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一、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冯瑞[1](2021)在《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扶贫方式是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联系,通过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让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维西县是迪庆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特殊贫困问题凸显,在全县脱贫后该地区少数民族妇女成为维西县未来扶贫主要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可以使贫困妇女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增加经济收入,转变思维认知和思想观念。因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贫困文化理论和教育发展功能理论为依据,选取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为县域案例,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分析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实施现状和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筛选三位接受过妇女职业教育成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典型少数民族妇女,构建了典型案例分析基本思路:“案例妇女基本情况简介-妇女职业教育路理分析-子代贫困代际传递阻断成效”,从这三方面重点阐述和说明案例妇女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旨在总结经验、深入比较、凝练普遍成效,并多角度多方面凝练和分析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凸显问题,进而从妇女思维观念改变、乡村就业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开展和持续推动以及妇女教育能力、子代教育质量的提高等多方面,提出针对性、多元性、创新性的有效对策建议,更好地巩固维西县脱贫成果、保证贫困代际传递阻断的可持续性。

陈磊[2](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斯特地区植被盖度降低,水土流失速率加快,基岩大面积裸漏,生态系逆向演替趋势严峻且难以挽回,石漠化与生态系统的破坏愈演愈烈。林草优化配置与猪的健康养殖是草地畜牧业的关键部分,是解决石漠化地区农户生存压力的有效方式。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矛盾、人地矛盾、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失业率。采用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相结合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及精确的技术监测手段是高效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要举措。依据有关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土壤学、农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以生态修复理论、生态养殖理论、耦合效应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于2017-2020年以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示范区或研究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示范区或研究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法、室内与室外实验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适宜的经济林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的单播与混播,研究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的机理,机制,技术及示范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林草优化配置过程中牧草鲜草及干草产量变化特征,筛选石漠化地区牧草产量最高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在核桃林基础上选取满足适地条件与健康养猪的牧草最优配置方式: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白三叶+黑麦草(3:2)组合,为9458.2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黑麦草(2:3)组合,仅为6716.5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鸭茅,为2452.1 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为1177.7kg/hm2。花江基于石漠化自然背景及原有经济林(李子树),选取适宜牧草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60446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为10858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9083.73 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菊苣(3:2),为1530.8 kg/hm2。(2)不同林草优化配置方式下牧草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核桃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显着,白三叶的水分(Moisture)、粗蛋白(CP)、木质素(Lignin)、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钾(K)、磷(P)、钙(Ca)含量显着高于于其他牧草(P<0.05),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合(P<0.05),说明其营养价值较好。三种混播方式下组合之间差异性不显着(P<0.05)。李子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播紫花苜蓿的Moisture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牧草(P<0.05),而干物质(DM),Ash,CP,Ca,ADF的含量显着高于菊苣、金荞麦、以及紫花苜蓿+菊苣三种混播方式下的含量(P<0.05)。三种混播中,紫花苜蓿含量越高则CP含量越高,三种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2:3)的整体效果与其它2种混播相比较差。(3)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利用天然草地、人工建植草地来“以草养猪”,促进石漠化脆弱生境的改善,同时兼顾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地区“以草养猪”在1-2年内可显着提高农户可支配收入,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天然草质资源及进行人工草地建植的立地气候生境,“以草养猪”具有巨大的潜力优势和可观的市场前景效益。林草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形成不同的模式,为林农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带动农、林、牧、副及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4)林草优化配置中不同牧草组合对猪的日增重及增重成本具有不同响应,示范效果明显。潜在-轻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财万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72元/kg)>试验组3(2.89元/kg)>试验组6(2.85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1(2.72元/kg)>试验组5(2.71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63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11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1元/kg。中度-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任万松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83元/kg)>试验组1(2.90元/kg)>试验组6(2.84元/kg)>试验组3(2.83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5(2.74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25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04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6元/kg。(5)基于不同石漠化背景实施针对性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林草群落生态稳定性、水源涵养、保水保肥等均具有正向作用。以草养猪能改善林草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并能改善猪肉风味与品质,通过林草优化配置的混播牧草来饲喂猪,其饲料消耗率降低了33%,猪的出栏成活率保持在96%左右,农户可支配收入显着提高。在喀斯特生态畜牧业推进中应提高林草资源利用率,结合天然林与人工草地建值,构建“牧草资源为辅+饲料为主”的现代健康养猪饲用生产格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可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与区域经济质的飞跃,对贫困县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价值。未来要整合现有林草资源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健康养猪,构建健康养猪品牌效应。

