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

H型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

一、H型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薇,刘保平,白锦军[1](2022)在《钢结构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方法要点及应用》文中指出以H型钢结构构件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为例,介绍了所用仪器与材料,检测前仪器调试和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分析了探伤中发现的缺陷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钢结构构件焊缝缺陷超声检测检出率的建议: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正确选择仪器、探头,检测操作中提高工作责任心等。

牛亚涛,周友龙,陈勇,刘阳,陈昊宇,刘俣[2](2021)在《H型钢焊缝区裂纹分析》文中认为针对Q345B H型钢角焊缝中产生的裂纹问题,通过对母材及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检验、接头宏观和微观金相分析、焊缝成形及硬度检测,对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裂纹为沿晶开裂的结晶裂纹,不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是造成焊缝出现结晶裂纹的主要原因。为防止裂纹产生,埋弧焊焊接时建议减小焊接电流和降低焊接速度,适当升高电弧电压。

姚小彬,刘殿民,赵会伟,王林昌,张玲[3](2021)在《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以及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本文对工业建筑中使用较多的焊接H型钢展开研究,研究其加工中的主要问题,确定制作要点,提供控制焊接变形的可行性建议,以此预防焊接变形,合理应用焊接H型钢,确保加工过程符合施工应用标准。

沈建芳,杨兰强,王国权,孙宝生,李佳明[4](2021)在《桥下U型槽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桩基变形影响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基坑开挖必将引起周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土体变形,从而对其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桥梁桩基倾斜、开裂甚至破坏。目前U型槽基坑对邻近桥梁桩基变形影响理论发展尚不完善,有必要大量积累这方面数据研究。基于宁波软土地区U型槽基坑邻近鄞县大桥施工的工程实例,采用MIDAS GTS NX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研究了U型槽基坑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变形影响。研究表明,采用MJS工法桩内插H型钢+一道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方案在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方面起了良好效果。在土体本构模型选取、土体参数取值合适的情况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估软土深基坑对周围环境变形影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王志兴[5](2021)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文中指出在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变革。装配式结构因具有环保节能、绿色生产施工、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建造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国家首要推广的新型建筑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其自重轻、承载力高、抗震性能优越和综合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得到推广和快速发展。随着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逐步推进,建筑钢结构构件的生产也正在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钢结构加工制造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结构行业的自动化进程及发展。通过以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方式组焊H型钢代替传统的手工与机械组装焊接,实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应用,该系统的研发对于H型钢的组焊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依托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二期)项目工程,通过总结和研究传统H型钢的生产特点和技术瓶颈,研发了自动生产H型钢的工艺路线,实现了H型钢的自动组立、焊接和矫正,减少了工人数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H型钢的组立采用了卧式组立的形式,实现了一次性组立,避免了行车的辅助,提高了组立效率;组焊H型钢的自动焊接根据腹板厚度以及焊接质量要求研发两种焊接工艺,即平角焊工艺和船型焊工艺,两种焊接工艺根据不同板厚形成全熔透免清根焊接工艺,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焊接质量要求,焊接时采用了激光跟踪的方法保证和自动焊接的接头质量;焊接自动矫正系统通过自动地对H型钢先进行夹紧定位、再输送至设备主机内,利用主机上的两套矫正和驱动装置、翼板下压装置、翼板矫平度检测装置、Simufact Welding焊接变形分析参数和输出辊道的共同作用下,完成H型钢两翼缘板的同步矫正,提高了一次性矫正的合格率,并且加快了矫正的生产效率。设计出了组焊H型钢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布局,提高了工艺布局的合理性,本系统可以满足最大化生产。组焊H型钢在整个自动生产过程中,各工位实现了信息的自动采集,各实时确定工作状态,便于整个生产系统的的信息集成,实现智能排产。

