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异常引起膀胱异物的护理

行为异常引起膀胱异物的护理

一、异常行为导致膀胱内异物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华[1](2021)在《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DOR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探究,分析其临床症状与心理状况的关系,并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治疗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DOR提供理论依据。2.选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CUMS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成模后卵巢的功能,总结该模型的制备经验(用药剂量、刺激时间等),为补肾疏肝方后续的药效学实验提供参考。3.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以Bcl-2/Bax/Caspase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从分子角度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9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肾虚肝郁型D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补肾疏肝方组)48例、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组)48例。中药组给予补肾疏肝方,连续3个月经周期;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服用中药(方法同中药组)的同时,每天给予五行音乐欣赏,选取五音中的中的角调、羽调随机分配,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观察指标为中医症状积分,心理测评量表,血清bFSH、bLH、bFSH/bLH,bE2、AMH水平及卵巢AFC的变化,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观察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2.动物模型制备:将24只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进行造模,刺激因子包括10种:孤笼喂养;潮湿垫料;夹尾刺激1min;0℃冰水游泳5min;禁食24小时;禁水24小时;黑白颠倒(黑暗12h,白昼12h);禁食水24h;45°倾斜鼠笼;异物刺激24h(如硬木棍,碎布片等)。10种刺激随机安排,使大鼠无法预测刺激的发生,每天一次,同时给予雷公藤多苷片50mg/kg/d灌胃,连续21天。对照组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天,食水、光照充足,安静喂养。实验操作结束后,麻醉、取材。实验过程中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后分别进行糖水偏嗜度检测及旷场实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E2、FSH、LH、5-HT水平,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算卵巢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对大鼠模型进行验证,并观察造模后大鼠的卵巢功能。3.实验研究: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并稍加改进的方法建立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西药组(补佳乐),中药(补肾疏肝方)低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中药(补肾疏肝方)高剂量联合音乐组;10只正常饲养的大鼠作为空白组。研究补肾疏肝方低、中、高剂量联合五行音乐对大鼠的作用,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学检测、动情周期、卵巢HE染色、血清性激素及卵巢组织Bcl-2、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积分明显降低(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色暗、有血块、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在“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周期、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联合音乐组治疗前后比较,在“月经周期、经色暗、有血块”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积分、抑郁总分及因子分、抑郁自评标准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药组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音乐组bFSH、bFSH/bLH均显着降低(P<0.05),bE2、AMH、AFC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与中药组比较,中药联合五行音乐组在bFSH、bLH、bFSH/bLH、bE2、AMH、AFC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动物模型制备:对照组大鼠始终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毛色晦暗、稀疏、易于脱落,精神萎靡,胆怯易惊,喜弓背、蜷缩或易激惹,活跃度降低,大便稀,饮食、饮水均减少。造模前,两组大鼠体重、动情周期、旷场实验及糖水实验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5);动情周期出现紊乱,表现为动情周期缩短、延长或无明显周期,紊乱率为83%(P<0.05);中央总路程明显降低(P<0.05);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P<0.05);FSH、LH、5-TH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P<0.05);卵巢指数明显降低(P<0.05);卵巢组织皮质增生,髓质萎缩,间质纤维化样变,颗粒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闭锁卵泡增多,成熟卵泡减少。3.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状态良好,被毛光滑,饮食、饮水正常。用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联合音乐组体重增长较快,其余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行为学比较,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中央总路程缩短、糖水偏嗜度下降;用药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中央总路程、糖水偏嗜度无明显差异(P>0.05)。(3)动情周期: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动情周期正常;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表现为延长、停滞、无周期;实验第42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动情周期紊乱率降低(P<0.05),其余各组动情周期无明显差异(P>0.05)。(4)卵巢指数:模型组大鼠卵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卵巢指数增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三组卵巢指数无明显差别(P>0.05)。(5)血清性激素:模型组大鼠FSH、LH升高明显,E2、5-HT明显降低。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与西药组FSH、LH均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E2明显升高(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5-HT明显升高(P<0.05)。(6)卵巢HE染色: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大鼠卵巢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恢复好,间质纤维化及髓质萎缩减轻,颗粒细胞层数有增多趋势,血管分布增多,原始卵泡及成熟卵泡增多,闭锁卵泡减少,以西药组及中药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较为明显。(7)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分析,中药低、中、高剂量联合音乐组及西药组均可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改善卵巢功能,其中西药组及中药高剂量联合音乐组更明显(P<0.05)。结论1.临床研究:补肾疏肝方和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均可改善患者的月经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的症状,都能降低bFSH,升高bE2、AMH、AFC;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在改善患者乳房胀痛、小腹及胸胁胀痛、喜叹气、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症状及抑郁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单独补肾疏肝方。2.动物模型制备:对SD雌性大鼠进行50mg/kg/d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联合CUMS法复制肾虚肝郁型DOR大鼠模型是成功的。3.实验研究: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可降低DOR模型大鼠FSH、LH,改善模型大鼠的卵巢功能;可升高5-HT的水平,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造模后的大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增高,推测该造模方法导致大鼠卵巢功能减退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的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通过改善线粒体凋亡途径介导颗粒细胞凋亡过程,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颗粒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改善肾虚肝郁型DOR的机制之一。

