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电子邮件系统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电子邮件系统

一、一种基于移动因特网的实时Email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曾文英[1](2011)在《面向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移动环境下的各种业务应用已经日趋广泛。伴随而来的是移动应用环境下产生的数据信息呈指数式的增长,它带来了对移动环境下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管理的新技术需求,因此,有关面向移动环境下的数据存储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的有线网络中的分布式存储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带宽稳定、可持续服务、可扩展和高性能节点等都比较稳定的应用环境;但它在面对移动环境的异构性、分布性、高维性、动态性带来的移动数据管理的复杂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因此,不能直接应用于移动环境下的数据存储管理。由于移动环境的多源性、多宿性、自治性、上下文感知性和环境依存性,且面向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管理具有集中与分布的特点,因此,可以考虑借助移动Agent技术、移动数据库、分布式网络、跨层协作、网格计算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来构建移动环境存储管理与服务系统。另外,随着各种网络互通和融合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移动环境下设备与网格和云计算系统协作可以构建海量、持久、无限可扩展的存储资源与服务系统的市场前景巨大,并且良好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将会为移动应用的运行服务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基础。因此,面向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对移动环境下的移动网格体系结构与资源选择方法、移动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结构模型、移动数据库技术、基于无线Mesh网的层次化存储系统和移动环境下的存储服务QoS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移动网格结构模型(MGAM,Mobile Grid Architecture Model)和移动网格资源管理算法(MGRMA,Mobile Grid Resource Management Algorithms)。首先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计算和网格计算、支持移动环境存储服务的移动网格结构模型,其次,对移动网格的逻辑构成和形式化模型进行分析,给出了移动网格资源选择与分配方法和相关的移动网格资源协作算法,最后给出了移动网格的原型和应用实例,并进行了模拟测试和性能分析。2.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环境的自适应分布式存储服务的系统结构模型(SDSSAM,Self-Adaptive Distributed Storage Service Architecture Model),SDSSAM是一种结合移动计算的跨层协作式存储结构模型。首先描述了SDSSAM的各层次的功能;其次提出了SDSSAM结构中的跨层协作方式;最后给出了SDSSAM的分布式存储协作服务和自适应存储等算法。研究表明SDSSAM具有自适应、移动计算、分布式计算和自组织的特点,是一种具备了灵活性、自主性、协作性和群体智能的移动存储系统结构。3.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数据库的移动数据管理结构(MDMA,Mobile Data Management Architecture)和存储管理方法(SMS,Storage Management Solution)。移动数据库是移动分布式环境数据组织和存储的最有效的方式,为移动业务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移动应用一般基于移动数据库而实现。针对移动环境的特点,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数据库的移动数据管理结构和存储管理方法;其次研究了移动数据库中数据的预取与复制、缓存同步、事务处理、并发控制、广播机制等多种关键技术,为移动环境下数据存储与管理相结合提供可行的管理方法。4.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的层次化存储系统(HSSWMN,Hierarchical Storage System over Wireless Mesh Network)模型。首先提出了基于无线Mesh网的层次存储系统(HSSWMN)模型,并对其存储模型、存取算法、性能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研究了HSSWMN的名字空间与元数据服务、搜索与查找服务、注册与注销,可扩展性、负载均衡、容错机制、数据安全、复制与缓存机制和拓扑重构等关键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时延、吞吐量、误码率等进行了模拟测试,并对HSSWMN存储系统的可行性、可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性能分析。5.提出了一种面向移动环境数据存储服务QoS跨层模型(QCLMSS,QoS Cross Layer Model of Storage Services)和移动环境存储服务QoS确保算法(QASS,QoS Guarantee Algorithms of Storage Service)。首先对移动环境数据存储服务QoS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层次QoS的特征及关系;其次提出了QoS实施算法及性能模型,并对移动环境下存储QoS保证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全局优化、局部优化、多阶段优化、自适应优化等算法,并分析了移动存储系统的QoS实例,对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接入方式下磁盘I/O性能进行了模拟测试和分析研究。

