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抗黑斑病遗传规律

大白菜抗黑斑病遗传规律

一、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龚振平[1](2016)在《大白菜抗病和晚抽薹性状的GWAS分析及其优异资源发掘》文中研究说明蔬菜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的优劣是其成败的要素。而相关性状优异基因资源发掘是实现分子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203份来源广泛、类型丰富的大白菜高代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了耐抽薹性和5种主要病害抗病性的人工控制环境下的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的大白菜育种材料;根据核心种质的重测序结果,开发了覆盖全基因组的SNP标记,并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挖掘控制这些性状的候选区段;对28份大白菜自交系或杂交组合进行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评价,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为大白菜育种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6类不同形态类型的大白菜种质中,以合抱卵圆型材料的晚抽薹性最好;获得14份晚抽薹材料,其中以07-458和12-577开花最迟,从春化结束到开花分别需53天和41天。2.获得高抗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黄萎病和根肿病的材料分别有7、3、0、28和12个;兼抗24种病害的材料共计93个,并从中筛选到12-85、13-108和09-894等15个综合抗病性表现优异的自交系材料。3.基于10个核心种质的重测序数据,开发了覆盖全基因组的1040个SNP标记,并对203份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群体被划分为4个亚群,分别是合抱卵圆类亚群、叠抱平头类亚群、叠抱直筒类亚群和混合类型亚群;亲缘关系分析表明,自交系间两两亲缘关系系数在0.2以下的超过92%,表明群体亲缘关系较远。4.选用182份自交系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开展晚抽薹和5种病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获得与耐抽薹性、开花天数、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黄萎病和根肿病抗性显着关联的5、2、2、5、2、5和8个共计29个位点或热点区,为进一步发掘候选基因提供了依据。5.以28个自交系或品种为试材,筛选出了7个感官品质较好的自交系材料,并分析得到感官品质回归方程:生食综合yr=0.3103+0.254x1(多汁度)+0.1762x2(甜度)+0.2216x3(脆度)+0.3199x4(鲜味),熟食综合yc=0.2044+0.2509x5(渣量)+0.2469x6(甜度)+0.1825x7(绵软度)+0.3231x8(鲜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汁度和甜度对大白菜生食综合评价影响较大;甜度对熟食影响最大。获得营养品质预测的回归方程yr=-32.1920+0.3893x1(水分)+1.1698x2(可溶性糖),yc=7.4971+0.7326x2(可溶性糖)-5.6688x3(有机酸)-2.1763x5(粗纤维),可以水分和可溶性糖对生食,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粗纤维对熟食品质进行预测。

刘丽,刘长远,汪岐禹[2](2015)在《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文中指出对辽宁省大白菜黑斑病进行调查、病样采集、病菌分离及形态鉴定,并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黑斑病由芸薹链格孢引起,12份大白菜品种对黑斑病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感病品种有孙家湾5号、天津小青、河头早,中抗品种有辽白21号、辽白7号、辽白12号和辽白8号,抗病品种有辽白19号、辽白22号、辽白10号、秋绿75和水师营10号。

张小丽[3](2014)在《青花菜抗根肿病遗传分析与种质创制》文中提出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青花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青花菜和高抗根肿病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及其他属种材料为试验材料,对青花菜根肿病的接种鉴定方法和技术体系、青花菜的抗病鉴定和筛选、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和抗根肿病材料种质创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伤根灌菌法、蘸根法、浸芽法、插入法、注射法和菌土法6种方法对青花菜高感病自交系‘90196’人工接种,其中伤根灌菌法接种发病速度较快,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最高,是最理想的青花菜根肿病接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试材的鉴定;在对不同苗龄的接种试验中发现,23叶期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最高,是青花菜人工接种的最佳苗龄;在使用3×106、3×107、3×108个孢子/mL3个不同接种液浓度的研究中发现,接种液浓度为3×108个孢子/mL时,接种效果最好,能够真实反映植株本身的抗性;在对不同基质pH的研究中发现,在偏酸性条件下(pH为56)时,青花菜根肿病发病严重。2.利用Williams系统对试验所用的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根肿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该地区根肿病菌为4号小种,是我国主流小种类型。3.针对4号生理小种,对378份青花菜材料、35份芸薹属野生种及其他种属材料进行了抗根肿病接种鉴定,筛选结果如下:①青花菜中中抗材料5份,感病材料166份,高感材料207份,无高抗及免疫材料;②芸薹属野生种及其他材料中免疫材料1份,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份,中抗材料1份,感病材料16份,高感材料12份。4.以高感根肿病的青花菜高代自交系‘93219’和高抗根肿病的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为亲本构建了P1、P2、F1、BC1、BC2和F2联合分析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青花菜×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根肿病抗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模型)。B1、BC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22%、78.36%和80.0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79.86%,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20.14%,表明抗病性由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C1、F2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二者应兼顾选择。5.用‘93219’‘90196’等6份优良青花菜高代自交系为母本,以高抗根肿病的甘蓝近缘野生种‘B20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的获得的杂种F1均表现为抗(耐)根肿病,其在生长势上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抗根肿病“桥梁材料”用于后续研究。

