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督导法在肺结核患者救治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全程督导法在肺结核患者救治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一、对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方法进行治疗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鹏[1](2020)在《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结核病患者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于非耐药的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至少需要六个月疗程的联合抗结核治疗,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则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患者症状缓解后的几个月的治疗,如果依从性差,不能规律服药,将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菌株获得性耐药、结核持续传播等后果。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实施直视下督导治疗(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DOT)推荐为结核标准短程化疗的一部分,即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策略(Directly ObservedTreatment Short Course,DOTS),这也是目前我国督导结核病患者服药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在临床应用中证明了其价值和用途,但具体的操作难度较高,主要体现为:大部分患者的家和防治机构距离比较远,督导员或患者的来回都很不方便,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交通成本,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DOT的实施。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精进,网络办公、远程监控早已在诸多的领域中普及开来。在这种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和电信技术为孤立或遥远的个人提供临床保健医疗服务被称为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远程医疗为更好地管理结核病患者提供了相应的软硬件基础。有研究表明,视频直接观察疗法(Video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VDOT)可能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种良好实践模式,不过这些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或者是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等问题,不利于广泛推广。因此,研究人员通过调查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研究分析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基于DOTS策略的应用远程方式管理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通过大样本研究,使用广大民众普遍应用的设备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研究结核病患者接受VDOT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以求探索更优的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模式。研究目的1.调查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研究分析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研究并比较远程督导化疗与传统督导化疗的服药依从性和疗效。3.研究并比较远程督导化疗与传统督导化疗的时间及交通成本、满意度。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2014-2017年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及济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现从业人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结核病相关者对DOTS的认识、态度和需求;调查患者的一般特征、服药情况、定期检查情况、管理方式等DOTS策略落实状况;对DOTS策略的执行情况予以全面的阐述,并且进一步探讨DOTS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连续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每名肺结核患者符合下列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经细菌学确诊的肺结核,3)可以出院治疗,4)剩余治疗时间≥1个月,5)在济南市居住,6)经过培训,能够有效地使用智能手机和视频会议,识别并自行管理处方药物,7)能够并愿意提供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未成年,2)确诊或疑似耐药结核,3)由于某些身体状况(如视力下降、严重关节炎等)而无法有效使用智能手机,4)拒绝提供知情同意书。将入选的405名成人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VDOT)和对照组(DOT)。研究者自患者入组至治疗结束或研究结束前持续记录DOT和VDOT的观察数据。主要研究终点是WHO在北印度和英格兰进行的其他一些研究中采用的肺结核治疗结果,定义如下:理想(治愈和治疗完成)、不理想(死亡和失败)、迁移、无法跟进等。其他次要指标包括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在DOT或VDOT上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等。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比较。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SD)表示。如果是连续性变量,需要完整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分类变量的结果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或x2检验。显着性水平设为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67.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81.5%)和初治患者(88.5%)较多,发病时年龄分布呈双峰分布(18-35岁40.5%;55岁及以上42.0%);结防人员以41岁及以上年龄段(56.7%)为主,男性(76.7%)为主,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61.7%)较多。多数患者(83.1%)知晓肺结核的危害,了解结核病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治疗原则。肺结核患者服药及定期检查情况调查显示:1)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大多较规律(82.5%),中断治疗的患者(0.5%)极少但漏服药(17.0%)的比例比较高,漏服药原因主要以未及时取药(52.99%)为主,此外因为心理抗拒(23.5%)和忘记服药(14.7%)而间断的患者也占据一定比例。2)肺结核患者大多能坚持接受定期检查(79.5%),但未定期检查(20.5%)的比例仍比较高,原因主要以认为麻烦不必要(51.2%)为主,另外交通不便(24.4%)、工作繁忙(14.6%)和经济困难(7.3%)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调查显示:患者经治疗达到理想结果的比例为96.5%,完成疗程和治愈是结束治疗的主要原因。从干预管理模式方面看,济南市结核病管理以全程督导(56.5%)为主要方式。从定性研究中患者对DOT的态度看,多数患者(88.0%)认为直视下督导治疗能帮助他们不漏服药物,但是82.0%的患者不认为该方法方便、舒适,再次需要时不愿意选择原督导模式,也不愿意将该方法推荐给其他患者。而随后的访谈显示,社会耻辱感(81.0%)、耗费时间多(77.0%)、距医生距离远(53.0%)是导致患者抵触DOT的主要原因。从定性研究中结防机构相关人员对DOT的态度看,均(100%)认为直视下督导治疗能帮助患者不漏服药物,在DOT过程中向患者讲明了结核病的疗程和治疗原则,大多数相关人员(86.7%)按要求对患者进行了每一次督导,65.0%的人员愿意将该方法推荐给结核患者,但是75.0%的人员继续进行督导时不愿意选择原督导模式。而随后的访谈显示,诸如劳动强度大(95.0%)、结防经费不足(88.3%),结防人员不足(81.7%)及年龄老化(76.7%)、恶劣天气(36.7%)等是其认为影响DOT实施的主要原因。2.通过对两个研究组共405名受试者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治疗完成率非常高(VDOT为96.1%,DOT为94.6%)。两种观察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474),均能较好地完成任务。VDOT平均每次给药时间为16.5分钟(SD 12.1),DOT平均每次给药时间为44.1分钟(SD 32.7),p<0.001。VDOT的费用为每人每月平均34.3元(SD 3.8),与DOT组每人每月平均71.6元(SD 4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中的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观察治疗(VDOT/DOT)有助于他们不漏服剂量[185(93.0%)对 171(86.7%),p=0.057]。与DOT组相比,VDOT组有更好的治疗体验。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方便、舒适[191(96.0%)对 111(56.6%),p<0.001],必要时会选择原来的方法[191(96.0%)对 113(57.7%),p<0.001],并会推荐给其他患者[191(96.0%)对 113(57.7%),p<0.001]。结论调查显示,多数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治疗原则;社会耻辱感、耗费时间多、距医生距离远是导致患者脱离管理的主要原因。济南市的结核病防治网络基本健全,诸如劳动强度大、结防经费不足,结防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制约DOTS的实施。DOTS模式和我国的国情不太契合,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制定更为合理的督导模式。研究表明,VDOT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有意义的直接观察,这易于被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接受。它还能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从而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结核病防治急需的其他领域,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居朝霞,沈丽燕,曹维宁[2](2020)在《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管理中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管理中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结核科住院的复治肺结核病人共120例,在遵循结核病规范督导治疗下,引入全程延续督导模式,研究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价,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120例复治肺结核病人负性情绪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综合质量评定以及遵医服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延续督导模式能明显改善复治肺结核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遵医依从性行为。

