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最佳节能实践工作坊

举办最佳节能实践工作坊

一、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史靖塬[1](2018)在《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生态保护理念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当前城市地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乡村人口与建设用地基数大、城市扩张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乡村人居环境面临更多的生态矛盾,成为国家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在我国西部省份如重庆山地区域,由于面临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更加敏感脆弱,以及适应性规划的思想观念、建设方法与技术方法滞后等问题,亟需开展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乡村人居环境生态规划与建设问题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构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理论,并在实证层面探讨重庆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规划路径。首先展开对乡村人居传统生态观念及历史规律的梳理,分析当代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借鉴人居环境科学空间层级观念,将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划分为“宏观—村域、中观—村落、微观—农宅环境”等3个层次。并进一步提出宏观村域层面的生态适应性控制路径、中观村域层面的生态适应性优化路径,以及微观农宅环境层面的生态适应性提升路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由6个部分组成。(1)论文沿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思路,以重庆地区为例,展开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调查。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乡村村域原生状态下良好的生态网络格局需要采取规划措施予以控制,乡村聚落规划结构生态要素层面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及乡村农宅环境生态营建活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并有待提升等3个核心问题。(2)构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规律认知、现代理论基础认知、乡村规划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及内容诠释,并提出对应三个层次的规划路径。首先,总结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时间发展规律和生态营建智慧。其次,研究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从整体指导意义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适应性理论,到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适应性规划理论以及适宜技术理论。然后,分析内生机制、外部推动机制、差异化机制和多尺度引导机制等生态适应性机制。最后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构成内容,包括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目标、原则与要素,以及“格局控制——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规划路径框架。(3)在宏观村域层面,以格局控制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村域的景观生态格局控制路径。首先对村域生态适应性的内涵构成进行研究,如景观生态资源调查分析、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分区、村域建设适宜性分析与评估等;其次提出生态适应性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路径,如乡村生态特色与定位研究、村域景观生态空间规划、村域空间管制规划、村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等;最后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案例展开实证研究。(4)在中观村落层面,以结构优化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聚落环境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针对村落空间规划结构层面的各类要素,在路径层面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与能源、规划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目标,并缓解因规划建设产生的生态矛盾。重庆乡村聚落环境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点空间结构簇群布局、公共空间乡土化与生态化、道路交通生态化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近自然处理等4个方面。(5)在微观农宅环境层面,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研究重庆乡村农宅环境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具体归纳出节地性引导、节能性引导、节材性引导与在地性引导等4种路径。节地性引导路径提出了战略性引导、指标性控制与合理化设计等3种路径。节能性引导路径从农宅居住环境节能规划、适应季节的农宅节能设计、户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节材性引导路径包括了农宅建设材料的节约化和乡土材料的模块化。而在地性引导路径则针对普通农宅环境和传统民居环境两种主要类型进行分析。(6)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视角、生态适应性分析方法,与生态适应性的规划路径等3个方面。首先,论文基于不同空间层次聚居,通过机制和要素分析,尝试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视角。其次,初步提出“3种生态发展挑战、3个人居环境空间层级、3类生态适应性路径”的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分析方法,针对性提出重庆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性的“格局—结构—品质”规划路径,即宏观村域、中观村落与微观农宅环境所对应的生态适应性具体规划路径。

