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S无线应用深入交通领域

GPRS无线应用深入交通领域

一、GPRS无线应用向交通领域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陈一[1](2017)在《基于公交卡小额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以嘟嘟宝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什么要创建公共交通系统呢?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用步行去目的地。为什么要创建交通公交卡呢?因为有了它,我们就不必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一个一个的买票。为什么要创建第三方支付呢?因为通过这种途径,我们就可以统一使用数字货币。这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它为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便利。便利是推动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的驱动因素。曾经我们如此单纯的思考问题,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竞争愈发激烈,这迫使公司不得不考虑新的方式来迎合客户的需求。据数据表明,目前国内每年公共交通卡的发行量已超过4亿张,这一庞大的持有量不仅体现了人们日常出行的市场需求,更是蕴藏了无限商机。如果公共交通卡仅仅只是一张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费卡,也许有一天它将被更智能更便捷的支付工具所替代,对于公交卡最有利的出路便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使其一卡多用,成为比肩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又一种小额移动支付工具,让人们再次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电子货币的便利快捷,并且最终实现资金流、数据流和信息流的互通。目前国内公交卡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为:服务提供商如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出租车公司及普通商家等支付的交易手续费及清算服务费,用户预存款及公交卡押金等沉淀资金在商业银行获取利息。也就是说,服务提供商越多,可能发生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就越大,可收取的服务费就越多;同样的,使用场景覆盖面越大,客户使用就更便捷,办卡量及预存款金额就会更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息。所以,对于国内公交一卡通而言,应从如何拥有更多的服务提供商及如何扩大使用场景的覆盖面这两项商业模式进行探讨及开发。在世界各地,交通卡都是持卡人数数量众多的智能卡之一,同时也是最受欢迎及被人们认可的电子支付方式之一,其中日本的西瓜卡,香港的八达通以及台湾的悠游卡都是公交卡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它们成熟的技术研发及采用的商业模式非常具有研究及借鉴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内公交卡行业的现状,结合移动互联时代,来探讨公交卡在小额支付上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嘟嘟宝公司的运营经验来探讨在现有公交卡经营体制下,帮助其拓宽支付应用场景,增加服务内容,吸引沉淀资金,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来换取收益的商业模式,以此推进基于公交卡小额支付的普及。

曾学工[2](201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业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当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迅速,用户应用需求被释放。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另一方面,智能手机需求受到丰富的手机软件应用刺激。不知什么时候起,生活与移动互联网已经变得形影不离,“衣食住行”,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们的手机上,信息消费成了最强有力的经济平台。电信通讯业与互联网业务逐步融合,移动互联网搅动原有产业链,从产业链向生态系统变化,平台模式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商业模式。开放的产业链导致产业边界模糊化,基于平台模式的“终端+应用”将打穿、覆盖、颠覆很多传统行业。移动终端设备商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最终实现平台,集中了大量的厂商,竞争激烈。手机操作系统是智能手机平台的技术核心,是市场各方抢占的目标。智能手机业的发展使手机厂商经历了一次残酷的洗牌,改变了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也给应用开发者创造了机遇,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使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在总体上显得有些过时。智能手机业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前沿,其管理理念、战略和模式都极具创新性,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创新的发源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也是分化整合的过程,平台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有多个类型相同平台在同一个市场长期共享主导地位,对控制权的争夺使这场竞争变得尤为激烈。本文从智能手机代表性企业入手,从管理创新的理念、战略、模式三个维度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业的管理创新,指出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智能手机“应用”之战,也正在从通用型应用向专业型应用跨越,并用以指导武汉通支付平台的管理实践。论文全文的架构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对管理创新、整合战略、平台生态系统、复杂科学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本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2章基础理论介绍了本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的相关理论、管理创新的相关理论,平台及其相关概念,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的整合论、互动论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第3章智能手机业管理理念创新提出了智能手机业管理理念的空间架构模型及主动管理理念、协同创新管理理念、文化熵减管理理念等三个创新理念,构建了主动管理预设性模型,协同创新演化模型——创新系统潮流演化模型,文化熵变模型。第4章智能手机业管理战略的创新——整合战略从智能手机业管理战略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智能手机业整合战略的两个理念——人本生态观理念和社会责任观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战略空间架构模型、整合战略对资源的认知和描述及资源整合战略。第5章智能手机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平台生态系统解析了智能手机平台的两个发展阶段,总结了智能手机的三种平台模式,提出了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互动网络模型;构建了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二维竞争力模型,用探索图的工具,构建了系统的三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6章案例——武汉通支付平台中管理创新将智能手机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应用于武汉通支付平台建设,包括主动管理迎接新挑战;协同创新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利用NFC新技术构建武汉通支付平台生态系统,指导武汉通将移动支付向线上线下模式和“应用商城”模式转变。第7章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郭立新,杨有明[3](2012)在《江苏拓展无线应用 推动行业智能建设》文中研究指明江苏省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先行地区。2012年,江苏无管局调研组深入苏州工业园区、无锡物联网基地、南京"中国无线谷"及相关无线企业,全面调研了无线技术在各行业智能建设中的应用情况。探究江苏省引导、规范无线产业发展的宏观思路,将为相关行业管理者带来怎样的启发?