刘梦迪[6](2021)在《桥梁预制装配式横隔板构造与受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T梁桥横隔板是为了增强桥梁横向刚度、保持桥梁结构整体性而在T梁之间设置的传力构件,其通过变形协调,将荷载传递至各片纵梁上,起到荷载分配的作用。传统工艺是在现场采用现浇方式将横隔板与主梁连接起来,该方法在梁体架设就位后需进行大量的焊接与现浇作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这显然已与高效、环保理念相违背。近年来,在城市桥梁横隔板建设中,为避免传统施工方法产生的弊端,逐渐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横隔板施工方式,这对于中小跨径T梁、工字梁及小箱梁桥施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横隔板相比,其不仅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全面提升桥梁施工效率,符合经济环保的施工理念。本文依托于安徽省交规院装配式轻型简支T梁桥技术研究项目和同济大学混凝土预制横隔板连接性能研究项目,基于理论参数分析、模型加载试验与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 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与预制装配式横隔板的构造优化及受力问题,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H型钢横隔板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横隔板的合理结构形式和尺寸选取等,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与Midas civil,采用实体单元与空间梁格法等多种建模方法模拟分析了多片T梁之间的横向联系,研究不同建模方法对于荷载横向分布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各T梁支座反力的分布即为荷载的横向分布这一内涵。(2)选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钢横隔板参数分析,根据挠度、应力的变化去研究H型与K型两种钢结构横隔板的合理厚度与高度,从T梁结构受力情况与横隔板自身受力情况验证了预制钢结构横隔板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根据研究选择推荐的合理尺寸,分析比较了钢横隔板设计对于T梁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3)使用UHPC作为横隔板与主梁之间的湿接缝材料,对预制装配式横隔板进行荷载试验,开展横隔板与湿接缝的受力性能研究,以全面检验这种结构形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4)建立试验构件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加载过程中主梁挠度、应力以及横隔板、UHPC接缝受力状态,比对了试验结果。并根据传统的横隔板受力理论计算出其原型40m跨T梁桥在正常使用阶段横隔板的内力情况,比较验证该预制横隔板的可行性。

李贝贝[7](2019)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地震易损性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推广减震新技术的应用。然而传统钢结构存在以现场焊接为主,装配化程度不高,质量保证难度大,不适应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问题。自汶川地震后,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技术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但尚缺乏采用不同连接形式的屈曲约束支撑试验和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梁柱节点刚接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研究较多,但缺乏单边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与屈曲约束支撑协同抗震性能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屈曲约束支撑稳定的抗侧能力和屈服耗能能力、钢管混凝土柱优越的竖向承载能力和单边螺栓装配化连接能力,实现了结构各部件优势最大化,符合国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理念。为了解此类新型组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及地震易损性,开展了以下工作:(1)进行了五种采用不同连接形式的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试验和数值分析。评价试件的破坏模式、轴向弹性刚度、芯板应变、累积耗能等指标,探讨支撑芯板耗能段应变需求和结构设计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关系。提出考虑不同连接形式影响的屈曲约束支撑轴向等效弹性刚度计算公式,其理论值、试验值和有限元计算值之间吻合较好;明确了结构设计时应考虑节点板刚度对支撑总体刚度的贡献。(2)开展了两榀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拟动力试验。从试件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位移时程曲线、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和耗能时程曲线等指标评价此类新型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小震时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支撑为结构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中震时支撑开始进入屈服阶段耗能;大震及超罕遇地震时支撑充分屈服耗能,保护主体结构免受严重损伤。(3)基于纤维模型理论,采用OpenSees有限元程序建立此类新型组合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节点域的剪力-剪切模型和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模型是准确模拟此类新型组合结构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改进由方、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形成节点域的剪切公式;提出单边螺栓连接组合节点在正、负弯矩作用下的初始转动刚度、塑性抗弯承载力和转动能力的最优计算公式,考虑组合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优化组合节点弯矩-转角模型以考虑屈服后的应变强化效应。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采用上述理论方法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探讨了是否考虑节点刚度对框架支撑体系层面抗震性能的影响。(4)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能量平衡和整体失效模式的塑性设计方法来设计此类新型组合结构体系。以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失效模式为目标,提出考虑结构屈服后应变强化效应的能量平衡方程,建立此类新型组合结构整体屈服位移的计算公式;推导避免框架三类不利失效模式和实现整体失效模式的相关公式,推导过程中考虑组合节点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转动能力限值,有效解决了节点半刚性特征的性能化控制问题。设计6、9、12和20层典型结构,开展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以层间位移角、残余层间位移角、节点转动和支撑位移延性为指标,验证了提出的塑性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5)发展了基于IDA的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通过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和能力分析建立典型结构非倒塌易损性曲线,评估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平下发生不同极限状态的超越概率。