李玢[3](2020)在《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格局正处于转型发展期,正经历着“南猪北移”的布局调整。本文以辽宁西部工业经济欠发达、正在向农业经济转型的地区——辽宁省朝阳市作为立足点,结合该地区的猪肉市场和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本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W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发展现状并找出企业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新的发展战略。本文调查了 2011-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生猪影响因素以及W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存栏量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W公司生猪出栏量与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预测,建立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对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评价分析W公司的养殖业务发展评价中的一级指标主体胜任性、运行高效性、环境匹配性的评价等级为优秀。W公司的养殖业务发展评价在实践中是非常成功的,遵循于“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实现了与农户的多赢共赢,打造了一条全程质量管控链条,并建立了先进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公司的主体胜任性、运行高效性、环境匹配性都得到提升[18]。发展环境分析是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依托。详细分析W公司在生猪养殖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PESTLE分析法对W公司在辽西地区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生猪产业未来发展,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出影响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公司战略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W公司产业基础稳定,具有良好的地区优势、产业经济地位等优势较为明显。同时也存在高级人才匮乏、生产经营方式本身风险性、终端市场销售压力大等不足。既面临国家政府政策支持、东北区崛起战略对辽宁省生猪养殖业的促进等发展机遇,又面临农业生产本身的风险性、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资金压力大等挑战。综合来看,W公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前途宽广。本文研究重点放在W公司生猪产业发展战略内容的制定,在深入分析W公司生猪产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实际特点,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实施策略。研究表明:公司应积极为员工培养企业文化,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建立合同监督与约束机制、加强人才服务建设、注重公司品牌公关、注重食品安全等措施,推动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

陈祖鸿,符世雄,宋汝谋,杨开明[4](2018)在《发酵床养牛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文中认为发酵床养牛技术是以发酵床为基础,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和自然农业理念,以达到粪尿免清的现代绿色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有效解决了在现代规模养殖中因大量粪尿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新型的环保养牛模式。文章对发酵床养牛技术概况、技术原理、发酵床种类、技术优点、技术要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集约化、规模化养牛和保健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

刘艳鸿[5](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石漠化治理成果维护难、社区参与程度低、产业规模化形成困难等问题,以培育农合组织、特色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区域经济与石漠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科学问题为主线,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以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与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为手段,于2015年10月对示范区各村社会经济及典型农户进行调研,2016年至2017年先后对示范区20余家合作社和120余户农户参与农合组织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并进行自然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从系统耦合性和影响因素重要性方面阐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合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间的内在机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揭示农合组织与生态产业发展机制,以机理和机制为依据构建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农合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并对模式示范进行分析。1.石漠化环境-农合组织-生态产业形成的耦合系统可在修复石漠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以治理和循环生产为契机延伸生态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在培育农合组织发展生态产业过程中需对影响因素的优先级顺序进行考虑。应用AHP法对其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评定,发现A-B层之间决定农合组织和生态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生态产业,其优先级顺序是B3(0.637)>B1(0.258)>B2(0.105)。B-C层中C4(0.091)最重要,C19(0.005)的重要性最低,分别代表发展资金和管理者素质。B1-C层中较为优先的指标是C4(发展资金)、C9(发展产业收入)和C14(生产规模)。B2-C层中较为优先的指标是C18(国家政策导向)、C23(利益联结机制)和C8(产品质量)。B3-C层中较为优先的指标是C4(发展资金)。因此,在石漠化地区培育农合组织发展生态产业时,应重点考虑发展资金、发展规模、国家政策导向等优先级大的指标因素。2.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对不同喀斯特环境下农合组织与生态产业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下的必然,其中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共同联结而成的异质性行动者网络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人类行动者(普通农户、贫困户、乡村精英、村干部、公司、政府等)和非人类行动者(自然资源、传统技术、基础设施等)具有同等重要性,并不同程度地对农合组织的培育与生态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各行动者行为的变化,尤其是人类行动者的行为变化,异质性行动者网络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合组织的培育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其行为的培养管理,如加强技术培训、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3.