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

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

一、一个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高照[1](2020)在《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一定程度解决传统办公模式所带来低效率、低灵活性问题的协同软件在整个软件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意识到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开始使用协同办公系统来给科研项目的各个成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记录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状况,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平稳推进。同时,随着现代web前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浏览器性能的提高,新的前端技术所带来的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等特点,能够解决协同系统开发的诸多痛点,给科研项目协同系统的开发带来的新的活力。本文实现的协同工作平台是用于针对某特定的科研项目,给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基于角色的动态访问控制,拥有进度、经费、资源、消息、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平台,主要通过以MVVM模式、Vue框架、组件化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前端技术手段实现,旨在帮助科研项目参与者协同完成科研任务,使得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论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理论,平台功能在设计中始终以CSCW通信、协调、合作三要素为基本原则。接着介绍了前端开发基础技术、MVVM模式的演变并且通过源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 Vue框架是如何高效地实现MVVM模式。然后论文从协同工作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设计了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结合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思想,独立出四大通用模块,减轻了前后端的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每个功能模块主要通过流程图、时序图、组件类图的方式对模块的类设计、组件设计、接口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清晰地展现出了各个模块内部的开发和运行过程。最后,论文通过全方面的测试验证了协同工作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李亚明[2](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协同办公成为了一种趋势,办公效率的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线协同的形式从身处同地的个人办公,变为了身处异地的群体办公,这对于在线协同办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协同办公的对象具有群体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为群体来创造更具易用性,更高效的办公文档平台。“CSCW”是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的缩写,即“计算机协同工作”。本文研究了目前在线文档办公平台中,用户在文档编辑、文档协作、文档管理体验中遇到的问题,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CSCW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在当前情况下,协同办公用户在基础功能、协同感知、协同心理的需求,创造友好体验的协同办公文档平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CSCW与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框架。其次对用户体验设计理论与CSCW理论进行了概述,寻找两种理论的交叉点,对主流的文档办公软件进行分析,探讨实际场景下的理论实践应用。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深度挖掘在线协同办公用户的痛点。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拟合经典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整理设计机会点,确定用户需求的优先级与重要性。接下来结合理论研究与用户研究的结论,进行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的交互设计实践,分别从信息框架、用户原型、低保真界面、详细交互操作、视觉界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可用性测试,对设计成果的可用性、易用性进行评估。在线办公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进行探索,同时在用户体验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在线协同文档办公工具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孙霄[3](2019)在《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参与单位越来越多,涵盖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越来越深入。由于项目参与人员较多,参与单位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因此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如何规范项目管理的流程,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了实现对跨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的协同管理,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协同工作平台,提供了项目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以便于科研工作者从多个方面协同管理科研项目。本文首先介绍了协同工作平台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调研了相关技术,包括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应用容器引擎 Docker 和 Web应用框架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基于以上调研,结合项目管理相关流程,对平台的用户角色、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做了详细论述。根据需求分析,论文先对平台进行概要设计,并从平台的模块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随后对平台的实现和部署展开详细介绍,最后从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角度验证协同工作平台的可用性,并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对平台的不足进行描述,对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讨论,对未来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重点有以下四点:1.运用当前最主流的轻量级容器技术Docker部署协同工作平台。通过沙箱机制,使平台运行环境与操作系统隔离,简化了环境配置,实现了平台的高效部署,提高了平台的可移植性。2.使用SSM框架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将平台设计为持久层、业务层、控制层和视图层四层结构,各层之间耦合度很低,这样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理解,提高了平台的可重用性。3.基于CSCW理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功能。通信、合作与协调是CSCW的三要素,为协同工作平台各项功能提供理论指导,其中会议通知功能主要体现了 CSCW通信的理念,资源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功能体现了 CSCW合作和协调的理念。4.根据RBAC模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的权限管理功能。RBAC模型在用户和权限之间引入角色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每个角色设置若干权限,每个用户担任若干角色以获取角色被分配的权限,这样简化了用户和权限的关系,易于扩展和维护。本文完成了一个对项目进度、经费和资源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有效的提高了项目参与单位间的通信效率,为项目成员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供了便利。

