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南口音普通话词汇应规范问题

浅析海南口音普通话词汇应规范问题

一、浅析海南腔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应该规范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董腾星[1](2021)在《海南三亚黎族学生语言习惯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以育才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文姣姣[2](2021)在《铜仁方言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何依辰[3](2021)在《巢湖方言词汇代际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巢湖方言的老、中、青三代人(1)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对方言词汇代际演化中的异同情况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展现了巢湖方言词汇从老派到青派的变化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以巢西黄麓、烔炀两镇方言为代表的巢湖方言。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制定方言调查词表,通过词表进行调查,同时综合使用访问、谈话等方式对巢湖方言老中青三派的词汇现状进行调查记录,将调查得出的结果运用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词汇在代际演化过程中存在异同的原因,分析异同的特征,揭示了由老派词汇演化到青派词汇的发展规律,探究巢湖方言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介绍巢湖以及巢湖方言的主要情况、目前关于巢湖方言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调查合作人的基本情况。第二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巢湖方言音系情况,根据田野调查得到的结果整理老中青三派词汇的对应情况,将方言中从老派到青派的词按语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出了《巢湖方言词汇调查表》。第三部分对巢湖方言词汇在代际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按结构、语义类型、词义以及在表达上的差异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从老派词汇到青派词汇的演变规律,并从社会发展变迁、普通话的推广、语言使用态度的角度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对巢湖方言词汇中较为稳定的词的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稳定词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五部分是结论,就本文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

安思薇[4](2020)在《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文中认为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词汇使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作为学生特定的书面语表达形式,最能体现学生对书面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与运用能力。但当前大学生作文词汇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词汇量匮乏、词汇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作文水平大大降低。对此,本文以河北大学2018级学生大学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词汇为研究对象,考察当代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的使用情况。第一章为绪论。从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规范化两个方面梳理前人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大学生作文词汇,语料规模为1079篇学生作文。第二章对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进行概述,分别从学生个人、不同专业、学科角度分析了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的情况。第三章是学生写作词汇的不规范现状。将词汇失范划分为词的失范、固定短语失范、缩略语失范三大类别,其中词的失范包括词语误用、词义重复、生造词、儿化词失范、滥用方言词、滥用网络词、文白夹杂、中英夹杂八小类,固定短语失范包括专有名词失范和熟语失范两类。针对不同类别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量化大学生词汇不规范的现状。第四章围绕与学生词汇使用情况有关的因素展开分析,发现学生性别、学科、语文基础会对学生词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在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和失范类别上存在差异。第五章在考察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词汇失范数量以及与词汇使用情况相关的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学生词汇使用能力的对策。首先,要促进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扩充词汇量。其次,立足于教师教学,针对不同性别、学科、语文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最后,着眼于校园环境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适合理科、工科、艺术类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词汇使用能力。第六章结语。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词汇,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少、词汇失范数量多,这些与学生性别、所学专业、语文基础有一定关系,为日后的大学生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张鸿昌[5](2020)在《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的国际普及,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家庭开始学习汉语,但当前很少有研究对这些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进行研究,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实践也处于缺乏实证支持的阶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八所幼儿园的192位四至六岁的华裔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者和儿童一对一的自由游戏互动语料,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并对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环境与上述语言范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水平vocD值以及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与中国文化情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呈现出词汇发展质量的差距。名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名词以指物名词为主,但是指人名词和抽象名词没有产出;动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动词以动作动词为主,抽象动词和心理动词较少;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形容词以颜色词为主,描述个体品质或者情感的词以及性质评价词产出很少;副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存在汉语否定副词、重复副词等产出不足的问题;代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了大量的人称代词,但是缺少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以及疑问代词;量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量词以个体量词“个”、“张”、“只”等为主,但部分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以及动量词的产出较少。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不同词汇类型的发展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最后,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对词汇整体vocD、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的提升帮助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整体发展MLU和语法结构整体水平MLU5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二者均有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还普遍存在于所产出的汉语量词结构、的字结构、介词短语、宾语复杂度度以及复合关系句中。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整体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水平MLU5上男童好于女童。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与汉语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水平MLU5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频繁。此外,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还存在过度口语化以及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的特征。本研究系统勾勒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的发展与特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基本遵循着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但是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家庭的语言输入对提升汉语语言发展的贡献不高。这提醒我们,关注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学习,单纯依靠家庭以及家庭媒介资源的投入是不够的,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学习水平以及教育,应该更多的诉诸于华文幼教机构。研究建议,第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需要重视早期华裔儿童的口语学习环境。第二,在早期华文教育过程中提供高质量、规范化书面语言的输入,应当考虑提供早期儿童图画书阅读机会。第三,提升教师自身语言水平和语言教育水平。第四,要改善家庭华语良性互动的环境。

