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

永磁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

一、永磁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熊保胜[1](2021)在《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研发领域,不仅能减低汽车生产成本、提升汽车运行效率,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与此同时新型材料的出现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带来了优势条件。目前新材料主要有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材料以及驱动电机材料等三种,其性能上各有优势,也逐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中,并且从其发展趋势看,新能源车会逐渐加大与稀土行业的合作,从而获取材料上的优势地位。

郭军朝,王斌,郑卿卿,夏云,叶伊苏[2](2021)在《论涡流在汽车工程物理仿真实践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论文首先从自然界、人类工程中存在的涡流现象出发,分段介绍了涡流在汽车流体领域、电磁领域中的应用。其次从理论角度简述流体基本控制方程及多种湍流模型,麦克斯韦基本方程及运动涡流、位移电流的基本原理;尤其详述流体涡流在汽车降阻、缸内流场、机舱热管理、风管噪声工程案例中的应用,并且也阐述电磁涡流在车用驱动电机、交流发电机、车载天线、印刷电路板、车规芯片工程案例中的应用。最后本文以图片案例形式梳理了在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中如何控制涡流。本文所述涡流的研究对从事仿真工作的入门者、成熟经验者、研究者开展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研究都具有较高水平的指导意义。

郭明皓[3](2021)在《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万子威[4](2021)在《混合动力汽车用轴向磁通混合励磁ISG电机研究》文中提出

潘旭阳[5](2021)在《刮板输送机高密度永磁直驱电机设计及机-电-控系统耦合研究》文中指出

赵蒙[6](2021)在《电动车辆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及热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

宋剑[7](2021)在《面向变频器功能测试的电机模拟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机模拟器作为一种可编程的电力电子装置,在变频器系统级功能测试平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电机模拟器的变频器系统级功能测试平台是功率级硬件在环(Power Hardware-in-the-Loop,P-HIL)仿真平台的一种具体应用。P-HIL仿真平台中存在运行失稳风险与模拟精度不足这两大固有挑战,因而具体设计电机模拟器时需重点关注这两方面。影响电机模拟器系统运行稳定性与模拟精度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为P-HIL模拟算法的设计、电机模型的数字化求解以及电流放大接口的设计。因此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永磁同步电机为模拟对象,并完成电机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验证。针对三种应用较为广泛的P-HIL仿真系统的模拟算法,从稳定性、模拟精度这两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对端口特性的定量评估,对比了理想变压器算法、部分电路复制算法和阻尼阻抗算法的模拟精度。其中理想变压器算法可获得最高模拟精度,但它的稳定性受负载阻抗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通过引入耦合阻抗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理想变压器算法。基于选定的模拟算法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对比了常用的前向Euler法、Adams-Basforth法和Runge-Kutta法的求解稳定性与求解精度。相较于两阶Adams-Basforth法和前向Euler法,四阶Runge-Kutta法具有更高求解精度与更宽数值求解稳定域,因而选用四阶Runge-Kutta法来实时求解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为快速响应电机模型计算出的电流指令,需要为电机模拟器设计动态性能优异的电流放大接口,即电流控制型功率变换器。为使电流环既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与较小的超调量,引入了PDFF控制(Pseudo-Derivative-Feedback with FeedForward)作为功率变换器的电流控制策略。利用Si C MOSFET和IGBT变流器搭建了两台变流器对拖的实验平台,其中Si C变流器作为电机模拟器的电流放大接口,IGBT变流器作为变频器。实验结果验证了电机模拟器设计的合理性,及其在变频器功能测试中的有效性。

