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药理作用及应用

艾蒿药理作用及应用

一、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升,屈会化,赵琰[1](2022)在《炭药纳米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炭药纳米类成分是近年来在炭药中新发现的一种新成分,是一种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的纳米级别的物质。炭药纳米类成分的发现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推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炭药纳米类成分具有止血、抗炎、镇痛、降血糖、抗冻伤、保肝、保肾、止泻、抗焦虑、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炭药纳米类成分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陈娟,徐兴燕,林林,郭东晓,崔伟亮,林永强,张慧杰,谭会洁[2](2021)在《艾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菊科蒿属植物艾草是一种常见植物,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多酚类、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中医认为其具有温经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艾草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过敏、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艾草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多。本文总结了古籍中对艾草的记载以及艾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艾草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李妮,化晓凯,鹿岩,张红艳[3](2021)在《中药艾叶炮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药艾叶的古今炮制方法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艾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近年对于艾叶的实验研究主要以生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为主,对于加工炮制影响的报道较少,并且集中在挥发性成分和凝血作用上,其他方面更少有,尤其缺少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出对于艾叶炮制的研究相对缓慢,亦有待继续深入。

楚三慧,张俊俊,杨冉,屈凌波,曾华金[4](2021)在《艾叶多糖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艾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在人们日常的疾病治疗和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糖是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艾叶多糖的提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一直是艾草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综述根据前期艾叶多糖的研究,对其提取方法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艾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与交流。

何立威,付晨青,王秀萍,姚姗,李秀杰[5](2021)在《我国艾草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艾草是一类多年生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艾草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论述了我国艾草的种类与分布、标准化人工栽培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概述了艾草在临床药用、食用价值、畜禽饲喂、养生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艾草的加工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艾草资源更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简梨娜,宋学丽,郭江涛,刘杰[6](2021)在《艾草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为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具备药用、食用的双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疗领域。本文通过对艾草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的整理,发现艾草中的挥发油、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等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其含量及种类亦不同,而微量元素却无明显变化。通过对艾草的药理学研究发现艾叶中的挥发油在抗炎、抑菌、抗病毒、抗癌、抗肿瘤、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方面均可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不同活性成分对应相同的药理作用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同一活性成分可以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艾草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整理综述,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王加珍[7](2021)在《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大鼠先兆流产模型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2.通过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ZYPPs),评价滋肾育胎丸的多糖生物学活性。3.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中科院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滋肾育胎丸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先兆流产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滋肾育胎丸作用于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然后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VIVD数据库以及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得到参与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信号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23个关键靶点中与滋肾育胎丸的32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别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滋肾育胎丸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富集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设计动物实验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将妊娠第一天的孕鼠随机分组,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阳性组(地屈孕酮组)、滋肾育胎丸治疗组。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地屈孕酮,滋肾育胎丸治疗组连续灌胃滋肾育胎丸,所有组灌胃10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组在第10天下午给予米非司酮处理。观察指标:(1)各组孕鼠体重变化,子宫整体形态变化;(2)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孕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3)酶联法检测孕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含量;(3)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孕鼠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炎症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3.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药理活性。采用热水回流技术提取滋肾育胎丸粗多糖,以发育正常的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粗多糖的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等药理活性。(1)评价抗氧化活性。挑选24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转基因(Tg(krt:NTR-h Ki KGR)cy17)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甲硝唑组)、阳性对照组(甲硝唑+维生素C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甲硝唑+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统计斑马鱼躯干部的荧光点数。(2)检测免疫调节活性。挑选48 hpf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长春瑞滨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长春瑞滨+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观察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评价多糖调节免疫功能效果。(3)评价促进造血功能活性。挑选48 h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苯肼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苯肼+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进行邻联茴香胺染色,观察统计斑马鱼红细胞数量,评价多糖促进斑马鱼造血功能效果。4.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早期胚胎发育毒性。通过观察死亡率、孵化率、形态学、运动行为能力等指标,初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中滋肾育胎丸15味中药材,共得到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滋肾育胎丸化合物161个及其作用靶点1025个。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中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得到1732个靶点。取二者交集得到324个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构建了交集靶点的PPI可视化网络,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到41个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滋肾育胎丸在治疗先兆流产的功效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通路、细胞凋亡等信号途径有关。2.大鼠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滋肾育胎丸处理组孕鼠的体重显着增加,E2和P的水平提高,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先兆流产症状明显减轻。这表明滋肾育胎丸治疗可改善大鼠先兆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分离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提取总RNA后,反转录,然后进行q RT-PCR检测,数据显示滋肾育胎丸通过调节PI3K/Akt、MAPK以及VEG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减少炎症和凋亡的发生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多糖被认为是中草药热水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利用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7.1%。甲硝唑通过氧化反应启动斑马鱼的凋亡反应。甲硝唑处理使转基因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够拮抗甲硝唑的促凋亡作用。1-1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有效改善甲硝唑引起的氧化损伤。化疗药物长春瑞滨诱导转基因斑马鱼免疫损伤,导致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5-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拮抗长春瑞滨引起的免疫损伤,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具有修复免疫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此外,苯肼处理诱导斑马鱼发生溶血性贫血,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10-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拮抗后,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红细胞数量,具有造血作用。4.选择4 hpf斑马鱼,与滋肾育胎丸共同孵育后,每天统计胚胎死亡数量和拍照记录形态变化,在第2-4天统计孵化胚胎数量,在第5天记录斑马鱼运动轨迹。根据存活率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LC10以下的浓度进行早期胚胎发育评估,结果表明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形态、运动能力均没有显着影响,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是安全的。结论:1.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滋肾育胎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干预先兆流产,其药理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相关。2.滋肾育胎丸可以增加孕鼠体重,促进母体发育,增加孕鼠血清中E2和P水平,减轻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改善VEGF信号通路的紊乱,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反应,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活性。4.滋肾育胎丸在100μg/m L浓度以下是安全无毒的。

