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玩具禁令延长

欧盟玩具禁令延长

一、欧一玩具禁令延长(论文文献综述)

凌燕君[1](2020)在《苏汉臣《货郎图》货物考》文中指出宋代是风俗画创作和成熟的高峰期,其中以北宋中后期和南宋时期最为突出,风俗画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绘画技法上都有很大突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货郎”为题材的风俗画作品始见于北宋,到南宋则发展成一个高峰期。本文选取北宋时期苏汉臣的《货郎图》中的货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文化史、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对北宋时期苏汉臣《货郎图》中货物进行分析解读。本文将在前人对苏汉臣《货郎图》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与同时期绘画作品、文献资料、出土实物和至今仍使用的物件对《货郎图》货物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证实其货物在当时社会的真实性与社会意义。同时,本文从货物的角度对宋代当时社会的政治、农业、工商业、文艺娱乐业等社会状态进行解析,从而更深层次的对《货郎图》中可辨识的货物所蕴含的礼教文化、宗教文化、市井音乐文化等社会文化进行分析探讨。

王宇鹏[2](2020)在《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初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来发展增速期。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转向寻求区域贸易安排的解决方案。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了对外商谈自贸区的步伐。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主导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开始商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启动谈判,于2019年2月生效。欧日EPA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之间、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高,内容丰富。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欧日达成EPA对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社会福利和气候环境等都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将对其他自贸协定起到示范作用,决定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中国是欧日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欧日EPA的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投资、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全球自贸区战略,当前面临着多边贸易体制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尚未完全平息等诸多风险挑战。欧日EPA将对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和开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欧日EPA协定的效应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欧日EPA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二是欧日EPA对中国在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吸引投资、劳工环保、规则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传统和新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欧日自贸区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引力模型、GTAP模型和LMDI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二是运用历史与现实对照分析的方法,理清近二十年来欧日贸易投资的发展历程,来解释当下欧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态势问题;三是将微观的产业研究与宏观的经济贸易研究统一起来,不但从经济总量、贸易和投资格局等角度探究贸易投资发展潜力,又从微观层面的具体产业和产品入手,探究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四是综合运用横向与纵向对比方法,既对欧日经贸合作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阐述,也对中国和欧日的贸易投资规模、结构和竞争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如下:首先是引言和文献综述理论探索。接下来主要探讨了欧日签署EPA的背景和基础,对欧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欧日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GI指数对欧日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展开研究。其次分析了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投资自由化四方面介绍了协定的框架内容,从公司治理、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补贴和国企、贸易救济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欧日协定在规则上与以往自贸协定相比的主要特点。再次阐述欧日EPA的经济效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着手。理论分析方面,从贸易自由化视角和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贸易效应,从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两方面探讨投资效应,同时阐述了竞争效应和轮轴-辐条效应。实证分析方面,基于引力模型,对欧日EPA的投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了EPA协定对欧日GDP、贸易条件、要素回报、福利水平、各部门产出以及贸易流向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对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展开分析。