侯玉珂[4](2020)在《矿业协同设计云平台交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云平台成为当前各行业以数据驱动的发展的重要助力。近年来矿业信息化以“工业4.0”为引擎高速发展,向具备强综合性的协同设计云平台集成或整合。进行矿业协同设计云平台交互设计的研究,是提升矿山用户体验与工作效率,助力安全生产的关键。首先,基于协同学理论对云支持的协同设计(LSCD)平台进行定义。结合对于用户体验和协同体验的研究,构建基于协同体验要素的LSCD平台研究框架。提出LSCD平台在具体行业应用的研究阶段及协同体验各层次的目标与关键。其次,进行了矿业LSCD的平台侧研究和用户侧研究。通过进行矿业相关的文献调研及矿山实地调研,确定了矿业LSCD平台的交互特征。然后通过用户参与式的研究方法,对矿山业务中具体的场景进行分析和提炼,对用户及其协同工作方式、交互行为进行研究。随后对交互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法则及其启发进行分析,结合协同体验的各个层次及矿业行业的交互特征与用户行为,综合提出矿业LSCD平台的交互设计原则,即权限分级原则、可视化原则、模块化原则、规范统一原则。最后,在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矿业LSCD平台交互设计实践,分别对应矿业LSCD平台交互设计原则进行了矿云平台的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等,进行交互可用性测试与优化迭代,对所提出的交互设计原则的可应用性进行了验证。该论文有图56幅,表7个,参考文献60篇。

姚刚[5](2016)在《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与整合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巨大变革时期,工业化住宅发展存在瓶颈: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工业化程度不够、产业化规模不足。如何利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工具的协同设计模式,提高工业化住宅开发过程中的综合运行效率,实现工业化住宅信息化、工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除了绪论和结论,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要素研究、系统整合模式与应用方法。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并初步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接着,论文的第二章至第三章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基础理论作阐述:第二章对工业化住宅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对阻碍工业化住宅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其需要向制造业学习,工业化住宅设计模式需要转型——必须从线性走向协同,应该选择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作为工业化住宅研究的切入点;第三章介绍了协同设计的基本观点与发展脉络,明确了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定义与特征,并总结了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支撑技术;第四章是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性排序部分:首先通过文献评论与专家访谈确定了影响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然后运用调查问卷搜集关键要素的基础数据,最后对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最重要的五个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该部分内容使得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研究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五章至第七章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阐述:第五章在整体上搭建了一个全面的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技术平台,制定了一个可扩展的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实施框架,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线;第六章在总结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检测的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冲突消解方法;第七章明确了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原则与管理流程。该部分内容是研究的技术基础。论文的第八章论述了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系统整合模式:研究提出了基于BIM和IPD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系统整合模式,解决了工业化住宅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问题,既是对研究第四章的结论中关于"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这个关键要素的解答,也是对所有关键要素的整合研究。这种系统整合模式将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方法论。论文的第九章在分析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内容、目标、工具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归纳了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旨在为工业化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协同方法上的操作依据。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对研究工作做出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王博[6](2013)在《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密切的配合以及多层次的交流是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近年来,建筑设计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来自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将群体设计能力通过网络(Internet/Intranet)凝聚起来,实现协同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设计师群体的协同工作效率,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协作质效,本文针对当前协同工作系统模型和构建方法中存在的灵活性差、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Agent概念融入CSCW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中,探索更具智能性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利用Agent概念建立起具有主动性特征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ACWASM),对模型的各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模型基本构建单元Agent的设计模型,多Agent间的安全通信模型,为ACWASM的应用和基于ACWASM的系统实现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机制,包括设计师群体的协作方式和协同设计流程,对设计师群体在协同支持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现有协同设计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而,本文基于ACWASM具体设计了更加高效,更具有主动性和智能性特征的建筑协同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本文从程序开发的角度对ACWASM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方案,并依据前文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实现了基于ACWASM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实例,并对实现细节和实例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方面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实了基于该模型所开发的系统可切实提高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质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李卿[7](2012)在《CSCW中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研究与改进》文中认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众多的用户通过使用信息系统来完成各种复杂的协同工作任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便应运而生。