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黄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陈耀兵,刘汉蓁,郑小江,袁兵武[1](2019)在《山桐子林下套种黄秋葵田间试验》文中指出选取5个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品种,分别在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林下开展套种试验,分析比较其生长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黄秋葵品种,其生育期、形态特征表现不同,单位面积产量存在显着差异。绿箭和五福产量最高,最适合在山桐子林下套种。

吴剑南,马培芳,张桂兰[2](2018)在《黄秋葵5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黄秋葵是属于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秋葵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由果胶与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等。近几年作为特色蔬菜开发品种,随着产量上升,面积增加,虫害问题也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可导致植株死亡。笔者就美洲斑潜蝇、蚜虫、斜纹夜蛾、叶螨、蚂蚁等5种经常危害黄秋葵的害虫进行了调查,总结其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代惠芳[3](2018)在《甘州区秋葵春露地栽培技术》文中提出从播种育苗的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栽培田管理的施肥起垄、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甘州区秋葵春露地栽培技术。

辛松林[4](2018)在《‘川秋葵1号’主要品质形成影响因子及采后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川秋葵1号’为试材,通过观察其商品品质、食用品质、功能性成分和抗逆性在不同采收期的变化,研究其品质形成规律、影响因子及其保鲜调控技术,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时间秋葵商品品质、食用品质、功能性成分和抗逆性变化特点,分析了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变化趋势,确定了最佳采收时间为花后49 d,最适采摘长度约为5.010.5 cm。在最佳采收期内,秋葵的商品品质较优;食用品质感官评价优于(或接近)其他采收时间;功能性成分中类黄酮、原果胶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最佳采收期内;抗逆性品质主要表现为PAL、C4H、4CL、POD等抗性酶在最佳采收期内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对采后病原菌侵染后的秋葵商品品质和抗逆性影响开展研究,分离了侵染采后秋葵的主要病害,鉴定出腐皮链孢霉菌(Fusarium solani)为主要致病菌,PD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菌落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在28℃、pH 7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株对NaCl比较敏感,对碳源的适应性比较强,不同氮源对菌株生长影响极显着。将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果荚上,发现4CL、POD、PPO、PAL等抗性酶在整个腐皮链孢霉菌侵染阶段抗逆性持续增高。分别采用植物激素(水杨酸)、涂膜剂(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1-MCP)作为保鲜剂对秋葵进行采后保鲜调控研究,发现水杨酸处理对于减缓失重率和维持硬度具有较好的效果;1-MCP处理对呼吸强度的抑制相对较好;壳聚糖处理对于抑制O2-产生速率、降低细胞膜渗透率、MDA含量和减缓Vc损失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保鲜剂进行筛选、优化、复配,研究了保鲜剂对采后秋葵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控温贮藏和气调贮藏技术研究秋葵采后贮藏效果,4℃贮藏条件抑制呼吸强度效果较好,10℃贮藏条件对于硬度、Vc含量、纤维素含量、MDA含量、细胞膜渗透率等指标的保鲜效果较好。进一步确定了1-甲基环丙烯和壳聚糖复配处理,10℃温度条件,5%O2+7.5%CO2气体贮藏条件为最优条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常温下不同货架期的秋葵果实进行转录组研究,对提取的秋葵果实总RNA进行数据质控、测序、评估,获得货架期不同时间点的原始reads片段和核苷酸序列信息,获取大量可识别的序列信息及目标通路。利用测序结果,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GO/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 d vs 2 d、2 d vs 3 d、3 d vs 4 d差异表达基因8040个、6670个、712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数分别为3207个、3150个、3913个,下调表达基因数分别为4833个、3520个、3216个。GO富集分析共映射5804个term,其中分子功能1513个,细胞组分555个,生物过程3731个。KEGG pathway分析,分别获得1 d vs 2 d、2 d vs 3 d、3 d vs 4 d极显着(p≤0.01)富集通路23条、28条、48条,并在木质素合成途径中注释成功15种酶和42个酶作用位点。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秋葵果实生长、成熟、衰老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阐明了采后秋葵果实品质劣变的影响因子,优化了秋葵采后品质控制技术,为今后在秋葵的贮藏、保鲜、品质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方法,并为今后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瑞芬[5](2017)在《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黄秋葵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疫病、蚜虫、蚂蚁、棉铃虫、卷叶螟等。本文介绍其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防治方法,包括无公害农药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以达到控制病虫害、保护环境、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朱新明,韩晓梅,何军红,汪来田,范涛,孙向春[6](2016)在《8个秋葵品种在酒泉市日光温室的引种观察初报》文中研究指明在酒泉市日光温室内,对引进的8个秋葵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结果表明,8个秋葵品种在酒泉市日光温室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酒引5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3 250.00 kg/hm2;酒引7号、酒引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21 104.17、21 020.83 kg/hm2。综合考虑认为,酒引5号、酒引7号、酒引4号这3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表现好,适宜在酒泉市日光温室推广种植。

