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案例研究

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案例研究

一、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个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森[1](2021)在《基于功效系数法的C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数控机床制造行业是我国所有制造行业中至关重要的行业,多年来,也是我国产业环节中比较薄弱的产业,核心技术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国家垄断。近些年,由于三星、苹果等手机厂商开始将生产线向东南亚、印度转移,国内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市场急剧下滑,导致上游产业数控机床设备制造行业不景气,财务风险明显上升。C机械设备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数控机床设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高速钻铣攻牙机、玻璃精雕机、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和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该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C公司设计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及早发现公司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为公司经营层决策提供研判,同时在理论层面丰富国内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的案例。本篇论文在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现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C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得出该公司在财务风险预警制度、预警管理职位设置、预警方法和预警控制措施方面存在着问题,并根据公司所在行业状况,提出了设计该公司新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采用熵值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财务指标和计算权重,将改良后的功效系数法作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将2015-2019年公司财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计算。最后,通过计算出的各项财务指标的综合得分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所存在的财务风险,最终提出以下措施:强化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改善财务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积极发掘新的市场渠道、开拓海外市场,降低公司运营的成本和费用。

符云英[2](2020)在《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敏感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完全解除,国家对视频政策日趋收紧,对直播与游戏等娱乐产品的监管趋严,互联网市场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AI、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技术的崛起。属于互联网行业的H网络公司相关业务均受之影响,或机遇,或风险,都掺杂交织在一起。如何辨别财务风险和防控财务风险?已成为各经济主体重点关注的问题。H网络公司已连续4年处于亏损状态,表明其已陷于财务风险漩涡之中。因而,选择H网络公司作为财务风险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所在。通过研读大量的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积累了一些有关财务风险理论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就H网络公司所受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从公司层面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营运风险角度以及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成因分析,根据财务风险识别筛选出的18个财务风险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财务风险指标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详细的财务风险评价后得出各风险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综合权重体现了财务风险的程度,然后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建议进一步强化公司层面的财务风险控制和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期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给H网络公司及存在类似财务状况的互联网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宋业臻[3](2020)在《腐败犯罪思维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主要体现在我国腐败现象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形成腐败现象成因的复杂性上。采用腐败的主观测量方法、客观测量方法并引入传染病学的传播动力学模型,计算、估计十八大之后,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发展趋势的“三高悖论”现象,对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高、查处绩效高以及个别地区和行业系统性腐败发生风险高。在“牛顿——实证主义”范式指导下的“方法论中心主义”心理学研究,由于缺失“本体论问题”,个体层面解释腐败现象时,难以形成与政治社会环境层面的呼应,故在解释系统性腐败成因方面面临宏观政治社会层面解释与微观个人层面解释的“两层隔离”困局。为了破解“三高悖论”之谜,突破“两层隔离”困境,本研究在吸纳心理学前沿理论的基础上,重塑了犯罪思维概念,采用“整体关联主义”范式指导下的质性量化混合研究方法的“探索式”、“解释式”与“嵌入式”设计,分别得出了以“权力”为核心概念进行推理与决策的“权力型”、以“风险”为核心概念进行推理与决策的“风险型”、以“利益是否合理”为核心概念进行推理与决策的“利益合理性”型腐败犯罪思维三类型模型。从政治社会背景与个体差异性两层结合的角度分析,“功能性分权”背景下的“结构赋权”与“关系赋权”生成了“权力的心理效应”,进而塑造了“权力型”腐败犯罪思维,“心理补偿”机制与“时代性焦虑”构成了“权力型”腐败犯罪思维的生成动力。“政治资源经营化”的多重运作机制与“重监督、轻制约”权力安排、“运动式廉政治理”塑造了“环境风险信息线索”加工机制,进而塑造了“风险型”腐败犯罪思维,“公平交易”、“上级庇护”的风险信息线索加工机制,与“相对随机”结构、体制结构组织化的腐败网络形态与政治资源经营化交易机制互相对应。社会转型造成的多元价值混合、“道德价值一元论”、“常识理性”推理机制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耦合系统塑造了“利益合理性型”腐败犯罪思维,“合理”的腐败犯罪思维与腐败网络共同组成了利益交换的信任机制。在揭示出腐败犯罪思维的三类型理论及其多层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特征、成因与前沿科技成果,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技术支撑建议。在“不敢腐”层次上,应当加强“执法威慑”与“技术威慑”,改变腐败分子的腐败决策衡量标准;在“不能腐”层次上,应当借助信息公开平台与协同办公系统断绝腐败分子的腐败机会;在“不想腐”层次上,应当从源头上通过先进技术辅助杜绝“带病提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平衡的辅助配套措施。