吴茵琪(Ngyanki)[2](2020)在《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分析比较香港和广州在校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探索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预防心理危机工作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和香港3所综合院校1038名大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86%,其中香港450例(43.35%),广州588例(56.65%)。(1)按SCL-90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44例,占总数的32.00%,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9)。广州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62例,占总数的27.55%,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39)。(2)SCL-90因子得分显示,香港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大部分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偏执因子得分大部分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因子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P<0.05)。(3)按自杀意念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66例,占总数的15.49%,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72例,占总数的12.37%,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家庭关怀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240例,占总数的53.33%,其中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广州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474例,占总数的80.61%,其中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太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4.02±4.93,香港大学生10.92±4.21;少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77±4.61,香港大学生13.81±4.60;阴阳和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为8.51±2.21,香港大学生7.25±2.70,;少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84±3.05,香港大学生15.20±3.75;太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8.78±6.86,香港大学生9.41±6.15;经统计检验,广州与香港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香港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阳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广州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阴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6)在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影响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44.818,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366,P=0.013)、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2.918,P=0.005)、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2.783,P=0.002)、年级(OR=2.611,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对本专业满意(OR=0.237,P<0.001)、性别(OR=0.294,P=0.001)、有宗教信仰(OR=0.465,P=0.022)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在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独生子女、父母婚姻、家庭氛围、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是学生会干事、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影响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OR=43.523,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6.141,P<0.001)、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11.730,P<0.001)、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4.093,P<0.001)、学院(OR=1.910,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级(OR=0.504,P=0.008)、谈恋爱(OR=0.259,P<0.001)、性别(OR=0.151,P<0.001)、对本专业满意(OR=0.078,P<0.001)、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0.073,P<0.00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香港和广州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认知障碍、自卑、抑郁苦闷、家庭关怀度障碍、自杀意念等问题,且检出率较高。香港大学生在认知障碍、自卑感、忧郁苦闷心境等问题较广州大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香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广州大学生更严重,若未得到良好开导,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SCL-90心理状况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但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正常水平。在中医五态人格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性格较随和、沉着冷静、善于辨认是非、自我警惕性较强、不易患得患失、但进取心较差、抗打击能力弱,广州大学生进取心和抗打击能力强、自我警惕性较低、稳定性较强、有奉献精神、但易盲信别人。家庭情绪氛围、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和个人不良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暴力打斗、恋爱受别人干涉和重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与宣教,合理引导大学生恋爱与情感依恋,鼓励父母采用关爱、和谐家庭情绪氛围与鼓励的教养方式,综合多途径、个性化、针对性的方式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张建安[3](2020)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的现状,识别可能影响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苏醒期易患躁动的高风险患者提供筛查工具,为临床工作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躁动风险调查表、躁动评分表调查PACU内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和EA的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建模组的333名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显着性影响因素采用向后-Wald逐步选择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最小Wald值对应的影响变量,最终获得的所有变量都达到显着水平。