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飞跃的内在障碍与对策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飞跃的内在障碍与对策

一、中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内部障碍与对策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睿[1](2020)在《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更迭速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不能较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购战略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高技术企业更加注重运用并购整合外部资源,在短时间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增强企业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快速实现技术升级。此时,高技术企业并购战略的重点不再仅仅是获取资金、渠道、市场或有形资产,而是有针对性地获取关键技术等知识资源和经验。这种以获取更先进核心技术为目标的技术获取型并购,成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实现技术跨越和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遵循“战略-能力-绩效”的逻辑思路,进一步探讨技术并购战略的事后效应,揭示技术并购的影响路径。主要解决的问题有:技术并购究竟能否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什么?高技术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政府补助的影响?技术并购的创新效果是否会受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研究模型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本文以2010年-2015年A股市场的高技术企业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通过国泰安数据库、同花顺数据库等共搜集整理392家企业926起并购事件。运用实证分析法,得到以下结论:(1)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技术并购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但在发挥作用的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2)技术并购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3)在技术并购过程中,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4)高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实施技术并购战略产生的创新效应有所差异。本文的贡献在于:(1)拓展技术并购的研究视角。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技术并购的影响路径,对其内在机制的研究较为模糊。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并购战略作用于创新绩效的中介因素,加深战略与创新管理方面的研究。(2)丰富技术并购的研究内容。本文将高技术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区分,探究不同发展阶段中技术并购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弥补现有文献大多着眼于静态层面而忽略企业发展阶段的不足,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参考。

倪嘉成[2](2020)在《制度复杂性视角下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渐表现为对高新技术制高点的争夺。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也越来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并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高新技术也是国家提升自身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致力于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产业竞争力。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技术创业活动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在中国的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基于本地利益而采取相关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形成了区域市场分割问题。这种出于地方利益的制度诉求与国家整体层面的制度要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构成了一种纵向制度复杂性,可能成为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活动产生抑制作用的内在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这种制度复杂性视角,使用2002-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的区域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为推动技术创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有益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商品市场分割对地区技术创业存在显着的抑制作用,在商品市场分割程度越高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需求市场受到的限制越严重,高投入与高风险的创新活动难以获得收益补偿,从而不利于技术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深入的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商品市场分割阻碍了附着于商品上的产品理念与技术知识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和传播,导致知识溢出创业机制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商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关系在东、中部地区得到体现,而企业家精神则能够有效缓和制度复杂性压力,减轻商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消极作用。第二,资本品市场分割对地区技术创业有着显着的负面作用,资本品市场分割程度越高,表明地方部门的资本管制和资源配置能力越强,从而更容易导致产业资源错配以及企业家的寻租活动,抑制了创新与技术创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品市场分割阻隔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使得技术和知识难以通过投资活动得到溢出和扩散,不利于技术创业机会向商业价值转化的实现。此外,资本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负向影响不存在显着的空间异质性,这一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地区未能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可以有效地调和这种负面联系。第三,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也产生了显着的抑制效果,更高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体现了地区间人才流动的阻隔,使得地区难以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本实现对技术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进一步的中介机制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知识溢出,使得具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难以在地区之间流动,进而抑制了知识的传递以及技术创业机会的开发与实现。同时,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负面作用在西部地区得到了体现,而地区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之间起到缓和作用。本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第一,揭示了制度环境中同一制度逻辑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冲突如何影响组织活动,为制度复杂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第二,首次将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问题纳入制度理论体系,厘清了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活动影响的作用机制,为中国情境下的技术创业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见和研究视角。第三,通过揭示知识溢出的中介机制以及经济地区和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机制,为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设计者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区域技术创业水平提供着力点与实现路径。

