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再现误入歧途

《全宋诗》再现误入歧途

一、《全宋诗》重出误收甄辨(论文文献综述)

代慧婷[1](2019)在《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僧侣行旅诗,是指僧人行旅中所作之诗。僧侣行旅,既有游方、参学、弘法等宗教之因由,亦有访友、省亲、观览等诸多世俗之因素。以其独特的身份与目的,致使僧人行旅诗与寻常文人之山水诗相较,除模山范水、书写自然之景物、抒发羁旅之感喟之外,往往还具有丰富的宗教意蕴。僧侣行旅诗,肇始于东晋,至李唐而蔚为大观。本文以一个群体、一类诗歌为研究视角,以唐五代僧侣行旅诗为研究对象,梳理出唐五代僧人49位,行旅诗346首,从古代文学与佛教文化二方面入手,研究此类诗歌的总体概貌、发展脉络、风格特点,从一个独特角度探索唐五代时期佛教文学发展的一个侧面。文学创作的成功在于富有个性的表达,文学批评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揭示个性因素,而差异正在于比较之中。因此,本文在研究僧侣这一文学群体时,亦对不同僧侣之行旅诗的个性差异有所揭示。唐五代时,以贯休所创作的行旅诗数量最为丰富,其集中有行旅诗157首,几占唐五代僧侣行旅诗之半壁。形式多样,诸体皆备,五七杂言兼而有之;其内容之广博,山川林木,无不挫于笔端;其创作目的之繁复,游学、避难、交游皆有,集中体现了唐末五代战乱的社会现实;其艺术之特色鲜明,边塞行旅诗异军突起、奇崛的诗风、济世救民的入世情怀,是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精神与儒家仁义思想的异质同构,贯休可谓唐五代僧侣行旅诗之代表。此外,域外来华僧与西行求法僧之行旅诗亦别具一格,往往记录域外之行的风光,异域风情与佛教文化相碰撞,独具魅力,若新罗僧慧超,日本僧道慈、辨正、空海和西行求法僧玄奘、义净诸人的20首异域行旅诗,在其行止之艰险、其情感之悲痛、其意象之奇特皆久居中土之僧侣所不能到也,其中不少来华僧人,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汉诗,并在创作中展现出求新、求变之特点。唐五代僧侣行旅之目的主要有参方悟道、宣教弘法、避难化缘等;唐五代僧侣行旅之作用与文化意义则突出表现为提升了僧侣修行的质量、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丰富了诗歌文化的成果等方面。僧侣行旅诗并非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佛门衲子积极宣扬“入世”,其生平行止践行了“入世”与“出世”的人生双轨,异于寻常文人。故而,唐五代僧侣行旅诗除了在表达“出世”之情的游方求学、明佛证禅、赏山悦水等主题,又体现出唐代僧侣的“入世”情怀,诸如思乡怀人、交友做官、怀古咏史等主题亦是他们所书写的对象,这种行为的动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其一为“友谊之求”,其二则为“媚俗之态”。在艺术特色上,唐五代僧侣行旅诗还突出体现出尚“清”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为多用“清词清语”、多选“清景清境”、多含“清神清趣”,并由此而造就了其“清寒幽静”的诗境。出现这一文学现象之因由,主要是因为僧人受“戒”“定”“慧”学法经历之影响,“因定入境”“因慧遣词”,所以僧诗较文人诗更易得“清”之风致。此外,唐五代僧侣行旅诗还呈现出“融禅于诗”与“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僧侣行旅诗与文人行旅诗总体而言属于一个诗歌体系,大部分意象之情韵与文人诗别无二致,然某些特别的意象,若“鹤”“镜”“灯”诸类,以及“锡杖”“袈裟”“囊”“钵”等法器,则潜含着特别的意蕴,这也是僧诗与文人诗别有不同的地方。唐五代僧侣行旅诗在体式的选择上以近体诗为多,占80%,其中又以律诗占比最大,为73.9%,而律诗中又以五言律尤多,且多有名篇佳构。唐五代僧侣行旅诗与文人行旅诗之间联系复杂。一方面,僧侣行旅诗积极向文人诗靠拢,题材、风格多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又具自身特点,诗僧总是有意无意标榜其僧人身份,在诗中流露出禅房习气、山林志趣,体现着与文人诗异质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质。唐五代文人和僧侣的行旅诗皆以发隐逸之趣、写自然之美见长。在主题上,文人更为丰富,“游宦”主题突出,僧侣则多以“游方”为目的。在艺术风貌上,文人重“抒情”,僧侣重“明理”。文人行旅诗多铺陈景物,刻画境界,抒发其情感的寄托。僧侣行旅诗则多描摹景物,裁剪山水,抒发出目前之景对心中佛法的启示,多了一种洞然明白之感。“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研究”这一选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本文立足行旅,从僧人的视角窥见中华山川,本自与文人所见不同。同时又是以行旅为题材,释氏文人的眼界、闻见、心理、感悟,亦自与世俗文人不同。这一研究不但拓展了当前僧诗的研究内容,亦可管窥中国古代行旅文学中的别样风貌。此外,僧侣行旅诗与文人行旅诗之间的比较研究,还可以旁及两个创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文人与衲子的交往亦可有所补益。对僧侣“入世”原因的探析,还将有助于佛教世俗化的研究。文化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的整理、研究,不仅可知佛教诗歌在遣词造句、征引典故、宗教意义、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独特风貌,还可以“以诗证史”,对唐五代的佛教地理与文学地理状况有所考察与印证。行旅行为还影响到诗歌的传播方式,大量的题壁、题柱、题廊、题桥、题树诗,以及舟中、道中、途中、马上等诗歌创作方式皆因行旅活动而产生、而流布。此外,从僧侣行旅诗中还可以窥探出僧侣苦行的宗教情怀和济世救民的大乘佛教精神。

