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谭少华[1](2021)在《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可惜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初中生信息检索教学并未作为一门课程,而与之最关联的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获取和保存信息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现代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检索教学相关文献和项目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掌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其次对调查问卷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的策略,在某初中选取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两个班级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后,对两个班级进行后测测试,结合三次项目教学法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和后测成绩计算出学生信息检索学习最终成绩,对比学习效果。对实验项目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对比以及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的调查,项目教学比传统教学在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等。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效果,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设计基于项目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黄筱夏[2](2021)在《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自主自能课堂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对自主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中,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出国内外有关自主自能课堂模式的现状和发展,以教与学相融合为设计理念,提出“P+R+2S”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生的“学”——“P+S”(Preview课前预习+Show课堂展示);二是教师的“教”——课堂授课;三是学生的“再学”——“R+S”(Reviwe复习回顾+Show课堂再展示);四是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本文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学生采用自主自能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以笔者所在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实习学校为研究基地;高一年级《自由落体运动》为研究内容;3个实验班共17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R+2S”教学模式;对《自由落体运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前后展开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R+2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优势,培养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实效,对新模式实施发现的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刘刚[3](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郝嘉月[4](2021)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基,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伴随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转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体验在本科教育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高校纷纷将学生体验嵌入本科教育的战略规划之中,围绕学生体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以优化本科教育的决策与管理。面对国家高等教育综合变革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将学生体验与本科教育高效整合,推动高校基于学生体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美国公立大学的旗舰,自21世纪以来,将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外部挑战转化为校内发展契机,基于学生体验对本科教育进行系统变革,实现了自身对一流本科教育的卓越办学承诺。本研究以一般系统理论、戴明环理论和院校影响理论为支撑,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流本科教育分为战略规划阶段、重点建设阶段、问责评估阶段与改进提升阶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其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进行系统探究。首先,回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外部推动因素、理论基础因素以及内部发展因素三方面,归纳其本科教育建设聚焦学生体验的动因;其次,梳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探究其中关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战略重点;再次,从本科教育的招生选拔、学位项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归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聚焦学生体验的特色化教育举措,探究其为优化学生体验而创设的学生支持机制、教师发展机制、问责评估机制与调查研究机制。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型、制定本科教育战略规划、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提升服务与管理机制、开展常态化教育质量评估、强化院校研究工作、营造多元包容校园文化七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

唐坤[5](2021)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进行的变革中,大量的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如今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人们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目标内在地要求教育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加以组织,否则其实现就无从谈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真实、更持续、更有意义的学习。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研究法,前期通过对国内外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实践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为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情况,对中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中职院校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并以布隆伯格理论模型作为审视依据,发现总结该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从布隆伯格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针对存在问题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从教师角色、学习责任、权力平衡及评价的过程与目的维度进行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桂林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99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知识建构、课程掌握等多个维度进行学习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在中职《网页制作》课堂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关于网页制作课程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提升学习兴趣。

沙凌云[6](2021)在《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以任务型教学及能力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研究案例,对该校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并从两个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四个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和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及两种授课类型(理论课和实操课)角度出发,去探讨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次研究得出结论:其一,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有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能力、判断、分析问题能力)有积极影响;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提升能力(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决策、执行、探究、迁移、自主学习、思维能力)有积极影响;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拓展能力(组织协调、革新、解决繁难问题能力)有积极影响。其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授课类型、不同任务类型视角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不同年级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专业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授课类型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稍有差异;不同任务类型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次研究拓展了任务型教学理论,也对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淼[7](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赵婉莉[8](2021)在《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开放教育时代的主要特征。