CSCW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协同工作中资源的共享以及任务的分配与调度。在资源共享与任务分配的过程中,由于参与协同工作的用户众多,协同任务复杂,访问控制便成为CSCW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RBAC是当前CSCW系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访问控制机制。本文分析了CSCW系统的相关特性,进一步研究了访问控制技术,针对CSCW系统中RBAC模型在权限分配与动态定制等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并给出了验证实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况如下。1.对CSCW的特点、系统结构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在了解访问控制在CSCW系统中的应用需求后,对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应用于CSCW系统中相应的访问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2.对RBAC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CSCW系统中RBAC模型在动态需求的权限分配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3.对RBAC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角色对象RO、静态权限列表SPL以及动态权限列表DPL的概念,对RO、SPL和DPL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与阐述,通过RO在具体协同工作中的生成,以及DPL的动态变化来满足访问控制在CSCW系统中对动态授权管理的需求。4.给出改进的RBAC模型的具体描述与相关的形式化定义,对模型的工作流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5.在新农合居民公共卫生管理平台的一期开发中,将改进的RBAC模型应用在该平台上,给出了项目中与访问控制有关的数据库表的设计和相关的实现代码。

屈正庚[8](2011)在《基于CSCW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在工作方式上的群体性、交互性、协作性。由于多个协同用户对共享对象并发操作可能相互冲突,因此在一个共享的多用户环境中,保证并发操作的稳定性、避免冲突发生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协同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协同工作中的并发控制和冲突检测与消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有效地方法,并在实际系统中加以应用。认真分析了影响协同设计系统的三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并发性、响应性、一致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协同设计中的并发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破坏性优先级并发控制策略。把优先级和破坏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按照事务的级别解决并发操作时产生的冲突问题。设计出了条件归类的并发控制框架,将乐观法和悲观法引入到同一个系统中,发生冲突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较好的平衡系统的响应性与一致性,实验证明该理论有效。设计出了冲突消解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式匹配的冲突消解机制,让发生的冲突在实例库和规则集中进行匹配,并实现了模式匹配算法,该方法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最后将并发控制和冲突消解应用到排课系统中,提出了新的排课算法,解决了并发控制的问题,解决了在排课过程中教师、班级、教室、时间之间的问题。

张伟龙[9](2011)在《基于WEB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建立协同工作环境,改善地域分散的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及协作方式,通过一个统一的控制平台以较高的群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本文针对企业对协同设计的需求的实际情况,围绕网络协同的体系结构、项目协同的工作过程,以及协同工具集等协同设计系统最为基本的理论与实现进行了研究与应用。本文重点依据于网络协同的工作模式及分布式项目管理的特征,提出建立基于B/S模式的任务分解控制的项目管理子系统来解决协同过程中信息交互、共享,任务的交叠、变化,资源的分配、冲突以等问题,并且给出了各个模块功能及实现。为改善CAD系统消息传递的滞后的缺陷,本文采用改进了的桌面共享技术来满足实时协同工作的目标,并且采用角色分配和并发控制机制来避免网络协同设计的冲突,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要求。本文还研究与探索了基于WEB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中其他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的用户权限控制、系统访问安全控制、协同工具集等技术,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案。为实现论文的研究目标,开发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协同设计原型系统,基本实现了协同信息管理,协同设计管理、项目管理、文档图纸管理、访问控制管理以及浏览标注管理等功能。并且实践于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曾鹏飞[10](2011)在《面向共享与交换策略的多领域协同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针对多学科领域协同产品设计过程的产品信息共享、数据一致性管理、过程互操作、多媒体支撑环境等涉及信息、数据、知识共享和交换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平台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某型高压往复泵设计为例,对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验证。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首先对协同产品设计的概念、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细致地进行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分析,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阐明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主要研究目标,并给出了论文的组织结构。(2)在多学科领域产品模型共享与交互方面,提出了基于共享产品信息模型的多学科协同设计方法。构建了一种可共享的产品信息模型及其创建与发布机制。建立了多领域协同的轻量化共享产品设计框架及其体系结构。实现了消息驱动的设计应用共享模式。基于扩展的事件驱动过程链(eEPC)图,建立了共享信息模型环境下的协同设计过程模型。提出了双令牌的基于设计优先权和排序时间的协同设计过程交互控制机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有限源排队系统理论完成了共享协同设计系统运行指标的分析与仿真。基于XML构建了设计信息共享的表达方法。(3)在跨企业领域协同设计过程动态数据共享与一致性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P2P网络的协同设计过程数据一致性控制与管理方法。建立了P2P网络环境下的协同设计数据管理模型。构建了协同过程的P2P设计群组模型、设计Peers的动态管理方式和设计对等群组的交互模式。提出了一种设计数据非一致性的侦测模型,建立了基于设计约束的P2P数据更新的一致性控制。构建了基于JXTA开发平台的协同产品设计过程数据一致性管理框架体系。