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

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

一、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论文文献综述)

王玏,苟利武[1](2020)在《俄欧接近新态势评估:现状、动力及前景》文中研究指明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进入停滞期。欧盟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但制裁效果不佳,也给自身带来较大损失。随着美欧分歧的逐渐加深,欧盟尤其是欧盟主要大国大力推行"欧盟战略自主",试图缓和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开始新一轮的战略接近。但是,欧盟与俄罗斯的战略接近也面临一系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宋芳[2](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田少颖[3](2018)在《戈尔巴乔夫的“共同欧洲家园”外交构想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的进程,因"欧洲导弹问题"等危机的发展而受挫,东西方之间形成所谓"第二次冷战"局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决策层赋予"共同欧洲家园"概念以新的内涵,通过降低对西欧的军事威胁,使苏联与西欧政治、经济联系最大化,以襄助自身改革,使本国回归欧洲。戈尔巴乔夫等按这一构想推动"全欧进程",谋求苏联对全欧洲的影响力。首先是转变态度,接受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其次,在对两德关系上,外交重点转向西德。然而,两德统一问题重上国际议程,打破了这一渐进构想,凸显出对德国问题缺乏整体战略是其重大失误。两德统一快速实现,东欧各国剧变同时加速,对苏联内部动乱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苏联进入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等让国家回归欧洲的努力功败垂成。近年来,俄罗斯以构建共同人文、经济和能源空间对欧盟展开外交,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相比,其对欧洲前景的判断和俄欧关系战略已大异其趣。这一战略方向转变,可给我们提供很多思考和借鉴。

邹露[4](2017)在《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来,重大国际危机频发,国际危机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与冷战时期不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际危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国际危机管理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德国作为欧盟核心国家之一,在欧盟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国际危机管理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参考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大量文献,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对象进一步集中在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上,试图通过德国参与国际危机管理的实践案例探索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机制。国际危机包括政治-安全和经济等方面,本文选取德国国际政治-安全领域的危机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不涉及经济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和实践的探索,解释以下问题:(1)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是什么?(2)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考量因素有哪些?(3)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由哪些部分组成?(4)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体现在哪?(5)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和政策文献、政府报告等,找出适合本研究所需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德国危机管理机制特点,尝试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构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以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这两大支柱为分析和研究基础,结合最新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案例分析,深入探索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和机制,最后提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对我国的七点启示,以及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在国际危机管理方面的六点借鉴意义。由于以往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对该课题关注度较低,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中能够直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的较少,因此本文借用角色理论、文明力量理论,结合德国始终无法脱离的框架一一欧盟的危机管理机制,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此外,德国政府官方文件,如"’民事危机预防、解决冲突与巩固和平’行动计划(2004)"及其每两年一次的执行情况报告、《2016德国安全政策和联邦国防军的未来白皮书》1等也为本文系统研究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及其特点提供了政策基础。本文在梳理危机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融入国际和区域组织,还包括:强调危机预防;民事危机管理手段优先于军事手段;国际组织的显性地位和德国的隐性地位;强调各行为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以及以广义的安全理念作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双重政治问题,即德国与国际组织的隐性与显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中欧盟内部的协调问题。一方面,德国国际危机管理始终在欧盟、联合国、欧安组织、北约等国际组织框架下行动,在国际组织的显性地位下,德国倾向于凸显自身的隐性特征。然而,从德国的民族特性及其目前在国际危机管理中的表现看来,未来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会更多地呈现出显性特征。另一方面,"冲突预防的悖论"是对欧盟内部矛盾的概括:越早干预,成功的几率越大,干预的成本就越低,但团结各方政治意愿的难度也就越大。有鉴于此,在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中,应当科学、合理地将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危机这两场最新国际危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从危机起因探析、危机管理经过分析和效果评价三个部分入手,深入分析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在两场危机中的表现,并对两场危机管理进行对比和评价。根据德国的国家角色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综合考虑德国的安全战略、外交战略和决策者因素,以及欧盟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国际组织相关政策法规。本文结合德国理念和实践特点,得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法律基础(《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欧盟法规、《德国基本法》);2)组织机构(包括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等下属危机管理和协调机构)和工具系统(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演习系统、培训系统、事后救助系统);3)危机管理原则和手段;4)决策机制;5)三段式实施机制;6)国际组织框架(包括联合国、欧盟、欧安组织、欧洲委员会、北约的国际危机管理职能及德国在其中的贡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和可取之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德国政府倾向于不轻易动用武力或至多有限地使用武力,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或发展,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然而,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危机管理收效甚微的结果表明,危机爆发后较难充分发挥民事危机管理手段的优势,这表明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而言,危机预防比危机治理更重要,危机发生后则要尽可能避免危机升级。其次,德国政府在国际危机管理中对德国价值观和欧洲价值观过于坚持,以致于没有充分考虑种种现实因素,结果对难民危机的管理给德国甚至整个欧洲社会各方面带来巨大冲击,反映出欧洲一体化的缺陷和南北差异等问题,更是引发了英国脱欧和德国暴恐袭击事件频发等连带效应。再次,依靠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应对危机虽然可行,但德国还无法充分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因此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很难达成一致,容易错过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这两场尚未完全解决的危机已经对欧洲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与德国维护世界和欧洲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观点:第一,德国高度重视国际政治-安全危机及其管理。第二,德国认识到必须与世界上所有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才能有效管理国际危机,并在实践中力图与世界上重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第三,德国在国际政治-安全危机管理中注重民事危机预防,倾向于不轻易动用武力或至多有限地使用武力,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或发展,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第四,德国国际危机管理始终离不开欧盟框架,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为德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危机管理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形成一定的制约。

