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白溥[1](2021)在《Consteel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些年来信息化的发展,MES系统作为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关键,它可以优化整个企业的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冶金行业对钢厂信息化系统十分重视,都以信息化来带动自动化发展为目标来进行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本系统以某钢铁集团150t电弧炉为背景,进行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针对冶炼过程设计出一套与MES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相对接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冶炼过程的实时控制、模型指导、优化计算等功能,最终为一键炼钢打下基础。首先,对本文研究的Consteel电弧炉和传统电弧炉的特点进行研究,进行冶炼过程数学模型建模及仿真。配料模型以最小配料成本和最低吨钢能耗为目标,基于此双目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对输入的废钢料和辅料配比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最优解集;能量平衡模型采用物理建模的方式对能量的供给、损失、损耗这三大模块进行计算,完成了对不同冶炼阶段能量的分配:在变压器电气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电弧炉电气特性曲线和特殊工作点进行分析,对供电策略的选取,实现了不同档位合理工作点和选取和变压器档位匹配,制定了合理的供电制度和供电曲线;合金计算模型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合金加料模型进行优化,实现了最小成本配料的功能;同时也设计了其他模型,对冶炼过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针对整个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软件架构的设计和实现。系统的架构以三层结构模式进行搭建,并根据需求功能进行了结构衍生,对软件的需求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及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之上对C#程序和数据库程序业务逻辑进行功能分配,实现了良好的结构化软件体系。第三,针对系统数据功能需求进行了Oracle数据库设计,完成了相关表、视图等功能的设计,结合相关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存储和数据通讯,对冶炼过程中的冶炼状态、加料等过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跟踪,数据库通过DBLink的方式与远程数据库进行通讯,进行计划信息的交互,使得各个二级系统间协调生产,与基础自动化级采用OPC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最后,针对过程控制系统的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和调试。在硬件配置方面对主流的服务器配置进行分析,选取了冗余的配置方式,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容错性:结合系统模块功能实现对各个界面的设计,主要完成了生产计划定义、冶炼信息监控、过程指导、模型预测等功能: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现场情况对各项功能具体调试,最终完成了现场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所设计的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整体架构以三层架构为框架,围绕信息化进行开发,结合相关数据库技术和通讯方式进行系统搭建,根据建立的冶炼工艺模型对生产进行指导,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指导功能。

梁青艳[2](2021)在《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文中认为绿色化和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两大基本要素,研究生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也逐渐着手实施,急需利用智能模型去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优化调度问题以及钢铁企业能源多介质优化调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炼钢调度以及能源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基于流程网络仿真进行优化建模的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炼钢调度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智能化动态调度方案,构建了通用性的多智能体流程网络仿真优化基础模型,并分别结合普钢和特钢不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无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境,有效解决了炼钢生产流程中具有强耦合、多路径、多目标、多约束、多干扰特性的计划调度较为困难的难题。(2)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能源和生产耦合紧密的特点,从能量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量流网络基本描述模型包括主工序能量流模型、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对物质流、能量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进行了信息表征;提出了从钢铁流程生产工艺出发,基于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能源本身波动规律建立主工序能量流节点模型的建模方案,并分别以煤气和电力介质为例进行了主工序能量流具体分析、模型描述及预测验证。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时工艺节奏和动态工况信息,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煤气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电力96点负荷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的达到96%,均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以能量流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以满足需求,放散最小为目标的能源计划的智能生成问题构建了基于规则的能源仿真调配模型,针对以放散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能源动态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优化调配模型,并分别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两部分的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同优化目标进行了建模,而且和能量流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模型体系,为能源的多工况场景计划制订、优化协调提供了新方法。

邓桂林[3](2021)在《基于产业互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 ——以钢银电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供应链金融是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式之一,它将成为中小企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由于自身缺陷受到了制约,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就是本文研究的问题。自2020年以来,疫情的席卷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打击,中小企业在期间就更是难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金融扶持,供应链金融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在于我国对供应链金融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稚嫩,还存在信息流通性较差、真实性不足、信用无法传递等痛点。钢银电商基于产业互联网络构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客户提供信息、加工、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以及提供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强了产业间联系,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用户粘性,稳定了市场,但其本身依旧没有解决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本文从产业互联视角分析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构思设计一种创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并从信息流、商流、物流及资金流四流角度对其进行效果分析,再从主体参与意愿、成本、安全性以及监管等角度进行风险分析。