一是社会效应,理论层面,从就业创造、保障劳工权利和公民社会参与劳工政策磋商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GTAP模型分析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二是环境效应,理论层面,从环境产品和服务便利化、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产生量、监管能力和实施多边环境协定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LMDI模型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规则治理效应,主要分为补贴和国企、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等方面,分析对规则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是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中国与欧日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日竞争性和互补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展开详细分析,然后重点是对中国的贸易、投资等经济影响以及国企补贴、可持续发展等规则治理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基于GTAP模型对中国的GDP、出口、要素回报、贸易条件、福利水平、环境等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一方面是欧日EPA的效应。第一,双方的经济效应均是正向而明显的,日本在GDP、贸易、福利等方面获益程度高于欧盟。欧盟收益最大的是纺织服装皮革业,受损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日本产出获益最大的是汽车业,产出降幅最大的是乳制品产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效应均为负面,但降幅较小。第二,贸易促进效应明显,日本的进出口增幅均高于欧盟。其他经济体都遭受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日本的贸易条件改善,而欧盟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第三,双向投资的促进效应比较显着,欧日在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引起投资转移效应。区外经济体对区内也产生投资转移和创造。第四,社会和环境效应明显。社会效应方面,改善双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升双方就业水平,实现对劳工权利的更好保护。环境效应方面,促进环境贸易便利化,对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加大了欧日对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第五,对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方式影响深远,加严了补贴和国有企业规则纪律,对未来自贸协定的公司治理内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球政府采购规则主导权,为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预做铺垫。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GDP、福利水平、产出都是全球经济体中下降幅度较大的。但是负面效应总体可控。第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冲击,贸易转移效应比较明显,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与欧日的出口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有限。受损最大的是对欧电子设备出口和对日纺织服装皮革出口。第三,对中国吸引投资造成较大压力,可能使部分对华投资转移至欧日。第四,对中国劳工和环保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劳工和环境高标准对中国造成相当压力,挑战中国政策底线。另一方便有助于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五,对中国的规则制定和治理模式兼具机遇和挑战。既企图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又可倒逼我深化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以大型自贸伙伴为重点,推动尽快结束或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二是抓住一大批中小型经济体,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三是显着提高自贸协定的自由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争取在新规则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四是加强与自贸区相适应和配套的国内政策调整,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平衡关系,以实际行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分析欧日EPA的经济影响,还创新性地使用了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欧日自贸区的环境效应。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协定对于全球规则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补贴、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中国在学习借鉴全球领先的自贸区模式和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有启示作用。

袁园[3](2019)在《周作人散文中的日语借词研究 ——以拼音首字母T-Z的中日同形词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中日两国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漫长的文化交流史中,两国在语言词汇方面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借用的情况。即日语中有来自于中文的词汇,中文中也有来自日语的词汇。其中,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部分像“窒息”、“演说”、“展览”这样源于日语的中日同形词,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被称为“日语借词”。周作人是近代文坛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散文大家。因为留日的背景和对日本文化的熟识,使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日语借词。为了解周作人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以及中日词汇交流所做出的贡献,研究其散文作品所使用的日语借词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以周作人散文作品为研究范围,经过逐句阅读,抽取出了6000多个中日同形词,按照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划分,确定其中T-Z的2416个中日同形词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A-S请参考王胜男和李哲的研究)。