黄健[4](2012)在《化妆品销售终端管理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各大化妆品品牌的零售终端柜台遍布于于全国各个城市,不管是高档的商场还是平民化的药店,都有这些化妆品零售柜台的影子。面对这些分布广,数量多的零售柜台,企业在管理上明显力不从心。各个品牌普遍存在着零售终端柜台管理混乱的现象,大量发生柜台囤货进而影响企业生产计划,或是因为企业配送不及时而流失客户。企业无法取到真实的柜台销售数据和最终用户的信息。面对这样的困境,企业迫切需要有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了当前化妆品企业对于零售销售柜台管理的迫切需求基础上,围绕着如何在企业与零售柜台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从终端管理系统的使用技术开始到系统的实现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首先比较了时下流行的各个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特点,根据各个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特点,选择了BOA作为嵌入式终端的WEB服务器,并重点介绍了BOA的发展以及运行流程。随后针对无线网络的发展,2G与3G无线网络的特点和区别进行了阐述,并根据零售柜台的特点和使用状况选择了3G无线网络作为终端管理系统的通讯网络。接着从终端管理系统的运行平台,整体运行框架,终端框架以及数据处理机制方面对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由此从模块的划分,各模块的功能介绍和接口设计等方面对管理系统进行了实现。最后从终端管理系统在实际投入使用后发现的一些问题,由此总结了系统当前运行的现状,系统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系统未来发展的进行了一些展望。

王娃女[5](2011)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GPRS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一个感知时代正悄悄来临,受该技术潮流推动,远程监控技术亦逐渐向感知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课题正是在物联网这个大背景下,选用典型的移动小车作为监控对象,采用嵌入式、单片机、GPRS、SMS、GPS、QTE、传感器以及超声波等技术设计出远程移动小车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下位机直流电机控制系统、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和上位机GPRS服务器组成。下位机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为:C8051F330单片机产生PWM波形和开关量信号控制直流电机驱动模块L298N最终实现对移动小车直流电机的转速控制(由PWM的占空比决定)和正反转控制(由开关量信号决定),同时C8051F330单片机与GSM/GPRS模块SIM900A之间通过串口实现双向通信,因此SIM900A在收到用户从远端发送来的“命令”(即短消息)后就可以通过C8051F330单片机最终实现对直流电机的控制。移动小车的地理位置信息由GPS模块来获取,速度信息由测速传感器来采集。单片机将这些信息处理提取后,通过控制GPRS模块上网,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GPRS服务器,从而实现用户对智能小车运行状况的远程监控。上位机GPRS服务器由ARM+GPRS模块组成,服务器网络采用移动APN专网固定IP,下位机的SIM卡被绑定在该专网内,从而在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形成一条内网通道,使得数据高效、稳定和安全地传输。GPRS服务器接收到TCP/IP数据包后,通过TCP/IP转串口方式,将数据在ARM-Linux串口通信界面上显示,该界面先在PC机上Linux操作系统的QT/Embedded交叉开发环境下开发,然后烧写到目标板上运行。

钟海东[6](2011)在《基于地理本体的移动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在以Web 2.0和3G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第三次因特网发展浪潮的影响下,GIS已经从发展之初的少数行业局部应用走向了各行各业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帮手,地理信息系统也出现了由桌面应用系统向移动GIS和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随着以本体为基础的第四代网络(Web 3.0)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理本体在语义检索、系统之间数据互操作、知识级地理信息共享与重用和地球科学中的语义建模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优势。如何将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建立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服务,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功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体和地理本体的相关理论体系下,本文尝试系统地研究现有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有以下五个方面:(1)研究了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从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向语义方向发展、向移动GIS和语义GIS服务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剖析了其现状、相关支撑技术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2)系统地研究了本体和地理本体的相关理论和地理本体区别于传统本体的特性,并根据当前地理本体建立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地理本体实例。在详细分析本体基本理论、构建方法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本体除了表达地理对象基本属性特征之外还要描述它们之间复杂空间关系的特殊性。研究了基于OWL的本体建模语言的优点及其在表达地理本体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将部分—整体理论、拓扑理论以及定位理论引入到OWL建模原语当中解决地理对象之间空间关系表达的相关理论。在总结、分析和利用现有地理本体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基础空间数据创建了一个地理本体实例。(3)将建立的地理本体应用于语义检索实例。在自己建立的地理本体实例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语义开发技术和相关编程开发框架实现了一个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语义检索实例。(4)为了验证地理本体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可行性,在现有移动开发技术支持下从底层开发实现了一个移动GIS。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和Windows Mobile 6 Professional开发平台,运用C#开发语言和微软移动开发类库(.NET Compact Framework)从底层开发实现了一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GIS平台,并实现了一些桌面GIS软件中的基本功能。(5)在自主开发的移动GIS中集成基于地理本体的语义服务。以自主开发的移动GIS为基础,通过移动网络方式调用服务器端利用Axis2服务发布容器对外发布的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服务。借助本体的智能推理查询,在移动GIS中实现了简单的语义查询和基于位置的语义查询等功能。