刘硕[4](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罗潇[5](2019)在《海航集团过度并购了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以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愈来愈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扩张企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以期增强企业实力,使自身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并购事件虽日益增多,然而并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还有待考究。此外,并购扩张是否存在其规模极限,超出这一规模极限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此类问题尚无定论。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制度与经济环境背景,以目前并购活动频繁发生的企业——海航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并购扩张动因,利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以及事件研究法,考察海航集团并购活动发生后对其并购绩效的影响情况。利用修正后的Z-Score风险评估模型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利用DEA模型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测算,将其财务状况与投资效率趋势分别结合企业资产规模进行比对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海航集团的持续快速扩张已突破企业规模极限,导致企业投资效率持续下降、陷入财务困境,并诱发企业融资规模失控以及出现债务违约风险。本文的主要预期贡献在于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分析研究对象——海航集团的并购环境及并购动因,测算其并购绩效,更加清晰、深入地展现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具体情况。同时通过将其面临的财务风险预警值以及投资效率测算值的变化趋势与对应时点的资产规模进行匹配分析,论证海航集团存在过度并购问题,进一步研究得出其并购扩张的规模极限。以上内容不仅为企业并购的案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其他类似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朱皆笑[6](2018)在《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3所沪浙地区本科高校实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学生组织的治理研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学生组织的治理绩效进行评价研究,逐渐成为反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评估要素,更是高校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主要研究途径。基于此,国内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高校学生组织的治理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基础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结构特性、绩效评价框架、治理案例调查、学生干部人力治理等结果性与经验类的案例研究,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且具有过程性评价要素的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而21世纪以来,在非营利组织治理评估理论体系中逐渐兴起的管理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工具可以深入组织内部探究高校学生组织原本无法展现的过程性治理绩效状态,从而揭示高校学生组织治理问题现象的实质。因此,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以“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为工具进一步对高校学生组织的治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学生组织治理的绩效提供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即构建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评价模型以及深入分析绩效影响因素的结构与路径。基于以上主题,本文要研究解决以下的主要关键问题:第一,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界定标准是什么?第二,如何设计科学、系统、可测的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如何测度分析研究样本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第四,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构和作用路径是怎样的?第五,面向实践工作,如何建立起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优化方式?基于对上述问题和现实困境的思考,本文进行了分步骤的研究设计:首先以覆盖13所沪浙地区本科高校的问卷调查和深入一线高校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实地个案研究为手段,依据国内外文献可视化研究,梳理出影响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评价的三大因素变量:“基础构成活动”、“环境作用活动”、“价值提升活动”;第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适用于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三,依据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值法为依托,综合分析了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第四,对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构与作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揭示了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形成原因;第五,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优化方式,并且在实证和多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构建了高效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13所沪浙地区本科高校学生组织的结果性与过程性治理绩效,研究发现结构调整指标反应力更能作用于过程性治理绩效更佳的高校,治理文化指标反应力更能作用于结果性治理绩效更佳的学校,过程性治理绩效较好的高校对外界资源交互的感知力更好,结果性治理绩效较好的高校对制度革新的感知力更好。第二,归纳了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主要体现为三条影响路径和四类原因影响力的共同作用,提出了第一条影响路径为高校学生组织治理“基础构成活动”通过“环境作用活动”正相关显着影响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呈现出基础构成活动的根源性起因与环境作用活动的直接跨域性诱因;第二条影响路径为高校学生组织治理“基础构成活动”通过“价值提升活动”正相关缓慢影响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呈现出价值提升活动增长的极大困难;第三条影响路径为中介变量“环境作用活动”还通过“价值提升活动”进而影响高校学生组织的治理绩效,呈现出环境作用活动熵域的外界环境能量奇异因子的影响力。第三,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学生组织治理“三维圈层”的优化方式,第一圈层为以学校党政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工作委员会,第二圈层为以学生领导者为代表的学生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以院系学生代表为主体的专门委员会,第三圈层为目前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形态下精准分类的学生业务部门。高校学生组织治理为多维主体和动态管理的发展过程,本文从“学生组织学生领导者”与“高校与政府部门”两个治理主体层面提出改进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对策,从学生组织学生领导者层面提出了“紧抓时代特点,勇于改革基础架构”、“融合学校战略,建立校园风气新态”、“争取外界资源,延伸运作发展能力”、“提升组织文化,凝练共同价值取向”等四项内生性对策;从高校与政府部门层面提出了“规范发展‘协商式治理’”、“浸润‘以生需为本’理念”、“设计多维度培育政策”和“完善法治的问责机制”等四项外源性对策。