冯绍雷[5](2015)在《欧盟与俄罗斯:缘何从合作走向对立?——论围绕乌克兰“东-西”取向的三边博弈》文中提出本文对欧盟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东-西"取向所展开的博弈和各方互动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旨在探寻欧俄关系急剧恶化的原因。文章选取了四种分析路径:第一,剖析欧盟与俄罗斯所持有的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分殊,阐释观念性的对立对于当前这场纷争所产生的效应;第二,解析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和俄罗斯争取乌克兰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对冲型区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分析路径依赖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第三,考察欧俄关系演变期间的关键性多边框架——欧、俄、乌三边关系的新态势,透视这一重要外部环境的制约性缺失所引起的后果;第四,通过把握这一多边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来研判俄欧关系的演进趋势。

徐龙超[6](2015)在《战后德国和解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在国际关系语境下,“和解”指的是因为创伤性的历史记忆而陷入长期的不信任、恐惧与憎恨怪圈的两个国家,创造性地实现敌对与友善的转换,继而恢复和平关系的过程。保证和平、揭露真相、伸张正义与妥善处置过去是通往和解的必经之路,也是构建和解文化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外交模式,和解外交已经成为一国追求国家利益、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关于这一点,二战之后联邦德国的外交实践为世界各国树立了典范。战后德国的和解外交是在极其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两极格局的结构性压力,德国对于繁荣、安全和威望的利益诉求,加之阿登纳和勃兰特等德国政治精英们强烈的道义和正义感,驱使德国打破了对军事强权道路的盲目崇拜而毅然选择在民主、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与欧洲各国的睦邻友好。为此,战后德国历届政府一方面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并积极向战争受害国实施赔偿,另一方面以“多边主义”为总原则,巧妙地将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嵌入到各种一体化的设计之中,从而为德国重返欧洲大家庭的怀抱创造了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经过战后近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德国最终化解了同法国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和不信任,消除了与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世仇夙怨,并且与以色列建立了永久正常关系。在德国同上述三国的和解进程中,有四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助推作用:双方对历史问题与现实利益的合理平衡;政治领袖间结成的深厚友谊;有效化解分歧的政府间协商机制;以及致力于帮助民众树立正确史观的民间和平机构。这些因素的“联合效应”最终促成了德国与其历史宿敌间的真正和解。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破了欧洲自冷战结束以来较为均衡的地缘经济格局,正在完成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角色转变的德国,瞬间成为一些深陷危机泥潭国家的“围攻”对象,如何处理好同法国的利益关系将成为检验德国对欧政策的“试金石”;与此同时,德美之间因伊拉克战争而导致的分歧还未完全愈合,2013年的乌克兰危机又使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几乎跌入冰点,德国能否同这两个域外大国重新建立互信将直接关乎德国外交支柱的稳定。总之,对于怀揣着“大国梦”的德国而言,大国和解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这也是对所有德国人智慧与勇气的终极考验。

