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碰撞双方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给碰撞双方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一、让碰撞的双方都有生存的机会(论文文献综述)

韩幸[1](2020)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提出当今社会正值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依次开展,社会中日益凸显的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破坏、金融危机、网络安全、极端恐怖和局部战争等现实问题,对人类社会有机体带来了挑战。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重要时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未来发展之路,基于此,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为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该思想揭示出社会是由各种要素和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和结构之间发生着各种联系,并由于相互之间作用而引起社会的运行发展,展现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整体图景,能够为社会的全面共同发展提供借鉴。从这一点来讲,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正当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分析与综合研究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在原着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也通过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期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本结构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包含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等。第二章,从背景和过程两个方面入手,着重突出相关的历史脉络,梳理马克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溯源,从历史实践角度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展开了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第三章,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有机体是包括“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一切关系是囊括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在哪的总体性范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主体、政治、经济、文化等诸要素共同构成不断自我更新的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有机体。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主体构成入手,总结分析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五类十项特点从而认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系统,深刻领会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所坚持的“现实的人”这一出发点。第四章,社会有机体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性实践推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辩证统一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方法。从社会有机体的形成机制、发展实质及构成维度,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结构做出更为全面而客观地解读。第五章,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定位。本章节是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及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确定,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历史来看,它影响和表征着唯物史观的成熟和完善程度。从理论逻辑上看,它使唯物史观真正体现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从而与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唯物史观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第六章,本章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中国目前的新发展理念做了总结,再谈到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五位一体理论的丰富及实践的推进,最后谈及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有力支撑。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当代价值和重要方法论进行了阐述。结语部分不是简单的对文章的总结,而是在分析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基本论述的情况下力求结合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试图寻找解决思路。有机体的理论特征与现代社会的治理目标之间实现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社会有机体的特点和规律。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进行社会建设,必须对社会治理做出创新,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有机治理模式。

王义[2](2019)在《BUH并购金斧机械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技术腾飞,创新需求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因自身资源限制,无法快速研发出新产品或新技术,他们一般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得专利技术,以此拓展本企业的业务范围。并购专利技术,企业可以自如地应对国际同业竞争者,解决自身发展的速度问题,应对高成本压力,突破发展瓶颈,提高自身竞争力,最终实现协同效应,完成企业跨界发展。并购后整合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研究的BUH公司,是一家跨国高新技术企业,在食品加工、压铸领域处于全球市场领先地位。BUH来自于瑞士,是一家家族企业,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本文BUH并购GAX机械属于集团在面条事业部方面的布局。此次并购整合因整合策略实施不当而导致GAX机械的股东完全退出,BUH中国全盘接收企业的结局。由此可见,合理制定和实施跨国并购整合策略从而实现并购后协同效应是众多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依据研究目的,大量查阅图书和数据资料,融入个人解读,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文献分析、案例研究,讨论一个非常擅长管理的欧洲公司和一个不懂管理的中国民营企业之间该如何合作,才能让碰撞和摩擦更有意义。从BUH的角度分析了并购动因、并购性质、并购对象的选择,并购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风险,然后对并购整合过程展开了全方位分析,具体从战略、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五个方面对整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指出当企业选择了不合适的并购标的之后,如何在整合环节纠正错误,避免更大的损失。本文依据案例故事,结合此次并购整合经历,提出了几点启示:谨慎选择并购标的,和并购标的加强沟通互动,组建专利技术评估团队,完善治理水平,提高并购整合水平,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整合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整合策略,新旧管理人员的替换需要耐心。