马添丽[6](2020)在《新疆地方方音对中亚留学生语音面貌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新疆的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工作正在不断完善。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突出的地缘优势和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中亚留学生将其作为来华学习汉语的首选地。但是随着这些学生在新疆学习生活时间的拉长,他们的语音面貌逐步显现出本地化特征,声母、韵母以及声调三方面都向新疆地方方音靠拢,尽管在课堂内得到老师的纠正和辅导,问题却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纠音辨音以及平衡普通话与区域化地方方音在学习中的比例成为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中高级汉语水平(HSK4级--HSK6级)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搜集整理标准普通话与新疆方言的不同之处,着重研究二者在语音面貌上的异同点,使用比较法对新疆地方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差别进行描述,发现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依据对外汉语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有针对性地设计较为合理且具有实际测试意义的问卷调查加以辅助,并对中亚留学生的听力和发音情况采取双向听辨测试的方法进行比对,弥补传统单向听辨测试的不足,希望无论是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能够探究中亚留学生受到新疆地方方音影响后语音面貌的变化,从而为其他区域的方言方音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以及可行性建议。本文共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有研究综述,以及本文采取的多种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方言与方音的关系、方音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由面及点,由点及面的展开有关新疆地方方音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造成的影响的相关论述。第二章主要针对方音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先阐述方言与方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然后详细介绍新疆地方方音的特点,作为后续研究方法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主要论述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听辨实验的设计原理及实施过程,并对具体参与实验的每项数据进行详细阐述。第四章主要论述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结果,结合听辨实验的结果,描述新疆地方方音对中亚留学生来疆学习生活后汉语发音方面造成的影响。第五章根据以上多种研究方法的结果提出针对语音纠音辨音方面的策略,以及对外汉语教师和新疆各大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个人建议,以期能够为更多地方有关方言方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和参考价值。第六章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阐述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针对类似问题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马海布吉[7](2019)在《会理彝语语音和词汇研究》文中指出彝族分布区域很广,支系复杂,使用的语言和方言众多,且内部差异较大。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彝族最大聚居区,其中诺苏支系人口占绝对优势。会理县是彝族分布较为特殊的区域,境内有聂苏、内苏、俚颇、呷斯颇、纳苏、阿罗颇等6个支系,除聂苏支系外,其他支系由于人口少而不为外界所知,迄今未见这些小支系语言或方言的报告或研究。因此,对会理各支系尤其是小支系群体的语言或方言进行调查记录和比较研究,对于弄清彝缅语言分类和历史关系以及彝族支系或族群语言识别等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民族学价值。