徐迪[7](2017)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 ——H省J事件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近年来全世界都广为关注的一种社会现象,互联网之于权力体系的影响也成为学界竞逐的研究热点。转型期社会中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日益增多,行动范围也愈加广泛,以网络动员为基础生发出的一系列集体行动,逐渐固化为某种蕴含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方式,相当程度上建构了公民与国家间的新型互动模式。正是上述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真切地勾勒出当下网络社会的现实图景,亦似棱镜般折射出社会网络结构内纵横交织的关系脉络。“网络”是一个双重语境内生发的多义词,一方面代表互联网媒介平台,另一方面指称社会交往脉络。“参与”和“行动”是一次非制度化抗争行为的“起点”和“终点”,在基于共同诉求的动员情境中,个体与组织因同一个目标前行。“网络”仿似一个拥有循环轨道的双向圈层,框限住抗争的“起点”即是“网络参与”和“参与网络”的合纵,凝塑住抗争的“终点”便为“网络行动”和“行动网络”的连横。被“维稳体制”无限放大的政治话语高悬于一切组织架构之上,社会政治化的特质在个体利益维护面前,统辖为各类具体问题的“泛政治化”。萌生于关系网络中的种种结构性组织互动,伴着全能政府独有的善治愿景,成为我国公民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合理性解读。近年来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线上参与群体不仅是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的新兴阶层,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关乎着社会稳定、激发了民主潜能。在维护具体权益的群体性事件中,中产阶级一反“政治后卫”的原貌,积极动用人脉,以社会网络的搭建作为政治参与范畴内“行动场域”扩增的重要手段,以期获取最广大程度上的社会支持。中产阶级自身的可动员资源正是中产阶级行动力的主要构成。不同于底层民众的暴力抗争模式,维权的中产阶级行动群体自律地遵循了依法抗争和理性抗争的轨迹,沿着法例准许的最大边界与政府权力意志抗衡。在利益诉求为主的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动中,我们可从中产阶级与威权体系的政治博弈场景中析出这一群体的“弱势”和“失语”,感受到“夹心层”的孤立与无援;也能透过屡屡徘徊在感性和抗法边缘的无奈喟叹,抚拭中产阶级的“群体焦虑”。由此,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处理的前沿理念,采用理论演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和测量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衡量单位,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和结果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演绎,本研究在典型个案梳理的基础上,得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诱因以及进程演变的动因,建构社会网络理论指引下的不同领域中符合个体认知、群体聚集和组织行动的阐释路径。在个体层次和整体层次的二元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充分考虑中产阶级维权时的“关系与动员”、“位置与行动”的双视角解读。依据实证研究和测量分析的结果,从“结构-行动”维度入手,总结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行动参与机制和政治博弈逻辑,以期对国家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提供决策参考。

蔡玉兰[8](2016)在《Merton违约距离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Beaver和Altman的开创性研究以来,财务困境作为公司财务学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研究领域,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广泛而又持续的关注,寻找最佳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绝对主题。从现有文献来看,理论界关于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3类主流的方法(或模型):传统的统计模型,结构化模型以及风险模型。风险模型由于考虑了时间因素,是一种动态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主流方法。国内文献关于第一类模型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对结构化模型的使用还处于验证其适用性以及对模型加以修订和扩展的阶段,而对模型本身的统计特征认识不足。本文围绕着Merton违约距离模型(Merton DD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的有效性这个中心论题,提出以下3个问题:(1)Merton DD模型的预测能力表现如何,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它是否是一个可靠的选择?(2)Merton DD模型的预测能力来源于哪里,它特有的函数形式是否是其预测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3)Merton DD模型的核心变量(资产波动率)在多大程度上补充了会计比率模型的作用,它是否涵盖了会计比率所无法替代的信息?这3个问题分别体现了Merton DD模型对财务困境预测的3个统计特征:第一,Merton DD模型的输出结果违约距离是否是预测财务困境的一个充分指标;第二,Merton DD模型所使用的违约距离的函数形式对财务困境预测是否是一个重要的构念;第三,Merton DD模型的核心变量(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性)是否是预测财务困境的一个必要指标。由于国内文献的研究设计呈现出“静态研究多,动态研究少;截面数据多,时序数据少;配对抽样多,样本数据少”的状况,本研究采用考虑了时间因素的离散时间风险模型进行模型估计。鉴于大多数学者都只关注模型的鉴别能力,检验方法又比较简单,本研究特从模型预测绩效的2个维度:鉴别能力和预测可靠性,利用信息量检验、ROC曲线分析、十分位预测以及样本外预测等具体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并以ST为标准界定财务困境公司。样本数据为1996年上市以来的1712家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最长达18年的观测数据,共16000个年度观测值。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证,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违约距离对企业财务困境有着非常显着的解释力,但其预测能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Merton DD模型并不是一个较优的选择。其所包含的财务困境信息明显少于经典的Z-Score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也只有0.76,在样本外预测中模型表现出明显的亲周期性。现有文献对Merton DD模型的预测能力太过乐观。2.模型特有的非线性函数形式相对于其构成要素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股票市场上,非线性形式的违约距离过于抽象和概括,模型中并没有包含其构成要素公司资产价值和杠杆率的全部信息,这是其预测能力有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违约距离只度量了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倒数形式)对企业财务困境的两种作用:一是它对财务困境风险有直接的阻碍作用,二是它在杠杆率的作用下又对财务困境风险具有间接的推动作用,这才是它的预测能力或价值所在。3.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性涵盖了企业财务困境的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信息有显着的增量信息效用,但却没有实质性地提高会计比率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杠杆率的单独作用堪当了波动率指标的双重力量,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杠杆率对财务困境的解释力非常凸显,弱化了波动率指标的直接影响。概括地讲,会计信息的强大作用覆盖了市场信息对企业财务困境的解释力,这是Merton DD模型表现不佳的另一个原因。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比率仍是判断企业财务困境非常有效的方法,仅盈利性(息税前经营利润率)和杠杆率(资产负债率)就足以解释企业的财务困境了。

陈素蓉[9](2014)在《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的「公司治理」议题,是近年来一直被聚焦关注的重要课题,回顾全球国际之间陆续传出了许多企业组织,可能因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善、董事会职能不彰及高阶经营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等等现象,导致该企业组织因产生舞弊而面临经营管理或营运危机问题。过去十数年间,台湾地区也发生了许多企业组织舞弊案例,其归根究底都是因为高阶经营管理人员的败德行为导致,充分显露企业「公司治理」的成果良窳,是系于公司内部人之身,尤其是隶属于高阶经营管理层的经理人。企业组织营运一旦发生任何经营管理或营运危机问题,若无法完善应对处理,社会投资大众的血汗钱即可能在瞬间成为泡影,同时也将影响社会投资大众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度。因此本研究采取美国舞弊稽核师协会的案例作为分析架构,探讨高阶经营管理人员之败德行为,并藉由台湾地区上市(柜)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为探索性个案研究法,研究的进行,首在文献回顾、整理及分析,再则样本个案的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并据以提出研究命题,主要的研究命题包括:(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显着特征是什么?(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关键动因是什么?(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主要模式是什么?(4)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财务报表舞弊操纵手段有那些?