提出以几何平均谱加速度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来评估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方法,简化了评估流程。建立了基于地震动逐次累加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推导结构层面、子结构层面和构件层面发生不同损伤事件的概率分布函数;考虑识别倒塌点的认知不确定性。以6层和12层典型结构为例,从结构、子结构和构件层面充分评估了结构发生不同层次损伤状态事件的超越概率,有利于针对性地制订防震减灾规划,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姜帅臣[8](2019)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关键施工力学分析与监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量使用,其建设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大型体育场馆,其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世界,成为了我国空间结构发展的里程碑。由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结构形式的复杂,其施工安装过程也比较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整体结构要经历多次应力重分布,一部分构件还会出现拉压应力的转换,施工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受力状态较正常使用阶段更为复杂。合理的施工步骤和每一步的按要求完成都对最终结构成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结构施工过程的受力分析和监测对比就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和结构形式,会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以适用不同的工程需求。对于采用整体提升的工程,其主要施工过程分为安装、提升和卸载,采用此种施工方法时一般需要设置辅助提升的结构提升架。对于采用整体提升法的工程,其提升点一般有多个,因此研究结构在整体提升过程中的提升不同步成了保障结构提升过程安全性的关键。另一方面,卸载完成意味着空间钢结构成型,卸载边界条件的模拟关乎着在后期温度荷载作用下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卸载过程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造时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以一工程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分析方法和监测手段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关键施工步骤的安全性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某体育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本文根据该工程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工艺,建立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合理的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2)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关键杆件应力和关键节点位移实施了跟踪监测。阐述了监测系统的组成、测点的布置以及施工过程中杆件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关键杆件的应力实测值和有限元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构应力和变形状态的数值模拟和试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了本文对大跨度钢结构施工阶段力学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和有限元法分析的正确性。(3)研究了整体提升施工法下提升不同步对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提升点支反力、节点位移以及杆件应力三个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经过综合的比选确定提升过程控制的提升点高差限值,有力指导了现场施工。(4)在初步卸载施工过程中,提出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提升架作为整体构建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和迭代技术,分析了从千斤顶悬吊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改进为提升架支承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两种施工方案在温度变化下的结构应力状态。通过对两个卸载施工方案的计算结果分析和比较,评估了提升架支承施工方案替代悬吊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减少了施工设备占用与费用支出。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于辰[9](2018)在《残余应力对H型钢结构承载力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轧H型钢由于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及施工简便等特点被作为主体构件广泛应用于钢结构中。在施工中大量使用对接焊接构件,但焊接残余应力会使构件的某些部位提前屈服,影响钢结构的承载能力。目前对热轧H型钢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尚无系统研究,其残余应力对构件及钢结构承载能力影响规律不清。本文研究热轧H型钢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并讨论其残余应力和外载荷叠加对构件及钢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H型钢对接焊接焊缝形式及焊接位置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课题具有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1.对热轧H型钢在五种对接焊缝形式下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残余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比较,给出较好的对接焊接焊缝形式。2.研究对接焊接对热轧H型钢梁、柱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在残余应力的基础上施加荷载,考察焊缝形式及焊缝位置对H型钢柱及两端固支梁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3.研究对接焊接对热轧H型钢框架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两层框架结构为例,考察焊缝形式及焊缝位置对框架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H型钢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与工字梁截面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对H型钢柱的承载力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但使H型钢梁的承载力下降,且焊缝形式及位置不同影响不同。对接焊接残余应力使框架结构的弹性极限承载力和塑性极限承载力均降低,焊缝形式及位置不同时影响不同。综合考虑焊接工艺及对构件及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焊缝形式中45°斜焊较好,平接直焊较差;焊缝位于梁端时,残余应力对梁承载力的影响较大;焊缝靠近框架柱固定端时,残余应力对框架结构承载力的影响较大,实际施工中应尽量避开这些位置设置焊缝。