范楸弘[3](2019)在《助力诚信价值观传播的双人互动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于诚信价值观的教育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宣传上,这三种模式都有主要以理论教育与阐述为主要特征,但是不断重复的采用具备该特征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发学习者的抵触情绪,影响预期教育效果。电子游戏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教育载体,特别是角色扮演类型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其以情动人的教育优势,为助力解决诚信教育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诚信教育与教育游戏方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的优势与局限,从而在诚信教育游戏设计中获得相关理论支持与设计经验。本文从相关理论中获取诚信具备四要素结构——诚实、信用、信任与责任心,并将其应用到游戏设计中;再从价值观的形成与激活、角色扮演游戏对于行为意识的塑造角度,讨论游戏的沉浸性对诚信教育的影响。本文从角色扮演游戏的视角进行游戏机制设计,紧紧围绕角色、情境、规则来进行诚信的演绎与传播。角色机制主要体现在玩家控制角色与非玩家控制角色上,使得玩家以角色化的视角体验诚信游戏情境,在非玩家控制角色的监督机制作用下反思自身诚信表现,形成玩家的诚信人格与行为画像。在情境的游戏机制设计中,通过建构包含诚信要素的游戏情境来实现游戏化的教育空间,并以元游戏的互动机制提高游戏沉浸感与趣味性。规则是游戏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将借鉴社会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理论来设计诚信教育游戏的奖惩激励、任务记分与角色生存的规则,从而论证诚信教育游戏策略设计的合理性。本文结合诚信四要素与游戏三大设计元素创作出完整的诚信教育游戏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诚信密码》游戏的开发,通过游戏的流程体验实现助力诚信价值观传播的教育目标,使得玩家对于诚信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为验证诚信价值观传播效果以及游戏设计可玩性,本文将在最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玩家的游戏反馈,并提出游戏的修改方向。

朱晓军[4](2018)在《中国工匠》文中认为引言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也是称得起伟大的社会群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农村,农民不仅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创者,还创办了开辟中国工业化新路子的乡镇企业,2.8亿的农民工群体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没有农民的创造与奉献,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浙江的一对农民兄弟,在北纬30°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传奇,书写下中国农民的梦想与辉煌。北纬30°是一神秘的纬度,也是盛产奇迹的纬度。它不仅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拥有金字塔、百慕大

田志鹏[5](2018)在《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发现以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存在忽视学生学习规律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该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学习动机方面,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学习过程方面,忽视学生的学习接受过程;在学习结果方面,忽视学生“知、情、行”的全面发展。既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确存在忽视学生学习规律的问题,那么教育者就要在培养中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学习规律。学习论作为研究人类学习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对于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把几种学习论的观点进行综合运用,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来探索大学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规律。从培养内容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需求培养应该立足人性,符合人性需求,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学习接受过程应该从认知建构、情感调控和行为强化这三个方面来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情、行”全面发展应该综合运用三大学习论中的观点来实现。从实现途径来看,要从实施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需求培养以及社会责任行为的自我实现感培养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需求。要从注重“碰撞”与“迁移”,采取“情感体验式”的培养,主动创设责任情境这三个方面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接受过程。要从社会责任认知的个性化培养,激发与传播社会责任情感以及用榜样行为强化社会责任行为这三个方面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情、行”的全面发展。

耿庆财[6](2016)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上重大油污污染事故频发,危及海域生态系统和民众生存。但时至今日,各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尚不能起到有力规治和及时赔偿船舶油污事故损害的应有作用。我国现阶段尚无系统有效的赔偿机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索赔对象等规定不清,现有法律规定模糊零散,司法实践更是千差万别。文章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在前期,对比三种赔偿机制中对于适用“油类”“船舶”等基础性问题,对我国赔偿机制中上述问题进行清晰的厘定,为后面整体机制的对比研究作铺垫。而后,深入分析了我国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此文所研究的我国赔偿机制中的诸多问题。并且,从目前世界上的三种典型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入手,先从机制的优劣性和国情适应性上进行对比分析。文章提出,在赔偿机制的选择上,我国赔偿机制的构建应当采用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双轨制,并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又有所不同:仅采用国际型的责任制度与我国国内法建立的保险制度和基金制度相结合。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再从三种机制中责任机制、保险制度和基金制度以及评估体系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现有赔偿机制的各个具体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对责任制度、保险制度、基金制度各方面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具体建议。

