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

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

一、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东[1](2021)在《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制备玉米淀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淀粉应用涉及淀粉制糖、改性淀粉、工程食品、发酵工艺等多个食品加工行业,在淀粉的加工应用时,淀粉的纯度和提取率决定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而玉米淀粉的晶型结构和直链支链比例决定玉米淀粉的应用范围。传统的玉米淀粉制备方式采用湿磨工艺,在0.2%-0.3%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5-60 h,破坏玉米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复合结构。目前的研究表明玉米内部的结合方式主要通过蛋白质的二硫键相结合,此外还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力,如氢键作用力、疏水作用力、静电作用力等。研究挤压技术联用L-半胱氨酸来破坏淀粉和蛋白质的多种相互作用,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加速淀粉颗粒的释放,为新型环保型提取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采用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工艺制备玉米淀粉,分别对挤压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L-半胱氨酸添加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淀粉提取率为参考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的最佳工艺:挤压温度45℃、挤压水分50%、螺杆转速220 r/min、L-半胱氨酸添加量0.8%、浸泡温度50℃、浸泡时间12 h,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92.88%±0.28%,淀粉纯度为94.77%±0.38%,蛋白含量0.70%±0.08%,浸泡时间12 h。相较于传统工艺淀粉提取率增加1.42%,缩短浸泡时间36 h,此工艺能有效缩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属于环境友好型制备工艺。研究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ELP)对玉米蛋白结构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FT-IR)得到挤压能够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使氢键发生断裂,L-半胱氨酸引入新的官能团,改变蛋白结构;扫描电镜(SEM)表明挤压处理将蛋白颗粒破坏,形成大片絮状;色差分析得到挤压能够破坏蛋白结构,释放其玉米黄素,得到的蛋白颜色偏黄;DSC结果表明挤压后的蛋白会重组,形成更紧密的结构,使△H热焓值增高。将传统工艺(CS)、挤压联用H2SO3(EHS)和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ELS)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比较,FT-IR结果表明:挤压作用并未破坏淀粉化学结构;扫描电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LM)表明ELS和EHS相较CS而言,少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和沟槽;XRD图谱表明三种淀粉都为典型A型;粒径分布分析得到平均粒径ELS<EHS<CS,不同提取工艺对淀粉在分离过程中淀粉的水解程度不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ELS和EHS的溶解溶胀能力较CS会增大,而冻融稳定性较CS会降低;RVA结果表明挤压作用能明显降低淀粉峰值粘度EHS<ELS<CS;DSC数据分析得到热特性无显着变化,双螺旋结构和晶型结构均未受到破坏;体外消化试验结果得到,挤压作用能使得部分抗性淀粉变为快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CS>ELS>EHS。

孙婷,王峰,刘俊林[2](2019)在《我国粮油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粮油生产、加工的大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这些粮油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堆积,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综述了各种粮油原料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途径,以期为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参考。

周梦瑶[3](2018)在《黑龙江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位于享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的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总产、单产、商品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被评为中国玉米开发利用之乡。近几年,肇东市依靠国家政策优势,从玉米产业着手,抓住机遇依靠玉米办工业,利用玉米资源开发新项目,始终不渝的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形成了玉米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增效益的健康的产业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2016年我国取消了玉米临时储备政策,玉米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与需的矛盾凸显,对肇东市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冲击。所以,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意见。本文立足于我国和黑龙江省肇东市目前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肇东市的现状,发现现阶段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中的不足,例如产业规模小且综合利用较差、精深加工产品少、玉米及玉米深加工产品外运难以及环境受到威胁等问题。