王国锋[10](2016)在《典型钢结构中导波传播机理与损伤识别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工程结构损伤导致重大事故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对工程结构的损伤进行检测以预防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受人关注。在众多工程环境中,要求能够实现对服役中的结构进行实时、主动的检测。基于超声导波的损伤检测技术因其具有在线、实时、无损检测等优点,成为目前工程结构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其在薄板等简单结构中的检测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工程中使用的多为型钢或者是圆管结构。因此,研究导波在典型钢结构中导波传播机理以及损伤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论文首先综述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概述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导波基本理论、导波与损伤的相互作用、信号的激励与接收、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导波检测技术中损伤识别与定位方法等。通过以弹性波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探究导波在固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情况,并推算无限大自由薄板与无限长自由圆管结构中导波的频散方程。利用数值求解法并结合应用MATLAB软件,绘制出相对应的导波频散曲线。同时研究基于ABAQUS平台的有限元仿真方法,重点概述有限元仿真中网格与步长参数的选择,以及结构中损伤和载荷仿真建模的方法。最后介绍本研究中的实验平台。在对H型钢的损伤进行导波检测中,根据形状相似原则参考无限大自由薄板的导波理论。而在激励信号的选择上,综合考虑导波的多模式特性、频散特性、响应波强度以及激励信号周期数等因素对H型钢中导波传播的影响。在确定了激励信号的基础上,分析点激励与整周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下导波传播特性以及腹板翼板不等厚对导波传播的影响。根据Lamb波反对称模式对初始损伤和微损伤检测具有较强的灵敏性,Lamb波对称模式对损伤检测具有衰减小、长距离等优点。所以在对损伤大小识别的研究中,采用反对称激励的方式进行;而在对长距离损伤定位的研究中,采用对称激励的方式进行。H型钢损伤定位中,提出“六点时差定位法”,不仅能对H型钢的损伤进行轴向定位,而且能还完成周向上的定位。在流体管道中导波传播特性以及损伤检测的研究中,依据无限长自由圆管中导波的基本理论,基于减少导波模态等角度选择合适的激励信号。选择单点激励,多点接收的检测网络进行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本文中考虑到流体对管道中导波传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流体管道中导波传播情况以及损伤检测进行研究。在流体管道损伤的定位中,采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椭圆定位法”,能够完成管道中损伤轴向与周向的定位,但周向的定位精度远小于轴向。本文在H型钢和管道两种典型钢结构中损伤定位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对类似结构进行导波检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H型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型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钢结构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方法要点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超声波探伤前准备
    2.1 仪器及材料
        2.1.1 超声波探伤仪
        2.1.2 探头
        2.1.3 试块
        2.1.4 耦合剂
    2.2 仪器调整及灵敏度测定
        2.2.1 探头K值和前沿距离的测定
        2.2.2 表面补偿
        2.2.3 仪器及探头系统测定
        2.2.4 探头移动区和检测区
3 现场检测
    3.1 对检测部位的表面处理
    3.2 检测步骤
        3.2.1 检测中发现的缺陷
        3.2.2检测后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3.3 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4建议
    4.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4.2 正确选择仪器、探头
    4.3 检测操作中提高工作责任心

(2)H型钢焊缝区裂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化学成分及组织分析
    1.1 化学成分分析
    1.2 接头组织分析
2 焊接接头成形与硬度分析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裂纹的定性分析
    3.2 结晶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
        (1)力的因素
        (2)冶金因素
4 裂纹预防措施

(3)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焊接H型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制作焊接H型钢的方法
    2.1 放线与下料
    2.2 组对与拼装
    2.3 焊接
3 控制焊接H型钢变形的建议
    3.1 焊接H型钢存在的变形问题
    3.2 提升组对与下料的精度
    3.3 对焊接顺序与焊接工艺展开有效控制
    3.4 实施反变形控制
4 结论

(4)桥下U型槽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桩基变形影响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及基坑支护方案
    2.1 工程概况
    2.2 基坑支护方案
3 基坑施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1 数值模型