徐千惠[7](2016)在《辽宁省蔬菜病毒病调查与鉴定》文中指出蔬菜病毒病是困扰蔬菜种植业的一大难题,无论是露地种植还是保护地栽培,病毒病都是制约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病的发生会造成蔬菜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目前,辽宁省蔬菜病毒病系统性研究仍不完善,对病毒病的常发种类、分布特点、发生趋势还尚不明确,对一些在市场上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兴蔬菜病毒病研究存在空白,对一些可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病毒还应继续关注。鉴于以上方面,本文对辽宁省蔬菜常发病毒进行了普查,对可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病毒和近年来的新兴蔬菜病毒病进行了鉴定以明确病毒种类,为日后蔬菜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借鉴作用。1.针对辽宁地区主要蔬菜病毒进行普查,明确了我省蔬菜病毒病的分布特点、危害情况和病毒种类。2015年,在辽宁省采集茄科(番茄、辣椒)、葫芦科(黄瓜)、豆科(菜豆)、锦葵科(黄秋葵)、伞形科(三叶芹)等常见蔬菜类、保健蔬菜类和山野菜类多个蔬菜品种。使用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 BBW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的单克隆抗体,采用Dot-ELISA方法对常见蔬菜病毒病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茄科样品主要检测TMV、CMV、PVY、BBWV、TSWV等病毒种类;豆科样品主要检测BBWV、TSWV等种类;葫芦科样品主要检测CMV、CGMMV等种类。常见蔬菜病毒病普查在辽宁省铁岭、锦州、新民、海城、凤城等五个地区22个乡镇共采集样品664份,包括常规蔬菜样品634份和重点调查的蔬菜样品30份。常规蔬菜共检测出117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8%。其中,TMV、CMV、PVY、BBWV、TSWV均有检出,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1.2%、9%、2.8%、2.4%和0.9%,CGMMV在各地均未检出。从各科作物来看,茄科作物检出率较高为26.3%,葫芦科、豆科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3%。从各地区病毒发生情况来看,凤城地区蔬菜病毒种类较多,发生较重。此次调查中有12份样品被检测出有复合侵染的现象,占总检出率的1.9%,分别为TMV+CMV、TMV+BBWV、TMV+CMV+BBWV+TSWV的复合侵染。调查过程中,对曾为番茄产业带来毁灭性灾害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和在辽宁省有持续蔓延、扩增的趋势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进行重点调查;同时也针对保健类蔬菜黄秋葵和山野菜三叶芹上病毒病进行鉴定,以明确其病毒种类和变异情况,为日后该类蔬菜病毒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借鉴作用。2.针对辽宁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分子鉴定,明确了TYLCV的发生情况。在辽宁省新民、海城、锦州、沈阳、铁岭、凤城、阜新等地采样,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TYLCV的检测。针对在海城采集到的TYLCV样品选用背靠背引物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经分离纯化、载体连接、序列测定后分析结果表明TYLCV海城分离物与山东TYLCV-SDCL (JQ038240.1)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35%,基本无变异情况。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其他国内、国外分离物同属一支可能拥有相同进化祖先。3.对在辽宁地区有加重趋势的PMMoV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检测中根据鉴别寄主反应症状:在心叶烟、三生烟、普通烟上产生枯斑,在苋色藜上产生褪绿斑点,初步判断为PMMoV侵染所致;经DAS-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均为PMMoV;克隆获得PMMoV CP区域基因序列,通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后表明辣椒PMMoV辽宁分离物与河北保定PMMoV-BD (HQ699079)同源性最高为99.79%,且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同属一支。4.对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保健蔬菜黄秋葵和山野菜三叶芹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结果表明黄秋葵、三叶芹上病毒在普通烟、苋色藜和千日红等指示植物上显症,根据症状初步判断为由TMV侵染所致。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三叶芹病样结果为阳性,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病毒种类。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两者病样均为TMV侵染,通过克隆TMV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黄秋葵TMV分离物与云南昆明(HE818410.1)TMV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为100%,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同出一支;三叶芹TMV分离物与贵州(HE818450.1)和云南昆明(HE818410.1)的分离物同源性相同为99.84%,并且在进化树也属于同一分支。

