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香山中学实行公开校务

荆门香山中学实行公开校务

一、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论文文献综述)

靳涌韬[1](2012)在《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教育就已步入到变革的时代。作为一种教育性的社会组织,现代学校的变革行为已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但是,在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中存在着令人无法忽略的忽视或无视教育本质归属的现象,甚至一些有悖教育本质的反教育现象在变革中出现并被大肆宣扬;教育主体和教育组织的变革自觉仍未形成;教育学视角在学校变革的研究领域中缺席;一线教育实践中显现出严重的跟风、盲从现象……现实中的种种现象预示着教育学视域下现代学校变革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论文从现代学校变革的国内外历史演变起笔,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解读西方国家现代学校变革主题的流变,回顾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基本历程,立足史实,旨在审视与反思;采用举事实例证的方法,对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进行现状剖析,对现存的效能分析方式进行事实解析,剖析实然状态,旨在阐释教育学视域下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的应然取向;并以个案解读的方法加以诠释。现代学校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社会的学校,是一种现代性的学校。观念上的现代性是其根本特性。西方国家早在工业革命后就已进入到现代学校建设时期。在经久不衰的变革历程中,先后经历了现代学校规范建设、关注儿童自由发展、谋求学校办学效率、追求弱势群体教育平等、探究学校效能和重建优质学校教育六个演变阶段,出现了一些深具影响力的学校变革典范。我国现代学校产生较晚,始于清末资产阶级不彻底的革命时期,经过民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才基本确定;建国后我国现代学校变革先后经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学校、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重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的变革三个基本阶段,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学校变革事例。学校变革是对学校现状的根本性变革,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且这种动态生成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组织性。剖析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窘境和诉求并存。现代学校变革总是不经意间就陷于变革窘境中,变革的初衷总是很难实现,表面化、形式化的变革总是挥之不去,最严重的就是变革主体不同程度的缺位与游离。有效性反映的是一种增值关系,表现在结果的“增”和“有”上,是基于比较后的一种价值判断。在我国,目前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常见的分析方式就是结果导向和要素导向,近年来又增加了成本导向和收益导向两种思维方式。教育学视域下现代学校变革的有效性分析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合目的性、合教育性、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变革目标的设计应与国家的教育目的相和谐,不能违背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变革目标和变革行为要与教育本质属性相和谐,不能损害育人这一教育本质属性;变革方案要尽可能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不能牺牲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变革的效能是多层面的,任何一种单一的思维方式都难以准确把握。以教育学的视角分析学校变革的有效性时,应秉持目标·满意·模糊整合的思维方式进行。教育学属于复杂学科,精细的系统分析很难准确地对教育事实做出合理解释,使用模糊概念判断和模糊推理的模糊思维方式应是首选之一。而建基于整合思维方式上的分析框架则更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是:以学校变革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变革目标、变革方案、变革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为框架中的四个维度,各自选取不同的分析视角,以开放式的问题例举每一视角中的分析点。并以此分析框架对所选取的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

张斌[2](2007)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对荆门市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阐述了教育均衡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和揭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分析了教育均衡发展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要求,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提出了现阶段荆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以及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均衡的论点。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导言部分说明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研究的重大意义;正文部分(第一至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内涵,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视角分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历史沿革、管理体制、教育投入、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认真剖析了荆门市城区薄弱初中的类型、现状及成因,并从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推行发展性督导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荆门市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措施。