薛利娟[7](2011)在《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自组织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无线自组织网的发展起源、国内外发展动态、相关理论、实现方法、应用领域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ZigBee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无线串口模块的设计思想、方案,以及由无线串口模块所组成的自组织网络的测试结果。在设计中采用美国TI公司的SOC芯片CC2530,设计出了一款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串口模块,测试底板及相应软件。同时,给出了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系统框图、无线串口模块和测试底板的原理图、PCB截图,以及嵌入式软件的流程图。最后,对由无线串口模块所组成的无线自组织网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大致包括组网测试、路由测试、通信距离测试、接收灵敏度测试等等。通过测试表明,该串口模块所组成的无线自组网由于接收灵敏度高、通信可靠、通信距离远、功耗低,应用范围广泛。

李联辉[8](2010)在《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汽车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汽车试验工程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程之一,在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汽车测试技术则为汽车试验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撑。现有的汽车性能测试系统主要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汽车试验需在大型专用试验场或典型地域等恶劣环境中进行,现场布线任务相当繁重且易出错;一些汽车试验具有高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损失比较严重,迫切需要改进原有测试系统以减少损失。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低功耗、低传输速率、低成本为特点,可应用于有较强干扰的特殊环境中。本文设计的汽车智能测试系统是一种利用ZigBee无线数传技术的新型汽车性能测试系统,可以减少汽车试验现场布线任务量,有效缩减试验准备时间。在发生试验事故时,无线测试系统还能降低事故损失。本系统采用C8051F020单片机作为网络终端节点的MCU,采用SZ05-ADV无线通信模块作为无线收发装置,搭建了一个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其中无线网络终端节点采集汽车制动踏板力、制动牵引力、制动管路压力和制动器温度等数据,经前端预处理后送入C8051F020单片机进行A/D转换,与发射模块进行串行通讯并由发射模块将数据发出,中心节点接收数据并将数据通过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实现了汽车试验测试数据的无线采集和传输。本课题采用Protel DXP软件进行硬件电路设计,采用Silicon Labs IDE编写系统的数据处理和通信程序,开发了上位机界面,经过调试系统运行正常,可实现预定功能。本文针对现有汽车性能试验中测试系统的不足,结合实际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数据采集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以及抗干扰、可靠性的分析,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实现汽车性能试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新方法。

房玮睿[9](2010)在《基于短消息平台的智能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压力是大中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传统的道路扩建已经不能缓解车辆增长造成的交通拥堵。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是以缓和道路堵塞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使用者的方便、舒适为目的,利用交通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定位系统和智能化分析与选线的交通系统的总称。因此,建立完善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使大众在已知路网下选择出行方式、管理者和决策者设置管制措施是ITS的主要目标。目前,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取得显着进展,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系统随处可见,交通诱导屏、交通广播、公交移动传媒播报等已经成为驾驶者行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选路依据。但这些信息需要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获得,对于决策没有更好的前瞻性,而且建设、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同时,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SMS短消息业务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运营商可以通过短消息平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其建设、维护相对简单。因此,需要研究和设计出一种基于短消息平台的新的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本文从服务提供商SP (Service Provider)的角度分析了短消息平台的功能需求,按照从整体设计到技术实现对各个功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研究了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ITS短消息平台能够满足的基本功能,根据功能需求设计详细的服务内容。其次,设计了系统平台的整体架构,根据功能划分层次模块。短消息网关ISMG和短消息平台ITS之间的数据交互是系统平台的研究重点,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提供相应服务时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流程,为了实现能够适应多种运营商网关协议的短消息平台,本文在分析了短消息实体协议的共性后,结合移动网关通信协议CMPP (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 Protocol)的格式定义了消息接口和内容。