陈莹,柳李旺,谢学文,孟霖,刘博,王晓武,李宝聚,武剑[4](2013)在《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及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5和A06染色体上。【结论】利用离体叶法对白菜接种芸薹生链格孢,并黑暗保湿处理5 d后进行病情调查可以有效鉴定不同白菜材料对黑斑病的抗性差异,且最大程度区分材料间的抗性水平。白菜类作物中缺少对黑斑病的高抗材料。利用白菜RILs群体,在白菜A05与A06号染色体上各定位出一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

陈莹[5](2013)在《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白菜(Brassica rapa)是我国栽培蔬菜中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黑斑病是白菜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分布广泛,严重时除造成大量减产,茎叶变苦,品质下降外,种株染病还会影响种子产量,并使种子带菌。然而生态防治与化学防治对白菜黑斑病的效果并不理想,故培育抗病品种才是防治白菜黑斑病的最安全、经济、有效的途径。为适应白菜抗病育种的需要,本研究对白菜黑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进行优化并鉴定了一批白菜类作物对黑斑病的抗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黑斑病抗性基因QTL定位的研究。本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结论:1、将从云南田间取回的遭受病害的白菜叶片病原分离纯化后,通过观察病原的单菌落形态与分生孢子特性,结合特异引物PCR的分子鉴定结果,发现该病原菌为导致白菜黑斑病的芸薹生链格抱(Alternaria brassicicola)。2、本试验选取R-O-18、L58、Z16和L143这4个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中离体叶法和植株法的区别,发现离体叶法和幼苗植株法的差别并不特别明显。同时,对黑暗保湿处理时间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104个/ml的分生孢子浓度下,黑暗保湿5天后进行调查的第3、4片离体叶能最大限度区分材料间的抗性水平。3、利用本研究优化的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对包括结球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薹菜、菜薹、白菜型油菜、油用型白菜和芜菁等白菜类作物共70份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发现其中有14个抗黑斑病材料,3个高感材料,其他都介于中抗与感病之间。同时,本试验也说明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可以侵染几乎所有类型的白菜作物。4、本研究对由不同抗性的R-O-18和L58为亲本材料构建的RILs群体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发现RILs群体中存在明显的抗性分离,其中约占78%的株系对黑斑病的抗性都集中在抗病与中抗之间。同时,结合两次抗性鉴定试验结果,参考RILs群体已有遗传图谱,对数据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以LOD=2.5为阈值,共定位出2个QTL位点,其中ABS-1位于A06染色体上,ABS-2和ABS-3都位于A05染色体上,且2-LOD区间基本重叠,可认为这2个共定位的Q工L为同一个位点。

甘彩霞,祝花,崔磊,袁伟玲,高翔,符义彬,梅时勇[6](2012)在《大白菜黑斑病室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选育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 pekinensis(Lour.)Olsson)抗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新品种和种质创新,在室内利用6个品种的大白菜研究了接种物浓度、苗龄和温度对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光照培养室内,选择浓度为1.0×104个孢子/mL或1.0×105个孢子/mL的黑斑病病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苗龄为3~4片真叶的大白菜幼苗,保湿24~48 h,10 d后进行病情调查,可对大白菜种质资源抗黑斑病的抗性进行正确评价。

