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窟

肺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窟

一、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论文文献综述)

游洲[1](2018)在《越南战争与老挝赫蒙难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起源于中国的老挝赫蒙族在历经法国殖民统治60余年的洗礼之后,不仅沦为鸦片产出者的代名词,更是因其治下所导致的氏族分裂而逐步卷入冷战漩涡。随着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为了遏制北越势力的延伸和打击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中情局从1960年开始秘密招募擅长山地作战的赫蒙族士兵,并逐步将这支武装打造成美国在老挝的政治军事工具。而处于对立之中的两大赫蒙氏族则鉴于家族仇恨和各自利益所需,分别站在美国和巴特寮及北越一边,致使氏族分裂的鸿沟再度加深。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美国仰仗其大力支持的王宝赫蒙族反共武装,在与巴特寮及北越的利益角逐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这极大地滋长了巴特寮与北越对反共赫蒙人的仇视。由于冷战期间美国对老挝政策始终从属于其对越南政策,尤其是在1973年美国与越南签署了停战协定之后,老挝赫蒙族军队逐渐被美国抛弃,这为日后赫蒙难民潮的产生埋下伏笔。1975年越战结束后,老挝人民革命党便急于清洗赫蒙族。老挝政府除了采取激进的民族融合政策外,还对高山深林中的赫蒙人实施新型生化武器攻击,逼迫其逃离高山地带。惮于凯山政权强烈的政治仇恨心理,大批赫蒙人举家跨过湄公河逃往泰国,由此形成赫蒙难民潮,并成为印支难民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泰国当局对赫蒙人怀有较深的种族偏见,这使得赫蒙难民在印支难民营中的生存状况极不如人意。最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出于人道主义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开始对赫蒙难民展开救助,赫蒙人因此流向世界多个国家。然而,初入西方社会的赫蒙人,又经历了一个磨难与新生的过程。凡此种种,使得老挝赫蒙族成为现代苗族历史上最为独特和引人瞩目的群体。

高源[2](2014)在《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委婉语系委婉现象与语言结合的特殊产物。它从原始社会一直绵延至今,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存在紧密联系,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常是说话人无意识的心理反映。归根结底,语言的委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内心的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常用柔和、文雅、悦耳的话语取代那些禁忌、难听、失礼的说法。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禁忌性委婉语、交际性委婉语和职能性委婉语。根据具体内容,禁忌委婉现象又分为宗教神秘委婉语、死亡疾病委婉语、性指涉委婉语、排泄委婉语;交际委婉现象可细分为称谓委婉语、尊重委婉语、情绪委婉语;职能委婉现象可细化为政治委婉语、经济委婉语、军事委婉语、专业技术委婉语等。西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有语音变异、语义转换、语法转变、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语言方式,还有外来语、儿语、缩略语、行话等其他语言手段,更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不管委婉手法怎样幻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构成原理在于分散听话者的注意力,暂时终止或延长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西语婉辞的种类丰富、构造复杂,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类作品中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西班牙语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西汉翻译中,如果在委婉语等局部细节上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翻译领域内对委婉语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班牙语的委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翻译策略,使该语言元素在译文中更加贴切,更加通顺易懂。哪些翻译技巧最适合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汉译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目前,在译学界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一切难题,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理论都有其片面性。笔者认为,融合东西方译论、吸纳各派之所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多元翻译观乃是翻译研究的正确路径。在多元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作者将常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按其本质特征归纳为语言翻译、文艺翻译和文化翻译。首先,语言是翻译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用语言学派的技巧解决特定的翻译问题毋庸置疑。对于双语中能够对应和互换的委婉语现象,译者可以通过“等值”和“等效”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其次,翻译是二度创作,译文饱含着译者的智慧,将文学派的翻译思想运用于翻译实践合情合理。对于源语委婉语在译语中造成的各种空缺,译者可发挥文学派反复强调的主观创造性进行弥补。最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译者面对的不仅是两种文字,更是两种文化。以文化学派的方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行之有效。译者不妨采取文化派的主要策略“归化法”、“异化法”和“注释法”,在保持译出语文化的纯正性和保证译入语的可读性之间建立平衡。此外,上述译法并非割裂的,彼此之间具有重合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译者应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取得最佳译文。译者是原着和译着之间的桥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理应把原文委婉语负载的语言信息和艺术美感如实地、流畅地输入译文。在文中,笔者引用了大量西班牙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实例,结合了描述法、图表法、实证法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多部译着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其种类和构成应用多元翻译方法。本文首次将多元理论引入西汉/汉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专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汉翻译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希望以西语委婉语的汉译为例建立一种多元翻译模式,并将其推广至谚语、俗语、俚语、密语、双关语等语言现象的翻译,这对西汉互译的实践与教学都有一定裨益。总之,翻译是一项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值得人们以严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这个意义上,多元翻译观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想,代表了新世纪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相信多元观一定会为西汉翻译开辟崭新的视野,将为西汉互译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郑亚楠[3](2014)在《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人口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一种自然过程,但人口的增长基本上受到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条件支配,以政府为主导的直接或间接的人口政策对人口的质与量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近代日本人口政策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日本人口自近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及当今日本社会的人口困境,并从新的角度扩展对近代日本社会状况的认识。本文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鉴人口学、社会保障学等学科的理论,对近代以来日本政府为促进人口增长和解决人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考察,将江户时代(1600-1867)的人口状况作为研究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基础,以明治时代(1868-1912)、大正至昭和初期(1912-1936)、昭和战争时期(1937-1945)三个时间带为主轴,尝试从生命保障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机构的建立、人口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系统考察近代日本人口政策发展的历史。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考察了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时代——江户时代从前期“人口爆炸”到中期以后人口停滞的转变过程,分析了造成人口“多生多死”及大起大落的原因,既有自然灾害及疫病的破坏,也有民间自发的人口控制,是经济状况与文化背景的综合产物。第二章阐述明治时代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近代医疗制度,培养近代医护队伍,创建生命保障事业,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彻底扭转了“多生多死”的局面,实现了人口快速增长。第三章考察了在“人口过剩”日益突显的大正至昭和初期,民间知识阶层倡导节制生育,困扰于粮食短缺与失业问题的日本政府为解决人口问题首次成立相关政府机构,学界也开始关注人口问题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充实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人口发展已经开始向“少生少死”转变。第四章重点介绍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为保障战争所需的“人力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提高人口质量的措施,以及赤裸裸的人口扩张政策。第五章则从人口迁移政策的角度考察近代日本海外移民和殖民政策的实施过程。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近代日本人口增长迅速、死亡率持续降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特点,厘清了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从间接到直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分析了战时人口扩张政策与对外殖民政策的内在矛盾,指出日本在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失败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也是人口扩张政策的失败。