基于产业互联的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供应链金融存在的痛点问题。产业互联能够帮助产业链提高产业资源配置、交易效率以及供需匹配率,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使用可以缓解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信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推动供应链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薛永杰[4](2021)在《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关键控制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各个领域,我国钢铁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提出了以煤粉替代焦炭的高炉煤粉喷吹自动控制技术。如何实现稳定、连续和安全的煤粉喷吹一直是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某钢厂三号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对关键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煤粉的稳定连续喷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高炉工艺流程及特点,结合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分析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控制难点,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2)详细分析了钢厂高炉喷煤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设计了以西门子S7-300为控制核心,采用工业以太网和Profibus总线相结合的系统结构的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详细的软硬件设计、硬件选型、电气原理图设计、系统组态、控制程序设计及人机界面组态设计。该系统可实现煤粉制备、煤粉喷吹、数据记录、故障报警、远程调试监测等功能。针对喷煤量计算不准确和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输入-处理-输出(IPO)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喷煤量计量模型。该模型分析了系统中影响喷煤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实时更新的变量对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迭代,实时更新喷煤量的计量值,实现对喷煤量的精确计量。从而保证了喷煤量的稳定控制,实现煤粉的精确喷吹。(3)针对自动控制系统喷煤量人工设置存在一定模糊性和盲目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喷煤量预测模型。通过采用混沌惯性权重和自适应学习因子改善粒子群算法(PSO)收敛性,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提高粒子群算法全局最优性,然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建立IPSO-ELM喷煤量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与ELM喷煤量预测模型和PSO-ELM喷煤量预测模型相比,精度更高,在炉况波动较大时也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较高工业应用价值。

周秀秀[5](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信息溯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信息溯源是现代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传统的食品信息溯源系统一般采用中心化管理方式,将信息保存在第三方机构管理的数据库中。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存在数据被篡改的风险,侵害商家和消费者利益。食品流通过程涉及多个参与方,信息系统的不一致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食品问题追责困难,效率低下。区块链作为分布式存储系统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集体维护等特性适用于数据的共享和保护,加强数据的安全可信。为解决食品信息溯源存在的数据篡改、交易信任等问题,本文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食品信息的安全存储和数据共享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信息追溯方案,该方案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结合IPFS分布式存储系统协同存储数据文件,缓解区块链数据爆炸问题,并使用密码学算法保护数据隐私安全。针对食品信息的链上流通,本文设计了多个智能合约完成实体交易和在区块链中读写数据的功能。本文利用以太坊区块链开发智能合约,结合IPFS和Meta Mask钱包插件实现食品信息溯源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其次,针对区块链中传统共识算法存在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节点分区改进PBFT算法,将分区和信用机制引入PBFT算法中,详细阐述了算法的改进过程。改进后的算法在维护区块链一致性的前提下,通过信用机制减少节点恶意行为,维护系统安全。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减少节点共识过程中网络数据传输量,在吞吐量和时延两方面均优于PBFT算法,提高了共识效率,缓解了区块链应用中用户增加时引发通信瓶颈,无法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使区块链更好的适用于供应链行业。

杜德春[6](2020)在《A Report on Transl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itions》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报告是基于对“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itions”英中翻译任务的一份报告。所翻译的源语材料是国际能源署(IEA)为2019年二十国集团能源部长级会议而编写的一份报告。译者主要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Wordfast、Xbench以及Google Translate等完成了这一翻译任务。本报告采用定性分析,只针对该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和翻译总结。译者所翻译的文本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科技英语中多用复合句,甚至会出现多重复合句的情况,因此复合句的翻译是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基于这一特点以及对所翻译材料的具体情况分析,译者着重选取了其中的定语从句的翻译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报告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概论部分,主要介绍对翻译任务的要求、翻译文本的特点分析、本报告的结构以及方法论。第二章主要介绍译前准备,包括文字识别、项目创建、术语库和记忆库创建、文件分析以及伪翻译处理等。第三章是对翻译过程的介绍,包括译后编辑、质量保证以及译文导出等。第四章是本报告的重点部分,针对该翻译任务中的有关翻译处理案例进行分析。译者基于对所选翻译文本的分析和总结,着重对源语材料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基于该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定语从句的翻译处理方法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译为前置定语、译为主句、译为状语从句以及译为从属小句。其中部分大类中又进行了小类的细分,译为前置定语这一类别又分为译为“所+v.+的”结构做前置定语以及“v.+Obj.+的”动宾结构做前置定语。译为状语从句这一类别又分为目的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以及让步状语从句。译为从属小句的类别又分为完全重复或部分重复先行词引导分句、以及总结性重复先行词引导分句。第五章是译后反思与提高部分,通过对比译者译本与校对后的译本,总结翻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该部分,译者主要选取了三方面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探讨:“而且”与“并且”的辨析、逻辑关系的误用以及“对+obj.+进行+v.”结构,从而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也为其他译者或翻译爱好者作为提醒,避免出现类似错误。第六章对本报告进行了整体总结。本报告对科技英语翻译从业者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本报告仅仅是基于所选翻译项目的案例,对定语从句处理方法的进行了定性总结和分析,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利用相当大的扩展语料库进行类似的定量统计分析,其代表性和适用性则应更好。