(5)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关系?本论文研究,以十七家台湾地区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个案,为主要研究标的,探讨企业高阶管人员败德行,并就财务报表舞弊、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涉及之年数、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财务报表信息之营业收入净额、每股盈余、现金流量、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及每股现金流量等研究面向,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十七家样本个案及文献信息,藉以探讨分析企业高阶经营管理人员败德行为,获得研究结论,并就产业发展观点、政府发展观点及学研界发展观点等各方面提出个别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如下: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显着特征、主要模式及操纵手段:(1)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以财务报表舞弊为主,其次为挪用资产;(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报表舞弊,采取以营业循环假之半套作假及融资循作假之假发行ECB为最多;(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以资产评价不当之操纵估计数及揭露不当最为显着,虚假收入之销货凭证造假为其次显着,再其次显着则是虚假收入之循环交易;(4)样本个案企业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涉及年数以1-2年较多。2.企业高阶管理人员的败德行为,进行财务报表舞弊为主要模式及手段,而企业财务质量受影响是其必然结果,从财务报表影响情形分析归纳显着特征为:(1)样本个案企业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而非来自营业活动现金流量;(2)样本个案企业之营业活动现金流量皆非如同正常企业模式持续上扬成长,且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呈现负数年度在3年(含)以上的计有十二家个案企业;(3)样本个案企业之每股现金流量无法支应同期每股盈余应行之分配。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的明显关联的特征,包含有:(1)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关键动因、(2)主导或参与股票内线交易、(3)创新财务报表舞弊模式、(4)专业团队配套舞弊进行、(5)公司治理机制不规范。本论文的研究的创新贡献主要由下列各点显现:1.藉由本论文研究的结论来唤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产业人士对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及其采取舞弊手段模式的认知,在其了解企业高阶管理人员的败德行径后,思考如何有效建立企业舞弊的侦测及防治机制,即是跨出成功杜绝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与舞弊的第一步。2.本论文借镜台湾产业个案经验,从中汲取经验菁华,所探讨样本个案信息及实务经验观点分享建议,提供因应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及其舞弊的方向与作法,并关注企业(产业)所面临败德舞弊手段创新模式的问题,提供未来建立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与舞弊防治机制,并透过计划、进行、查核、行动(Plan, Do, Check, Action)等模式循环执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及提升企业防治高阶管理人员败德及舞弊行为之管理控制绩效。3.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探讨之研究并未多见,尤其本论文从实务个案接口导入研究,并就财务报表信息包括:营业收入净额、每股盈余、现金流量、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及每股现金流量等、公司治理机制及创新舞弊手法等研究面向探讨,在学术研究领域辅以实务经验及从业观点,充实本论文研究并迎合趋势潮流,连结学术理论基础与实务积累,企图填补学术与实务不脱节。

林建成[10](2013)在《信用保证的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信用保证制度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问题。过去多数的研究从微观角度,针对信用保证机构的营运特性、营运绩效或风险进行分析;宏观的角度则从政府产业或银行信贷政策等探讨,一些跨国的研究则以各国制度功能或特征表现作出说明和比较,虽然大部份的结论也说明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及信保制度的特定效益,但也常出现正反两面的意见,对于信用保证制度为何或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缺乏整体性的理论架构及分析工具。本文先以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观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市场失灵现象,分别从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及公共财等角度进行完整深入的分析,从中归纳出与交易成本的关联性,并以“交易成本是制度运作的成本”为核心思想,从制度理论中探讨制度的定义及其中的构成要素并和相关的交易成本作为联结,形成一个制度要素与交易成本分析表,作为检视世界各国及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信用保证制度的分析框架。其次,透过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各种制度安排的背景因素,以了解其发展的时空背景和影响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制度安排分析方面,以“法令明定交易对象”和“政府主导”是世界各国信保制度普遍的安排要素,前者有助于参与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后者则有助于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度垄断性问题,同时也解决“信用保证”公共财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政府进行政策统合和资源分配将有效降低政治交易成本。至于其它的信保制度设计要素对于解决交易成本问题,因各国环境及政策不同,不易判断其优劣,这也说明了制度的设计需有整体性的思考。在个案研究中,美国和台湾的信保制度因针对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交易成本问题有较多的制度安排,因此较能有效降低市场失灵问题,中国大陆的个案则显示制度安排不足。从制度变迁的观点来看,前两者的制度安排与经济危急的环境有关,而最后者则因从功能补足为思考出发点,故仅重视监管的安排。本文所发展的分析架构工具能协助快速检视现行信保制度的全貌,也可明确掌握该制度的缺失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作为制度检讨或修正时综合考虑的依据。而透过制度变迁的分析,可以解释说明诱发各国信保制度的时空背景,以降低不当模拟的偏误。本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理论及实务上的梳理,并归纳为四个交易成本的因素。针对制度理论的制度定义进行深刻的探讨,并和交易成本理论相结合。对于过去信保制度的诸多研究进行前述理论的分类及说明。发展出检视信保制度的工具框架。针对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三个信保制度个案进行检视,除详细说明其各自的特性也比较其间的差异。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二、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个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功效系数法的C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第二章 财务风险预警相关理论概述
    2.1 财务风险理论
        2.1.1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2.1.2 财务风险的识别
        2.1.3 财务风险的度量
        2.1.4 财务风险的分析
        2.1.5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2 财务风险预警理论
        2.2.1 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2.2.2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2.3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介绍
第三章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C公司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组织架构