王友胜[2](2018)在《《宋诗纪事》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部融纪事与诗选于一体的诗歌总集,厉鹗辑撰的《宋诗纪事》遍采群籍,首次对宋诗进行了全面辑录,搜集、保存了大量诗人诗作的诗歌本事与背景材料,为《全宋诗》的编纂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该书卷帙浩繁,编者囿于闻见,并未将宋诗文献网罗殆尽,其漏收、误收、重出、误考及析一人为二人或合二人为一人的现象不胜枚举,后世辑补纠谬的着作时有所见。晚清陆心源辑补的《宋诗纪事补遗》补充了大量有价值的诗歌及有关诗人的史料,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是继《宋诗纪事》之后,从事宋诗研究的一部重要资料集。孔凡礼编着的《宋诗纪事续补》与钱锺书编着、栾贵明整理的《宋诗纪事补正》是新时期以来出现的两部对《宋诗纪事》进行拾遗补阙,具有资料性质的重要宋诗总集。

陈小辉[3](2018)在《《全宋诗》之释鼎需、范成大、杨万里诗重出考辨》文中认为《全宋诗》着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释鼎需、范成大、杨万里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一一考证。

杨玉锋[4](2017)在《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文中认为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工作硕果累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映了学术界对宋诗文献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辑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失误,例如误辑、重辑等现象,辑佚失误的原因有方法失当、考辨不精、核查未全、溯源不够等。科学的辑佚对《全宋诗》的完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

陈小辉[5](2017)在《《全宋诗》之姜特立、苏泂、郑清之、陈起、许棐、陈着诗重出考辨》文中研究表明《全宋诗》着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姜特立、苏泂、郑清之、陈起、许棐、陈着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这些重出诗一部分是因为《全宋诗》编者在据他书辑佚时产生,还有一部分是清四库馆臣在辑佚编集时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在据《诗渊》《永乐大典》等大型类书辑佚时尤其容易产生重出。

陈小辉[6](2017)在《《全宋诗》之郭祥正、朱翌、王銍诗重出考辨》文中认为《全宋诗》着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作品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着《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郭祥正、朱翌、王銍三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和甄辨。

陈小辉[7](2017)在《《全宋诗》之张嵲、张孝祥、戴复古、邓林诗重出考辨》文中研究说明《全宋诗》着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着《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张嵲、张孝祥、戴复古、邓林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石勖言[8](2015)在《《全元诗》误收诗人考》文中研究指明杨镰先生主编的《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出版问世,爲元代以前断代诗歌全集的编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居功至伟!这部巨编收録4987位诗人的13200首诗,爲我们展示了元代诗歌创作情况的全貌,同时对收録的诗作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考订,解决了大量以讹传讹的文献问题。但由於处理的文献数量庞大,资料芜杂,疏漏之处也所在难免,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在後续研究中不断加以修正。比如薛瑞兆先生已经指出书中误收宋、金诗人36人,以