李小媛,黄家运,雷程远[3](2019)在《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5年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制定了相关的服务规范,明确了管理服务的内容及考核指标。项目要求加强绩效考核,将考核作为加强项目管理和推动任务落实的一项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由于项目实施时间不长,较少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就相关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孙玉霞[4](2019)在《临沂市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我国青少年肺结核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本研究开展青少年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生活行为、膳食营养等影响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结核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092013年山东省临沂市7县区结防病防治所确诊的12239例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信息,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症状,临床X线检查、痰检、治疗管理情况等。对其中的3602名青少年(1435岁)和3745名中老年肺结核病患者(4569岁)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了解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706名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年龄、性别等匹配的原则从同社区人群中抽取736名健康青少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基本信息和抽烟、饮酒、熬夜、户外运动时间等生活卫生习惯。采用食物频率法和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研究对象食物消费水平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青少年生活行为和营养状况与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分析。结果:对12239名肺结核患者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29.4%。临床症状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盗汗和食欲减退所占比例分别为95.0%、48.7%、46.3%、38.3%、21.8%和34.0%,均明显低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均<0.05);而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人数所占比例为2.2%,显着高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0.05)。临床检查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病灶肺野数达3个以上、空洞、痰检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2.6%、11.8%和51.5%,均明显低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均<0.05)。病史调查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组接种过卡介苗人数所占比例为39.9%,明显高于中老年肺结核组(P<0.05)。坚持全程督导治疗的青少年肺结核患者所占比例为55.7%,明显低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0.05);而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强化期督导所占比例为43.4%,明显高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0.05)。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复治率仅为4.5%,明显低于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P<0.05)。不良嗜好及生活方式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吸烟所占比例为18.7%,经常熬夜者为11.8%,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人群(P均<0.05);经常注意开窗通风的青少年结核患者所占比例仅为68.0%,经常户外运动每天保持2小时以上者所占比例为65.7%,均显着低于对照人群(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经常熬夜可增加青少年肺结核发病风险(OR=1.437和OR=1.489),每天户外2小时可以降低青少年肺结核发病风险(OR=0.749)。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显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中低体重所占比例为15.3%,显着高于对照人群(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体重营养不良是青少年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青少年肺结核患者膳食多样化评分的平均值为5.92分,显着低于对照人群的6.21分(P<0.05);青少年肺结核患者蔬菜类、禽畜肉类和水产品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63.34g/d、56.37g/d和11.70g/d,均显着低于对照人群(P均<0.05)。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的蛋白质平均摄入水平为69.93g/d与正常青少年的75.53g/d比明显降低(P<0.05)。青少年肺结核患者钙、铁、锌、视黄醇、抗坏血酸和生育酚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315.52mg/d、19.95mg/d、9.95mg/d、319.58μgRAE/d、65.14mg/d和14.67mgα-TE/d,均明显低于对照人群(P均<0.05)。结论: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合并症、空洞、痰检阳性等的检出率较低,容易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并可构成潜在的传染源;在青少年结核病患者中吸烟、熬夜,开窗通风、户外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所占比例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改进;青少年结核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改进,鼓励践行食物多样化,对于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缺乏的患者建议适量补充。

蒲杰[5](2019)在《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结核病(tuberculosis,TB)处于“全球紧急状态”至今,TB一直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是TB高负担国家,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高居全球第二位。为实现2030年之前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TB防控政策,并采取了多种TB控制策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三位一体”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在TB治疗和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越发受到重视。然而,国内有关社区TB管理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中、东部发达地区的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等的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方面,针对疫情相对严重的西南地区的社区TB管理研究则鲜有报道。研究目的对渝黔两地社区TB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并对社区TB管理的需求进行评估,为渝黔两地改进社区TB管理,提高TB控制水平提供决策建议。研究方法1.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根据贵州省和重庆市各区县2017年TB疫情排名,并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等具体因素,最终选取重庆市10个区县以及贵州省2个区县共12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再从每个区县中选择患者相对集中的若干社区进行走访调查。2.