曹宇轩[7](2020)在《LF炉精炼合金加料模型和温度预报模型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水的成分和温度是LF钢包炉(Ladle Furnace,LF)精炼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钢厂对于钢水合金成分的控制主要先采取操作工手工计算合金加料量,然后再将计算结果下发给一级综合控制系统进行合金加料来调节钢水成分。对于精炼过程中钢水温度的控制由于受到测温元件的限制,不能实现对钢水温度的连续测量,需要操作工多次测温取样获得钢水温度,然后将测温数据传递至一级系统对钢水温度进行调节。这样极大降低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在取代这些繁杂的手工操作实现LF炉“一键精炼”的生产过程中,建立精准的合金加料模型和温度预报模型就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依托武钢炼钢厂历史冶炼数据对LF炉精炼进行研究,对印度比莱(Bilai)国家钢铁厂LF炉精炼系统进行开发与应用,建立了LF炉合金加料模型和LF炉温度预报模型。并通过以这两个模型为基础设计的LF炉精炼系统可以将合金加料计算量和温度预测值实时传输至一级综合控制系统完成对钢水成分和温度的自动调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印度比莱钢铁厂LF炉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有的生产条件进行设计,建立了一种基于机理建模的合金加料模型。该模型以脱氧合金加料模型和成分合金加料模型为基础,相对于原有的计算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计算精度。(2)针对该钢厂原有的测温取样方式建立LF炉NAS-GA-BP神经网络温度预报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了蒙特卡洛方法实现了BP神经网络最优结构的随机自搜索生成,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使模型的收敛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通过该模型实现了钢水温度的连续预报。(3)利用计算机语言、数据库和OPC技术,实现了以合金加料模型和温度预报模型为基础的LF炉精炼系统设计和应用。该系统通过将合金加料计算量和温度预测值实时传输至一级综合控制系统可实现对钢水成分和钢水温度的自动调节。此系统现已在印度比莱国家钢铁厂投入使用一年运行稳定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人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佟文彬[8](2020)在《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钢铁企业中的钢材流通信息化水平滞后,钢铁制造企业与经销商之间也未能本着合作的契约精神,相互帮扶存在,而是互相博弈。从而导致整个流通链条中的各个企业都处于孤立的状态,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钢铁行业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的出现。因此本文作出以下方面的研究:分析钢铁行业发展与库存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究其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发展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有效的提升库存管理的水平,对以后企业的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性作用,这也是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值得许多钢铁行业企业加以借鉴。在研究库存概念的同时,也分别针对库存的作用,用户的需求及库存状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订货点库存控制法、MRP方法、JIT库存控制法三种库存管理方法。为接下来所要做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的基石。结合近年来钢铁行业运营中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其在运营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类型,盈利理念,合作模式等,作重点性分析,在分析河钢唐钢库存流程现状,仓库分布等状况的同时,找出它在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建议的同时,提出库钢铁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性,强调它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结论表明:2014-2019年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从库存管理体制不合理、仓储管理不规范、库存需求未作科学预测、库存控制策略不合理、河钢唐钢内部信息化程度低。针对河钢唐钢库存管理创新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采取流程重组构建仓储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建立契约协作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订货点法库存控制、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供应链库存战略构建五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推动河钢唐钢向更高层次迈进。本文针对河钢唐钢的发展现状,从探讨分析其在库存管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所在,结合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充分调研河钢唐钢库存管理实际情况的同时,详细剖析了问题的根本,并针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给予了五点建议,使得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王念[9](2020)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地管理协调船舶上下游企业对先进管理技术有很深远的影响,而船舶制造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以及众多业务的协调又是船舶建造业达成信息化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提升船舶建造效率的关键。然而,船舶供应链的跨组织协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表单异构性和结构多变性给协同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其次,众多企业内部的生产信息系统复杂度不断提升,需要新型的应用架构模式来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此外,为了实现企业精益管理和敏捷制造,提高企业效能、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需要将巨大的单体应用分解为多个低耦合、易于开发测试、独立部署的服务。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混合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以支撑智能造船为导向,服务于船舶生产全周期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交互。通过集成船舶制造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及其已有的生产装配工业联网系统,促进造船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间接地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的方法框架,该框架由数据存储层、处理层、应用层组成,并介绍了框架的各层。二、构建了面向船舶供应链协同的信息模型,并设计了异构数据交换模块。首先,构建了船舶协同制造数据模型,明确船舶协同制造上下游企业间交换的信息类型以及业务逻辑。其次,设计了异构数据交换模块,解决了因异构数据源间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效率偏低、自动化不够的问题,最终服务于船舶协同制造。三、构建了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微服务功能模型,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可以有效集成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到协同制造平台,同时对开发部署的微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服务于船舶协同制造的整体流程。四、针对供应链要素复杂、船舶分段多、分段信息复杂、难以管理等特点,结合分段间约束关系、合同交货期等设计了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从而可以有效指导船舶协同制造,给出生产预警。五、实现了一个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平台,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原型系统的实现与展示、平台的成功部署上线使用,证明了本文所提的框架和研究方法,也证明了该系统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薄宏涛[10](2019)在《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这一热点课题,本研究以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业遗存更新实践发展的沿革及现状,分析中外不同法制环境、城市能级、转型动能等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实践之异同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跨学科的多维度研究视角,集成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领域主要策略并建构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的实施路线。