黄群华[7](2013)在《初中语文阅读构建生本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对话不但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哲学,而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由于传统理念的影响,我国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质意义。对话是阅读的本质所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过程。因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在本质上说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过程。“生本对话”教学模式包含参与者(师生与文本)、对话基础、话题、情境以及目标等多重要素,其中生本是对话的核心资源,学生通过对话来展示生命的意义,教师在对话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主要要素在其他要素的支持下,促使“生本对话”的真实与有效。“生本对话”模式的阅读教学从时间顺序上可以分为三个既互相联系有互相独立的阶段,即文本预读阶段、文本续读以及文本改写三个阶段,其中预读是续读的前提,续读是改写的基础,文本改写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在“生本对话”理论的照观下,通过对当前阅读教学的检视发现,一些学校进行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出现了教师主体性失落导致对话关系异化;话题预设不严密导致文本的理解缺少个性化;滥用讨论、误用或者歪曲文本;不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的现象,就其原因是功利主义的教学理念消解了“生本对话”意识;制度化的教学规约挤压了“生本对话”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条件限制了“生本对话”空间的拓展。我们必须反思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构建“生本对话”教学模式,使“生本对话”的阅读教学更为有效地开展。在宏观层面,需要强化理念与制度变革,如更新理念,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消除“生本对话”的制度障碍;鼓励实践,克服教师的行为障碍;加强知识与文化积累,消除教师的能力障碍。在微观层次,需要强化教师“生本对话”教学的技巧训练,如善于营造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的氛围;强化“生本对话”过程的调控技巧,促进生本视域的融合;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见;精心设计话题,把握对话进程;关注全体学生,有效维持对话进程;挖掘生活价值,实现有效对话;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生本对话”等。但是,任何的研究都不可能有止境的,因为问题会随着实践的进行而不断地出现,还有一些难题不是短时间能够彻底解决的,只有寄希望于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论,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逼近完美。

吴浩[8](2012)在《商法原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法原则研究近年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相关理论的需求,商法的研究呈持续繁荣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作为商法组成部分的各具体制度上。学者们对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及破产法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于作为他们统一整体的商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则略显不足,尤其对可以说是商法基础理论中的基础的商法原则的研究更是匮乏。在方法论上,原则实质上是本质问题,也是价值问题。现有理论已然给出了一个商法原则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了一定的阐释,但对整体意义上的商法原则,或者说,商法原则的本体还缺乏细致的理论阐述,这导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商法的独立性问题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商法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商法与经济法,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商法若独立,那么它必然存在与经济法或民法不同的本质,在促进价值的分工中的不同。第二,商法体系范围难以确定。商法的体系范围即商法是由哪些具体的制度组成的。这需要商法原则这条线索将它们串起来。第三,商法的实践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即商事司法和商事立法体制架构乃至具体发展或许会缺少明确的标准和方向。本文针对商法原则的理论根源及应用问题展开了研究。对于商法原则的来源问题,本文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商法为社会科学,那么其现象应表现为它的发展历史。而本质则为将抽象出来的经验的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人类的价值。商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500年左右至公元1500年左右,即从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的这一千年,为中世纪;由于商人行会和商人法庭的共同作用使近代西方商法的基本概念和制度得以形成。这一时期的商法的主体为海商事制度。本文对船舶抵押权、船舶优先权及留置权、船舶碰撞、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共同海损等制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这一时期资本集中形式立法及票据法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一部分亦对康曼达和索赛特这些最初的资本集中形式以及票据法的产生进行了的分析。商法发展的第二阶段为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这一时期,商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公司制度、票据制度、海商制度及保险制度都有较大发展,但保险与公司并未被普遍纳入商法体系之内,破产法则被纳入商法体系范围,因此,这一部分只是对破产法的产生历史进行了分析。商法发展的第三阶段为十九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商法典编撰高度繁荣时期,保险法被普遍纳入商法体系,并且公司有限责任已经形成,至此商法的体系性相对确定。本文对这一系列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抽丝剥茧发现,它们具有两个普遍的特征。一为它们都是由商人创造的。二为它们都是商人在实践中自行创造的。理论阐述过程实质上是价值分析过程。根据法理学对人类价值观的概括,人类价值主要包括正义、秩序及效率。商法与正义的对应关系应进一步细化为商法与自由、平等与安全的关系。由于商法是商人在实践中自行创造的,商法的发展过程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自由,并且在商人践行自由意志的过程中,他们是平等的,因此,商法体现了自由的平等,以诚实信用和平等互利为内涵。商法对安全的促进表现在促进交易,增进财富上,这与标准的安全内涵是不完全一致的。通过分析,商法与秩序的关系则体现在两方面:一为商事习惯的秩序性;二为商法的秩序性。商法与效率的关系是本文分析的重心。商法是市场交易法,而效率是市场存在的理由。本文以对作为效率理论前提的“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否定为切入点,证明了人的非理性导致了市场中交易费用出现或阻碍某些交易实现,因此,商事制度中所体现的那些手段正是用来降低交易费用或促使交易实现,进而促进效率。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商法体现的应是自由的、平等的效率。在商法的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分析出的价值片段进行了整理,最终通过通俗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至此完成了在商法中提炼商法原则的工作,将商法与商法原则有机联系起来。第三部分为商法原则理论的应用部分。商法原则的首要应用为确定商法的独立性,即确定商法与民法及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将经济法和民法的原则还原为价值,并对分析出的价值与商法进行了对比。经过对比确定,商法与民法的关系为相对独立关系,商法以民法为基础发展而来,但基于商事实践的特点,商法又表现出了与民法不同的地方,但万变不离其宗,商法应始终坚持民法的特别法的地位。而商法与经济法则是两种完全独立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市场效率,但它们在促进效率的过程中则是互补的,并且是有明确界限的。在确定商法相对独立地位的基础上,本文亦对商法的范围体系进行了概括的界分。商法原则的另一种应用是指引商事立法与商事司法。商法原则对商事司法的指引提供了模拟交易的审判方法;而对于商事立法则提出了应对商事习惯进行确认并需对上升立法过程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的要求。总体看,商法原则的研究初步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将商法原则与商法建立了血肉联系,使我们对商法原则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意会层面上,即从经验中推演出来。第二,被充实内涵的商法原则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了商法独立性。第三,商法相对独立性地位的确立使我们找到了认清商法体系范围的方法,即从某法与商人的相关性及为商人所创造的特征中来识别它。第四,为商事司法与商事立法提供了指引的方法。