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理论,结合美国及我国吉林省在玉米深加工业发展上的先进经验,从中得出能够指导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一些启示。最后根据这些启示提出了加快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加大力度推广新型玉米深加工产品、改善物流运输方式、做好环保工作以及优化行业环境等一些有针对性地建议。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4](2017)在《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文中指出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其综合利用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东北地区地域环境及资源配置特点,综合评价了秸秆资源产量分布及焚烧问题,阐述分析了秸秆收储运模式和"五化"综合利用(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技术特点、配套装备及应用现状。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秸秆利用发展特点与借鉴经验,总结归纳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秸秆利用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秸秆利用政策、技术状况、市场企业需求及存在问题,指出了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闫荣[5](2016)在《玉米淀粉与蛋白质组合结构及分离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淀粉应用范围很广,涉及食品、医疗、饮料、造纸、包装、纺织、石油等方面。在淀粉的应用中,淀粉的纯度对淀粉的多种理化性质及应用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淀粉的产率和纯度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商品淀粉的产率及纯度必须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和技术,而工艺技术制定的依据是要明确玉米籽粒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目前比较明确的结合机制是通过玉米蛋白质的二硫键结合,其它结合机制还很少报道,因此,采用目前玉米淀粉生产工艺得到的淀粉产品中仍有一部分蛋白难以被分离,在副产品玉米麸质中也仍有较大比例的淀粉难以被提取,这表明除了二硫键,淀粉和蛋白质之间还存在其它的作用方式阻碍淀粉的提取与分离,但这部分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且尚无定论,不利于淀粉提取和纯化方法的改进及新方法的提出。因此,研究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之间结合结构及分离机理对提高淀粉产率和改善淀粉纯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普通马齿型玉米为原料,通过对玉米胚乳与淀粉湿法提取的不同产物(麸质、成品淀粉)在不同试剂处理后淀粉与蛋白的分离程度和结构变化的研究,以及湿法分离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吸附作用的研究,分析出玉米中淀粉与蛋白组合结构及分离机理,为找出提取淀粉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在玉米胚乳中淀粉被蛋白质紧密包裹,仅用水浸泡难以分离。根据玉米胚乳蛋白的构成和特性选取几种相应的试剂(氢氧化钠、亚硫‘酸、L-半胱氨酸、乙醇、酸浆)对玉米胚乳进行浸泡,通过对游离淀粉、可溶性蛋白及胚乳微观结构变化测定,并结合试剂浸泡机理分析可得出谷蛋白分子中的二硫键和氢键是导致淀粉难以提取的主要原因。此外,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都看到在游离出的淀粉颗粒上仍有一部分蛋白不能完全分离,表明玉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质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包裹关系,还有一部分蛋白与淀粉直接结合在一起。采用化学试剂法(脲、氯化钠、pH、SDS、L-半胱氨酸)测定玉米麸质中导致淀粉和蛋白紧密结合的作用力。通过测定游离淀粉含量及对试剂法破坏作用力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淀粉与蛋白难以分离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作用、二硫键和疏水作用。玉米麸质微观结构变化表明,未处理的玉米麸中蛋白质聚集呈大块,淀粉被包裹在麸质蛋白中。破坏分子间这几种作用力后,对玉米麸质中蛋白质的影响最大,蛋白质聚合程度降低,大聚合体被分解成小块或碎片,淀粉颗粒得到释放。麸质蛋白的SDS-PAGE结果表明,相对分子量45Da醇溶蛋白的聚合体被分解破坏,谷蛋白中相对分子量13.5kDa蛋白亚基数量增加,24.5kDa蛋白亚基数量减少。采用不同的试剂提取淀粉颗粒表面和内部结合蛋白,通过SDS-PAGE测定提取前后蛋白含量变化,分析出蛋白与淀粉结合方式。结果表明淀粉颗粒表面蛋白主要是以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同淀粉颗粒结合或吸附。内部结合蛋白与淀粉颗粒之间是以非共价键结合,疏水作用和氢键是其与淀粉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并且内部结合蛋白只有在淀粉糊化后才能被提取出来。采用蛋白酶酶解淀粉颗粒蛋白,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只能酶解淀粉颗粒表面蛋白,而中性蛋白酶可将淀粉颗粒表面蛋白和内部结合蛋白都酶解。淀粉颗粒结合蛋白对淀粉的性质有不同的影响。淀粉颗粒蛋白被提取后,淀粉颗粒中直链淀粉含量下降;X-射线衍射扫描结果表明淀粉的晶型未发生改变,但结晶峰强度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到淀粉颗粒表面的微孔变大,变多,且淀粉颗粒表面变的更加粗糙;RVA结果表明,淀粉的膨胀速度和糊化程度均增大。这些结果表明,蛋白可能与直链淀粉和脂肪复合在一起结合或吸附在淀粉颗粒表面,在糊化过程中抑制了水分的进入,从而阻碍了淀粉颗粒的膨胀,降低了膨胀的速度和程度。研究了玉米贮藏蛋白在淀粉颗粒上的吸附条件及吸附等温线:确定吸附时间1h时吸附蛋白量最大;加热会使吸附量增加;在pH3-9范围内,随pH值增大,蛋白质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在pH值6左右时吸附量最大;吸附作用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果糖和甘露糖对吸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糖对吸附的抑制作用最强;添加酸浆可以降低蛋白吸附的发生,在酸浆添加为50%时蛋白的吸附量最少;淀粉颗粒表面孔洞数量增多和孔径增大能够增加蛋白的吸附量;本实验用的玉米蛋白在玉米淀粉颗粒上吸附等温线形状呈S型,属于II型吸附等温线。通过吸附等温线机理和吸附条件推测出,玉米蛋白在淀粉颗粒上的吸附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