(4)针对群组协作环境下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与冲突消解的需求,构建了多媒体支撑的多学科协同设计环境。建立了多媒体协同环境的系统运行模式、功能体系和网络结构。描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方案设计、交互过程实时媒体流事件处理以及RTCP控制方法。完成了系统的服务器端设计、客户浏览器端设计。完成了会议系统的角色定义与管理,及其安全认证。实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并实施了系统的测试工作。(5)在跨企业协同的过程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方面,将过程描述语言—PSL本体引入协同产品设计过程,提出了基于PSL本体的产品设计过程互操作方法。构建了设计过程的本体结构模型及其OWL描述,实现了设计过程本体与PSL本体的映射以及基于PSL参考本体的过程系统语义交换。提出了设计过程本体概念之间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基于Web服务实现了协同过程设计服务的组合与协调模式。构建了基于PSL本体的协同设计过程互操作的实现框架,以及互操作过程本体的XML映射与通信机制。(6)在综合分析现有产品设计的多领域学科耦合和跨企业协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多学科协同产品设计过程为中心的适应性服务系统平台模式。建立了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服务集成框架和设计服务组合的层次结构,分析了设计过程服务系统平台的内容与功能层次。确立了平台系统的主要内容与建设任务。完成了原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工作,并以某型高压往复泵设计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二、一个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2.2 MVVM模式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SCW理论
    2.2 WEB前端开发技术基础
        2.2.1 HTML
        2.2.2 CSS
        2.2.3 JavaScript
        2.2.4 DOM与BOM
    2.3 MVC、MVP、MVVM模式
    2.4 Vue对MVVM模式的关键实现
        2.4.1 Virtual DOM技术
        2.4.2 diff算法
        2.4.3 Template模版技术
        2.4.4 响应式数据原理
        2.4.5 批量异步更新策略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平台用户角色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平台功能UML用例图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平台架构模式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平台前端架构设计
        4.1.1 View层
        4.1.2 Model层
        4.1.3 View-Model层
    4.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4.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4.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4.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4.2.5 消息管理
        4.2.6 系统管理模块
    4.3 平台前端公共模块设计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
        4.4.2 核心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网络请求公共模块
    5.2 路由控制公共模块
    5.3 状态管理公共模块
    5.4 页面布局公共模块
        5.4.1 登陆组件设计
        5.4.2 侧边栏组件设计
        5.4.3 导航栏组件设计
    5.5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5.5.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5.2 基本信息管理组件设计
        5.5.3 信息列表组件设计
        5.5.4 模块接口设计
    5.6 课题经费管理功能模块
        5.6.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6.2 课题经费管理组件设计
        5.6.3 经费预算管理组件设计
        5.6.4 经费支出管理组件设计
        5.6.5 模块接口设计
    5.7 研究进度管理功能模块
        5.7.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7.2 进度管理组件设计
        5.7.3 模块接口设计
    5.8 学术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5.8.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8.2 资源管理组件设计
        5.8.3 模块接口设计
    5.9 消息管理功能模块
        5.9.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9.2 发件箱组件设计
        5.9.3 收件箱组件设计
        5.9.4 模块接口设计
    5.10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5.10.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10.2 用户管理组件设计
        5.10.3 角色管理组件设计
        5.10.4 模块接口设计
    5.11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平台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6.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6.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6.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6.2.5 消息管理模块
        6.2.6 系统管理模块
    6.3 安全性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5 创新点与难点
    1.6 研究框架与流程
第2章 用户体验与CSCW理论
    2.1 CSCW理论概述
        2.1.1 众包与群体协作
        2.1.2 CSCW的组成元素
        2.1.3 CSCW的结构
        2.1.4 CSCW的协同感知
        2.1.5 CSCW的协同心理
    2.2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2.2.1 用户体验需求层次
        2.2.2 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
        2.2.3 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2.3 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案例研究
        2.3.1 印象笔记
        2.3.2 谷歌文档
        2.3.3 石墨文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SCW线文档平台用户研究
    3.1 用户研究
        3.1.1 用户研究目的
        3.1.2 用户研究内容与步骤
        3.1.3 用户预分类
    3.2 问卷调研与数据处理
        3.2.1 调研问卷设计
        3.2.2 问卷数据分析
        3.2.3 用户数据特征聚类
    3.3 用户访谈
        3.3.1 访谈介绍
        3.3.2 访谈过程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4 用户画像与用户体验地图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SCW在线文档平台设计实践
    4.1 在线文档平台构建策略
    4.2 需求分析与功能列表
    4.3 信息架构与交互原型设计
        4.3.1 信息架构设计
        4.3.2 交互原型设计
    4.4 界面设计
        4.4.1 低保真界面设计与详细交互
        4.4.2 高保真界面与视觉设计
    4.5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4.5.1 可用性测试介绍
        4.5.2 测试准备
        4.5.3 测试过程
        4.5.4 测试结果
        4.5.6 测试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附录B 用户数据聚类表