王勇[2](2013)在《微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持和维护社会的平稳,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过尝试或者正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在不同形态的企业组织中,微型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消化了半数以上的就业人口压力。大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正逐渐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以重庆市为例,城市化发展进程正在高速推进,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等现实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加快发展微型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到目前为止,重庆市微型企业的发展已由试点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产业规模等已初见成效。然而,在微型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现有的微型企业平均寿命非常短仅为2年。在这种情况下,微型企业怎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战略来避开大中型企业的正面竞争,并在当地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如何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如何让战略与技术能力相匹配以提高企业绩效?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我国微型企业如何活下来,并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正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微型企业如何活下来并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微型企业、利基战略、技术能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然后提出微型企业的技术能力与利基战略相匹配的理论模型,接着通过多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所提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解析。本研究对重庆4家微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及其所采取的利基战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微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微型企业在仿制能力阶段适合采用流程利基的战略,在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应采用流程利基和产品利基战略相结合的模式,在自主创新能力阶段适合采用产品利基战略。本研究将丰富微型企业的理论研究,为利基战略理论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张少辉[3](2012)在《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众多学者专家认为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国际能源署认为提高能效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成本有效的措施,能效政策评估是能效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能效政策的实施和设计提供指导,还可对能效政策和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改进。中国在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急剧增长。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消费也在飞速增长,能源供需形势日益趋紧。“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通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压下、差别电价、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等手段实现结构节能;通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3515节能行动等方案实现技术节能。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最终取得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以2005年为基准降低20.12%的节能目标。但是,河南省在“十一五”节能措施和政策是以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改为主,而对能效管理重视不够、节能信息交流不畅、节能服务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本文首先概括性的介绍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中国和省级尤其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未来潜在的节能减排潜力方式,提出河南省通过构建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作为深层次挖掘节能减排潜力的重要方面之一,确保本区域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随后从能效管理体制现状和能效政策执行体系构成两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实施情况:从能效政策评价的角度分析了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效果。研究了我国国家层面和北京、上海、苏州和山东等先进省份的能效管理体制和典型能效政策实施效果;寻找国内外的能效管理和政策执行体系的有效经验,为构建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为了更清晰的明确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的主体功能和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外能效政策和项目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能效管理体制的角度分析了河南省能效机构设置所处的层次和水平,利用反基准情景分析法分析典型能效政策和项目对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纺织等工业部门的节能效果和对部门之间与内部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提供了基础研究。基于以上分析,从功能设置、设计原则、实施方案和预期结果等角度构建了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即从垂直和水平层面分别对本区域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实施主体进行详细分析其改进措施;借鉴国内外先进能效政策的先进做法,依据本区域的现状,为河南省能效政策执行体系进行机制完善,提出能效政策和项目评价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案;最后提出河南省能效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预期结果。为了保障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的顺利建设,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通过利用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数据库系统、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网上管理系统及其监管和维护等途径,确保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顺利运行。

曹莉[4](2010)在《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视谈话节目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第一个获得普遍认同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上海东方电视台1993年推出的《东方直播室》。而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则是从被誉为中国最具贡献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央视的热播开始。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和繁荣,为女主持人和有志于电视媒体工作的其他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女主持人都是星光熠熠,优秀者辈出,她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男主持人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展露着她们出色的才华、智慧和独特的魅力。本论文试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当前国内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通过选取4位业界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女主持人对其代表栏目和主持风格进行较为细致的解析性个案研究,旨在展现女主持人谈话的魅力,深入分析影响女主持人成功的因素以及女主持人成功的价值与意义,揭示当下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整体的职业发展和生存状况,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提供多元的视角,并为国内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绪论部分对本论文写作的背景、任务、相关研究文献和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论文第一章首先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突出了女主持人在谈话节目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接着对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崛起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女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论文第二至五章选择了4位成功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个案,分别对其主持经历、代表栏目、个人风格以及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性研究,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结语部分在前面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成功原因和意义从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谈话节目女主持人职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等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全文形成总结。

董英[5](2010)在《抓住机遇 再接再厉 趁势而上 加快发展 为确保完成集团“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会暨党委工作会上的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集团2009年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改革创新、自主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0年的工作任务。

曾学敏,张万利[6](2009)在《水泥矿山对标管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中国终端能效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NDRC/UNDP/GEF)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水泥协会承担了《水泥行业节能协议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子项目,子合同编号:EUEEPA1-3-20070903。其主要任务编制《水泥企业能效对标