董森[6](2015)在《脱淀粉玉米纤维制玉米纤维油、寡糖和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玉米纤维(也称玉米皮)是湿磨法加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廉价且丰富的副产品,其重量约占玉米干重的10-20%,现阶段一般将该玉米纤维作为动物饲料使用,其综合利用度较低。本文玉米纤维原料直接取自工厂生产线,经脱除淀粉处理后,分别探索了该原料制备玉米纤维油、寡糖和膳食纤维的工艺路线,为提高其综合利用度创造更高经济价值奠定基础。原料玉米纤维中含有19.41%的淀粉、18.52%的纤维素、37.47%的半纤维素、10.80%的蛋白质、3.51%的油脂及其他成分。原料中残留有较多的淀粉,会影响下游产品的提纯效果,继而影响到产品价值,因此对原料的有效深加工必须先脱除其残留的淀粉。亚硫酸浸泡玉米粒是湿磨法加工玉米淀粉的首道必须工序,本文利用原料中残留亚硫酸的酸性达到脱除淀粉的目的,其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料水比1:17(g/mL),此条件下的淀粉脱除率达89.09%。本文对比研究了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提取玉米纤维油的工艺:干脱淀粉玉米纤维在干燥后可采用溶剂浸提法玉米纤维油,其最优条件是料液比1:16(g/mL),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82.58%;湿脱淀粉玉米纤维可直接采用水酶法提取玉米纤维油,其最优条件是纤维素酶量4%,木聚糖酶量5.33%,料液比1:12(g/mL),时间24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75.05%。两种方法提取的玉米纤维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均较高,分别可达2870mg/100g、2960mg/100g。水酶法提取玉米纤维油的固形残留物经简单处理,即可制得膳食纤维。本文检测了所制得膳食纤维的常见指标,结果显示持水力为5.85g/g,持油力为2.98g/g,膨胀力为2.50mL/g,在胆酸钠浓度为2mg/mL和3mg/mL条件下吸附能力分别为20.15mg/g和40.63mg/g。结果显示本文所制膳食纤维符合标准。而水酶法提取玉米纤维油的酶解上清液经干燥即可得到寡糖混合物。半纤维素是膳食纤维的重要组成成分,且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木聚糖、阿拉伯糖等都是水溶性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因此原料中高含量的半纤维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湿脱淀粉玉米纤维在干燥后可用稀酸将半纤维素提取出来,其最优条件为酸解温度105℃,酸解时间2h,酸浓度1%,料液比1:12.5(g/mL),在此条件下半纤维素的提取率高达94.45%,而脱除出的半纤维素基本以寡糖或部分单糖形式存在。

典姣姣,田青,董贞,安民,惠明[7](2015)在《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文中认为玉米皮、玉米浆、玉米蛋白粉和玉米胚芽粕等作为玉米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营养价值丰富,可作为优质的饲料来源,既缓和饲料资源的短缺,又可降低饲料的成本,前景广阔;但目前各玉米淀粉厂对其的综合利用不够完全,导致部分资源浪费。对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及经济特性进行综述,并阐述其发酵工艺及在畜禽动物中的应用,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玉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供思路。

高伟[8](2013)在《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地处黄淮海夏玉米区,光热资源丰富,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适宜玉米的生长,常年玉米面积4300万亩左右,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左右。山东既是玉米生产大省,又是玉米消费大省。2000年以来,由于玉米特殊的饲料和工业加工价值,山东省玉米需求持续增加,已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2010-2011年度的供需缺口已达900万吨。在当前举国上下强调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新形势下,搞好玉米生产,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本文在玉米加工、玉米产业链等概念界定和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山东省玉米生产与加工情况、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SWOT分析、典型案例分析和促进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等七部分内容。主要研究结论是: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平均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玉米产量每年以2.59%的速度增长,2011年玉米产量为1978.7万吨,玉米单产平均每年以0.77%的速度增长;从饲料的总产量来看,山东省饲料总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14%,山东省占据着我国淀粉总产量的首位,玉米淀粉产量占全国玉米淀粉总产量的40%以上,2010年的产量为902.14万吨。相对于玉米产量来说玉米加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玉米生产的条件优势、玉米加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农业税减免、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是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优势;玉米加工产品品种少、技术落后和综合加工能力弱是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劣势;玉米饲料、玉米食品、淀粉及其衍生物的市场前景和玉米产量的发展潜力是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机会;玉米加工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加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是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威胁。