李琳[3](2019)在《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开始进入加速推进的全面转型重要发展阶段。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矢志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然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突然加剧了贸易摩擦,使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面临诸多限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确应对贸易摩擦,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方式,走出一条持续创新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从国际贸易视角对贸易摩擦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表明,贸易摩擦通过FDI、OFDI、IPR以及贸易进出口活动中的各类效应对模仿再创新、原始创新产生影响,继而作用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1997-2016年现状数据,论文分析发现当前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贸易摩擦愈发严重使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受极大影响;产业内重引进轻吸收的现象依然存在;尖端制造业投入产出低、经济效益转化能力不足等。进一步,论文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与贸易摩擦、技术来源、研发投入为变量分别建立2个时间序列函数,在VAR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贸易摩擦的加强对自主创新产出存在抑制作用。第二,技术引进的增加不利于提升创新产出,技术购买则对创新产出有着促进作用;全时人员当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可以显着提升新销售收入。第三,贸易摩擦可以刺激高技术产业的国外技术引进,挤出国内技术购买;原始创新各项投入对贸易摩擦有较强的长期负向响应。最后,论文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对贸易摩擦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条实现路径:一是化解贸易摩擦与解决研发经费困境的实现路径,即加强收益反馈与规模效益,提取新的研发经费;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高技术中小企业有效融资。二是防范贸易摩擦与推进模仿再创新的实现路径,即调整技术来源渠道,加强吸收消化能力;转变投入重点,以“再创新”为核心。三是规避贸易摩擦与加快知识产权形成的实现路径,即吸引研发技术人员,推动知识产权形成;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培育自主核心产品。

胡畔[4](2017)在《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学习和能力提升,不断缩小技术差距,甚至实现技术跨越,走向国际技术前沿。然后更多的本土企业仍处于模仿创新阶段,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并实现技术跨越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表明,开放式资源利用和跨界知识获取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动荡性环境下,组织内外资源择取与利用,有助于企业克服自身资源约束,实现从被动消化吸收到主动知识获取及资源整合的转变,因而组织搜索是企业实现能力重构及提升创新能力的逻辑起点。虽然很多文献研究了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但相关研究并不成熟,缺乏对能力重构这一关键变量及其关键作用的重视,亦缺少在技术跨越背景下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的研究以及基于动态仿真过程的分析。鉴于此,本文聚集于中国制造企业如何通过组织搜索实现创新能力演化和技术跨越这一问题,运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关键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路径机制,并通过结构方程和层级回归方法检验组织搜索、能力重构及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变量间的路径系数与作用机理,并运用仿真方法进行动态解析,为包括中国制造企业在内的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及技术跨越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文首先通过对技术跨越和企业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的回顾,对技术跨越的特征进行描述,对技术跨越的过程进行初步划分,界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内涵,指出了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性、路径依赖性、累积性和动态性特征,并对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重点探讨组织搜索及能力重构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关系,并据此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整合了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基于中国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分析了资源择取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共同影响,初步形成了组织搜索通过企业能力重构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框架。案例研究得出了几条重要结论:(1)组织搜索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前因变量,并且本地资源搜索与跨界资源搜索相互补充,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2)能力重构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直接原因,能力重构的两种形式——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相互补充,共同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演化。(3)能力重构是组织搜索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中介变量,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组织搜索、能力重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随企业处于技术跨越的不同阶段而发展变化。案例研究形成了组织搜索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组织搜索、能力重构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者间关系的重要命题,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及仿真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对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整合了组织搜索理论与能力重构理论,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企业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搜索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机理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搜索对能力重构有显着影响。组织搜索中的本地搜索对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均有显着影响;跨界搜索对能力进化和能力替代均有显着影响,然而本地搜索对能力进化有更显着的影响,跨界搜索对能力替代有更显着影响。(2)能力重构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有显着影响。其中,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大于能力替代的影响。(3)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均有显着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能力重构的完全中介作用而实现的,因而能力进化式重构与能力替代式重构是企业联结组织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重要“桥梁”。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文献梳理和企业调研,把企业技术跨越进程划分起步、追随、同步和领先四个主要阶段。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检验技术跨越阶段对组织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能力重构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以及在技术跨越不同阶段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在技术跨越四个阶段中,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技术跨越前两个阶段(起步及追随阶段),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较大影响,第三阶段(同步阶段)影响强度最大,第四阶段影(领先阶段)影响最小。能力重构的两种方式,即能力进化与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技术跨越过程中,能力进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断减弱,并最终(领先阶段)转变为负向影响;而能力替代在起步阶段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在追随阶段转化为正向影响,并在后两个阶段(同步及领先阶段)不断增强。调节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组织搜索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路径的演化规律。最后,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跨越的动态演化和系统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生物学隐喻方法,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隐喻为自组织演化与他组织演化的“共演”过程,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过程和企业技术跨越进程视为复杂系统的演变过程,基于达尔文主义的适应性演化思想和拉马克式的主动学习和变革思想,将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大系统分解为组织搜索与企业知识存量系统、能力重构系统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系统三个子系统,构建了二阶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通过组织搜索形成的新创知识和新增知识存量,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原因变量,通过能力重构不断促进组织常规演化和打破组织惰性是创新能力提升的直接动力。