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P>0.05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验证组,得到AUC值(曲线下面积),通过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判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以预测概率P=0.5为判定点,P值大于0.5即认为发生躁动,ROC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结果1.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1,t=34.7)、性别(P<0.001,c2=30.8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t=43.58)、状态焦虑程度(P<0.001,c2=45.19)、麻醉方式(P<0.001,c2=15.7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P<0.001,c2=36.52)、手术类型(P<0.001,c2=23.82)、手术类别(P<0.001,c2=51.11)、导尿管(P<0.001,c2=85.71)、催醒药物(P<0.001,c2=77.565)、术中出血量(P<0.05,t=6.04)、静脉自控镇痛(P<0.001,c2=71.8)、疼痛评分(NRS)(P<0.001,t=87.83)。2.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A的影响因素:静脉自控镇痛X10(P <0.001,OR=0.007,95%CI:0.01-0.06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X5(P<0.001,OR=0.121,95%CI:0.039-0.376)、导尿管留置X8(P=0.003,OR=2.645,95%CI:1.396-5.010)、手术类型X6(P=0.004,OR=1.499,95%CI:1.142-1.967)、疼痛评分(NRS)X11(P<0.001,OR=3.670,95%CI:2.285-5.897)。3.最终确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Y)=ln(p/1-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可能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概率公式:P=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1+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可行,其χ2=1.712,df=8,P=0.989;建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8.1%,验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0.7%,灵敏度为83.87%(26/31),特异性为83.08%(113/136),准确度为83.23%(1139/167)。结论手术类型、导尿管、静脉自控镇痛、疼痛评分(NRS)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手术类型、导尿管、疼痛评分(NRS)是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自控镇痛、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方便可行、预测的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麻醉恢复室人员有效预测、筛选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提供指导意见。

程惠明[4](2020)在《加减泻黄散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胃蕴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加减泻黄散治疗脾胃蕴热型小儿“脱被征”的临床疗效,为治愈或降低小儿“脱被征”和并发症提供有效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19年03月及2019年11月-2020年02月期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中符合小儿脾胃蕴热型“脱被征”的病例共66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加强日常和睡眠护理,治疗组予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泻黄散治疗。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和记录疗效,并评价近期疗效;1月后第二次随访进行随访和记录疗效,并评价远期疗效。结果:(1)经干预后两组脱被次数统计:第一次随访统计中:治疗组患儿夜间脱被次数降至4.0±2.52,对照组降至4.71±2.39,对比两组脱被次数的减少无差异(P>0.05),但两组与未干预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第二次随访统计中:治疗组患儿夜间脱被次数降至2.71±2.08,均优于治疗组的未干预前、同时期对照组的4.5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2)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在第一次随访中症状总积分降至3.94±1.3,在第二次随访中降至3.13±1.03,而对照组在第一次随访中症状总积分降至5.75±1.48,在第二次随访中降至5.63±1.66,两组症状总积分在两次随访中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结束后统计两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87%(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5例),对照组总效率达15.63%(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5例,无效27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不同病情的总有效率(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整体均优于对照组。结论:(1)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蕴热型“脱被征”临床疗效确切;(2)泻黄散可显着改善脾胃蕴热型小儿“脱被征”的各种临床症状;(3)泻黄散治疗脾胃蕴热型小儿“脱被征”的整体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邓竹芸[5](2020)在《五子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五子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符合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纳入标准的60名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服用五子膏治疗)和对照组(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7天的便秘主要症状积分,并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服用五子膏治疗)和对照组(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在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的疗效比较中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均有显着疗效,但两组组间对比提示使用五子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更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对腹胀、排便出血及下坠、不尽、胀感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组。两组患者随访7天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均未出现复发,且五子膏组便秘主要症状较前有所改善。结论:五子膏可明显改善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的主要症状,起到有效治疗作用,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高,有效改善了肛肠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亚男[6](2020)在《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情感行为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HJSF)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情感行为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上抑郁症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采用雄性清洁级ICR小鼠54只,正常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浊解毒疏肝方低剂量组、化浊解毒疏肝方中剂量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氟西汀组。