以机理和机制为指导,结合两个示范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提出在花江示范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生态养猪”模式,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态养牛”的模式,实现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生产方式。在花江模式构建中,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关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由政府及相关义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组成,各组成主体在引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问题。但还应加强对合作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凝聚力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4.对模式构建进行示范分析,发现两种模式示范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表现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为实现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如农户种植金荞麦比种植玉米每亩可增收1620元)等,社会效益方面表现为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等。但由于组织模式、实施方法、政策支持程度等不同,其示范效益存在较大差异。花江示范工程更大,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更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更强。其运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更为完善和科学,应加强对此模式的推广应用。但还应加强对推广应用的适宜范围及程度的探究。

刘定发[6](2017)在《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以多个供港猪场为对象,通过前期研究,在已有单项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以“调查与资料查阅-试验研究-技术集成—工程示范—技术推广”为主线,系统地对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论文通过对国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开展各种调查和实地调研,摸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类型、数量、出栏情况、清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等,总结供港澳活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绩及其问题。本课题按“传统养猪模式”和“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归类,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找出两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差异,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在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进了深入研究,针对规模化养猪废水氮磷含量高、固液混杂、有机质高、碳氮比失调等特点,以已有的单项新成果、新技术为基础,以技术突破-工艺组合—参数优化—工程应用为主线,重点突破催化剂负载、淀粉基絮凝剂强化絮凝等缺口技术,并将突破成果与设备进行试验组合、筛选设计等环节的联合攻关,使之配套;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试验并完善工艺参数,形成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回用的能源生态型成套技术。开展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发酵后的沼液用作有机肥,通过补充相关营养元素后泵提升到生态园高处的沼液暂存池,然后通过喷滴灌系统进入茶园或其它作物种植区。连续12个月,每月取同一区域内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总氮、总磷和钾的含量以及pH值,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元素平衡的作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生态园区内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采用垂直通风模式进行舍内环境自动控制,制定饲料配方、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降低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通过采用密闭管道输送有机营养液体肥料并采用微喷灌方式精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有机营养液体肥料的浪费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分作物设计配方补充微量元素,避免使用作物不需要的元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通过上述技术集成,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动现代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完善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实行“养猪-沼气-养鱼-种茶-种果蔬-种名贵林木”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利用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配套养鱼、制茶、果蔬生产和名贵木材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论文还对推广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规模化生态猪场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生猪的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达到引领养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或创新:1、国内供港猪场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的许多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本论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供港猪场一定要走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之路,“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态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本论文通过实验利用氢氧化钠对淀粉中的多羟基进行苛化改性,制得淀粉基复合絮凝剂,这在技术有一定创新。4、本论文通过实验制备得到集污染物吸附与催化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不含氯,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等致癌物,这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5、构建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生态链。6、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7、示范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猪场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测土配方等相关技术,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