山东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还受自然环境、加工技术设备、企业规模、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为此要加快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技术研发的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玉米加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山东省玉米加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培育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壮大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山东省玉米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山东省玉米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陈晓军[9](2013)在《鲜食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鲜食玉米种植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技术初探,通过对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加工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以明确适宜我国国情的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措施、形式和特点,从而为我国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以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分析和技术依据。

王研[10](2012)在《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生产新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三大主要玉米主产国之一,在年总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玉米在我国种植分布特别广泛,至2001年起,玉米的年产量已超过了小麦,跃居我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二位,因此我国的玉米资源极其丰富,玉米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粮食作物。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产业大省,积极开展围绕玉米的研究课题,非常符合我省农业形势的发展需求。目前,玉米资源的加工产业主要表现为三大主流:饲料生产、食品制造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现阶段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指利用玉米为原料进行淀粉、淀粉糖、酒精、调味品等产品的生产。在此过程中,玉米非淀粉组分—玉米皮被丢弃下来,早期大量的玉米皮资源被作为饲料,无法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后来经研究发现,玉米皮具有丰富的玉米膳食纤维,将这种膳食纤维成分再经高品质化处理得到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具有减肥调脂等生理保健作用。当代人们有嗜好高油高盐及缺乏运动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现代文明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频繁发生。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具有的保健作用正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上述疾病的发生。因此,将其加入食品中开发出具有减肥调脂等营养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在食品的加工制造方面,玉米虽然富含营养保健因子,但当单独食用时口感较差,因此其食用价值并未充分的发掘出来。在本研究中,利用食品挤压加工技术,由原料玉米粉生产玉米片,并在此工艺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一步完成混炼、熟化、杀菌、成型等生产工序的操作,以生产出具有生理保健作用的高纤维即食玉米片。这种产品不仅具有显着的保健功能,而且口感良好、香味浓郁,同时也实现了玉米产业副产物—玉米皮的高副加值综合利用,符合提倡推行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化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食品挤压加工技术进行玉米片的生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利用双螺杆食品挤压机和单螺杆食品挤压机进行玉米片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1)利用双螺杆食品挤压机生产玉米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全玉米粉为原料,玉米粉加水量为30%,挤出温度为180℃,螺杆转速为224r/min。(2)利用单螺杆食品挤压机生产玉米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种类为全玉米粉,玉米粉加水量为25%,挤出温度为160℃,螺杆转速恒定。根据感官品质鉴评结果与物性指标结果,确定利用双螺杆挤压食品机及其最佳挤出工艺条件进行后序产品—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的加工与生产。2、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的配方参数以全玉米粉和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作为原料,其中全玉米粉作为粉体物料的基准,考察原料加水量、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添加量及粒度等因素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后生产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的最佳配方参数为原料加水量53%,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添加量30%、粒度120目。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高纤维玉米片口感独特,酥脆可口,且富含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

二、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制备玉米淀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玉米淀粉的生产概况
    1.2 玉米淀粉的应用现状
    1.3 玉米淀粉的常见的提取工艺
        1.3.1 淀粉干法工艺