杨小微[3](2002)在《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文中提出我国社会正在向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社会转变,这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整体性转型,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在近代以来的教育变革中,最基本的和归根结底意义上的变革就是学校变革。学校变革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和教育组织,在受到外力(如社会转型)或/和内力(如学校员工自主发展的强烈愿望)的推动下发生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上的更新与改造。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之下,学校或迟或早、或主动或被动地要作出自己的反应:考虑来自社会的和个人的新需求,反思现实学校理念、制度和教育行为等的合理性,重新作出价值选择,调整或更新学校的教育目标、确定学校变革的基本任务。特定的变革任务引起变革者对变革对象的重新审视,对变革对象的认识程度决定变革策略方法的适切程度,在什么样的方法论思想(尤其是思维方式)指导下形成学校变革的理论、选择和运用变革的策略,对于变革的成败来说关系重大。 本文关于学校变革的方法论的讨论指向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人们对变革对象——学校的理念、目标、制度、结构、功能等如何进行重新认识;(2)基于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和个人发展新需求的思考人们如何作出价值选择并确定变革任务;(3)为实现变革任务人们怎样提出变革策略或策略体系;(4)在进行上述思考、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体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3章评述了20世纪西方学校变革的若干典型范例,首先重点分析了上半世纪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和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在变革理论和策略上的特征,概括出这一时期的变革方法论主要特征,即以革新的方式变革学校,以实验方法论思想丰富变革策略,以思维的连续性原则超越传统思维的二元对立。然后对欧美50-70年代以结构主义课程论为指导思想的课程改革、进步主义实验学校延续到50年代以后的失败的或成功的案例、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在“PRDD”战略中开发的权力—强制策略、经验—合理性策略、规范—再教育策略等变革实例进行了剖析;同时也对一些侧重于“思想探险”的案例进行了评论,这些案例如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和四种学习网络、古德曼的“六条替代性建议”、《学会生存》关于以自学为原则的学习化社会的描述等等。这一时期学校变革方法论上的明显进步表现在:在对象(学校)认识上发展出多种视角,在变革的价值选择中超越非此即彼,在变革的战略和策略考虑中体现系统思维。作者看到,80年代前后由于新世纪的临近人们普遍加强了前瞻意识和反思活动,这时学校出现了带普遍意义的三种基本转换,即从“工厂式学校”向“学校家庭”形态、由大型学校向小型学校、由单一学校形态向多样化学校形态转换。然而,在国家目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上,在变革权力的中心化与非中心化问题上,在技术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不同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而在美国出现标准本位、市场本位和学校本位三类变革策略各显神通,在欧洲出现了个别化的、组织化的和系统化的不同变革策略。一些作者,如加拿大的迈克·富兰等,开始运用复杂性科学的分析框架讨论学校变革问题,详尽探讨了变革目标和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学校变革中的学习(型)组织及合作的意义。在上述这些理念与行为的巨大变化背后,是更为深层的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从朴素的经验与缺少实证的思辨转向以“假设验证”为基本程序的实证主义经验思维,以连续性原则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系统思维方式超越线性思维方式,以动态生成观点丰富稳态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观点。 46章评述了发生在20世纪我国学校变革研究与实践的两次高潮,一次是20A0年代教育界有识之士发起的学校教育改革运动,走出了一条由移植到改造到创新的变革道路,其中陶行知、李廉方等人的学校革新与教学法改革尤其富有成效。另一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我国中小学学校变革的大发展,出现了由重点到一般、由建规范到创特色的学校发展的两大趋势,涌现出基层学校、高校科研和教育行政三股变革力量,作者从基层学校自发改革、大学理论工作者与基层学校协作研究,还有行政、基层、高校三股力量协同作战这样三大类型中精选出一些典型范例加以评说,并指出这一时期学校变革方法论上最显着的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变革实践。 在本文的最后两章,作者在指出每一次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性变化之后,着重阐述了复杂性思维运用于学校变革研究的重要意义,接下来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重新审视学校变革的对象、价值、任务,重新梳理了学校变革的理论范型,并重点讨论了变革策略与变革理论的互动、变革策略的类型及多样组合,以及变革策略如何在变革中不断地更新。作者强调指出,变革策略的更新要从人的观念更新开始,更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丰富多样的互动中实现,而更新策略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哲学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多种方法的“具体综合”——在开放的。具体的情境中发生的情理交织的、“有血有肉”的综合。

柯昌军,胡水金,王劲松[4](2002)在《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通讯员 柯昌军、胡水金 记者 王劲松)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近三年来,切切实实推行校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发展,受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多次表彰。 该校是湖北省的示范中学,有3200多名师生员工。在学校工作中,该校坚持决策公开化、民