通过横向更新策略集成与纵向技术实施路线梳理,清晰建构出中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所需要的“道”与“术”的全景认知。研究分析当今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的成因机制和解决要素,总结并集成出在工业遗存更新实践中八个维度的主要策略。顺承策略研究,以首钢工业园区更新工程实践为主要实证,阐述其更新选择的策略要点、解决的困难问题、及实施的全景流程,验证策略的落地性。对照国内遗存更新实践环节常见的问题,研究梳理了从宏观政策环境到中观评估设计再到微观实施运管的全流程线索,以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的关系阐述了工业遗存更新实施进程涉及的八个阶段的纵向技术流程,为更新实践能动者提供过程引导。结合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领域现状,对制度环境平台搭建、更新策略选择、产业及实施策略选择三方面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答思路,以期提供尽可能完善清晰、整体有效的实践指引。为寻求更加理性和恰当的更新方法建言献策。

二、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Consteel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Consteel电弧炉炼钢基本原理和特点
    2.1 电弧炉炼钢工作原理
    2.2 Consteel电弧炉炼钢设备的组成
        2.2.1 液压调节系统介绍
        2.2.2 电弧炉本体
        2.2.3 主电路电气设备
    2.3 Consteel电弧炉的特点
        2.3.1 Consteel电弧炉整体结构
        2.3.2 Consteel电弧炉的优势
        2.3.3 Consteel电弧炉主要工艺技术
        2.3.4 Consteel电弧炉主要模型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3.1 能量平衡模型的建立
        3.1.1 能量需求计算模型
        3.1.2 能量损失计算模型
        3.1.3 能量供应计算模型
    3.2 供电模型的建立
        3.2.1 传统的供电模型
        3.2.2 电弧炉电气运行参数及工作点的选择
        3.2.3 电压档位选择
        3.2.4 供电曲线的制定
    3.3 优化配料模型的建立
        3.3.1 炉料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3.3.2 炉料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3.3.3 多目标优化算法介绍
        3.3.4 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对比
        3.3.5 差分进化算法介绍
        3.3.6 差分进化算法原理
        3.3.7 差分进化算法步骤
        3.3.8 差分进化算法的测试效果
        3.3.9 优化配料模型参数
        3.3.10 差分进化算法优化配料结果
    3.4 吹氧模型
    3.5 合金最小成本模型的建立
        3.5.1 模型主要功能
        3.5.2 模型算法原理
        3.5.3 合金元素收得率的确定
    3.6 数学模型关系
    3.7 本章小结
4 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4.1 过程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1.1 用户登录信息
        4.1.2 基础信息维护
        4.1.3 过程信息监控
        4.1.4 工艺模型指导
    4.2 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4.3 过程控制级主程序实现
    4.4 Oracle数据库简介及应用
        4.4.1 Oracle11g数据库简介
        4.4.2 PL/SQL语言介绍
        4.4.3 Oracle11g的工作模式
        4.4.4 Oracle11g的连接方式ODP.NET
    4.5 数据库分用户
    4.6 数据库表设计
        4.6.1 MES与EAF炉过程自动化系统间通讯接口表
        4.6.2 EAF炉过程自动化系统与基础自动化间通讯接口表
        4.6.3 EAF炉过程自动化系统基础表
    4.7 数据库视图设计
    4.8 数据库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设计
    4.9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据通讯
        4.9.1 过程控制级程序的数据通讯
        4.9.2 过程控制系统与远程数据库的数据通讯
    4.10 OPC技术
        4.10.1 OPC技术产生的背景
        4.10.2 OPC协议简介
        4.10.3 OPC技术发展状况
        4.10.4 OPC技术规范
        4.10.5 OPC技术设计通讯系统的优点
        4.10.6 KEPServerEX软件
        4.10.7 OPC项介绍
        4.10.8 OPC数据通讯程序的实现
    4.11 本章小结
5 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软硬件配置
        5.1.1 硬件配置
        5.1.2 软件配置
    5.2 一级和二级服务器配置
        5.2.1 基本配置
        5.2.2 中等配置
        5.2.3 高可靠性配置
        5.2.4 全容错配置
    5.3 过程控制级程序整体架构实现
    5.4 界面功能设计
        5.4.1 菜单模块设计
        5.4.2 界面模块设计
        5.4.3 状态栏模块设计
    5.5 功能界面实现
        5.5.1 生产计划定义界面
        5.5.2 冶炼详细信息界面
        5.5.3 能耗监控界面
        5.5.4 模型界面
        5.5.5 报表界面
    5.6 实验室环境调试总结
    5.7 现场调试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炼钢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炼钢生产调度的特点及难点
        1.2.2 炼钢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向
        1.2.3 生产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1.2.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3 能源优化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1.3.1 能源产耗模型的研究
        1.3.2 单一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3 多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
    2.1 建模方案
    2.2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优化模型
        2.2.1 多智能体基本概念
        2.2.2 智能体体系结构
        2.2.3 智能体基本结构
        2.2.4 智能体状态划分
        2.2.5 物料智能体
        2.2.6 设备管理智能体
        2.2.7 设备智能体
        2.2.8 天车管理智能体
        2.2.9 天车智能体
        2.2.10 智能体任务协调流程
    2.3 本章总结
3 炼钢-连铸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3.1 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3.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3.3 技术方案
        3.3.1 仿真优化流程
        3.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3.3.3 作业时间波动分析
    3.4 案例分析
        3.4.1 仿真优化分析
        3.4.2 多场景下的生产调度
    3.5 本章总结
4 高速工具钢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4.1 高速工具钢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4.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4.3 技术方案
        4.3.1 仿真优化流程
        4.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描述
        4.4.2 冶炼浇铸流程优化调整
        4.4.3 电渣工序优化调整
        4.4.4 设备故障调整
        4.4.5 炉次优化调整
    4.5 本章总结
5 能量流网络模型
    5.1 能源系统分析
        5.1.1 能源消耗分析
        5.1.2 能源平衡分析
        5.1.3 能源转换分析
        5.1.4 能源系统特点总结