        1.3.2 传统湿磨工艺
        1.3.3 改进传统湿磨工艺
    1.4 挤压膨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4.1 挤压膨化技术概述
        1.4.2 影响挤压条件的主要因素
        1.4.3 挤压膨化技术在淀粉糖中的应用
        1.4.4 挤压膨化技术在变性淀粉中的应用
        1.4.5 挤压膨化技术在工程食品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原料
        2.1.2 材料与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三种不同工艺制备玉米淀粉工艺流程
        2.2.2 玉米淀粉提取率测定
        2.2.3 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制备玉米淀粉工艺优化
        2.2.4 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对玉米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研究
        2.2.5 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对玉米淀粉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2.3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实验
        3.1.1 挤压单因素结果
        3.1.2 浸泡单因素结果
        3.1.3 响应面试验对工艺参数的优化
    3.2 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对玉米蛋白结构研究的分析
        3.2.1 玉米蛋白红外光谱分析
        3.2.2 玉米蛋白颗粒形态的分析
        3.2.3 玉米蛋白色差结果分析
        3.2.4 玉米蛋白热力学特性的分析
    3.3 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对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分析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
        3.3.2 淀粉颗粒形态
        3.3.3 淀粉粒度结果
        3.3.4 X-射线衍射结果
        3.3.5 淀粉溶胀力和溶解度结果
        3.3.6 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3.3.7 淀粉糊凝沉性质和沉降体积
        3.3.8 淀粉乳凝胶的质构
        3.3.9 淀粉色差结果
        3.3.10 淀粉糊化特性
        3.3.11 淀粉热力学特性
        3.3.12 淀粉体外消化特性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本论文创新点
    4.3 工作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2)我国粮油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稻谷的综合利用途径
    1.1 碎米
    1.2 米糠
    1.3 稻壳
2 小麦的综合利用途径
    2.1 小麦麸皮
    2.2 谷朊蛋白
    2.3 小麦胚芽
3 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
    3.1 玉米芯
    3.2 玉米须
    3.3 玉米麸质
4 大豆的综合利用途径
    4.1 大豆豆渣
    4.2 大豆豆粕
5 结语

(3)黑龙江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文献综述
        2.1.2 国外文献综述
        2.1.3 小结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增长阶段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第三章 黑龙江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 肇东市自然状况
    3.2 肇东市产业布局与经济状况
    3.3 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现状
        3.3.1 总体情况
        3.3.2 以生产酒精为主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现状
        3.3.3 以生产淀粉及氨基酸等产品的企业的现状
    3.4 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3.4.1 企业规模小且综合利用较差
        3.4.2 精深加工产品少
        3.4.3 玉米及玉米深加工产品外运难
        3.4.4 环境受到威胁
第四章 美国及我国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4.1 美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经验
        4.1.1 走综合开发利用路线
        4.1.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1.3 注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2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经验
        4.2.1 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4.2.2 注重产业布局
        4.2.3 加工规模逐渐扩大
第五章 促进黑龙江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快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建设
    5.2 加大力度推广新型玉米深加工产品
        5.2.1 大力推广燃料乙醇
        5.2.2 大力推广生态塑料和有机酸
        5.2.3 大力推广玉米青贮饲料
    5.3 改善物流运输方式
    5.4 认真做好环保工作
    5.5 优化环境促进行业升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概况
    1.1 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分布
    1.2 作物秸秆焚烧现状
2 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
3 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1 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3.1.1 秸秆燃料转化技术
        3.1.2 秸秆气化技术