成亚林[9](2013)在《皎然集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皎然是中唐诗僧翘楚,亦是大历江南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名卓着,在创作上享有“词多芳泽”、“律尚清壮”的美誉。贞元八年(792)皎然尚在世时,唐德宗即下诏编纂他的诗文集入藏秘阁书库,其诗文作品由此得以较为完整的编辑、保存与流传。这部入藏秘阁的皎然集不仅是大历诗僧群中唯一传世的完整别集,同时,更是历史上唯一一部受朝廷之命征编的僧人文集。关于皎然的这部诗文集,目前学界对它关注重点多在文学思想、艺术成就方面,而对其版本比勘、诗文疏证等基础性文献研究较为薄弱。皎然集目前尚缺乏精良完备的校点本,因此,对国内现存之诸明清传本进行细致整理、比勘,疏证传世皎然诗文的真伪等工作,对于学人准确识读皎然集、研究皎然成就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皎然生平尚存不少争议之处,对其进行钩稽梳理,可为皎然其他方面研究提供更为清晰、准确的文献基础。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结合目前学界对皎然集的研究状况,阐释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步骤及研究重点。第一章,皎然生平考,主要是结合皎然诗文作品以及史志(《旧唐书》、《新唐书》、《南史》、《梁书》等)、地方志(《(嘉泰)吴兴志》、《元和郡县图志》、《吴兴掌故集》、《(万历)湖州府志》等)、《唐诗纪事》、《唐才子传》、释氏史传(《宋高僧传》、《释门正统》、《武林梵志》、《佛祖统纪》等),等诸史料,辅之以今人研究成果,对皎然的名与字、生年与卒年、家世及其一生的行止等问题,进行钩稽梳理,以作读其书知其人之凭藉。经考证,本文认为,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简称昼,皎然系其法名。湖州长城人士。生于开元八年,于天宝八年受具足戒,卒于贞元十二至十四年之间。一直被称为其十世祖的谢灵运其实是皎然的旁系祖上。此外,本章还对皎然《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茶诀》一卷(篇)、《湖州皎然和上斋文》、《渠南乡集》等六部遗佚作品进行了考述。第二章,皎然集版本流变考,主要从皎然集的编纂、版本流传历程、不同版本之间比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文献分析。皎然集的编纂旨在考述此集的编纂经过、成书原因、编次方式等方面,并且对皎然集在历代流传中出现的《皎然集》、《昼上人集》、《杼山集》、《皎然诗集》、《吴兴集》、《吴兴昼上人集》、《皎然诗文集》七种书名进行疏证,理出皎然集结集时的原本书名;版本流传考旨在考述皎然集在唐、宋、明、清不同时期有哪些版本形态?各版本形态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何?不同版本系统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第三章,现存皎然集明清传本考,重在对笔者近年自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馆,以及其他地方及高校图书馆查访所得皎然集传世版本进行考述,其中包括影宋本系统《昼上人集》十卷六种;补遗本系统之《杼山集》十卷三种、《皎然集》十卷一种、《杼山集》十卷补遗本一卷四种;分体刊本《唐皎然杼山集》四卷本一种;一卷本《唐皎然诗集》一卷四种;《皎然诗》八卷本一种等二十个版本,分别从辑录所依据的底本、版式、编次体例、卷首题名、诗文篇目数、序跋、文本比勘、递藏历史等方面进行辨析,并对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作详细说明。第四章,皎然诗作甄别与补遗,目的在于对皎然集中诗文作品做文献性分析。本章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其一,依据《文苑英华》、《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古今禅藻集》、《诗渊》、《永乐大典》、《吴兴艺文补》等集,对五十三首补遗诗进行逐一疏证,进而得出结论:五十三首补遗诗中,有五十一首诗为宋本系统之皎然集所不载,系明清补遗系统之诸本皎然集递补而得;《待山月》、《渡前溪》二首为本集重出诗;《潜别离》、《春夜与诸公同宴呈陆郎中》、《浣纱女》、《怀旧山》、《劳山居寄呈吴处士》五首,非皎然所作;《宿吴匡山破寺》、《陪卢中丞闲游山寺》又分别与本集卷六《五言题余不溪废寺》和卷三《和阎士和李蕙冬夜重集》为异题同文重出诗。故而,补遗本系统皎然集实际补遗皎然诗作四十四首。其二,甄别皎然集中与其他唐代诗人作品集重出的十七首(篇)诗文。其三,从颜真卿文集中辑补出五首联句诗,它们皆为诸本传世皎然集中未收录,并据颜集将皎然集中《五言奉同颜使君夜集联句》的残篇补足。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考证,本文认为,皎然诗文流传至今,实际存有共计五百七十四首(篇),其中诗四百七十五首,联句六十六首,碑、志、书、序、杂文等三十三篇。倘若不加上自《颜鲁公集》中补辑的五首集外联旬,则皎然集中有诗文五百六十九首,较于崾序中所言“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多了二十三首。这二十三首中或有皎然集结集入库之后新增之作,亦或有修纂皎然集时于崾未收入但流传于民间,而由历代补遗者自唐诗选本等集中辑出之作。