企业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技术跨越进程,即增加战略柔性及提升创新意愿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快速追赶和跨越。仿真研究从系统角度对组织搜索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及技术跨越的机理做出了更加深入、完整、全面的讨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必好[5](2016)在《创新驱动发展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重点研究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导向,首先分析我国科技创新所处阶段及其特征变化。基于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实践,探索建立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深圳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明,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创新驱动发展实践表明,开放式创新有利于实现技术持续进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进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市场配置资源,将会为企业带来更高技术创新效率。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企业不同的竞争策略,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带来差异化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中,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条件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既定要素投入获得最优产量水平。企业吸纳高新技术时,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效率的杠杆调节作用和要素集聚功能,吸引更多优质要素,提高要素利用水平。企业科技创新主要不足有,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较大差距,创新能力低,绩效考核评价导向发生偏离,商业模式创新滞后,协同创新明显不足。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投入产出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指标、科技创新主体的基本信息指标、R&D活动人员情况以及经费支出情况、科技创新成果及R&D活动产出情况等。评价中关村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以相应投入、产出、新技术价值以及市场规模为基础的,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深圳是以研发、品牌、技术服务为核心,创新活动覆盖全产业链,吸引人力资本等优质要素增加创意份额,由低成本扩张转变为技术领先优势。高技术企业是创新主体,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要素供求机制、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主体之间竞争机制作用下,科技创新要素价值得到体现,组合比例更加优化,实现较高技术附加值,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加速技术更新换代。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的配套政策。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是首要推动力量。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活动表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增长方式转换、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要素投入比例得到改善。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式创新,以相对较小的自主研发投入获得更多产出,获得更高技术创新效率。这是因为,开放式创新基本上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购买成果嫁接到生产环节,要素配置成本高,产出水平受到制约,难以大幅度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要素以效率为导向充分流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适度技术垄断能够吸纳、集聚更多研发资源,实现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效率会随着竞争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更加有利于厂商形成强烈的科技创新动机,形成强大创新动力。直接采用最新技术,技术创新效率获得快速提升,企业将会加大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起到知识创新作用,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体化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经济内生增长。大量知识创新成果一旦投入生产应用中,就能裂变、分化为多方向、宽领域的先进应用技术,推进技术扩散。技术成果会因为技术链衔接配套更加完善,减少中间试错环节,成果转化顺利实现。科研单位在协同创新中集成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高效率环节,健全市场竞争的选择机制,集聚更多公共科技创新资源。专业、精准、共享式科研平台有助于推出先导性、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实现高技术价值。技术应用到加工制造环节,加速与资本、人才以及原材料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融合,实现要素边际产出递增,达到内生增长效应。政府能够深化三者之间协同创新活动,主要是催化和放大作用,有效解决协同创新中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以及科技中长期规划、公共科教资源等公地管理问题。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缺陷,增加合作效益,激励协同创新各环节挖掘协同创新的潜力,发挥其增值功能。

张越[6](2015)在《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互动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以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为特征的技术创新日显突出。产业技术轨道跃升无疑会给原有产业技术体系造成冲击,同时也将带动产业技术体系的整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面对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竞争压力。我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战略大幅度提升了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各个产业迅速发展,并期冀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实现技术转化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然而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产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转变,资本流动更为快速且流向自由,贸易市场更为开放和自由,产业技术体系发展日益完善,产业技术储备容量增加使产业技术竞争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局面,我国产业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缺失使中国的各个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常常处于劣势。拥有领先技术的发达国家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更是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者。我国技术经济研究体系逐渐完善,且有关技术领域内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从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轨迹中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广泛的技术创新实践,以及对各种类型技术创新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变革性的并且具有经济效能的技术创新才能使技术创新主体获取卓越竞争优势,这种技术创新以技术轨道跃升为典型特征。技术轨道理论揭示了技术进步过程中技术、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使技术跨越成为了可能。本文以产业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技术轨道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跃升机理,分析其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建立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力的耦合模型,进而对我国36个工业产业近年来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提出了对策。本研究既充实了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轨道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性实际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业技术轨道具有技术的生命周期特性,影响产业技术轨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产业技术基础元素的水平,突变性技术创新的激发作用,产业对于外部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利用能力。