本文基于对会理县内聂苏、内苏、纳苏、俚颇、呷斯颇、阿罗颇6个支系的语言和方言田野调查材料,对它们的语言系统进行描写;重点对各支系的语言或方言进行比较,并兼顾与县境之外周边地区其他彝族方言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语言特点异同,揭示其系属关系;同时就会理彝族多支系杂居典型区的语言使用、接触和影响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会理彝族各支系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方面声母一般都在40个左右。呷斯颇话声母最少,只有33个,而纳苏话多达47个。均无清鼻音、清边音。纳苏话、聂苏话和内苏话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如聂苏话和内苏话的(?),纳苏话的(?);而俚颇话、阿罗话、呷斯颇话都无这类鼻冠塞音塞擦音声母。塞音、塞擦音声母一般分清浊,只有呷斯颇话塞音和塞擦音只有清音、没有浊音。多数有边擦音声母,而俚颇话没有边擦音声母。韵母方面,都没有鼻尾韵和塞尾韵,而且以(?)等6个单元音韵母为主。复元音韵母只见于聂苏话((?))、呷斯颇话((?))、俚颇话((?))。聂苏、呷斯颇、纳苏、阿罗颇话、俚颇话都有1-2个卷舌元音韵母((?)),内苏话没有卷舌元音。聂苏话、纳苏话、内苏话、阿罗颇话有元音松紧对立,俚颇话和呷斯颇话没有紧元音。声调主要有3-4个,都至少有1个平调和1个降调。内苏话、俚颇话、呷斯颇话还有升调。2.词汇方面各支系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相似性较高。纳苏话、内苏话、阿罗颇话、俚颇话、呷斯颇话词缀(前缀和后缀)较少,主要有(?),但聂苏话词缀较丰富,有(?)等。聂苏话用自身词素造词的能力比较强,有些新事物和新概念是利用固有词素造词,而纳苏话、内苏话、阿罗颇话、俚颇话、呷斯颇话造词能力较弱,新词几乎都是借用汉语。通过若干语音特征和核心词同源的分析比较,可揭示会理彝族各支系语言的相似度。从语音条件来看,聂苏话、纳苏话、内苏话、阿罗颇话、俚颇话、呷斯颇话相似度依次降序为:纳苏-阿罗颇>内苏-纳苏、阿罗颇、聂苏,聂苏-纳苏>聂苏-俚颇、阿罗颇,俚颇-呷斯颇>俚颇-纳苏、阿罗颇,聂苏-呷斯颇>呷斯颇-纳苏、阿罗颇,内苏-俚颇>内苏-呷斯颇。从同源词条件来看,2024条词汇中抽取彝语传统概念词800条,统计各支系语言的同源词比例,发现同源词比例相近度关系依次降序为:纳苏-阿罗颇>纳苏-内苏、呷斯颇,呷斯颇-阿罗颇>内苏-阿罗颇>俚颇-呷斯颇、阿罗颇、纳苏>内苏-呷斯颇>聂苏-内苏、阿罗颇>内苏-俚颇>聂苏-纳苏、呷斯颇、俚颇。将会理彝族各支系语言与县境外的彝语进行语音和词汇比较,可以发现:俚颇话与彝语大姚话(属中部方言)和禄劝傈僳语的相似度最高;内苏话与彝语威宁内苏话(属东部方言)的相似度最高;纳苏、阿罗颇、呷斯颇话与彝语禄劝话(属东部方言)相似度最高。综合县境内外彝语方言比较,可将会理彝族各支系的语言分别归入彝语的三大方言,即:聂苏话归入北部方言,俚颇话归入中部方言,纳苏话、阿罗颇话、内苏话、呷斯颇话归入东部方言。会理是多民族杂居县,彝汉交往历史久远,语言接触频繁,彝族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备用型:聂苏人因居住环境,人口数量的优势,母语保留比较完整。日常使用语言以母语为主。兼用型:纳苏、阿罗颇、俚颇人因母语能力有年龄、地域、学历等差异,家庭成员母语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家庭或者社区多用彝语,同时兼用汉语,或多用汉语,兼用彝语。转用型:内苏、呷斯颇人只有个别高龄老人掌握传统母语,汉语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语言,彝语已几乎弃用。会理县内彝族社群和汉族社群之间的语言渗透,主要体现为汉语(方言)以压倒优势渗入彝族各支系的语言生活,这种渗透根据族群支系语言人口规模的不同而在范围和程度上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非全方位渗透。聂苏话人口数量大,以民族聚居的形式居住于北部高寒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族内婚,使聂苏话得以完整保留。在现代化浪潮下,聂苏话虽然受到汉语冲击,但聂苏人居住较集中,聚居区远离县城,母语根基比较雄厚,族群意识较强,因此汉语对聂苏话的渗透速度慢、范围小,主要体现在向汉语借用新出现的名称或概念。(2)全方位渗透。纳苏人居住地过去交通闭塞,历史上长期族内婚,汉语对纳苏话的渗透力度相对较小。然而,纳苏人口数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网络普及,中青年人观念转变,汉族和彝族通婚盛行,因此现在的汉语对纳苏话影响很大、速度很快。俚颇人处在和其他民族杂居的环境,汉语对俚颇话影响大、范围广。不过,俚颇人口较多,分布地域比较广泛,部分俚颇散居区比较偏远,因此整体上俚颇话还不会快速被汉语取代。阿罗颇人口数量少、居住分散,而且与汉族通婚比较普遍,阿罗颇话受汉语影响最深远,越来越多的汉语特征进入阿罗颇话,取代了固有特征。内苏和呷斯颇人口数量很少,而且与其他民族杂居,中青年人生活方式和语言生活深受汉语影响,几乎都已汉化,传统母语已濒临消亡。