张志刚[7](2011)在《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遗传规律及过氧化氢等保护酶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 Lour)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亦称结球白菜,是原产于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之一。芜菁花叶病毒病(TuMV)是大白菜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研究大白菜抗TuMV的遗传、生理和分子机理,可为大白菜抗TuMV育种奠定基础。本论文利用对TuMV抗、感表现不同的大白菜纯系材料为亲本,进行了大白菜的抗性遗传规律,过氧化氢代谢相关酶比活性和H2O2含量以及CAT的表达差异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以大白菜对TuMV抗原材料8407和高抗材料73,感病材料冠291和春月黄为亲本,配制4个F1杂交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代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对TuMV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8407×冠291的群体中,大白菜对TuMV抗性表现为受单显性基因控制;但在8407×春月黄的群体中,则表现为由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在73×春月黄的群体中,大白菜对TuMV抗性表现为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在73×冠291组成的群体中,则表现为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2、选取对TuMV不同抗、感特性的8407、河304、冠291和春月黄为试验材料,于苗期接种TuMV-C4,通过测定接种后24d内SOD、POD、CAT三种过氧化氢代谢相关酶活性和H2O2含量等指标,发现H2O2、CAT与大白菜的TuMV抗性关系较为紧密,其次是POD,而SOD与TuMV抗性的关系不大。大白菜接种TuMV后, POD、CAT的活性及H2O2含量的变化在不同材料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抗病材料在接种病毒后,POD、CAT的活性及H2O2含量虽有变化,但均能逐渐恢复正常;感病材料在接种病毒后,POD、CAT的活性及H2O2含量均有较大变化,且始终无法恢复正常。3、植物材料同第二部分,用标准曲线法对大白菜CAT1~3目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根据三个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推断出,苗期叶片中对CAT总活性贡献较大的可能是CAT2和CAT3,而且CAT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结果与CAT酶活性测定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大白菜被TuMV浸染后,过氧化氢酶在抗病毒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邓奇[8](2011)在《白菜黑斑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白菜黑斑病是危害生产的真菌性病害,在中国北方地区频频流行,已经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文从黑斑病病原研究、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害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张淑江,李菲,章时蕃,张慧,孙日飞[9](2011)在《“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取得了显着成绩,本文从大白菜育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育种技术及机理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完善、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a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红双[10](2009)在《萝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和黑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为十字花科萝卜属蔬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蔬菜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萝卜病害一直是影响我国萝卜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发生最为普遍同时危害也最为严重的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和黑腐病两大病害。为了实现对病害的有效防治,提高萝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培育抗病品种。我国作为萝卜的起源地之一,种质资源丰富。开展萝卜资源对TuMV和黑腐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筛选优异抗源,解析其抗性遗传规律和挖掘抗性基因,对萝卜抗病基础理论研究和抗病遗传育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和目的,本研究对前人初步鉴定评价获得的部分代表性的萝卜抗、感种质资源进行TuMV和黑腐病抗性的重复鉴定,筛选出典型抗、感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萝卜特定抗源对TuMV和黑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QTL定位分析以及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萝卜TuMV和黑腐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进行解析,挖掘抗病基因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萝卜代表性种质对TuMV和黑腐病抗性的重复鉴定:在萝卜种质对TuMV和黑腐病田间和苗期抗性初步鉴定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的26份抗、感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的自交系进行了苗期抗性重复鉴定。筛选出对TuMV高抗的材料12份,抗病材料8份,中抗材料5份,感病材料1份;对黑腐病抗病的材料3份,中抗材料6份,感病材料6份,高感材料11份。在这些材料中,发现对TuMV和黑腐病均表现抗病的材料2份,均表现感病的材料1份。2.萝卜对TuMV和黑腐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研究: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析法对萝卜抗TuMV和黑腐病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明确了在萝卜对TuMV和黑腐病抗病优势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原则。同时,利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萝卜抗两种病害的遗传特性进行了进一步解析,明确了萝卜对TuMV的抗性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对黑腐病的抗性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同时存在多基因效应。并对各遗传模型中抗性表现的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以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进行了详细解析。各世代抗病毒病主基因遗传率在55 %~95 %之间,多基因遗传率为0~40.9 %,环境方差仅占总方差的4.3 %~10.1 %;F2世代抗黑腐病主基因遗传率为72.4%,多基因遗传率为9.07%,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18.5%。3.萝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利用同时对萝卜TuMV和黑腐病存在明显抗性差异的自交系构建了包括36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以此群体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优化的萝卜SRAP分子标记技术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萝卜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9个连锁群,由196个标记组成,图谱总长度736.2 cM,平均图距3.76 cM。4.萝卜对TuMV和黑腐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应用构建的萝卜分子遗传图谱,通过多QTL模型作图法,首次对控制萝卜TuMV和黑腐病的抗性基因进行了QTL定位与遗传效应分析,共发现了控制萝卜对TuMV抗性和黑腐病抗性的4个QTL,这4个QTL分布在LG3和LG5连锁群上。在控制萝卜对TuMV抗性的2个QTL中,1个为增效位点,1个为减效位点,QTL的贡献率分别为7.3 %和11.7 %;控制黑腐病抗性的2个QTL中,有1个为增效位点,QTL的贡献率为26.6%,1个为减效位点,QTL的贡献为45.3 %。同时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法对萝卜TuMV不同抗源的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找到一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CoMe7F/BEm12R-120,连锁遗传距离为7.9 cM。5.与无毒基因对应的萝卜抗黑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首次应用从黑腐病菌Xcc8004中分离出来的8个含有特定无毒基因的菌株对20份萝卜黑腐病抗、感材料进行筛选,发现有12份材料对不同的无毒基因菌株存在抗性反应,表明这12份材料中含有与相应的无毒基因对应的抗性基因。同时,应用以KB07-3和KB07-10为亲本构建的F2分离群体,采用BSA方法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与无毒基因Xcc3176对应的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找到了一个与该抗病基