郭金峰[7](2013)在《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亚太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其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由于亚太地区汇集了世界众多大国利益,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的角逐场,加上东北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存在的各种冲突以及一些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使得这一地区也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以及潜在的高度危险地区。凡此种种,都对亚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亚太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作为地区大国,横跨欧亚大陆,虽然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在欧洲,但毕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属于亚洲,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典型的“欧亚大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最初实施了“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没能如愿融入西方,自身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国际地位反受到严重的损害。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实施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但也没有使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恢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挽回俄罗斯的国际形象,1996年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以后对“全方位”外交政策进行了多处调整,较过去更加灵活和务实,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更加重视和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联系,除了加强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越南等国的双边外交以外,还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的各种事务,参与并充分发挥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多边组织中的作用,逐步融入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了以维护俄罗斯国家根本利益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模式。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以后,继承和发展了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从他的施政纲领中不难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将继续以维护国家利益、彰显“欧亚大国”的地位为基点,实施全方位、东西方平衡的外交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俄罗斯几任总统多次强调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亚太外交在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中份量逐渐加重,甚至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列为国家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且亚太战略的实施也已初见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实施仍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外交的重点依然在西方。关于普京提出的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在未来的时间内能否得以实施,俄罗斯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欧亚大国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林立娟[8](2012)在《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文中指出俄罗斯地处欧亚两大洲,东西方各种民族汇集交融于此。其文化不仅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而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具有既非东方又非西方,既是东方又是西方的独特的双重性。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表征主要体现在:双头鹰国徽、欧亚主义的外交政策、人马座的民族个性、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的东西分化与东西兼具的生活方式及俄语词汇方面。