(2)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的复杂系统,是产业中产生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社会经济网络。包括产业技术运行体系、产业技术转化体系、产业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外部环境。其整体演化能力是由每个组成部分的能力发生协同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产业技术体系演化具有规律性。(3)产业技术轨道跃升是向能级更高的方向实现的,衡量能级更高的维度是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强的经济效益转化能力。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内部动力有:技术机会、创新收益、技术积累、知识专有;其外部条件包括: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竞争环境;而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关键因素由技术因子和经济因子组成,二者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其中,技术因子包括产业现行技术主轨道的成熟度、技术基础与技术储备以及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因子则包括经济收益预期和经费投入能力。(4)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具有冲击与带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对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具有促进与约束作用,二者形成一个具有相互间复杂关系的耦合系统。(5)通过构建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耦合模型,最终对我国36个工业产业的耦合度进行实证研究,最终确定了5个耦合度大于0.7的良好耦合型产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基于技术创新理论、技术轨道理论基础等,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机理,分析了促进产业技术轨道形成和发展的生长点。提出了产业技术平行轨道理论,丰富了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理论研究的框架。提出能级的概念,及按轨道能级变化分析产业技术轨道跃升机制的研究思路。(2)在将产业技术体系定义为产生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社会经济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它的树形图结构,逐一分析了其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提出了衡量其演进能力的两个维度: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研究了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规律。(3)对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具有冲击与带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对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具有促进与约束作用,二者形成一个具有相互间复杂关系的耦合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耦合模型。(4)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设计了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和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计算了指标的权重;以灰色关联分析法为核心,运用SPSS软件与DPS软件相结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各产业耦合度的实证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研究的研究方法。

郑祖婷[7](2014)在《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主导产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产业技术创新对于国家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不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使得我国高度重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引进式技术跨越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有利于在理论上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体系,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探索一条从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到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总结并分析了技术跨越理论、技术溢出理论及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目前的研究状况;在上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研究其内涵、判定、三阶段架构、实现条件,提出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旋进路径,构建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31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大中型企业的引进式技术跨越能力进行评价;基于FDI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人才流动效应,提出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同一产业内企业间存在显性技术溢出和隐性技术溢出,指出企业间的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得出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构建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概念模型并提出路径假设;以天津市主导产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向天津市主导产业的企业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19.0和AMO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提出的路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研究结论: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能力由两层次构成;企业实施引进式技术跨越的过程中,在引进技术驱动力的助力下,客服跨越阻力,遵循曲线旋进路径;企业实现技术跨越,企业间的模仿学习、技术竞赛以及人才流动证实企业间存在技术溢出,企业间技术溢出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增加产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完善产业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证调研得出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为:企业引进技术后对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同行企业间存在较为显着的隐性技术溢出,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提升,最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葛强[8](2012)在《技术进步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技术企业成为促进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内外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对高技术企业的关注日趋上升。但是,目前针对高技术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影响因素、成长机理及其运行模式的一种定性描述上,而采取核心能力理论,借助成长动力系统模型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机制和运作模式进行量化阐述的文献资料却少之又少。高技术企业的关键动力源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技术进步上,鉴于这个原因,笔者以技术进步为线索,就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和管理路径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对企业成长相关理论文献的整理和疏导,为从技术进步这项关键动力源出发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据支撑和分析模式。对技术进步相关理论的梳理与分析,使得本文重新界定了高技术企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和本质,探讨了技术进步的知识本源和结构元素,并对技术进步的形成和演进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力源出发,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系统动力模型,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和高技术企业异质性成长的内在关联,指出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异质性根源于核心动力技术进步,进而从技术的生命周期角度深入剖析了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有显着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各构成要素以技术进步为平台并通过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发挥间接促进效应。本文认为,成长路径应该是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机制作用及变化的时空轨迹,成长路径选择则是在主观目标既定的条件下,确立如何构建、培育和优化相应的动力机制体系,使得企业成长的动力源与选择的成长路径均在可控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成长路径是企业成长动力系统持续作用的外在显现。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技术进步各要素对高技术企业成长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实证部分技术进步各要素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网络化成长路径、创新性成长路径、市场导向型成长路径和基于组织学习的战略导向型成长路径,并探讨了各成长路径的支撑条件与实现策略。本文新意之处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关键动力源出发,指出技术进步是促使高技术企业成长、形成异质性的关键动力和主要源泉,并基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2)对技术进步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采用实证的方式验证了技术进步及其各构成要素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3)界定了成长路径的内涵,认为成长路径是高技术企业成长动力系统持续作用的外在显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适合高技术企业成长的路径,即网络化成长路径、创新性成长路径、市场导向型成长路径和基于组织学习的战略导向型成长路径。