张顺刚[7](2017)在《乐山市完善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乐山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理念逐步强化,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追溯技术设备逐步应用,追溯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生猪质量保障水平逐年提升。但是,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全市基层兽医专业人员缺乏,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政府监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系统性不强,对本地市场供应的外来生猪质量安全监控存在盲点。主观上,部分养殖户观念比较滞后,追求生猪快速成长,并且不愿意自觉接受和使用追溯设备,导致生猪生产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难度还比较大。本文综合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前沿理论研究和乐山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应用实践,实地走访调查乐山市农业局、乐山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在掌握全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及其追溯体系现状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开展研究和相关理论数据分析。根据乐山市生猪质量监管站点分布、兽医人员结构、生猪养殖数量及分布等图表数据,分析了乐山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主要在于财政支持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追溯软件不完善、追溯载体单一、追溯信息公开范围小、政府政策支持倾向规模化忽视零散户、生猪质量监管站点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主要对策是乐山市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化建设,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以大型养殖户带动合作社发展,引导养殖(场)户重视生猪质量安全;生猪生产监管部门要抓住关键环节、关键指标,依法依规指导养殖(场)户将生猪生产质量追溯体系涉及的重点环节落实到位;要强化基层兽医、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责任,加强生猪疫病预防治疗、兽药使用等监管;要依托动物卫生监管网络,力争更大信息共享,以推动生猪电子化平台交易为重要手段,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生猪进入市场。乐山市、县、乡镇针对生猪生产质量追溯问题,必须更新观念,健全机制,全面推动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生猪生产各个环节广泛推广应用,确保生猪生产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杨霞[8](2017)在《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酵床养鸭,实现了鸭粪便零排放,提高了肉鸭自然免疫力水平,净化了鸭舍空气质量,促进了鸭的生长发育。同时,在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肉鸭养殖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效果也较为显着。该试验旨在研究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水泥地面养殖肉鸭,在养殖舍环境、肉鸭生产性能及其免疫力水平的高低的有无显着改观。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鸭舍氨气浓度,温度,肉鸭血清IgG浓度,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脏等脏器指数的差异,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净化鸭舍空气质量,增强肉鸭免疫力水平,促进肉鸭生长发育,是较为理想的畜禽养殖模式,可以在肉鸭养殖中采用发酵床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由于鸭的免疫力水平提升后,鸭群患病几率降低,故畜禽兽药的使用也相应的减少。试验选择1日龄大小无明显差异的健康樱桃谷肉鸭1200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混养,即试验组(发酵床饲养模式)与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式),每组设3个重复采用随机分配法,各600只,发酵床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传统养殖模式组600羽(3个重复各200羽),饲养试验周期是6周。对照组的粪便处理按照鸭场原有方式进行。饮水是使用自来水,每天提供23小时光照,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并执行常规免疫程序,养殖场鸭舍外常规消毒。结果表明:试验一、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长环境的影响1、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不显着(P>0.05);生长期间,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显着(P<0.05);育肥期,两种模式组每日平均温度差异也显着(P<0.05)。除育雏期外,其他两个时期发酵床养殖模式舍内温度均比传统养殖模式高45℃。2、育雏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差异显着(P<0.05);生长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2.9%(P<0.01);育肥期,发酵床养殖模式组比传统养殖模式组日均氨气浓度含量降低65.9%(P<0.01)。3、整个试验期内,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模式组的发病率较传统模式组降低了2倍左右。同时,因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死亡率差异也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死亡率的降低了接近3倍。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试验二、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免疫功能的影响1、生长期,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着提高,较传统养殖模式组提升了近2倍;育肥期,两种模式组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床养殖模式养殖的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提高超过1.5倍。2、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较,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在两种模式下肉鸭的法氏囊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胸腺指数均随日龄变大而有所降低;除在21日龄时,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肉鸭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外,发酵床养殖模式组与传统养殖模式组脏器指数表现为差异极显着或显着;试验三、两种不同饲养模式下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组相比,出栏体重两者间无较大差异,发酵床养殖模式平均每只出栏体重略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中肉鸭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的死亡率较传统养殖模式的死亡率降低了1.5倍;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鸭的采食量低于传统养殖模式18g/d,料重比也比传统养殖模式低0.26。试验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能有效改善鸭的生活环境,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从而增强鸭群免疫力水平,对解决肉鸭养殖过程中粪污污染问题,环节环保压力,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效果显着。