吴昊[2](2008)在《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终端设备功能的逐渐强大,使得原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要,因此一种新的电子商务的模式应运而生,它就是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进而需要开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属于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用户终端安全、方便、快捷地记性商务交易,其特点是不但能兼容早期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增加了对移动设备用户的支持。本文以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的开发为研究课题,以详实的背景介绍、相关技术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阐述了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一种解决方案。旨在利用成熟的J2EE(Java2平台企业版)技术建立一个高效快捷、扩展性强、面向计算机用户和移动通信设备用户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来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向前发展。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下JSP/Servlet/JavaBeans/Database的四层软件体系结构,结合电子商务平台中任务交易的现实意义,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扩展性强、面向计算机用户和移动通信设备用户的任务交易平台。该平台使用SSL(Secure Socket Layer)协议及数据加密等技术来保障该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用户对交易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需要,提供给用户诸如实名认证管理和个人任务和账号管理等实用功能。

刘海苑[3](2007)在《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远程教育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有力地推动远程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优秀学习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学习交流的方式。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中,学生的答疑主要通过BBS进行。然而基于BBS的交互中,仍然存在BBS和平台不稳定,登录速度慢、缺乏硬件设备、教师的回复不及时、BBS上的帖子内容重复,浏览费时费力、自身在线学习的技能、BBS登录麻烦功能不强等问题。移动通信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等)使用方便灵活,随着终端硬件和通讯费用的不断降低,其普及推广的速度惊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短信息服务是我国最为普及的通信服务,如果将其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针对远程答疑中现存的问题,充分利用其成本低、普及率高、灵活便捷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并开发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将其应用于远程答疑中,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首先根据课题研究背景和移动学习以及短信息教育应用的文献调研情况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内容,然后阐述了课题的相关概念和所应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对短信答疑的需求;对移动学习的特征、关键技术作仔细的研究,得出系统在目前情况下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从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入手,结合web开发特点和软件工程思想,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出了短信平台系统的功能模块,选择面向对象的、易扩展的APS.NET编程语言及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开发环境。在系统的应用部分,抽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2006秋季学期选修《远程学习方法》的学员参与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试用实验,并通过访谈、评价研究以及系统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得了有关系统设计与应用情况的评价与反馈。

孟妍[4](2006)在《基于移动WEB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能够在移动中交换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用于移动设备的数据交换业务日益增长。移动商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的网上商务,是电子通信的最新领域之一。移动商务依靠无线设备和移动商务应用程序提供的这种更灵活的方式来调整商业信息使之适应更广泛的企业和客户需求,使得商家和消费者、企业和员工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因此,创建移动WEB服务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中快速、灵活、高效地实现信息交换的需求,对于现代商务和个人活动中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信息价值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基于上述需求,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移动WEB的家电销售管理系统,并通过数据验证功能解决了因移动客户输入无效数据而频繁连接网络导致的大量耗费网络资源、浪费无线带宽成本和用户通信成本等问题。