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问题点、词汇的抽取范围和分类方法以及判断为日语借词的依据。第二章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日本国语大辞典』(第2版)等,将研究对象分为“有典”(1919词)、“无典”(180词)、“新义”(288词)、“汉大未收”(29词)四类,并探究了其与“日语借词”的关系,判定日语借词的数量为250个,分别是149个“无典”,84个“新义”,17个“汉大未收”。第三章在第二章的研究基础上,找出了不符合《汉语大词典》编纂方针的442个词,分列为“释义不足”、“书证滞后”、“书证单一”、“书证缺失”和“书证有误”五项,并用周作人散文中的例子对其进行补正,为《汉语大词典》今后的修订提供一些参考。第四章为结论部分,总结四种分类以及日语借词的所占比例,列举本研究所判断的250个日语借词,以弥补周作人与日语借词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傅乾[4](2017)在《英国法语境中的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文中研究说明“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是英国近代两种重要的权利观念。大略言之,前者是历史演化的权利,后者是理性演绎的权利。后者以“天赋人权”之名为中国人所熟知,前者在中国则少人问津。但它们在英国都是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塑造了英国近代的权利保护路径乃至宪制发展模式。然而,这两种权利观念存在极大张力,在英国近代至少爆发了三次论战。在这些论战中,两派的核心观点和利弊得失展露无遗。梳理这段论战史,本身就有着思想史意义,尤其是可将因袭权利这条较受忽视的思想传统呈现出来。与此同时,也有着法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意义,借此可以思考权利的渊源与政体构建等基本问题。就后者而言,这些论战最引人深思之处在于:如何看待两种相互冲突的权利观?是支持因袭权利观,还是支持自然权利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英国历史上这三场论战说明,英国人也为此相持不下,不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偏执一端,互相攻讦,大多没有在两者之间持平而论。然而,从思想史的角度同时考察双方观点,更容易得出一个较为持平的观点。而跳出思想史的单一领域,结合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来分析,更容易发现两者其实各有利弊,故而应当保持一种平衡。而面对如何保持平衡这一问题,不宜仅从思辨出发,而应首先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和智慧。因此,本文第一部分便考察英国历史上两种权利观的“不平衡”状况。在梳理完“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的概念源流之后,主体内容是逐一考察英国17、18世纪的三场论战,分别是库克与霍布斯、萨默斯与洛克、柏克与潘恩的论战。从历史地位看,这三场论战大体可称作“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后世立宗派”。第二部分阐释为什么“应平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两种权利观的利弊,二是分析两种权利观失衡的后果。前者是从学理上对三场论战加以总结,认为因袭权利之利在于切中要害、切实可行、沟通民情、中庸持平,弊端在于权利界限不定、理据不清、改革动力不足;自然权利之利在于关注个体权利保障、改革动力较足、理论底线明确,弊端在于迷失重点、空泛无根、引人争讼、激进误国。后者结合历史事件分析失衡的政治后果和司法后果:首先借助英国法在18世纪的僵化问题,分析英国重因袭权利轻自然权利的后果;其次借助法国大革命,分析法国重自然权利轻因袭权利的后果。第三部分总结“如何平衡”。也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考察罗马法和英国法的平衡之史,一是总结英国法的平衡之道。前者主要叙述罗马法平衡市民法与自然法的历史,以及英国法平衡普通法与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历史。后者是从英国法的平衡之史中总结经验。这些由经验中总结的平衡之道至少可归结为四个层面:平衡普遍与特殊、权利救济与权利宣示、外部秩序与自发秩序、原则与妥协。这些源于英国经验的平衡之道有其特殊性,亦有普遍意义。特殊性决定其不可照搬,普遍性决定其可以借鉴。

匡建国[5](2017)在《商标显着性研究 ——以动态变化为研究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显着性是商标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对单个商标来说,显着性决定了该商标能否获得注册以及获得何种程度的保护。对商标法而言,显着性影响着商标法体系的构建,从注册制度到撤销程序,从商标侵权再到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都体现了显着性对商标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贸易全球化,商标侵权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也越来越难,这主要是因为商标侵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显着性的动态属性可以在理论上解释商标变化的实质以及商标侵权的本质,所以研究显着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理解商标功能的变化以及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本文通过对显着性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试图以显着性动态变化为视角去分析商标变化形态的本质以及现行商标法有关程序设计的不足,文章主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该章包括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显着性的基本理论,主要讨论了显着性的内涵、动态属性的本质和显着性的变化模式。第三章对广义显着性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在不同时期显着性显着要求的变化,主要是从显着性的显性指示到隐性指示功能的变化,并预测了显着要求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主要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了显着性增强和退化的各种情形,分析在不同情形中显着性的变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显着性变化的原因。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显着性在程序中的体现,并从显着性动态变化的角度对商标法的有关程序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龙云飞[6](2017)在《教育游戏化在小学生玩具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玩具在国内外均有着广阔市场,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们观念的革新,对玩具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与考验:玩具应当如何满足当今教育趋势和儿童爱玩天性的双重需求,成为设计时亟待考虑的问题。