吴正伟[8](2019)在《汉语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以闽南方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加坡的普通话教学是世界范围内除中国之外的官方汉语教学。而新加坡的闽南方言占了新加坡汉语方言的很大的一部分。随着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如何利用闽南方言在普通话中的影响进行普通话教学,成为了现如今国内外学者所探讨的话题。在新加坡普通话教学中,汉语方言,特别是闽南方言对教学起着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帮助普通话教学或是对普通话教学产生阻碍作用的,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影响去帮助教学。这些都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利用汉语方言因素,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快地接受汉语的语言要素。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现今的汉语中也存在着一些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子。所以,在新加坡这个华人众多的地方,大众普通话里的方言因素就很多,那么使用这些因素帮助标准普通话的教学,不仅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汉语的传播和推广。本文挑出新加坡华族使用最多的方言——闽南方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进行论述,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然后评述了当前相关研究,比如,汉语教学中汉语方言的影响,汉语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本身的影响以及新加坡普通话特点。最后交代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第一章讨论了新加坡普通话的使用情况。首先论述了新加坡的教育政策;其次针对新加坡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而后通过数据再论述新加坡社会中汉语方言的使用情况;最后探讨了普通话教学中方言因素的重要性。第二、三章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语音和词汇两个角度讨论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的影响。首先是阐述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本文选择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而后就是这些闽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在新加坡普通话中的体现。最后探讨了闽南方言语音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影响又从正、负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其次论述的是闽南方言的词汇在新加坡普通话中对的体现,并且也探讨了新加坡普通话教学中方言词汇的影响。第四章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之一。本章专从语法方面来看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分开来重点阐述闽南方言显性语法和隐形语法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第五章谈的是汉语教学中方言的应用,主要强调对华人学习者进行分类教育,强调利用汉语方言或者是汉字帮助普通话的读写技能训练。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王诗运[9](2019)在《马来西亚华语文学语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语义范畴的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门领域,海外华语的状况也在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马来群岛是除中国国境以外华人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在马来西亚多元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中华语的变异是值得注意的一个语言现象。华语文学作品是考察马来西亚华语的重要载体,就表达程度范畴的方式而言,马来西亚华语和大陆汉语的形式手段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已显示出不少差异性特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作品中程度范畴的表达形式进行全面地描写分析,找出大陆汉语和马来西亚华语程度范畴表现形式的差异,发现马来西亚华语变异的具体表现和马来西亚华语特有的语言面貌,并促进对汉语程度范畴的相关研究。通过详尽的描写和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语和大陆汉语在程度范畴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词汇上表现为向马来语、英语借词,汉语中的古语词和方言词的保留,语法上表现为语码转换、语序、词语搭配及重叠等方面。马来西亚华语的变异一方面是受到当地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不同言语社区之间频繁接触的影响,另一方面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教育也是导致华语变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语料来源,并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术语进行了界定,回溯了相关研究。因学界对马来西亚华语进行的语言学研究相当有限,故此部分分为马来西亚华语、马来西亚华语文学和程度范畴三个板块展开论述。第1章就马华文学作品中表达程度范畴的词汇形式进行讨论,对体现性质程度的性质形容词、典型的状态形容词、词义中带有主观量评价的名词、表达程度范畴最重要的词类——程度副词、数量词、以指称表程度的指示代词及汉语中表达程度义的固定语格式逐类进行了讨论。第2章就程度范畴的语法形式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重叠对程度量的加深、几种结构充当的程度补语成分、一些常见框式结构及“有”字句、“比”字句、“越…越…”/“愈…愈…”句和比喻句四种句式。第3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通过马来西亚华语文学作品中程度范畴的表达式与大陆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语变异在词汇上具体表现为汉语中古语词和方言词的留存和向英语、马来语借词,在语法上具体表现为词语搭配规则的改变、语序、语码转换现象和重叠。从差异出发探讨马来西亚华语变异的原因,总结出马来西亚华语变异的三个最主要的原因:华语强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生命力,使其在多元社会文化下保有自身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新词汇、增添新内容;复杂的语言环境为语言间频繁的接触创造了条件;马来西亚立足自身、自成体系的华文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与大陆汉语走上了差异化的道路。