王军[9](2011)在《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全世界各国或地区共同享有海洋资源的权利。但是,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上事故对人命、财产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事故救援需要世界各国及人员的共同合作。但由于现行的水上救援组织和资源保障制度实行各国家或地区、各行业以及部门分别治理的政策,一方面表现为水上救援能力总体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却又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和“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导致公共地利用的灾难。本文针对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其目的是为提高水上救援组织保障能力,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基础上,合理构建水上救援资源协同配置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有关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回顾,接下来是水上救援组织与资源保障制度的概述,其中特别对水上事故及其风险的概念、风险表征方法等比较模糊的概念涵义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合理判定事故责任归属、确定区域救援资源总体配置水平及其在责任主体之间的分摊等奠定了基础。第三,基于协同配置的思想,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对水上协同配置机制的形成与成本合理分摊进行了分析;第四,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对侵权行为法下不同归责原则对责任主体资源配置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航行疏忽免责”、“赔偿责任限制”以及“责任保险”与“责任基金”等特殊的制度规定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对论文研究成果及其适用性进行了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水平应取决于当地的社会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2)责任主体的法定配置标准应基于成本的合理分摊,其与外界救援能力和水平是有关系的;(3)协同配置机制的形成与稳定应建立在成本的合理分摊基础上的,即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4)针对水上运输特殊制度规定对社会总体资源优化配置没有影响。

弓卓娜[10](2011)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1世纪的今天,当对话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作为新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新的理念的,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与革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把语文阅读教学当作对话的过程来认识并实施,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对话式阅读教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从对话的理论谈起,明确了理论指导,分析了它们给予我们是启示,更有益于我们根据其精神实施对话式的语文阅读教学。其次从对话谈起,界定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并对语文“对话式阅读”的特点加以明确。认为“对话式阅读”虽然以“对话”为基本形式,但这不是判断“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唯一依据。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对话式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都是主体,是平等的,学生应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和交流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民主的、互动的理性碰撞和深入的情感交流。所以判断“对话式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看重有无对话这一形式,而应该看阅读教学中是否真正体现了对话的精神实质。是否能够实现对话中的文本与读者的多重交融,思想碰撞和精神交流,是否能够让彼此(尤其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有意义的见解。明确了相关概念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构成“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要素,以及要素的特点、地位和作用。进而分析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多重对话的形式和对话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分析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最后从操作层面上讲,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模式,并提出了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建议,以供教师参考。

二、让碰撞的双方都有生存的机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碰撞的双方都有生存的机会(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基本思路
        (二)研究主要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历史渊源
    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欧洲工业革命解放社会生产力
        (二)近代欧洲工人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近代欧洲启蒙运动孕育社会有机体
        (四)近代自然科学重构社会的组织形态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产生的理论溯源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二)中世纪神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五)近代社会学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萌芽时期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时期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时期
        (四)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拓展时期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构成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内在构成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构成要素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特征分析
        (一)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整体性与主体性
        (二)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系统性与开放性
        (三)社会有机体思想自组织性与再生性
        (四)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辩证性与实践性
        (五)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自觉性与调节性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内在逻辑
        (一)社会有机体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二)社会有机体以人的实践性活动为主线
        (三)社会有机体以人的自由发展为落脚点
        (四)社会有机体表现为各个层次的整体性
        (五)社会有机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系统