教育领域中游戏化思想的运用,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活力,也为解决玩具设计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对教育游戏化实现形式与现实意义的探究,寻找其与玩具设计的结合点,试图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玩具设计问题的解决之法,从而保证其固有功能的发挥,促进儿童成长。从游戏化的概念出发,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教育游戏化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继而针对这一背景下的玩具设计进行研究。举例论述了游戏化的概念,提炼出其中不同层次的构成元素,进而提出基于约束、情感、叙事、进展和关系要素指导下的教育策略;依照不同标准对玩具进行了分类;着重介绍玩具的教育功能,阐述了其在儿童身体成长、技能培养、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与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归纳出玩具包含的特性;围绕儿童在小学阶段具体特征,从材质、造型、色彩等角度讨论了玩具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分析了这些原则和游戏化策略的对应关系。综合以上研究及总结,提出了明确目标、简化规则、从情感体验出发、融入叙事设计、增强互动性等玩具设计思路,作为探究成果。由于玩具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在研究时涉及到部分心理学、叙事学及情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国内教育游戏化的探究尚处蒙昧,其每一步发展都可能对玩具设计产生新影响;反之,玩具设计中的探究,也会对教育游戏化产生推动作用。教育游戏化和玩具设计的结合是目前讨论较少的领域,提出的设计思路需要在后续不断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直到形成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

马秋霞[7](2015)在《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研究》文中提出角色是动画电影的根本基础,角色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皮克斯动画电影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在角色塑造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主要以14部皮克斯动画电影为研究文本,以角色塑造为切入点,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对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进行梳理,选取其中几个角色的具体塑造进行分析,并对角色塑造策略的普遍规律与独特之处进行讨论。正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二章皮克斯动画的角色主要讨论动画电影角色与其他电影角色的共性和区别,并梳理出了皮克斯动画电影中关于器物类角色、人类角色、动物类角色、想象类角色的分类;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玩具总动员1》《超人总动员》中角色的造型塑造,分析《玩具总动员2》《飞屋环游记》中角色的性格塑造,分析《海底总动员》《怪物公司》中关于扩充叙事时空以丰富角色的内涵;第四章主要归纳出皮克斯动画电影中可行有效的角色塑造策略,包括在角色造型方面注意紧跟人物关系发展角色造型变化,在角色性格方面加强角色性格的可信度和逻辑性,同时注意在叙述时间关照出角色的现实意义,建构多维叙事空间丰富角色的文化内涵等策略;第五章讨论的是皮克斯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启示,针对我国现状中的创作理念上的宏观不足和具体问题,提出为加强研发实现角色设定的新技术、合理采用真人电影角色性格的塑造手法、在更多空间中延续角色的塑造、重视和加强声音在角色塑造中的作用等几点建议。结论部分总结了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塑造的创作规律,结合中国动画文化生态,以期提出适合我国动画电影角色塑造方面的建议和观点,辩证地指出本文研究中的不足力图证实其具有一定的可行度,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实践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何萃[8](2015)在《中国古典戏剧叙事研究 ——在结构体制与历史语境双重视角下》文中提出中国古典戏剧的各类形态皆有不同的结构体制,这些结构体制对戏剧叙事起着根本的规约作用,致使中国古典戏剧的叙事大都有“非自然态”的特征。而各类戏剧形态的产生和历史演进,也始终是在各种文化传统的共同作用之下,故对中国古典戏剧“叙事学”的研究,必当辅以历史文化的观念和眼光。各类戏剧的结构体制及其相应的历史语境,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各类戏剧具体的叙事形态。从体制结构着眼,我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戏文、元杂剧和京戏。戏文类戏剧结构体制的最主要特征是使用生、旦、净、末、丑等脚色共同构成的脚色制,戏文的戏剧叙事必须有生、旦、净、末、丑等脚色的穿插和搭配,故脚色制规约下的戏剧叙事呈现出与同题材小说迥然有别的特征。戏文的撰写者大多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戏文大都印有浓厚的文人趣味,这既表现在曲辞撰写方面,也表现在可容纳各体文字的戏剧宾白。这种“文人性”与戏剧叙事需求之间往往形成极鲜明的张力,导致叙事节奏相当迟滞。“传奇”一词古已有之,戏文作者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理解的所谓“传奇”表现于其所撰写的戏文之中,故不同作家或不同时期的作家所秉持的传奇观念也影响着戏文叙事的好尚。元杂剧的基本结构是四套曲的组合,元剧的“折”并非为叙事单位。“戏剧家”(或宜称为“元曲家”)首先考虑的是套曲写作是否合于规矩以及如何借套曲写作表现其才情、志趣,至于套曲写作是否便于叙事可以不必考虑,故套曲虽为戏剧人物代言,却常常游离于叙事,意在转述、议论、抒情。元曲家仅提供了完整的四套曲(及少量提示性宾白),还需要艺人在套曲框架及相关故事人物基础上,增加大量宾白,增补情节,以便实现叙事的完整性。这样,艺人会将其表演传统中的一些戏剧表演套路、程式添加到戏剧叙事之中,也会为追求剧场效果而自由发挥,有时甚至置戏剧情境与逻辑于不顾。现存元剧本多经明内廷乐师及明杂剧选家的改造,明人的这两重改造也深刻影响了今人对元剧“叙事”的理解。近代名角制戏班所演的京戏(后来称“京剧”),其叙事特征主要取决于戏班的组织结构。清中叶以后,职业戏曲艺人开始成为戏剧活动的主体,近代的商业性戏园及报刊业促成脚色制戏班的瓦解,并转向以名角为中心的名角制戏班。戏班既然以挂头牌的名角为中心,戏班所演的戏也必然会以凸显名角为目的,在名角们亲自参与编排的新戏中,其故事情节都会围绕名角所扮人物重新剪裁,名角所扮人物在戏剧叙事以及戏剧舞台上都成为“亮度”最高的人物。但如此种种,其根本旨意并不在于建构一个紧凑合理的叙事,而在于使名角最大程度发挥其技艺优长。名角技艺与戏剧叙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张力,“戏”为“技”设,甚至“技”压倒“戏”的情形十分普遍。