定量研究:选取在研究地点TB防治机构确诊登记治疗满4个月且年龄≥15岁的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TB患者的一般情况、TB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发病以来的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等管理情况、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及评价情况、对社区TB管理服务内容的需求以及乐于接受的提供方式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TB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发病以来的就医行为、治疗依从性,以及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筛选TB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社区管理中不规范行为的相关因素,再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3.定性研究:1)个人深入访谈: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在所选区县TB防治机构确诊登记治疗、即将完成治疗疗程、年龄≥15岁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通过访谈了解TB患者对社区TB管理的利用、评价以及需求等。2)关键人物访谈:采用有目的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地点的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关领导以及社区TB医生等进行关键人物访谈,用信息饱和原则决定最终样本量。主要了解社区提供TB管理服务的模式、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TB患者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利用、评价、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社区对TB管理的需求以及对可利用于社区TB管理的卫生资源及卫生政策的需求。资料分析: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主体框架分析法对所有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TB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全部知晓的患者仅占12.2%;首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仅占23.5%,超过1/3的患者在到TB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前就诊次数在两次及两次以上。2.社区TB管理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有走访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开展TB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患者发现困难、督导管理不到位、开展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员设备存在不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二是社区TB医生普遍认为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待遇低,以致积极性不高;三是患者健康素养普遍偏低,部分患者配合度不高;四是TB控制体系内外多部门间合作不够。患者对社区TB管理服务的总体利用情况一般,部分患者利用情况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是患者健康意识普遍不足;二是部分患者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三是患者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四是部分患者对社区TB医生缺乏信任。此外,社区TB管理中上级考核评价标准及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3.社区TB管理卫生服务相关需求90%左右患者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TB管理服务。对于强化期和继续期督导患者服药,以及提醒治疗依从性不好的患者继续治疗等管理服务时,大多数患者更乐于接受电话方式;而在健康教育提供方式的选择上,半数以上患者更倾向于社区上门入户,但也仍然有超过1/3的患者更乐于接受电话方式。患者普遍认可社区提供治疗管理服务对他们治疗的益处,对社区治疗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需求。结论我国渝黔两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提供治疗管理服务,但与国家规范的要求和供需双方的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核病患者治疗规范管理率不高,患者对现有社区结核病管理服务利用仍不够,社区结核病管理仍面临以下挑战:(1)“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结核病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2)结核病防治系统内部各机构间配合仍存在不足;(3)患者健康素养亟待提高;(4)社区人力资源短缺,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5)社区TB医生综合素质偏低,培训质量亟待改进;(6)多部门合作局面尚未形成等。根据目前社区TB管理开展的现状及供需双方的需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TB管理的重视;2.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核病控制能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结核病管理模式;3.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健康卫生意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孙林岚,丁永军[6](2015)在《全程督导管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程督导管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传染科200例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患者用药自管理,实验组采用护理人员全程督导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治疗中断率、断药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两个月强化治疗期结束时实验组痰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督导管理能有效保证结核治疗的连贯性,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吴腾燕[7](2014)在《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评价现行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前景,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行适合广西实际的结防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现行四种结防模式地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专报系统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各种结防模式的工作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结防模式。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以CDC模式为主,与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共存,“八大模块”是四种模式的重要核心理论。(2)四种模式地区的结防机构建设突显三大特征:①有房无人:均配备结防工作用房,但结防人员配备率均未达到《指南》要求;②设备配置不均衡:CDC模式地区的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设备以200mA的普通X光机为主,其他模式地区均装备DR机;③痰涂片技术普及: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工作,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还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3)四种模式的患者登记治疗情况存在六点差异:①患者构成差异。登记治疗的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登记治疗的新涂阳患者比例较高(52.4%,269/513);②患者来源差异。患者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74,P=0.000),结防所模式地区因症就诊患者比例较高(46.9%,201/429),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转诊患者比例较高(67.8%,348/513);③查痰率差异。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46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初诊患者查痰率较高(86.3%,1404/1627);④患者到位率差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2,P=0.000),结防院模式地区的总体到位率较高(99.7%,583/585);⑤治愈效果差异。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6,P=0.009),结防所模式地区的治愈率较高(96.2%,177/184);⑥信息管理差异。对疗程结束病案信息的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录入及时率较高(74.3%,381/513);录入信息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0),CDC模式地区的一致率较高(55.0%,22/40)。(4)四种模式的患者管理情况存在三点差异。①督导差异。县级对所辖乡(镇)级的督导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督导任务完成率较高(138.7%,233/168);②访视差异。对肺结核患者的访视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5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访视任务完成率较高(147.7%,1192/807);③依时差异。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15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较短(中位数为17天)。(5)四种模式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一致性。四种模式地区在结核病实验室批量测试复核的结果中均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6)四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85名结防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8和9.730,P值分别为0.000和0.02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44.7%,38/85)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64.7%,11/17)较高。