庞晓燕[8](2016)在《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评价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筛选出了具有显着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并测定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危害果树和蔬菜的蚜虫及叶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药效,表明了三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增效剂效果明显:(1)采用盆栽培养法,对7种作物进行敏感性评定,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小麦、高粱、黄瓜、辣椒、豇豆、小白菜安全,但4.5%XAP、GTW水乳剂对西红柿有轻微的急性药害,三种水乳剂对7种作物株高抑制率均≤5.0%;四硅氧烷对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的增效作用最为显着,对4.5%XAP水乳剂、4.5%GTW水乳剂、4.5%ANX水乳剂的增效倍数分别为60.1倍,63.3倍,86.5倍。(2)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LC50分别为0.034 mg/kg,0.233 mg/kg和0.263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增效倍数为34倍。4.5%GTW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效最高,75 mg/kg和150 mg/kg三个浓度的最佳防效分别为57.92%,67.97%,71.79%;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田间防效为83.63%。(3)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LC50分别为0.444 mg/kg、1.248 mg/kg和,0.24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为9.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效均较低,仅4.5%GTW水乳剂150mg/kg防效最高,达63.33%,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2.28%。(4)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LC50分别为48.131mg/kg、51.731 mg/kg和42.534 mg/kg。四硅氧烷对4.5%GTW水乳剂增效作用显着,增效倍数为9.7倍。三种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均低于50%。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12.263mg/kg、18.392 mg/kg和27.40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GTW水乳剂具有较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6.5倍和8.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田间防效均低于55.01%。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310.711mg/kg、318.553 mg/kg和322.678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达4.1倍。三种水乳剂对危害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田间防效低于51.47%。(5)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棉蚜LC50分别为0.556 mg/kg、0.321mg/kg和0.54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ANX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分别为4.3倍和4.0倍。4.5%ANX水乳剂对棉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达70.02%,四硅氧烷增效剂处理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1.26%。4.5%XAP、GTW、ANX水乳剂,对桃蚜LC50分别为0.729 mg/kg,1.097 mg/kg,0.41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起到了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为9.0倍。4.5%XAP水乳剂对桃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为71.61%,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达84.40%。