        3.1.3 C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3.2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3.2.1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3.2.2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职位
        3.2.3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办法
        3.2.4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措施
    3.3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4 设计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第四章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4.1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选取的根据
    4.2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原则
        4.2.2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4.3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
        4.3.1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初选
        4.3.2 熵值法及相关性筛选财务指标
        4.3.3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筛选最终结果
    4.4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4.4.1 功效系数法的改良
        4.4.2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4.4.3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及预警警戒区间的确定
第五章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在C公司的应用分析
    5.1 财务风险预警的应用流程
    5.2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计算应用
    5.3 C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第六章 C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6.1 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6.2 改善财务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6.3 强化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
    6.4 积极发掘新的市场渠道、开拓海外市场
    6.5 降低公司运营的成本和费用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现状
        (一)财务风险识别研究
        (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三)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二、国内财务风险控制研究现状
        (一)财务风险识别研究
        (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三)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三)比较分析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概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特征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一)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三)营运风险
        (四)现金流风险
    第二节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一、公司治理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二)新资本结构理论
        三、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节 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H网络公司概况和财务风险识别
    第一节 H网络公司概况
        一、H网络公司简介
        二、H网络公司盈利模式
        三、H网络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一)组织结构
        (二)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三)业务层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节 H网络公司财务特征
    第三节 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一、现金流风险
        二、投资风险
        (一)营业净利率
        (二)总资产净利率
        (三)营业收入增长率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营运风险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流动资产周转率
        四、筹资风险
        (一)现金流量比率
        (二)资产负债率
        (三)负债结构比率
第四章 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 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来自宏观层面影响因素
        (一)政策风险
        (二)经济风险
        二、来自行业层面影响因素
        (一)市场风险
        (二)信用风险
        三、来自H网络公司层面影响因素
        (一)应收账款回收不力
        (二)短债长投,融资渠道单一
        (三)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视频版权成本上升
    第二节 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一、指标选取
        二、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权重的设计
        (一)构造判断矩阵
        (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三)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四、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一)准则层评价结果分析
        (二)指标层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第一节 进一步强化公司层面的财务风险控制
        一、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三、提高盈利能力,多渠道融资
        四、加强现金预算管理
    第二节 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优化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腐败犯罪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腐败现象发展的复杂性:“三高悖论”
    第二节 腐败成因解释的复杂性:“两层隔离”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腐败概念分析
    第二节 犯罪思维概念分析
        一、传统犯罪思维概念分析
        二、系统梳理并重新界定犯罪思维概念
        三、犯罪思维的影响因素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混合研究方法的科学哲学讨论
        一、“第三波方法论”运动与从“牛顿-实证主义”到“整体关联主义”范式变迁
        二、“三高悖论”、“两层隔离”、话语多元性与心理学“本体论问题”丢失
    第二节 采用怎样的混合设计模式
        一、总体混合设计模式
        二、具体混合设计方法1:“探索式”部分的混合设计
        三、具体混合设计方法2:“解释式”部分的混合设计
第四章 腐败认知表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参与者
    第二节 腐败认知表征“概念-特征”网络类型的“探索式”混合设计研究
        一、研究工具
        二、腐败认知表征“概念-特征”网“均衡性”分析
        三、腐败认知表征“概念-特征”网“中心性”分析
        四、腐败认知表征“概念-特征”网“凝聚子群”分析
    第三节 腐败认知表征“概念-特征”网络类型的“解释式”混合设计研究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
    小结
第五章 腐败决策表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工具