慕课(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典型代表,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资源,网络上有丰富多样的优质MOOC资源可以用来辅助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其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本文以MOO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了解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再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将其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相结合展开实验研究并总结实验研究结论,以期拓宽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广大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应用MOOC辅助地理教学提供参考。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得出目前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阻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MOOC课程时长和难度的影响,缺乏学校政策的支持,缺乏MOOC平台的建设。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的需要,MOOC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和高质量。其次,根据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MOOC资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搭建初中区域地理MOOC教学平台和初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心理意识。最后,根据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阐述该MOOC与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以“青藏地区”作为课例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和MOOC辅助下的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在实验效果上的差异,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得以改善,学生的章节测试成绩相对较好,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文丽云[9](2021)在《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景区导游实务》作为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规范了景区导游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该课程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能独立开展导游服务,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应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和游客的特殊需求等。问题导向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研究在分析问题导向教学法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可借鉴优势的基础上,实地通过教师学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研了两所学校《景区导游实务》问题导向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法运用的比较频繁,但是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存在问题设计的灵活性不足、问题解决流程缺乏系统性、教学评价表的设置与景区导游人员的服务标准不符合、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不高、对问题的总结与延伸不足等问题。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各环节的重要性,并最终界定了本文教学法优化之后的教学流程。紧接着根据教学最优化理论,结合学情、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接下来的优化方案设计和优化行动研究奠定基础。针对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和优化路径初步设计了优化的方案。本研究结合问题导向教学法自主性、循序渐进性、启发引导性、协作性等原则对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进行优化路径的设计。为了全方位检验教学优化路径的有效性,展开了三轮行动研究,针对每轮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根据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结果以及学生的测试分数分析发现,优化后的PBL在提问环节更加灵活合理,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更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环节更加契合岗位职责要求,能更有效的对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研究证明经过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PBL教学存在的问题。

杨之葶[10](2021)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BOPPPS教学模型最初由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创建,主要运用于教师技能培训,该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引起众多学者关注,同时,师生课堂交流、学生课堂参与度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为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本研究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以探讨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于2020年9月-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中学开展,研究对象为高三(32)班全体学生,共34名。在研究期间,教师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师使用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的每份教学设计均围绕“B”,“O”,“P1”,“P2”,“P3”,“S”六大模块展开,并将以上教学设计分别应用于三次授课中。该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并应用?(2)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课堂应用及教学效果如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方法探讨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表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三次授课结束之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课堂参与意愿、课堂师生交流现状以及课后师生交流现状三个维度来了解学生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接受情况。除此之外,笔者特邀听课教师填写教师访谈提纲,该提纲围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以及课堂教学整体情况等四方面展开,授课前把访谈提纲发放给听课教师,以便其在听课过程中能够使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记录,并回答提纲中所涉及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方法,使得本研究更具客观性,从而更加真实可信。经研究发现:(1)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中,各教学模块清晰明确,教学目标的设定以行为动词引导,方便检测,其他五部分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所有设计均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宗旨,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深度参与式学习,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3)BOPPPS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同时,课堂教学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为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高,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效果良好。除此之外,该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且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和同行教师的一致认可。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
        2.1.2 教学策略
    2.2 PBL教学模式
        2.2.1 PBL概念
        2.2.2 PBL基本特点和要素
        2.2.3 PBL教学流程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3 情境学习理论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先导性研究
    3.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学生信息检索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的制定
    4.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原则
    4.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4.2.1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4.2.2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4.2.3 初中信息检索教学的实施条件
    4.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
        4.3.1 选定项目任务的策略
        4.3.2 项目规划和准备的策略
        4.3.3 管理项目的策略
        4.3.4 项目回顾及完善的策略
5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应用
    5.1 实验内容
        5.1.1 实验条件
        5.1.2 选取实验对象
        5.1.3 做出实验假设
        5.1.4 选择实验材料
        5.1.5 控制实验变量
    5.2 实验过程
        5.2.1 对照班的传统教学实施
        5.2.2 实验班的采用基于PBL教学策略的应用设计
        5.2.3 基于PBL《网上获取与保存信息》的教学案例