(7)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102例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8,P=0.017),结防所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高(71.4%,15/21)。(8)四种模式之间效果评价存在差异。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工作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位居第一(C1=0.692)。(9)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接受治疗,需要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较低(2336.3元/人)。(1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通过充分整合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措施和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等措施,促进结防模式不断完善。结论(1)“八大模块”是广西结防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四种结防模式通过医防合作机制,围绕“八大模块”核心内容开展结防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四种结防模式亟待加强技术督导和质量管理。(3)结防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亟待关注。(4)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待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亟待解决。(5)定点医院模式是“八大模块”的价值反映,具有持续发展后劲,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目的了解广西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及所辖27个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防机构的1位关键人物,进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接受意愿调查,分析广西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6个县(市、区),通过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该模式构建过程资料及引入相关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卫生局分管局长、结防机构分管领导和结防科长赞成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赞成率分别为73.7%(28/38)、75.0%(30/40)和66.7%(26/39)。赞成的主要理由是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不赞成的主要理由是目前综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2)广西印发“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试行方案,明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原则、各部门职责分工与要求、保障措施、工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3)16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情况为:①制定有当地的工作实施方案的有16个(100.0%,16/16);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有12个(75.0%,12/16);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有11个(68.8%,11/16);④卫生局组织召开各级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的有15个(93.8%,15/16);⑤发布当地定点医院相关信息公告的有10个(62.5%,10/16);⑥进行人员培训的有11个(68.8%,11/16);⑦80%以上的定点医院具有开展结防工作所需的工作用房、物品和药品等;⑧80%以上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具有接受过培训的临床诊治人员、结核病药品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但仅有11个(68.8%,,11/16)具有接受过培训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进行结防经费分配的仅有7个(43.8%,7/16);⑩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的仅有7个(43.8%,7/16)。(4)16个县(市、区)均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不同医保类型中,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80);但在门诊费用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住院费用的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额度和比例均较高。有7个县(市、区)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43.8%,7/16),报销比例平均50%(中位数),报销封顶线平均10000元(中位数)。结论(1)在广西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是可行的,但需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2)试行方案是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3)做好模式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验收,是确保结核病诊疗模式顺利转型的关键。(4)积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补偿范围,可有效促进“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构建,但在确保医疗保障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第三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目的了解“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在广西的实施现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7个县(市、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7个县(市、区)多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均将当地的1所综合医院设置为结核病定点医院。(2)17个县(市、区)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开展情况为:①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年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的有13个(76.5%,13/17);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的有7个(41.2%,7/17);制定工作激励机制的有10个(58.8%,10/17);县级配套经费到位的有7个(41.8%,7/17)。②疾控中心均承担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3.24”结核病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和印发宣传材料(100.0%,17/17)。③定点医院均负责患者报告、诊治和健康教育工作。设置有独立的结防门诊的有13所(76.5%,13/17);结防人员以兼职为主(88.2%,276/313);结防门诊医生佩戴N95口罩的有5所(31.3%,5/17);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房分开设置的有3所(17.65,3/17)。④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推荐可疑患者,开展患者服药督导管理;结防人员多为兼职(87.5%,35/40)。(3)对结防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患者服药督导工作的可接受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06),92.6%的定点医院结防人员认为“疾控机构负责患者服药督导工作可行”。②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工作负荷、人员待遇及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医院结防人员的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66.7%,54.3%和75.5%。③乡镇卫生院结防人员自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卫生院对结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补助经费较少和自身工作技能有限。(4)对36例在治患者的访视及调查结果显示:①能规律服药又能按要求填写服药记录卡的仅10例(27.8%,10/36);②接受过医务人员访视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③有人每天提醒服药的有10例(27.8%,10/36);④自述有漏服药现象的有10例(27.8%,10/36);⑤就诊延迟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⑥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73.1%(158/216);⑦患者对免费政策满意度为13.9%(5/36)。(5)17个县(市、区)的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9%(126/130)。(6)17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前后1年内的结防工作情况比较结果显示:①在患者诊治方面,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2,P=0.000),启动后的查痰率较高(62.3%,8452/13568);登记的各类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4,P=0.000),启动后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例较低(24.9%,1173/4717);肺结核患者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25,P=0.000),启动后因症就诊的患者构成比例较高(45.0%,2125/4717)。