        3.1.3 秸秆液化技术
    3.2 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3.2.1 秸秆饲料物理转化技术
        3.2.2 秸秆饲料化学转化技术
        3.2.3 秸秆饲料生物转化技术
    3.3 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3.3.1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3.3.2 秸秆间接还田技术
        3.3.3 秸秆生化腐熟还田技术
    3.4 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技术
        3.4.1 秸秆清洁制浆技术
        3.4.2 秸秆复合材料生产技术
        3.4.3 秸秆农用材料配制技术
    3.5 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
4 国内外其他地区秸秆利用特点与经验
    4.1 国外秸秆利用特点与发展经验
    4.2 国内其他地区秸秆利用特点与发展经验
5 政府政策及管理措施
6 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7 结束语

(5)玉米淀粉与蛋白质组合结构及分离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玉米概述
        1.1.1 玉米主要用途
        1.1.2 玉米籽粒结构
    1.2 玉米胚乳中主要成分
        1.2.1 淀粉
        1.2.2 蛋白质
    1.3 国内外玉米淀粉提取的研究现状
    1.4 大分子复合物结合方式及相互作用的作用力
        1.4.1 大分子复合物结合方式
        1.4.2 大分子相互作用结合的作用力和化学键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玉米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结合体的微观结构研究
    2.1 材料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胚乳中淀粉和蛋白结合作用研究方法
        2.2.2 游离淀粉测定方法
        2.2.3 可溶性蛋白测定方法
        2.2.4 光学显微样品制备
        2.2.5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胚乳中淀粉和蛋白微观结构观察
        2.3.2 不同试剂浸泡对胚乳中淀粉和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2.3.3 不同试剂浸泡后胚乳结构变化的显微观察结果
        2.3.4 不同试剂浸泡后胚乳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结果
        2.3.5 不同试剂浸泡对淀粉和蛋白结合影响的比较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麸质中淀粉与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
    3.1 材料
        3.1.1 原料
        3.1.2 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玉米麸质中分子间作用力研究方法
        3.2.2 游离淀粉测定
        3.2.3 光学显微样品制备
        3.2.4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3.2.5 麸质蛋白SDS-PAGE分析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作用力对麸质中淀粉与蛋白分离的影响
        3.3.2 不同作用力对麸质中淀粉与蛋白分离的比较
        3.3.3 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作用力对麸质中淀粉和蛋白的影响
        3.3.4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作用力对麸质中淀粉和蛋白的影响
        3.3.5 麸质蛋白SDS-PAGE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品淀粉中难分离蛋白与淀粉颗粒结合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
        4.1.1 原料
        4.1.2 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淀粉颗粒表面蛋白与淀粉颗粒结合方式的研究方法
        4.2.2 内部结合蛋白与淀粉颗粒结合方式的研究方法
        4.2.3 结合蛋白SDS-PAGE电泳
        4.2.4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4.2.5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4.2.6 X-射线衍射
        4.2.7 糊化特性分析
        4.2.8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淀粉颗粒表面蛋白与玉米淀粉颗粒结合方式
        4.3.2 内部结合蛋白与玉米淀粉颗粒结合方式
        4.3.3 不同试剂抽提后淀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4.3.4 不同试剂提取后直链淀粉含量变化
        4.3.5 不同试剂提取后淀粉糊化性质
        4.3.6 不同试剂提取后淀粉X-射线衍射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蛋白与淀粉吸附条件的研究
    5.1 材料
        5.1.1 原料
        5.1.2 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玉米蛋白制备
        5.2.2 蛋白吸附率测定方法
        5.2.3 蛋白含量测定
        5.2.4 蛋白质与淀粉吸附条件确定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5.3.2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5.3.3 pH值对吸附的影响
        5.3.4 不同离子及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5.3.5 酸浆对吸附的影响
        5.3.6 糖对吸附的影响
        5.3.7 不同淀粉对吸附的影响
        5.3.8 玉米蛋白在玉米淀粉颗粒上吸附等温线研究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总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脱淀粉玉米纤维制玉米纤维油、寡糖和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淀粉与糊精
    1.2 玉米油