王文玥[8](2021)在《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分析与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寿命。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由于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可靠性与效率高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广泛。但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环境复杂、散热差,导致电机发热现象严重,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定子绕组和硅钢片间的绝缘层失效、永磁体永久性失磁等问题,进而影响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因此,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温度场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针对一款6极36槽永磁同步电机磁场特性、温度场特性以及结构优化设计开展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永磁同步电机磁场仿真模型构建和磁场特性分析。基于Maxwell软件构建电机二维仿真模型,对电机空载和负载工况下瞬态磁场进行仿真研究,包含磁通密度与磁力线分析、空载反电势分析、气隙磁密分析与转矩特性分析等。由仿真结果可知:电机磁场分布合理,空载反电势及气隙径向磁密波形较好,FFT分析也较稳定,各次谐波较小;负载状态下电机电磁转矩特性较好。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定转子铁芯损耗、铜耗和永磁体损耗,其中定子铁芯损耗和铜耗较大。(2)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仿真和不同工况下温度特性分析。建立温度场三维几何模型,给定材料属性与不同工况下的边界条件,将磁场中计算得到的损耗作为电机热源导入温度场仿真模型中,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除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外,峰值转速下电机最高温度均高于额定转速下最高温度,不同工况下最高温度均为定子绕组最高,定子铁芯次之,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最低。(3)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以平均转矩最大、转矩波动和平均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比多项式响应面(PRS)模型、克里金(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模型的预测精度,最终优选PRS模型与RBF模型,通过启发式方法计算各模型权系数,构建各响应的组合近似模型代替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确定性优化设计研究,并对优化后温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各主要部件最高温度都有所降低,峰值转速下最高温度下降更为显着。基于确定性优化结果,对电机进行稳健性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较确定性优化有所增大,电机性能随不确定性因素的波动降低。综上所述,磁热耦合分析方法可较精确合理地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为弥补单一近似模型的局限,对永磁同步电机提出组合近似模型代替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方法进行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确定性和稳健性优化设计。

步天翔[9](2021)在《变量式交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设计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加速融合,材料领域、能源领域、AI领域等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融入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之一的驱动系统,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与舒适性。机电液三种动力的特性各具所长,通过优势互补取得较好节能效果。变量式交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将电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高度集成,装车以后形成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兼顾纯电驱动和混合驱动的优点。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作为整个系统能量转化的核心,良好电磁性能且兼顾液压系统稳定性是机电液耦合器设计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进行设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最后通过田口法优化转子结构提高机电液耦合器电磁性能。结合机电液耦合器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参照永磁同步电机的定转子结构形式对机电液耦合器进行材料选型和电磁结构设计,确定了额定功率为18k W的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参数。机电液耦合器转子材料需要同时满足电驱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通过材料性能对比最终选择硅钢片轧孔并内嵌黄铜套作为机电液耦合器转子结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Maxwell对机电液耦合器二维电磁结构在静态场和瞬态场下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研究了柱塞孔对机电液耦合器电磁性能的影响。在MTPA控制下对比有柱塞腔和无柱塞腔两种转子结构下的输出转矩特点,通过瞬态磁场云图和q轴磁链角度解释了柱塞腔对机电液耦合器性能的影响;求解考虑交直轴交叉耦合下的交直轴电感Lq、Ld,通过交直轴电感随电流变化趋势分析柱塞腔对磁路的影响,结果表明柱塞同时对d、q轴电感产生影响。为了使机电液耦合器有较好的转矩输出能力以及提高永磁体利用率,尽可能减小柱塞对磁路影响,使用田口法分析永磁体转子布置形式和永磁体宽度、厚度对输出转矩大小和稳定性影响程度,按影响比重选择合适的参数组合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对比原模型平均转矩增大,转矩波动减小,永磁体利用率提高,优化效果显着。

杜善霄[10](2021)在《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机电液耦合器克服了传统机电液系统结构松散、工作效率低、工作模式单一等缺点,实现了机械能、电能以及液压能三种能量的任意转换。作为一种新型动力装置,机电液耦合器多种模式协同工作需要外部控制,不同工作模式的工作稳定性决定着调控方式,是搭建耦合器协同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详细探究了耦合器的工作特性,通过理论和仿真方法研究了各模式的工作稳定性,为机电液耦合器以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机电液耦合器模型和工作模式。依据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设计,确定了相关尺寸参数,同时从液压和电机两模块耦合的角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主要物理参数,完成了整个耦合器模型的确定。将机电液耦合器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提出了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并根据工作特性分为液压模式、纯电动模式、电液混合模式以及再生制动模式四种工作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响应特性和工作稳定性奠定了基础。研究了机电液耦合器响应特性和工作稳定性。通过液压模式启动运动状态建立了运动方程分析其响应特性,同时确定了纯电动模式和电液混合模式的系统状态变量,分别建立两种模式下的状态方程,研究了相应模式启动的响应特性,利用得到的耦合器变量系统传递函数分析了变量响应时间。基于微分方法判定出液压模式和纯电动模式运行的工作稳定性,以及电液混合模式几种典型工作模式的稳定性;再次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对液压模式、纯电动模式和电液混合模式进行了工作稳定性研究,利用变量梯度法确定了李雅普诺夫函数V(x)的导数为负定,V(x)为正定,判定出三种模式都具有工作稳定性,两种方法相互印证,形成可靠的稳定性判据。完成了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仿真。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液压动力模型,针对液压模块泵和马达模式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判定出液压模式驱动时耦合器具有工作稳定性;根据变量机构结构原理搭建了变量系统模型,进行了耦合器变量仿真;利用AMEsim与Simulink联合搭建起电机动力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判定出纯电动模式驱动时耦合器工作是稳定的;结合液压和电机动力模型搭建了电液混合模型,判定出电液混合模式驱动时耦合器具有工作稳定性。