近代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出现了商业性戏园,这些戏园成为名角制京班的淘金之地,名角制的组班方式也很快被各地戏班效仿。故名角制戏班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戏剧的样貌。戏文、元杂剧、京戏等这三类戏剧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最主要的形态,还有很多戏剧作品或戏剧现象不能归入以上三类,可统称为“中间态戏剧”,主要包括“连台本戏”、“小本戏”以及“明清文人杂剧”、“折子戏”等四类。“连台本戏”多据当时流行的章回小说、弹词等改编,为吸引观众,演员台上临时编唱辞、念白,使用各种新奇“噱头”,故其剧情很不稳定,叙事也无严格规则可循。“小本戏”有的是一些折子戏的串联,实则文人全本的删节本。乾隆中叶以来,随着花部戏的兴起而出现了一些“小本戏”。由于其皆为民间戏,大多随编随散,极少文本传世,目前这种“小本戏”的研究条件还不具备。“明清文人杂剧”主要指明中叶后混用元杂剧与戏文这两类戏剧的体制元素、结构体制不规则的一类戏剧。这类戏剧总体上有浓厚的“文人性”,是一种“抒怀”式的案头戏剧。这不但表现在题材上,更表现在叙事方式上。“折子戏”大多是在全本戏不断上演出过程中不断打磨、最终从全本戏脱离出来的。但其叙事却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这是因为全本戏的各“出”本来就相对独立、完整。与原本不同的是,艺人往往会在原本各“出”的基础上,围绕“戏点”,做出或增、或删的改动,从而使得折子戏的叙事可能与原本的“出”迥然有别。

向华[9](2013)在《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湘、鄂、黔、渝三省一市交界处的土家族聚居地区流传的民歌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旋律音调结构为切入点,对不同种类、不同区域的土家族民歌进行了整理收集。在对每一类土家族民歌的分析研究中,主要选取局内人认可的代表曲目进行分析,力图协调文化承载者和研究者的不同视角,以理论联系实际、田野调查综合已有文献的态度面对课题的每项工作,同时注重其音乐变迁的环节,力图客观地透过音乐形态对土家族民歌的功能、族性特征、形成缘由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本论文分八章予以论述:第一章土家族概况,第二章土家族古歌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三章土家语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四章西南官话土家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五章土家族儿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六章土家族劳动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七章土家族丧葬歌曲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第八章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综合分析及其形成缘由之研究。本课题研究土家族旋律音调结构,旨在对纷繁多样的土家族音乐事象、多种多样的土家族民歌进行一个抽丝剥茧、逐层深入的研究,继而提炼出土家族民歌的族性特征。希望对特色渐失的土家族民歌的传承略尽绵薄,也希望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有所贡献。

张开军[10](2012)在《幼儿行为心理与幼儿园室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背起小书包,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性格,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说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孩子在5—6岁前的语言和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他们迅速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并积极的探索新的环境。这个时期(3-6、7岁入学前儿童)学习到的一些技能,是将来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性格、情感,也是今后性格、情感的雏形。幼儿在3岁后很多都会上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就成了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重要场所。什么是幼儿园环境?我国着名幼教学者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中说“.....幼儿园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幼儿园的环境大体可分为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幼儿从入园到上小学,在幼儿园的时间大概是3-4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生活、学习,幼儿园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给孩子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人类创造环境,环境也影响人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怎样在教育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室内设计上,了解幼儿的行为心理对设计师很有必要的。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着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着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二、欧一玩具禁令延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一玩具禁令延长(论文提纲范文)

(1)苏汉臣《货郎图》货物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价值和方法
        1.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研究方法
    (四)货郎图像诞生的时代背景
        1.货郎图像的出现与发展
        2.两宋时期以货郎图像为创作元素的风俗画家出现的缘由
        3.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生活
第一章 货物图像分类
    一、货物图像概述
    二、货物图像的分类方法与依据
    三、货物图像类别
        1.玩具类
        2.日用编织类
        3.兵器类
        4.乐器类
        5.农具类
        6.杂物类
第二章 货物图像考
    一、玩具类
        1.傀儡木偶(提线木偶)
        2.投壶
    二、日用编织类
        1.簸箕
        2.帚
    三、兵器类
    四、乐器类
        1.镲
        2.锣
        3.琵琶
    五、农具类
        1.垦耕农具
        (1)铁犁镜(犁壁)
        (2)?
        2.中耕农具
        (1)铁锄
        3.收割农具
        (1)镰
        (2)?