李莅[9](2010)在《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文中研究说明技术跨越作为技术创新的最高层次,虽然各国都在积极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但理论研究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兴起的。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深层次的技术跨越理论成果并不多见,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在解释并指导一国产业实现技术跨越方面,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技术跨越,构建产业技术跨越理论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论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刻画了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关联及其产业发展效应,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现象,论证了技术跨越主体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积累过程以及技术生态环境的构建,并归纳和比较了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模式。论文沿着产业技术跨越客体—主体—环境的分层研究与讨论,在企业与产业两个层面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后发国在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知识与市场资源,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完善本国产业技术生态环境,选择合理的技术跨越模式的基本观点。全文共分九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产业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是后续各章的研究基础。首先,从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里探寻技术跨越思想的来源;其次,对后发国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通过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后发优势理论、传统及现代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进行回顾,有利于从理论发展角度理清思路;再次,界定了产业技术跨越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赶超以及技术跨越;接着,利用前沿生产函数等分析工具对技术跨越的类型进行辨析;最后,对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三章,全球价值链中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发展。全球价值链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后发国企业既是全球价值链企业网络中的成员,更是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主体。本章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及产生动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涵,分析当代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跨越所处的国际分工背景;其次,从企业视角解构全球价值链,包括网络成员、网络结构、网络驱动力、网络治理方面的分析。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关联是全球价值链知识传递产生的核心概念,从关联的含义、关联的分类以及关联实现途径方面逐层展开。接着从产业层面分析全球价值链对后发国产生的影响,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目标冲突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技术进步效应。最后,基于技术跨越实现条件的文献回顾基础上,构建了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影响因素的菱形理论结构,并据此提出后续论文的分析框架。第四章,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作为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客体研究部分,本章从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知识与人才要素着手,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主体,技术扩散的特点与动因,技术扩散的渠道以及实现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最后引入一个评价全球价值链技术扩散的计量模型。第五章,技术学习与企业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与能力积累是后发国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前提和基础,本章是对技术跨越主体的研究。首先从概念上从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结构等概念进行综述,并对企业技术跨越和技术跨越能力的概念作了界定,同时设计了一个企业技术跨越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其次,本章阐述了后发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对于技术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接着利用加工贸易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具体嵌入方式,分析阶段性知识边界以及知识传递机制和技术扩散的具体过程。最后,结合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全球价值链的类型以及实现方式,分析全球价值链具体嵌入过程对企业技术跨越能力积累的影响。第六章,基于产业技术跨越的技术生态环境构建。本章作为技术跨越的环境研究部分,从全球价值链对国内市场需求、产业链完整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发,探讨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环境因素。首先从技术的环境属性、技术生态的主要特征以及技术生态环境的含义与构成,从概念层面阐述良好的技术生态环境对于该国技术能力积累的意义;其次,从产业链、技术链到产业技术链的系列概念相关性辨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技术链整合是实现技术跨越的必备条件。最后,提出构建有利于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术生态网络模式。第七章,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案例研究。本章通过对韩国CDMA产业以及印度软件产业技术跨越的案例研究,得出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需要得到政府扶持、技术标准确立、国内产业价值链完整性构建等结论。第八章,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模式。本章旨在归纳总结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模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每种模式的含义、实现形式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论述了技术跨越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在前面各章分析基础上总结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并对论文后续研究指出方向。