        5.2.4 基于PBL《制定旅游计划书》的教学案例
        5.2.5 基于PBL《网络信息辨真假》的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调查与分析
        5.3.1 学生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5.3.2 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总结
        5.3.3 基于PBL《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5.3.4 学生项目教学评价访谈
        5.3.5 教学总结与反思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二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三 发展学生自主自能,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四 实现教与学有机融合,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自主学习
        二 自能学习
        三 “P+R+2S”教学模式
        四 自主自能学习方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四 主体性教育理论
第四章 “P+R+2S”教学模式
    第一节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流程图
        一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二 “P+R+2S”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第二节 “P+R+2S”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能力
        二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 实现高中物理教与学的融合
        四 融入三种创新教学方法
第五章 “P+R+2S”教学模式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设计思想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第四节 教学流程与说明
        一 流程图
        二 流程说明
    第五节 教学过程
        一 学生的“学”——“P+S”
        二 教师的“教”——课堂授课
        三 学生的“再学”——“R+S”
        四 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
    第六节 教学后记
第六章 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践过程
    第二节 实验前师生对“P+R+2S”教学模式态度的调查情况
        一 对18 位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
        二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三 实验前调查情况的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小结
        一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二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三 实施“P+R+2S”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意见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不足
        (一)调查样本范围小
        (二)实验样本容量小
        (三)教学实践时间短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3)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1.1.2 学生体验在世界各国一流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为我国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一流本科教育
        1.3.2 学生体验
    1.4 理论基础
        1.4.1 一般系统理论
        1.4.2 戴明环理论
        1.4.3 院校影响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文献述评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个案研究法
        1.6.3 历史研究法
        1.6.4 比较研究法
    1.7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思路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历程与动因
    2.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历史进程
        2.1.1 初步探索期(二战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2.1.2 全面兴起期(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2.1.3 深化推动期(20 世纪90 年代后期—21 世纪)
        2.1.4 创新发展期(21 世纪初期至今)
    2.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发展动因
        2.2.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推动
        2.2.2 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学生转向
        2.2.3 成果证据回应问责的必然趋势
        2.2.4 学生体验理论实践的研究支持
        2.2.5 学校实现卓越发展的内在诉求
第三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立足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战略规划
    3.1 战略规划的制定环境
    3.2 战略规划的重点选择
    3.3 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
    3.4 战略规划的使命愿景
    3.5 战略规划的实施举措
第四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关照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关键环节
    4.1 本科教育的招生选拔
        4.1.1 公平竞争的招生录取
        4.1.2 综合全面的入学审查
        4.1.3 多元异质的生源结构
    4.2 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4.2.1 专博并重的课程结构
        4.2.2 创意新颖的课程类型
        4.2.3 学生民主的课程开发
    4.3 本科教育的专业学位
        4.3.1 研究旨趣的个人专业
        4.3.2 学科交叉的联合专业
        4.3.3 创新整合的同步学位
        4.3.4 跨校合作的联合学位
    4.4 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4.4.1 循序渐进的教学阶段
        4.4.2 科研参与的教学形式
        4.4.3 灵活适切的教学方法
第五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优化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保障机制
    5.1 学生支持机制
        5.1.1 严谨包容的服务机构
        5.1.2 互助合作的学生社区
        5.1.3 类型多样的经济援助
    5.2 教师发展机制
        5.2.1 组织机构与发展平台
        5.2.2 教学培训与奖励项目
        5.2.3 多元主体的评估制度
    5.3 问责评估机制
        5.3.1 重视效能的自愿问责
        5.3.2 评估质量的专业审核
    5.4 调查研究机制
        5.4.1 学生体验的调查项目
        5.4.2 改进决策的院校研究
第六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与启示
    6.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
        6.1.1 将学生体验置于全校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6.1.2 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优势互补
        6.1.3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跨学科的人才培养
        6.1.4 通过高影响力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学习机会
        6.1.5 依托机构联动保证服务与管理的高效实施
        6.1.6 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6.1.7 营造多元包容的校园氛围增进学生归属感
    6.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启示
        6.2.1 促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型
        6.2.2 顶层规划制定本科教育的战略决策
        6.2.3 跨学科界限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6.2.4 改善服务与管理满足师生主体需求
        6.2.5 开展常态化评估调查保障教育质量
        6.2.6 强化院校研究以推动高校科学决策
        6.2.7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实证研究法
    (四)核心概念
        1.学生
        2.以学生为中心
        3.课堂参与度
    (五)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二、相关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布隆伯格的理论模型
        1.教师角色
        2.学习责任
        3.权力平衡
        4.内容功能
        5.评价的过程与目的
        6.评论与启示
    (四)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三、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调查简介
        1.问卷设计依据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法
        4.调查对象与范围
    (二)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存在问题分析
        4.现状调研总结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布隆伯格理论用于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网页制作》课程内容特点
        2.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意图
    (二)教学设计
        1.课前阶段
        2.课中阶段
        3.课后阶段
    (三)教学实施
        1.课前学习准备
        2.创设学习情境
        3.理解学习任务
        5.自主操作完成学习任务
        6.阶段性分享与讨论
        7.作品的展示分享与评价
    (四)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作品分析