附录C 用户访谈脚本
附录D 用户访谈语言关键信息提取
附录E 可用性测试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SCW理论
    2.2 RBAC模型
    2.3 Docker
    2.4 SSM框架的研究
        2.4.1 Spring框架
        2.4.2 SpringMVC框架
        2.4.3 MyBatis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同工作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平台用户角色分析
        3.1.1 系统管理员
        3.1.2 项目负责人角色
        3.1.3 课题负责人角色
        3.1.4 子课题负责人角色
        3.1.5 任务成员角色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可移植性
        3.3.2 可重用性
        3.3.3 安全性
        3.3.4 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同工作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平台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4.1.1 持久层(Dao层)
        4.1.2 业务层(Service层)
        4.1.3 控制层(Controller层)
        4.1.4 视图层(View层)
    4.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1 项目管理模块
        4.2.2 经费管理模块
        4.2.3 资源管理模块
        4.2.4 会议通知管理模块
        4.2.5 系统管理模块
    4.3 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4.3.1 E-R图设计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4 平台的界面设计
        4.4.1 主页的界面设计
        4.4.2 项目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
        4.4.3 经费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
        4.4.4 资源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
        4.4.5 会议通知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
        4.4.6 系统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协同工作平台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项目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 经费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资源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会议通知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5 系统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协同工作平台的部署与测试
    6.1 平台部署
        6.1.1 Docker技术部署优势
        6.1.2 Docker技术部署流程
    6.2 平台测试方法介绍
    6.3 平台的功能测试
        6.3.1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
        6.3.2 项目管理功能测试
        6.3.3 经费管理功能测试
        6.3.4 资源管理功能测试
        6.3.5 会议通知管理功能测试
        6.3.6 系统管理测试
    6.4 平台的性能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矿业协同设计云平台交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范围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2 LSCD平台与协同体验
    2.1 协同学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2.2 LSCD平台概念的提出
    2.3 用户体验与协同体验
    2.4 协调行动模型
    2.5 基于协同体验要素的LSCD平台研究框架
    2.6 本章总结
3 矿业LSCD平台研究——平台侧
    3.1 矿业LSCD平台
    3.2 矿业LSCD平台应用环境与平台定位
    3.3 矿业LSCD平台数据特征分析与理论模型梳理
    3.4 矿业LSCD平台技术分析与架构
    3.5 矿业LSCD平台交互特征
    3.6 本章总结
4 矿业LSCD平台研究——用户侧
    4.1 矿业LSCD平台用户角色模型
    4.2 矿业LSCD平台用户协同工作方式研究
    4.3 矿业LSCD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4.4 矿业LSCD平台功能架构
    4.5 本章小结
5 矿业LSCD平台交互设计原则
    5.1 权限分级原则
    5.2 信息的可视化原则
    5.3 模块化原则
    5.4 规范统一原则
    5.5 本章总结
6 矿业LSCD平台交互设计实践—矿云平台
    6.1 权限分级原则指导下的权限体系构建
    6.2 可视化原则指导下的信息梳理
    6.3 模块化原则指导下的交互框架建立
    6.4 统一规范原则指导下的交互细节完善
    6.5 矿云平台交互可用性测试与交互迭代
    6.6 矿云平台界面设计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与整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对工业化住宅的研究
        1.2.2 对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协同作用的研究
        1.2.3 对设计要素系统整合的研究(IPD)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研究方案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8 研究的关键技术
    1.9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0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10.1 研究的特色
        1.10.2 研究的创新点
上篇 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转型
        2.1 工业化住宅发展历程
        2.1.1 问题导入——工业化住宅推广不佳
        2.1.2 国外工业化住宅发展概述
        2.1.3 国内工业化住宅发展概述
        2.2 阻碍工业化住宅发展的原因分析
        2.3 向制造业学习——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转型
        2.3.1 制造业中产品的发展变革
        2.3.2 基于制造业经验的工业化住宅"个性化量产"概念的提出
        2.3.3 工业化住宅设计模式转型——从线性走向协同
    第三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理论基础
        3.1 协同设计的基本观点与发展脉络
        3.1.1 协同的概念
        3.1.2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3.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3.1.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3.2 协同设计的定义
        3.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定义与特征
        3.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支撑技术
        3.4.1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核心作用
        3.4.2 系统工程技术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影响
        3.4.3 并行工程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3.4.4 精益建造原则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
        4.1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研究方法
        4.2 本章的技术路线
        4.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清单的确定