王玉清[10](2018)在《海南“推普”研究之历史、现状及思考》文中指出海南"推普"研究30年来,在语言规划、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推广手段诸方面的研究成果零散,不成系统,研究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高。海南地区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海南语言文字工作相对滞后,普通话水平整体较低。从国家语言安全的角度看,这种状况是有必要警惕的。

二、浅析海南腔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应该规范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海南腔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应该规范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3)巢湖方言词汇代际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巢湖及巢湖方言概述
        1.巢湖概述
        2.巢湖方言概况
    (二)研究综述
        1.汉语方言内部差异研究概述
        2.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概述
        3.巢湖方言研究概述
    (三)本文的研究
        1.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2.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3.选点依据、巢湖方言词汇表及调查合作人情况
第二章 巢湖方言词汇演化差异度研究
    (一)巢湖方言词汇的迭代差异
        1.中派与老派之间的差异
        2.青派与中派之间的差异
        3.青派与老派之间的差异
        4.词汇差异的几个规律
    (二)巢湖方言词汇代际差异的分析
        1.语音的差异
        2.构词的方式
        3.不同语法类别的差异
        4.不同语义类别的差异
        5.词义范围的差异
    (三)巢湖方言词汇代际差异的原因
        1.社会发展变迁
        2.普通话的影响
        3.语言使用态度
第三章 巢湖方言演化中词汇稳定度研究
    (一)巢湖方言词汇的稳定度统计
        1.方言词汇语法类别稳定情况
        2.方言词汇语义类别稳定情况
    (二)巢湖方言词汇演化稳定的原因
        1.普通话的影响
        2.核心词汇稳定
        3.方言自身特点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巢湖方言语音系统
    附录二:巢湖方言词汇调查表和调查结果
致谢

(4)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词汇多样性的研究
        1.3.2 词汇规范化的研究
        1.3.3 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词汇规范化的研究
        1.3.4 书面语词汇研究小结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语料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语料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概述
    2.1 语料处理
    2.2 计算工具
    2.3 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统计及分析
        2.3.1 学生个人写作词汇多样性
        2.3.2 不同专业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
        2.3.3 理科、工科、艺术类学生作文词汇多样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生写作词汇失范现象
    3.1 词的失范现象
        3.1.1 词语误用
        3.1.2 词义重复
        3.1.3 生造词
        3.1.4 儿化词失范
        3.1.5 滥用方言词
        3.1.6 滥用网络词
        3.1.7 文白夹杂
        3.1.8 中英夹杂
    3.2 固定短语失范现象
        3.2.1 专有名词失范
        3.2.2 熟语失范
    3.3 缩略语失范现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大学生词汇使用情况的因素
    4.1 不同性别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2 不同学科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3 不同语文基础对学生词汇使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能力的对策
    5.1 促进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5.2 调整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2.1 针对不同性别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2.2 针对不同学科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2.3 针对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5.3 开设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写作词汇多样性统计表
    附录2 作文《“无门图书馆”彰显诚信之光》词语使用情况
    附录3 作文《诚信无小事》词语使用情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历史与重要价值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及华语教育现状
        2.1.1 马来西亚华裔历史
        2.1.2 马来西亚华裔身份定义
        2.1.3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与卫理幼儿园关系
        2.1.4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与华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1.5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框架
        2.1.6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模式
    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2.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码转换研究现状
    2.3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发展研究现状
        2.3.1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3.2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4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综述
        2.4.1 语料库研究法
        2.4.2 实验法、问卷法、谈话法、量表法和测验法
    2.5 本章小结
        2.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与句法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2.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方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1.1 问题一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词类的发展状况
        3.1.2 问题二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法发展状况
        3.1.3 问题三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3.1 研究材料
        3.3.2 互动内容
        3.3.3 家庭问卷
    3.4 语料的转录和分析
        3.4.1 分词
        3.4.2 添加%MOR层
        3.4.3 检查CHECK
        3.4.4 计算过程
        3.4.4.1 词汇多样性计算
        3.4.4.2 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计算
        3.4.4.3 MLU计算
        3.4.4.4 MLU5计算
    3.5 论文研究阶段
    3.6 研究伦理
        3.6.1 正式实施过程
        3.6.2 被试知情同意书
        3.6.3 被试隐私权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发展
    4.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特征
        4.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名词发展
        4.2.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动词发展
        4.2.1.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形容词发展
        4.2.1.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副词发展
        4.2.1.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代词发展
        4.2.1.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量词发展
        4.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不同词类发展
    4.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特征与汉语整体发展以及不同词类发展的关系
        4.3.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3.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研究
    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发展状况
        5.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
    5.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语法结构产出的发展特征
        5.3.1 量词短语
        5.3.2 的字短语
        5.3.3 介词短语
        5.3.4 宾语复杂度
        5.3.5 复合关系句
    5.4 语言环境与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关系
        5.4.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4.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6.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英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1.1 生活用品/玩具/家庭用具类别
        6.1.2 游戏/郊游经验类别
        6.1.3 食物类别
        6.1.4 动物类别
        6.1.5 交通工具类别
        6.1.6 形状类别
        6.1.7 颜色类别
        6.1.8 其它类别
        6.1.9 动词类别
        6.1.10 形容词类别
    6.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马来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倒装句现象
    6.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气词现象
    6.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当地象形语言辅助现象
    6.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量词的规律
    6.7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叠音词现象
        6.7.1 中文名词叠音词
        6.7.2 英文名词叠音词状况
        6.7.3 中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4 英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5 中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7.6 英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结果讨论与建议
    7.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遵循着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7.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7.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具有多语言背景下儿童语言发展的显着特征
        7.3.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
        7.3.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的过度口语化取向
        7.3.3 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会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
        7.3.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量词使用
    7.4 家庭语言输入质量不高,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学习亟待更高水平的语言输入
    7.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的文化性
    7.6 教育建议
    7.7 研究不足
    7.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家庭背景
附件二 语料转录样本
附件三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表和框架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新疆地方方音对中亚留学生语音面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概念界定
二、方音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 方言与方音
    (二) 方音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 新疆地方方音特点
三、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听辨实验设计
    (一) 调查问卷
    (二) 个案访谈
    (三) 听辨实验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 个案访谈结果分析
    (三) 听辨实验结果分析
五、策略及建议
    (一) 语音教学策略
    (二) 教师教学策略及建议
    (三) 新疆各高校教学建议
六、结语
    (一) 结论
    (二) 创新点
    (三)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听辨测试/发音测试答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一)
    附录四 访谈提纲(二)
致谢