②在信息录入方面,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20,P=0.000),启动后的录入及时性较低(78.9%,3724/4717);痰检信息漏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00),启动后的漏填率较高(1.1%,51/4717)。③在督导工作方面,启动后县级督导乡镇数比启动前减少191次;启动后县级访视患者数比启动前减少302人次。结论(1)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诊疗优势为结防工作服务,实现诊疗模式转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平稳过渡。(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②结防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不够;④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质量下滑;⑤患者经济负担加重。(4)为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积极探索有效的结防经费补偿机制;②提高结防人员待遇,稳定结防队伍;③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价;④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工作;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惠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侯万里[8](2012)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体系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当前中国绝大多数结核病人的管理和督导主要在社区开展。本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我国结核病防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进行结核病人督导和管理工作中的效果,为制定结核病防治方案和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研究对多个中文英电子数据库及相关机构网站进行文献检索,对我国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的发展进行系统综述,从实际督导情况及治疗依从性两方面评价DOTS策略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并分析中国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收集武汉市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报表、报告,分析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措施成效。对武汉市卫生局、市结核病防治所的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能力调查,共调查中心102家,结防人员110名;对江汉区和硚口区的所有在治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患者134名。使用EpiData 3.02录入现场调查数据,使用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对12篇结核病人实际督导方式及药物漏服情况的调查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半数以上结核病患者实际上为自服药(51.2%);家庭督导的比例(26.8%)高于医务人员督导(20.4%)。26.9%的患者存在漏服,城市结核患者的漏服情况(41.0%)要远比农村病人(14.3%)严重。对85篇结核病干预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1993年的研究中即已有结防医生负责培训、指导,基层卫生人员负责督导及随访,家庭成员负责督导的结核病人管理模式,时至今日,该模式在中国仍然处于主导地位。2000年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入到结核病防治中,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扩展。督导人员以家庭成员居多(38/50),其次为社区医生(20/50),而结防医生则主要负责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工作检查指导。对武汉市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进行分析表明:武汉市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对结核病人的费用减免、对特殊人群进行医疗救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过低,减免政策支付范围狭窄,对基层医务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对10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0名社区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一定数量的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92.16%的中心配备X光机,96.04%的中心设置了结核病督导治疗室并配备相关设备;90%以上的中心实施就诊肺结核病人登记、肺结核病例转诊登记、肺结核病例追踪登记;2009年每中心平均督导管理的结核病患者21.21人,由医务人员督导的比例平均为68.02%。对134名社区在治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半数患者可在10分钟之内步行到达可治疗结核病的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患者首治机构为结防机构(89.6%)并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78.4%):绝大多数患者(92.5%)有医保覆盖;多数患者认为报销补偿及时、手续方便、有效。患者支出主要集中在确诊之前,抗结核药品、护肝药品及检查费用的减免及贫困结核病人医疗救助取得一定的效果。研究结论1.结核病人“看服到口”比例偏低,规律服药不容乐观;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我国结核病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具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条件;4.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较易获取病人信任,在结核病人管理中具有一定优势;5.结核病人社区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政策建议1.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与管理中的作用,加大相关政策落实力度;2.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结核病防治的培训模式,提高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员业务素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和设备配备标准;3.出台针对结核病患者的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专项管理办法,将医保补偿政策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倾斜,加强对低收入结核病患者的费用减免。研究创新研究首次从政策、机构、人员及结核病患者等各方面,全面评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指标全面,数据详实,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首次深入探讨了结核病人诊疗费用的减免补偿机制及效果,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及实际工作开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局限因时间和经费局限,研究仅抽取武汉市江汉区和研口区的在治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样本量偏小,影响了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论的外推。对我国中、东、西部省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的在治结核病人进行抽样调查,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杨华林,包昌林,白丽琼,李艳红,龚德华,唐益,万燕萍,肖涛,范江静,陈有芳[9](2011)在《电话督导与传统督导对湖南农村肺结核患者干预效果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电话督导和传统督导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探讨电话督导在结核病防治管理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县村两级医师电话督导、县级医师电话督导、村级医师电话督导和传统督导4种不同干预模式完全随机地分配到4个抽样县;研究共纳入涂阳肺结核患者546例,其中3个电话督导组(即干预1组、2组、3组)分别有173、124和160例,传统督导组(即对照组)89例,对各组纳入的结核病患者随访观察1年;对4个抽样县的主要指标进行样本率和构成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治愈率为82.0%(73/89)相比,干预1组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升高,为94.2%(163/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2,P<0.05);干预1组肺结核患者的不规律服药率为1.2%(2/173),低于对照组的11.2%(10/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0,P<0.05);干预2组肺结核患者的不规律复查率为5.6%(7/124),对照组为18.0%(1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3,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电话督导有助于提高肺结核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适合于在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推广。

