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 (GC-MS) 确认酸奶中甜蜜素

气相色谱-质谱 (GC-MS) 确认酸奶中甜蜜素

一、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证酸奶中甜蜜素(论文文献综述)

江丰,彭青枝,吴婉琴,黎星,王会霞,张莉,余婷婷[1](2020)在《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衍生产物确证及其转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依托四极杆飞行时间气质联用仪(GC-Q-TOF),证实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衍生产物为环己醇亚硝酸酯。结合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的原理,解释了环己醇亚硝酸酯和环己醇的峰面积之和在气相色谱测定过程中稳定的原因。通过对比酸性环境和脱水处理对衍生产物环己醇亚硝酸酯和环己醇峰面积变化,推断出环己醇亚硝酸酯向环己醇转化的反应机制,为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准确测定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提供了建议措施和理论依据。

杨小琪,黎源倩,邹晓莉[2](2017)在《食品中甜味剂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文中指出目的建立食品中4种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阿斯巴甜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IP-HPLC)测定方法。方法发酵酸奶样经沉淀剂(K[Fe(CN)2]、Zn(Ac)2)沉淀去除蛋白后提取;榨菜样匀质后用蒸馏水浸提;饮料样离心再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上样分析。采用5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甲醇(95∶5,v/v)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205 nm。结果食品中待测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酰磺胺酸钾、糖精钠、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线性范围分别为0.1360μg/ml、0.0760μg/ml、0.1060μg/ml、0.0074.0 mg/ml;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40、0.020、0.030、2.0μg/ml。酸奶、榨菜样品中4种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1%10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6.95%。结论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同时对食品中的4种甜味剂进行分析,本法不需衍生,测定快捷、操作简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江改青[3](2017)在《GC-MS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探讨》文中认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定性定量优势,对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采用正己烷萃取食品中的甜蜜素,样品经过衍生化处理后,经HP-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气相色谱测定甜蜜素,产生两个反应产物。经气质联用法发现峰1的质谱图与环己醇亚硝酸酯质谱图不匹配,峰2为环己醇。但在相同条件下,利用标样自建谱库,将待测样品与自建谱库中的甜蜜素标样检索比对,可完成甜蜜素的定性。由于峰1和峰2的面积和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可根据两峰面积和完成食品中甜蜜素的定量。本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定性准确,精密度高,适用于食品中甜蜜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测定。