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使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复制抑郁模型,共持续21天。抑郁模型复制完以后,根据各组小鼠糖水偏爱比值判定抑郁症模型小鼠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之后化浊组予化浊方灌胃治疗,氟西汀组予氟西汀灌胃治疗,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天。通过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等检测相关情感行为。最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抑郁症模型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中β-EP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数据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小鼠行为学测定结果1)糖水偏爱实验:造模前,各组小鼠糖水偏爱比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糖水偏爱值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爱比值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的糖水偏爱比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糖水偏爱比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2)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延长,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小鼠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均缩短,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小鼠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无显着性差异(P>0.05)。3)悬尾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悬尾总不动时间延长,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悬尾总不动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小鼠悬尾总不动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强迫游泳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强迫游泳总不动时间增加,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总不动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强迫游泳总不动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开放臂停留距离和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小鼠开放臂停留距离和时间均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小鼠开放臂停留距离和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测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β-EP表达都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β-EP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氟西汀组相比,化浊中、高剂量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侧核β-EP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小鼠糖水偏爱实验检测的结果说明本实验采用的CUMS方法复制的抑郁模型是成功的。2化浊解毒疏肝方能有效的改善CUMS抑郁模型小鼠的快感缺乏及环境探索欲望下降等抑郁样行为及增加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中β-EP的表达,表明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中β-EP的表达有关。3化浊解毒疏肝方中、高剂量的抗抑郁效果优于化浊解毒疏肝方低剂量,与氟西汀抗抑郁效果相当。图8幅;表13个;参96篇。

席梦莹[7](2020)在《纳布啡对正颌手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与舒芬太尼相比,纳布啡应用于正颌患者能否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以及是否通过调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实现;从而为纳布啡用于正颌术后镇痛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名计划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至舒芬太尼组(S组,n=30)或纳布啡组(N组,n=30)。S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5μg/kg),N组患者给予盐酸纳布啡注射液(2 mg/kg),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进行镇痛。比较患者术后4、8、1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焦虑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的患者满意度。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于术前24 h及术后24 h、48 h测量血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N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S组,而N组的Ramsay评分显着高于S组(P<0.05);两组的焦虑评分并无明显差异。N组术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以及氧化因子MDA的水平明显低于S组,而氧化因子SOD的含量明显高于S组(P<0.05)。此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AS评分与TNF-α,IL-6及MDA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与S组相比,N组术后16h的心率(HR)值及术后24h和48h的呼吸(R)值明显较低(P<0.05),而术后48h的血氧饱和度(SpO2)值明显较高(P<0.05)。同时N组的术后并发症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且术后012h时两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存在显着组间差异(P<0.05)。N组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纳布啡应用于正颌外科术后具有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纳布啡可能通过减少术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来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此外,应用纳布啡进行正颌术后镇痛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赵敏[8](2019)在《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深度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差异,总结毫针深刺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优势特点。方法:将64例血瘀型腰痛(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浅刺组和深刺组,各32例。深刺组穴位处方为如下:主穴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配穴为膈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根据患者不同体型,在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三穴时深度为2.5-3.0寸,以患者产生从腰部向下肢放射样针感为最佳,配穴进针深度为1.0寸,要求出现局部酸、涨等针感后留针20分钟。浅刺组选穴同深刺组,根据患者不同体型,在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三穴时深度为0.5-1.0寸,要求产生局部得气感,同时不要求产生放射性针感,余穴针刺方法同深刺组。