周成超[10](2011)在《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后,结核病疫情有所回升,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DOTS策略的实施及各级政府的日渐重视,中国结核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尽管如此,在结核病控制领域,中国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就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升至2.11亿。未来30年,中国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由于经济收入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健康观念差等原因,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相对较为严重。流动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是结核病疫情再次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多居无定所,流动性大,难以坚持规则治疗,治疗管理相对困难,造成耐药结核病比例增加,并增加传播的几率,给区域结核病控制造成诸多困难。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结核控制主要依靠及早发现病例和完治病人,以阻断传播和减少发病。早发现要求病例在接触卫生系统后能及时被识别为可疑症状者并迅速转诊到结防机构以确诊并治疗。病人求医过程的任何环节延误将增加其传播的几率,导致病人死亡率的提高。因此,能否及时发现病人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病人被确诊后,需要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对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重点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病人完成规则疗程。若治疗管理不善,会降低病人治疗成功率,导致耐药病人数量增加,降低病人治愈率,并进一步增加社会传播几率。因此,能否对病人治疗实施有效管理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又一关键过程。但是,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流动人口求医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系统研究,未见对流动人口求医行为路径的分析,也未见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领域的专题调查。为此,本研究选择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病人诊治过程中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两个重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索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障碍、治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效果提供相关政策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包括:研究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其障碍因素,构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模型;研究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及时发现及治疗管理的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从多角度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治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综合考虑调查前1年内登记涂阳流动人口病人数量、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因素,在山东省抽取了7个地级市的12个县(市、区)作为样本研究现场。选择在12个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正在接受治疗或调查前半年内完成治疗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对314名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了调查。此外,还从12个样本地区中选择6个县(市、区)开展了定性访谈,定性访谈对象包括选中6个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人、大夫、乡镇(街道)医生、卫生所(室)医生及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以了解他们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求医)障碍及治疗管理问题的认识。研究资料来源包括统计年鉴资料、文献资料、病人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及关键人物定性访谈。现场资料收集工作由经培训合格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及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部分工作人员承担完成。使用EPIDATA6.04软件建库录入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F检验、Mann-Whitney U、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定性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结核核心知识点认知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肺结核病主要症状”、“是否知道国家对肺结核病人治疗的免费政策”等知识点知晓率均低于75%,90%以上病人认为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等是影响病人结核病认知水平的因素。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天数中位数为10天,平均数为18.84天,就诊延迟率为40.8%;确诊延迟天数中位数为8天,平均数为15.62天,确诊延迟率为44.6%;治疗延迟天数中位数为1天,平均数为2.51天,治疗延迟率为65.6%。家庭总收入低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家庭总收入高的病人;来自贫困/低保户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非贫困/低保户病人;每周工作天数在5天以上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工作5天及以下病人;有医疗保险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低于无医疗保险病人;到达最近乡镇/街道卫生院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低于30分钟及以上病人;初始症状轻度和中度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初始症状重度病人;结核病认知水平低的病人就诊延迟比例高。低年龄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高年龄组病人;每周工作天数在5天以上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工作5天及以下病人;距离结防机构较近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低于距离在20公里及以上的病人;轻度初始症状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重度初始症状病人;首诊单位为卫生所(室)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于卫生院及其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状况差的病人确诊延迟比例高。个人年收入低的病人治疗延迟比例高于年收入高的病人;有亲人陪伴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无亲人陪伴病人;确诊症状为中度、重度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高于确诊症状轻度病人;与初始症状相比,确诊时症状加重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的比例比未加重病人低;认为结核病可以治愈的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认为不可以治愈的病人;知道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病人出现治疗延迟比例低于不知道免费政策病人。咳嗽是近70%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主要的初始症状。有48.73%的病人在出现初始症状后选择县级及以上机构首诊,32.8%的病人选择卫生所(室)首诊。文化程度、家庭债务情况以及初始症状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选择有关。小学及以下和初中文化程度患者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首诊比例低于高中文化程度者;家庭有债务的病人去卫生所(室)首诊比例高于无债务患者;无咯血/血痰者选择卫生所(室)首诊比例高于咯血/血痰者。病人到达结核病防治所前(含结防所),最少就诊1次,最多就诊9次,平均就诊2.96次,平均就诊了2.44个医疗卫生机构。病人求医过程就诊机构主要涉及卫生所(室)、乡镇(街道)卫生院、县(市、区)医院、县(市、区)以上医院、结防所等。病人首诊机构与病人求医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关。病人求医路径与病人确诊延迟相关,随着整个求医路径涉及机构数量的增加,确诊延迟天数(中位数)有延长的趋势。病人化疗前接受宣传教育率为81.5%。对病人督导管理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全程督导化疗占58.3%,强化期督导化疗占13.7%,全程管理占1.0%,自服药比例为27.1%。病人督导化疗率为72.0%,供方因素是影响病人督导化疗的重要因素;此外,病人工作情况(包括工作类型、工作时间)也是影响病人接受督导化疗的因素。有92.0%的患者自己保管药品,有8.0%的患者将药物交给基层医生保管。医生趋利动机及病人对歧视的惧怕是造成医生保管药物比例低的原因。37.6%的病人表示在治疗过程中有县级结防机构医生到住处访视,39.8%的病人表示在治疗过程中有基层防保医生到住处访视。两级医生访视比例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县乡两级医生人员不足及经费有限。有15.9%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服药不依从现象。婚姻状况、化疗前是否接受宣传教育、免费政策对治疗激励性评价、督导管理人员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相关。在婚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未婚病人;化疗前未接受宣传教育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接受宣传教育者;认为免费政策对治疗没有激励作用的病人服药依从率低于认为有激励作用者;由基层医生监督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着高于无人监督者。