二、永磁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磁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能源汽车中的新材料
    2.1 碳纤维复合材料
    2.2 轻质铝合金材料
    2.3 驱动电机材料
3 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融合的发展趋势
    3.1 重点发展轻量化的复合材料
    3.2 与稀土行业建立战略联盟
    3.3 发展电池驱动的交通工具
4 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实际应用
    4.1 新能源汽车中的碳纤维材料应用
    4.2 新能源汽车中的铝合金材料应用
    4.3 新能源汽车中的驱动电机材料应用
5 结语

(7)面向变频器功能测试的电机模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挑战及现状
        1.2.1 P-HIL的模拟算法
        1.2.2 电机数学模型的数字化实时求解
        1.2.3 功率放大接口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电机模拟器的P-HIL模拟算法设计
    2.1 理想变压器算法
        2.1.1 基本原理
        2.1.2 稳定性分析
        2.1.3 模拟精度分析
        2.1.4 仿真验证
    2.2 部分电路复制算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稳定性分析
        2.2.3 模拟精度分析
        2.2.4 仿真验证
    2.3 阻尼阻抗算法
        2.3.1 基本原理
        2.3.2 稳定性分析
        2.3.3 模拟精度分析
        2.3.4 仿真验证
    2.4 P-HIL模拟算法的实现方式
        2.4.1 受控电压源型
        2.4.2 受控电流源型
        2.4.3 对比小结
    2.5 本章小结
3 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化求解
    3.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3.1.1 静止坐标系下电机模型
        3.1.2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电机模型
    3.2 电机模型的数字化求解
        3.2.1 电流源型数字化原理
        3.2.2 数值积分算法的基本原理
        3.2.3 不同数值积分算法的对比
    3.3 电机模型数字化求解的仿真验证
        3.3.1 仿真工况设置
        3.3.2 前向Euler法
        3.3.3 Runge-Kutta法
        3.3.4 Adams-Basforth法
        3.3.5 仿真对比小结
    3.4 本章小结
4 电机模拟器的功率变换器设计
    4.1 硬件组成介绍与设计
    4.2 电流控制环的数学建模
    4.3 电流控制器的控制算法设计
        4.3.1 经典PI控制算法
        4.3.2 基于ITAE指标的PI控制
        4.3.3 PDFF控制
    4.4 电流控制型功率变换器的仿真
    4.5 电机模拟器整体的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电机模拟器的实验平台设计
    5.1 实验设计规划
    5.2 实验平台架构
    5.3 硬件电路介绍
    5.4 软件程序设计
    5.5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分析与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1.2.2 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理论
    2.1 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场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磁场边界条件
        2.1.3 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仿真方法
    2.2 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理论
        2.2.1 永磁同步电机传热学基础
        2.2.2 温度场数值分析模型和边界条件
        2.2.3 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计算分析方法
    2.3 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磁场特性分析
    3.1 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3.2 永磁同步电机空载仿真分析
    3.3 永磁同步电机负载仿真分析
    3.4 永磁同步电机损耗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仿真分析
    4.1 永磁同步电机几何模型构建
    4.2 材料导热属性及散热系数确定
        4.2.1 材料导热系数确定
        4.2.2 散热系数的确定
    4.3 瞬态温度场仿真
        4.3.1 磁热耦合模型分析
        4.3.2 额定功率额定转速下温度仿真
        4.3.3 额定功率峰值转速下温度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5.1 近似模型理论
        5.1.1 试验设计方法
        5.1.2 近似模型介绍
        5.1.3 误差分析指标
    5.2 单一近似模型分析
        5.2.1 灵敏度分析
        5.2.2 单一近似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5.3 组合近似模型构建
        5.3.1 组合近似模型概述
        5.3.2 权系数计算方法
        5.3.3 组合近似模型的构建
    5.4 基于Isight平台的电机优化设计
        5.4.1 优化设计平台Isight介绍
        5.4.2 优化模型建立
        5.4.3 优化结果分析
    5.5 永磁同步电机稳健性优化
        5.5.1 永磁同步电机不确定性对于电机性能的影响
        5.5.2 基于六西格玛准则的稳健性评估方法
        5.5.3 多目标稳健性优化设计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变量式交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性能
        1.2.2 永磁同步电机电磁结构设计优化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设计
    2.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1.1 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原理
        2.1.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