蔡惠坚[4](2014)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文中认为水产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平衡性好,成为人们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合理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安全性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可能存在的雌激素、激素类药物、微囊藻毒素和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简单、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一、对水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的现状、限量标准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前处理方法及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并概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意义。二、建立了水产品中雌激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SPE-HPLC-Q-TOF-MS)的检测方法。对固相萃取条件(固相萃取柱、淋洗液、洗脱液等)以及HPLC-Q-TOF-MS检测条件(流动相种类、梯度洗脱条件、柱温、流速、检测模式、Fragmentor、碰撞能等)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七种物质在8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最低检测限为0.5 ng/mL。将该方法用于三种鱼肉样品的分析,三样品中均检出了双酚A和己二烯雌酚,部分样品检出了雌二醇和雌酮。此外,利用二级质谱(MS/MS),推测相应雌激素的裂解途径,为化合物的确证提供依据。三、通过优化液相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了LC-MS/MS法同时测定鱼肉中16种激素药物的残留,方法的检测限均小于5.0μg/L。并成功运用于草鱼样品的分析,检测出草鱼中氢化可的松的残留。四、将nano-flow chip LC系统与Q-TOF-MS相结合,建立了同时分离检测三种微囊藻毒素的新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富集,即可满足限量标准的要求。以5%醋酸铵溶液为提取液,采用超声对样品进行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回收率介于82.8%-120.3%之间,方法可靠。五、采用HPLC-QTOF-MS同时测定4种甜味剂和2种抗氧化剂,检测限为0.25-5.0 ng/mLo以海带丝为样品,测得海带丝中含甜蜜素0.29 g/kg,加标回收率为100.3-104.8%。结合MS/MS的确证功能避免了实际样品的假阳性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郭莹莹[5](2011)在《基于联用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分析与污染物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curity)和质量安全(Food Safety)中,食品质量安全尤其受到关注。近年来,人为违规添加、原料及加工处理不当、生产及贮运环境污染、包装材料等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特点是隐蔽性强,卫生监管者不易察觉。食品质量与生产者的安全意识、生产条件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而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技术是其重要环节。卫生标准是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依据,而检测技术是发现卫生指标量值的手段。当前,我国卫生标准技术体系落后,检测技术的发展滞后于添加物和污染物等的发展。早期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物质,发展食品污染物的灵敏、快速和高通量识别技术是食品卫生研究的重要需求。蒸馏酒和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类特殊食品,其本身的基体特征使得大多数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能够在其中互溶或富集。蒸馏酒的发酵、勾兑过程、油脂的浸出及原料处理、进出口船舶运输、包装材料等都可能造成其质量安全问题。本课题以蒸馏酒和食用油脂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其生产流通环节和食物链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可能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确定相应参数并建立灵敏实用的污染物分析和同时识别方法,提出食品安全预测和优先控制目标,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及标准制订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目的:构建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量或痕量的非食物源成分的检测和识别方法,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物质,提出食品安全质量的模式识别技术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概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方法学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蒸馏酒和食用油脂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为分离手段,结合样品前处理的衍生化技术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与筛选的质谱、串联质谱等检测器联用,引入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微量或痕量成分的高通量检测和识别方法。通过样品间的类聚及类比分析,提出食品安全质量的模式识别技术,获得相应食品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名单。结果:1、建立了HPLC-UV和UPLC-MS-MS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蒸馏酒中的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和阿斯巴甜四种人工合成甜味剂。HPLC-UV检测法安赛蜜和糖精钠在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5和0.999),检出限分别为0.16μg/mL和0.12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2%和96.7%;阿斯巴甜和甜蜜素在10-50μg/mL、100-1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分别为1.24μg/mL和1.2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3%和99.2%。四种物质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下。UPLC-MS-MS法实现了四种人工甜味剂的同时检测,四种甜味剂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17μg/L、0.35μg/L、0.03μg/L和0.17μg/L,平均回收率在75%~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8%以内。与HPLC-UV法相比,UPLC-MS-MS/MRM联用技术具有更快、更强的检测、识别和确认能力。利用所建立的两种方法进行样品检测,部分样品中检出痕量人工合成甜味添加剂。2、利用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蒸馏酒中各主要醛类的分析检测方法,同时以分光光度法进行总醛含量测定。总醛含量以乙醛计,方法在0.020.10mg范围内线性良好。GC-MS法乙醛在1-100 mg/L,其余各种醛在1-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820.999之间,回收率93.9%114.2%。方法选择性好,分辨率高,适合于蒸馏酒中各醛含量的同时分析。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样品中的总醛含量和各主要醛类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了样品中不同种类的醛。3、建立了蒸馏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残留GC-MS检测方法,方法在0.1-2.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在82.8%-9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8%以下,检出限在1.7-40μg/L之间。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对蒸馏酒中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残留和污染监测。将所建立方法应用于样品检测,发现部分样品中检出痕量DIBP、DBP、DBEP、DEHP,建议这四种物质作为优先控制污染物。4、采用HPLC-FD法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聚碳酸酯成型品BPA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BPA在不同模拟浸出液中的迁移特性。方法在0.02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10μg/L,方法回收率9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在6%以内(n=5)。将方法应用于样品分析,两种典型的PC成型品中双酚A含量分别为17.14 mg/kg和46.69mg/kg,在水、20%和65%乙醇中的迁移量分别为0.734~0.684 mg/kg、0.782~1.11 mg/kg、1.84~2.49 mg/kg。提示PC成型品不宜大面积接触含乙醇食品。5、初步建立了蒸馏酒GC-MS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和标识技术;并利用指纹图谱扫描结果结合DPS数据处理软件对蒸馏酒进行了客观分类。该方法可以发现蒸馏酒中存在的异常成分、识别发酵和非发酵成分,可应用于蒸馏酒的防伪识别。6、以HS-SPME-GC-ECD法建立了食用油脂中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1,1,2-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等卤代烃的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0.02-1.4μg/L,回收率介于89%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8.5%以内。本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灵敏度和更低的检测限。适合于检测机构对油脂中痕量卤代烃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7、采用HS-SPME-GC-MS联用建立了食用油脂中3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测定方法。35种VOCs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0.036.84μg/L,加标回收率介于82.4%1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13.4%以内。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适用于油脂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检测。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购食用油和进出口油脂进行了检测。样品中检测出了一些挥发性有机物。甲苯、乙苯、二甲苯、正己烷、正己醛、氯仿等可作为油脂优先控制污染物进行监控;而正戊烷、乙酸乙酯、苯甲醛等为油脂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污染物。结论:采用固相微萃取、衍生化等样品前处理手段,结合多种现代分离手段和分析技术,在本实验室建立了蒸馏酒中可能出现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勾兑及包装污染物等潜在的食品隐患成分的分析识别方法;建立了食用油脂中可能存在的多种挥发性污染物的同时检测技术。并将上述方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得到了验证。引入指纹图谱和类聚分析方法,初步构建了食品安全质量的模式识别技术。根据样品结果提出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议和优先控制污染物指标。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方法学和理论依据。