在已经终止治疗的病人中,治疗成功率为80.5%。知道结核病治疗疗程的病人治疗成功率高于不知道结核病治疗疗程的病人。结论与政策建议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结核知识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病人文化程度及家庭类型等是影响其认知水平的因素。确诊延迟与就诊延迟对延迟发现有近乎同等的影响,确诊延迟率略高于就诊延迟率。经济贫困是制约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求医行为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此外,工作时间、初始症状严重程度、卫生服务地理可及性等因素对延迟发现也有重要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过程复杂,需要多次就诊、经历多家医疗机构才能获得规则的抗结核治疗。在首诊时,卫生所(室)将病人诊断为疑似结核病的比例非常低;文化程度、家庭债务情况以及咯血/血痰症状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选择有关。对流动人口开展常规结核病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人及时发现。未接受宣传教育的病人服药依从性显着低于接受宣传教育的病人,知道结核病规则治疗疗程的病人完成治疗的比例高。有27.1%病人无任何督导管理,而是自服药。自服药病人治疗效果要低于实施督导管理的病人。基层医生在病人发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事实上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92.0%病人的药品由病人自己保管;两级医生访视比例均较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中,有16.0%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能坚持规律服药。为提高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效果,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专项经费倾斜性投入力度,对投入资金加以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采取综合帮困措施,打破“贫困-结核病卫生服务利用低下-健康损伤-更贫困”的恶性循环,提高贫困流动人口结核病卫生服务可及性;(3)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激励,充分发挥基层医生在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中的作用;(4)开展流动人口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加强流动人口流出地宣传教育,利用流动比较集中时期开展健康教育,开发简易健康教育资料,开展以雇主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化疗前100%健康教育;(5)加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自我管理指导。创新性及不足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目前国内外未见有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诊治全过程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流动人口从出现症状到求医到治疗全过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了相应障碍因素,为及早发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改善其治疗管理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2)本研究在求医行为障碍因素分析及路径描述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及路径模型,为全面、系统了解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过程提供了依据;(3)本研究在描述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治疗时,为了解病人确诊后治疗的及时性,尝试使用了治疗延迟的指标,在描述病人治疗管理现状时,引入了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化疗前接受专业人员健康教育率指标,并从需方角度探索了治疗管理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不足:(1)本研究是以样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为基础的研究,所有接受调查的病人均是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病人。因此,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性。(2)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尽管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已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质量,但回忆偏性在所难免,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部分病人在接受调查时,可能会因为理解偏颇或不愿意透露有关敏感信息,对病人收入及支出信息的真实性可能会产生影响。

二、对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方法进行治疗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方法进行治疗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绪论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结核病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
    绪论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2)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管理中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人员组织架构和职责
        1.2.2 建立一般资料调查表
        1.2.3 运用调查表格
        1.2.4 实施
        1.2.4.1 干预时间
        1.2.4.2 干预内容
        1.2.4.3 干预方法
        1.2.5 评价指标
        1.2.6 资料收集
        1.2.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20例病人干预前后各阶段SDS、SAS分值比较(见表1)
    2.2 120例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2.3对遵医依从性行为的比较
3 讨论
    3.1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可以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提升个体心理应对能力
    3.2全程督导模式可以改善复治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综合能力,促进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3.3全程督导模式可以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遵医行为,保证治疗疗效的提升
4 小结

(3)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肺结核健康管理服务研究现状
    1.1《规范》政策出台前后,我国结核病防治
    1.2 健康管理服务
        1.2.1 健康管理的定义
        1.2.2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3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1.3.1 肺结核患者健康认知与行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3.2 肺结核患者全程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3.3 未完成肺结核全程治疗的原因
    1.4 国内肺结核治疗管理服务现况
        1.4.1直接面试下督导服药管理
        1.4.2 新型综合督导管理模式
        1.4.2. 1 手机短信及电子药盒
        1.4.2. 2 自我管理模式
        1.4.3 耐多药患者治疗管理
2 国外肺结核健康管理服务研究现状
3 肺结核病防治服务
    3.1 我国肺结核防控模式
    3.2 肺结核患者网络信息化管理
4 我国结核病防治的效果评价研究

(4)临沂市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沂市青少年肺结核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患病情况
        2.2 临床表现特征分析
        2.3 肺部X线特征
        2.4 肺外结核和合并症
        2.5 卡介苗接种史
        2.6 痰检
        2.7 管理方式
        2.8 治疗分类及治疗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青少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行为方式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2.2 不良生活习惯分析
        2.3 卫生习惯分析
        2.4 户外运动时间分析
        2.5 晒太阳时间分析
        2.6 生活行为对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发病风险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青少年肺结核患者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分析
        2.2 膳食多样化分析
        2.3 食物消费水平分析
        2.4 能量及产能营养素分析
        2.5 矿物质摄入水平分析
        2.6 维生素摄入水平分析
    3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和目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地点选择
    3.研究相关定义及说明
    4.资料收集与分析
    5.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3.社区结核病管理面临的挑战
    4.社区TB医生从事结核病管理工作意愿及满意情况
    5.社区参与结核病管理服务决策制定情况