        (六)均衡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特征
    注释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结构论析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机制
        (一)实践是社会有机体诞生的基本形式
        (二)总体性实践是社会有机体运行机制
        (三)辩证统一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方法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质
        (一)关系综合体是社会有机体的实质
        (二)动态发展性是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三)物质交互性是社会有机体关键点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构成维度
        (一)自然环境是社会有机体诞生的前提
        (二)社会实践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内核
        (三)社会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横向构成
        (四)社会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的纵向趋势
    注释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唯物史观定位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社会生产
        (一)人的物质生活生产是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基本前提
        (二)人的自身再生产是社会有机体运行的内驱动力
        (三)人的精神再生产指挥着社会有机体的运转
        (四)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协调着社会有机体的运转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社会结构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阶级及国家关系重构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三重结构的社会性分析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人的本质和人类解放
        (一)社会有机体对人生存制约
        (二)社会有机体中人的能动性
        (三)未来社会有机体的理想人
    注释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新发展理念
        (一)社会有机体思想为新发展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二)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三)新发展理念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实现路径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时代与“五位一体”
        (一)“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蕴
        (三)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格局”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基础
        (二)社会有机体思想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的发展蓝图
        (三)“一带一路”构筑社会有机体与命运共同体合作机制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BUH并购金斧机械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整合及整合程度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BUH并购GAX机械案例介绍
    2.1 BUH及GAX机械公司介绍
        2.1.1 Buh公司介绍
        2.1.2 GAX机械公司介绍
    2.2 Buh并购整合GAX机械全过程
        2.2.1 进退维谷的局面
        2.2.2 冯氏家族股权之争
        2.2.3 业务和品牌之争
        2.2.4 融资分歧
        2.2.5 资产去哪里了
        2.2.6 总经理算什么
    2.3 BUH并购GAX机械后续
        2.3.1 Buh接收GAX机械100%股份
        2.3.2 Buh对员工安置
        2.3.3 Buh公司搬迁
        2.3.4 Buh并购GAX机械前后四年利润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UH并购GAX机械案例分析
    3.1 影响并购决策的因素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面条机械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分析
        3.2.3 竞争对手分析
        3.2.4 面条机械设计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3.2.5 机会和威胁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企业资源分析
        3.3.2 企业能力分析
        3.3.3 核心竞争力分析
        3.3.4 优势和劣势分析
    3.4 并购决策分析
        3.4.1 选择并购的原因和战略意图
        3.4.2 选择合作经营的原因
        3.4.3 实施有效并购的关键因素
        3.4.4 并购对象的选择及存在的风险
    3.5 并购整合策略分析
        3.5.1 战略整合
        3.5.2 业务流程整合
        3.5.3 人力资源整合
        3.5.4 企业文化整合
        3.5.5 市场营销整合
    3.6 BUH并购GAX机械整合前后4年绩效分析
        3.6.1 盈利能力分析
        3.6.2 偿债能力分析
        3.6.3 运营能力分析
        3.6.4 发展能力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UH并购GAX机械整合案例带来的启示
    4.1 对BUH集团启示
        4.1.1 谨慎选择并购标的
        4.1.2 和并购标的加强沟通互动
        4.1.3 组建专利技术评估团队
        4.1.4 完善治理水平
        4.1.5 提高并购整合管理水平
    4.2 对同类公司启示
        4.2.1 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
        4.2.2 整合过程中需灵活调整整合策略
        4.2.3 新旧管理班子的替换需要耐心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助力诚信价值观传播的双人互动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在诚信教育与教育游戏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在诚信教育方向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在诚信教育方向的研究现状
        1.2.3 国外在教育游戏方向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在教育游戏方向的研究现状
        1.2.5 国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以RPG游戏助力诚信价值观塑造的可行性分析
    2.1 价值观形成与激活理论
        2.1.1 内隐思维与学习心理
        2.1.2 价值观内化心理机制
        2.1.3 价值观唤醒方式
    2.2 角色扮演塑造个人诚信行为
        2.2.1 诚信行为的自律和他律特征
        2.2.2 具身认知指导行为发展
        2.2.3 角色扮演促进诚信习惯养成
    2.3 RPG游戏的沉浸性及其对玩家潜移默化的影响
        2.3.1 游戏互动性提升玩家社会临场感
        2.3.2 游戏心流体验优化诚信教育效果
        2.3.3 双人互动游戏轻量化传播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双人互动模式的诚信教育RPG游戏机制设计
    3.1 基于诚信四要素与行为引导机制的游戏角色设计
        3.1.1 升迁机制下的核心角色构建
        3.1.2 辅助协作与干扰机制下的NPC角色构建
        3.1.3 结合HEXACO模型的角色行为画像分析
    3.2 基于诚信测试的特定情境设计