二、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大白菜抗病和晚抽薹性状的GWAS分析及其优异资源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大白菜产业现状和重要育种目标
    1.2 大白菜的抗逆性研究
        1.2.1 大白菜晚抽薹育种
        1.2.2 大白菜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进展
    1.3 大白菜感官品质与膳食纤维
        1.3.1 大白菜品质形成
        1.3.2 感官品质评价方法
        1.3.3 大白菜品质遗传规律究
        1.3.4 膳食纤维与品质
        1.3.5 我国大白菜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全基因组分子标记关联分析
        1.4.1 DNA分子标记及用途
        1.4.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立题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白菜抗病晚抽薹种质的评价和优异资源的挖掘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耐抽薹性的人工鉴定
        2.1.3 5种病害的苗期人工接种鉴定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耐抽薹性
        2.2.2 抗病性
    2.3 讨论
第三章 大白菜抗病和晚抽薹性状的GWAS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表型数据
        3.2.2 基因分型结果
        3.2.3 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3.2.4 亚群的遗传分析
        3.2.5 主成分分析
        3.2.6 亲缘关系分析
        3.2.7 连锁不平衡分析
        3.2.8 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 讨论
        3.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2 表型性状
        3.3.3 SNP分子标记
        3.3.4 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
第四章 大白菜感官品质的评定及与营养品质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大白菜田间试验方法
        4.1.3 大白菜样品处理和感官评价方法
        4.1.4 大白菜营养成分含量检测方法
        4.1.5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大白菜营养品质与感官品质差异显着性分析及优良品质材料筛选
        4.2.2 大白菜感官品质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
        4.2.3 大白菜营养品质与感官品质关系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大白菜品种
    1. 2 菌株分离与鉴定
    1. 3 病情分级及计算方法
    1. 4 大白菜黑斑病抗性评价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白菜黑斑病菌鉴定结果
    2. 2 大白菜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评价
3 小结