张徐[9](2012)在《论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可能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1年末随着美苏对抗以苏联一方的坍塌为标志,宣告了苏美两级格局的终结。独立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目前俄罗斯是缩水的超级大国,但是它的历史发展轨迹证明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坚韧使命﹑帝国模式的国家。未来俄罗斯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发展道路,将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政治博弈的中心舞台欧亚大陆的稳定和繁荣。2000年,以普京执掌国家发展为标志,俄罗斯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发展道路“融入欧洲”,恢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重塑大国地位。俄罗斯的欧洲特征是普京“融入欧洲”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实行亲欧防美,加强与欧盟国家的战略合作,借助欧盟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快恢复俄罗斯的国家复兴,深化俄欧之间在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全方位的伙伴关系,实现俄罗斯和欧洲的一体化。俄罗斯以欧洲为样板,促进国家转型的早日实现,最终完全融入欧洲。普京上台后,积极发展和改善与西方的关系,缓解自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陷入停滞和对峙态势。为此,俄罗斯对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确立“融入欧洲”的发展道路。外交上利用欧美矛盾,促进俄欧关系的改善;经济上俄罗斯与欧盟的合作为振兴经济的外部关键;安全方面俄罗斯加强和欧盟以及北约开展对话而不是对抗,增进安全互信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科技文化方面扩大俄罗斯和欧盟的人文交流,回归欧洲的价值体系。欧洲各国经过50年的一体化进程,欧盟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当前俄罗斯和欧盟都处于全面转型和不断调整的状态。俄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和竞争,谁也离不开谁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的特征。普京积极奉行“融入欧洲”的战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的实力大幅得到提升,俄罗斯赢得了金砖国家的美誉。随着王者普京在2012年再一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普京在世界上树立了“硬汉”角色。同时俄罗斯敢于同西方叫板,欧美不得不对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刮目相看。俄罗斯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几年将决定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命运。普京实施“融入欧洲”目的是提升国家实力抗衡美欧,美欧对此心知肚明。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战略不会改变,欧洲仍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随着俄欧关系的深化而不断加强。但是俄罗斯未来能否完全“融入欧洲”,关键不在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公民意识是否西方化,而在于俄欧双方的根本利益能否一致,俄罗斯能否放弃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俄欧目前的良性互动并不表明欧美放弃对俄罗斯的遏制和打压。笔者在文中分析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战略以历史和现实发展为特征,俄罗斯在普京时期的国家道路选择,国内政治经济转轨的实现路径,当前俄欧关系发展的脉络特征,制约俄欧互动的因素展开考察。分析和梳理俄欧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和矛盾分歧,阐述俄罗斯奉行“融入欧洲”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力因素,阻碍俄罗斯难以“融入欧洲”的各种制约力量。指出俄欧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围绕着和俄欧间的密切相关的战略利益,将会展开激烈的角力。俄罗斯“融入欧洲”是一条十分漫长而又异常艰难的道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一诺[10](2012)在《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是诸多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地区与国别课题之一。本论文首先以中东欧国家为研究视角,试图揭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及其外部世界(大国制定的国际体系)间的关联互动。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双边关系已由原集团内部的同盟关系转变为在新原则基础上平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东欧国家也由此迎来了自身的“黄金时期”——政治民主、经济自由、外交自主。这种新变化或重新定位带给中东欧国家的是:使其充满了在政治、经济和外交领域积极进取的新活力;拥有了与俄罗斯进行“历史清盘”和关系重启的新资源;开启了融入国际体系并发出自己声音的新憧憬。其次,本论文所关注的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断裂,也不是单纯的延续,而是辩明历史是如何发生作用;俄罗斯又何以成为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中无法回避的特殊国家;中东欧国家又如何在融入西方社会的过程中,与东方邻国俄罗斯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链接;在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中断裂与延续、冲突与合作、戒备与开放、疏离与友好、抵制与融合、怨恨与谅解等关系如何进行互动与博弈;哪些因素是影响双边关系的重要变量及其通过什么方式;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会对欧俄关系、美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什么程度上是欧俄关系和美俄关系的叠加复合?如果能够理性而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那么不仅可以找到研究路径,自然也可掲示和归结出本论文的一个基本观点。再次,本论文通过五个章节的详细分析,尝试得出六条结论或观点:第一,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这种政治上的断裂,既反映在其与俄罗斯同盟关系的解缚,也反映在中东欧国家在政治转型后并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又回复到国家威权主义,即与俄罗斯存在民主异质性;这种经济上的延续,既反映在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传统市场的联系,也反映在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长期依赖。从哲学意义上说,断裂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告别了强加于己的苏联模式,同时也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蕴含了转折、再生和超越的契机,这也构成了另一层面上的历史延续。第二,中东欧国家在对待俄罗斯的关系上,经历了一个背向与面向的过程,实际上是痛苦记忆与现实利益相交织的决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需要放下沉重的历史遗产与历史记忆,审慎、理智地对待和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也需要放下大国身段,重视并认真修复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惟此才能消除相互间的不信任,才能构筑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双方激活各自的政策,并将对方作为外交优先发展方向。因此,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与俄罗斯所面临的“共同邻居”的问题(本文亦指“近邻延伸带”,主要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国家)不应成为彼此间矛盾的导火索,而应将其作为一个“试验田”,以检验彼此相互合作或制定并遵循国际共同规则的能力。从地缘经济学脱胎而来的“近邻延伸带”,能否成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避开政治分歧,以及将其纳入低端政治和经济范畴而开发的项目来对待,自然有待于实践检验,关键是双方要开始行动。第四,中东欧国家不能不关注俄罗斯因素对自身外交与安全政策所产生的变量意义。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通过外交机制对彼此关系所施加的影响,不仅会产生各种预期性效果(对彼此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同时也会产生非预期性效果(对欧俄、欧美关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本项研究表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对制衡机制的把控程度是决定彼此间外交谱系变化的关键变量。第五,运用波兰案例试图说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中最为复杂的一面,以及波俄关系的改善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同时,波俄关系也具有中东欧国家外交行为的一般意义。对于波兰来说,波兰成功借助欧盟展现了自身在外交活动(包括对俄关系)积极影响及其活跃的“新欧洲”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波兰试图在欧洲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但事实表明,波兰更应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对俄罗斯来说,基于自身战略利益,俄罗斯必须放下身段,与波兰进行平等的对话,修复和保持与波兰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六,应当赋予欧洲协作与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实质内容,而不是附属于“冷和平”概念下的空洞口号,抑或是具有一般意义的外交辞令。西方国家(包括中东欧国家)应当反思在欧洲协作与建设上,如何能够使俄罗斯成为影响欧洲,乃至国际格局变动正向运动的重要变量。欧洲若能将和平、安全、能源、人口、疾病、食品、犯罪、生态环境和文明交往等共性因素处理好,也会给世界提供样板作用,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最后,本论文对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前景作出基本评估与预测。目前看,断裂与延续相交织,不稳定与求节制相并存,积极合作与相对防范相结合,将是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总体特征;长远看,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面临三大变数:其一是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忧虑;其二,来自俄罗斯的调整;其三,来自第三方的影响本论文最有价值之处在于首次提出了“近邻延伸带”的概念,旨在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在其“共同邻居”贯彻各自外交理念问题上,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建设性的操作平台,并为地缘经济学在这一区域的运用找到切入点。