    3.2 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
    3.3 模拟工况
4 模拟结果分析
    4.1 基坑变形分析
    4.2 邻近桥梁桩基变形分析
5 结语

(5)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政策背景分析
        1.2.2 H型钢生产工艺国内发展现状
        1.2.3 组焊H型钢焊接发展现状
    1.3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方法进展
        1.3.1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存在的问题
        1.3.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要求
        1.3.3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方案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方案
    2.3 传统H型钢生产过程
        2.3.1 传统H型钢的组立
        2.3.2 传统H型钢的焊接
        2.3.3 传统H型钢的矫正
        2.3.4 H型钢自动生产的提出
    2.4 H型钢自动生产方案的确定
        2.4.1 H型钢的自动组立方案
        2.4.2 H型钢的自动焊接方案
        2.4.3 H型钢的自动矫正方案
        2.4.4 H型钢自动流转方案
        2.4.5 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集成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焊接工艺
    3.1 引言
    3.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的工艺路线
    3.3 组焊H型钢卧式组立的研发
        3.3.1 组焊H型钢卧式组立实施
        3.3.2 H 型钢卧式自动组立工位信息统计
        3.3.3 H型钢卧式自动组立实施功能实现
    3.4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焊接
        3.4.1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实施
        3.4.2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实施功能实现
        3.4.3 组焊H型钢自动埋弧工位信息统计
    3.5 H型钢主焊缝全熔透埋弧焊工艺
        3.5.1 双臂平角埋弧焊接H型钢工艺
        3.5.2 船形埋弧焊接H型钢工艺
    3.6 H型钢埋弧焊焊接后自动剪丝系统
        3.6.1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装置组成
        3.6.2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原理
        3.6.3 埋弧焊自动自动剪丝流程
    3.7 H型钢卧式矫正工艺
        3.7.1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工艺的实施
        3.7.2 Simufact.welding对组焊H型钢进行焊接变形数值分析
        3.7.3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功能工位信息统计
        3.7.4 H型钢卧式自动矫正功能的实现
    3.8 组焊H型钢自动流转
        3.8.1 组焊H型钢运输
        3.8.2 组焊H型钢的翻转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焊H型钢生产系统的集成
    4.1 引言
    4.2 系统集成原理
    4.3 生产系统的集成
        4.3.1 数据采集的内容
        4.3.2 生产加工管理
        4.3.3 能源和设备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分析
    5.1 引言
    5.2 生产工艺路线
    5.3 生产工艺布局
第六章 应用案例
    6.1 引言
    6.2 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工位应用案例
        6.2.1 H型钢卧式组立的应用案例
        6.2.2 H型钢自动焊接应用案例
        6.2.3 H型钢自动矫正应用案例
        6.2.4 H型钢自动生产工艺布局应用案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桥梁预制装配式横隔板构造与受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对于横隔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横隔板国外研究现状
        1.2.2 横隔板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研究
    2.1 引言
    2.2 T梁桥横向联系模拟
        2.2.1 模型设计
        2.2.2 有限元建模方法
    2.3 有限元模型建立
        2.3.1 Ansys实体模型
        2.3.2 Midas空间梁单元模型
        2.3.3 Midas梁格铰接模型
        2.3.4 Midas湿接缝平分模型
        2.3.5 Midas虚拟横梁梁单元模型
    2.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2.4.1 横向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
        2.4.2 不同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2.5 影响面与影响线
    2.6 荷载与内力
    2.7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7.1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概念简介
        2.7.2 基于修正偏心压力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2.7.3 梁格法概念简介
        2.7.4 基于梁格模型反算横向分布系数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横隔板研究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
        3.2.1 模型构造
        3.2.2 荷载施加
        3.2.3 钢横隔板尺寸
    3.3 25m H型钢横隔板T梁桥计算分析
        3.3.1 主梁跨中挠度
        3.3.2 主梁1/2处底板最大纵向拉应力
        3.3.3 中横隔板1/2处板底横向拉应力
    3.4 20m H型钢横隔板T梁桥计算分析
        3.4.1 主梁跨中挠度
        3.4.2 主梁1/2处底板最大纵向拉应力
        3.4.3 中横隔板1/2处板底横向拉应力