曾广开[10](2008)在《“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傅璇琮先生访谈录》文中指出

二、《全宋诗》重出误收甄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宋诗》重出误收甄辨(论文提纲范文)

(1)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僧侣行旅诗的界定
    三、前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唐五代僧侣行旅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 唐五代僧侣行旅的目的
    第二节 唐五代僧侣行旅的意义
第二章 唐五代僧侣行旅诗概述
    第一节 唐五代僧侣游踪与相关行旅诗作
    第二节 文人创作与僧侣创作之比较
第三章 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的主题意蕴
    第一节 “出世”之情——游方求学、明佛证禅
    第二节 “入世”之情——思乡怀人、交友做官、咏史怀古
第四章 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的艺术风貌
    第一节 尚“清”的艺术风貌——造就“清寒幽静”的诗境
    第二节 融禅于诗、诗中有画
    第三节 意象特点与体式选择
第五章 个案研究——唐五代僧侣行旅诗冠冕贯休
    第一节 贯休游踪与相关行旅诗作
    第二节 贯休行旅诗主题意蕴——写景、交友、避难
    第三节 贯休行旅诗艺术风貌
第六章 个案研究——域外来华僧与西行求法汉僧
    第一节 域外来华僧与西行求法汉僧的游踪及相关行旅诗作
    第二节 域外来华僧与西行求法汉僧行旅诗主题意蕴——奇异、艰险之景与悲痛、赤诚之情
    第三节 域外来华僧与西行求法汉僧行旅诗的艺术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宋诗纪事》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宋诗纪事》的成书过程与文献价值
二《宋诗纪事》的文献疏失
三《宋诗纪事》的辑补与纠谬

(3)《全宋诗》之释鼎需、范成大、杨万里诗重出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释鼎需
    1.《偈二十首》其一五:
    2.《偈》
    3.《偈二十首》其七
二、范成大诗重出考辨
三、杨万里诗重出考辨
    1.《普明寺见梅》
    2.《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其一
    4.《题钓台二绝句》
    5.《郡圃残雪三首》
    6.《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
    7.《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亦好园》
    8.《宿兰溪水驿前三首》其二
    9.《和傅景仁游清凉寺》
    10.《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庄敬日强斋》

(4)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宋诗》辑佚的成果
    (一) 辑佚论文大量出现, 并出现三部有关《全宋诗》辑佚的专着
    (二) 辑佚文献的来源不断扩大
    (三) 辑佚角度的创新
    (四) 有的论文不仅是辑佚, 而且对佚诗进行考辨, 因而文献学价值较高
    (五) 出现了对辑佚宋诗的再考辨论文
二、补遗文献中出现的失误及致误原因
    (一) 方法失当而误辑
        1.缺乏考辨而误把其他朝代诗作宋诗
        2.误辑书画类着作中的宋诗, 误定作者
        3.辑佚角度失误而误辑
        一、诗序中的佚诗
        二、诗题中的佚诗
        三、诗注中的佚诗
    (二) 对之前的辑佚成果不熟悉, 重复辑佚
    (三) 文献溯源不够