每周治疗2次;以5次治疗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设置5个评测时间点,分别为首次治疗后、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4周随访时。客观评价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定、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结果:患者基线比较:64例患者性别、年龄、现病程、体重指数,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和治疗前ODI指数的基线情况无组间差异(P>0.05)。即时效应:首次治疗后,浅刺组和深刺组患者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下降(P<0.05),直腿抬高试验积分提高(P<0.05),深刺组即时效应优于浅刺组(P<0.05)。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在治疗1个疗程后,浅刺组和深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8.75%和21.8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93.75%(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浅刺组和深刺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1.88%和46.8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6.88%(P>0.05)。累积效应:经过1个疗程和2个疗程治疗后,浅刺组和深刺组患者腰部和下肢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ODI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深刺组对腰痛和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积分、膝踝反射及ODI指数的改善效果优于浅刺组(P<0.05)。而两组对下肢肌力和趾背伸力的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1)针刺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具有即时效应,毫针深刺对腰痛和下肢痛以及患肢直腿抬高试验的即时效应优于毫针浅刺。(2)针刺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效果确切,毫针深刺对腰部和下肢疼痛、患肢直腿抬高、膝踝反射以及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效果优于毫针浅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下肢肌力和趾背伸力,治疗效果无差异。(3)治疗2个疗程后,毫针深刺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治愈率高于毫针浅刺。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总有效率,但组间差异不明显。

梅晓婷[9](2019)在《CT在犬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兽医影像学的发展随着高端影像设备的引进和不断更新而突飞猛进。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诊断具有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能够检测微小的病灶,真正的断面图像,无影像重叠,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重组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等优点。CT影像不仅能够准确定位病变的部位,而且还能显示病变的大小、血供、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因此CT在小动物疾病的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CT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绘制了正常犬头、胸部的断层解剖图谱和CT影像解剖图谱,并对兽医临床常见的犬头、胸部疾病的CT影像特征进行研究,为犬头、胸部疾病的CT影像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通过冷冻冰片技术获得正常犬头、胸部各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个切面的断层标本,数码相机拍摄照获得断面图像,然后对图像解剖结构进行注释从而获得断层解剖结构图谱;同时ScintCare CT 16排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对健康的实验犬进行头部、胸部CT扫描,对图像信息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对CT影像解剖结构进行注释,从而获得CT影像解剖结构图谱。本图谱由372张解剖图组成,头部156张,胸部216张,头部解剖图包括断层解剖图、CT影像解剖图骨窗影像和脑窗影像,胸部解剖图包括断层解剖图、CT影像解剖图骨窗影像、肺窗影像和软组织窗窗影像,每类图像由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个面组成。本研究收集322例经Brivo CT 385 16排全身用CT扫描检查的病例。其中头部相关疾病占了 38.2%,共123例,胸部相关疾病占25.2%,共81例。头部疾病中外伤12例,口腔疾病15例,鼻腔疾病31例,耳道疾病11例,脑部疾病37例,其中部分病例有多种疾病;胸部疾病中胸椎或肋骨疾病9例,椎间盘疾病40例,胸腔内肿块14例,胸腔积液4例,肺炎4例,其中部分病例有多种疾病。本研究选取其中较为常见的或CT扫描更具有诊断意义的14种疾病重点进行CT影像学特征研究。其中头部疾病8种,分别为颅骨骨折、口腔肿瘤、口鼻瘘、鼻腔肿瘤、真菌性鼻炎和鼻窦炎、中耳炎、脑积水、颅内出血;胸部疾病6种,分别为椎骨畸形、椎间盘疾病、转移性肺肿瘤、纵膈肿瘤、食道异物和胸膜炎。对这些病例的研究为犬头部、胸部疾病的CT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参考依据。

梁氏秋(Luong Thi Thu)[10](2019)在《中药联合埋线干预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调查。本研究通过慢性胃炎临床调查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量表(ChGEDPRO)、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①评价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患者报告结局状况。②评价慢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患者报告结局、与证候,胃镜诊断、不同年龄段评分。总结归纳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证型分布规律。希望对提高本病的认识及疗效有一定的帮助。2.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疗效观察。基于导师在临床上运用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有效性的对照研究,探究中药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及其伴随的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患者报告结局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初步探讨中药联合埋线的治疗作用。方法:1.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调查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收集病例。采用慢性胃炎临床调查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量表(ChGEDPRO)、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量慢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及患者报告结局,样本量为300例(200例慢性胃炎患者组与100例健康者组)。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患者报告结局平均得分,将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患者报告结局平均得分跟健康人群焦虑抑郁、患者报告结局平均得分对比,分析本病焦虑抑郁与证候、患者报告结局与证候评分比。2.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评价。本研究采取从2017年12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联合埋线)40例,对照组(中药)40例,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用慢性胃炎临床特点调查表、脾胃PRO量表、HADS量表、中医症候填表评价治疗前、后各1次。通过统计分析,对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症候及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报告结局的疗效评价,进而探讨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的作用机制。结果:1.