        4.3.1 文献来源
        4.3.2 初始关键要素的确定
        4.4 问卷调查及分析
        4.4.1 问卷调查
        4.4.2 数据分析
        4.4.3 关键要素的确定
        4.5 本章结论
中篇 关键要素研究
    第五章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技术平台
        5.1 本章研究目的
        5.2 本章的技术路线
        5.3 协同设计技术平台的层级架构及概念诠释
        5.3.1 协同设计技术平台的层级架构
        5.3.2 概念诠释
        5.3.3 初始假设与研究方法
        5.4 面向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框架
        5.4.1 BIM框架的评论
        5.4.2 BIM框架的挑选
        5.4.3 面向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框架的构建
        5.5 针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协议
        5.5.1 BIM协议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引介
        5.5.2 BIM协议相关资料的搜集
        5.5.3 BIM协议的开放性译码
        5.5.4 BIM协议的主轴译码
        5.5.5 BIM协议的选择性译码
        5.5.6 针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协议的结论
        5.6 适合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软件
        5.6.1 BIM软件的调研及初步筛选
        5.6.2 BIM软件的分析与评估
        5.6.3 BIM软件的最终评价
        5.6.4 本节结论
        5.7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冲突消解
        6.1 本章研究目的
        6.2 本章的技术路线
        6.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分析
        6.3.1 冲突产生的原因
        6.3.2 冲突的特点
        6.3.3 冲突的分类
        6.3.4 冲突消解的意义
        6.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检测
        6.4.1 冲突检测的定义
        6.4.2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分析
        6.4.3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软件比较
        6.4.4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流程与方法
        6.5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消解
        6.5.1 基于BIM的协同冲突消解方法
        6.5.2 基于BIM的信息冲突消解方法
        6.5.3 基于BIM的流程冲突消解方法
        6.5.4 基于BIM的资源冲突消解方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研究
        7.1 本章研究目的
        7.2 本章的技术路线
        7.3 工业化住宅构建部品BIM模型库的系统分析
        7.3.1 工业化住宅部品的概念
        7.3.2 工业化住宅部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7.3.3 构建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必要性
        7.3.4 构建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在协同设计方面的优势
        7.4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原则
        7.4.1 模块信息化原则
        7.4.2 通用系列化原则
        7.4.3 信息标准化原则
        7.5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与管理流程
        7.5.1 总体方案规划
        7.5.2 管理规范确立
        7.5.3 系统平台搭建
        7.5.4 模型数据导入
        7.6 本章小结
下篇 系统整合模式与应用方法
    第八章 基于BIM和IPD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系统整合
        8.1 本章研究目的
        8.2 本章的技术路线
        8.3 IPD的概念
        8.4 IPD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区别
        8.4.1 项目交付模式的发展历程
        8.4.2 IPD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对比
        8.5 IPD的特征
        8.6 BIM功能与IPD特征的关系矩阵
        8.6.1 关系矩阵的构建
        8.6.2 交互关系的释义
        8.7 基于BIM和IPD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系统整合模式
        8.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研究
        9.1 本章研究目的
        9.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内容
        9.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目标
        9.3.1 向协同建造转型
        9.3.2 质量维护的提升
        9.3.3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9.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工具——BIM技术的系统架构
        9.4.1 BIM成为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核心工具的原因
        9.4.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目标
        9.4.3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信息管理平台
        9.4.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模型架构
        9.4.5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软件
        9.4.6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辅助工具
        9.5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9.5.1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整体流程
        9.5.2 前期策划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9.5.3 协同设计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9.5.4 协同建造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9.5.5 运维管理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9.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6)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AOSE)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方式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方式
第二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理论研究
    2.1 CSCW 基本理论研究
        2.1.1 CSCW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1.2 CSCW 系统的基本分类
    2.2 Agent 基本理论研究
        2.2.1 Agent 基本定义分析
        2.2.2 Agent 体系结构研究
        2.2.3 Agent 协作机制研究