        3.2.1 面向诚实的MMPI测试情境设计
        3.2.2 以囚徒困境为核心的信任博弈情境设计
        3.2.3 元游戏式人机情境互动机制
    3.3 基于任务导向机制的诚信游戏规则设计
        3.3.1 奖惩机制作用下的游戏经济规则设计
        3.3.2 诚信任务系统量化计分规则设计
        3.3.3 制约角色生存的虚拟信用监管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播诚信价值观的《诚信密码》RPG游戏模型开发
    4.1 基于UNITY3D技术的《诚信密码》游戏模型设计实现
        4.1.1 《诚信密码》游戏内容设计
        4.1.2 《诚信密码》双人网络联机设计
        4.1.3 《诚信密码》任务与奖励设计
        4.1.4 《诚信密码》交互与反馈设计
    4.2 《诚信密码》游戏效果分析
        4.2.1 问卷设计阐述
        4.2.2 游戏可玩性与助力诚信价值观塑造效果问卷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MMPI谎言量表测试题
附录2 《诚信密码》系统开发模块
附录3 《诚信密码》游戏效果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中国工匠(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绍兴县及浙江省所给予的优惠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地理条件, 建设具有一流国际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汽车配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而制造的各种工业用零配件的销售、维修服务及相关业务先进工厂, 为提高中国生产效益和改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2. 使用先进技术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 努力使在下一条款项所定义的产品质量、性能、设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
    3. 改善和提高包括材料、零部件在内的中国汽车配件、纺织机械配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生产的工业用零配件和纺织机械零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的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谋求促进代替汽车零件的进口, 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技术合作, 同时获得合资当事人所能满意的经营效益。

(5)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概述
    2.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2.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涵
        2.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意义
    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培养的实证调查
        2.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2.2 调查内容与结果
    2.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培养的现状分析
        2.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
        2.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忽视大学生的学习规律
        3.1.1 忽视学生内在需求
        3.1.2 忽视学习接受过程
        3.1.3 忽视知、情、行的全面发展
    3.2 忽视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何以影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
        3.2.1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
        3.2.2 教育要符合学习规律的视角分析
    3.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忽视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原因分析
        3.3.1 传统规训式的德育理念的影响
        3.3.2 当前德育内容知识化、过程形式化、方式工具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习论何以指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4.1 作为社会责任感培养基础的相关学习理论
        4.1.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4.1.2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论
        4.1.3 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
    4.2 学习论是探索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规律的有力依据
        4.2.1 学习论的研究视角来自个体的内在需求
        4.2.2 学习论从学习接受的过程探讨培养
        4.2.3 学习论提倡知、情、行的全面发展
    4.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以学习论的综合运用为指导
        4.3.1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
        4.3.2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知、情、行整合学习的结果
        4.3.3 学习论的综合运用符合知、情、行整合学习的学习规律
        4.3.4 学习论的综合运用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分析
    5.1 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需求培养
        5.1.1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立足人性
        5.1.2 让社会责任感成为人性需求
        5.1.3 履行社会责任就是满足自我实现
    5.2 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接受过程
        5.2.1 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认知建构
        5.2.2 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情感调控
        5.2.3 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行为强化
    5.3 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情、行的全面发展
        5.3.1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社会责任认知培养
        5.3.2 唤起责任“同理心”的社会责任情感培养
        5.3.3 运用替代强化的社会责任行为培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实途径
    6.1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需求的优化途径
        6.1.1 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培养
        6.1.2 社会责任感的需求培养
        6.1.3 社会责任行为的自我实现感培养
    6.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学习接受过程的优化途径
        6.2.1 注重“碰撞”与“迁移”
        6.2.2 “情感体验式”的培养
        6.2.3 主动创设责任情境
    6.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情、行全面发展的优化途径
        6.3.1 社会责任认知的个性化培养
        6.3.2 激发与传播社会责任情感
        6.3.3 用榜样行为强化社会责任行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船舶油污损害
        二、适用的“船舶”和“油类”
    第二节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主体和归责原则