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调查(1)年龄与性别:在CG患者中,男性有118例,女性有82例,而健康人组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CG组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为40.96±10.30岁;男性平均年龄38.97±10.02岁,女性平均年龄43.38±9.80岁;健康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为38.80±11.25岁;男性平均年龄37.35±10.20岁,女性平均年龄40.50±12.28岁。两组平均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患者发病年龄段:为青年(18-40岁)103例,中年(41-60岁)87例,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10例。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青年女性,不同年龄段与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0例CG患者学历分布:小学15例、初中58例、高中及中专55例、大专及本科59例、研究生以上13例。100例健康人学历分布:小学9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本科36例、研究生以上13例。两组中小学与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较低。(4)CG患者组与健康人组焦虑抑郁之间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之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CG患者在焦虑、抑郁两个方面与健康人群对比,健康人明显比CG患者好。(5)CG患者组与健康人组患者报告结局之间比较:两组评分患者报告结局之间比较4个领域的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CG患者在患者报告结局与健康人群对比,健康人明显比CG患者好。(6)200例CG患者组劳动分布:体力劳动70例、脑力劳动130例。100例健康人组脑力劳动44例,脑力劳动56例。(7)CG患者组胃镜诊断分布:浅表性胃炎(40%)、胆汁反流性胃炎(30.0%)、平坦糜烂性胃炎(30.0%),可见本研究慢性胃炎患者组胃镜结果占比例最高是浅表性胃炎。(8)CG患者组证型:肝胃不和证(78.5%),非肝胃不和证(21.5%),占比例高是肝胃不和证。(9)焦虑和抑郁亚量表的分值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可疑存在;11-21分属肯定存在;在评分时,以8分为起点,即包括可疑及有症状者均为阳性。本次调查200例患者其中无焦虑为16.0%、焦虑状态62.0%、焦虑障碍22.0%、无抑郁55.0%、抑郁状态30.0%、抑郁障碍15.0%。2.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疗效观察(1)本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评分、病程、第1次治疗前症候评分、HADS评分、患者报告结局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痊愈8例,占总数的20.0%;显效10例,占总数的25.0%;有效20例,占总数50.0%;无效2例,占总数的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5例,占总数的12.5%;显效6例,占总数的15.0%;有效24例,占总数的60.0%;无效5例,占总数的12.5%;总有效率为87.5%。各组临床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治疗前:无焦虑为2.5%、焦虑状态为62.5%、焦虑障碍为35.0%。治疗后;无焦虑为77.5%、焦虑状态为22.5%、焦虑障碍为0.0%;对照组治疗前:无焦虑为10.0%、焦虑状态为62.5%、焦虑障碍为27.5%,治疗后;无焦虑为55.0%、焦虑状态为45.0%、焦虑障碍为0.0%。治疗组在治疗前:无抑郁为52.5%、抑郁状态为47.5%、抑郁障碍为0.0%;治疗后:无抑郁为80.0%、抑郁状态为20.0%、抑郁障碍为0.0%。对照组治疗前:无抑郁为47.7%例、抑郁状态为50.5%、抑郁障碍为2.5%;治疗后:无抑郁为77.5%、抑郁状态为22.5%、抑郁障碍为0.0%。各组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前后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焦虑抑郁评分差值进行秩和检验,焦虑状态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态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患者报告结局评分治疗前后对比,经秩和检验,四个领域积分比较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进行秩和检验,除了两组治疗前后生理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有另外三组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环境领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报告结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调查(1)慢性胃炎患者焦虑比抑郁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最为常见。(2)CG患者在焦虑、抑郁两个方面与健康人群比较,健康人群患者明显比CG患者好。(3)CG患者在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四个领域与健康人群比较,健康人群患者报告结局明显比CG患者好。2.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观察(1)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地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患者报告结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开郁和胃方。(2)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疗法患者依从性好,较安全,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

二、异常行为导致膀胱内异物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常行为导致膀胱内异物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西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DOR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在DO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概述
        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与DOR
        3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途径与DOR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研究进展
        1 音乐疗法发展概况
        2 中医基础理论与音乐疗法
        3 五行音乐
        4 五行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5 五行音乐疗法的应用
        6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肾虚肝郁型DOR患者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对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2.4 研究内容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1.1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1.2 香港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1.3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1.4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1.5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1.6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2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2.1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2.2 广州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2.3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2.4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2.5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2.6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3.3.2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3.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情况的比较