黄跃平[8](2021)在《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以粥样斑块为显着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研究发现,AS斑块中的大量CD4+T细胞受局部炎症微环境激活信号诱导后,选择性地向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亚群分化,即Th1、Th2、Th17和Tregs细胞谱系,并通过分泌不同细胞因子参与AS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之间的平衡可直接影响AS斑块稳定性。研究发现,当Th1、Th17、MMPs 比例升高时,可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最终因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血管缺血性病变。艾燃烧生成物(moxa combustion products,MCP)包括了挥发油、轻组分(气态物质)及重组分(液态、颗粒物质)等,是艾灸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艾烟作为MCP的主要存在形式,前期研究表明,艾灸与艾烟可通过调节AS模型小鼠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防治AS的作用。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式下MCP(艾烟、滤过艾烟、艾绒加热、艾叶精油)对AS模型小鼠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含量、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探讨MCP干预AS的作用机制,初步界定MCP中活性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范围。方法40只雄性8周龄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模型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艾叶精油组。8只同龄雄性C57BL/6小鼠为空白组。各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不进行干预;艾烟组小鼠暴露于2%浓度(以染毒柜遮光率度量)的艾烟环境,每次约燃烧1.5 g艾绒;滤过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5g艾绒点燃滤过后的艾烟环境;艾绒加热组小鼠暴露于1.5 g艾绒在150℃加热条件下的环境中;艾叶精油组小鼠暴露于3.75 uL艾叶精油(1.5 g艾绒所含挥发油含量折合)加入16mL蒸馏水雾化形成的环境。所有干预均在染毒柜中进行,20min/日,6日/周,连续干预14周。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切片。Elisa法测定血清中 INF-γ、IL-10、IL-17、TGF-β1、MMP-9、TIMP-1 的含量。结果1 ApoE-/-小鼠胸主动脉与肝脏的病理变化胸主动脉病理变化:空白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的胸主动脉部位出现明显AS斑块病变,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艾叶精油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空白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的肝细胞索及肝窦排列紊乱,且肝细胞明显变性肿胀。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肝细胞索排列较模型组规则,艾叶精油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善。2炎性因子水平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NF-γ、IL-17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1),血清 IL-10、TGF-β1 显着降低(P<0.01,P<0.01),INF-γ/IL-10 比值、IL-17/TGF-β1 比值显着升高(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IL-10、TGF-β1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5),血清 INF-γ、IL-17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比值显着降低(P<0.05,P<0.01,P<0.01,P<0.01);滤过艾烟组血清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清 INF-γ、IL-17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 比值显着降低(P<0.05,P<0.01,P<0.01,P<0.01),TGF-β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加热组血清INF-y、IL-17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5),IL-10、TGF-β1含量及INF-y/IL-10比值与IL-17/TGF-β1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血清INF-γ、IL-10、IL-17、TGF-β1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 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MCP各组组间比较:各组间血清INF-γ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IL-10含量显着高于艾绒加热组和艾叶精油组(P<0.01,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INF-γ/IL-10 比值显着低于艾绒加热组和艾叶精油组(P<0.05,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IL-17含量均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P<0.05,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GF-β1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IL-17/TGF-β1比值均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P<0.01,P<0.01),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斑块稳定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升高(P<0.01),血清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1),血清TIMP-1含量显着升高(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1);滤过艾烟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TIMP-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1);艾绒加热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1),血清TIMP-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5);艾叶精油组血清MMP-9、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MCP各组组间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TIMP-1含量显着高于艾叶精油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MMP-9/TIMP-1比值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 艾烟、滤过艾烟均能改善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减缓AS的发展进程,两者作用基本一致,提示所滤过的颗粒物对艾烟的作用影响不大。2 与艾烟组相比,艾绒加热组以及艾叶精油组在改善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方面疗效一般,提示艾绒的燃烧环节可能是艾灸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步骤。