韩伟铖[9](2017)在《以生物聚沉除渣为核心的猪场废水快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2015年,全国生猪出栏已达7.08亿头,存栏4.51亿头,2014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1.8%,提供大量畜禽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粪污废水处理的问题。这类废水往往具有排水量大、高污染负荷(COD、NH3-N、TP含量高)、携带致病菌和恶臭等特点,排入水体后不仅会污染地表、地下水体,还会污染大气、土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学者和实地工程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应用。猪场废水的物化处理法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及厌氧—好氧组合处理3类,自然处理法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氧化塘等。但是目前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仍不理想,各种处理技术单独应用很难达标处理,联合应用时又存在工艺流程和处理周期长、费用高、后期脱氮碳源和碱度不足等缺陷,因此在研究清楚猪场废水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研发工艺技术仍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本文针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水冲粪规模化猪场废水经过固液分离后COD、NH3-N、TP含量仍很高,最高达11 290、1 044和148.1 mg·L-1,而传统厌氧反应器短时间的厌氧消化大部分去除的是废水中可溶性COD,沼液可生化性变差,传统沼气池没有充分发挥消减COD的功效。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二沉池出水NH3-N、TN和TP分别为37.9~108.7、179.1~203.4和20.1~41.6 mg L-1,不能稳定达标,后接CASS工艺进一步处理后,出水TP浓度超标、色度深。猪场废水常规固液分离-厌氧产沼-多级生化处理仍难达标。(2)猪场废水常规生化处理完全达标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水处理系统的依附在SS中的“惰性”COD、氮和磷浓度较高,妨碍了其降解或转化。因此,将沼气工程的侧重点从能源利用转变为废水处理同时兼顾生物质能源化,研发在前端快速高效去除SS和“惰性”污染物再进行生化处理的改进工艺,能有效提高处理效果、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3)利用生物聚沉除渣-生物氧化工艺对规模化猪场废水进行处理,效果显着。生物聚沉沉降效果优于化学调理,且去除几乎全部SS,同时有机物和氮、磷大量消减。沉淀浓缩粪污再经生物聚沉处理后比阻值大幅下降至(0.3~0.5)× 1012 m.kg-1,脱水性能提高95%以上,经中试压滤脱水除渣后压滤粪污成饼状,含水率下降至56.49%,压滤水水质基本能够达到常规二级生化处理水平,出水除NH3-N外,SS、COD和TP浓度均已达标。压滤水仅需经24 h的SBR生物氧化处理就能够使出水水质完全达标,与原处理工艺15~20d的处理周期相比,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及工艺流程。(4)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对不具备完善生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散户猪场废水生物聚沉除渣工艺后产生的较低浓度废水进行后续处理。MSL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模拟废水及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中还原性物质(铁屑、木屑)的去除对MSL型湿地有较大影响,MSL型(不加还原物质)湿地的处理效果是所有湿地中处理效果最好的,运行后期出水COD、NH3-N、TN及TP浓度分别为80~100、70~85、80~110和0.3~1.0 mg L-1,去除率分别为 85%、45%~50%、35%~55%和90%~98%,且运行最为稳定。猪场废水经过生物聚沉除渣及MSL型(不加还原物质)湿地处理后,对COD、NH3-N和TP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2.77%、70.15%和98.04%,处理效果好。因此,利用在前端快速、高效回收废水中SS和“惰性”污染物的生物聚沉工艺,再联合SBR法和人工湿地法分别处理规模化猪场和小型猪场废水,不但能缩短工艺流程和处理周期,还能同时兼顾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许多从事类似废水处理工程的人员和业主改进、优化现有工艺、提升我国猪场废水处理水平提供依据和借鉴。

赵国华,陈贵[10](2015)在《养猪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养猪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排入或随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对养猪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目前,尽管针对养猪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总体可归结为三类:1.源头控制技术;2.末端废水处理技术;3.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介绍养猪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探讨不同技术的经济、技术与环境可行性,希望对养猪废水治理有所帮助。

二、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迪庆州是国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二、多元扶贫是迪庆州维西县稳固脱贫的长久之计
        三、妇女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举措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
        二、妇女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三、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
        四、已有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
    第一节 迪庆州维西县社会经济的现状
        一、维西县区位与自然现状
        二、维西县人口与经济现状
        三、维西县的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一、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的现状调查
        二、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实施现状
    第三节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分析
        一、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
        二、多元妇女教育探索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指明了方向
        三、妇女职业培训需求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动力
第二章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典型案例描述
    第一节 典型案例研究设计
        一、典型案例研究对象的遴选原则
        二、典型案例分析的逻辑思路
    第二节 XYM:职业教育育己育子,阻断子代贫困代际传递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三节 HCF:抓住职业教育机遇,斩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四节 SSY:赋妇女以职业技能,奠定阻断贫困代际基础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三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案例特征比较及成效分析
    第一节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案例特征比较
        一、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案例的同质特征
        二、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案例的异质特征
    第二节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成效分析
        一、职业教育提升妇女健康意识,提高家庭人口质量
        二、职业教育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增加妇女增收渠道
        三、职业教育促进妇女个体发展,提升妇女综合素养
        四、职业教育增强妇女主体意识,提高妇女家庭地位
        五、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凸显教育强大力量
第四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传统性别分工与家庭观念束缚交织制约妇女自主发展
        一、传统性别分工,妇女发展范围局限
        二、家庭观念束缚,妇女独立发展较慢
    第二节 增收渠道单一与就业岗位有限制约家庭经济收入增长
        一、传统农业限制,家庭增收渠道单一
        二、扶贫产业缺乏,妇女就业岗位有限
    第三节 政府管理分散与宣传力度薄弱制约妇女职业教育规模
        一、政府管理联动机制不完善,妇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二、妇女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非正规职业教育认可度低
    第四节 教育供给单一与需求多元错位制约职业培训质量提升
        一、职业教育主体单一,各地教育内容同质
        二、妇女实际需求多元,教育与就业相脱节
    第五节 家庭文化贫困与妇女教育水平低下制约子代教育发展
        一、家庭文化贫困,子代阶层突破难度较大
        二、教育程度较低,妇女家庭教育能力不足
第五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更新妇女家庭观念,转变妇女思维认知
        一、借助教育转变妇女家庭观念,提高妇女家庭身份地位
        二、实现妇女独立自主脱贫致富,激发妇女自我发展意识
    第二节 挖掘妇女发展潜力,拓宽妇女就业机会