    5.2 能量流网络模型
        5.2.1 能量流网络结构描述
        5.2.2 主工序能量流模型
        5.2.3 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
        5.2.4 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
    5.3 煤气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3.1 煤气产耗波动特点
        5.3.2 煤气主工序节点模型
        5.3.3 模型验证
    5.4 电力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4.1 负荷波动特点
        5.4.2 电力负荷主工序节点模型
        5.4.3 模型验证
    5.5 本章总结
6 基于能量流网络动态仿真的能源优化调配
    6.1 基于调度规则的仿真优化模型
        6.1.1 基于规则的整体调配流程
        6.1.2 燃气调配计算逻辑
        6.1.3 蒸汽调配计算逻辑
        6.1.4 电力调配计算逻辑
    6.2 基于优化算法的仿真优化模型
        6.2.1 仿真优化调配流程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模型求解
    6.3 能源仿真优化模型软件化
    6.4 案例分析
        6.4.1 案例说明
        6.4.2 基于调度规则的能源仿真计算
        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仿真分析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3)基于产业互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 ——以钢银电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二、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三、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应用的研究
        五、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二、产业互联网概念及发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交易成本理论
第三章 钢银电商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一、钢银电商简介
        二、钢银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
    第二节 钢银电商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一、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二、钢银电商——打造“融资+寄售”模式
        三、盈利模式
        四、钢银电商风险控制体系
    第三节 钢银电商供应链金融创新分析
        一、以钢材货权质押为特色,设计钢材在线融资创新模式
        二、通过责任捆绑掌握质押风险控制
        三、基于海量数据构建现货交易指数
        四、产业互联稳定产业链
    第四节 钢银电商供应链金融不足之处
        一、信息流——信息畅通不足,供应链金融风险巨大,难以发展
        二、商流——自动化程度低,供应链金融交易基础薄弱
        三、物流——供需不匹配,导致供应链金融物流成本高
        四、资金流——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高
第四章 产业互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一节 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
        一、信息流——畅通信息流通,促进供应链金融跃迁发展
        二、商流——智能合约交易,夯实供应链金融交易基础
        三、物流——RFID标签,实现供应链金融物流低成本、可追踪
        四、资金流——数字货币,降低供应链金融融资成本
        五、产业互联的钢银电商
    第二节 创新供应链金融应用分析
        一、方案效果分析
        二、方案风险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产业互联加强产业链联系
        二、区块链畅通供应链信息传递,降低融资成本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标准加强产业互联,产业垂直深耕
        二、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灵活创新多元化服务
        三、金融技术驱动,科技赋能,“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在竞争中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关键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炉喷煤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炉喷煤国外研究现状
        1.2.2 高炉喷煤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高炉喷煤系统介绍
    2.1 高炉喷煤工艺简介
        2.1.1 高炉喷煤系统的组成
        2.1.2 高炉喷煤工艺流程的分类及特点
    2.2 某钢厂三号高炉喷煤系统
        2.2.1 喷煤系统组成
        2.2.2 喷煤系统主要设备及特点
        2.2.3 喷煤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3 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 控制系统组成
    2.5 本章小结
3 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3.2.1 上位机选型
        3.2.2 下位机选型
    3.3 模块接线图
    3.4 本章小结
4 喷煤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组态设计
    4.2 PLC控制程序设计
    4.3 喷煤量控制模型设计
        4.3.1 喷煤量控制算法研究
        4.3.2 喷煤量计量和控制模型设计
        4.3.3 喷煤量控制算法实现
    4.4 人机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喷煤量预测模型研究
    5.1 数据预处理
    5.2 改进PSO优化ELM的预测模型
        5.2.1 极限学习机
        5.2.2 改进粒子群算法
        5.2.3 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
    5.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5.3.1 对比模型及评价指标
        5.3.2 预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信息溯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
        1.2.2 区块链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区块链相关技术
        2.1.1 区块链基本原理
        2.1.2 哈希函数
        2.1.3 加密算法
        2.1.4 共识算法
    2.2 以太坊与智能合约
        2.2.1 以太坊
        2.2.2 智能合约
    2.3 IPFS介绍
        2.3.1 IPFS基本概念
        2.3.2 IPFS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信息溯源方案
    3.1 需求分析
    3.2 食品信息追溯方案设计
        3.2.1 功能描述
        3.2.2 架构设计
        3.2.3 基于AES加密的数据保护
    3.3 智能合约设计与实现
        3.3.1 智能合约设计
        3.3.2 实体交易
        3.3.3 信息存储和交易更新
        3.3.4 合约实现
    3.4 实验及分析
        3.4.1 用户验证
        3.4.2 数据存储
        3.4.3 信息查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问题确定
        4.1.1 PBFT算法介绍
        4.1.2 共识算法分析
        4.1.3 问题分析
    4.2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2.1 改进模型
        4.2.2 节点分区
        4.2.3 改进过程
        4.2.4 信用分级
        4.2.5 算法实现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通信开销
        4.3.2 容错性分析
        4.3.3 交易时延
        4.3.4 吞吐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A Report on Transl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itions(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Overview
    1.1 Task Description
    1.2 Text Features
    1.3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1.4 Report Structure