(3)青花菜抗根肿病遗传分析与种质创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根肿菌的研究
        1.1.1 根肿菌的分类地位
        1.1.2 根肿菌的寄主范围
        1.1.3 根肿菌的致病性分化
    1.2 根肿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
        1.2.1 根肿病的发病症状
        1.2.2 根肿病的发病条件
    1.3 根肿病人工接种方法及评价标准研究
    1.4 十字花科抗根肿病育种研究
        1.4.1 抗性鉴定及抗源筛选研究
        1.4.2 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1.4.3 十字花科作物抗根肿病品种的选育
    1.5 芸薹属作物育种中种质创制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青花菜抗根肿病接种方法及条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接种方法试验
        2.2.2 不同接种条件试验
    2.3 讨论
第三章 青花菜抗根肿病种质资源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理小种鉴定
        3.2.2 青花菜根肿病抗源筛选
        3.2.3 芸薹属野生种及其他种属材料根肿病抗源筛选
    3.3 讨论
第四章 青花菜×甘蓝近缘野生种 B2013 根肿病抗性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6 个世代青花菜根肿病抗性程度次数分布
        4.2.2 6 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模型的选择和检验
        4.2.3 6 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最适模型遗传参数估计
    4.3 讨论
第五章 青花菜抗根肿病种质创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双亲及 F1 形态学特征
        5.2.2 双亲及 F1抗病性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及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2.1 白菜品种
        1.2.2 病菌样本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接种方式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1.3.2 不同黑暗保湿时间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1.3.3 品种抗病性鉴定试验
        1.3.4 黑斑病抗性基因QTL定位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接种方式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2.2 不同黑暗保湿时间对寄主感病的影响
    2.3 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
    2.4 白菜黑斑病抗性基因QTL定位
3 讨论
4 结论

(5)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白菜类作物
        1.1.1 白菜类作物的起源
        1.1.2 白菜类作物的分类
    1.2 白菜黑斑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白菜类作物病害
        1.2.2 黑斑病简介
        1.2.3 白菜黑斑病介绍
    1.3 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1.3.1 QTL定位原理
        1.3.2 QTL定位方法
    1.4 白菜抗病基因QTL研究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品种抗性鉴定
    摘要
    1 材料
        1.1 病原菌
        1.2 植物材料
    2 方法
        2.1 白菜黑斑病病原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2 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的优化
        2.3 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菜黑斑病病原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与分析
        3.2 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优化的结果与分析
        3.3 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白菜黑斑病抗性基因QTL定位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遗传规律及过氧化氢等保护酶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
    1.2 大白菜抗 TuMV 研究进展
        1.2.1 TuMV 特性
        1.2.2 TuMV 的株系分化
        1.2.3 TuMV 侵染过程
        1.2.4 TuMV 致病机理初探及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反应
        1.2.5 TuMV 检测技术
        1.2.6 大白菜抗 TuMV 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3 H_2O_2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1.4 芸薹属植物 TuMV 抗性与 SOD、POD、CAT 三种过氧化氢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1.4.1 TuMV 侵染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1.4.2 TuMV 侵染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1.4.3 TuMV 侵染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1.5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大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2.1.1 植物材料
        2.1.2 抗病性鉴定方法
    2.2 大白菜叶片中 SOD 等三种过氧化氢代谢相关酶比活性及 H2O2含量变化与 TuMV 侵染关系的研究
    2.3 大白菜 CAT 基因的荧光定量 RT-PCR 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分析
    3.2 大白菜叶片中 SOD 等三种过氧化氢代谢相关酶比活性及 H2O2含量变化与 TuMV 侵染的关系
    3.3 大白菜 CAT 基因的荧光定量 RT-PCR 分析
4 讨论
    4.1 大白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讨论
    4.2 接种病毒后大白菜叶片中 SOD 等酶活性和 H2O2含量变化的讨论
    4.3 大白菜 CAT 基因的荧光定量 RT-PCR 分析的讨论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白菜黑斑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黑斑病病原的相关研究
2 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研究
3 白菜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4 大白菜抗黑斑病突变株技术研究
5 白菜黑斑病的防治
    5.1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5.2 种子处理
    5.3 药剂防治
6 展望

(9)“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与创新研究
2 育种技术研究
    2.1 雄性不育育种技术
    2.2 抗病性鉴定技术和机理
    2.3 单倍体育种技术
    2.4 分子辅助育种技术
        2.4.1 分子标记技术
        2.4.2 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3 转基因技术研究
4 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5 问题与展望