云晖,许先则,车华枚,韩建国[5](2001)在《我们的队伍向未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师德师风建设纪事》文中指出 荆门市东宝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几百年来,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到了近代更是英才辈出。近几年,东宝区的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用区长胡道银的一句话说:"教师和教育是我们东宝区一个重要的品牌。"的确,从1997年以来,全区教师无一例违法犯罪,无一人修炼法轮功,无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

杨想森[6](2001)在《开展创“五好”活动促进班子建设》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荆门市教委党委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在领导班子中深入开展创"五好"(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作风好、团结好)活动。在创建活动中,我们认真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形式和内涵,突出重点,转变作风,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有效地带动了教委机关作风和教育行业作风的好转,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主

郭玉吉[7](2001)在《稳定与发展的生命线——荆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 去年夏季,荆门市委、市教委分别对荆门市龙泉中学、荆门市象山中学、钟祥市长寿一中、钟祥市中山镇伍庙小学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特别是自江泽民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

二、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学校与现代学校
        (二) 变革与学校变革
        (三) 有效性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外现代学校变革的研究概况
        (二) 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研究的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历史研究法
        (三) 举事实例证法
        (四) 个案研究法
    五、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论文框架
第一章 历史解读:西方现代学校的变革流变
    第一节 探索现代学校的基本规范
        一、 夸美纽斯规范现代学校的变革设想
        二、 裴斯泰洛齐科学的初等教育教学探索
        三、 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对现代学校规范操作的探索
        小结
    第二节 关注儿童的自由发展
        一、 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新学校”的创立
        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学校变革实验
        小结
    第三节 谋求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 沃特的葛雷学校变革
        二、 校本管理运动
        小结
    第四节 追求教育机会的平等
        一、 综合中学运动
        二、 可选择学校运动
        小结
    第五节 探究学校的效能
        一、 “有效学校”运动的提出
        二、 “有效学校”运动的发展
        小结
    第六节 重建优质的学校教育
        一、 美国的特许学校运动
        二、 英国的薄弱学校改造
        小结
第二章 历史回顾: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历程
    第一节 现代学校的艰难初生
        一、 晚清时期新式学堂的艰难起步
        二、 民国时期现代学校的发展
        小结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学校
        一、 规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变革
        二、 偏重效率的重点学校建设
        小结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重建
        一、 重点学校建设的中兴与消亡
        二、 示范/实验学校的涌现与变革
        小结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的变革
        一、 薄弱学校改造
        二、 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变革
        小结
第三章 窘境与诉求: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现状反思
    第一节 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窘境
        一、 变革的初衷很难实现,现实与预期总是存在着落差
        二、 实质性变革的缺乏和形式化变革的泛滥
        三、 变革力量不同程度的缺位、游离于变革实践,缺乏清晰的主动变革意识
        四、 无序、频繁的变革充斥着教育领域,出现疲劳、麻木、失语等变革现象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理性诉求
        一、 现代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的外显诉求
        二、 人的发展和成长——直接的本质诉求
        三、 社会的融合与转型——间接的派生诉求
第四章 原则与路径: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分析中常见的思维方式
        一、 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
        二、 要素导向的思维方式
        三、 成本导向的思维方式
        四、 收益导向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教育学视域下的分析原则
        一、 合目的性
        二、 合教育性
        三、 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第三节 教育学视域下的分析路径
        一、 秉持整合的目标满意模糊导向的思维方式
        二、 构建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框架
第五章 个案论证: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框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杜郎口中学的学校变革实践
        一、 学校变革的缘由与目标定位
        二、 学校变革的具体实践
        三、 学校变革成效
    第二节 杜郎口中学的变革有效性分析
        一、 变革目标分析
        二、 变革方案的分析
        三、 变革参与者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对荆门市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 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二) 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学视角
        2. 经济学视角
        3. 教育学视角──“科尔曼报告”