杨颜颜[9](2016)在《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微生物,被感染的宿主植物不表现出外在病症,但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芽孢杆菌SZ5和荧光假单胞菌DLJ1分别来源于柿子和辣椒果实,前期研究显示它们能够促进非宿主植物番茄植株生长和抗性提高。是否这两株菌株不仅能促进茄科植物生长和抗性提高,还能够广谱性地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和抗性提高。鉴于此,本论文以油菜、小麦以及拟南芥等多种植物为材料,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轻度胁迫的抗性以及生长菌剂的使用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两株菌剂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种子萌发前预处理时,两菌悬液对油菜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显着影响,但两者的发酵液中,尤其SZ5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某种减缓种子萌发的物质;对萌发苗生长而言,DLJ1发酵液种子萌发前预处理使油菜下胚轴长、根系表面积和子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大53.8%、39.4%和77.3%,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Z5菌剂的促生作用相对较小。萌发后处理时,DLJ1的促生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油菜下胚轴的伸长上,且促生效果较萌发前处理显着减弱,而SZ5则表现出抑制根系生长的作用。两株菌剂对油菜和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可能与其ACC脱氨酶活性相关。而DLJ1能够产生铁载体则可能在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Fe素,以及后续的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从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上起着一定作用。DLJ1菌剂在促生和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上可能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两株内生菌均能在油菜幼苗中定殖。正常生长条件下,随着菌剂预处理后的时间的延长,其对油菜的促生效应逐渐减弱消失。但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仍能提高其对轻度Cd胁迫和渗透胁迫的抗性。具体表现在:在Cd及PEG渗透胁迫处理下,DLJ1处理组单株鲜重分别下降4.1%和6.4%,对照组鲜重则分别下降17.4%和15.9%;菌剂,尤其是DLJ1处理组的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的提高、黄酮类物质合成关键酶PAL活性的提高。这些结果提示,不仅两菌剂产生的ACC脱氨酶可能在抑制逆境胁迫下乙烯生成减轻胁迫效应中起着一定作用,两菌剂还可能主要通过ISR途径提高植物体内总黄酮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油菜的综合抗性;从而最终表现为轻度Cd和渗透胁迫下油菜植株鲜重的维持。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平板对峙实验显示:核盘菌对SZ5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LJ1对核盘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不是接触性抑制,也不是DLJ1释放某种抑制核盘菌生长的物质。进一步的实验证明,DLJ1在低Fe环境下,通过铁载体竞争Fe素,致使核盘菌缺乏Fe素而导致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结果提示DLJ1菌可能在油菜菌核病的控制上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虽然DLJ1和SZ5菌悬液对油菜与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抗性产生明显影响,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和小麦的生长和对轻度逆境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小。两干粉菌剂对油菜、小麦、荠菜、黄秋葵、土人参和冬葵等不同种属的植物的萌发、生长和对不同逆境抗性的作用效果不一。两干粉菌剂对拟南芥的生长没有促生作用,也没有提高拟南芥对自然干旱胁迫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制作的干粉菌剂与新鲜菌剂效果不同,生长用菌剂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两菌剂虽然对油菜有显着作用,但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尚有待一一检测;两菌剂是否对拟南芥有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实验所用两株植物内生菌的新鲜发酵液浸种处理,可以抑制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促进萌发苗生长,且DLJ1的作用更显着;两菌株均可在油菜体内定殖,可以缓解CdCl2和PEG对油菜造成的轻度非生物胁迫。以上促生作用可能与菌剂能够产生ACC脱氨酶有关,而菌剂也可能通过ISR提高植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提高植物的综合抗性。DLJ1还可以螯合Fe素而抑制油菜核盘菌生长,提示其在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中的潜在作用。利用奶粉制作的干粉菌剂尚未发现有类似新鲜菌剂的功效,菌剂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剂型仍待进一步检测确定。

高玲,刘迪发,徐丽[10](2014)在《黄秋葵研究进展与前景》文中提出通过查阅国内外黄秋葵大量的研究,概述了黄秋葵资源、育种、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快速繁殖技术、种子生理等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为深入开展黄秋葵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二、黄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山桐子林下套种黄秋葵田间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区组设计
        1.3.2 主要栽培措施
        1.3.3 结果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黄秋葵的生育期
    2.2 黄秋葵主要形态特征特性
    2.3 各品种黄秋葵产量性状比较
3 小结

(2)黄秋葵5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美洲斑潜蝇
    1.1 危害症状
    1.2 发生规律
    1.3 防治方法
        1.3.1 严格检疫
        1.3.2 农业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性诱剂防治
        1.3.5 物理防治
        1.3.6 化学防治
2 蚜虫
    2.1 危害症状
    2.2 发生规律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
        2.3.2 生物防治
        2.3.3 物理防治
        2.3.4 药剂防治
3 斜纹夜蛾
    3.1 危害症状
    3.2 发生规律
    3.3 防治方法
        3.3.1 物理防治
        3.3.2 药剂防治
4 叶螨
    4.1 危害症状
    4.2 发生规律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
        4.3.2 生物防治
        4.3.3 物理防治
        4.3.4化学防治
5 蚂蚁
    5.1 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5.2 防治方法

(3)甘州区秋葵春露地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播种育苗
    1.1 品种选择
    1.2 育苗
    1.3 苗期管理
2 栽培田管理
    2.1 施肥起垄
    2.2 定植
    2.3 肥水管理
        2.3.1 浇水
        2.3.2 追肥
    2.4 病虫防治害
3 采收