        一、腐败决策表征维度探索
        二、腐败决策表征工具设计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结果
    小结
第六章 腐败犯罪思维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腐败犯罪思维影响因素量化研究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
    第二节 腐败犯罪思维影响因素质化研究
        一、“权力型”不等于“一把手”:“功能型分权”下“结构赋权”与“关系赋权”
        二、““风险线索加工”与“政治资源经营化”的多重运作逻辑
        三、“合理”与“常识理性-关系社会”耦合系统的“圈子”运行机制
    小结
第七章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的技术支撑
    第一节 反腐败技术建议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技术体系的建议
第八章 总讨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扩展“经济-社会结构”与“国家-社会”解释路径
        二、扩展“个体差异性”解释路径
        三、扩展反腐败技术支撑建议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海航集团过度并购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可能的贡献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并购
        2.1.2 企业规模
        2.1.3 过度投资
    2.2 相关理论
        2.2.1 交易成本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协同效应理论
    2.3 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2.3.1 财务指标研究法
        2.3.2 事件研究法
    2.4 企业规模的测算
    2.5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
    2.6 本章小结
3 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案例分析
    3.1 海航集团案例背景
        3.1.1 海航集团基本情况
        3.1.2 海航系发展扩张情况
        3.1.3 航空运输业的行业情况
    3.2 海航集团并购环境与并购动因分析
        3.2.1 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环境分析
        3.2.2 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动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海航集团并购绩效分析
    4.1 应用财务指标研究法分析海航集团并购绩效
        4.1.1 盈利能力分析
        4.1.2 偿债能力分析
        4.1.3 营运能力分析
        4.1.4 创现能力分析
    4.2 应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海航集团并购绩效
        4.2.1 应用CAR法分析海航集团短期并购绩效
        4.2.2 应用BHAR法分析海航集团长期并购绩效
    4.3 本章小结
5 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规模控制
    5.1 海航集团应用Z-Score模型的财务预警研究
        5.1.1 Z-Score模型的研究方法
        5.1.2 Z-Score模型的修正与应用分析
    5.2 海航集团应用DEA模型的投资效率研究
        5.2.1 DEA模型的研究方法
        5.2.2 DEA模型的应用分析
    5.3 海航集团并购扩张的资产规模极限
    5.4 本章小结
6 海航集团过度并购的原因及建议
    6.1 海航集团过度并购的原因
    6.2 对海航集团后续并购的建议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1:修正的 Z-Score 模型的样本选择
    表A2:样本企业 X1-X5 财务指标计算结果
    表A3:标准化处理后 2016-2017 年各季度及 2018 年前三季度航空公司投资效率评价指标值
    表A4:2016-2017 年各季度及 2018 年前三季度航空公司投资效率计算结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3所沪浙地区本科高校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所向:高校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主要趋势
        二、实然之义:学生组织治理是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
        三、现实困境:学生组织治理的研究落后于实践需求
    第二节 研究的文献探究
        一、研究探源:理论溯源与研究兴起
        二、历史发展:中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历史演变
        三、可视分析:国内外高校学生组织研究系统梳理
        三、研究评述: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及不足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相关概念审视与界定
        二、本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研究流程和方法
        一、研究设计的内容与目的
        二、研究的路线
        三、研究的思路
        四、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基本理论分析框架概述
        二、管理熵、耗散结构的适用性分析
        三、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追求
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第一节 绩效评价假设模型的框架阐析
    第二节 变量的选取与假设
        一、变量一:基础构成活动
        二、变量二:环境作用活动
        三、变量三:价值提升活动
        四、变量四:治理绩效结果
        五、中介变量选取
    第三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信效度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方法
        四、调查数据的搜集与分析
        五、问卷样本分布与基本信息
        六、信度、效度分析
    第四节 样本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与绩效测度
    第一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说明: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基础构成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三、环境作用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四、价值提升活动模块指标的验证
        五、治理绩效结果模块指标的验证
        六、绩效评价综合模型的修正
    第二节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绩效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阐释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测度
    第二节 绩效评价
        一、综合绩效的评判标准说明
        二、绩效实证研究测度
        三、结果性与过程性绩效深层分析
第五章 影响因素探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一、基础构成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二、环境作用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三、价值提升活动对治理绩效的影响
        四、环境作用活动和价值提升活动的中介效应
    第二节 影响因素深层分析
        一、根源性起因:基础构成活动
        二、直接跨域性诱因:环境作用活动
        三、增长式“峡谷困境”:价值提升活动
        四、奇异因子影响:环境作用活动的环境熵域
        五、绩效影响因素的总体作用路径
第六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个案研究简介
        一、个案研究的设计方案
        二、多重个案与单一个案结合的优势
    第二节 多重个案:13所高校社团治理绩效评估与成因探究
        一、13所本科高校公益类社团案例简介
        二、13所本科高校公益类社团治理绩效测度
        三、个案聚类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个案一:让青年遇见更好的学生会
        基础构成和环境作用活动对H高校校学生会的治理绩效影响
    第四节 个案二:衰飒之气中的一缕清音
        外界资源、校园气氛与技术支持对Z高校LS协会的治理绩效影响.