        一、挖掘妇女发展潜力,多措并举地促进家庭经济增收
        二、提供良好就业环境,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
    第三节 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健全妇女职业教育协同机制
        二、增强职业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大信息传播宣传力度
    第四节 分层实施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供需匹配
        一、多元化展开妇女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饱满发展
        二、分层次实施妇女职业教育,展现职业教育的区域特色
    第五节 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人口质量
        一、关注贫困家庭的妇女教育,提升妇女的家庭教育能力
        二、完善家庭子代教育的支持,提高阻断代际贫困现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二)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试验方案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性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背景下林草优化配置机理
    (一)林草优化配置中牧草混播理论基础
    (二)林草优化配置中适生性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三)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差异性分析
    (四)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差异性分析
四 石漠化环境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耦合机制
    (一)“以草养猪”的效益耦合机制
        1 “以草养猪”的生态效益耦合机制
        2 “以草养猪”的经济效益耦合机制
        3 “以草养猪”的社会效益耦合机制
    (二)不同牧草对猪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
五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环境现有成熟技术
        1 生态养猪技术
        2 林草间作技术
        3 干草、青贮饲喂技术
    (二)石漠化环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牧草留茬试验剪切装置
        2 生态养猪抽屉式食槽
        3 土壤植物生长模拟试验取草装置
        4 加热功能的生态养猪食槽装置
        5 牧草存活率试验取样装置
        6 一种仔猪喂料槽
        7 潜在-轻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8 中度-强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9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对比分析
    (三)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及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3)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1.2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2.1.3 企业战略管理类型
    2.2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2.1 PEST分析法
        2.2.2 SWOT分析法
3 W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W公司的发展现状
        3.1.1 W公司的发展概况
        3.1.2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3.2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
        3.2.1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趋势预测
        3.2.2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3.3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3.1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2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评价
4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4.1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4.2.1 机会分析
        4.2.2 威胁分析
        4.2.3 优势分析
        4.2.4 劣势分析
    4.3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4.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3.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3.5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5 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发展战略
    5.1 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5.1.1 战略定位
        5.1.2 战略目标
    5.2 战略重点
        5.2.1 推进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5.2.2 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5.2.3 完善企业质量监控系统
    5.3 保障措施
        5.3.1 机制保障
        5.3.2 战略保障
        5.3.3 金融保障
        5.3.4 技术保障
        5.3.5 市场保障
        5.3.6 信息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发酵床养牛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酵床养殖技术概况
2 发酵床养牛技术原理
3 发酵床的种类
4 发酵床养牛技术的优点
    4.1 改善养殖环境, 减轻污染
    4.2 控制疾病, 提高生产性能及肉、奶品质
    4.3 节约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4.3.1 节约牛场建造成本:
        4.3.2 降低机械设备投入:
        4.3.3 减少牛舍管理成本:
        4.3.4 减少疾病治疗和治污成本:
5 发酵床养牛的技术要点
    5.1 牛舍建造
    5.2 发酵床的制作
    5.3 日常管理和维护
        5.3.1 垫料通透性管理:
        5.3.2 水分调节:
        5.3.3 疏粪管理:
        5.3.4 补菌:
        5.3.5 垫料补充与更新: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6.1.1 发酵床制作成本偏高:
        6.1.2 推广应用效果差异:
    6.2 建议
7 小结与展望

(5)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生态产业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生态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发展机理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生态产业发展SWOT分析
        1.1 竞争优势(Strengths)分析
        1.2 竞争劣势(Weaknesses)分析
        1.3 机遇( Opportunities)分析
        1.4 挑战( Threats)分析
    2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农合组织-生态产业耦合系统
        2.1 耦合系统流程
        2.2 耦合系统理念
    3 农合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重要性评定
        3.1 理论原理与基本步骤
        3.2 评定过程分析
        3.3 评定结果分析
四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形成与发展机制
    1 农合组织与生态产业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架构
        1.1 理论依据
        1.2 案例农合组织与生态产业选取原则
    2 不同喀斯特环境下农合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形成与发展机制案例分析
