращение слов
    4.3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е денотации местоимения
    4.4 Изменение средств связанности
Заключение
Литература
Приложение: Исходный и переводный тексты
致谢
作者简历

(6)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华情报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联主要对外情报机构
    (一)共产国际国际联络局
    (二)红军总参谋部第四部
    (三)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
二、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华情报活动基本类型
    (一)情报搜集活动
        (1)对国民党政府的情报搜集活动
        (2)对日情报搜集活动
    (二)情报合作
        (1)人员培训
        (2)情报交换
    (三)隐蔽行动
        (1)在华北战场对敌后的破坏行动
        (2)在东北的隐蔽行动
        (3)在新疆的隐蔽行动
三、苏联情报活动特点
    (一)情报工作方略高瞻远瞩
    (二)情报体制高度集中
    (三)谍报工作高度发达
四、结语

(7)简析抗战时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军事职能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抗战时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演变
二、 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业务与运作
三、 中央军委参谋部门与八路军、新四军司令部的业务关系
四、 余论

(8)元帅摇篮和“战斗经验贮存库” “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论文提纲范文)

为中国学员开设“特别班”
从零开始建校
伏龙芝时代
名校锻造之路
战争经验是教学的基础
军事理论具有“血腥味”
“考试如过节”

(9)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基础理论
    2.1 革命旧址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国外研究概况
        2.2.2 国内研究概况
    2.3 相关法律及重要文件解读
    2.4 相关基础理论
第三章 赣州市革命旧址概况
    3.1 赣州市区位概况
    3.2 赣州市革命史概述
    3.3 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3.3.1 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历程
        3.3.2 取得的成就
    3.4 赣州市革命旧址的价值认知
        3.4.1 核心价值
        3.4.2 附属价值
    3.5 赣州市革命旧址的基本特征
        3.5.1 旧址数量多
        3.5.2 旧址类型全
        3.5.3 时间跨度大
        3.5.4 分布范围广
        3.5.5 影响力极大
第四章 赣州市革命旧址的现状调查
    4.1 前期准备
    4.2 现场调查
    4.3 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4.3.1 建筑本体情况
        4.3.2 建筑场地及其它情况
    4.4 现状存在问题
第五章 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5.1 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5.2 赣州市革命旧址的SWOT分析
    5.3 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思路
    5.4 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目标
    5.5 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5.6 保护与利用的方式
第六章 案例:以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为例
    6.1 云石山区位概况
    6.2 云石山革命史概况
    6.3 云石山革命旧址群概况
    6.4 现状调查情况、现状评估及问题分析
        6.4.1 现状调查情况
        6.4.2 现状评估
        6.4.3 现状存在问题
    6.5 云石山革命旧址群的价值
    6.6 云石山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6.6.1 SWOT分析
        6.6.2 总体思路
        6.6.3 保护与利用的目标
        6.6.4 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6.6.5 保护与利用的方式
        6.6.6 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赣州市革命旧址现状调查情况简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版本种类的概述、介绍
        (二)版本的校勘、研究
        (三)文章思想内容的各方面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第1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写作与发表
    1.1 写作背景
    1.2 文章的成文与发表过程
    1.3 文章内容及主旨
    1.4 文章发表的作用及意义
第2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综述
    2.1 1949年10月之前的版本
    2.2 1949年10月之后的版本
        2.2.1 中文版本
        2.2.2 其他版本
第3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校勘与研究
    3.1 1949年10月之前的版本校勘与分析
        3.1.1 1938年6月25日《群众》第2卷第3期版与1938年5月30日《解放》第40期版异同
        3.1.2 1944年5月《毛泽东选集》卷三版与《解放》版异同
        3.1.3 1947年版《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与《解放》版异同
    3.2 1949年10月以后版本校勘与分析
        3.2.1 全国民兵代表会议1960年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2.2 1967年《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版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2.3 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3 人民出版社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与1938年《解放》版校勘与分析
        3.3.1 节、章调整
        3.3.2 标点符号改动
        3.3.3 文字改动
第4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修改的思考
    4.1 修改后的表述更简明
    4.2 修改后的表述更明确
    4.3 修改后的表述更合理
    4.4 修改后的表述更准确
    4.5 修改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重要历史作用
    4.6 有的修改顺应了社会形势发生的变化
    4.7 增加了文章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部(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无线电通讯工作研究[D]. 刘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革命的保卫者”—“大公安”格局发生的历史缘起[J]. 刘忠. 学术月刊, 2021(06)
  • [3]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4]“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J]. 黄金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11)
  • [5]《侦察:从斯大林到普京》(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李波.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4)
  • [6]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在华情报活动[J]. 安子谦. 军事史林, 2020(07)
  • [7]简析抗战时期中央军委参谋部门的军事职能与作用[J]. 叶铭. 抗日战争研究, 2020(03)
  • [8]元帅摇篮和“战斗经验贮存库” “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J]. 黄金生. 国家人文历史, 2020(16)
  • [9]赣州市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 王军力.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D]. 樊凡. 湘潭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红军总参谋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