霍利[6](2010)在《食品中某些有害物质的GC/MS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新方法》文中指出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对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GC/MS和高效毛细管电色谱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章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浊度法检测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方法。样品中加入三氯乙酸水溶液,加热样品至沸腾后自然冷却,使蛋白质充分凝聚、沉降,并提取三聚氰胺。添加回收率在83% - 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 - 3.4%(n=5)。定量限为1 mg/kg。样品的前处理步骤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浊度法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近。方法经济环保,可用于大量牛奶和奶粉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第三章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果蔬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分析方法。试样中残留的苯醚甲环唑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G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方法回收率在78.82% - 94.64%之间,测定低限为:10μg/kg,苯醚甲环唑在0.01 mg/L - 2.5 mg/L(10μg/kg - 250μg/kg)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第四章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蜂蜜中的杀虫脒和双甲脒的含量。用丙酮和正己烷的混合液提取样品中的杀虫脒和双甲脒,净化后检测,在0.010mg/L - 0.2 mg/L(10μg/kg - 200μg/kg)范围内,杀虫脒、双甲脒及其代谢物2,4-二甲基苯胺均符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平均回收率在76.83%-91.35%之间。

洪萍,祝福春,韩见龙[7](2009)在《G/CGC-MS检测食品中甜蜜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崔庆新,王方[8](2009)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添加剂及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列举甜蜜素、甘油、面粉增白剂、克球酚、苏丹红I、三聚氰胺等典型实例,介绍了近年来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食品添加剂及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左海根,占春瑞[9](2009)在《甜酸荞头中甜蜜素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测定甜酸荞头中甜蜜素的方法,甜蜜素被水提取后,在酸性条件下与次氯酸钠定量转化为N,N-二氯环己胺,用正己烷萃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当添加水平为5mg/kg,10mg/kg和20mg/kg时,回收率范围为79.2%9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

王宇[10](2008)在《食品中甜蜜素检测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证酸奶中甜蜜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证酸奶中甜蜜素(论文提纲范文)

(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衍生产物确证及其转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条件
        1.3.1 气相色谱仪条件
        1.3.2 四极杆飞行时间气质联用仪条件
        1.3.3 标准溶液配制
        1.3.4 衍生化产物的鉴别实验
        1.3.5 衍生产物转化实验
        1.3.6 酸性环境对衍生产物峰面积的影响实验
        1.3.7 脱水处理对衍生产物峰面积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衍生化产物的鉴别
    2.2 衍生产物转化实验
    2.3 反应机制推断
        2.3.1 酸性环境对衍生产物峰面积的影响
        2.3.2 脱水处理对衍生产物峰面积的影响
        2.3.3 推断反应机制
3 结论

(2)食品中甜味剂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3 样品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参数优化
        2.1.1 检测波长
        2.1.2 流动相的优化
        2.1.3 色谱柱的平衡
        2.1.4 柱温的优化
    2.2 方法考察及性能指标
        2.2.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2.2 方法精密度
        2.2.3 方法准确度
        2.2.4 方法比对
3 结论