        2.1.3 MTPA控制原理
    2.2 机电液耦合器转子设计
        2.2.1 机电液耦合器柱塞设计
        2.2.2 转子材料性能要求
        2.2.3 材料性能对比
    2.3 机电液耦合器电磁设计
        2.3.1 电机定子主要尺寸设计
        2.3.2 极槽配合、气隙长度的选取
        2.3.3 转子结构选型
        2.3.4 永磁体尺寸设计
    2.4 基于Ansoft RMxprt路算法电磁性能核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电液耦合器磁场特性分析
    3.1 机电液耦合器电磁场基本理论
    3.2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3.3 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有限元仿真
        3.3.1 机电液耦合器磁场静态分析
        3.3.2 机电液耦合器瞬态空载特性分析
    3.4 机电液耦合器负载特性分析
        3.4.1 机电液耦合器额定工况电磁转矩特性
        3.4.2 不同磁钢厚度下电磁转矩对比
        3.4.3 MTPA控制策略下机电液耦合器负载特性分析
    3.5 机电液耦合器电感特性分析
        3.5.1 电感计算方法
        3.5.2 瞬态场法求解交直轴电感
        3.5.3 考虑交叉耦合的交直轴电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田口算法的机电液耦合器结构优化
    4.1 电机优化方法
    4.2 田口法
        4.2.1 确定优化目标和优化变量
        4.2.2 确定优化变量取值范围和水平值
        4.2.3 建立正交表并安排正交试验
        4.2.4 敏感度分析
    4.3 基于田口法的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优化
        4.3.1 确定优化目标和优化变量
        4.3.2 正交试验
        4.3.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电液动力装置
        1.2.2 工作稳定性研究
        1.2.3 多领域建模与仿真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电液耦合器数学模型与工作模式
    2.1 机电液耦合器工作过程建模
        2.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1.2 工作过程数学模型
        2.1.3 模型参数确定
    2.2 机电液耦合器工作模式
        2.2.1 纯电动模式
        2.2.2 液压模式
        2.2.3 电液混合模式
        2.2.4 再生制动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
    3.1 机电液耦合器响应特性研究
        3.1.1 液压模式启动响应特性研究
        3.1.2 纯电动模式启动响应特性研究
        3.1.3 电液混合模式启动响应特性研究
        3.1.4 变量系统响应时间分析
    3.2 基于微分方法的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
        3.2.1 液压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2.2 纯电动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2.3 电液混合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3 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的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
        3.3.1 变量梯度法
        3.3.2 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液压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3.3 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纯电动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3.4 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电液混合模式工作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仿真
    4.1 仿真方法
        4.1.1 AMEsim仿真平台
        4.1.2 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
        4.1.3 联合仿真
    4.2 机电液耦合器液压动力工作稳定性仿真
        4.2.1 液压模块模型建立
        4.2.2 液压模块泵仿真
        4.2.3 液压模块马达仿真
        4.2.4 变量机构模型
    4.3 机电液耦合器电机动力工作稳定性仿真
        4.3.1 电机模块模型建立
        4.3.2 电机模块仿真
    4.4 机电液耦合器系统工作稳定性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永磁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研究[J]. 熊保胜. 时代汽车, 2021(23)
  • [2]论涡流在汽车工程物理仿真实践中的应用[A]. 郭军朝,王斌,郑卿卿,夏云,叶伊苏. 第十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3]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 郭明皓.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混合动力汽车用轴向磁通混合励磁ISG电机研究[D]. 万子威.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5]刮板输送机高密度永磁直驱电机设计及机-电-控系统耦合研究[D]. 潘旭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6]电动车辆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及热管理技术研究[D]. 赵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7]面向变频器功能测试的电机模拟器设计[D]. 宋剑. 浙江大学, 2021(08)
  • [8]永磁同步电机磁热耦合分析与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 王文玥. 青岛大学, 2021
  • [9]变量式交流同步机电液耦合器电磁结构设计优化[D]. 步天翔. 青岛大学, 2021
  • [10]机电液耦合器工作稳定性研究[D]. 杜善霄. 青岛大学, 2021

标签:;  ;  ;  ;  ;  

永磁电机在汽车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