李凌春[5](2006)在《移动因特网的需求分析及其体系结构研究》文中提出首先阐述了移动因特网的概念,对其基本需求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移动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王惠森[6](2006)在《我国移动C2C商务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移动商务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移动商务的广阔发展前景已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移动商务已不再是传统电子商务的简单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技术应用开发领域,是继承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双重禀赋而又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C2C作为电子商务中重要的应用模式之一,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淘宝、易趣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网站在2005已实现了逾100亿元的交易额。而新兴的移动技术的出现(如移动IP、交互式彩信、3G)、新型移动终端发展(如高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移动通信不断普及、移动服务资费日渐平民化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日益转变为移动C2C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推广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功能与市场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移动商务及C2C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商务平台的C2C业务模式,同时对这样一种移动C2C商务模式的业务流程、技术结构以及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并通过对市场调研工作所获得的数据分析,有力地说明了该商务模式的发展必然性、技术可行性、结构合理性以及其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刘惠颖[7](2006)在《基于组件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实时信息发布系统属于局域网内的信息发布系统,它采用丰富的交流方式,不但加快了各种信息流转速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而且扩大了知识共享范围,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技能。本文研究了组件技术,探讨了实时信息发布技术,包括各种传输协议、设计平台和发布方式,设计了基于组件技术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体系模型和功能模型,结合具体实例,开发了一个基于.NET组件技术的局域网内实时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局域网内信息发布的基本功能。

周薇[8](2005)在《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协议的研究》文中指出因特网技术和无线技术结合形成了移动因特网计算。随着各种各样有线因特网和不同种类无线接入网络的逐渐结合,越来越多的服务将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移动因特网环境中。最近几年,基于群组的应用、协议和算法已经获得了普及。本文通过对有线因特网和移动因特网的网络环境中群组成员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和设计了基于层次环模型的成员信息传播算法和拓扑结构维护算法。 该群组成员管理协议以并行与分布式方式运行,层次结构中每个代理维护与其可能的邻居相关的局部消息,包括领导结点、前一个结点、后一个结点、父结点和孩子结点。在每个逻辑环中,通过运行one-round令牌传递算法,每个代理独立地收集、生成并传播成员关系改变/成员更新消息。在整个层次环结构中,每个代理沿着层次结构独立地、周期性地传播成员关系信息。最终成员关系改变/成员更新信息通过成员信息传播算法传送到顶层逻辑环的领导结点。顶层逻辑环的领导结点记录全局的群组成员信息。在成员关系信息传播以及修复代理错误和网络错误的同时,层次环模型的拓扑结构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为此本文提出了重构层次环模型的拓扑结构维护算法。拓扑结构算法不但能处理成员改变引起的代理加入、退出层次结构,而且在利用错误检测机制的基础上能及时排除因结点出错或者网络出错引起的错误,从而恢复层次环结构。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证明,当群组规模变大以及群组成员分布区域变大时,该协议的扩展性很好;另外,该协议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 移动因特网的研究是有线因特网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大多数群组成员管理协议针对有线网络环境,未能充分考虑移动因特网特性,如主机移动性。本文设计的群组成员管理协议特别考虑到移动因特网的特性,对于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中山[9](2005)在《移动因特网中移动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因特网是因特网与各种无线网络组成的网络。现有的无线局域网、无线蜂窝网络、卫星网络等与传统的有线因特网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移动因特网。本文主要研究移动因特网中移动性管理算法,包括单播移动性管理算法和组播移动性管理算法。 本文在对移动因特网中单播移动性管理协议以及组播移动性管理协议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单播移动性管理算法:位置管理算法和切换管理算法。该算法有效地将宏移动性管理和微移动性管理的思想结合起来,采用我们提出的RingNet模型,限制切换处理开销在移动节点附近,借鉴域外地代理的思想如模型中的LBR(领导边界路由器),对家乡代理隐藏移动主机的移动性在LBR管理域中,使用组播作为数据包分发机制,发送数据包给移动节点所在AP(访问代理)相邻的AP,从而取得快速切换的性能。而且,本文的方案基于IP,与移动IP和路由优化选项相兼容。通过与HMIP(层次型移动IP)协议的定性比较,也显示了单播移动性管理算法的良好特性。对于组播移动性管理,本文基于一种简单的预测算法所提供的必要信息,利用提前资源预留的思想,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预测、RSVP(资源预留)的组播移动性管理算法。该算法创造性地设计了与AP和其它NE(网络实体如访问网关/边界路由器)密切相关的四种状态:Not-in-the-group(不在组中),PassiveReservation(被动预留),QuasiReservation(准预留),ActiveReservation(主动预留),以及与AP相关的两种范围:TransmissionRange和ReservationRange。通过判断AP的状态和移动主机与AP之间的距离,来实施相应的移动性管理操作。预测算法的引入减少了资源预留的盲目性,避免了带宽不必要的浪费,而资源预留的引入使得移动主机很自然地实现平滑、无缝切换。通过性能分析和比较,该算法具有较小的切换延迟。