        1.2.1 玉米纤维油和玉米胚芽油
        1.2.2 植物甾醇
    1.3 膳食纤维
        1.3.1 膳食纤维的分类
        1.3.2 膳食纤维的组成
        1.3.3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3.4 寡糖
        1.3.5 半纤维素
    1.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意义
第2章 蒸煮法脱除玉米纤维残留淀粉的工艺研究及制糖初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脱淀粉实验方法
        2.2.1 玉米纤维残留淀粉的脱除步骤
        2.2.2 玉米纤维脱淀粉的条件研究
        2.2.3 处理纤维洗涤条件研究
        2.2.4 脱淀粉验证实验
    2.3 处理/冲洗液制糖研究
    2.4 相关测定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蒸煮法脱除玉米纤维残留淀粉的工艺研究
        2.5.2 处理纤维洗涤条件研究
        2.5.3 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
        2.5.4 处理/冲洗液的制糖研究
    2.6 玉米纤维主要成分含量对比
    2.7 小结
第3章 提取玉米纤维油的工艺研究
    3.1 溶剂法浸提玉米纤维油的工艺研究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溶剂浸提法实验方法
        3.1.3 溶剂浸提法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水酶法提取玉米纤维油的工艺研究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水酶法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水酶法验证实验
        3.2.5 结论
    3.3 两种方法提取玉米纤维油品质比较
        3.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2 实验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玉米纤维主要成分含量对比
    3.4 小结
第4章 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基本理化性能的测定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膳食纤维制备步骤
        4.2.2 膳食纤维的指标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膳食纤维理化性质测定
        4.3.2 膳食纤维主要成分含量对比
        4.3.3 糖渣中还原糖、总糖及平均聚合度测定
    4.4 小结
第5章 酸解法脱除脱淀粉玉米纤维中半纤维素的工艺研究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步骤
        5.2.2 酸解法实验设计
        5.2.3 测定方法
        5.2.4 酸解法验证实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木糖标准曲线
        5.3.2 酸解单因素实验结果
        5.3.3 酸解正交试验结果
        5.3.4 酸解验证实验
    5.4 玉米纤维主要成分含量对比
    5.5 酸解液成分分析
    5.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加工副产品饲料的特性
    1. 1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特性
    1. 2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应用现状
        1. 2. 1玉米胚芽粕及玉米皮的利用
        1. 2. 2 玉米蛋白粉的利用
        1. 2. 3 玉米浆的利用
    1. 3 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饲料的营养特性
    1. 4 发酵玉米加工副产品生产蛋白饲料的经济特性
2 玉米加工副产品生产蛋白饲料发酵工艺
    2. 1 菌种
    2. 2 生产工艺
3 玉米副产品发酵蛋白饲料在畜禽动物中 的应用
4 展望

(8)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玉米加工问题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对玉米加工问题的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玉米加工与玉米深加工
        2.1.2 产业链与玉米产业链
        2.1.3 产业集中度
    2.2 理论依据
        2.2.1 产业布局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3 小结
3 山东省玉米生产与加工情况
    3.1 山东省玉米生产情况
        3.1.1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的变动情况
        3.1.2 山东省玉米产量的变动情况
        3.1.3 山东省玉米单产的变动情况
        3.1.4 山东省玉米生产成本效益分析
        3.1.5 山东省玉米种植的区域分布
    3.2 山东省玉米加工情况
    3.3 小结
4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4.1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优势(S)分析
        4.1.1 山东省玉米生产的条件优势分析
        4.1.2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4.1.3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4.2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劣势(W)分析
        4.2.1 玉米加工产品品种少,结构单一
        4.2.2 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率低
        4.2.3 产能利用率低,综合加工能力弱
    4.3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机会(O)分析
        4.3.1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4.3.2 山东省玉米产量的发展潜力
    4.4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面临的威胁(T)分析
        4.4.1 企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4.4.2 粮食安全隐患
    4.5 小结
5 典型案例分析