        3.3.4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家庭关怀度的比较
        3.3.5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比较
        3.3.6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1 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2 造成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及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3.1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
        4.3.2 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建议
    5.1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
    5.2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5.3 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5.4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5.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词
个人学习经历
致谢
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3)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构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初步构建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最终稿
第二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般资料
        2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一般资料
        3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5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检验
        6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7 验证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评价
    讨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2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与预测价值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加减泻黄散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胃蕴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病例来源
        1.3.2 诊断标准
        1.3.3 纳入病例标准
        1.3.4 排除病例标准
        1.3.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1.4 研究方案
        1.4.1 设计研究方案
        1.4.2 病例分组
        1.4.3 治疗方案
        1.4.4 治疗期间的饮食
        1.4.5 疗程与随访
        1.4.6 观察内容与方法
        1.4.7 疗效评定
        1.4.8 数据统计及分析
        1.4.9 伦理及知情同意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实验结果
        2.2.1 两组的脱被次数比较
        2.2.2 两组的症状总积分比较
        2.2.3 两组的单项中医症状比较
        2.2.4 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2.3 安全评价
3 理论探讨
    3.1 中西医对小儿“脱被征”的认识
        3.1.1 小儿“脱被征”的现代医学认识
        3.1.2 小儿“脱被征”的中医认识
    3.2 脾胃蕴热型“脱被征”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
    3.3 泻黄散的组方研究
    3.4 泻黄散的药物加减
    3.5 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蕴热型疾病的研究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两组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脱被次数分析
    4.3 症状变化情况分析
    4.4 总有效率分析
        4.4.1 两组不同脱被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
        4.4.2 两组近远期的总有效率比较
    4.5 泻黄散的优势分析
    4.6 不足与展望
        4.6.1 不足
        4.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小儿“脱被征”调查表
缩略词表
综述 小儿“脱被征”的中西医病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五子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退出与终止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及麻醉方法
    2.4 术后治疗方法
    2.5 疗程与随访
    2.6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办法
3 注意事项
4.观察内容及方法
    4.1 观察内容及评价标准
    4.2 安全性指标观察
    4.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4.4 安全性评价标准
    4.5 质量控制
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6.研究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6.4 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6.5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6.6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评价
讨论
    1.选题依据
    2.术后便秘的中西医认识
    3.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4.中医药治疗便秘特色及优势
    5.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6.五子膏的方药组成
    7.五子膏中各药物药理分析
    8.膏方治疗的优势及特色
    9.五子膏治疗便秘的特色及优势
    10.乳果糖口服溶液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问题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综述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表 肛肠病术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标准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情感行为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物
        1.1.3 实验试剂
        1.1.4 实验设备
        1.1.5 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1.1.6 给药方法与给药量
        1.1.7 抑郁样行为的观测指标及测试方法
        1.1.8 免疫组化法测定β-内啡肽的表达
        1.1.9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小鼠死亡情况
        1.2.2 糖水偏爱实验结果
        1.2.3 新奇抑制摄食实验结果
        1.2.4 悬尾实验结果
        1.2.5 强迫游泳实验结果
        1.2.6 高架十字迷宫结果
        1.2.7 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1.3 讨论
        1.3.1 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3.2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3.3 浊毒理论和抑郁症的关系
        1.3.4 化浊解毒疏肝方组成分析
        1.3.5 化浊解毒疏肝方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1.3.6 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抑郁模型小鼠下丘脑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中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其与β-EP的相关研究