阳志梅[10](2010)在《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高技术企业以其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乃至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硅谷、第三意大利等集群经济的极大成功表明,高技术集群企业通过与相关的企业、组织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网络关系的网络化成长方式具有强盛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针对高技术产业特点和“新竞争”时代特征,探寻高技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理日益成为企业成长理论和集群理论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这一问题对于发展以高新区为载体的我国高技术集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为背景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理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理论、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企业成长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为本文从知识网络和企业知识能力视角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展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对知识网络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其特征、构成要素及其与集群企业成长的关联性进行深入探讨。然后,论文分析了企业知识能力与企业异质性的关系,认为企业知识能力是高技术企业的异质性成长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建立了“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企业成长”的高技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分析框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演进划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阶段,探讨了集群知识网络演进和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动态关系机理。在实证研究部分,论文运用SPSS 15.0与AMOS7.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国内典型科技园区高技术集群中的5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204份,实证分析了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各要素均通过企业知识能力的中介传递进而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最后,论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园区的高技术集群发展实践及集群知识网络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知识网络的我国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对策。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性创新:(1)顺承企业能力观和企业知识理论的核心要义,系统界定企业知识能力的内涵和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能力与高技术企业异质性的关系,指出企业知识能力是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源泉,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知识理论的分析框架;(2)融合产业集群理论、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在系统界定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性建立了“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企业成长”的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匹配的高技术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分析框架并详细阐述了其作用机理,这一分析范式在新竞争时代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适用性;(3)定量刻画了知识网络维度和企业知识能力维度,以国内典型科技园区高技术集群企业为样本,运用SPSS15.0与AMOS7.0对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证了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我国高技术集群实践和基于知识网络不同演进阶段提出了我国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对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二、中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内部障碍与对策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内部障碍与对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并购
        2.1.1 技术并购的概念界定
        2.1.2 技术并购的动因
        2.1.3 技术并购的模式
        2.1.4 技术并购整合研究
        2.1.5 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
    2.2 吸收能力
        2.2.1 吸收能力的概念界定
        2.2.2 吸收能力的前置因素
        2.2.3 吸收能力的测度
        2.2.4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
    2.3 创新绩效
        2.3.1 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
        2.3.2 创新绩效的测度
        2.3.3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2.4 研究述评
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资源基础理论
        3.1.2 知识管理理论
        3.1.3 动态能力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3.2.2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3.2.3 技术并购、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3.2.4 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假设
        3.2.5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创新的假设
    3.3 理论模型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
    4.2 样本筛选
    4.3 研究变量选取
    4.4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因子分析
    5.5 多元回归分析
        5.5.1 主效应分析
        5.5.2 中介效应分析
        5.5.3 调节效应分析
        5.5.4 分组回归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政府层面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制度复杂性视角下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1.1.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部署
        1.1.3 区域市场分割问题仍然严峻
        1.1.4 制度环境在技术创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重点
        1.3.5 章节安排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制度复杂性视角的起源与发展
        2.1.1 新制度主义理论
        2.1.2 制度逻辑理论与制度复杂性
    2.2 市场分割问题
        2.2.1 市场分割的现象
        2.2.2 市场分割的成因
        2.2.3 市场分割的后果
        2.2.4 市场分割的不同类型
    2.3 技术创业
        2.3.1 技术创业的界定
        2.3.2 技术创业的特点
        2.3.3 技术创业的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制度复杂性视角下的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3.2 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3.2.1 商品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3.2.2 资本品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3.2.3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3.3 知识溢出对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的中介机制
        3.3.1 知识溢出创业理论
        3.3.2 市场分割、知识溢出与技术创业
    3.4 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在不同经济地区的空间异质性
    3.5 企业家精神对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的调节机制
        3.5.1 企业家精神理论
        3.5.2 市场分割、技术创业与企业家精神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主要变量测度
        4.2.1 市场分割的测度
        4.2.2 市场分割的趋势分析
        4.2.3 技术创业的测度
        4.2.4 知识溢出的测度
        4.2.5 经济地区的测度
        4.2.6 企业家精神的测度
        4.2.7 控制变量
    4.3 技术创业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4.4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第5章 商品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5.1 商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主效应回归分析
    5.2 知识溢出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5.3 空间异质性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
    5.4 结果讨论
第6章 资本品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6.1 资本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主效应回归分析