(4)‘川秋葵1号’主要品质形成影响因子及采后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秋葵植物学分类及特征
    1.3 秋葵资源分布及产量
    1.4 秋葵商品品质及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1.5 木质素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及其形成途径研究进展
    1.6 秋葵采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1.7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生长过程秋葵品质形成及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秋葵采收期的确定
        2.1.3 不同采收期对秋葵品质的影响
        2.1.4 不同采收期与秋葵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采收期对秋葵商品品质的影响
        2.2.2 不同采收期对秋葵食用品质的影响
        2.2.3 不同采收期对秋葵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2.2.4 不同采收期对秋葵抗逆性的影响
        2.2.5 不同采收期与秋葵品质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秋葵采后主要病原菌及其对秋葵抗逆性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菌种分离纯化及回接
        3.1.3 病原菌鉴定
        3.1.4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3.1.5 病原菌侵染对秋葵果实抗逆性的影响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种分离纯化及回接
        3.2.2 病原菌鉴定
        3.2.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3.2.4 病原菌侵染对秋葵果实抗逆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采后商品货架期的秋葵转录组构建及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1.3 TotalRNA提取
        4.1.4 转录组测序流程
        4.1.5 分析流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测序质量评估及质控
        4.2.2 数据质控
        4.2.3 转录本拼接
        4.2.4 Unigene在不同数据库功能注释
        4.2.5 GO注释
        4.2.6 KEGG注释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苯丙氨酸途径差异基因表达及木质化调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基因覆盖度分析
        5.1.4 表达量统计及样本间聚类分析
        5.1.5 差异表达分析
        5.1.6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5.1.7 GO富集分析
        5.1.8 KEGG富集分析
        5.1.9 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数据统计
        5.2.2 基因覆盖度统计
        5.2.3 样本间相关性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
        5.2.5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5.2.6 共表达基因筛选与分析
        5.2.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5.2.8 TopGO有向无环图分析
        5.2.9 差异基因pathway分析
        5.2.10 木质素合成途径及基因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秋葵采后品质调控技术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主要试剂
        6.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6.1.4 不同处理对采后秋葵保鲜效果的影响
        6.1.5 复配保鲜剂对采后秋葵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6.1.6 控温贮藏对秋葵果实品质的影响
        6.1.7 气调贮藏对秋葵品质的影响
        6.1.8 指标测定
        6.1.9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水杨酸、壳聚糖、1-MCP对采后秋葵保鲜效果影响
        6.2.2 复配保鲜剂对采后秋葵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6.2.3 控温贮藏对秋葵果实品质的影响
        6.2.4 气调贮藏对秋葵品质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
    1.1 病毒病
        1.1.1 发病规律。
        1.1.2 防治办法。
    1.2 疫病
        1.2.1 发病规律。
        1.2.2 防治方法。
2 虫害
    2.1 蚜虫
        2.1.1 发生规律。
        2.1.2 防治方法。
    2.2 蚂蚁
    2.3 棉铃虫
    2.4 卷叶螟
3 结语

(6)8个秋葵品种在酒泉市日光温室的引种观察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植物学性状
    2.3 果实性状
    2.4 产量
3 结论

(7)辽宁省蔬菜病毒病调查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蔬菜病毒病研究进展
    1.1 茄科蔬菜病毒病研究概况
        1.1.1 番茄
        1.1.2 辣椒
    1.2 葫芦科蔬菜病毒病研究概况
        1.2.1 黄瓜
        1.2.2 南瓜
    1.3 豆科蔬菜病毒病研究概况
        1.3.1 菜豆
        1.3.2 蚕豆
    1.4 锦葵科蔬菜病毒病研究概况
        1.4.1 黄秋葵
    1.5 伞形科病毒病研究概况
        1.5.1 三叶芹
    1.6 小结
第二章 辽宁蔬菜病毒病调查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
        2.1.2 调查对象
        2.1.3 调查地点
        2.1.4 检测方法
    2.2 样品信息
        2.2.1 样品采集时间、种类及地理信息
        2.2.2 样品数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番茄病毒病检测情况
        2.3.2 辣椒病毒病检测情况
        2.3.3 菜豆病毒病检测情况
        2.3.4 黄瓜病毒病检测情况
        2.3.5 辽宁省蔬菜病毒病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
第三章 部分蔬菜病毒分离物鉴定及序列分析
    3.1 材料
        3.1.1 毒源
        3.1.2 菌株和试剂
        3.1.3 仪器
    3.2 方法
        3.2.1 植物总DNA的提取
        3.2.2 植物总RNA的提取
        3.2.3 反转录
        3.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5 DNA及RNA的检测
        3.2.6 PCR扩增
        3.2.7 扩增TYLCV DNA-A分子全长
        3.2.8 分子克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番茄TYLCV结果与分析
        3.3.2 辣椒PMMoV结果与分析
        3.3.3 黄秋葵TMV结果与分析
        3.3.4 三叶芹TMV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辽宁省蔬菜病毒病调查
    4.2 番茄TYLCV的分离物
    4.3 辣椒PMMoV的分离物
    4.4 黄秋葵TMV的分离物
    4.5 三叶芹TMV的分离物
参考文献
致谢