(7)会理彝语语音和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彝语调查研究综述
    第二节 论文选题及依据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会理彝族概况
    第六节 相关材料说明
第一章 会理彝族语言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聂苏话声韵调系统
    第二节 内苏话声韵调系统
    第三节 俚颇话声韵调系统
    第四节 呷斯颇话声韵调系统
    第五节 纳苏话声韵调系统
    第六节 阿罗颇话声韵调系统
第二章 会理彝族语言的词汇系统
    第一节 会理彝族语言的词汇构成
    第二节 会理彝族语言的构词法
    第三节 会理彝族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
第三章 会理彝族语言的内部比较
    第一节 语音比较
    第二节 词汇比较
第四章 会理彝族语言的外部比较
    第一节 会理内苏话与贵州威宁话比较
    第二节 俚颇话与彝语中部方言和傈僳语比较
    第三节 呷斯颇话和禄劝话比较
    第四节 呷斯颇话与云南彝语东南部方言比较
    第五节 纳苏话和阿罗颇话与禄劝话比较
第五章 会理彝族语言或方言的系属分类
    第一节 内苏话的语言归属
    第二节 俚颇话的语言归属
    第三节 纳苏话与阿罗颇话的语言归属
    第四节 呷斯颇话的语言归属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会理彝汉语言的接触与影响
    第一节 语言接触机制
    第二节 语言接触对语言使用功能的影响
    第三节 语言接触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会理彝语使用情况及濒危原因
    第一节 会理彝语使用情况
    第二节 会理彝语濒危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会理彝语词汇对照表
附录二 会理彝语常用句对照表
附录三 会理彝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表
参考文献
后记