接下来,对保证系统实时性和人性化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短消息平台数据收发存储后的多线程处理方式;系统对处理线程的管理机制;结合多线程和多级数据库缓冲池的数据处理方式;用户数据解析后的模糊匹配处理。第三,完成相关数据库表及表关系的初步设计,实现短消息平台数据持久化,用以业务统计、鉴权、资费管理、用户信息存储、定时任务触发、信息接收和发送。最后,对系统容量和处理速度进行了详实的测试,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石丹[10](2010)在《基于全网平台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手机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支付形式之一,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随时随地轻松缴费的诉求,同时又可以为移动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其经济收益、增强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手机支付为今后电子支付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对于手机支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手机支付是一个横跨电信、金融、IT服务等多个行业的比较复杂的产业,需要产业链上相关合作方的共同协作,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霸整个市场。我国的手机支付经过了前几年不温不火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运营商为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体、以及银行和运营商合作四种模式,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中国移动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将手机支付列为重点发展的业务。2009年3月中国移动在湖南建设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已经成功割接上线,并在现场支付领域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推出了2.4GHz的RFID-SIM卡。基于全网手机支付平台推出的各项业务正在进行试商用。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本文由六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全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手机支付综述,对手机支付概念界定、分类、实现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并对手机支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探讨手机支付发展较好的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第三章分析中国移动的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及其业务,对于平台的架构设计、特点以及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并从行业角度、实现技术角度对中国移动目前的手机支付业务进行重点的分析;第四章对商业模式的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创新性的应用哈佛商学院管理学首席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与Innosigh公司董事长马克·约翰逊于2008年提出的关于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框架,并以手机电影票、手机刷公交两项亮点为例,对中国移动基于全网平台的远程支付业务、现场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分析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策略建议;第六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GPRS无线应用向交通领域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RS无线应用向交通领域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公交卡小额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以嘟嘟宝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公交卡行业分析
    2.1 我国公交卡发展现状
        2.1.1 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国家战略
        2.1.2 城市公交卡管理体制及政策支持
        2.1.3 我国公交卡的现状
        2.1.4 我国公交卡的问题
    2.2 我国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2.2.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2.2.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2.3 未来国内公交卡发展趋势总结
第3章 国内外案例研究
    3.1 香港八达通-以城市为例
    3.2 台湾悠游卡-以地区为例
    3.3 日本西瓜卡-以国家为例
    3.4 国内外案例经验总结
第4章 嘟嘟宝的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4.1 公司概况
    4.2 战略规划
        4.2.1 公司发展目标
        4.2.2 公司拓展规划
    4.3 产品技术
        4.3.1 嘟嘟宝的产品
        4.3.2 嘟嘟宝的技术
    4.4 竞争对手
        4.4.1 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4.2 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4.3 北京亿阳汇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4.4 城市公交卡(一卡通)公司
    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5章 嘟嘟宝公司发展的竞争环境分析与面临的挑战
    5.1 公交卡公司接入风险
    5.2 公交卡公司的资质风险
    5.3 线下小额收单POS布放及改造风险
    5.4 线下小额消费习惯养成风险
    5.5 NFC手机普及速度风险
第6章 嘟嘟宝的商业模式
    6.1 嘟嘟宝商业模式的要素
        6.1.1 要素一:客户的价值主张
        6.1.2 要素二:盈利方式规划
        6.1.3 要素三:关键资源与流程
    6.2 嘟嘟宝商业模式的执行
        6.2.1 策略一:农村包围城市
        6.2.2 策略二:提高用户粘性
        6.2.3 策略三:维持高速成长
        6.2.4 策略四:融入用户生活
        6.2.5 策略五:明确成长路径
    6.3 嘟嘟宝商业模式的总结