第七章 研究探讨与结论
    第一节 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的对策分析
        一、内生性对策:学生组织学生领导者
        二、外源性对策:高校与政府部门
    第二节 优化方式的提出:我国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的新趋势
    第三节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
        二、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 ——H省J事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选题理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现状
        1.3.2 社会网络理论与分析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与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具体设计
        1.4.2 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1.5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1.5.2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2 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框架的提出
    2.1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梳理
        2.1.1 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路径和影响
        2.1.2 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定义界定
        2.1.3 中国社会中网络政治参与的新趋向
    2.2 社会网络的核心要素阐释
        2.2.1 社会网络的基本术语
        2.2.2 操作性术语
        2.2.3 社会网络的重要理论
    2.3 “结构-行动”的综合分析框架
3 案例过程叙述:H省J事件的整体情况回顾
    3.1 H省J事件的宏观背景
        3.1.1 社会转型与中产阶级兴起
        3.1.2 互联网金融风险危机频发
    3.2 H省J事件的过程简介
        3.2.1 事件缘起
        3.2.2 维权进展
4 社会网络分析:H省J事件的网络政治参与
    4.1 研究数据及测量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收集
        4.1.3 分析方法
    4.2 “关系与动员”:网络政治参与的个体行为表征
        4.2.1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关系”
        4.2.2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4.3 “位置与行动”:网络政治参与的组织行动内涵
        4.3.1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位置”
        4.3.2 网络政治参与组织路径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结构-行动”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
        5.1.2 个案映射出的政治参与博弈逻辑
    5.2 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文中表格目录
    附录Ⅱ 文中图示目录
    附录Ⅲ 文中部分社会网络分析数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后记

(8)Merton违约距离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财务困境的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传统的统计模型
        2.1.2 结构化模型
        2.1.3 风险模型
        2.1.4 国外研究评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传统的统计模型
        2.2.2 结构化模型
        2.2.3 风险模型
        2.2.4 国内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
    3.1 离散时间风险模型
        3.1.1 模型描述
        3.1.2 模型的估计
    3.2 模型绩效测量方法
        3.2.1 信息量检验
        3.2.2 ROC曲线分析
        3.2.3 十分位预测
        3.2.4 样本外预测
    3.3 样本及数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erton违约距离模型的预测能力分析
    4.1 Merton DD模型
        4.1.1 模型基本原理
        4.1.2 与KMV模型的区别
        4.1.3 模型的估算
    4.2 实证结果
        4.2.1 描述性分析
        4.2.2 信息量检验
        4.2.3 ROC曲线分析
        4.2.4 十分位预测
        4.2.5 稳健性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erton违约距离模型预测能力的来源分析
    5.1 违约距离的函数形式与其预测能力的关系分析
        5.1.1 基于违约距离函数拆分的视角
        5.1.2 基于违约距离构成变量的视角
    5.2 决定违约距离预测能力的关键变量分析
        5.2.1 违约距离预测能力的决定变量
        5.2.2 实证分析与检验
        5.2.3 理论解释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erton违约距离模型核心变量对财务困境预测的作用分析
    6.1 Merton违约距离模型的核心变量: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性
        6.1.1 波动率与财务困境预测模型
        6.1.2 波动率与财务困境的关系: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
    6.2 实证分析和检验
        6.2.1 变量的选择和处理
        6.2.2 模型估计和预测
        6.2.3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主要研究结果
        7.1.1 Merton DD模型的预测效力
        7.1.2 Merton DD模型预测能力的来源
        7.1.3 Merton DD模型核心变量的作用
    7.2 相关讨论
        7.2.1 关于Merton DD模型的有限预测能力
        7.2.2 关于Merton DD模型的价值
        7.2.3 关于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选择
        7.2.4 关于模型预测绩效的评价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背景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范围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流程与架构
    一、研究流程
    二、研究架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高管败德概述
    一、高管败德的定义
    二、高管败德的理论基础
    三、高管败德的研究现状与评述
第二节 舞弊概述
    一、舞弊的定义
    二、舞弊的类型
    三、舞弊动因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财务报表舞弊概述
    一、财务报表舞弊之型态
    二、财务报表不实表达之类型
第四节 败德舞弊与公司治理概述
    一、公司治理概述
    二、公司治理与败德舞弊的关系
    三、台湾地区防止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舞弊行为之治理法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探索性与个案研究法
    一、探索性研究
    二、个案研究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命题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资料
    三、研究命题 第四章 研究个案分析
第一节 研究个案介绍
    一、研究个案样本选择
    二、研究个案背景介绍
第二节 研究个案舞弊过程分析
    一、研究个案舞弊手法与过程
    二、研究个案财务报表问题特征
第三节 研究个案舞弊所呈现公司治理问题分析
    一、研究个案公司治理问题
    二、研究个案内部控制问题 第五章 研究成果分析
第一节 研究构面与个案资料综合分析
    一、财务报表舞弊
    二、高阶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舞弊手法汇整
    三、财务报表不实表达舞弊
    四、财务不实表达舞弊年数
第二节 个案舞弊的公司治理解析
    一、败德行为参与主体面向