(8)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源农药的起源及活性成分
    1.2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
    1.3 水乳剂的概述
    1.4 增效剂
    1.5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两种危害蔬菜蚜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7.2 三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3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4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5 三种植物水乳剂提取物对两种危害蔬菜的蚜虫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1.2 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1.2.1 促进植物生长
        1.2.1.1 IAA
        1.2.1.2 铁载体
        1.2.1.3 联合固氮
        1.2.1.4 溶磷
        1.2.2 提高植物对不利自然条件的抗性
        1.2.2.1 常见非生物胁迫及其危害
        1.2.2.2 常见生物胁迫及其危害
        1.2.2.3 内生菌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2.1 菌剂处理液
        2.1.2.2 菌剂处理
        2.1.2.3 ACC脱氨酶活性检测
        2.1.2.4 IAA定性检测
        2.1.2.5 铁载体的定性检测
        2.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剂处理对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2.1.1 萌发前处理
        2.2.1.2 萌发后处理
        2.2.2 促生机制初步分析
    2.3 结论
第3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不同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菌悬液的制备
        3.1.3 萌发与处理
        3.1.3.1 CdCl2胁迫
        3.1.3.2 PEG渗透胁迫
        3.1.4 检测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广谱定殖能力的测定
        3.2.2 菌剂处理对油菜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3.2.3 SZ5和DLJ1菌剂预处理对CdCl2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3.2.3.1 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2.3.2 对油菜光合指标的影响
        3.2.3.3 对油菜氧化伤害与抗氧化保护系统活性的影响
        3.2.4 SZ5和DLJ1菌剂预处理对渗透胁迫下油菜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2.4.1 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2.4.2 对油菜代谢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菌核病的潜在防治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菌剂处理液
        4.1.3 DLJ1和SZ5菌对核盘菌的平板拮抗测定
        4.1.4 DLJ1发酵液上清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4.1.5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LJ1和SZ5菌对核盘菌的平板拮抗测定
        4.2.2 Fe素在DLJ1抑制油菜核盘菌生长中的作用
    4.3 小结
第5章 SZ5和DLJ1干粉菌剂处理对逆境胁迫下多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2.1 干粉菌剂与菌剂处理液制备
        5.1.2.2 逆境胁迫模拟
        5.1.2.3 菌剂处理
        5.1.3 统计与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SZ5和DLJ1菌剂处理对盐胁迫和重金属Cd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2 菌剂处理对盐胁迫和重金属Cd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菌剂处理对重金属Cd胁迫下荠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5.2.4 菌剂处理对NaCl胁迫下黄秋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5 菌剂处理对模拟酸雨下土人参和冬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5.2.6 干粉菌剂处理对拟南芥的影响
        5.2.6.1 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5.2.6.2 对拟南芥光合参数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黄秋葵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2 黄秋葵制种及引种选育研究
3 黄秋葵植物学特性
4 黄秋葵栽培技术研究
    4.1 露地栽培技术研究
    4.2 棚室、日光温室、容器栽培技术研究
5 黄秋葵应用价值研究概况
    5.1 黄秋葵营养功效及食用价值研究
    5.2 黄秋葵药用价值研究
    5.3 黄秋葵观赏价值及其他经济价值研究
6 黄秋葵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7 种子特性研究
8 研究前景分析

四、黄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山桐子林下套种黄秋葵田间试验[J]. 陈耀兵,刘汉蓁,郑小江,袁兵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19(13)
  • [2]黄秋葵5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吴剑南,马培芳,张桂兰. 中国瓜菜, 2018(07)
  • [3]甘州区秋葵春露地栽培技术[J]. 代惠芳. 甘肃科技, 2018(09)
  • [4]‘川秋葵1号’主要品质形成影响因子及采后调控技术研究[D]. 辛松林.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5]黄秋葵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 李瑞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6)
  • [6]8个秋葵品种在酒泉市日光温室的引种观察初报[J]. 朱新明,韩晓梅,何军红,汪来田,范涛,孙向春.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8)
  • [7]辽宁省蔬菜病毒病调查与鉴定[D]. 徐千惠.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8]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D]. 庞晓燕.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9]两株植物内生菌DLJ1和SZ5的促生作用分析[D]. 杨颜颜.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2)
  • [10]黄秋葵研究进展与前景[J]. 高玲,刘迪发,徐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14(11)

标签:;  ;  ;  ;  ;  

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