(5)《全宋诗》之姜特立、苏泂、郑清之、陈起、许棐、陈着诗重出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1 姜特立诗重出考辨
    1.1 再赋如山
    1.2 二色芙蓉花
2 苏泂诗重出考辨
    2.1 甘露歌上呈留守门下侍郎
    2.2 老杜浣花溪图引
    2.3 雪霁归湖山过千秋观少留
    2.4 秋日泛镜中憩千秋观
    2.5 又南明示众
3 郑清之诗重出考辨
    3.1 送姚提干行
    3.2 简雪窗董寺丞
4 陈起诗重出考辨
    4.1 胡季怀有诗约群从为秋泉之集辄以山果助筵戏作二叠
    4.2 罢酒
    4.3 句
5 许棐诗重出考辨
    5.1 泛剡
    5.2 郑介道见访
    5.3 书郭子度壁
6 陈着诗重出考辨
    6.1 次弟观与雪航韵
    6.2 属酒歌

(6)《全宋诗》之郭祥正、朱翌、王銍诗重出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郭祥正诗重出考辨
    1.《圆通行简慎禅师》
    2.《庐山三峡石桥行》
    3.《墨染丝》
    4.《赠陈医》
    5.《倚楼》
    6.《闻陈伯育结彩舟行乐游湖戏寄三首》
    7.《赠裴泰辰先生》
    8.《阮师旦希圣彻垣开轩而东湖仙亭射的诸山如在掌上予为之名曰新轩盖取景物变态新新无穷之义赋十绝句》
    9.《城东延福禅院避暑五首》其四
    1 0.《将至慎邑寄鼎》
    1 1.《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之《杨梅坞》
    1 2.《过芜湖县》
    1 3.《临漳台》
二、朱翌诗重出考辨
    1.《告春亭诗》
    2.《竞秀阁》(原按:此诗据《严州府志》增入。)
    3.《与林大夫谢灵寿杖》
    4.《石芥》
    5.《芥》
    6. 句
    7. 句
    8. 句
三、王銍诗重出考辨
    1.《追和周昉琴阮美人图诗》
    2.《雪作望剡溪》
    3.《宿华岳观》
    4.《又二年经此再题》
    5.《王文孺臞庵》
    6.《即事》

(7)《全宋诗》之张嵲、张孝祥、戴复古、邓林诗重出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嵲诗重出考辨
    1. 咏雪得光字
    2. 即事
    3. 雪晴
    4. 枕上闻雪呈赵郭二公
    5. 临桂令以荐当趋朝, 置酒召客, 戏作二十八字, 遣六从事莅之, 寿其太夫人。
    6. 三月二日奉诏赴西园曲宴, 席上赋呈致政开府太师三首。
    7. 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8. 句
二、张孝祥诗重出考辨
    1. 西湖
    2. 山居
    3. 大麦行
三、戴复古诗重出考辨
    1. 题新涂何宏甫江村
    2. 题赵忠定公雪锦楼诗 (断句云:早晚扁舟会东下, 莫占衡岳问归程。人以为后来谪居之谶云)
    3. 灵洲梅花
    4. 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
    5. 赣州上清道院呈姚雪蓬
    6. 绿阴亭
    7. 白鹤观
    8. 东湖看花呈宋原父
    9. 寄刘潜夫
    1 0. 题壶天馆
    1 1. 楼上观山
    12.句
四、邓林诗重出考辨
    1. 庐山栖贤寺
    2. 湓江
    3. 孤山访郑渭滨不值