        一、索赔主体
        二、索赔对象
        三、归责原则
    第三节 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范围
        一、确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原则
        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现状和不足
    第一节 我国赔偿机制中的责任制度
        一、责任制度中主体不明确
        二、赔偿范围不明确
        三、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限制和评估体系不完善
    第二节 我国船舶油污保险制度弊端
        一、油污强制险范围窄
        二、油污强制险额度和内容设计不合理
        三、油污险险种单一、发展缓慢
        四、直接诉讼制度不健全
    第三节 我国船舶油污基金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一、基金的运行和法律位阶缺陷
        二、基金的赔付顺位问题
        三、索赔程序不明确、不细致
        四、基金的资金来源单一、赔偿限额低
第三章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域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三种赔偿机制的比较研究
        一、国际型赔偿机制
        二、国内法型赔偿机制
        三、双轨型赔偿机制
        四、我国赔偿机制的选择
    第二节 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适用的地理范围和赔偿范围
        二、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
        三、索赔主体
        四、索赔对象
        五、赔偿限额和责任限制的丧失
        六、管辖
    第三节 保险制度和直接诉讼制度
        一、国际机制的保险制度和直接诉讼制度
        二、美国机制的保险制度和直接诉讼制度
    第四节 基金制度
        一、国际船舶油污基金制度
        二、美国溢油责任信托基金
        三、加拿大船舶油污基金制度
    第五节 评估体系和索赔程序
        一、评估体系
        二、索赔程序
第四章 完善我国赔偿机制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一、适用的“船舶”
        二、适用的“油类”和归责原则
        三、赔偿范围
        四、索赔主体
        五、索赔对象
        六、赔偿责任限额
    第二节 完善我国船舶油污保险制度
        一、扩大油污强制保险的范围和险种
        二、明确规定船舶油污强制险的内容和合理额度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完善直接诉讼制度
        四、提高保险公司承保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第三节 完善我国船舶油污基金制度
        一、出台基金管理和运转细则
        二、合理安排和设置基金的赔偿范围与应急基金
        三、对过境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征收油污基金费
        四、提高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赔偿限额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评估体系和索赔程序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评估体系的组织机构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评估技术方法
        三、精确设计我国船舶油污损害的整体索赔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初中语文阅读构建生本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阅读教学“生本对话”模式的理论阐释
    2.1 “生本对话”教学的意蕴
    2.2 澄明之境:阅读教学与“生本对话”的关系厘清
    2.3 “生本对话”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2.4 “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解读
第三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审视
    3.1 本调查的基本概况
    3.2 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3.3 造成当前初中语文“生本对话”阅读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生本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4.1 宏观层面:强化理念与制度变革,消除障碍
    4.2 微观层次:强化“生本对话”教学的技巧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8)商法原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商法原则的理论现状
        (二) 商法原则现状的问题根源—本质、规律、价值等的交互阐释
    二、价值、规律、本质
        (一) 价值
        (二) 规律
        (三) 本质
        (四) 价值、规律、本质在商法原则研究中的一致性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一) 从商法现象到本质(价值或整体意义上的原则)再到实践
        (二) 各章任务
第1章 商法原则的经验抽象——商法的历史规律性分析
    1.1 整体意义上的商法原则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商法
        1.1.1 整体意义上的商法原则与一般意义上的商法原则
        1.1.2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商法与整体意义上的商法原则的关系
    1.2 中世纪商法原则的经验规律性表现
        1.2.1 中世纪商法体系性的发展——商法原则经验规律性表现的萌芽时期
        1.2.2 中世纪商法原则的经验表现(一)——海商法发展的规律性
        1.2.3 中世纪商法原则的经验(二)——公司制度发展的规律性
        1.2.4 中世纪商法原则的经验表现(三)——票据制度发展的规律性
        1.2.5 中世纪商法原则的规律性表现综述
    1.3 近代初期商法原则的经验规律性表现
        1.3.1 近代初期商法体系性的发展——商法原则经验规律性表现的稳定时期
        1.3.2 近代初期商法原则经验表现(一)—破产制度起源的规律性
        1.3.3 近代初期商法原则的经验表现(二)—破产法演进的规律性
        1.3.4 近代初期商法原则的规律性表现综述
    1.4 近代法典时期商法原则的经验规律性表现
        1.4.1 法典时期商法体系性的发展——商法原则经验规律性表现的成熟时期
        1.4.2 法典时期商法原则的经验表现(一)——公司法发展的规律性
        1.4.3 法典时期商法原则的经验表现(二)——保险法发展的规律性
        1.4.4 近代法典时期商法原则的规律性表现综述
    1.5 商法原则的经验规律性表现的结论性意见
第2章 商法原则的理论抽象——商法的价值分析
    2.1 商法原则与效率价值的对应性分析
        2.1.1 效率的内涵
        2.1.2 商法原则与效率的对应性分析
    2.2 商法原则与秩序价值的对应性分析
        2.2.1 秩序的内涵
        2.2.2 商法原则与秩序的对应性分析
    2.3 商法原则与正义价值的对应性分析
        2.3.1 正义的内涵
        2.3.2 商法原则与自由的对应性分析
        2.3.3 商法原则与平等的对应性分析
        2.3.4 商法原则与安全的对应性分析
    2.4 商法原则的具体分析
        2.4.1 保障交易简便、快捷原则
        2.4.2 交易公平原则
        2.4.3 维护交易安全原则
        2.4.4 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
        2.4.5 商法原则与价值的关系的再释义
第3章 商法原则的应用分析
    3.1 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的界定分析
        3.1.1 经济法原则的价值分析
        3.1.2 商法原则与经济法原则的关系分析
    3.2 商法与民法之间关系的界定分析
        3.2.1 民法原则的价值性
        3.2.2 商法原则与民法原则的契合与乖离
    3.3 商事立法和司法的指引作用
        3.3.1 指引商事立法
        3.3.2 指引商事司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后记