        4.其他农具
        (1)木杴
        (2)四齿铁耙
    六、杂物类
        1.旗帜
第三章 《货郎图》货物图像意涵
    一、货物图像背后的社会状态
        1.政治、军器的发展
        2.农业生产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发展
        4.娱乐业的发展
    二、货物图像蕴含的文化背景
        1.礼教文化
        2.宗教文化
        3.市井音乐文化
    三、货物图像与宋代画家
        1.作为图像出现的货物
        2.宋代画家的世俗情怀
        3.货物图像与宋代画家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1.1.2 欧盟和日本的自贸区战略
        1.1.3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1.1.4 选题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3.2 创新点和存在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索
    2.1 文献综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文献综述
        2.1.2 欧日自贸区效应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2.2.1 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2 自贸区相关理论
        2.2.3 理论评述
第3章 欧日签署EPA的背景与基础
    3.1 货物贸易情况
        3.1.1 总体货物贸易情况
        3.1.2 双边贸易情况
        3.1.3 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3.2 服务贸易发展
    3.3 双向投资发展
    3.4 比较优势分析
    3.5 竞争优势分析
    3.6 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4章 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1 主要内容
        4.1.1 货物贸易
        4.1.2 服务贸易
        4.1.3 非关税壁垒
        4.1.4 投资自由化
    4.2 主要特点
第5章 欧日EPA的经济效应
    5.1 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5.1.1 贸易效应
        5.1.2 投资效应
        5.1.3 竞争效应
        5.1.4 轮轴-辐条效应
    5.2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简述
        5.2.2 数据与方法
        5.2.3 结果分析
    5.3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5.3.1 关税削减程度
        5.3.2 模型和模拟方案
        5.3.3 结果分析
第6章 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
    6.1 社会效应
        6.1.1 理论分析
        6.1.2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6.2 环境效应
        6.2.1 理论分析
        6.2.2 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6.3 规则治理效应
        6.3.1 补贴和国有企业
        6.3.2 公司治理和市场导向
        6.3.3 可持续发展
        6.3.4 政府采购
        6.3.5 投资保护
第7章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7.1 中国与欧日双边合作情况
        7.1.1 双边贸易
        7.1.2 双向投资
    7.2 中国与欧日贸易分析
        7.2.1 竞争性和互补性
        7.2.2 比较优势
        7.2.3 竞争优势
        7.2.4 产业内贸易
    7.3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7.3.1 理论分析
        7.3.2 实证分析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结论
        8.1.1 欧日EPA的综合效应
        8.1.2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意义
        8.2.2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周作人散文中的日语借词研究 ——以拼音首字母T-Z的中日同形词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目的と意义
    1.2 先行研究と问题点
        1.2.1 日本语借用语に関する研究
        1.2.2 周作人の作品における日本语借用语に関する研究
    1.3 研究范囲
    1.4 研究方法
        1.4.1 言叶の抽出
        1.4.2 出典の调査
        1.4.3 抽出语の分类と整理
    1.5 日本语借用语の判断基准
第二章 周作人の散文における日本语借用语
    2.1 「有典」と日本语借用语の関系
    2.2 「无典」と日本语借用语の関系
    2.3 「新义」と日本语借用语の関系
    2.4 「汉大未収」と日本语借用语の関系
第三章 《汉语大词典》への指摘
    3.1 釈义不足
    3.2 例证遅れ
    3.3 例证単一
    3.4 例证なし
    3.5 例证误り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付録1 研究対象としての中日同形语(2416)
付録2 非考察対象の文章一覧表
付録3 考察対象の文章一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英国法语境中的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一.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 不平衡
    第一章 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疏义
        一. 因袭权利、习惯权利、英国人的权利
        二. 自然法、自然权利、人权
    第二章 库克—霍布斯论战
        一. 库克的因袭权利说
        二. 霍布斯的自然权利说
    第三章 萨默斯—洛克“论战”
        一. 萨默斯的因袭权利说
        二. 洛克的自然权利说
    第四章 柏克—潘恩论战
        一. 柏克的因袭权利说
        二. 潘恩的自然权利说
第二部分 应平衡
    第五章 瑕瑜互见
        一. 因袭权利观之利弊
        二. 自然权利观之利弊
    第六章 失衡后果
        一. 重因袭权利轻自然权利之后果
        二. 重自然权利轻因袭权利之后果
第三部分 如何平衡
    第七章 平衡之史
        一. 罗马法上的平衡
        二. 英国法上的平衡
    第八章 平衡之道
        一. 平衡特殊与普遍
        二. 平衡权利救济与权利宣示
        三. 平衡外部秩序与自发秩序
        四. 平衡原则与妥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商标显着性研究 ——以动态变化为研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显着性动态变化基本理论
    第一节 显着性的内涵
        一、法律条文中的显着性
        二、学理中的显着性
        三、显着性之我见—联系说
    第二节 显着性的动态属性
        一、显着性的基本功能—识别来源
        二、消费者群体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显着性的变化模式
        一、纵向变化
        二、横向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显着性中“显着标准”的变化
    第一节 显着性与识别商品来源
        一、商标的出现
        二、来源识别功能
    第二节 显着性与匿名来源规则
        一、商标权人为实际生产者
        二、商标权人非实际生产者