王文通[9](2021)在《艾附暖宫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艾附暖宫颗粒是取自2020年版药典上有记载的成方制剂之——艾附暖宫丸。方中艾叶、香附暖宫温经散寒为主药;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通脉为辅药;当归、川芎、白芍皆入肝经,能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黄芪、地黄益气滋阴养血,续断活血通经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养血、暖宫调经之效。中药颗粒剂的出现和问世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将活性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制成颗粒,质量稳定,剂量较小,服用更加方便,而且相较于传统丸剂起效更加快捷。本课题将经过长期验证的药典成方制剂结合现代化剂型,制得一种使用方便、疗效显着、制剂稳定的新型制剂产品。本课题率先开展了艾附暖宫颗粒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研究,在本课题中以艾附暖宫颗粒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本方药物的浸泡时间、加水倍数以及提取时间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确定最佳的艾附暖宫颗粒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艾附暖宫颗粒中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以总多糖含量为指标作为水提工艺评价标准,以芍药苷含量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指标作为醇提工艺评价标准,从而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继而考察提取物浸膏密度、辅料种类、用量及混合间的比例,选取出最佳成型工艺。为有效控制制剂产品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对艾附暖宫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对艾附暖宫颗粒中白芍、续断、当归-川芎分别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艾附暖宫颗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芍药苷地含量和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从而全面建立了艾附暖宫颗粒的质量标准体系。本课题为艾附暖宫颗粒进行了初步稳定性实验考察,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艾附暖宫颗粒的性状、有效成分含量、溶化性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艾附暖宫颗粒各检查项目均符合质量标准及药典颗粒剂通则下规定,稳定性良好。本课题首次对艾附暖宫颗粒的有效成分提取、成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创了艾附暖宫颗粒的质量标准,对艾附暖宫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进行了考察,为今后艾附暖宫颗粒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兰晓燕,张元,朱龙波,刘大会,黄显章,周利,康利平[10](2020)在《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艾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艾叶及艾绒质量方面,在挥发油含量、苯丙素及黄酮类等指标性成分含量、艾叶存放时间、艾绒加工、艾叶道地性以及燃烧光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该文总结了有关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二、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炭药纳米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止血作用
2 抗炎作用
    2.1 抑制炎症反应
    2.2 治疗胃溃疡疾病
    2.3 治疗痛风
3 镇痛作用
4 降血糖作用
5 抗冻伤作用
6 保肝作用
7 保肾作用
8 止泻作用
9 抗焦虑作用
1 0 抗菌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12结语与展望

(2)艾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古籍记载
2 现代药理研究
    2.1 抑菌作用
    2.2 抗虫作用
    2.3 抗病毒作用
    2.4 抗癌作用
    2.5 止咳平喘作用
    2.6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2.7 抗疲劳作用
    2.8 保肝利胆作用
    2.9 抗过敏作用
    2.10 止血作用
    2.11 抗炎作用
    2.12 镇痛作用
    2.13 降血糖作用
    2.14 神经元保护作用
    2.15 其他作用
3 总结

(3)中药艾叶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艾叶的古今炮制方法研究
    1.1 艾叶的古代炮制方法
    1.2 艾叶的现代炮制方法
2 艾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2.1 挥发油成分
    2.2 黄酮类成分
    2.3 鞣质类成分
    2.4 其他成分
3 艾叶炮制前后药理作用的变化
4 艾叶炮制前后其他方面的变化
5 讨论

(4)艾叶多糖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艾叶多糖的提取方法
    1.1 热水浸提法
    1.2 超声提取法
    1.3 超声波辅助酶法
    1.4 响应面分析法
2 艾叶多糖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2.2 抗肿瘤作用
    2.3 免疫调节作用
    2.4 降血糖作用
    2.5 预防肝中毒作用
    2.6 其他作用
3 结语

(5)我国艾草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艾草的种类及分布
2 艾草种植
    2.1 选地整地
    2.2 中耕除草
    2.3 追肥灌溉
    2.4 病虫害防治
    2.5 采收
    2.6 种苗繁殖
3 艾草的加工应用途径
    3.1 临床药用
    3.2 畜禽饲喂
    3.3 特色食用
    3.4 养生保健
4 结语

(6)艾草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
    1.2 多糖类
    1.3 黄酮类
    1.4 酚类
    1.5 其他
2 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衰老
    2.2 抗癌和肿瘤
    2.3 抗炎、抑菌、抗病毒
    2.4 其他
3 临床应用