胡勇[4](2005)在《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文中认为疾病史属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目前,国内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集中在几个有限的领域中。近代上海不仅是经济文化中心,令人瞩目,它同样也是各种传染病的汇集地。传染病在上海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各界的反应,是一项学术与现实意义兼备的课题。虽已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表现为没有专着问世,相关论述只是散见于一些社会史论着中,专题论文也较为零星。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报刊及其他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运用中西比较的分析框架、心态史方法并关注国家与社会力量消长态势等理论问题,初步探求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考察时段为1910年—1949年,仅选取对社会造成影响较大的三种传染病鼠疫、霍乱、麻风病为例,分三章探讨和平时期传染病对近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方面的影响。由于三种疾病本身的特性及其对近代上海社会影响方式的不同,论述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对鼠疫而言,着重考察其对上海民众的心理影响;对霍乱而言,着重研究社会各界的应对;对麻风而言,则以上海发起成立的组织中华麻风救济会切入,审视社会各界对麻风问题的态度,进而梳理这一组织成立运作情况以及其所倡导的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全文分四章,凡十三万言。 第一章考察鼠疫在近代上海的情况。由于上海缺乏传播媒介鼠蚤,故鼠疫对上海人口未造成较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更多的影响是心理上的。在应对鼠疫过程中,上海租界当局挟先进的防疫理念为所欲为,由于华洋在防疫观念上、在对疾病的反应和认知上有差别,导致华人的恐慌及租界当局与华人的对立。随着现代防疫效果的彰显和公共卫生网络的建构,民众迅速转变观念。 第二章论述霍乱在上海的成因、疫情,进而比较中西医在霍乱防治的差异以及民众对此的反应。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大量时疫医院的涌现,在运作方面日渐成熟,体现了近代上海公共领域在构建疾病防护网。直至1920年代,民间力量在应对霍乱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行动迟缓,1930年代后期,随着市政权力的延伸,覆盖市区的传染病防治网络才逐渐展开。由于两种网络职能不同,成为互为补充的基础。 第三章首先通过审视麻风问题,反应民众对麻风病人恐惧、歧视的态度。政府对麻风救济态度十分消极。救济工作主要由中华麻风救济会领导。由于民间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十分有限,使麻风救济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结语部分总结了传染病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一方面,造成劳动力、经济的损失并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促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在应对频发的瘟疫中并形成城市救难机制的“上海模式”。此外还促进了城区一体化进程和城市环境的转变。