(8)汉语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以闽南方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理论框架
        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二 文化学理论
第一章 新加坡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利用方言在教学的重要性
    一 新加坡的普通话教育政策
        (一)从莱佛士学校至六十年代的普通话教育
        (二)“推广普通话运动”至今的普通话教育
    二 新加坡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一)新加坡普通话的定义
        (二)新加坡普通话的实际使用情况
    三 新加坡社会汉语方言使用情况
    四 普通话教学中利用方言因素的重要性
第二章 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一 闽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闽南方言的声调特点
        (二)闽南方言的声母特点
        (三)闽南方言的韵母特点
    二 闽南方言语音在新加坡普通话中的体现
    三 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语音教学的影响
        (一)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语音教学的积极影响
        (二)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闽南方言在词汇上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一 闽南方言词汇在新加坡普通话中的体现
    二 闽方言词汇对新加坡普通话词汇教学的影响
第四章 闽南方言语法在普通话语法教学中的影响
    一 闽南方言的语法特点
        (一)句式
        (二)动词语法化
        (三)形容词+名量词结构
    二 新加坡普通话语法中的闽南方言因素
        (一)副词
        (二)重叠形式
        (三)补语标记
        (四)句式
        (五)宾语前置
        (六)动词语法化
        (七)其他
    三 闽南方言语法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一)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显性语法”教学的影响
        (二)闽南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隐性语法”教学的影响
第五章 普通话教学中如何利用方言因素
    一 对新加坡普通话学习者进行分类教学
    二 利用方言因素强调阅读
        (一)新加坡官方语文的确立和对普通话教育的忽视
        (二)新加坡华文阅读的现状
        (三)利用好方言因素强调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9)马来西亚华语文学语言程度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马来西亚华语
    0.2.1 概况
    0.2.2 相关研究
0.3 马来西亚华语文学
    0.3.1 概况
    0.3.2 相关研究
0.4 程度范畴
    0.4.1 概念界定
    0.4.2 相关研究
0.5 语料来源 第1章 马华文学程度范畴词汇形式
1.1 形容词和名词
    1.1.1 性质形容词
    1.1.2 状态形容词
    1.1.3 名词
1.2 程度副词
    1.2.1 程度副词+形容词
    1.2.2 程度副词+动词
    1.2.3 程度副词+名词
    1.2.4 特殊程度副词
1.3 数量词
    1.3.1 数量词构成程度副词
    1.3.2 数量词+名/形/动词
1.4 指示代词
1.5 固定语
    1.5.1 千A万 B
    1.5.2 大A大B
    1.5.3 其他 第2章 马华文学程度范畴语法形式
2.1 重叠
    2.1.1 形容词重叠
    2.1.2 副词重叠
    2.1.3 数量词重叠
    2.1.4 “程度副词+形/动”重叠
2.2 程度补语
    2.2.1 动词成分补语
    2.2.2 形容词成分补语
    2.2.3 程度副词结构作补语
    2.2.4 短语作补语
2.3 框式结构
    2.3.1 最+A+的+(N)+莫过于/如/是
    2.3.2 一点儿也不+A/V
    2.3.3 A+之极/至极
    2.3.4 A+得+不得了
2.4 特殊句式
    2.4.1 有字句
    2.4.2 比字句
    2.4.3 比喻句
    2.4.4“越……越”/“愈……愈”句 第3章 基于对比的马华文学程度范畴分析
3.1 从程度范畴形式表现看华语演变
    3.1.1 词汇
    3.1.2 语法
3.2 马来西亚华语变异原因探析
    3.2.1 社会文化
    3.2.2 语言接触
    3.2.3 华文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海南“推普”研究之历史、现状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海南推普研究成果概况
    (一) 研究成果的数量少
    (二) 研究成果涉及的领域
二、海南推普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情况
    (一)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二) 普通话与海南方言的对比研究
    (三) 普通话教学、测试等研究
        1. 普通话教学研究
        2. 教师素质研究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4. 普通话使用现状研究
三、海南省推普工作的思考

四、浅析海南腔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应该规范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三亚黎族学生语言习惯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以育才中学为例[D]. 董腾星.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2]铜仁方言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D]. 文姣姣.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巢湖方言词汇代际演化研究[D]. 何依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大学生汉语书面语词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河北大学部分学生作文为例[D]. 安思薇. 河北大学, 2020(08)
  • [5]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D]. 张鸿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新疆地方方音对中亚留学生语音面貌的影响[D]. 马添丽.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7]会理彝语语音和词汇研究[D]. 马海布吉. 暨南大学, 2019(12)
  • [8]汉语方言对新加坡普通话教学的影响 ——以闽南方言为例[D]. 吴正伟. 海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马来西亚华语文学语言程度范畴研究[D]. 王诗运. 西南大学, 2019(12)
  • [10]海南“推普”研究之历史、现状及思考[J]. 王玉清.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06)

标签:;  ;  ;  ;  

浅析海南口音普通话词汇应规范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