        2.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案例分析
        2.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案例分析
    3 案例农合组织与生态产业形成与发展机制的共性特点
五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模式构建
        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
        2.3 养猪产业发展现状
        2.4 经营管理机制
        2.5 问题诊断
        2.6 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3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模式构建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
        3.2 养牛产业发展现状
        3.3 经营管理机制
        3.4 问题诊断
        3.5 生态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六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示范
    1 模式与技术示范
        1.1 示范点的选择与生态经济问题
        1.2 示范点的建设目标与任务
        1.3 产业发展现状评价与工程布局
        1.4 工程设计与工程示范过程
        1.5 示范点建设成果对比
    2 示范效益评价
        2.1 生态效益
        2.2 经济效益
        2.3 社会效益
    3 模式的推广应用
        3.1 模式优化
        3.2 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3 模式推广的保障措施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6)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养猪现状与发展预测
        1.1.1 养猪现状分析
        1.1.2 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1.1.3 养猪清洁生产
    1.2 我国猪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我国猪病现状
        1.2.2 未来猪病防控的趋势
    1.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1.3.1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
        1.3.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1.3.3 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1.3.4 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供港猪场的现状调查研究
    2.1 调查研究方法与内容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传统养猪模式与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的对比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饲养管理
        3.1.3 工艺流程
        3.1.4 两种模式划分标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升级基础设施和改善饲养环境
        3.2.2 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3.2.3 财务经济指标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关于标准化养猪生产
        3.3.2 关于猪舍的通风模式
        3.3.3 关于漏缝板的研究与设计
        3.3.4 关于饲料营养水平
    3.4 结论
第四章 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机理
        4.2.2 类Fenton法杀菌消毒研究
    4.3 讨论
        4.3.1 技术重点与适用范围
        4.3.2 项目研制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创新作用
        4.3.3 项目研制类Fenton杀菌消毒法的创新作用
        4.3.4 单项技术与组合工艺与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4.4 结论
第五章 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场地
        5.1.2 粪污处理流程
        5.1.3 种植区几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变化
        5.1.4 有机肥的土壤改良效果
        5.1.5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2 结果与分析
        5.2.1 pH值变化情况
        5.2.2 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5.2.3 氮、磷、钾的含量变化
        5.2.4 营养元素的平衡
        5.2.5 效益分析
    5.3 讨论
        5.3.1 从养殖源头采取清洁生产是关键
        5.3.2 实施精准供水供肥是生态循环的保证
        5.3.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必要的
    5.4 结论
第六章 示范工程建设
    6.1 建设内容与规模
    6.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6.3 示范工程建成后的效果
        6.3.1 猪舍设计和布局等科学合理
        6.3.2 源头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应用
        6.3.3 实现了水和饲料的平衡
        6.3.4 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七章 实际示范推广情况与推广工作总结
    7.1 推广方案
        7.1.1 推广的内容
        7.1.2 推广项目的技术水平
        7.1.3 推广范围
        7.1.4 推广难易程度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7.2 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
        7.2.1 建立良种猪及养猪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体系
        7.2.2 制订实施方案,保证推广工作有条不紊
        7.2.3 依靠社会力量,实现推广工作多方合作
        7.2.4 保证资金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
        7.2.5 加强横向合作与技术交流
    7.3 推广的措施
        7.3.1 技术示范
        7.3.2 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
        7.3.3 技术服务
        7.3.4 技术交流
    7.4 推广情况与效益测算
        7.4.1 推广情况与经济效益
        7.4.2 社会效益
        7.4.3 生态效益
    7.5 推广工作小结与建议
第八章 论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与奖励

(7)乐山市完善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乐山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现状
    2.1 乐山市及生猪养殖情况简介
    2.2 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基本情况
        2.2.1 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构成现状
        2.2.2 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推广情况
        2.2.3 各级政府生猪生产质量管理措施
3 乐山市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设计方面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3.2 生猪生产质量追溯载体单一且信息公开范围小
    3.3 部分生猪业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3.4 支持生猪生产质量安全政策补贴不及时
    3.5 生猪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络不健全
4 对策建议
    4.1 重视追溯配套措施形成完整追溯体系
    4.2 完善生猪生产质量追溯载体并信息扩大公开范围
    4.3 完善追溯网络站点和依法推进协同机制建设
    4.4 重视建好生猪病害预防等控制体系
    4.5 推动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