二、薄弱初中界定及荆门市城区薄弱初中现状
    (一) 薄弱初中的界定
    (二) 荆门市城区薄弱初中的类型及成因
        1. 企业办子弟学校转交地方政府管理的薄弱初中
        2. 直属两区教育部门管理的相对薄弱初中
        3. 新建改建的相对薄弱初中
    (三) 荆门市城区薄弱初中现状分析
        1. 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
        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3. 教师待遇差距明显,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4. 学校处地不利,声誉难以提高,吸引优质生源困难
三、均衡发展荆门市城区初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 创新机制
    (二) 加大投入
    (三) 整合资源
    (四)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及高中招生制度
    (五) 自主发展
    (六) 推行发展性督导评价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3)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社会转型与学校变革
    一、 社会转型:学校变革的背景与动力
    二、 学校变革:组织化的更新与改造
    三、 变革的方法论:任务、对象和方法体系的三方互动
Ⅰ.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学校变革
    1.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校变革的范例分析
        1.1 学校变革的前奏
        1.1.1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
        1.1.2 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对欧美学校的影响
        1.2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
        1.2.1 欧美社会转型期教育与社会的互动
        1.2.2 美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
        1.3 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1.3.1 杜威的学校变革理论
        1.3.2 杜威学校实验概述
        1.3.3 杜威的学校变革方法论评述
        1.4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实验:
        1.5 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
    2. 二十世纪50-70年代的西方学校变革典型
        2.1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转型与学校变革
        2.2 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变革的影响
        2.3 美国后期进步主义实验学校的余韵
        2.2.1 一个失败的案例:巴特菲尔德学校
        2.2.2 一些成功学校的经验
        2.3 北美西欧部分国家的PRDD策略
        2.4 学校变革的“思想实验”
        2.5 《学会生存》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
    3. 二十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校变革研究
        3.1 二十世纪最后20年西方学校变革概述
        3.1.1 学校变革的社会背景
        3.1.2 学校变革的繁荣景象
        3.2 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
        3.2.1 转换中的学校形态
        3.2.2 争论中的几个问题
        3.2.3 发展中的变革策略
        3.2.4 对策略的解释与设计
        3.2.5 对变革复杂性的关注
Ⅱ. 二十世纪我国学校变革的两个高峰期
    4. 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学校变革
        4.1 始于20年代的我国教育改革
        4.1.1 社会转型呼唤教育改革
        4.1.2 学校变革从移植走向创新
        4.2 学校变革典型范例分析
        4.2.1 李廉方的“廉方教学法”
        4.2.2 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
    5. 我国80-90年代的学校变革
        5.1 改革开放20余年学校变革的概观
        5.1.1 学校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与动力
        5.2 典型案例分析
        5.2.1 以基层力量为主的学校变革
        5.2.2 由大学科研力量领衔的学校变革
        5.2.3 行政、科研、基层三方力量整合的学校变革
Ⅲ. 新世纪学校变革方法论的重建
    6. 学校变革理论的方法论
        6.1 学校变革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演变
        6.1.1 思维方式演变脉络的简略描述
        6.1.2 从连续性思维超越二元对立思维
        6.1.3 以系统优化思维超越线性思维
        6.1.4 从系统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6.2 新思维方式关照下的学校变革理论
        6.2.1 学校变革对象的再审视
        6.2.2 学校变革任务的再确立
        6.2.3 变革理论范型的再梳理
    7. 学校变革策略的方法论
        7.1 变革策略与变革理论的互动
        7.1.1 变革策略及其与变革理论的关系
        7.1.2 变革策略与组织行为学理论
        7.1.3 变革策略与行动研究理论
        7.2 变革策略的类型及多样组合
        7.3 变革策略在实践中的更新
        7.3.1 策略更新从人的更新开始
        7.3.2 策略更新在互动中实现
        7.3.3 策略之策略——具体综合
结束语: 变革者在变革中成长
注释及参考文献
后记

四、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 靳涌韬.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对荆门市城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D]. 张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3]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 杨小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02(01)
  • [4]荆门市象山中学推行校务公开[N]. 柯昌军,胡水金,王劲松. 光明日报, 2002
  • [5]我们的队伍向未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师德师风建设纪事[J]. 云晖,许先则,车华枚,韩建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1(11)
  • [6]开展创“五好”活动促进班子建设[J]. 杨想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1(06)
  • [7]稳定与发展的生命线——荆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郭玉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1(Z1)

标签:;  ;  ;  ;  ;  

荆门香山中学实行公开校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