莫伟华[7](2008)在《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容县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闽粤侨乡丰富的侨力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致使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其侨乡研究在学术界起着领军作用。相较而言,广西是我国第三大侨乡,然而,由于当前学术界有关广西侨乡的研究严重滞后,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关注不够,直接造成了学术研究无法为现实需要提供基本的资料和对策咨询,不能完整解答“广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如何”、“为什么广西作为第三侨乡打不出好‘侨牌’”、“应该如何利用侨力资源推动广西社会经济的进步”等问题。容县作为广西第一侨乡,旅居海外的容县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有7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该县侨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在广西卓有成效,但同时该县“打侨牌”成效与区外其他侨乡的距离也是很明显的。以容县为研究切入点,可以从三方面透视当前广西侨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第一,有望为容县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对策咨询,更大发挥容县作为广西第一大侨乡的优势;第二,能够透视整个广西改革开放以来侨力资源开发的成效与不足,为探索新形势下广西侨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提供研究的个案;第三,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广西侨乡的特征,拓展侨乡研究领域的视野。本文主要采用社会学的实地调查法以及历史学的文献检索方法,对容县侨情进行调查与分析(重点考察该县侨办企业情况、海外宗亲对家乡建设的态度等),阐述容县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容县侨乡的发展特点;此外,本文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容县在侨力资源开发方面与闽粤着名侨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以此反思容县在侨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文章以为:由于广西籍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较差以及广西长期处于冷战前沿地区特点,包括容县在内的广西侨力资源开发工作必须打破闽粤等侨乡侨力资源开发以“经济效益至上”的做法,侧重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扩大广西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增进泛北部湾地区人民之间的政治互信、文化认同作为侨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展滨[8](2007)在《生态住宅设计和建设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人类面临的环境威胁越来越严峻,温室效应持续加剧,大自然的能源循环体系逐渐被破坏,全球有限的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与建筑师正积极发展可持续生态建筑,将建筑与环境改善、新能源的开发相结合。生态建筑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提高生态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态住宅的概念、特征、时代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阐述了生态住宅的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建设的重要性。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生态小区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生态学、规划学及墙体外保温、水资源利用等理论和技术,对国内已有生态小区的设计与建设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对分析,探索生态小区的设计和建设方法。论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生态住宅设计和建设模式,重点研究了生态规划、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水资源利用在生态住宅中的应用。希望本研究能为生态住宅在全省的推广做出有益的探索,为国内生态住宅建立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法提供有益的帮助。

王旭东[9](2005)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内在的必然要求,区域资源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二十多年的高位增长中也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了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和枯竭,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已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显;与资源相对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许多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甚至不顾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搞“肥水快流”,违规超采、滥采;同时,在粗放型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势必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和环境失衡的压力,不仅会导致经济长期波动,甚至有可能丧失发展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因此,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节约能源、资源”,“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域技术创新的步伐,建立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整个研究沿着“区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通过建立有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合理地开发、利用、推广新技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促进区域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构想和思路展开。 为了使整个研究工作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本文首先对自然资源环境理论、区域技术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