    1.5 Methodology
Chapter 2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 Character Recognition
    2.2 Project Creation
    2.3 Creation of Glossary and Translation Memory
    2.4 File Analysis
    2.5 Pseudo-translation
    2.6 Summary
Chapter 3 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
    3.1 Editing of Target Segments
    3.2 Quality Assurance
    3.3 Translation Export
    3.4 Summary
Chapter 4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4.1 Translation into Pre-modifier
    4.2 Translation into Main Clause
    4.3 Translation into Adverbial Clause
    4.4 Translation into Subordinate Clause
    4.5 Summary
Chapter 5 Contrast between Translator’s and Proofread Versions
    5.1 Distinction between “而且”(erqie) and “并且”(bingqie) in Chinese
    5.2 Misinterpretation of Logical Relationship
    5.3 “对(dui)+obj.+进行(jinxing)+v.” Structure
    5.4 Summary
Chapter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amples of Source Text in PDF Format
Appendix Ⅱ Glossary
Appendix Ⅲ Translation Versions
Acknowledgements

(7)LF炉精炼合金加料模型和温度预报模型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来源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课题来源
    1.2 LF炉合金加料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LF炉温度预报模型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LF炉精炼工艺及主要数学模型
    2.1 LF炉精炼工艺概况
        2.1.1 LF炉介绍
        2.1.2 LF炉主要精炼功能
        2.1.3 LF炉精炼的工艺流程
    2.2 LF炉精炼系统的主要数学模型
        2.2.1 合金加料模型
        2.2.2 温度预报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机理建模的LF炉合金加料模型设计
    3.1 LF炉合金加料模型
        3.1.1 脱氧合金加料模型
        3.1.2 成分合金加料模型
    3.2 终点成分预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F炉NAS-GA-BP温度预报模型设计
    4.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预报模型
        4.1.1 BP神经网络介绍
        4.1.2 影响温度预报模型的主要参数确定
        4.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预报模型建立
    4.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网络结构自搜索
        4.2.1 蒙特卡罗方法介绍
        4.2.2 神经网络结构自搜索
        4.2.3 蒙特卡洛方法的网络结构随机自搜索设计
    4.3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
        4.3.1 遗传算法介绍
        4.3.2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设计
    4.4 NAS-GA-BP温度预报模型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LF精炼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LF炉精炼系统硬件设备介绍
        5.2.1 机械设备系统
        5.2.2 电气设备系统
        5.2.3 仪表设备系统
        5.2.4 自动化设备系统
    5.3 LF炉精炼系统软件设计过程
        5.3.1 网络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管理设计
        5.3.3 LF炉精炼系统软件服务端设计
        5.3.4 LF炉精炼系统软件客户端界面设计
    5.4 模型有效性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模型客户端部分源代码

(8)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库存管理相关理论
    2.1 库存的概述
        2.1.1 库存的定义
        2.1.2 库存的功能
        2.1.3 库存的分类
    2.2 库存管理方法
        2.2.1 订货点库存控制法
        2.2.2 MRP方法
        2.2.3 JIT库存控制法
    2.3 供应链环境下的联合库存管理
        2.3.1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点
        2.3.2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3.1 钢铁行业及河钢唐钢发展现状分析
        3.1.1 钢铁行业现状
        3.1.2 河钢唐钢发展现状
    3.2 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3.2.1 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现状
        3.2.2 钢材库存管理面临的难题
        3.2.3 钢材库存对河钢唐钢的重要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问题及成因
    4.1 库存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4.2 仓储管理不规范
    4.3 库存需求未作科学预测
    4.4 库存控制策略不合理
    4.5 河钢唐钢内部信息化程度低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优化方案
    5.1 组建仓储配送中心
        5.1.1 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5.1.2 组建钢材仓储配送中心
    5.2 与供应商建立契约协作关系
        5.2.1 新供应商初选
        5.2.2 供应商确定
        5.2.3 与供应商形成契约关系
    5.3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5.3.1 正向利益协调机制
        5.3.2 负向利益协调机制
    5.4 推进信息化建设
        5.4.1 河钢唐钢信息化建设方向
        5.4.2 信息化建设策略
    5.5 与第三方物流密切合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舶供应链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异构数据交换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支撑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船舶工期规划算法的研究现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船舶协同制造平台方法框架
    2.1 船舶协同制造的应用场景
    2.2 基于船舶协同制造的平台框架
    2.3 本章小结
3 面向船舶供应链协同的信息模型
    3.1 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角色分析
    3.2 船舶协同制造数据模型构建
    3.3 异构数据交换模块
        3.3.1 模块总体设计
        3.3.2 数据交换流程设计
        3.3.3 数据模型设计
    3.4 信息交换模式
        3.4.1 面向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的信息交换
        3.4.2 离线数据缓存信息交换
        3.4.3 在线信息交换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微服务的功能模型
    4.1 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微服务功能建模
        4.1.1 生产计划服务
        4.1.2 制造计划服务
        4.1.3 钢材合同明细服务
        4.1.4 钢材生产进程服务
        4.1.5 钢材交货明细服务
        4.1.6 搭载网络可视化服务
    4.2 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
        4.2.1 模块总体设计
        4.2.2 详细功能实现模式设计
        4.2.3 数据存储模型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面向供应链协同的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
    5.1 工期规划处理流程