(9)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本论文研究成果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资源配置理论的思想与方法
        2.1.1 资源配置理论
        2.1.2 优化配置原则
    2.2 协同机制的形成与成本分摊
        2.2.1 合作机制的形成
        2.2.2 成本的合理分摊
    2.3 责任归属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3.1 归责原则体系
        2.3.2 责任确定方法
第3章 水上救援组织与资源保障制度概述
    3.1 水上事故概念内涵与系统安全
        3.1.1 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3.1.2 事故类型与等级划分
        3.1.3 系统安全与能量转移
    3.2 风险空间分布与救援资源配置
        3.2.1 风险的概念及其分布
        3.2.2 救援资源的配置目标
    3.3 水上事故救援组织与保障制度
        3.3.1 事故救援的需求特征
        3.3.2 救援资源的保障方式
        3.3.3 救援组织与协调方法
        3.3.4 救援制度与责任区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上救援资源协同优化配置机理分析
    4.1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方式选择
        4.1.1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4.1.2 专用性与治理结构
        4.1.3 公共品的自愿供给
    4.2 协同配置动因与稳定性分析
        4.2.1 协同配置的动因分析
        4.2.2 协同配置机制的形成
        4.2.3 协同配置稳定性分析
    4.3 协同配置条件下的成本分摊
        4.3.1 成本合理分摊条件
        4.3.2 成本分摊模型求解
        4.3.3 联盟结构成本分摊
    4.4 联盟参与人可变的成本分摊
        4.4.1 可变主体的成本分摊
        4.4.2 差异个体的成本分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赔偿与保障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1 事故责任归属与法定配置标准
        5.1.1 归责原则及其划分方法
        5.1.2 责任分担与法定配置水平
    5.2 归责原则对资源配置影响分析
        5.2.1 无责任原则分析
        5.2.2 严格责任原则分析
        5.2.3 过失责任原则分析
    5.3 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影响分析
        5.3.1 单方有赔偿责任限制
        5.3.2 双方有赔偿责任限制
    5.4 赔偿责任限制影响举例分析
        5.4.1 赔偿责任限制计算标准
        5.4.2 单方行为原则举例计算
        5.4.3 双边行为原则举例计算
    5.5 社会福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5.1 责任保险制度的影响
        5.5.2 责任基金制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提出背景
        1.1.1 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1.1.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1.3 文献综述
        1.1.4 研究目的、意义
    1.2 对话式阅读的理论基础
        1.2.1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
        1.2.2 哲学解释学
        1.2.3 接受美学
        1.2.4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1.2.5 其他
    1.3 对话与对话式阅读的概念内涵以及特点
        1.3.1 对话
        1.3.2 对话式教学
        1.3.3 对话式阅读教学
2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成及要素等分析
    2.1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成及要素
        2.1.1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要素
        2.1.2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
    2.2 新的阅读模式以及“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2.2.1 新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
        2.2.2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3 对话式阅读的教学现状以及误区
    3.1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比分析
        3.1.1 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3.1.2 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3.2 对话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3.2.1 师生对话关系上:教师主体地位的失落,学生“自主”过多
        3.2.2 师生对话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3.2.3 文本利用方面的误区
        3.2.4 教学媒体不合理使用及教学方法不当
4 有效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4.1“对话式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探索
        4.1.1 克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对话的障碍
        4.1.2 抓住阅读对话的情感体验,营造情感氛围
        4.1.3 关注阅读的过程
        4.1.4 把握课堂对话的进程
        ①对话契机的把握
        ②对话主题的挖掘
        ③对话进程的维持
        ④对话形式的多样
    4.2 “对话式阅读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2.1 对话式阅读教学“对话”的使用范围
        4.2.2 对话要讲经济性
        4.2.3 对话的预设和生成
        4.2.4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对话调控
        4.2.5 结合文化探索、人文关照,提升对话内涵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让碰撞的双方都有生存的机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韩幸.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2]BUH并购金斧机械案例分析[D]. 王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助力诚信价值观传播的双人互动角色扮演游戏设计研究[D]. 范楸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中国工匠[J]. 朱晓军. 江南, 2018(06)
  • [5]学习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 田志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6]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研究[D]. 耿庆财. 烟台大学, 2016(03)
  • [7]初中语文阅读构建生本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黄群华. 广州大学, 2013(04)
  • [8]商法原则研究[D]. 吴浩. 吉林大学, 2012(09)
  • [9]水上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 王军.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 [10]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D]. 弓卓娜. 重庆师范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给碰撞双方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