    4.6 推进生猪市场电子平台交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畜禽粪污污染的危害
        1.1.1 畜禽粪污污染现状
        1.1.2 畜禽粪污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1.1.3 粪污污染对养殖环境及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危害
    1.2 畜禽粪污常规处理方法
        1.2.1 能源化处理
        1.2.2 制作有机肥
        1.2.3 制成非常规饲料
        1.2.4 蚯蚓养殖综合利用
    1.3 发酵床养鸭模式简介
        1.3.1 发酵床养殖模式概念
        1.3.2 发酵床制作
        1.3.3 微生态制剂
        1.3.4 发酵床养殖模式技术优势
        1.3.5 发酵床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
    1.4 发酵床肉鸭养殖技术要点
        1.4.1 场址选择
        1.4.2 肉鸭圈舍建造
        1.4.3 防潮防水
        1.4.4 发酵床制作
        1.4.5 发酵床的维护
        1.4.6 育雏期管理
        1.4.7 育肥过渡期饲养管理要点
        1.4.8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1.4.9 注意事项
        1.4.10 免疫工作
    1.5 本研究意义及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创新点以及有待改进之处
        1.5.1 研究意义及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1.5.4 有待改进之处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饲养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检测指标
        2.4.1 鸭舍环境的测定方法
        2.4.2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2.4.3 免疫性能的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发酵床养殖对圈舍环境的影响
        3.1.1 发酵床养殖对温度的影响
        3.1.2 发酵床养鸭对氨气浓度的影响
        3.1.3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3.2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3.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测定
        3.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测定
    3.3 发酵床养殖对肉鸭成活率、出栏体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4.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性能的影响
        4.2.1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
        4.2.2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肉鸭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4.3 发酵床养殖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作者简历

(9)以生物聚沉除渣为核心的猪场废水快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猪场废水污染状况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 猪场废水污染概况及危害
        1.1 猪场废水污染概况
        1.2 猪场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2 猪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1 物化处理法
        2.2 生物处理法
        2.3 自然处理法
        2.4 猪场废水典型处理工艺
    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规模化猪场废水常规生化处理的效果及原因剖析
    前言
    1 处理设施及工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猪场粪污与生化处理工艺各处理阶段水样采集及测定
        2.2 测定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生化处理各阶段出水SS与COD的变化
        3.2 生化处理各阶段出水NH_3-N与TN的变化
        3.3 生化处理各阶段出水pH、TP与色度的变化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物聚沉氧化法快速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废水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猪场粪污与生物聚沉接种物的制备
        1.2 生物聚沉沉降试验
        1.3 生物聚沉抽滤试验及中试试验
        1.4 生物聚沉除渣后压滤水的SBR处理试验
        1.5 测定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聚沉后粪污沉降性能
        2.2 生物聚沉后粪污比阻变化及中试压滤脱水除渣效果
        2.3 压滤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人工湿地基质的筛选及其对磷、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基质材料
        1.2 温地基质筛选试验
        1.3 选定基质对磷、氨氮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
        1.4 测定及计算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基质筛选结果
        2.2 基质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2.3 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物聚沉除渣后的猪场废水的研究
    前言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构建
        1.2 试验用水及湿地运行方式
        1.3 采样时间及方法
        1.4 水质指标及参数测定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MSL型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对比
        2.2 基质布局方式对MSL型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2.3 MSL型湿地基质去除还原性物质后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4 提升湿地ORP值改善处理效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D]. 冯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D]. 陈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3]W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玢.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发酵床养牛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 陈祖鸿,符世雄,宋汝谋,杨开明. 贵州畜牧兽医, 2018(03)
  • [5]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与生态产业模式[D]. 刘艳鸿.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6]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定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乐山市完善生猪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顺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8]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生产性能的对比研究[D]. 杨霞.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9]以生物聚沉除渣为核心的猪场废水快捷处理技术研究[D]. 韩伟铖.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10]养猪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 赵国华,陈贵. 四川环境, 2015(06)

标签:;  ;  ;  ;  ;  

四川规模化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