罗军[10](2005)在《一种移动因特网中层次型QoS多径组播路由协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传统因特网发展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成熟,移动因特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因特网可以实现在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接入因特网的梦想。大量的移动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因特网的连接,并能够获得和固定接入一样的网络服务质量。这种潜在的巨大商业需求给因特网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在移动因特网中实现服务质量保证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 在对传统因特网和移动因特网的组播服务质量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移动因特网中一种层次型的满足QoS约束的多径组播路由协议QoSHMM。基于“同层成环、异层构树”的原则,它建立一棵QoSHMM组播树,从而在目的节点与源节点之间形成一条具有最短时延的路径和多条满足时延受限成本较小的路径。同时,在同层建环的过程中,遵从“最大环”的原则,让更多的节点加入到组播组来,这样移动节点能够得到及时的服务。该协议是完全分布式的,路由建立只根据该节点的局部信息完成。模拟结果显示,QoSHMM组播树在平均切换延迟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同时由于采用三态传输机制,它也具有很好的容错性。

二、一种基于移动因特网的实时Email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移动因特网的实时Email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技术及现状
        1.2.1 无线网络
        1.2.2 移动计算
        1.2.3 移动网格
        1.2.4 网络存储相关技术
        1.2.5 面向服务架构
        1.2.6 云计算与云服务
        1.2.7 移动环境数据管理
        1.2.8 存储服务与QoS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网格体系结构及其资源选择方法
    2.1 引言
    2.2 相关研究
    2.3 移动网格架构设计
        2.3.1 移动网格体系结构
        2.3.2 无线网格部分的体系结构
        2.3.3 静态网格部分的体系结构
        2.3.4 移动网格主要组件的功能
    2.4 移动网格的逻辑构成
    2.5 移动网格的形式化模型
    2.6 移动网格资源选择与分配方法
    2.7 基于移动网格的存储资源协作算法
    2.8 移动网格的应用实例
    2.9 移动网格的原型设计
    2.10 模拟实验
        2.10.1 移动网格的可用性模拟分析
        2.10.2 移动网格的服务性能模拟分析
        2.10.3 移动网格的传输性能测试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服务架构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
    3.3 基于移动环境的自适应的分布式存储服务架构
    3.4 集中式存储服务算法
    3.5 分布式存储服务算法
        3.5.1 分布式存储服务管理算法
        3.5.2 基于层次化分区域的多主节点协作算法
        3.5.3 性能分析
    3.6 自适应式存储服务算法
        3.6.1 自适应算法概述
        3.6.2 基于Agent的自适应协作算法
        3.6.3 基于博弈的分布式协作算法
    3.7 自主存储服务
        3.7.1 自主存储
        3.7.2 自主存储服务
        3.7.3 数值分析
    3.8 模拟实验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移动数据管理架构及存储管理方法
    4.3 移动性数据管理
        4.3.1 移动性支持
        4.3.2 位置数据管理
    4.4 数据副本与缓存管理
        4.4.1 预取与复制
        4.4.2 缓存同步管理
    4.5 事务与并发控制
        4.5.1 事务处理
        4.5.2 并发控制
    4.6 广播机制
    4.7 数据容错与安全
        4.7.1 恢复与容错
        4.7.2 移动数据安全
    4.8 复制算法设计
    4.9 模拟实验
        4.9.1 移动数据库系统性能分析
        4.9.2 实验结果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无线MESH网的层次存储系统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
        5.2.1 存储技术
        5.2.2 无线Mesh网
    5.3 基于无线MESH网的层次存储系统架构
        5.3.1 无线Mesh网的结构
        5.3.2 基于无线Mesh网的存储定义
        5.3.3 HSSWMN层次存储系统组成
    5.4 HSSWMN关键技术算法
        5.4.1 名字空间与元数据服务
        5.4.2 搜索与查找服务
        5.4.3 注册与注销
        5.4.4 存储服务系统架构及可扩展性
        5.4.5 存储负载平衡
        5.4.6 存储容错机制
        5.4.7 存储数据安全
        5.4.8 复制与缓存机制
        5.4.9 拓扑重构
    5.5 性能分析
    5.6 模拟实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动环境数据存储服务QoS研究
    6.1 引言
    6.2 相关研究
        6.2.1 网络QoS
        6.2.2 移动计算QoS
        6.2.3 存储QoS
    6.3 存储服务QoS定义与描述
    6.4 移动环境存储服务QoS层次模型分析
        6.4.1 存储服务QoS层次模型的建立
        6.4.2 基于异构通信基础设施的QoS
        6.4.3 基于代理的移动网络存储服务QoS
    6.5 移动环境存储服务QoS确保算法
        6.5.1 存储服务QoS保障机制
        6.5.2 全局优化的存储服务QoS保证算法
        6.5.3 局部优化的存储服务QoS保证算法
        6.5.4 自适应优化的存储服务QoS保证算法
    6.6 存储系统QoS实例
        6.6.1 对象存储系统QoS框架
        6.6.2 基于无线接入的对象存储系统QoS
        6.6.3 一种实用的存储服务QoS保证方法
    6.7 QoS性能模型设计
    6.8 模拟实验
        6.8.1 测试拓扑结构
        6.8.2 测试系统参数定义
        6.8.3 有线网络接入方式读写测试分析
        6.8.4 PC磁盘本地及网络映射盘I/O性能测试系统参数
        6.8.5 本地磁盘I/O性能
        6.8.6 有线网络下磁盘I/O性能
        6.8.7 无线网络下磁盘I/O性能
        6.8.8 无线多跳接入下磁盘I/O性能