    3.5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3.5.1 基于修正偏心压力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3.5.2 基于梁格模型反算横向分布系数
    3.6 25m K型钢横隔板T梁桥计算分析
        3.6.1 主梁跨中挠度
        3.6.2 主梁1/2处底板最大纵向拉应力
        3.6.3 中横隔板1/2处板底横向拉应力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横隔板静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横隔板静载试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试验构件
        4.2.3 试验准备
        4.2.4 试验流程
    4.3 测量项目与方法
        4.3.1 横隔板试验测量项目
        4.3.2 主要测量方法
    4.4 加载的实施与控制
    4.5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横隔板研究
    5.1 引言
    5.2 横隔板计算理论
        5.2.1 横隔板内力影响线
        5.2.2 作用在横隔板上的计算荷载
    5.3 试验原型T梁桥横隔板计算
        5.3.1 试验原型构造
        5.3.2 计算过程
    5.4 有限元模拟
        5.4.1 模型构造
        5.4.2 材料及本构关系
        5.4.3 单元选取
        5.4.4 计算分析
        5.4.5 试验与模拟结果比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屈曲约束支撑研究现状
        1.2.2 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研究现状
        1.2.3 单边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及框架研究现状
        1.2.4 抗震设计研究现状
        1.2.5 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考虑不同连接形式影响的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试验与分析
    2.1 引言
    2.2 试件概况
        2.2.1 屈曲约束支撑设计
        2.2.2 节点板设计
    2.3 试验方案
        2.3.1 加载装置
        2.3.2 量测内容
        2.3.3 加载制度
    2.4 材料性能
    2.5 试验过程与试验现象
        2.5.1 试件BRB-GP1
        2.5.2 试件BRB-GP2
        2.5.3 试件BRB-GP3
        2.5.4 试件BRB-GP4
        2.5.5 试件BRB-GP5
        2.5.6 试验现象总结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6.1 滞回特性
        2.6.2 轴向弹性刚度
        2.6.3 芯板应变和变形需求
        2.6.4 拉压承载力不平衡特性
        2.6.5 抗拉强度调整系数
        2.6.6 延性和累积塑性变形
        2.6.7 耗能性能
        2.6.8 应变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考虑不同连接形式影响的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
        3.2.1 材料模型
        3.2.2 部件间的相互作用
        3.2.3 网格划分与单元类型
        3.2.4 边界条件与数值阻尼
    3.3 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试验验证
    3.4 试件BRB-GP1的滞回性能全过程分析
        3.4.1 芯板耗能段的变形发展
        3.4.2 芯板单元和节点板的应力发展
    3.5 试件BRB-GP2的滞回性能全过程分析
        3.5.1 芯板耗能段的变形发展
        3.5.2 芯板单元和节点板的应力发展
    3.6 简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优化与试验验证
    3.7 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拟动力试验
    4.1 引言
    4.2 拟动力试验简介
        4.2.1 拟动力试验特点
        4.2.2 拟动力试验原理
    4.3 试件概况
        4.3.1 模型选取
        4.3.2 试件设计
    4.4 试验方案
        4.4.1 加载装置
        4.4.2 量测内容
        4.4.3 加载方案
    4.5 材料性能
        4.5.1 钢材材性
        4.5.2 混凝土材性
    4.6 拟动力试验过程
        4.6.1 试件BBFD1
        4.6.2 试件BBCF2
    4.7 拟动力试验结果与分析
        4.7.1 滞回特性
        4.7.2 骨架曲线及其特征点
        4.7.3 刚度退化
        4.7.4 延性系数
        4.7.5 耗能时程曲线
    4.8 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5.1 引言
    5.2 有限元分析模型
    5.3 组合梁柱模型
        5.3.1 非约束混凝土模型
        5.3.2 约束混凝土模型
        5.3.3 钢材本构模型
    5.4 钢管混凝土节点域模型
        5.4.1 钢管柱剪切行为
        5.4.2 核心混凝土剪切行为
        5.4.3 节点域剪切模型试验验证
    5.5 单边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模型
        5.5.1 组合节点组件刚度
        5.5.2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节点初始刚度
        5.5.3 正弯矩作用下组合节点初始刚度
        5.5.4 组合节点初始刚度最优计算方法
        5.5.5 组合节点组件抗力
        5.5.6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
        5.5.7 正弯矩作用下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
        5.5.8 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最优计算方法
        5.5.9 组合节点转动能力
        5.5.10 组合节点转动能力的最优计算方法
        5.5.11 组合节点弯矩-转角模型
    5.6 组合框架试验验证
    5.7 拟动力试验数值模拟与分析
        5.7.1 有限元分析模型优化
        5.7.2 试验与数值模拟比较
        5.7.3 屈曲约束支撑响应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改进的能量平衡和整体失效模式的塑性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能量平衡概念
    6.3 设计流程
        6.3.1 设计流程图
        6.3.2 结构整体屈服机制