(7)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滋肾育胎丸
        1.1.1 滋肾育胎丸概述
        1.1.2 滋肾育胎丸各组分分析
        1.1.3 滋肾育胎丸的研究进展
    1.2 先兆流产
    1.3 网络药理学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2.1 引言
    2.2 数据库与软件
        2.2.1 中药化合物数据库
        2.2.2 化合物靶点预测数据库
        2.2.3 疾病靶点数据库
        2.2.4 靶点分析数据库
        2.2.5 网络构建软件
        2.2.6 分子对接软件
    2.3 实验方法
        2.3.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2.3.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预测
        2.3.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筛选
        2.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2.3.5 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
        2.3.6 候选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2.3.7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2.4 实验结果
        2.4.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2.4.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
        2.4.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
        2.4.4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
        2.4.5 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PPI网络
        2.4.6 GO富集分析
        2.4.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4.8 化合物-靶点-通路分子药理网络的构建
        2.4.9 受体与配体分子对接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用大鼠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作用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主要试剂配制
        3.3.2 孕鼠模型的建立
        3.3.3 先兆流产模型的建立
        3.3.4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3.3.5 一般情况观察
        3.3.6 实验取材
        3.3.7 ELISA法检测孕鼠血清中E_2和P的含量
        3.3.8 组织病理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3.9 利用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测定基因表达的变化
        3.3.10 数据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大鼠体重变化及子宫形态的影响
        3.4.2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3.4.3 滋肾育胎丸对子宫蜕膜组织的保护作用
        3.4.4 滋肾育胎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溶液配制
        4.3.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提取
        4.3.3 抗氧化活性检测
        4.3.4 免疫调节活性检测
        4.3.5 促进造血活性检测
        4.3.6 数据分析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
        4.4.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4.4.3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
        4.4.4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造血的保护作用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试剂配制
        5.3.2 斑马鱼致死曲线的建立
        5.3.3 斑马鱼胚胎一般发育观察
        5.3.4 行为学观察
        5.3.5 数据分析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耐受性的影响
        5.4.2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形态的影响
        5.4.3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幼鱼行为学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中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艾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艾燃烧生成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性因子及免疫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艾附暖宫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艾附暖宫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一、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二、水提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三、醇提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四、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艾附暖宫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一、艾附暖宫颗粒的辅料筛选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二、艾附暖宫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1 提取物浸膏相对密度的确定
        2 赋形剂的选择
        3 赋形剂的最佳用量考察
        4 赋形剂混合比例的考察
        5 总工艺流程
        6 艾附暖宫颗粒规格确定
        7 验证试验
第三章 艾附暖宫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一、艾附暖宫颗粒的薄层鉴别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二、艾附暖宫颗粒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三、艾附暖宫颗粒的含量测定
        1 艾附暖宫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2 艾附暖宫颗粒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测定
    四、艾附暖宫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
第四章 艾附暖宫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试验方法
    3、结果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女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艾叶化学成分研究
    1.2 黄酮类成分
    1.3 倍半萜类成分
    1.4 三萜类成分
    1.5 苯丙素类成分
    1.6 其他类
2 艾叶药理作用研究
    2.1抗菌抗病毒
    2.2 抗炎
    2.3 抗肿瘤
    2.4 保肝
    2.5 止血与抗凝血
    2.6 抗氧化
    2.7 止咳平喘
    2.8 降血糖
    2.9 艾灸的作用机制
3 艾叶质量评价研究
    3.1 艾叶的质量研究
    3.2 艾绒的质量研究
    3.3 艾叶道地性研究
    3.4 艾叶炮制品的质量研究
4 小结

四、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炭药纳米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赵玉升,屈会化,赵琰. 中草药, 2022(03)
  • [2]艾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陈娟,徐兴燕,林林,郭东晓,崔伟亮,林永强,张慧杰,谭会洁. 药学研究, 2021(12)
  • [3]中药艾叶炮制的研究进展[J]. 李妮,化晓凯,鹿岩,张红艳. 药学研究, 2021(11)
  • [4]艾叶多糖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楚三慧,张俊俊,杨冉,屈凌波,曾华金. 海峡药学, 2021(11)
  • [5]我国艾草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加工应用研究进展[J]. 何立威,付晨青,王秀萍,姚姗,李秀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6)
  • [6]艾草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J]. 简梨娜,宋学丽,郭江涛,刘杰. 化学工程师, 2021(07)
  • [7]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D]. 王加珍.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8]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D]. 黄跃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9]艾附暖宫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王文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J]. 兰晓燕,张元,朱龙波,刘大会,黄显章,周利,康利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7)

标签:;  ;  ;  ;  ;  

艾蒿药理作用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