静雨[5](2000)在《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世界卫生报告”报道,菲律宾卫生部门最近发出警告,如果再不显着增加消灭结核的计划资金,未来40年内可能有高达90%的菲律宾人被传染上结核。有1/3 以上的菲律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结核问题是贫困地区特别急迫的问题。在菲律宾的贫民区,39%以上的5~9岁儿童已被传染,其传染率是全国平均传染率的2倍。狭窄拥挤

二、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论文提纲范文)

(1)越南战争与老挝赫蒙难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越战前的老挝赫蒙族
    第一节 赫蒙族移民东南亚简况
    第二节 法属殖民统治下的老挝赫蒙族
        一、老挝赫蒙族的社会状况
        二、内部逐渐分裂的赫蒙族
第二章 越战中的“赫蒙—美国”同盟
    第一节 冷战前期的老挝形势
    第二节 王宝及其赫蒙族军队概况
    第三节 深陷老挝“秘密战”的漩涡
        一、与中央情报局并肩作战的赫蒙族
        二、不断被战争消耗的赫蒙族
    第四节 被美国遗忘的“政治盟友”
第三章 越战后老挝赫蒙难民潮的形成
    第一节 循而渐厉的民族融合政策
    第二节 高山丛林中的顽强抵抗—以“诏法联盟”为代表
    第三节 新型生化武器的出现—对赫蒙族的“黄雨”攻击
    第四节 湄公河岸的大逃亡
第四章 国际社会对赫蒙难民潮的关注与救援
    第一节 泰国对赫蒙难民的接纳与救助
        一、泰国的印支难民政策
        二、难民营中赫蒙族的悲惨境遇
    第二节 美国境内的赫蒙难民安置
    第三节 赫蒙难民与当地社会的文化冲突和交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

(2)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Resumen
缩略符号及说明
第一章 引论
    1.1 先行研究
        1.1.1 西汉/汉西翻译的研究现状
        1.1.2 西汉翻译实践的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多元翻译观
        1.2.2 西班牙语委婉语
    1.3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现象
    2.1 委婉语的界定
        2.1.1 委婉语的定义
        2.1.2 委婉语的内涵
        2.1.3 委婉语的辨识
    2.2 委婉语的生成
        2.2.1 委婉语的形成原因
        2.2.2 委婉语的认知过程
        2.2.3 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2.3 委婉语的特征
        2.3.1 民族性
        2.3.2 地域性
        2.3.3 时代性
        2.3.4 社会性
第三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
    3.1 避讳性委婉语
        3.1.1 关于宗教和神秘力量的委婉语
        3.1.2 关于动物的委婉语
        3.1.3 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3.1.4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3.1.5 性指涉的委婉语
        3.1.6 排泄现象的委婉语
    3.2 交际性委婉语
        3.2.1 礼貌称谓
        3.2.2 社会尊重
        3.2.3 态度与情感
    3.3 职能性委婉语
        3.3.1 政治领域
        3.3.2 军事领域
        3.3.3 治安领域
        3.3.4 经济领域
        3.3.5 专业技术领域
第四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构成
    4.1 副语言手段
        4.1.1 无声委婉语
        4.1.2 超语言特征委婉语
        4.1.3 肢体委婉语
    4.2 语言手段
        4.2.1 语音手段
        4.2.2 语义手段
        4.2.3 语法手段
        4.2.3.1 名词的异变
        4.2.3.2 动词的异变
        4.2.4 句法手段
        4.2.5 修辞手段
        4.2.6 其他语言手段
    4.3 非语言手段
第五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语言翻译
    5.1 等值翻译
    5.2 等效翻译
        5.2.1 增译法
        5.2.2 减译法
        5.2.3 转换法
    5.3 对等度
    5.4 假对等
    5.5 语言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六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艺翻译
    6.1 译者主体性
    6.2 文体规范性
        6.2.1 科技文体
        6.2.2 应用文体
        6.2.2.1 广告
        6.2.2.2 公示语
        6.2.3 新闻文体
        6.2.4 文学文体
        6.2.4.1 纪实作品
        6.2.4.2 小说
        6.2.4.3 诗歌
        6.2.5 字幕翻译
    6.3 翻译的变体
    6.4 文艺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七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化翻译
    7.1 归化法
    7.2 异化法
        7.2.1 音译法
        7.2.2 借用法
        7.2.3 阐释法
    7.3 注释
        7.3.1 解释性注释
        7.3.2 评论性注释
    7.4 后现代主义译法
        7.4.1 女性主义译法
        7.4.2 后殖民主义译法
    7.5 同化度
    7.6 文化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综述
    8.2 研究价值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50-2010年世界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的论文
        附录1.1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硕博士论文
        附录1.2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期刊论文
        附录1.3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论文集论文
        附录1.4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着作
    附录2. 1950-2010年世界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译本
        附录2.1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译着
        附录2.2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选集
    附录3. 1950-2010年世界关于多元翻译的研究状况
    附录4. 1950-2010年中国关于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论文