        6.3.3 设计基底剪力
        6.3.4 设计侧向力
        6.3.5 屈曲约束支撑设计
        6.3.6 单边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设计
    6.4 设计实例
        6.4.1 工程概况
        6.4.2 12层结构设计流程
        6.4.3 6、9和20层结构设计结果
    6.5 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6.5.1 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
        6.5.2 地震动选取
    6.6 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与讨论
        6.6.1 层间位移角
        6.6.2 残余层间位移角
        6.6.3 节点转动
        6.6.4 屈曲约束支撑位移延性
    6.7 小结
第七章 基于IDA的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7.1 引言
    7.2 概率地震易损性解析函数
        7.2.1 考虑偶然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函数
        7.2.2 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函数
    7.3 典型结构的建立
    7.4 地震动的选取和调幅
    7.5 非倒塌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7.5.1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7.5.2 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7.5.3 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7.6 基于Sa(T_1,5%)的倒塌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7.6.1 倒塌易损性曲线
        7.6.2 抗倒塌评估
    7.7 基于Sa_(avg)(a,b)的倒塌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7.7.1 倒塌易损性曲线
        7.7.2 抗倒塌评估
    7.8 基于地震动逐次累加的概率地震损伤分析
        7.8.1 损伤事件及其概率分布
        7.8.2 损伤事件极限状态限值的概率分布
        7.8.3 6和12层结构概率损伤分析
    7.9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关键施工力学分析与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
    1.2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研究现状
    1.3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过程研究现状
    1.4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监测发展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体育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2.1 工程概况与施工说明
        2.1.1 工程概况
        2.1.2 钢结构施工步骤
    2.2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说明
        2.2.1 施工工况的划分
        2.2.2 结构分析说明
        2.2.3 施工过程力学分析重点
    2.3 整体提升力学计算
        2.3.1 各工况支反力
        2.3.2 结构杆件应力
        2.3.3 结构挠度
    2.4 桁架柱柱脚下部支撑结构H型钢悬臂段强度验算
        2.4.1 柱脚下部支撑H型钢结构说明
        2.4.2 柱脚下部支撑H型钢结构建模计算
    2.5 辅助结构提升架施工力学分析
        2.5.1 计算说明
        2.5.2 提升架施工步骤
        2.5.3 提升架施工力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监测及成果
    3.1 监测原因和方法
        3.1.1 施工过程监测的原因
        3.1.2 施工监测的方法
    3.2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监测系统
        3.2.1 监测系统
        3.2.2 监测内容及设备
        3.2.3 测点布置
    3.3 主要测点监测成果
        3.3.1 应力结果对比
        3.3.2 关键位移测点对比
        3.3.3 监测成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提升不同步研究
    4.1 整体提升过程不同步原因
    4.2 整体提升方案
        4.2.1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被提升部分
        4.2.2 整体提升设备
        4.2.3 整体提升说明
    4.3 影响结构的提升点高差形式
        4.3.1 提升点相对偏差
        4.3.2 提升点绝对偏差
        4.3.3 提升点高差形式
    4.4 最不利提升点高差组合确定
        4.4.1 基本工况研究
        4.4.2 提升高差组合表示
        4.4.3 具体分析的荷载组合
        4.4.4 待选最不利工况计算结果
        4.4.5 确定最不利高差组合
    4.5 提升点位移高差限值确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卸载过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提升架协同分析
    5.1 卸载施工与协同分析
        5.1.1 卸载施工
        5.1.2 协同分析
    5.2 体育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
        5.2.1 体育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过程
        5.2.2 卸载过程存在难点
    5.3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施工两种方案力学分析和比较
        5.3.1 原定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悬吊方案力学分析
        5.3.2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支承方案力学分析
        5.3.3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卸载两种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5.4 支承施工方案施工后期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残余应力对H型钢结构承载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危害