第7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及启示
    7.2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业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管理创新的研究
        1.2.2 整合战略的研究
        1.2.3 平台生态理论的研究
        1.2.4 智能手机业的管理创新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结构
        1.3.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创新的相关理论
        2.1.1 创新的含义
        2.1.2 创新的内容
    2.2 管理创新的相关理论
        2.2.1 管理创新的概念
        2.2.2 管理创新的动因
        2.2.3 管理创新的内容
    2.3 平台及其相关概念
        2.3.1 平台的概念
        2.3.2 平台的分类
        2.3.3 平台的业务模式
        2.3.4 平台的特性
    2.4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
第3章 智能手机业管理理念创新
    3.1 智能手机业管理理念创新空间架构模型
    3.2 主动管理理念
        3.2.1 主动管理理念:引领消费者
        3.2.2 主动管理的预设性模型
        3.2.3 主动管理理念的案例
    3.3 协同创新理念
        3.3.1 协同创新理念:协同创新利益者
        3.3.2 协同创新演化模型
        3.3.3 协同创新理念的案例
    3.4 文化熵减理念
        3.4.1 文化熵减理念:文化负熵
        3.4.2 文化熵计算模型
        3.4.3 文化熵减理念的案例
第4章 智能手机业管理战略的创新——整合战略
    4.1 智能手机业管理战略的提出
        4.1.1 智能手机业管理战略的现状
        4.1.2 整合战略的提出
    4.2 整合战略的理念
        4.2.1 整合战略理念1——人本生态观
        4.2.2 整合战略理念2——社会责任观
    4.3 整合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4.3.1 整合战略空间架构模型——基于CSM整体观论
        4.3.2 整合战略的核心——重新认识资源
        4.3.3 整合战略的目标——创新-适应
        4.3.4 整合过程的数学描述
        4.3.5 整合战略的意义
    4.4 资源整合战略
        4.4.1 核心资源整合战略
        4.4.2 顾客资源整合战略
        4.4.3 生态资源整合战略
第5章 智能手机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平台生态系统
    5.1 智能手机平台
        5.1.1 移动终端平台
        5.1.2 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5.2 智能手机平台模式
        5.2.1 模式1:诺基亚——微软联盟平台模式
        5.2.2 模式2:苹果垂直平台模式
        5.2.3 模式3:三星——谷歌开放平台模式
    5.3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
        5.3.1 平台生态系统
        5.3.2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的构成
        5.3.3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复杂网络模型
        5.3.4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互动模型
    5.4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
        5.4.1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想和原则
        5.4.2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模型
        5.4.3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5.4.4 智能手机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6章 案例——武汉通支付平台的管理创新
    6.1 武汉通发展现状
        6.1.1 武汉通公司简介
        6.1.2 武汉通应用现状
        6.1.3 武汉通发展的困惑
    6.2 管理理念创新的应用
        6.2.1 主动管理理念的应用
        6.2.2 协同创新理念的应用
    6.3 整合战略的应用
        6.3.1 生态资源整合战略——平台生态系统建设
        6.3.2 顾客资源整合战略——互联互通和跨界应用
        6.3.3 核心资源整合战略——内容服务
    6.4 平台生态系统的应用
        6.4.1 武汉通支付平台生态系统的构成
        6.4.2 武汉通支付平台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6.4.3 武汉通支付平台生态系统互动平台的建设
        6.4.4 武汉通支付平台模式
        6.4.5 武汉通支付平台的升级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4)化妆品销售终端管理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1.1 化妆品行业终端管理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1.2 化妆品行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嵌入式WEB服务器与无线技术
    2.1 嵌入式WEB服务器
        2.1.1 嵌入式WEB服务器BOA简介
        2.1.2 嵌入式WEB服务器BOA的特点
        2.1.3 BOA工作流程
    2.2 无线技术
        2.2.1 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2(G)
        2.2.2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
        2.2.3 2G与3G移动技术的区别
        2.2.4 3G无线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化妆品销售终端管理系统的设计
    3.1 方案整体运行平台简介
    3.2 整体架构
    3.3 终端架构
    3.4 服务端架构
    3.5 消息/文本传输机制
    3.6 终端数据处理机制
第四章 化妆品销售终端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功能模块
    4.2 销售数据管理模块
        4.2.1 模块功能描述
        4.2.2 接口定义(销售数据管理界面入口)
        4.2.3 CGI功能描述
        4.2.4 销售处理主流程图
    4.3 盘店模块
        4.3.1 模块功能描述
        4.3.2 接口定义(库存管理界面主入口)
        4.3.3 CGI功能描述
        4.3.4 盘店模块处理流程图
    4.4 会员管理模块
        4.4.1 模块功能描述
    4.5 后台监控模块