        6.8.9 有线与无线双连接方式I/O读写性能
        6.8.10 系统I/O预测分析
    6.9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论文工作总结
    二、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2)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1.3 需求分析
    1.4 课题意义
    1.5 主要研究工作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平台体系结构选定
    2.2 J2EE 相关技术的选择
    2.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数据层库设计
    3.2 系统业务逻辑层设计
    3.3 系统表现层设计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数据持久化模块实现
    4.2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4.3 任务管理模块实现
    4.4 用户支付模块实现
    4.5 信件管理模块实现
    4.6 管理员模块实现
    4.7 论坛/博客模块实现
5 系统运行及测试结果
    5.1 系统运行环境
    5.2 用户页面测试结果
    5.3 管理员页面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6.1 系统总结
    6.2 不足与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课题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移动学习相关概念和特点
    2.2 相关理论分析
3、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
    3.1 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概要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4、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实现
    4.1 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结构
    4.2 短信系统的GSM网络无线接入模块
    4.3 短信系统的软件开发
    4.4 系统功能介绍
5、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与建议
    5.1 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应用
    5.2 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效果分析
6、研究总结与后续研究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远程学习短信交互调查
附录二 短信答疑系统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 远程研究人员对短信系统的评价
附录四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移动WEB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的技术背景
        1.2.1 移动因特网发展现状
        1.2.2 移动因特网中的连接代价问题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移动电子商务
    2.1 电子商务系统模型
    2.2 移动电子商务
        2.2.1 移动电子商务基础
        2.2.2 移动商务的优势和发展
        2.2.3 移动商务的业务类型
    2.3 移动商务在销售管理领域的应用
        2.3.1 移动商务应用领域
        2.3.2 销售管理领域的移动商务应用
    2.4 移动WEB 技术
        2.4.1 WAP 技术介绍
        2.4.2 WAP 与WEB 两者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移动WEB 的家电销售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总体设计
        3.2.1 模块设计
        3.2.2 数据库结构
    3.3 详细设计
        3.3.1 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3.3.2 功能设计
    3.4 数据验证功能设计
        3.4.1 通信代价问题分析
        3.4.2 数据验证功能对远程创建订单功能的改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移动WEB 的家电销售管理系统实现
    4.1 常用开发工具
    4.2 开发环境介绍
    4.3 移动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4.4 系统实现
        4.4.1 家电产品查询功能
        4.4.2 带有数据验证控件的远程创建订单功能
        4.4.3 数据验证控件效果分析
        4.4.4 订单管理功能
    4.5 常用类和控件
        4.5.1 有关数据库的类
        4.5.2 常用移动控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I:GSM 呼叫接续详细过程
详细摘要
Abstract
致谢

(5)移动因特网的需求分析及其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移动因特网概述
2. 移动因特网的基本需求
    2.1 移动情况下因特网的延伸
    2.2 因特网连接规范和服务质量(QoS)
    2.3 因特网协议的修改
    2.4 认证、授权和计费(AAA)
    2.5 资源管理
    2.6 网络体系结构的改变
3. 未来移动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3.1 应用层
    3.2 物理层
    3.3 网络管理层
        3.3.1 移动性管理
        3.3.2 流量管理
        3.3.3 服务质量管理(QoS)
4. 结束语

(6)我国移动C2C商务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移动商务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2.1 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2.1.1 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
        2.1.2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2.2 移动商务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