(3)GC-MS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1.2.2 标样制备
        1.2.3 色谱条件
        1.2.4 质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甜蜜素的定性
    2.3 甜蜜素的定量
3 结论

(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激素
        1.2.1 激素的简介
        1.2.2 激素的限量标准
        1.2.3 激素残留的研究进展
    1.3 微囊藻毒素
        1.3.1 微囊藻毒素的简介
        1.3.2 微囊藻毒素的限量标准
        1.3.3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1.4 食品添加剂
        1.4.1 食品添加剂的简介
        1.4.2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5 样品的净化方法
        1.5.1 柱层析技术
        1.5.2 液液萃取技术(LLE)
        1.5.3 固相萃取技术(SPE)
        1.5.3.1 SPE的概述
        1.5.3.2 SPE的装置及分类
        1.5.3.3 SPE流程
        1.5.3.4 SPE的应用
        1.5.4 固相微萃取(SPME)
    1.6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1.6.1 液相色谱
        1.6.1.1 高效液相色谱(HPLC)
        1.6.1.2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1.6.1.3 纳流芯片液相色谱(nano-flow chip LC)
        1.6.2 质谱(MS)
        1.6.2.1 四级杆质谱(Q-MS)
        1.6.2.2 三重四级杆质谱(QqQ-MS)
        1.6.2.3 飞行时间质谱(TOF-MS)
        1.6.2.4 离子阱质谱(IT-MS)
        1.6.3 LC-MS在水产品中的应用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SPE-HPLC-MS测定水产品中雌激素的残留
    摘要
    2.1 引言
    2.2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部分
        2.3.1 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2.3.3 样品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4.1.1 色谱柱的选择
        2.4.1.2 流动相的选择
        2.4.1.3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2.4.1.4 流速的选择
        2.4.2 MS条件的优化
        2.4.2.1 离子源及扫描方式的选择
        2.4.2.2 Fragmentor的选择
        2.4.2.3 雾化气压力的选择
        2.4.2.4 最佳条件下的色谱图
        2.4.3 质谱解析
        2.4.3.1 一级质谱信息
        2.4.3.2 MS/MS条件的优化
        2.4.3.3 雌激素结构断裂推断
        2.4.4 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确证
        2.4.4.1 工作曲线的绘制
        2.4.4.2 精密度实验
        2.4.5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2.4.5.1 SPE柱的选择
        2.4.5.2 淋洗液的优化
        2.4.5.3 洗脱液的优化
        2.4.6 回收率实验及实际样品的分析
    2.5 结论
第三章 LC-MS/MS法测定鱼肉中16种激素药物的残留
    摘要
    3.1 引言
    3.2 试剂及仪器设备
        3.2.1 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的配制
        3.3.2 液相色谱和质谱条件
        3.3.3 样品前处理
        3.3.4 工作曲线的绘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3.4.1.1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3.4.1.2 流动相的优化
        3.4.2 质谱条件的优化
        3.4.2.1 电离模式的选择
        3.4.2.2 子离子和碰撞能的优化
        3.4.2.3 质谱其他参数的优化
        3.4.3 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确证
        3.4.3.1 工作曲线的绘制
        3.4.3.2 精密度实验
        3.4.4 实际样品分析
        3.4.5 回收率实验
    3.5 结论
第四章 nano-flow chip LC-MS用于水产品中三种微囊藻毒素的同时测定
    摘要
    4.1 引言
    4.2 试剂及仪器设备
        4.2.1 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的配制
        4.3.2 nano-flow chip LC条件
        4.3.3 质谱条件
        4.3.4 水产品的处理
        4.3.5 工作曲线的绘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样品溶剂的选择
        4.4.2 上样体积的选择
        4.4.3 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4.4.3.1 流动相的优化
        4.4.3.2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4.4.4 质谱条件的选择
        4.4.5 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确证
        4.4.5.1 工作曲线的绘制
        4.4.5.2 精密度实验
        4.4.6 水产品的分析及加标回收率实验
    4.5 结论
第五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甜味剂和抗氧化剂
    摘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溶液的配制和工作曲线的绘制
        5.2.3 样品前处理
        5.2.4 色谱-质谱条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5.3.1.1 色谱柱的选择
        5.3.1.2 流动相的优化
        5.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5.3.3 检测体系的建立与方法确证
        5.3.3.1 工作曲线的绘制
        5.3.3.2 精密度实验
        5.3.4 实际样品分析
        5.3.4.1 样品提取液的优化
        5.3.4.2 样品分析
        5.3.4.3 检出组分的二级质谱确证
        5.3.5 回收率实验
    5.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基于联用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分析与污染物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蒸馏酒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 UPLC-MS-MS 联用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二硝基苯肼衍生-GC-MS法用于蒸馏酒中醛类分析和识别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蒸馏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GC-MS同时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HPLC-FD法研究酒用包装材料中双酚A迁移特征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蒸馏酒品质的GC-MS扫描及化学模式识别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食用油脂中挥发性卤代烃的HS-SPME-GC-ECD联用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七章 油脂中多种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与识别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文章
致谢