柯仁[10](2002)在《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文中研究指明

二、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二元矛盾背景下,乡村规划生态适应性理念滞后
        1.1.2 乡村建设基数大所导致的生态问题
        1.1.3 乡村生态问题的模糊性与严重性
        1.1.4 城市发展对乡村传统生态优势的影响
        1.1.5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生态宜居需要
        1.1.6 重庆乡村具有生态适应的典型代表性
    1.2 研究对象、范围及基本概念
        1.2.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方法
        1.4.2 现场调研
        1.4.3 文献研究
        1.4.4 比较研究
        1.4.5 其他研究方法
    1.5 相关研究及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
        1.5.2 国内相关研究工作
        1.5.3 研究综合评述
    1.6 研究框架
        1.6.1 主要研究思路
        1.6.2 研究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重庆乡村人居环境面临的生态问题
    2.1 宏观层面:全域乡村景观生态格局发生变化
        2.1.1 城乡用地结构变化及生态格局影响较大
        2.1.2 村域景观生态格局逐渐被改变
    2.2 中观层面:乡村聚落重构的生态丧失
        2.2.1 村落空间构成状态的生态丧失
        2.2.2 村落公共空间规划的生态丧失
        2.2.3 聚落交通组织的生态丧失
        2.2.4 聚落基础设施的生态丧失
    2.3 微观层面:乡村农宅环境的生态缺失
        2.3.1 农宅环境用地集约度低
        2.3.2 农宅环境的能源问题
        2.3.3 农宅环境用材待生态提升
        2.3.4 农宅环境地域特征的缺失
    2.4 三个层面的核心问题分析
        2.4.1 宏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4.2 中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4.3 微观层面的核心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理论研究
    3.1 乡村人居环境生态适应传统观念的发展演进
        3.1.1 远古时期——朴素的择居适应
        3.1.2 封建时期——和谐的自然观念
        3.1.3 当代时期——觉醒的生态意识
    3.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理论基础
        3.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3.2.2 生态适应性理论
        3.2.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4 生态适应性规划理论
        3.2.5 适宜技术理论
    3.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机制分析
        3.3.1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内生机制
        3.3.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外部推动机制
        3.3.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差异化机制
        3.3.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多尺度空间引导机制
    3.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生态适应性的内容构成
        3.4.1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目标
        3.4.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原则
        3.4.3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要素
        3.4.4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路径
    3.5 本章小结
4 重庆乡村村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格局控制路径
    4.1 村域规划生态适应性内涵的构成
        4.1.1 村域景观生态资源分析
        4.1.2 村域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4.1.3 村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估
        4.1.4 村域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与分区
        4.1.5 村域建设适宜性分析与评估
    4.2 生态适应性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
        4.2.1 乡村生态特色与定位研究
        4.2.2 村域景观生态空间规划
        4.2.3 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4.2.4 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4.2.5 村域空间布局规划
    4.3 案例研究:以重庆南川区金龙村村域总体规划为例
        4.3.1 金龙村基本情况
        4.3.2 村域生态适应性研究
        4.3.3 研究结论在村域总体规划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重庆乡村聚落环境规划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5.1 村落居民点因地制宜的簇群布局
        5.1.1 簇群布局的基本规律与规划手法
        5.1.2 簇群农宅单元的组合类型解析
        5.1.3 整体空间形态与设计
    5.2 公共空间规划的乡土化和生态化
        5.2.1 村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分析与规划准则
        5.2.2 重庆村落公共空间的乡土化规划
        5.2.3 重庆村落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规划
    5.3 道路交通的生态化规划
        5.3.1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特征
        5.3.2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类型归纳
        5.3.3 重庆村落道路交通的生态化规划
    5.4 基础设施的近自然处理
        5.4.1 重庆村落基础设施类型的适应要求
        5.4.2 近自然处理的概念与特征
        5.4.3 重庆村落基础设施的近自然处理方法
    5.5 案例研究:以重庆大观镇高山移民村落规划为例
        5.5.1 村落规划背景
        5.5.2 村落规划现状要素简要评析
        5.5.3 村落规划中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
    5.6 本章小结
6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
    6.1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基本思路
        6.1.1 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6.1.2 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原则
        6.1.3 生态品质提升路径的目标和构成
    6.2 重庆乡村农宅环境规划的生态品质提升路径解析
        6.2.1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地性引导路径
        6.2.2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能性引导路径
        6.2.3 农宅环境规划的节材性引导路径
        6.2.4 农宅环境规划的在地性引导路径
    6.3 案例研究:重庆合川塘湾村农宅环境节能性评定与规划改进
        6.3.1 案例背景与节能性标准评定
        6.3.2 基础分评定——农宅节能与能源利用
        6.3.3 附加分评定——农宅场地风环境分析
        6.3.4 问题总结与优化改进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论文的不足
    7.4 研究工作的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附录1: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需求调研问卷
    D.附表

