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成与少帅故居

郭伟成与少帅故居

一、郭维城与少帅故居(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1](2017)在《清代及民国方志演剧史料研究 ——以晋、冀、豫地区为例》文中提出地方志中记载了数量丰富的演剧史料,往往作为参考、引用资料为学人研究戏曲领域的各项论题而服务,这是其资料性价值的体现,也是目前学界利用地方志史料的主要方法。也有将方志演剧史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辑录方志中的戏曲资料并加以分析来了解某地历史上的演剧情况。这种利用方式,对正视和挖掘方志演剧史料于戏曲研究的价值很有帮助。然而,目前做出的成绩不甚理想。大多是依靠二手资料进行辑录,再加以简略分析便谓概括一地之演剧史实,并不能令人信服。且目前关于方志中收录演剧史料的研究,有许多未竟之处,甚至连用一篇博士论文做专题研究的现象都没有。基于此,这许多留白便提供了极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有两个研究视角,首先是文献学角度。从地方志本身的修纂原则出发,探讨方志收录演剧史料的规律与成因。由此发现,演剧史料大致分布于风土志、祠祀志、艺文志、财政志、人物志、民政志及杂志七大方志门类中,数量上以风土志为首,祠祀、艺文次之,其余均为散见。且修志持续性一般与收录演剧史料数量成正比例关系,而地方志的行政等级一般与收录演剧史料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而撰修人对戏剧艺术的偏好也会影响到方志对其收录情况。同时,方志修纂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也呈现出河南、河北与山西不同的历史演剧风貌。除了地方志本身的撰修规律外,其收录大量演剧史料还受到“礼乐”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收录规律不只体现出儒家“崇礼以作乐”的思想,一些被当作反面教材收录的戏曲资料还体现出“以礼节制乐”的原则。民国“礼崩乐坏”更促使戏曲改良运动的出现,改良事实便因此保存在民政志中,这样的收录情况反映出戏曲与礼制相伴相生的发展道路。其次,是演剧史料本身所反映出的戏曲学问题。地方志作为一地情况之总览,是最贴近民间演剧的资料记载。那么其中收录的信息,便是民间演剧活动的大致风貌。民间演剧活动首先是一个诸艺杂陈的大环境,以闹热性为本质属性。戏曲演出置身其中,作为主流表演形式,是支撑与繁荣民间演剧的中流砥柱。其与民间诸艺的关系十分密切。戏曲起兴于歌舞,专以演故事,汇聚种种伎艺而成。成熟之后,民间诸艺纷纷受其影响,却又各自独立演出。“歌舞”、“演故事”与戏曲之间由此而存在复杂的构筑和分解关系,而这个关系始终融合在诸艺杂陈的闹热环境中。大环境确立后,便要细究置身其中的戏曲演出情况,从演员、剧种与观众的角度全面解读。以河南、河北与山西三个地区为代表,可以从土戏与客音的角度去分析各个区域的特色,其在本土的接受语境又呈现出雅俗不同的趣味,以及功利性教化与无功利性的虚实审美,不论哪种皆是观众参与戏曲传播与艺术实现的重要过程。而土戏与客音的传播主体则是民间各式各样的艺人与班社组织,由此方可实现戏曲演员、作品与观众在民间闹热的大环境中完整的艺术传播过程。这也是戏曲演出在民间演剧中的立体活动状态,而这个立体状态便是戏曲呈现在民间演剧中的艺术三维空间。之所以谈到空间角度,是因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接收还缺乏一个重要的演出场所。演出空间首先一定是物理性质的,如神庙中的高台或是临时搭建的空间,亦或是城市中的剧场。而据空间复杂元素构成分析,物理空间之上还附着着社会空间、精神文化空间等属性。这一点,明确地反映在神庙高台上,如其小小的舞台称谓便可以折射出背后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庙会会场以及各类民间集会,也将戏曲的社会属性表露无遗。由此可见,不论是戏曲的民间演剧环境还是演员、剧种、观众以及演出场所都是置身于社会中,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无比密切的关联。正因如此,这些演剧资料才会被“以览一地之总情”的地方志收录其中。

蒋巍,里夫,叶文[2](2015)在《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七章保卫大武汉——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武汉三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雄踞中国版图之中央,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大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延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发生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保卫大武汉"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战。为准备武汉大战,日军先后投入9个师团、3

裴默农[3](2002)在《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世纪情》文中研究表明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距今已经66个春秋了。最近由于《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的出版,以及张学良密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实录”的启封,这一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世界史进程的事件,重新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往事。尤其是此一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最引人瞩目。两人初会于肤施(延安,1936年4月9日),再会于西安(1936年12月17—25日),相

胡成林,崔显山[4](2001)在《郭维城与少帅故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毕万闻[5](1996)在《今年6月张学良在美夏威夷喜度九六生日时称希望以“老兵”身份回辽宁 张学良何日回大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自从张学良获得全面自由以来,作为一个别离故土半个多世纪的天涯游子,他曾多次表达过渴望重新踏上东北热土的愿望。然而几年过去了,张学良晚年这个"最后的"一大心愿,仍然没有实现。而他的儿子、美籍华人张闾琳却已经两次回访了中国大陆。张学良首次访美时动过回乡之念1991年2月中旬,美国记者纪思道在台北市北投区复兴三路70号张学良的家里,采访了他。2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该记者的访问记,说张学良表示"愿意不久就去美国访问"。这位记者很机警,当即追问张学良:"是否想到中国大陆访问?"张学良不由自主地用一种"充满怀念之情"的声音说:"我渴望访问大陆,因为那

金家人[6](1993)在《少帅故居尝枣记》文中研究表明正是桂子飘香的8月,迎着拂面宜人的秋风,我随着县政协视察组的几名同志来到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这个岗瞵丘视,杨柳成荫的小村庄,就是着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出生的地方.