(10)萝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和黑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危害萝卜的主要病害及其研究现状
        1.1.1 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及抗病资源的鉴定筛选
        1.1.2 十字花科蔬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的生化机理与遗传规律
        1.1.3 黑腐病菌的致病菌株分化及抗病资源的鉴定筛选
        1.1.4 黑腐病致病机理及遗传规律研究
        1.1.5 有关病原菌中的无毒基因与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
    1.2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析法
        1.2.1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析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1.2.2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析方法
    1.3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3.1 遗传标记的发展
        1.3.2 图谱构建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简介
        1.3.3 构图群体的建立
        1.3.4 蔬菜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1.4 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育种研究
    1.5 植物数量性状QTL 定位研究
        1.5.1 QTL 定位原理及方法
        1.5.2 QTL 定位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萝卜TUMV 和黑腐病抗源材料筛选及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初选萝卜种质对TuMV 抗性的苗期重复鉴定
        2.2.2 初选萝卜种质对黑腐病抗性的苗期重复鉴定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萝卜对TUMV 抗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利用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萝卜对TuMV 抗性遗传
        3.2.2 对TuMV 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世代联合分析
    3.3 讨论
        3.3.1 抗病遗传规律的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
        3.3.2 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法的应用
    3.4 小结
第四章 萝卜对黑腐病抗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利用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萝卜对黑腐病的抗性遗传
        4.2.2 植物数量性状的单个分离世代与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萝卜SRAP-PCR 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5.2.2 DNA 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5.2.3 dNTPs 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5.2.4 Mg~(2+) 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5.2.5 TaqDNA 聚合酶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5.2.6 引物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5.2.7 萝卜SRAP-PCR 反应体系稳定性检测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萝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亲本及F_2群体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6.2.2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6.3 讨论
        6.3.1 分子标记作图效率的评价分析
        6.3.2 分子标记偏分离分析
        6.3.3 萝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特征比较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萝卜抗TUMV 和黑腐病基因的QTL 分析及分子标记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群体对TuMV 和黑腐病的抗性鉴定
        7.1.3 QTL 分析方法
        7.1.4 BSA 分子标记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Q07-122/KB07-10 及 F_2分离群体对 TuMV 和黑腐病抗性的表型值及遗传变异
        7.2.2 基于Q07-12/KB07-10 组合的萝卜对 TuMV 和黑腐病抗性基因的 QTL 检测
        7.2.3 分子标记组合K807-3/K807-10 的F_2分离群体抗性鉴定
        7.2.4 SRAP 引物的筛选及特异片段的获得
        7.2.5 特异片段与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分析及连锁距离测定
    7.3 讨论
        7.3.1 萝卜抗TuMV 和黑腐病性状的表型遗传分析和QTL 分析
        7.3.2 连锁图谱的密度与 QTL 分析的效率
         7.3.3 萝卜抗 TuMV 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7.3.4 萝卜抗 TuMV 和黑腐病基因的多样性和等位性
    7.4 小结
第八章 萝卜种质对黑腐病菌无毒基因的抗性反应与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抗病性鉴定方法
        8.1.3 分子标记研究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萝卜抗源材料对无毒基因的抗性反应鉴定
        8.2.2 分子标记群体对特定无毒基因的抗性反应
        8.2.3 SRAP 引物筛选及特异片段的获得
        8.2.4 特异片段与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分析及连锁距离测定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
    9.1 萝卜TUMV 和黑腐病抗源筛选
    9.2 萝卜对TUMV 和黑腐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9.3 萝卜SRAP 分子标记PCR 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9.4 萝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病基因的QTL 分析
    9.5 对应无毒基因的萝卜黑腐病抗源筛选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白菜抗病和晚抽薹性状的GWAS分析及其优异资源发掘[D]. 龚振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1)
  • [2]大白菜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J]. 刘丽,刘长远,汪岐禹. 辽宁农业科学, 2015(01)
  • [3]青花菜抗根肿病遗传分析与种质创制[D]. 张小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4]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及QTL定位[J]. 陈莹,柳李旺,谢学文,孟霖,刘博,王晓武,李宝聚,武剑.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4)
  • [5]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QTL定位[D]. 陈莹.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6]大白菜黑斑病室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J]. 甘彩霞,祝花,崔磊,袁伟玲,高翔,符义彬,梅时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3)
  • [7]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MV)遗传规律及过氧化氢等保护酶与抗病性关系的研究[D]. 张志刚.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6)
  • [8]白菜黑斑病研究进展[J]. 邓奇. 园艺与种苗, 2011(04)
  • [9]“十一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张淑江,李菲,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中国蔬菜, 2011(06)
  • [10]萝卜对芜菁花叶病毒病和黑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D]. 李红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标签:;  ;  ;  ;  

大白菜抗黑斑病遗传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