二、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论文提纲范文)

(1)俄欧接近新态势评估:现状、动力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裁与反制裁:低谷中的俄罗斯与欧盟
二、欧盟与俄罗斯重新接近的三重动力
    (一)欧盟自主性战略的实施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二)欧盟参与国际与地区治理需要俄罗斯的配合
    (三)能源与经贸关系上的相互依赖成为推动俄欧双方关系缓和的突破口
三、俄欧接近的前景分析
    (一)欧盟内部对俄罗斯的态度存在严重分歧
    (二)俄罗斯目前的外交重点以及发展战略仍然不太明朗
    (三)美国始终是俄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戈尔巴乔夫的“共同欧洲家园”外交构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导危机”时期的东西方斗争与欧洲安全格局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苏联推动东西方接近
三、戈尔巴乔夫“共同欧洲家园”构想的提出与发展
四、“共同欧洲家园”构想与苏联对西欧外交
五、“共同欧洲家园”构想与苏联对东欧各国关系
六、“共同欧洲家园”构想与苏联应对德国问题的疏漏
结语

(4)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价值
    三、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框架
    五、论文创新点及研究难点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危机管理研究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德国危机管理基本概念
        一、国际危机
        二、危机管理
    第二节 角色理论
        一、角色理论的发展和内涵
        二、德国国家角色的"连续性"与"正常化"
        三、德国国家角色定位
    第三节 文明力量理论
        一、文明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二、文明力量的内涵
    第四节 欧盟危机管理理论及其模式
        一、欧盟危机管理新特点
        二、欧盟危机管理理论依据
        三、欧盟危机管理模式
    小结
第二章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与政策
    第一节 "民事危机预防、解决冲突与巩固和平"行动计划
        一、"行动计划"——巩固和创新
        二、危机预防总纲
        三、危机预防战略方针
        四、危机预防基础结构
        五、德国危机管理多边战略
    第二节 "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一、2004-2006执行情况报告
        二、2006-2008执行情况报告
        三、2008-2010执行情况报告
        四、2010-2014执行情况报告
    第三节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的特点
    第四节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战略基础
        一、安全战略
        二、外交战略
        三、民事手段和军事手段
    第五节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双重政治问题
第三章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国际通行法律基础
        二、欧盟法规
        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第二节 组织机构和工具系统
        一、组织机构
        二、危机管理工具系统
    第三节 原则及手段
        一、原则
        二、手段
    第四节 决策机制
        一、组织模式
        二、决策流程
    第五节 实施机制
    第六节 国际组织框架
        一、欧盟
        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三、北约
        四、联合国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乌克兰危机
        一、危机原因探析
        二、乌克兰危机管理过程
        三、德国的考量因素
        四、乌克兰危机管理评价
    第二节 难民危机
        一、难民危机的欧洲属性
        二、难民危机管理过程
        三、德国的考量因素
        四、难民危机管理评价
    第三节 乌克兰危机与难民危机管理比较
第五章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总结与述评
    第一节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总结
        一、具有德国特色的危机管理理念
        二、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国际组织框架
        三、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双重政治问题
        四、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考量因素
        五、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和工具系统
    第二节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引发的思考
        一、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局限性
        二、德国的隐性特征会是其未来走向吗?
        三、面临的挑战
        四、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结论
附录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法律基础
    一、《联合国宪章》
    二、欧盟法规
    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参考文献