        4.5.1 模块功能描述
        4.5.2 接口定义(会员管理界面主入口)
        4.5.3 监控模块功能描述
        4.5.4 监控模块处理流程
    4.6 终端数据传输模块
        4.6.1 模块功能描述
        4.6.2 接口定义
        4.6.3 函数描述
        4.6.4 终端开机流程
        4.6.5 终端数据传输流程
    4.7 数据处理服务模块(服务器端)
        4.7.1 模块功能描述
        4.7.2 接口定义
        4.7.3 类描述
        4.7.4 处理流程图
    4.8 报表系统
        4.8.1 模块功能描述
        4.8.2 接口描述
        4.8.3 处理函数描述
        4.8.4 处理流程图
第五章 结论
    5.1 系统运行现状
    5.2 系统运行发现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嵌入式Linux的GPRS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远程监控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任务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嵌入式系统综述
        2.1.1 嵌入式系统定义
        2.1.2 嵌入式系统特征
        2.1.3 嵌入式系统应用
    2.2 嵌入式Linux系统综述
        2.2.1 Linux是什么?
        2.2.2 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
        2.2.3 嵌入式Linux开发工具
    2.3 无线通信方式介绍
        2.3.1 GSM介绍
        2.3.2 SMS介绍
        2.3.3 GPRS介绍
    2.4 GPS简介
    2.5 串口通信简介
第三章 课题方案选择
    3.1 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案选择
        3.1.1 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选型
        3.1.2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3.2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选型
        3.2.1 单片机选型
        3.2.2 GPRS模块选型
        3.2.3 GPS模块芯片选型
        3.2.4 电机驱动模块选型
第四章 Qt/Embedded交叉开发平台设计
    4.1 嵌入式Linux GUI简述
    4.2 常用嵌入式GUI介绍
    4.3 Qtopia介绍
    4.4 Qt/Embedded交叉开发环境搭建
        4.4.1 交叉编译环境介绍
        4.4.2 信号与插槽
        4.4.3 建立Qt/Embedded交叉开发平台
        4.4.4 将Qtopia挂载到目标板上
第五章 系统硬件设计
    5.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思路
    5.2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2.1 电源设计
        5.2.2 C8051F330外围接口电路
        5.2.3 串口扩展电路
        5.2.4 SIM900A外围接口电路
        5.2.5 M3-470B接口电路
        5.2.6 电机驱动电路
        5.2.7 测速装置
        5.2.8 超声波测距
    5.3 现场上位机监控系统
        5.3.1 现场上位机监控系统方案
        5.3.2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
        5.3.3 GPRS模块开发平台
        5.3.4 上位机监控平台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6.1.1 单片机与GPRS模块通信
        6.1.2 单片机与GPS模块通信
    6.2 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通信
        6.2.1 组网方案选择
        6.2.2 C8051F330控制SIM900A上网
        6.2.3 ARM开发平台的GPRS服务器设计
    6.3 Linux QTE串口通信界面设计
        6.3.1 Linux QTE串口通信界面具体生成过程
        6.3.2 配置内核
        6.3.3 yaffs2文件系统制作
        6.3.4 串口通信界面运行效果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A
附录B
致谢

(6)基于地理本体的移动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1.2 从地理信息系统到移动地理信息系统
        1.1.3 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服务
        1.1.4 语义网络的发展
        1.1.5 地理本体
    1.2 研究现状
        1.2.1 地理本体研究现状
        1.2.2 基于本体的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3 移动GIS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本体与地理本体相关理论
    2.1 本体
        2.1.1 本体的定义
        2.1.2 本体的层次结构
        2.1.3 本体的分类
        2.1.4 本体的功能特征
        2.1.5 本体的应用领域
    2.2 地理本体
        2.2.1 地理本体的定义
        2.2.2 地理本体的研究内容
    2.3 基于地理本体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本体的构建
    3.1 本体构造准则
    3.2 本体描述语言
        3.2.1 W3C推荐本体语言—OWL
        3.2.2 OWL的三个子语言
        3.2.3 OWL组成要素分析
        3.2.4 基于OWL的地理本体表达
        3.2.5 基于OWL的空间关系基本理论
    3.3 本体的建立方法
    3.4 本体创建工具
    3.5 地理本体的建立方法
    3.6 地理本体的创建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3.6.1 地理类型的表示
        3.6.2 空间特征的表达
        3.6.3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本体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地理本体的语义检索
    4.1 地理本体的存储
        4.1.1 文件方式存储
        4.1.2 关系数据库存储
        4.1.3 基于专业本体工具的存储
    4.2 Jena语义框架
        4.2.1 Jena框架的主要功能
        4.2.2 Jena中的语义查询支持
    4.3 基于地理本体的语义检索实例
        4.3.1 开发平台
        4.3.2 地理本体数据基础
        4.3.3 基于地理本体的语义查询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自主开发的移动GIS及其关键技术