    第三节 显着性标准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标显着性动态变化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显着性增强
        一、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二、获得显着性
        三、显着性增强的原因
    第二节 显着性退化
        一、商标通用化——“优盘”商标争议案
        二、驰名商标退化——“Barbie’s”案
        三、显着性退化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显着性变化在程序中的体现及完善建议
    第一节 商标注册程序中显着性的认定及完善建议
        一、注册申请中显着性的认定
        二、注册审查中的异议期间
        三、商标注册程序中显着性认定的完善
    第二节 商标撤销和无效宣告程序中显着性的认定与完善
        一、商标撤销程序中显着性的认定
        二、商标无效宣告程序中显着性的认定
        三、商标撤销和无效宣告程序的完善
    第三节 显着性认定特例—驰名商标的认定与完善
        一、驰名商标认定的显着性标准
        二、个案认定原则中显着性的体现
        三、驰名商标认定的完善
    第四节 商标侵权判定中显着性的认定与完善
        一、商标侵权混淆标准中显着性的认定
        二、驰名商标特殊侵权中显着性的认定
        三、商标侵权判定的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6)教育游戏化在小学生玩具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玩具行业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1.2 游戏化教育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对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1.1.3 玩具设计需要更多重视和思考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教育游戏化方面
        1.3.2 玩具设计方面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教育游戏化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游戏化概念及发展
        2.1.1 游戏化(Gamification)的概念
        2.1.2 游戏化的发展
        2.1.3 游戏化的应用举例
    2.2 游戏化的元素和相关理论
        2.2.1 游戏化的元素构成
        2.2.2 游戏化的相关理论
    2.3 教育游戏化的策略及误区
        2.3.1 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3.2 教育游戏化的常见误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玩具的功能及特性
    3.1 玩具概述
        3.1.1 玩具的界定及发展
        3.1.2 玩具的种类划分
    3.2 玩具的教育功能
        3.2.1 玩具的基本功能
        3.2.2 玩具教育功能的定义
        3.2.3 玩具教育功能的具体内涵
    3.3 玩具的特性
        3.3.1 玩具蕴含的教育特性
        3.3.2 玩具教育特性与功能的对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游戏化指导下的小学生玩具设计实现
    4.1 小学生主要特征分析
        4.1.1 小学生生理特征
        4.1.2 小学生心理特征
        4.1.3 小学生认知特征
    4.2 玩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4.2.1 娱乐与教育功能兼顾
        4.2.2 造型符合儿童心理
        4.2.3 材质重视亲和力与安全性
        4.2.4 色彩明快
        4.2.5 其他原则
    4.3 教育游戏化指导下的玩具设计
        4.3.1 简化规则,明确核心目标
        4.3.2 以情感体验为出发点
        4.3.3 将叙事融入玩具设计
        4.3.4 增强互动性以促进儿童的关系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7)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一、关于动画的基础研究
        二、影视作品的叙事研究
        三、动画电影的角色研究
        四、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研究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节 课题研究材料来源
第二章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角色
    第一节 对动画电影角色的认知
        一、动画电影角色与其他影视角色间的共性
        二、动画电影角色的特殊性
    第二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的类型
        一、生活中的人类角色
        二、经典的器物类角色
        三、逼真的动物类角色
        四、创新的想象类角色
    第三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的人物设置
        一、不完美的主要角色
        二、丰满的次要角色
        三、个性化的群众角色
        四、日渐闪光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具体的角色塑造
    第一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的造型塑造
        一、《玩具总动员 1》中调整角色的造型设定
        二、《超人总动员》中凸显角色的造型变化
    第二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的性格塑造
        一、《玩具总动员 2》通过情节点塑造角色的性格变化
        二、《飞屋环游记》通过人物弧凸显角色的性格变化
    第三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的内涵塑造
        一、通过角色的共时性和现代性关照出角色的现实意义
        二、建构多维叙事空间丰富角色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塑造的策略
    第一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造型的塑造策略
        一、积极研发有关角色造型的新技术
        二、强调角色声音的生命力
        三、重视道具在角色造型中的作用
    第二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性格的塑造策略
        一、关注角色性格的可信度和逻辑性
        二、打破角色的套路与超越观众的预期
    第三节 皮克斯动画电影中角色内涵的塑造策略
        一、运用短片和续集延伸故事空间
        二、运用角色和道具串联影片空间
        三、运用花絮和彩蛋拓展影片空间
第五章 皮克斯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动画电影中角色塑造的现状
        一、在创作理念上的宏观不足
        二、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第二节 结合中国动画文化生态的角色塑造策略
        一、加强研发实现角色造型的新技术
        二、合理采用真人电影角色性格的塑造手法
        三、在花絮和短片中延续角色的塑造
        四、重视和加强角色塑造中声音的作用
    第三节 对中国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展望
        一、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理念上的复苏
        二、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实践上的进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国古典戏剧叙事研究 ——在结构体制与历史语境双重视角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戏文(传奇)的叙事