    2.3 面向 Agent 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2.3.1 面向 Agent 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2.3.2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2.3.3 分布式复杂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分析
第三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1 面向协同工作支持的 Agent 定义
    3.2 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总体设计
    3.3 面向 CSCW 的 Agent 设计模型研究
        3.3.1 混合式 Agent 实现体系结构设计
        3.3.2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感知机制研究
        3.3.3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自主行为决策算法设计
    3.4 面向 CSCW 的 Agent 通信模型设计
        3.4.1 基于 KQML 的安全通信扩展
        3.4.2 Agent 通信方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WASM 在建筑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4.1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逻辑模型
        4.1.1 协同设计过程分析
        4.1.2 协作流程驱动机制分析
    4.2 基于 ACWASM 的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框架
    4.3 CAD 同步协同设计
        4.3.1 设计图的实时同步模型
        4.3.2 设计图的并发控制策略
    4.4 基于 Agent 的协作流程驱动机制
    4.5 协同资源共享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ACWASM 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1 ACWASM 实现方法的分析和设计
        5.1.1 面向 Agent 的开发平台选择
        5.1.2 Agent 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5.1.3 Agent 程序的运行方式设计
        5.1.4 Agent 程序的自更新方法设计
        5.1.5 ACWASM 中公共服务层的建立方法
    5.2 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2.1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5.2.2 协同设计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
        5.2.3 设计会商
        5.2.4 协同编辑
        5.2.5 项目信息共享
        5.2.6 协作流程自主驱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CSCW中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CSCW概述
    2.1 CSCW的产生与发展
    2.2 CSCW简介
        2.2.1 CSCW系统的要素
        2.2.2 CSCW系统的特点
        2.2.3 CSCW系统的分类
    2.3 CSCW的系统架构
        2.3.1 CSCW的体系结构
        2.3.2 CSCW系统的部署结构
    2.4 支持CSCW的计算机技术
3 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3.1 访问控制技术简介
        3.1.1 访问控制中的主体与客体
        3.1.2 访问控制的思想
        3.1.3 访问控制的两种类型
        3.1.4 访问控制策略与访问控制模型
    3.2 两种不同侧重的访问控制模型
        3.2.1 BLP模型
        3.2.2 DTE模型
    3.3 CSCW系统中的访问控制模型
        3.3.1 RBAC模型
        3.3.2 TBAC模型
        3.3.3 基于角色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3.3.4 其它访问控制模型
4 CSCW中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改进
    4.1 RBAC的相关概念
        4.1.1 RBAC的访问控制思想
        4.1.2 RBAC的有关概念和术语
    4.2 RBAC模型简介
        4.2.1 RBAC模型的发展
        4.2.2 RBAC模型存在的问题
    4.3 对RBAC模型的改进
        4.3.1 角色对象的提出
        4.3.2 形式化定义与描述
        4.3.3 模型分析及其工作流程
5 改进的RBAC模型应用实例
    5.1 项目简介
        5.1.1 项目来源与实现目标
        5.1.2 项目设计概述
        5.1.3 项目部署结构
    5.2 访问控制的设计
        5.2.1 用户与角色分析
        5.2.2 数据库设计
    5.3 访问控制的实现
        5.3.1 桌面程序中访问控制的实现
        5.3.2 Web程序中访问控制的实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基于CSCW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课题的内容
        1.2.2 课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4 CSCW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SCW和协同设计系统概述
    2.1 CSCW概述
        2.1.1 CSCW的内涵
        2.1.2 CSCW的特点
        2.1.3 CSCW的主要研究问题
    2.2 协同设计系统
        2.2.1 协同设计概述
        2.2.2 协同设计的特点
        2.2.3 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协同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第三章 协同系统中并发控制机制
    3.1 协同系统并发控制机制概述
        3.1.1 并发控制机制的需求分析
        3.1.2 常用的并发控制算法概述
        3.1.3 协同系统对并发控制算法的要求
    3.2 基于破坏性优先级并发控制策略
        3.2.1 基本思想
        3.2.2 破坏性和优先级的组合
        3.2.3 破坏性优先级的并发控制策略
    3.3 基于条件归类的并发控制策略
        3.3.1 基本思想
        3.3.2 设计方案
        3.3.3 基于条件归类的并发控制框架
第四章 协同设计系统冲突检测与消解策略
    4.1 协同系统冲突检测与消解的理论
        4.1.1 冲突概述
        4.1.2 冲突管理技术
        4.1.3 冲突消解现状
    4.2 协同系统的冲突消解策略
        4.2.1 集成化冲突消解的模型
        4.2.2 集成化冲突消解的算法
    4.3 基于日志转存的冲突消解机制
        4.3.1 事务的日志描述
        4.3.2 事务的操作过程
        4.3.3 日志转存的冲突消解策略
    4.4 基于模式匹配的冲突消解机制
        4.4.1 基本思想
        4.4.2 模式匹配消解冲突的过程
        4.4.3 算法描述
第五章 协同设计技术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5.1 CSCW在排课系统中的作用
    5.2 排课系统分析与设计
        5.2.1 系统的设计思想
        5.2.2 系统的设计原则
        5.2.3 系统主要功能
    5.3 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冲突类型
        5.3.1 排课问题的数学模型
        5.3.2 排课问题的冲突类型
    5.4 排课问题中的冲突解决策略
        5.4.1 排课中的冲突避免技术
        5.4.2 排课中的冲突解决策略
    5.5 基于逻辑决策的排课算法
        5.5.1 基本思想
        5.5.2 算法流程
        5.5.3 逻辑决策的算法技术
        5.5.4 逻辑决策的算法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与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WEB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基于WEB 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概念
    2.2 基于WEB 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2.2.1 基于WEB 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特点