    5.2 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实现
        5.2.1 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的约束分析及数学描述
        5.2.2 面向供应链协同的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
    5.3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讨论
    6.1 系统应用背景
    6.2 原型系统架构
    6.3 原型系统详细设计
        6.3.1 数据层
        6.3.2 支撑服务层
        6.3.3 应用层
    6.4 原型系统验证及展示
        6.4.1 异构数据交换模块
        6.4.2 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
        6.4.3 船舶制造工期规划
        6.4.4 搭载计划可视化
    6.5 系统对比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城市化发展
        1.2.2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
        1.2.3 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1.3 研究概念界定
        1.3.1 城市更新
        1.3.2 工业遗存
        1.3.3 工业遗存更新
    1.4 研究范围、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范围界定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未尽事宜
        1.6.1 研究对象的时空局限性
        1.6.2 更新实践案例的局限性
        1.6.3 研究方法手段的局限性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
    2.1 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与更新
    2.2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2.1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外工业遗存相关法规政策
        2.2.3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2.4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2.4.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2.2.4.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
        2.2.4.3 城市复兴
    2.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3.1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3.2.1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探索阶段(1995-2005)
        2.3.2.2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发展阶段(2006-2015)
        2.3.2.3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繁荣阶段(2016年至今)
        2.3.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3.3.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2.3.3.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并存
        2.3.3.3 从有机更新迈向城市复兴
    2.4 小结
第3章 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3.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3.1.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3.1.2 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3.1.2.1 特征数据采集
        3.1.2.2 详尽掌握资料
        3.1.2.3 充分踏勘基地
        3.1.2.4 精细测绘现状
        3.1.2.5 准确鉴定结构
    3.2 工业遗存更新的引擎
        3.2.1 工业遗存的空间生产模式转型
        3.2.2 工业遗存更新的差异化引擎
        3.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3.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3.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工业遗存
    3.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再生
        3.3.1 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1.1 都市针灸,点状更新
        3.3.1.2 都市链接,线状更新
        3.3.1.3 都市织补,面状更新
        3.3.2 单体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2.1 缝合与叠置
        3.3.2.2 内置与包络
        3.3.2.3 并置与对偶
        3.3.2.4 嵌固与植入
        3.3.2.5 封存与再现
    3.4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公共性再造
        3.4.1 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的关系
        3.4.2 工业遗存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3.4.3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结构邻里化
        3.4.4 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3.4.5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3.5 工业遗存更新的产业活化
        3.5.1 产业活化的“工业+”模式
        3.5.1.1 产业升级还是植入
        3.5.1.2 智力储备和政策支持
        3.5.1.3 产业孵化的平台建设
        3.5.2 产业活化的“文化+”模式
        3.5.2.1 以传统历史文化为锚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3.5.2.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3.5.3 产业活化的“产业+”模式
        3.5.3.1 原发性升级的传统产业模式
        3.5.3.2 渐进迭代的传统产业模式
        3.5.3.3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3.6 工业遗存更新的社会融合
        3.6.1 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居共同体
        3.6.2 工业遗存更新的再城市化进程
        3.6.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正义修复
    3.7 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3.7.1 工业遗存更新的生态可持续
        3.7.2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可持续
        3.7.2.1 保持空间风貌
        3.7.2.2 优化基础设施
        3.7.2.3 制定适宜目标
        3.7.3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可持续
    3.8 工业遗存更新的法律制度环境
        3.8.1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
        3.8.2 工业遗存更新制度的指向性实践推动
        3.8.3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相关制度环境创新
    3.9 小结
第4章 以北京首钢园区更新为典型代表的策略实证
    4.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4.1.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4.1.1.1 历史价值(历史代表性、历史重要性)
        4.1.1.2 社会价值(城市综合贡献、文化情感认同)
        4.1.1.3 工艺价值(技术先进性、工艺完整性)
        4.1.1.4 艺术价值(厂区保存状况、建构筑物特征)
        4.1.1.5 实用价值(空间保持状态、再利用可行性)
        4.1.1.6 溢出价值(景观交通条件、级差地价状态)
        4.1.2 首钢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4.1.2.1 特征信息采集
        4.1.2.2 详尽掌握资料
        4.1.2.3 充分踏勘基地
        4.1.2.4 精细测绘现状
        4.1.2.5 准确鉴定结构