    第一节 脚色制与叙事格局
    第二节 文人性与叙事节奏
    第三节 “传奇”观与叙事好尚
第三章 元(曲)杂剧的叙事
    第一节 文人套曲的代言叙事
    第二节 艺人宾白的场上意识
    第三节 明人的二重叙事整改
第四章 京戏(京剧)的叙事
    第一节 京班名角制的生成及其结构
    第二节 名角为中心的叙事建构
    第三节 名角技艺与戏剧叙事的张力
第五章 中间形态戏剧的叙事
    第一节 中间形态戏剧概述
    第二节 明清文人杂剧的“抒怀”式叙事
    第三节 折子戏的“戏点”式叙事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9)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本课题已完成的田野调查工作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局限
    五、相关概念界定及几点说明
第一章 土家族的历史及居地
    第一节 土家族的居地
        一、土家族居地与顽强团结的土家人
        二、土家族居地的河流与开朗的土家人
    第二节 土家族的历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家族古歌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梯玛神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尚氏老坛演唱之梯玛神歌
        二、向氏老坛演唱之梯玛神歌
        三、彭氏老坛演唱之梯玛神歌
    第二节 摆手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土家摆手的“舞”
        二、土家摆手的“乐”
        三、土家摆手的“歌”
    第三节 茅古斯中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家语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龙山县土家语山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有梯玛调元素的土家语山歌
        二、一般土家语山歌
    第二节 永顺县土家语山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第三节 其他地区土家语山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湖北来凤县土家语山歌
        二、湖南张家界市土家语山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南官话土家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湖南省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湘西自治州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
        二、张家界地区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
    第二节 湖北省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宣恩土家族高腔山歌
        二、鹤峰土家族山歌
        三、松滋县土家族山歌
    第三节 贵州省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第四节 重庆省西南官话土家族山歌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家族儿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摇篮歌与哄儿歌
    第二节 咚咚喹歌调儿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家族劳动歌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土家族劳动号子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土家族船工号子
        二、土家族石工号子
    第二节 土家族薅草锣鼓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一、鄂西南土家族薅草锣鼓
        二、湘西北土家族薅草锣鼓
        三、重庆土家族聚居地区薅草锣鼓
        四、贵州土家族薅草锣鼓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土家族丧葬歌曲之旋律音调结构特征
    第一节 撒叶儿嗬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第二节 其他土家族丧歌之旋律音调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结构综合分析
    第一节 土家族民歌之旋律音调结构族性特征总结
        一、旋律音调结构上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变迁性
        二、旋律音调结构在多样性基础上仍体现出较明显的族性特征
    第二节 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特征之形成缘由研究
        一、旋律音调结构与语言
        二、旋律音调结构与地理
        三、旋律音调结构与习俗
        四、旋律音调结构与民族性格素质
        五、旋律音调结构与民族审美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幼儿行为心理与幼儿园室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现有研究成果及
    2.1 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相关研究
    2.2 儿童心理行为的发展
    2.3.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
    2.4 儿童气质
第3章 幼儿的行为心理分析
    3.1 幼儿生理特性
    3.2 幼儿心理特性
    3.3 幼儿的行为特点
    3.4 幼儿生对空间环境的感知
第4章 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4.1 国内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4.2 国外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4.3 国内外幼儿园的差异比较
第5章 幼儿园室内设计
    5.1 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原则
    5.2 幼儿园室内空间布局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欧一玩具禁令延长(论文参考文献)

  • [1]苏汉臣《货郎图》货物考[D]. 凌燕君.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2]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D]. 王宇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周作人散文中的日语借词研究 ——以拼音首字母T-Z的中日同形词为中心[D]. 袁园.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4]英国法语境中的因袭权利与自然权利[D]. 傅乾. 山东大学, 2017(07)
  • [5]商标显着性研究 ——以动态变化为研究视角[D]. 匡建国. 华南理工大学, 2017(10)
  • [6]教育游戏化在小学生玩具设计中的应用[D]. 龙云飞.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7]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研究[D]. 马秋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15(01)
  • [8]中国古典戏剧叙事研究 ——在结构体制与历史语境双重视角下[D]. 何萃. 南京大学, 2015(11)
  • [9]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D]. 向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10]幼儿行为心理与幼儿园室内设计研究[D]. 张开军. 南昌大学, 2012(03)

标签:;  ;  

欧盟玩具禁令延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