(6)战后德国和解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四、 研究方法
    五、 可能的创新与研究局限
第一章 和解与国际政治
    第一节 和解的意涵及其实现路径
        一、 和解的价值要素
        二、 通向和解之路
        三、 构建和解文化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和解:一种理论分析
        一、 非和解——现实主义的视角
        二、 浅和解——新自由主义的视角
        三、 深和解——建构主义的视角
    第三节 战后德国外交实践的基本特征:和解外交
        一、 基于和平理念的“多边外交”
        二、 敢于直面真相的“反思外交”
        三、 渴望重塑正义的“赔偿外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战后德国和解政策的缘起
    第一节 体系层次——“冷战”的结构性推力
        一、 “两极”格局的催化作用
        二、 美国的助推作用
    第二节 国家层次——“国家利益”的驱动效应
        一、 战后德国的利益需求
        二、 战后法国的利益需求
    第三节 个人层次——政治领袖的人格魅力
        一、 康拉德·阿登纳:虔诚的“现实主义者”
        二、 维利·勃兰特:坚定的“历史扞卫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法和解:从历史宿敌到坚实盟友
    第一节 历史意识:破除“魔鬼的圆箍”
        一、 捐弃仇怨:反思与宽恕
        二、 化敌为友的“政治承诺”
    第二节 政治领袖:亲密无间的“和平主义者”
    第三节 《爱丽舍条约》与德法合作的制度化
        一、 1963-1988:艰难起步
        二、 1988-2003:进展显着
        三、 2003-2005:牢不可破
        四、 2005-2009:求同存异
    第四节 民间组织的辅助效应
        一、 代表性民间组织
        二、 民间组织的目标、运行方式与效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德波和解: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第一节 历史意识:记忆·责任·未来
        一、 宗教激励:开启关系正常化之门
        二、 PCS“索赔风波”
        三、 “反驱逐中心”之争
    第二节 政治领袖:“意识形态偏见”的摈弃者
    第三节 “1970 条约”后的德波关系发展历程.
        一、 1970-1989:停滞不前
        二、 1989-2000:“黄金十年”
        三、 2000-2007:危机四伏
        四、 2007-2009:融冰回暖
    第四节 民间组织在德波和解中的作用
        一、 代表性民间组织
        二、 民间组织的目标、运行方式与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以和解:从血海深仇到“特殊关系”
    第一节 历史意识:消除“大屠杀”阴影
        一、 “三月照会”和阿登纳演说
        二、 《卢森堡条约》与德以关系的改善
        三、 “反犹主义”及其影响
    第二节 政治领袖:“特殊关系”的守护者
    第三节 建交后的德以关系发展历程
        一、 1965-1989:政冷经热
        二、 1990-2004:深耕合作
        三、 2005:“不惑”之思
        四、 2006-2009:迈向未来
    第四节 民间组织在德以和解中的作用
        一、 德国境内的民间组织
        二、 以色列境内的民间组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形势下的德国和解外交:挑战与责任
    第一节 世界变局中的德国角色转换
        一、 “崛起”的烦恼
        二、 “大德国梦”
    第二节 风云新途——大国和解之路
        一、 德国与欧盟:同舟共济
        二、 德国与美国:分道扬镳?
        三、 德国与俄罗斯:“亦敌亦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英文文献
    三、 网络资源
致谢
附件

(7)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设计
        (一) 论文的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预期的创新点及难点
    四、 相关概念阐释
第一章 俄罗斯与亚太关系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亚太地区与 21 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
        二、 亚太地区在新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第二节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联系
        一、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历史渊源
        二、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的进程
第二章 俄罗斯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构想的演变
    第一节 叶利钦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一、 “一边倒”时期
        二、 “双头鹰”战略
        三、 全方位外交
        四、 小结
    第二节 普京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一、 确定新时期外交战略,提升俄罗斯的影响力
        二、 推动多极化格局,维护在独联体利益
        三、 实施积极的东西方外交政策,彰显大国地位
        四、 小结
    第三节 梅德韦杰夫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一、 调整对独联体政策,扞卫俄罗斯国家利益
        二、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和军事外交,为国家现代化服务
        三、 大力开展东西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四、 小结
第三章 新世纪俄罗斯的亚太战略
    第一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目标、内容及其影响
        一、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目标
        二、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三、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意义及其影响
    第二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全球考量
        一、 俄罗斯提升大国地位的需要
        二、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俄罗斯亚太安全的需要
第四章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二、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
        一、 普京时期的俄日关系
        二、 梅得韦杰夫时期的俄日关系
        三、 俄罗斯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 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的关系
        一、 朝鲜半岛在俄罗斯地缘战略中的地位
        二、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发展
        三、 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关系的发展
        四、 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的总体原则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
        一、 普京时期的俄印关系
        二、 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印关系
        三、 俄印关系的合作前景
    第五节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
第五章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一节 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一、 高度重视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二、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三、 全力举办 2012 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
        一、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一、 俄罗斯与东盟地区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 俄罗斯与东盟地区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四节 中俄印战略三角关系及其前景
第六章 俄罗斯亚太战略走势
    第一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问题及其前景
        一、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问题
        二、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前景
    第二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与中俄合作的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
    (一) 地理位置
    (二) 东正教文化
    (三) 历史因素
二、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表征
    (一) 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双头鹰国徽
    (二) 欧亚主义的外交政策
    (三) 人马座的民族个性
    (四) 东西方文化分化的历史现象
    (五) 源于东西方语言的俄语词汇
    (六) 东西方兼具的生活方式