    4.2 首钢园区的更新引擎
        4.2.1 首钢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
        4.2.1.1 北京城市化及差异化城市过程
        4.2.1.2 首钢园区空间生产模式变迁
        4.2.2 首钢园区更新引擎的选择
        4.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3 首钢园区空间再生策略
        4.3.1 城市尺度下的园区空间再生
        4.3.1.1 都市针灸,局部点状更新
        4.3.1.2 都市链接,区域跳跃式更新
        4.3.1.3 都市织补,面状区域更新
        4.3.2 单体尺度下的建筑空间再生
        4.3.2.1 缝合与叠置(水平织补和垂直织补)
        4.3.2.2 内嵌与包络(结构加固和风貌保持)
        4.3.2.3 并置与对偶(新旧并置和新旧对比)
        4.3.2.4 嵌固与植入(局部加建和地下更新)
        4.3.2.5 封存与再现(面层涂装和旧材保持)
        4.3.2.6 利用与统筹(遗存利用和设备综合)
    4.4 首钢园区的公共性再造
        4.4.1 首钢园区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关系
        4.4.2 首钢园区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4.4.3 首钢园区更新的空间结构邻里化
        4.4.4 首钢园区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4.4.5 首钢园区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4.5 首钢园区更新产业活化
        4.5.1 城市能级与产业活化的关系
        4.5.2 首钢业态再生的“工业+”模式
        4.5.2.1 首钢产业活化的城市背景
        4.5.2.2 首钢的“钢铁”产业升级
        4.5.2.3 首钢的“非钢”产业升级
        4.5.3 首钢业态再生的“文化+”模式
        4.5.3.1 以传统文化为锚固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4.5.3.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4.5.4 首钢业态再生的“产业+”模式
        4.5.4.1 原发性植入的传统产业模式
        4.5.4.2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4.6 首钢园区更新的社会融合
        4.6.1 首钢园区的“产居共同体”瓦解
        4.6.2 首钢园区的“再城市化”进程
        4.6.3 首钢园区的“空间正义”修复
    4.7 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性
        4.7.1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生态可持续
        4.7.1.1 首钢园区生态策略
        4.7.1.2 首钢园区生态系统
        4.7.1.3 首钢园区污染治理
        4.7.1.4 首钢能源综合利用
        4.7.2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空间可持续
        4.7.2.1 保持园区工业特色风貌
        4.7.2.2 保持园区景观开放特征
        4.7.2.3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
        4.7.3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可持续
    4.8 首钢园区更新的规划与政策环境
        4.8.1 首钢转型更新的多维度诉求
        4.8.2 首钢转型更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4.8.3 首钢转型更新的制度环境创新
        4.8.4 首钢转型更新的规划实现路线
    4.9 小结
第5章 建构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技术路线
    5.1 工业遗存更新的土地获取
        5.1.1 政府主导推进一级开发
        5.1.2 政企合作推进一二联动
        5.1.3 企业自主区域统筹升级
        5.1.4 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5.2 工业遗存更新的政策支持
        5.2.1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5.2.2 契合地方政策导向
        5.2.3 契合城市公共诉求
    5.3 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评定
        5.3.1 上位风貌保护规划
        5.3.2 相关专家论证评定
        5.3.3 企业自荐遗存名录
    5.4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评估
        5.4.1 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2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3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出租土地经济评估
    5.5 工业遗存更新的规划调整
        5.5.1 明确城市设计优先
        5.5.2 设定城市更新单元
        5.5.3 推进综合交通评估
        5.5.4 确认土地用地性质
        5.5.5 明确上位规划边界
        5.5.6 开展更新城市设计
        5.5.7 落实控制规划调整
    5.6 工业遗存更新的操作主体
        5.6.1 主体与过程的关系
        5.6.2 兼容经营与公众参与
    5.7 工业遗存更新的设计进程
        5.7.1 梳理上位条件
        5.7.2 编制建设方案
        5.7.3 推进更新产策
    5.8 工业遗存更新的实施运管
        5.8.1 操作资金构成
        5.8.2 运管团队构成
        5.8.3 工作机制创建
    5.9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建立适当的制度与环境平台
        6.1.1.1 加快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6.1.1.2 统筹工业遗存价值评定机构标准
        6.1.1.3 建立工业遗存弹性再利用评定机制
        6.1.1.4 逐步转变土地治理模式和政策
        6.1.1.5 搭建跨部门协同的管控治理平台
        6.1.1.6 建构适用存量更新的规划审批模式
        6.1.2 选择适当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
        6.1.2.1 选择技术经济和艺术适合的更新手段
        6.1.2.2 鼓励公共空间及场所精神的再造
        6.1.2.3 建立全面的可持续观
        6.1.3 选择适当的产业及实施策略
        6.1.3.1 探索匹配城市能级的更新之路
        6.1.3.2 寻求恰当的引导产业
        6.1.3.3 建构再城市化的融合之路
    6.2 主要创新点
        6.2.1 梳理并集成基于城市过程的多维度协同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
        6.2.2 梳理基于中国国情的全流程工业遗存更新的技术路线
    6.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作者简介及成果

四、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onsteel电弧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白溥.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D]. 梁青艳.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3]基于产业互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 ——以钢银电商为例[D]. 邓桂林.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4]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关键控制算法研究[D]. 薛永杰.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信息溯源研究[D]. 周秀秀.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6]A Report on Transl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ccelerate Energy Transitions[D]. 杜德春.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LF炉精炼合金加料模型和温度预报模型开发与应用[D]. 曹宇轩. 武汉科技大学, 2020
  • [8]河钢唐钢钢材库存管理策略优化研究[D]. 佟文彬. 燕山大学, 2020(01)
  • [9]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D]. 王念.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D]. 薄宏涛. 东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钢厂原料供应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