        1.2.1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1.2.2 焊接残余应力的危害
    1.3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技术发展状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热轧H型钢对接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2.1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2.2 热轧H型钢对接焊接有限元建模
        2.2.1 热轧H型钢对接焊缝形式
        2.2.2 结构尺寸和材料属性
    2.3 热轧H型钢平接直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2.3.1 温度场分析
        2.3.2 应力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对H型钢梁柱构件极限承载力影响
    3.1 梁柱构件有限元建模
        3.1.1 尺寸及网格划分
        3.1.2 焊缝设置
    3.2 残余应力参与下构件承载力数值模拟
    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接焊接残余应力对H型钢框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影响
    4.1 高强螺栓连接
    4.2 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4.2.1 梁柱连接
        4.2.2 连接钢板和螺栓
        4.2.3 网格划分
        4.2.4 螺栓预紧单元
        4.2.5 接触分析
    4.3 残余应力参与下结构承载力数值模拟
        4.3.1 建筑荷载统计
        4.3.2 假想水平荷载法
        4.3.3 水平力的施加
        4.3.4 焊缝设置
    4.4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典型钢结构中导波传播机理与损伤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概论
        1.2.2 结构损伤与导波的相互作用
        1.2.3 信号的激励与接收
        1.2.4 响应波信号分析方法(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
        1.2.5 结构中损伤识别与定位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章节安排
第二章 导波的基本理论与有限元仿真
    2.1 引言
    2.2 波的基本理论
    2.3 固液界面上波的传播
    2.4 无限大均匀薄板中的导波
        2.4.1 Lamb波频散方程
        2.4.2 SH波频散方程
    2.5 圆管中导波频散方程
        2.5.1 纵向导波频散方程
        2.5.2 周向导波频散方程
    2.6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仿真
        2.6.1 ABAQUS平台介绍
        2.6.2 有限元仿真参数选择
        2.6.3 结构中损伤的建模
        2.6.4 载荷的建模
    2.7 实验平台的搭建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型钢中导波的传播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激励信号的选择
        3.2.1 基于导波多模式特性的考虑
        3.2.2 基于导波频散特性的考虑
        3.2.3 基于响应信号强度考虑
        3.2.4 激励信号周期数
        3.2.5 小结
    3.3 H型钢中导波传播特性
        3.3.1 点激励导波传播特征
        3.3.2 整周激励导波传播特征
        3.3.3 换能器布局优化
    3.4 H型钢中腹板与翼板不等厚对传播特性的影响
        3.4.1 点激励时的影响
        3.4.2 整周激励时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型钢中导波的损伤识别与定位研究
    4.1 引言
    4.2 损伤对导波的传播的作用
    4.3 损伤识别能力大小算例
        4.3.1 腹板上的损伤
        4.3.2 翼板上的损伤
        4.3.3 损伤识别能力分析
    4.4 损伤定位方法与算例
        4.4.1 定位方法
        4.4.2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道中的超声导波传播机理及损伤定位
    5.1 引言
    5.2 激励信号的选择
    5.3 自由圆管中导波传播特性
        5.3.1 有限元模型
        5.3.2 实验模型
    5.4 管内流体对响应波的影响
    5.5 流体管道中损伤的定位
        5.5.1 定位方法
        5.5.2 仿真分析
        5.5.3 实验分析
        5.5.4 误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及获奖情况

四、H型钢结构焊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结构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方法要点及应用[J]. 刘薇,刘保平,白锦军.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2(01)
  • [2]H型钢焊缝区裂纹分析[J]. 牛亚涛,周友龙,陈勇,刘阳,陈昊宇,刘俣. 焊接技术, 2021(11)
  • [3]钢结构用焊接H型钢制作及焊接变形控制[J]. 姚小彬,刘殿民,赵会伟,王林昌,张玲. 中国金属通报, 2021(11)
  • [4]桥下U型槽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桩基变形影响分析研究[J]. 沈建芳,杨兰强,王国权,孙宝生,李佳明. 土工基础, 2021(04)
  • [5]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组焊H型钢自动生产系统的研发及应用[D]. 王志兴.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6]桥梁预制装配式横隔板构造与受力特性研究[D]. 刘梦迪.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7]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 李贝贝. 合肥工业大学, 2019
  • [8]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关键施工力学分析与监测[D]. 姜帅臣.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残余应力对H型钢结构承载力影响研究[D]. 于辰. 太原科技大学, 2018(05)
  • [10]典型钢结构中导波传播机理与损伤识别研究[D]. 王国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标签:;  ;  ;  ;  ;  

H型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