    二、败德行为动因及目的面向
    三、败德行为与公司治理面向
第三节 个案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影响财务报表解析
    一、从企业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融资活动现金流量面向
    二、从企业营业收入净额及营业活动现金流量面向
    三、从企业每股盈余及每股现金流量面向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之限制
    二、研究样本个案之限制
    三、研究议题范围限制实证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论综合整理
    一、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显着特征
    二、财务报表舞弊影响显着特征
    三、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关联特征
第三节 后续研究方向与建议
    一、研究建议
    二、研究贡献
    三、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A 样本个案企业财务报表信息 附录B 样本个案企业现金流量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信用保证的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问题背景与提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流程
第五节 章节架构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探讨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微观及宏观分析
    2.1.1 微观角度
    2.1.2 宏观角度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
    2.2.1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供给分析
    2.2.2 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2.2.3 市场失灵的解决 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
第一节 新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3.1.1 旧制度经济学派
    3.1.2 新制度经济学派
第二节 制度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3.2.1 制度的定义
    3.2.2 制度构成要素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
    3.3.1 交易成本
    3.3.2 交易成本的形成原因
    3.3.3 交易成本的分类
    3.3.4 交易成本的计量
    3.3.5 交易成本的解决
第四节 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及市场失灵的关联
    3.4.1 制度的特定目的与交易成本
    3.4.2 制度的参与者与交易成本
    3.4.3 制度的习惯和习俗与交易成本
    3.4.4 制度内行为相互关联与交易成本
    3.4.5 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与交易成本
    3.4.6 市场失灵因素之交易成本归类
第五节 制度变迁理论
    3.5.1 旧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观点
    3.5.2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观点 第四章 信用保证制度的制度设计及其效果
第一节 信用保证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保证制度文献探讨
    4.2.1 信保制度存在的原因
    4.2.2 信保制度运作性质
    4.2.3 信保制度运作效能
    4.2.4 信保业务风险
    4.2.5 综合性及跨国比较
第三节 信用保证制度的作用与经济效果
    4.3.1 信用保证制度的作用
    4.3.2 信保制度作用的估算
    4.3.3 信用保证制度的经济效果
第四节 信保制度的类型
    4.4.1 从设立目的角度
    4.4.2 从参与大众或群体的角度
    4.4.3 从习惯或习俗的角度
    4.4.4 从相互关联的角度
第五节 信保制度的风险控管和监管
    4.5.1 信保制度的风险来源
    4.5.2 风险控制方式
    4.5.3 监管目的与模式
第六节 世界信保制度设计、市场失灵的交易成本解决
    4.6.1 世界信保制度的制度设计
    4.6.2 信保制度的交易成本与中小企业市场失灵的探讨
第七节 信保制度的制度变迁探讨 第五章 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信保制度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美国信保制度-中小企业扶助计划
    5.1.1 背景说明
    5.1.2 美国中小企业概况
    5.1.3 中小企业局运作概况
第二节 中国大陆的信保制度
    5.2.1 背景说明
    5.2.2 信保行业发展阶段
第三节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5.3.1 背景说明
    5.3.2 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发展与实施
    5.3.3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第四节 美国、中国大陆、台湾信用保证制度比较
    5.4.1 制度设计要素维度的比较分析
    5.4.2 制度交易成本比较
    5.4.3 制度变迁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6.2.1 政策建议
    6.2.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A 各国辅导中小企业定义及发展专责机构“续表” 附录B 中国大陆历年与信用保证体系相关重要法规整理 附录B 中国大陆历年与信用保险体系相关重要法规整理“续表”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续表” 附录C 信用保证项目及手续费计收标准“续表” 附录D 美国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附录E 美国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附录F 美国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 附录F 美国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续表” 附录G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附录H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附录I 中国大陆信保制度变迁观察表 附录J 台湾信保制度之制度要素分类检视表 附录K 台湾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 附录K 台湾信保制度要素、市场失灵之交易成本检视表“续表” 附录L 台湾中小企业信保制度变迁要点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个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功效系数法的C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及应用研究[D]. 冯志森.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H网络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符云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腐败犯罪思维研究[D]. 宋业臻.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4]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5]海航集团过度并购了吗?[D]. 罗潇. 重庆大学, 2019(01)
  • [6]高校学生组织治理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3所沪浙地区本科高校实践分析[D]. 朱皆笑.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7]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 ——H省J事件的个案研究[D]. 徐迪. 武汉大学, 2017(06)
  • [8]Merton违约距离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的有效性研究[D]. 蔡玉兰. 华南理工大学, 2016(12)
  • [9]企业高阶管理人员败德行为之探讨 ——基于台湾上市(柜)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分析[D]. 陈素蓉. 南开大学, 2014(04)
  • [10]信用保证的制度设计与交易成本研究[D]. 林建成. 南开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财务困境判别模型的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