    5.1 嵌入式系统
        5.1.1 硬件系统
        5.1.2 软件系统
        5.1.3 基于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移动GIS开发比较
    5.2 移动GIS中的数据管理
        5.2.1 移动终端空间数据特征
        5.2.2 移动终端空间数据模型
    5.3 移动GIS中的无线通信
        5.3.1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5.3.2 无线局域网技术
    5.4 移动GIS中的定位
    5.5 基于自主开发的移动GIS设计与实现
        5.5.1 系统开发平台
        5.5.2 GIS基本功能实现
        5.5.3 GPS数据的接收与显示
        5.5.4 简单路径导航功能
        5.5.5 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交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服务在移动GIS中的应用
    6.1 系统总体结构
    6.2 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服务开发与发布
        6.2.1 开发环境准备
        6.2.2 空间信息服务的发布
    6.3 在移动GIS中使用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服务
        6.3.1 基于地理本体的属性信息查询
        6.3.2 基于地理本体的分类查询
        6.3.3 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推理查询
        6.3.4 基于位置的语义服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一 博士期间的科研论文
    第一作者论文
    非第一作者论文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后记

(7)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自组织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自组网的发展概述
        1.1.1 无线自组网的发展与现状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网络目前的发展现状
        1.2.1 GPRS/CDMA
        1.2.2 数传电台
        1.2.3 3G 技术
        1.2.4 ZigBee 技术
    1.3 无线自组网的实现方法
        1.3.1 各种实现方法的比较
        1.3.2 ZigBee 技术的特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线自组织网的理论
    2.1 无线自组织网的特点
    2.2 无线自组网的关键技术
        2.2.1 MAC 协议
        2.2.2 路由协议
        2.2.3 服务质量QoS 保证
        2.2.4 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
        2.2.5 功率控制及管理
    2.3 无线自组网的应用
第三章 ZigBee 技术理论
    3.1 ZigBee 通信技术概况
    3.2 ZigBee 体系结构
        3.2.1 ZigBee 协议
        3.2.2 节点类型
        3.2.3 功能类型
        3.2.4 网络拓扑结构
    3.3 ZigBee 组网技术
    3.4 ZigBee 无线通信标准的特点
    3.5 ZigBee 无线通信标准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 基于CC2530 的ZigBee 无线串口模块的设计
    4.1 CC2530 芯片简介
    4.2 无线串口模块硬件的设计
    4.3 测试底板的原理图和PCB 设计
    4.4 嵌入式软件设计
        4.4.1 软件开发平台
        4.4.2 软件设计
第五章 无线自组网的试验、测试与实现
    5.1 基于ZigBee 技术的无线自组网的测试
        5.1.1 测试软件
        5.1.2 通信距离测试
        5.1.3 组网测试
        5.1.4 路由测试
        5.1.5 发射接收灵敏度测试
    5.2 基于ZigBee 技术的无线自组网络试验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课题参与情况
附录一:CC2530+CC2591 电路原理图

(8)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汽车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ZigBee 技术概述
        1.2.1 产生背景
        1.2.2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比较
        1.2.3 ZigBee 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实施方案
    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1.1 ZigBee 无线网络测试系统基本结构
        2.1.2 ZigBee 无线网络终端节点设计
        2.1.3 ZigBee 无线网络中心节点设计
    2.2 基于ZigBee 无线网络的汽车性能测试系统方案论证
        2.2.1 汽车试验中电磁干扰的来源
        2.2.2 ZigBee 无线通信抗干扰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硬件选型
    3.2 终端节点模块
        3.2.1 传感器信号前端处理模块
        3.2.2 主控模块和发射模块的连接
    3.3 中心节点模块
    3.4 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3.5 系统硬件抗干扰和可靠性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ZigBee 协议栈
        4.1.1 ZigBee 协议栈的结构
        4.1.2 ZigBee 技术的网络拓扑结构
        4.1.3 ZigBee 协议栈架构及各层程序功能
    4.2 ZigBee 无线通信模块配置
        4.2.1 协调器节点程序
        4.2.2 终端节点节点程序
        4.2.3 SZ05-ADV_1-ZigBee 模块的功能配置
    4.3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4.3.1 系统开发环境
        4.3.2 系统功能设计和软件流程
    4.4 上位机界面开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系统组建
    5.2 系统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基于短消息平台的智能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2.1 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
        1.2.2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结构及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有关研究概述