二、郭维城与少帅故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郭维城与少帅故居(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及民国方志演剧史料研究 ——以晋、冀、豫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的概念
    三、研究现状及分析
        (1) 发挥方志收录戏曲史料的资料性价值
        (2) 正视方志演剧史料,将其作为专门研究对象
        (3) 专题研究关注度小,提升研究难度大
    四、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方志收录演剧史料的规律与成因
    第一节 方志中的戏剧生存空间与收录规律
        一、方志七大门类与记录形态分析
        二、修志持续性与行政等级
        三、修志人对戏剧艺术的偏好
    第二节 晋冀豫三省方志收录演剧史料的地域分布
        一、冀北山区演剧与冀中南演艺历史
        二、晋东南及晋南乡村祭赛与演剧
        三、豫北的地缘优势与中原城市演剧
第二章 “礼乐文化”对方志收录戏曲资料的影响※
    第一节 崇礼以作乐
        一、岁时节礼演乐
        二、人生仪礼演乐
        三、祭礼演乐
    第二节 以礼节制乐
        一、捣淫祠,正祀典
        二、戒艳曲,规戏剧
        三、禁丧戏,厚风俗
        四、止夜唱,维治安
        五、革乐籍,责从良
    第三节 礼崩乐坏,改良戏曲
        一、维系礼乐教化
        二、“反礼教”以唤醒民众
第三章 诸艺杂陈的民间演剧活动
    第一节 戏曲之历史建构
        一、起兴于歌舞
        二、专以演故事
        三、种种伎艺之综合——宋金杂剧
        四、“真戏曲”——元杂剧
    第二节 民间演剧活动中的戏曲元素分解
        一、秧歌与社火中的戏曲歌舞元素
        二、装演戏剧故事
    第三节 民间演剧的闹热属性
        一、“闹热性”推动戏曲建构
        二、戏曲分解中的“闹热”需求
第四章 戏曲在民间演剧中的活动状态
    第一节 地方土戏与客音
        一、客(客音)随主(土戏)便
        二、反客(客音)为主
        三、入乡随俗——客音本土化
    第二节 班社组织与戏曲艺人
        一、自娱组织与乡民自行扮演
        二、雇用戏曲班社
        三、戏曲艺人之生存状况
    第三节 戏曲演出之接受语境
        一、接受语境之功利性与无功利性
        二、客音与土戏之雅俗审美
        三、虚实相生的艺术造境
第五章 民间演剧活动之空间阐释
    第一节 演出空间的固化与随性
        一、空间形制由外而内的固化演变
        二、乡村固定剧场与临时搭建交替发展
        三、固定中的随性变化
    第二节 神庙戏台称谓中的社会元素
        一、“舞”、“歌”以祀神
        二、“乐”、“赛”之设教
        三、“戏”、“剧”还本真
    第三节 “会场”中的演剧文化
        一、无戏则“会”不立
        二、“会”多则戏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晋、冀、豫地区方志记载演剧资料检索表
    一、风土志(共799条演剧资料)
    二、祠祀志(共283条戏楼资料)
    三、艺文志(共410条演剧材料)
    四、财政志(共89条戏捐资料)
    五、人物志(共71条演剧资料)
    六、民政志(共21条演剧材料)
    七、杂志(共25条演剧资料)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七章保卫大武汉———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
    冯安邦上将:“化民”改“安邦”
    范筑先少将:全国为之下半旗
    刘桂五中将:英雄头颅今何在
第八章两军对峙,血战不休
    陈安宝上将:被炸飞的遗体
    唐聚五中将:插在伪“满洲国”腹部的尖刀
    张自忠上将:“活关公”威镇敌胆
    钟毅中将:饮弹自尽的沙场诗人
    马玉仁中将:从横行江湖到抗战老将
第九章中国游击战:三里一队长,十里一司令
    项英:蒋中正解不开的“仇共心结”
    左权:悲歌一曲唱大风
    彭雪枫:人生中十一个难忘的秋天
    巫恒通:绝食8天,尽忠完节
    常恩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十章中条山,日本帝国的“盲肠炎”
    饮弹自尽的唐淮源上将
    拔剑自刎的寸性奇中将
    中炮牺牲的武士敏中将
第十一章东方战场倚天剑
    戴安澜中将:先挽长弓射夕阳
    刘放吾少将:轰动英、美的中国团长
    齐学启中将:战俘营中的“清华绅士”
第十二章黎明前的血色地平线
    周复上将:“十三太保”中的殉国将领
    李家钰上将:没有棉衣,只有辣椒
    王甲本上将:迟到一步,以身殉国
    浴血桂林:三将军与八百壮士墓

四、郭维城与少帅故居(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及民国方志演剧史料研究 ——以晋、冀、豫地区为例[D]. 王琳.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2]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J]. 蒋巍,里夫,叶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07)
  • [3]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世纪情[J]. 裴默农. 广东党史, 2002(06)
  • [4]郭维城与少帅故居[J]. 胡成林,崔显山. 兰台世界, 2001(01)
  • [5]今年6月张学良在美夏威夷喜度九六生日时称希望以“老兵”身份回辽宁 张学良何日回大陆[J]. 毕万闻. 世纪, 1996(04)
  • [6]少帅故居尝枣记[J]. 金家人. 党史纵横, 1993(04)

标签:;  ;  ;  

郭伟成与少帅故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