    5.1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1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5.1.2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经验及启示
    5.2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5.2.1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5.2.2 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经验及启示
    5.3 小结
6 促进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6.1 玉米生产方面
        6.1.1 加大优质专用玉米推广力度,提高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益
        6.1.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6.2 玉米加工企业方面
        6.2.1 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玉米综合加工能力
        6.2.2 推进玉米加工工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6.2.3 完善行业协会,提高玉米加工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6.2.4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
    6.3 政府政策方面
        6.3.1 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支持玉米加工业的发展
        6.3.2 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满足玉米加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鲜食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1.1 目前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2 鲜食玉米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2.2 播期确定
    2.3 种植密度
    2.4 隔离种植
    2.5 采收期确定
    2.6 秸秆收获期确定
3 鲜食玉米加工技术
    3.1 采收后加工前贮存方式和时间对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蒸煮方式对品质的影响
    3.3 预煮时间
    3.4 封口真空度
    3.5 恒温杀菌时间
    3.6 冷冻方式
    3.7 包装形式
4 鲜食玉米效益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5 小结
    5.1 鲜食玉米综合利用
    5.2 鲜食玉米社会效益

(10)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生产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玉米概述
    1.2 玉米食品的发展趋势
    1.3 全谷食品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1.4 膳食纤维概述
    1.5 食品挤压加工技术概述
    1.6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8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利用食品挤压加工技术生产玉米片
    2.1 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基础组成成分测定方法
    2.4 玉米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2.5 玉米片挤出工艺条件的筛选
    2.6 玉米片感官综合品质评定
    2.7 结果与分析
    2.8 结论
第三章 利用双螺杆挤出技术生产高纤维即食玉米片
    3.1 材料与试剂
    3.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制备高品质玉米膳食纤维粉的工艺流程
    3.4 生产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的工艺流程
    3.5 物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3.6 结果与分析
    3.7 结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四、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挤压联用L-半胱氨酸制备玉米淀粉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D]. 何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2]我国粮油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J]. 孙婷,王峰,刘俊林. 农产品加工, 2019(16)
  • [3]黑龙江肇东市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D]. 周梦瑶.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4)
  • [4]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 [5]玉米淀粉与蛋白质组合结构及分离机理研究[D]. 闫荣.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0)
  • [6]脱淀粉玉米纤维制玉米纤维油、寡糖和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D]. 董森. 吉林大学, 2015(09)
  • [7]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概况[J]. 典姣姣,田青,董贞,安民,惠明. 饲料研究, 2015(03)
  • [8]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研究[D]. 高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9]鲜食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初探[J]. 陈晓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1)
  • [10]高纤维即食玉米片生产新工艺的研究[D]. 王研.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玉米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