        1.3.2 国内有关研究概述
    1.4 课题来源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1.7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GSM网络简介
    2.1 GSM短消息系统网络结构
        2.1.1 术语定义
        2.1.2 短消息信息服务的发展
        2.1.3 GSM网络系统结构
        2.1.4 短消息业务分类
    2.2 短消息实体协议
        2.2.1 接口通信协议简介
        2.2.2 协议栈
        2.2.3 CMPP原语定义
        2.2.4 通信连接——Socket长连接方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TS短消息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ITS短消息平台系统概述
        3.1.1 ITS短消息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3.1.2 短消息平台服务说明
    3.2 ITS短消息平台系统设计
        3.2.1 系统架构设计及模块划分
        3.2.2 数据处理流程设计
        3.2.3 接口及消息定义
    3.3 ITS短消息平台关键技术设计
        3.3.1 短消息处理方案的选择与分析
        3.3.2 数据处理线程结构设计与实现
        3.3.3 短消息收发队列及处理过程设计与实现
        3.3.4 数据库缓冲池及共用缓存设计与实现
        3.3.5 模糊查询模块设计与实现
    3.4 数据库设计
    3.5 系统测试
        3.5.1 模糊查询模块容量测试
        3.5.2 系统处理速度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总结
    4.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基于全网平台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手机支付综述
    2.1 手机支付概念界定
    2.2 手机支付的分类
    2.3 手机支付技术
        2.3.1 远程支付
        2.3.2 近距离支付
        2.3.3 手机支付技术比较
    2.4 国内外手机支付发展综述
        2.4.1 国外手机支付发展综述
        2.4.2 国内手机支付发展综述
第三章 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分析
    3.1 湖南成立全网手机支付平台的优势
    3.2 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总体架构
    3.3 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特点
    3.4 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运营状况
    3.5 中国移动全网手机支付业务分析
        3.5.1 从行业角度
        3.5.2 从实现技术角度
第四章 基于全网平台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分析
    4.1 商业模式综述
    4.2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
        4.2.1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的提出
        4.2.2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
        4.2.3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4.3 远程支付实证研究—手机电影票
        4.3.1 业务介绍
        4.3.2 手机电影票商业模式分析
    4.4 现场支付实证研究—手机刷公交
        4.4.1 业务介绍
        4.4.2 手机刷公交的商业模式分析
第五章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建议
    5.1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商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5.1.1 消费习惯与安全顾虑等影响用户对于手机支付的接纳程度
        5.1.2 政策与监管的滞后导致移动支付发展前景的不明朗
        5.1.3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5.1.4 产业链的协作问题
    5.2 中国移动开展手机支付的策略建议
        5.2.1 努力打造手机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
        5.2.2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协调力度
        5.2.3 建立手机支付信用管理机制
        5.2.4 打造合作共赢的手机支付产业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GPRS无线应用向交通领域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公交卡小额支付的商业模式研究 ——以嘟嘟宝公司为例[D]. 陈一.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2]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业管理创新研究[D]. 曾学工. 武汉大学, 2013(05)
  • [3]江苏拓展无线应用 推动行业智能建设[J]. 郭立新,杨有明. 上海信息化, 2012(11)
  • [4]化妆品销售终端管理设计与实现[D]. 黄健. 复旦大学, 2012(03)
  • [5]基于嵌入式Linux的GPRS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 王娃女. 青岛大学, 2011(06)
  • [6]基于地理本体的移动GIS空间信息服务研究[D]. 钟海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 [7]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自组织的研究与设计[D]. 薛利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8]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汽车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 李联辉.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7)
  • [9]基于短消息平台的智能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房玮睿.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基于全网平台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商业模式研究[D]. 石丹.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GPRS无线应用深入交通领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