(6)食品中某些有害物质的GC/MS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气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1.1 常规气相色谱法
        1.1.2 顶空气相色谱法
        1.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2 液相色谱-质谱质联用技术
    1.3 高效毛细管电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4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分析研究
        1.4.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1.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1.4.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第2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浊度法检测牛奶和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浊度法电泳条件的优化
        2.3.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2.3.3 标准曲线
        2.3.4 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试验
    2.4 结论
第3章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苯醚甲环唑残留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条件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提取条件的选择
        3.3.2 净化方法的选择
        3.3.3 质谱条件的优化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测定低限
        3.3.4 回收率和精密度
    3.4 结论
第4章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蜂蜜中杀虫脒和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条件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提取条件的选择
        4.3.2 净化方法的选择
        4.3.3 质谱条件的优化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测定低限
        4.3.4 回收率和精密度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G/CGC-MS检测食品中甜蜜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提取
2 样品净化
    2.1 含蛋白质、脂肪样品净化
        2.1.1 沉淀剂净化
        2.1.2 膜透析净化
        2.1.3 蛋白变性净化
        2.1.4 分步净化
    2.2 含酒精性食品的处理
3 亚硝化衍生
4 萃取剂的选择
5 色谱柱的选择
6 标准曲线制作
7 气相及质谱检测
8 顶空分析
9 次氯酸钠衍生分析
10 总结及展望

(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添加剂及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1.1 甜味剂的分析
    1.2 面粉增白剂的测定
2 食品中的毒物分析
    2.1 克球酚的分析
    2.2 苏丹红的分析
    2.3 三聚氰胺的分析
3 其他

(9)甜酸荞头中甜蜜素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和试剂
        1.1.1 仪器设备
        1.1.2 试剂
    1.2 检测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
        1.2.2 仪器参数
        1) 气相条件
        2) 质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前处理的选择
    2.2 质谱条件的选择
    2. 3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2. 4 准确度与精密度
    2.5 实验样品的检测
3 结论

(10)食品中甜蜜素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比色法和薄层层析法
2 气相色谱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
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确证

四、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证酸奶中甜蜜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衍生产物确证及其转化机制研究[J]. 江丰,彭青枝,吴婉琴,黎星,王会霞,张莉,余婷婷. 食品科技, 2020(09)
  • [2]食品中甜味剂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杨小琪,黎源倩,邹晓莉.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2)
  • [3]GC-MS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探讨[J]. 江改青. 现代食品, 2017(15)
  • [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D]. 蔡惠坚. 福州大学, 2014(09)
  • [5]基于联用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分析与污染物识别研究[D]. 郭莹莹. 南京医科大学, 2011(10)
  • [6]食品中某些有害物质的GC/MS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新方法[D]. 霍利. 河北大学, 2010(11)
  • [7]G/CGC-MS检测食品中甜蜜素的研究进展[J]. 洪萍,祝福春,韩见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12)
  • [8]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添加剂及毒物分析中的应用[J]. 崔庆新,王方.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9]甜酸荞头中甜蜜素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J]. 左海根,占春瑞.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09(02)
  • [10]食品中甜蜜素检测的研究进展[J]. 王宇. 职业与健康, 2008(14)

标签:;  ;  ;  ;  ;  

气相色谱-质谱 (GC-MS) 确认酸奶中甜蜜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