(9)皎然集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思路
    三、本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皎然生平考
    第一节 皎然名字与家世考
        一、皎然名与字考
        二、皎然籍贯与家世考
    第二节 皎然生卒年及出家时间考
        一、皎然生年考
        二、皎然出家时间考
        三、皎然卒年考
    第三节 皎然集所见皎然行止考述
    第四节 皎然佚着辑考
        一、《儒释交游传》与《内典类聚》
        二、《号呶子》
        三、《茶诀》
        四、《湖州皎然和上斋文》
        五、《渠南乡集》
    小结
    附表一 皎然集所见交往人物身份统计表
第二章 皎然集版本流变考
    第一节 皎然集的编纂
        一、编纂经过
        二、成书原因
        三、编次方式
        四、书名疏证
    第二节 皎然集版本流传考
        一、唐代
        二、宋代
        三、明代
        (一) 钞宋本
        (二) 补遗本
        (三) 分体刊本
        (四) 一卷本
        四、清代
        五、钞宋本系统与补遗本系统之比较
    小结
第三章 现存皎然集明清传本考
    第一节《昼上人集》十卷六种
        (一) 明·钱榖抄本《昼上人集》十卷
        (二) 明·叶氏赐书楼抄本《昼上人集》十卷
        (三) 明·冯舒抄本《昼上人集》十卷
        (四) 清·佚名抄本《昼上人集》十卷
        (五) 《四部丛刊》本《吴兴昼上人集》十卷
        (六) 清初佚名抄本《昼上人集》十卷
    第二节《杼山集》十卷三种
        (一) 明·湖东精舍抄本《杼山集》十卷(存一至七卷)
        (二) 清·钱谦益抄校本《杼山集》十卷
        (三) 清·张承焕藏抄本《杼山集》十卷
    第三节《皎然集》十卷一种
        (一) 清·绣佛斋抄本《皎然集》十卷
    第四节《杼山集》十卷补遗一卷四种
        (一) 明·毛晋汲古阁刻本《杼山集》十卷补遗一卷
        (二) 清·《百家唐诗》抄本《杼山集》十卷拾遗一卷,明·赵琦美补遗
        (三) 清·卢文弨校抄本《杼山集》十卷补遗一卷
        (四) 清·《四库全书》本《杼山集》十卷补遗一卷
    第五节《唐皎然杼山集》四卷本一种
        (一) 明·张睿卿编刊本《唐皎然杼山集》四卷
    第六节《皎然诗》一卷本四种
        (一) 宋刻《唐僧弘秀集·皎然诗》
        (二) 明刻《唐百家诗·唐皎然诗集》一卷
        (三) 明钞《唐四家诗·唐皎然诗集》一卷
        (四) 清刻《唐人五十家小集·唐皎然诗集》一卷
    第七节《皎然诗》八卷本一种
        (一) 清·钱谦益、季振宜递辑《全唐诗·皎然》
    小结
    附表二 皎然集版本源流图
    附表三 现存皎然集一览表
    附表四 现存皎然集各版本诗文数比堪表
    附表五 皎然集历代藏家列表
第四章 皎然集诗作甄别与补遗
    第一节 皎然集补遗诗疏证
    第二节 皎然集重出、误收诗文考释
        一、他人诗文误入皎然集者
        二、皎然诗误入他人集者
        三、本集重出者
        四、本集不载而有他本误作皎然者
    第三节 附表六 皎然误收、重出诗一览表
    第四节 集外诗补遗
        一、《登岘山观李左相石罇联句》
        二、《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三、《(与耿漳)水亭咏风联句》
        四、《(又)溪馆听蝉联句》
        五、《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
        六、《五言夜集联句》
    小结
结语
附 皎然与颜真卿部分交游诗系年考
    1、《五言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大历十一年秋作
    2、《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大历十二年春作
    3、《五言奉贺颜使君真卿二十八郎隔绝自河北远归》,大历十年作
    4、《五言奉同颜使君真卿开元寺经藏院会观树文殊碑》,大历八年十月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10)“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傅璇琮先生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年少才俊, 负笈京华苦追寻
“精审密察”, 踵武前贤成果硕
亦文亦史, 难割难舍“翰林”情
从心所欲, 盛世修典展长才

四、《全宋诗》重出误收甄辨(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五代僧侣行旅诗研究[D]. 代慧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宋诗纪事》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 王友胜.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4)
  • [3]《全宋诗》之释鼎需、范成大、杨万里诗重出考辨[J]. 陈小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4]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成果文献综述[J]. 杨玉锋.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全宋诗》之姜特立、苏泂、郑清之、陈起、许棐、陈着诗重出考辨[J]. 陈小辉.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06)
  • [6]《全宋诗》之郭祥正、朱翌、王銍诗重出考辨[J]. 陈小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全宋诗》之张嵲、张孝祥、戴复古、邓林诗重出考辨[J]. 陈小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8]《全元诗》误收诗人考[J]. 石勖言. 古典文献研究, 2015(01)
  • [9]皎然集考[D]. 成亚林.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7)
  • [10]“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傅璇琮先生访谈录[J]. 曾广开. 中国文化研究, 2008(04)

标签:;  ;  ;  ;  ;  

《全宋诗》再现误入歧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