    6.社区TB管理相关需求
第四章 讨论
    1.社区结核病管理质量仍有待提高
    2.结核病患者对社区管理需求强烈
    3.社区结核病患者管理影响因素复杂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我国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及访谈提纲部分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全程督导管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体系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一、社区卫生服务
    二、DOTS策略
    三、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中国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及效果评价
    一、中国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的发展
    二、文献检索流程
    三、纳入研究主要特征
    四、实际督导方式
    五、干预人员及干预策略
    六、总体干预效果
    七、亚组分析结果
    八、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检验
    九、讨论与建议
第四部分 武汉市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二、财政投入
    三、免费检查及药物
    四、特殊人群费用减免
    五、讨论与建议
第五部分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核病防治能力调查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三、结核病防治人员设备配置情况
    四、结核病防治服务提供情况
    五、社区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基本情况
    六、结核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需求情况
    七、社区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内容
    八、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九、讨论与建议
第六部分 武汉市社区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情况调查
    一、社区结核病患者基本情况
    二、结核病诊疗情况
    三、结核病诊疗相关费用
    四、结核病诊疗费用补偿减免情况
    五、社区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情况
    六、讨论与建议
第七部分 总结
    一、研究小结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DOTS策略的发展及社区在其中的作用
    一、DOTS的提出与发展
    二、有关DOTS策略的争议
    三、DOTS策略,病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1:附表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9)电话督导与传统督导对湖南农村肺结核患者干预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样本含量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一) 分组
        (二) 干预模式
    四、 研究内容
        (一) 一般情况
        (二) 效果评价指标及指标的计算公式
    五、数据处理
结 果
    一、基本情况
    二、治疗转归情况
    三、干预效果比较
讨 论

(10)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1 全球结核病流行概况
    2 全球结核病流行控制策略
    3 中国结核病流行概况
    4 中国结核病控制策略
    5 中国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严峻挑战
    6 中国流动人口现况
    7 人口流动对结核病疫情影响
    8 国内外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1 国外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2 国内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研究现状
        8.3 国内外相关研究空白点
第3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问题与框架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框架
    2. 研究现场
    3. 研究对象
        3.1 定量部分
        3.2 定性部分
    4. 研究工具
    5. 调查内容
    6. 资料收集方法
        6.1 常规资料来源
        6.2 现场调查
    7. 资料分析
    8. 研究技术路线
    9. 变量及概念界定
    10. 质量控制
    11. 伦理学考虑
第4章 调查对象一般特征及对结核病认知分析
    1. 山东省社会经济状况及肺结核病流行概况
    2. 样本县(市、区)社会经济状况和肺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
    3. 接受调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4. 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第5章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模型分析
    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
        1.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模型
        2.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首诊机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2.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路径模型
第6章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现状评价
    1. 化疗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宣传教育情况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化疗情况
    3.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3.1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情况
        3.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3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多因素分析
    4.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4.1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率单因素分析
        4.2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成功多因素分析
第7章 讨论
    1 研究方法学
    2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两个延迟"--病人发现的主要障碍
    3 治疗延迟是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治疗不可忽视的问题
    4 贫困是制约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的主要障碍因素
    5 工作时间、初始症状、地理可及性等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延迟发现
    6 病人求医路径及与病人确诊延误的关系
    7 结核病健康促进及化疗前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的重要性
    8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情况
    9 基层医生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管理中的作用
    10 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
    11 本研究创新性及不足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对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程督导方法进行治疗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现状及远程督导化疗管理模式的研究[D]. 郭鹏. 山东大学, 2020(08)
  • [2]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管理中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居朝霞,沈丽燕,曹维宁. 全科护理, 2020(12)
  • [3]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J]. 李小媛,黄家运,雷程远. 职业与健康, 2019(23)
  • [4]临沂市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孙玉霞. 青岛大学, 2019(03)
  • [5]新结核病防治体系下我国渝黔两地社区结核病管理现状及需求研究[D]. 蒲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全程督导管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孙林岚,丁永军. 医院管理论坛, 2015(05)
  • [7]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腾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结核病防治体系中的作用研究[D]. 侯万里.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9]电话督导与传统督导对湖南农村肺结核患者干预效果的比较[J]. 杨华林,包昌林,白丽琼,李艳红,龚德华,唐益,万燕萍,肖涛,范江静,陈有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11(10)
  • [10]山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求医行为及治疗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 周成超. 山东大学, 2011(11)

标签:;  ;  ;  

全程督导法在肺结核患者救治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