(3)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Abstract
序章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江户时代的人口状况(1600-1867)
    第一节 江户前期的“人口爆炸”
        一、稳定的国内环境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小家庭的扩大
        三、农村经济的繁荣
    第二节 江户时代后期的人口停滞
        一、自然灾害的破坏
        二、流行病的影响
        三、民间自发的人口控制
        四、前近代的城市环境对人口的抑制
    第三节 江户时代人口增长对策
        一、禁止堕胎和弃儿
        二、育儿补贴
第二章 明治时代生命保障事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1868-1912)
    第一节 明治社会经济改革与人口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废除身份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建立
        二、国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三、工业化的发展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四、近代教育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发展生命保障事业之一——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一、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二、近代医生制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产婆和护士队伍的成长
    第三节 发展生命保障事业之二——传染病防治系统的建立
        一、各种传染病对生命的危害
        二、近代卫生行政的建立
        三、传染病防治和检疫
    第四节 发展生命保障事业之三——近代城市供水系统和排污系统的建立
        一、近代水道铺设之前的城市水污染状况
        二、近代供水系统的修建
        三、排污系统的建立及废弃物科学处理
    小结 明治时代人口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大正至昭和初期人口政策初建(1912-1936)
    第一节 节制生育运动(“产児制限运动”)
        一、关于避孕和堕胎的争论
        二、桑格与日本的节制生育运动
        三、节制生育运动的开展
    第二节 人口调查机构的成立与人口论争
        一、粮食问题、失业问题与人口压力的产生
        二、人口调查机构——人口粮食问题调查会的成立
        三、人口论争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的充实
        一、以防治结核病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对策
        二、婴儿保护对策
        三、医疗卫生制度的充实
    第四节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步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小结 大正至昭和初期人口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对外侵略战争期间的人口扩张政策(1937-1945)
    第一节 厚生省的成立和战时医疗保障制度
        一、厚生省的成立
        二、《国民体力法》与强身保健体制
        三、战时医疗体制的变化
        四、国民健康保险的强制完成
    第二节 战时人口扩张政策与实施
        一、20年增长3000万人计划
        二、鼓励结婚
        三、母子保护和孕产妇登记制度
        四、表彰多子家庭
    小结 战时人口扩张政策批判
第五章 近代日本的海外移民和殖民(1868-1945)
    第一节 夏威夷移民
        一、“官约移民”时代
        二、“私约移民”时代
    第二节 美洲移民
        一、美国移民
        二、巴西移民
    第三节 “满洲移民”
        一、“满洲移民”政策的制定
        二、“满洲移民”的具体实施情况
        三、“满洲移民”的殖民主义特点
终章
    一、近代以来日本人口转变的历史轨迹
    二、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形成和内在矛盾
    三、战前人口政策对战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鼠疫在近代上海
    第一节 疫情
    第二节 东北、华北民众心态
    第三节 鼠疫与上海民众心态
第二章 社会各界之应对:以上海霍乱流行为例
    第一节 霍乱疫情的方方面面
    第二节 中西医应对之计
    第三节 政府与民间组织之应对
第三章 中华麻风救济会与麻风救济运动
    第一节 麻风问题之概况
    第二节 民众态度:恐惧、偏见与歧视
    第三节 政府与麻风
    第四节 中华麻风救济会之产生与使命
    第五节 铲除麻风之方策
    第六节 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结语 传染病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四、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论文参考文献)

  • [1]越南战争与老挝赫蒙难民研究[D]. 游洲.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2]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D]. 高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12)
  • [3]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D]. 郑亚楠. 南开大学, 2014(04)
  • [4]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D]. 胡勇. 浙江大学, 2005(07)
  • [5]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区[J]. 静雨. 国外医学情报, 2000(01)

标签:;  ;  ;  ;  ;  

肺结核肆虐菲律宾贫民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