    2.1 西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2.1.1 发病机制
        2.1.2 治疗
    2.2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
    2.3 β-内啡肽与抑郁症的关系
        2.3.1 β-内啡肽的来源及与情绪的关系
        2.3.2 β-内啡肽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纳布啡对正颌手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分组
    1.3 研究变量
    1.4 结果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2.3 炎症及氧化因子的水平比较
    2.4 术后镇痛效果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2.5 生命体征比较
    2.6 术后并发症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2.7 患者镇痛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8)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随机方法及盲法
    2.3 安全性评价
    2.4 依从性评价
    2.5 治疗方案
    2.6 评估工具
    2.7 观察周期
    2.8 统计学方法
    2.9 临床流程图
3.试验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组间基线比较
    3.3 即时效应
    3.4 累积效应
    3.5 安全性比较
    3.6 依从性比较
4.讨论
    4.1 试验结果的分析
    4.2 对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认识
    4.3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4.4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4.5 患者宣教的重要性
    4.6 本试验的局限与展望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深刺组针刺方法的优化
附录二 :严重不良事件记录表(Severe Adverse Event)
附录三 :文献综述 针刺针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四 :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9)CT在犬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CT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1 CT基础理论
        1.1 CT成像原理
        1.2 CT系统组成
        1.3 CT主要扫描参数
        1.4 CT检查方法
        1.5 CT图像质量评价
        1.6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2 CT在小动物临床中的应用
        2.1 小动物CT检查方法
        2.2 CT在小动物头部疾病的应用
        2.3 CT在小动物胸部疾病的应用
        2.4 CT在小动物腹部疾病的应用
        2.5 CT在小动物四肢疾病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二章 犬头、胸部断层解剖与CT影像解剖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头部横断面解剖图
        2.2 头部矢状面解剖图
        2.3 头部冠状面解剖图
        2.4 胸部横断面解剖图
        2.5 胸部矢状面解剖图
        2.6 胸部冠状面解剖图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T在犬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犬头部疾病的CT诊断
        2.2 犬胸部疾病的CT诊断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中药联合埋线干预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胃炎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研究
        四、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病名认识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脾胃与情志
    第三节 开郁和胃方的前期研究
    第四节 针灸埋线临床运用
    第五节 量表运用研究
        一、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二、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
第二章 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调查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病例来源与分组
        二、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研究工具
        五、统计
        六、伦理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CG患者与健康人群研究
        二、200例CG患者研究
第三章 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病例来源与分组
        二、研究对象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治疗方法
        五、观察指标
        六、统计分析
        七、伦理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般资料
        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第四章 讨论分析
    第一节 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临床调查
        一、中西医对CG的认识
        二、结果讨论分析
        二、焦虑抑郁
        三、患者报告结局
    第二节 开郁和胃方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观察
        一、慢性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二、开郁和胃方研究
        三、选择埋线依据
        四、选穴依据
        五、中药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症候的疗效分析
        六、中药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分析
        七、中药联合埋线治疗慢性胃患者患者报告结局的疗效分析
        八、依从性分析
        九、创新点
        十、不足与展望
        十一、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异常行为导致膀胱内异物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疏肝方联合五行音乐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李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D]. 吴茵琪(Ngyan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张建安. 青岛大学, 2020(01)
  • [4]加减泻黄散治疗小儿“脱被征”之脾胃蕴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程惠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五子膏治疗肛肠病术后津亏肠燥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 邓竹芸.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抑郁症模型小鼠情感行为及下丘脑中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D]. 赵亚男.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纳布啡对正颌手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D]. 席梦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瘀血型腰痛(腰突症)的临床观察[D]. 赵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CT在犬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梅晓婷.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中药联合埋线干预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D]. 梁氏秋(Luong Thi Th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行为异常引起膀胱异物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