        2.2.2 基于WEB 网络协同设计系统功能目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协同设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产品协同设计中协同项目管理研究
        3.1.1 协同项目管理现状
        3.1.2 协同开发环境下项目管理的新特征
        3.1.3 项目管理的流程图
        3.1.4 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
        3.1.5 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3.2 产品协同设计中网络客户端CAD 的系统设计研究
        3.2.1 技术分析及远程桌面共享和控制技术
        3.2.2 协同用户角色机制及数据一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
    3.3 权限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协同设计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管理子系统
    4.2 协同项目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块
    4.3 网络客户端CAD 协同辅助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4.4 协同工具模块
        4.4.1 协同工具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4.2 协同工具子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平台及应用实例
    5.1 网络协同设计系统实现平台
        5.1.1 搭建实现网络协同设计的网络环境
        5.1.2 系统实现的软件环境
    5.2 系统应用实例
        5.2.1 项目立项子模块
        5.2.2 项目文档管理子模块
        5.2.3 项目进度管理子模块
        5.2.4 项目监控统计子模块
        5.2.5 网路协同客户端模块
        5.2.6 会议管理模块的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面向共享与交换策略的多领域协同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协同产品设计
        1.2.1 CAD技术的发展
        1.2.2 协同产品设计产生的背景
        1.2.3 协同产品设计的内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课题来源与选题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选题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协同设计模型共享与交互
    2.1 多领域协同产品设计需求
    2.2 多学科协同模式下的产品信息共享模型
        2.2.1 共享产品模型视图
        2.2.2 共享信息模型文件格式—.3D
        2.2.3 共享信息模型的创建与发布
    2.3 基于共享信息模型的协同设计框架及其体系结构
    2.4 设计信息共享的消息驱动模式
    2.5 协同设计过程建模与交互控制
        2.5.1 基于共享信息模型的设计过程建模及其环境定义
        2.5.2 共享模型的交互过程控制
        2.5.3 设计请求的冲突消解
    2.6 协同过程共享设计信息的表达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2P网络的设计数据一致性
    3.1 P2P网络
        3.1.1 P2P定义及特点
        3.1.2 P2P网络的应用
        3.1.3 JXTA—开放式P2P开发平台
    3.2 基于P2P的设计过程数据管理
        3.2.1 基于P2P环境的协同产品设计
        3.2.2 P2P环境下的协同设计数据管理
        3.2.3 P2P协同设计数据管理模型
    3.3 协同设计的P2P群组建模
    3.4 基于P2P的协同设计数据一致性控制
        3.4.1 设计数据非一致性检测
        3.4.2 P2P数据更新控制方法
        3.4.3 基于设计约束的P2P数据更新
        3.4.4 基于设计约束的数据更新一致性控制
    3.5 基于JXTA的协同设计数据一致性管理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协同过程的多媒体支撑环境
    4.1 CSCW与协同设计多媒体支撑环境
    4.2 基于Java的多媒体应用技术
        4.2.1 流媒体传输与控制技术
        4.2.2 Java媒体框架技术
        4.2.3 组播技术
    4.3 多媒体实时协同支撑环境的体系构建
        4.3.1 多媒体交互模式与体系结构设计
        4.3.2 系统开发方案设计
        4.3.3 实时媒体流的传输
        4.3.4 基于RTCP的媒体流控制
        4.3.5 服务器端设计
        4.3.6 客户浏览器端设计
    4.4 多媒体支撑环境的安全性
        4.4.1 交互过程角色定义与管理
        4.4.2 系统程序模块的安全认证
    4.5 多媒体支撑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协同产品设计的过程互操作
    5.1 企业协同与互操作
        5.1.1 互操作的定义
        5.1.2 集成与互操作
    5.2 协同产品设计的互操作
        5.2.1 协同产品设计的互操作需求
        5.2.2 面向互操作的协同设计过程模式
    5.3 基于本体论的过程描述
        5.3.1 过程描述语言——PSL
        5.3.2 PSL核心
        5.3.3 PSL扩展
        5.3.4 基于PSL的过程本体语义交换方法
    5.4 基于PSL本体的协同设计过程建模
    5.5 设计过程本体的语义相似性
        5.5.1 设计过程本体映射发现
        5.5.2 设计过程本体概念相似性
    5.6 基于Web服务的协同设计过程组合与协调
        5.6.1 Web服务技术
        5.6.2 面向服务的协同产品设计过程
    5.7 协同设计过程的互操作框架
    5.8 过程本体的XML映射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学科协同的适应性设计过程服务平台
    6.1 多学科协同的适应性设计过程服务体系
    6.2 适应性服务组合的结构层次
    6.3 适应性服务平台的目标与任务
        6.3.1 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优化环境
        6.3.2 设计过程互操作服务
        6.3.3 多学科协同过程数据服务
        6.3.4 设计过程的知识服务
    6.4 原型系统开发与应用实例
        6.4.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6.4.2 应用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获奖情况

四、一个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高照.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2]基于用户体验的CSCW在线文档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李亚明. 山东大学, 2020(12)
  • [3]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孙霄.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4]矿业协同设计云平台交互设计研究[D]. 侯玉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与整合应用研究[D]. 姚刚. 东南大学, 2016(11)
  • [6]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 王博.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7]CSCW中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研究与改进[D]. 李卿. 安徽理工大学, 2012(12)
  • [8]基于CSCW的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屈正庚. 西北大学, 2011(08)
  • [9]基于WEB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伟龙.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8)
  • [10]面向共享与交换策略的多领域协同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曾鹏飞. 东北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基于CSCW的企业协同设计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