(2)微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二、文献回顾
    (一)微型企业研究综述
    (二)利基战略研究综述
    (三)技术能力研究综述
    (四)利基战略、技术能力和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
三、微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匹配的理论模型
    (一)仿制能力阶段:流程利基主导
    (二)创造性模仿能力阶段:流程利基与产品利基并重
    (三)自主创新能力阶段:产品利基主导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三)资料收集
五、多案例分析
    (一)案例企业概况
    (二)案例企业的技术能力划分
    (三)案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匹配性的分析与讨论
六、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实施研究现状
    2.1 国外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1.1 美国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1.2 日本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1.3 加拿大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1.4 欧盟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2 国内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2.1 北京市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2.2 上海市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2.3 苏州市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2.4 山东省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2.3 国内外能效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2.4 国内外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有效借鉴
3 河南省能效管理实施现状与能效政策评估
    3.1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3.1.1 河南省能效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3.1.2 河南省能效政策执行体系发展历程分析
    3.2 河南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政策和项目评估
        3.2.1 河南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政策和项目实施现状
        3.2.2 河南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政策和项目评估
    3.3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障碍
4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及实施方案
    4.1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主体功能设计
    4.2 河南省能效管理机构实施方案
    4.3 河南省能效政策执行体系实施方案
        4.3.1 能效政策执行体系分析
        4.3.2 河南省能效政策执行体系的完善
        4.3.3 河南省能效政策执行机制协调性分析
        4.3.4 信息交流与服务分析
    4.4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实施方案
    4.5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实施预期效果
5 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运行保障
    5.1 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网络系统
        5.1.1 能效管理数据库系统
        5.1.2 能效网上管理系统
        5.1.3 其他组成部分
    5.2 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网络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维护
    5.3 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网络系统的监管和评估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四、个案选择标准
    五、文献资料来源
第一章 电视谈话节目与女主持人
    第一节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和现状
        一、电视谈话节目初露端倪
        二、电视谈话节目迅速兴起
        三、电视谈话节目初步成熟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的职场崛起
        一、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崛起的背景
        二、女主持人"谈话"的魅力
第二章 以感性之手触摸各色故事人生——鲁豫与《鲁豫有约》研究
    第一节 鲁豫的个人和主持经历
        一、《艺苑风景线》起步
        二、加盟凤凰:从娱乐到新闻的转变
        三、量身定做"有约"
    第二节 代表栏目研究
        一、老版《鲁豫有约》——凤凰卫视独特话语空间的体现
        (一) 节目制作理念分析
        (二) 节目元素设计分析
        二、新版《鲁豫有约》——从说不能说的到做不能做的
        (一) 节目制作理念分析
        (二) 节目元素设计分析
    第三节 主持人研究
        一、鲁豫的主持风格分析
        二、鲁豫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
第三章 以智慧之思探寻名人思想光芒——杨澜与《杨澜访谈录》研究
    第一节 杨澜的个人和主持经历
        一、《正大综艺》华丽起步
        二、绚丽之时出走美国
        三、从凤凰卫视开始访谈
        四、经营阳光卫视:追求文化商人的理想
        五、成立阳光文化基金:传播慈善
    第二节 代表栏目研究
        一、节目制作理念分析
        二、节目元素设计分析
    第三节 主持人研究
        一、杨澜的主持风格分析
        二、杨澜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
第四章 以真诚之心关照女性心灵空间——张越与《张越访谈》研究
    第一节 张越的个人和主持经历
        一、自卑的青春期
        二、初入央视
        三、沉寂后的转变
    第二节 代表栏目研究
        一、节目制作理念分析
        二、节目元素设计分析
    第三节 主持人研究
        一、张越的主持风格分析
        二、张越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
第五章 以娱乐之趣解剖明星幕后性情——李静与《超级访问》研究
    第一节 李静的个人和主持经历
        一、出境《北京您早》
        二、央视主持生涯
        三、经营"东方欢腾"
    第二节 代表栏目研究
        一、节目制作理念分析
        二、节目元素设计分析
    第三节 主持人研究
        一、李静的主持风格分析
        二、李静对节目女性形象的解读倾向
结语
    一、关于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成功原因之探讨
    二、关于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成功价值与意义之分析
    三、关于电视谈话节目女主持人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之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7)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容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 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3. 本选题的学术回顾
    (二) 研究设计思路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基本框架
    (三)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一、容县侨乡的侨情概况
    (一) 容县侨乡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
    (二) 容县侨乡的侨情概况
        1. 移民原因
        2. 容县籍海外华侨华人地区和职业分布
        3. 容县侨乡的海外网络
        4. 港澳台同胞及港澳台属
        5. 归侨侨眷
二、容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 投资
        1. 投资环境
        2. 华侨企业
        3. 侨企特点
    (二) 侨汇
        1. 侨汇的历史与现状
        2. 侨汇的特点和作用
    (三) 捐赠
        1. 捐赠的历史和现状
        2. 捐赠的特点和作用
三、容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和对策
    (一) 容县侨务工作的现状和成效
        1. 为“侨”服务
        2. 为经济服务
    (二) 容县侨务工作的反思与对策
        1. 关于归侨侨眷的信访问题
        2. 关于招商引资的服务问题
        3. 关于海外社团的利用问题
        4. 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问题
        5. 关于侨乡侨情的调查问题
四、广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和反思
    (一) 广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 广西引进侨资的政策措施
        2. 侨资在广西发展的几个阶段
        3. 广西侨资企业的特点及行业分布
        4. 侨资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
    (二) 广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
        1. 广西华侨华人的特点
        2. 容县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广西的启示
        3. 广西开发与利用侨力资源的机遇和挑战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 文献专着
    (二) 地方史志
    (三) 报刊杂志
    (四) 其他资料
致谢