        2.2.1 移动商务的基本理论
        2.2.2 移动商务的特点与优势
    2.3 移动商务的实现技术
    2.4 移动商务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
        2.4.1 全球移动商务发展态势
        2.4.2 国外移动商务的应用
        2.4.3 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现状与相关问题分析
        2.4.4 移动商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 国内外 C2C 商务模式分析
    3.1 国内外C2C 商务平台的发展
        3.1.1 国外 C2C 商务的发展
        3.1.2 中国C2C 商务的发展历程
    3.2 对淘宝网运作模式的解析
        3.2.1 淘宝网的商务模式
        3.2.2 淘宝网中的亮点
    3.3 中国C2C 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发展思路
        3.3.1 对我国目前C2C 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
        3.3.2 我国C2C 商务市场的发展思路
第四章 移动 C2C 商务模式的构建
    4.1 移动C2C 商务模式的提出
    4.2 移动C2C 的技术结构
        4.2.1 移动C2C 的总体技术结构
        4.2.2 移动C2C 的应用系统结构
        4.2.3 移动C2C 平台可采用的实现技术
    4.3 移动C2C 商务运作框架
    4.4 移动C2C 业务实现流程
        4.4.1 移动C2C 用户终端注册
        4.4.2 商品信息的发布
        4.4.3 买方对商品信息的获得
        4.4.4 交易的达成及确认
        4.4.5 系统的移动支付流程
        4.4.6 物流环节的现实
    4.5 应用情景设想
第五章 移动 C2C 商务模式市场价值调研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7)基于组件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 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组件的实时信息发布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2.1 组件技术及组件平台
    2.2 实时信息传输协议分析
    2.3 实时信息发布平台分析
    2.4 信息发布方式分析
    2.5 发布信息分类及所适应的信息发布方式
    2.6 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
    3.1 系统的体系结构
    3.2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3.3 小结
第四章 实时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1 系统概述
    4.2 信息分析
    4.3 接口的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 系统组件模型设计
    4.6 组件间的通信
    4.7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4.8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5.1 本文得出的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因特网的相关背景
    1.2 群组通信系统
    1.3 群组成员管理研究现状与分析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问题的研究
    2.1 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协议面临的问题
    2.2 群组成员管理的分类
    2.3 基于不同网络环境的群组成员管理
        2.3.1 基于有线因特网的群组成员管理
        2.3.2 基于移动因特网的群组成员管理
    2.4 基于网络协议层次的群组成员管理
        2.4.1 基于网络层的群组成员管理
        2.4.2 基于应用层的群组成员管理
    2.5 基于视图特征的分类
        2.5.1 确定性群组成员管理
        2.5.2 概率意义上的群组成员管理
    2.6 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的基本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因特网中的群组成员管理模型
    3.1 系统模型
    3.2 相关机制
        3.2.1 移动性检测机制
        3.2.2 预留机制
        3.2.3 延迟离开机制
        3.2.4 错误检测机制
    3.3 相关概念的定义
        3.3.1 局部群组
        3.3.2 邻居检测
        3.3.3 MH、代理、令牌的数据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层次环模型的群组成员管理协议
    4.1 基本的组播传送协议
    4.2 基于局部组的成员信息传播协议
        4.2.1 One-round令牌传递算法
        4.2.2 成员信息传播算法
        4.2.3 成员信息传播协议的性能分析
    4.3 基于邻居检测的拓扑结构维护协议
        4.3.1 进一步说明邻居检测概念
        4.3.2 Neighbor-Repair算法
        4.3.3 Partition-Repair算法
        4.3.4 拓扑结构维护协议的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群组成员管理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5.1 层次环结构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分析
        5.1.1 可扩展性的比较分析
        5.1.2 可靠性的比较分析
    5.2 性能评价
        5.2.1 模拟工具
        5.2.2 模拟方案
        5.2.3 模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移动因特网中移动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因特网的历史
    1.2 移动因特网的特点
    1.3 移动性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1.4 移动性管理算法设计要求
    1.5 移动性管理研究现状
    1.6 移动性管理研究的意义
    1.7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单播移动性管理协议