(9)论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可能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1. 选题目的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构
        1.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论文结构
    (四) 论文特色创新和难点
一.普京奉行“融入欧洲“战略的背景和现实依据
    (一) 融入西方还是回归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争论
        1. 欧洲大西洋主义的选择和困境
        2. 新斯拉夫派的主张和局限
        3. 现代欧亚主义的兴起和作用
    (二)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和欧盟的合作现状和程度
        1. 政治对等增进战略互信
        2. 经贸互惠互利扩大合作
        3. 军事合作维护欧洲安全
二.俄罗斯实施“融入欧洲”战略的驱动力
    (一) 政治驱动力
        1. 俄欧在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发展上立场相近
        2. 俄欧在全欧安全体系上存在合作的潜质
        3. 俄欧在多极化的世界观上主张相似
    (二) 经济驱动力
        1. 欧盟东扩推动合作步伐
        2. 俄向欧盟提供能源使双方获利
        3. 欧盟支持俄罗斯加入 WTO
    (三) 国家安全驱动力
        1. 俄建立西部睦邻地带保障国家安全
        2. 俄妥善处理领土变更消除领国敌意
        3. 俄化解在反导问题上导致的紧张态势
三.制约俄罗斯难以“融入欧洲”的原因分析
    (一) 外部原因
        1. 在北约扩大问题上俄欧存在根本矛盾
        2. 俄尚未具备加入欧盟的条件
        3. 俄欧关系的改善绕不开美国
    (二) 内部原因
        1. 历史文化的鸿沟难以逾越
        2. 威权政治下的制度建设滞后
        3. 经济结构的硬伤难以克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二、 选题依据和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四、 论文主要任务和内容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历史语境:大国权力下的东方阵营
    第一节 建立同盟关系
    第二节 来自内部的挑战
    第三节 结盟关系的崩溃
    小结
第二章 重新定位:倚西向东的新版图
    第一节 “回归欧洲”:身份认同与外交取向
    第二节 双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其回应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变化
    小结
第三章 现实考量:双边关系的链接、博弈与交锋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关系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的能源依赖
    第三节 中东欧国家的安全困境
    第四节 延伸外交优先发展方向
    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因素:影响中东欧国家外交战略的基本变量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的俄罗斯观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对俄关系的双向度
    第三节 左右折冲与平衡的外交策略
    第四节 在制度框架内解决矛盾与冲突
    小结
第五章 个案研究:冷战结束后波兰与俄罗斯关系
    第一节 冷战结束后波俄政治关系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波俄经济关系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波兰对俄关系中的四个现实问题
    第四节 波俄关系的特点及未来走向
    小结
结论
    一、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四、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论文参考文献)

  • [1]俄欧接近新态势评估:现状、动力及前景[J]. 王玏,苟利武.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0(03)
  •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3]戈尔巴乔夫的“共同欧洲家园”外交构想研究[J]. 田少颖. 俄罗斯研究, 2018(02)
  • [4]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与实践研究[D]. 邹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7)
  • [5]欧盟与俄罗斯:缘何从合作走向对立?——论围绕乌克兰“东-西”取向的三边博弈[J]. 冯绍雷. 欧洲研究, 2015(04)
  • [6]战后德国和解政策研究[D]. 徐龙超. 外交学院, 2015(11)
  • [7]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D]. 郭金峰. 外交学院, 2013(12)
  • [8]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J]. 林立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9]论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可能性[D]. 张徐. 新疆大学, 2012(01)
  • [10]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研究[D]. 王一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04)

标签:;  ;  ;  ;  ;  

俄欧关系:一个共同的欧洲家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