        2.作业情况分析
        3.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五)实践总结
        1.问题分析
        2.教学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访谈结果
    第三节 案例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建议、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理论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四)访谈提纲
        (五)知到教学平台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研究前测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研究后测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确定教学目标
        (三)确定课程内容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一)课前阶段
        (二)课中阶段
        (三)课后阶段
    七、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研究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启示
    三、研究的局限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思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节 MOOC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开发和应用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二、初中地理教师应用MOOC辅助教学现状分析
        三、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
        二、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初中学生拓宽知识获取渠道的需要
        四、MOOC课程内容的碎片化和高质量
第三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初中地理教师选取合适的MOOC资源
        一、MOOC资源的内容要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关
        二、MOOC资源的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MOOC资源的时长要契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 初中地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二、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第三节 搭建初中区域地理MOOC教学平台
    第四节 初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心理意识
第四章 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MOOC资源的选取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MOOC资源的选取
    第二节 实验前的教学准备
        一、MOOC平台的搭建
        二、课前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 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
        二、案例分析
        三、课后测评
    第四节 实验结论
        一、实验结论
        二、研究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要求
        2.传统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3.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优化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有益尝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五)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PBL
        2.《景区导游实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互赖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4.教学最优化理论
三、《景区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访谈设计
        2.调研结果分析
    (二)PBL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设计灵活性不足
        2.问题解决流程缺乏系统性
        3.教学评价表的内容设计与景区导游服务标准不符合
        4.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不高
        5.教师对问题总结与拓展引导不足
    (三)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PBL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明显
        3.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
    (四)《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PBL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1.师生对PBL教学的接受度较高,且具有优化PBL的愿望
        2.教师具有较高的提问素养
        3.《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内容适合PBL教学
        4.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
四、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方案设计
    (一)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优化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1.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的原则
        2.以教学目标和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托,坚持协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二)PBL的教学流程设计
    (三)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路径
        1.课前环节
        2.课中环节
        3.课后环节
五、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教学优化实践
    (一)教学优化行动研究方案
        1.优化目的
        2.实践对象
        3.行动研究课程内容分析
        4.实践步骤与效果评价
        5.行动研究方案整体思路图
    (二)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4.实践效果分析
    (三)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学生成绩结果分析
        3.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4.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果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PBL优化路径总结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1.研究反思
        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标要求
        1.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1.3 BOPPPS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启发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BOPPPS教学模式
        2.1.1 BOPPPS教学模式的概念
        2.1.2 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2.1.3 BOPPPS教学模式国外相关研究
        2.1.4 BOPPPS教学模式国内相关研究
    2.2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英语阅读教学国外相关于研究
        2.2.2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相关研究
    2.3 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交互作用理论
    3.3 BOPPPS教学原理
第四章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对象
    4.4 教学设计
        4.4.1 教学内容
        4.4.2 教学设计的核心
        4.4.3 BOPPPS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设计
第五章 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及教学效果
    5.1 课堂应用
        5.1.1 教学案例一:Journey down the Mekong
        5.1.2 教学案例二:Nelson Mandela
        5.1.3 教学案例三:Computers
    5.2 教学效果
        5.2.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5.2.2 课堂观察分析与讨论
        5.2.3 教师访谈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检索教学策略研究[D]. 谭少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D]. 黄筱夏.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3]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D]. 郝嘉月. 河北大学, 2021(02)
  • [5]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网页制作》课堂教学研究[D]. 唐坤.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D]. 沙凌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7]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MOOC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地理中国-青藏高原》MOOC为例[D]. 赵婉莉.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9]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D]. 文丽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D]. 杨之葶. 延安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以学生为中心的相互交流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