    2.1 基于移动性管理的范围分类
        2.1.1 基于宏移动域的移动性管理
        2.1.2 基于微移动域的移动性管理
        2.1.2.1 蜂窝IP(Cellular IP)协议
        2.1.2.2 HAWAII协议
        2.1.2.3 层次型移动IP协议(Hierarchical Mobile IP)
        2.1.3 小结
    2.2 根据网络协议层次分类
        2.2.1 数据链路层移动性管理
        2.2.2 网络层移动性管理
        2.2.3 传输层移动性管理
        2.2.4 应用层上的移动性管理
        2.2.5 小结
第三章 组播移动性管理协议
    3.1 基于移动IP的组播移动性管理
        3.1.1 双向隧道(Bi-directional Tunnel)
        3.1.2 远程签署(Remote Subscription)
        3.1.3 其他改进方案
        3.1.4 小结
    3.2 基于层次结构的组播移动性管理
        3.2.1 两层的HVMP协议和MobiCast协议
        3.2.2 三层的两个协议—RelM协议和RMP协议
        3.2.3 RingNet模型
        3.2.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RingNet模型的单播移动性管理协议
    4.1 RingNet网络模型
    4.2 RingNet单播移动性管理算法基本思想
    4.3 算法数据结构描述
    4.4 位置管理算法
    4.5 切换管理算法
    4.6 单播移动性管理算法性能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预测和RSVP的组播移动性管理协议
    5.1 RSVP协议简介
    5.2 移动环境中的RSVP协议
        5.2.1 RSVP在移动因特网中的问题
    5.3 基于预测的RSVP协议
    5.4 基于RingNet模型组播移动性预测
    5.5 RingNet模型下基于预测的组播移动性管理
        5.5.1 基于预测的组播移动性管理算法框架
        5.5.2 组播移动性管理算法假定
        5.5.3 数据结构和操作
        5.5.4 基于RingNet模型预测子算法
        5.5.5 基于RingNet模型资源预留子算法
        5.5.5 基于RingNet模型组播切换子算法
    5.6 组播移动性管理算法性能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一种移动因特网中层次型QoS多径组播路由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QoS简介
    1.2 移动因特网QoS概述
        1.2.1 移动因特网概述
        1.2.2 移动因特网对QoS的影响
        1.2.3 移动因特网中QoS解决方案的要求
        1.2.4 移动因特网中QoS组播协议的研究
    1.3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QOS组播路由协议
    2.1 组播路由网络模型
    2.2 组播路由协议
        2.2.1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2.2.2 组播开放式最短路由优先
        2.2.3 协议无关的组播
    2.3 移动组播的性能评价
    2.4 移动因特网中组播路由协议
        2.4.1 远程签署RS
        2.4.2 双向隧道BT
        2.4.3 移动组播协议MoM和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RBMoM协议
        2.4.4 层次型组播代理MA协议
        2.4.5 RSVP在移动因特网中的应用
    2.5 QoSHMM协议的改进与发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次型QOS多径组播路由协议QOSHMM
    3.1 网络模型
        3.1.1 QoSHMM网络模型的基本结构
        3.1.2 QoSHMM协议的基本定义和数据结构
    3.2 QoSHMM协议的设计
        3.2.1 协议的基本思想
        3.2.2 算法描述
        3.2.3 QoSHMM形式化描述
        3.2.4 QoSHMM传输控制机制
    3.3 算法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OSHMM算法的模拟与实现
    4.1 基于NS2的模拟
        4.1.1 NS2简介
        4.1.2 TclCL
        4.1.3 模拟跟踪与分析
    4.2 QoSHMM算法模拟
        4.2.1 算法实现分析
        4.2.2 算法实现
        4.2.3 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一种基于移动因特网的实时Email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移动环境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关键技术研究[D]. 曾文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2]移动因特网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吴昊.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3]基于Web的短信课程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刘海苑.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1)
  • [4]基于移动WEB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与实践[D]. 孟妍. 吉林大学, 2006(05)
  • [5]移动因特网的需求分析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李凌春. 福建电脑, 2006(08)
  • [6]我国移动C2C商务模式的构建研究[D]. 王惠森.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7]基于组件的实时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刘惠颖.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6(05)
  • [8]移动因特网中群组成员管理协议的研究[D]. 周薇. 中南大学, 2005(05)
  • [9]移动因特网中移动性管理研究[D]. 高中山. 中南大学, 2005(05)
  • [10]一种移动因特网中层次型QoS多径组播路由协议[D]. 罗军. 中南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电子邮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