(8)生态住宅设计和建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ATALOGUE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概况
    1.5 课题内容
第二章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综述
    2.1 生态住宅定义
    2.2 生态建筑的指标体系
    2.3 国外生态建筑发展现状
    2.4 我国生态住宅发展现状
        2.4.1 对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认识不足
        2.4.2 相关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的发展还较落后
        2.4.3 缺少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2.5 结论
第三章 常春藤小区规划
    3.1 项目概况
        3.1.1 常春藤花园项目规划
        3.1.2 常春藤花园规划指标:
    3.2 规划方法
        3.2.1 选址与布局
        3.2.2 建筑间距与节地
        3.2.3 建筑朝向
        3.2.4 绿化配置措施
        3.2.5 建筑的体型系数
    3.3 结论
第四章 常春藤花园围护结构保温
    4.1 保温方式的选用
    4.2 外墙外保温
    4.3 屋顶、窗户外保温
    4.4 外保温设计
    4.5 结论及建议
第五章 常春藤小区中水处理及回用
    5.1 水资源概况
    5.2 中水处理及回用
        5.2.1 中水水源(原水收集)
        5.2.2 中水处理工艺
    5.3 中水系统建设方案
    5.4 结论
第六章 常春藤小区雨水利用
    6.1 国内外雨水利用的发展及现状
    6.2 项目概况
    6.3 雨水利用系统方案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的主要内容
    7.2 生态住宅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础理念
        1.3.1 对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1.3.2 对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1.3.3 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1.3.4 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
2. 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
    2.1 区域资源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2.1.1 区域资源
        2.1.2 区域环境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的作用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的稀缺性
        2.2.2 资源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2.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2.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
        2.3.1 从世界范围看资源短缺
        2.3.2 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3.3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分析
        2.3.4 缓解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因素
    2.4 我国资源环境状况的国际比较
        2.4.1 资源状况分析
        2.4.2 环境状况分析
    2.5 我国省区资源环境状况分析
        2.5.1 资源状况比较
        2.5.2 环境状况比较
3. 技术创新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中的作用
    3.1 技术创新对突破资源约束的重要作用
    3.2 区域技术创新是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3.2.1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2.2 区域技术创新唤醒人类生态环境意识
        3.2.3 生态创新有利于增加生态环境系统运转的生态资本
    3.3 区域技术创新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3.1 区域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手段
        3.3.2 区域技术创新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3.3.3 区域技术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作用
4. 资源环境约束下技术创新政策的国际比较
    4.1 美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
        4.1.1 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历程
        4.1.2 战略与政策措施剖析
    4.2 日本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
        4.2.1 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历程
        4.2.2 战略与政策措施剖析
    4.3 英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
        4.3.1 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历程
        4.3.2 战略与政策措施剖析
    4.4 韩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
        4.4.1 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历程
        4.4.2 战略与政策措施剖析
    4.5 印度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与政策分析
        4.5.1 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历程
        4.5.2 战略与政策措施剖析
5.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技术创新状况的定量分析
    5.1 有关省区技术创新的模型概述
        5.1.1 技术创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渊源
        5.1.2 技术创新内生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
    5.2 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区技术创新状况评价方法与模型的构建
        5.2.1 指标选定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5.2.2 模型方法的构建
    5.3 资源约束下的我国省区技术创新状况比较
6.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区域技术创新的战略政策
    6.1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基本思路
        6.1.1 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6.1.2 坚持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
        6.1.3 充分利用区域外的科技创新资源
        6.1.4 充分发挥区域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协调和调控作用
    6.2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6.2.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
        6.2.2 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
        6.2.3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率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3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6.3.1 技术创新与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6.3.2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领域
    6.4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环境保护
        6.4.1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环境污染防治
        6.4.2 以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环境保护模式的转变: 由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
7.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典型案例分析——以山东为例
    7.1 山东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分析
        7.1.1 山东资源分布与区位特征
        7.1.2 山东资源承载力分析
        7.1.3 山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挑战
    7.2 山东资源环境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7.2.1 基础条件分析
        7.2.2 创新能力分析
    7.3 山东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战略
        7.3.1 指导方针
        7.3.2 发展目标
        7.3.3 山东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重点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分析
        7.3.4 山东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措施
    7.4 实践探索—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的得失评价
        7.4.1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7.4.2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7.4.3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近期重点技术领域
        7.4.4 加快山东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8. 以区域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对策措施
    8.1 建立以技术创新突破区域资源环境约束的综合决策和管理协调机制
        8.1.1 把握技术创新规律,促进区域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技术创新的合理发展模式的形成
        8.1.2 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的调控职能
        8.1.3 建立和完善省级绿色GDP核算体系
    8.2 加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8.2.1 促进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8.2.2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8.2.3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形成技术创新服务网络
    8.3 加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建设
        8.3.1 加强法制建设
        8.3.2 发挥经济杠杆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
        8.3.3 构筑区域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8.3.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8.3.5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8.3.6 提高公众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8.4 完善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投资与融资体系
        8.4.1 加强财政资金投资,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
        8.4.2 引导企业拓展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加大对R&D的投入
        8.4.3 发展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及资本市场的结合
        8.4.4 推进技术创新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8.5 提高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区域技术引进、吸收与扩散能力
        8.5.1 根据资源享赋选择有效的绿色技术引进方式
        8.5.2 建立不同资源禀赋区域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机制,推动资源开发领域扩展
        8.5.3 加强区域间的绿色技术合作
        8.5.4 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
    8.6 大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8.6.1 搞好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8.6.2 加强生态工业技术创新
        8.6.3 强化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
    8.7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8.7.1 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
        8.7.2 加强现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8.7.3 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8.7.4 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史靖塬. 重庆大学, 2018(09)
  • [2]微型企业利基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性研究[D]. 王勇.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1)
  • [3]河南省能效管理与政策执行体系建设研究[D]. 张少辉. 郑州大学, 2012(09)
  • [4]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 曹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2)
  • [5]抓住机遇 再接再厉 趁势而上 加快发展 为确保完成集团“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会暨党委工作会上的报告[J]. 董英. 云南冶金, 2010(01)
  • [6]水泥矿山对标管理探讨[A]. 曾学敏,张万利. 2009全国水泥矿山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2009
  • [7]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容县为个案[D]. 莫伟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08(09)
  • [8]生态住宅设计和建设方法研究[D]. 展滨. 山东大学, 2007(03)
  • [9]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D]. 王旭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 [10]最佳节能实践研讨会召开[J]. 柯仁. 中国设备工程, 2002(01)

标签:;  ;  ;  ;  

举办最佳节能实践工作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