    6.2 知识溢出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6.3 空间异质性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
    6.4 结果讨论
第7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技术创业
    7.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主效应回归分析
    7.2 知识溢出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7.3 空间异质性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回归分析
    7.4 结果讨论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商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抑制机制
        8.1.2 资本品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抑制机制
        8.1.3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抑制机制
    8.2 对策建议
        8.2.1 破解市场分割格局
        8.2.2 促进知识溢出创业
        8.2.3 平衡经济地区发展
        8.2.4 培育企业家精神
    8.3 研究局限
    8.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论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贸易摩擦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理论分析
    2.1 关键概念界定
        2.1.1 自主创新的内涵
        2.1.2 模仿再创新的内涵
        2.1.3 原始创新的内涵
    2.2 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相关理论基础
        2.2.1 自主创新与熊彼特创新理论
        2.2.2 自主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3 自主创新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2.4 自主创新与技术差距理论
    2.3 贸易摩擦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2.3.1 贸易摩擦、FDI与本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2.3.2 贸易摩擦、OFDI与本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2.3.3 贸易摩擦、IPR与本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2.3.4 贸易摩擦、贸易进出口与本土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
第三章 贸易摩擦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现状
    3.2 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模仿再创新投入的影响现状
        3.2.1 中国高技术产业模仿再创新投入总体现状
        3.2.2 中国内外资高技术企业模仿再创新投入现状比较
        3.2.3 中国高技术主要行业模仿再创新投入现状比较
    3.3 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投入的影响现状
        3.3.1 中国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投入总体现状
        3.3.2 中国内外资高技术企业原始创新投入现状比较
        3.3.3 中国高技术主要行业原始创新投入现状比较
    3.4 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现状
        3.4.1 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出总体现状
        3.4.2 中国内外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现状比较
        3.4.3 中国高技术主要行业自主创新产出现状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4.2 贸易摩擦对模仿再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4.2.2 脉冲响应分析
    4.3 贸易摩擦对原始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4.3.2 脉冲响应分析
    4.4 实证结论
第五章 应对贸易摩擦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
    5.1 化解贸易摩擦与解决研发经费困境的实现路径
        5.1.1 加强收益反馈与规模效益,提取新的研发经费
        5.1.2 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高技术中小企业有效融资
    5.2 防范贸易摩擦与推进模仿再创新的实现路径
        5.2.1 调整技术来源渠道,加强吸收消化能力
        5.2.2 转变投入重点,以“再创新”为核心
    5.3 规避贸易摩擦与加快知识产权形成的实现路径
        5.3.1 吸引研发技术人员,推动知识产权形成
        5.3.2 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培育自主核心产品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课题

(4)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技术追赶和技术跨越
        1.2.2 企业创新能力演化
        1.2.3 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1.2.4 能力重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第2章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2.1 企业技术跨越的过程与特征
        2.1.1 企业技术跨越的过程
        2.1.2 企业技术跨越的特征
    2.2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测量
        2.2.1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2.2.2 企业创新能力的测量
    2.3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
        2.3.1 创新能力演化的影响因素
        2.3.2 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2.3.3 能力重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2.4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的分析框架
        2.4.1 分析框架构建的依据
        2.4.2 分析框架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的要素分析
    3.1 案例研究的概念模型
    3.2 研究设计与方法
        3.2.1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3.2.2 数据收集
        3.2.3 核心构念的测量
    3.3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3.3.1 公司简介
        3.3.2 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和发展
        3.3.3 公司案例小结
    3.4 案例分析与研究命题
        3.4.1 组织搜索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4.2 能力重构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3.4.3 组织搜索、能力重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组织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4.1 组织搜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
        4.1.1 组织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4.1.2 组织搜索与能力重构的关系
        4.1.3 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4.1.4 能力重构的中介作用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设计
        4.2.2 变量测量
        4.2.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4.2.4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4.2.5 无反应偏误及共同方法偏误检定
    4.3 分析与结果
        4.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2 测量模型检验及结构模型检验
        4.3.3 整体模型的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
        4.3.4 模型的不变性检定
        4.3.5 中介效应检验
    4.4 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技术跨越阶段下组织搜索、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5.1 技术跨越阶段调节作用的分析框架
    5.2 跨越阶段对组织搜索与能力重构关系的调节
        5.2.1 研究假设
        5.2.2 实证分析
    5.3 跨越阶段对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
        5.3.1 研究假设
        5.3.2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演化的仿真分析
    6.1 理论模型与仿真方法
        6.1.1 仿真方法
        6.1.2 建模思路
    6.2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2.1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系统
        6.2.2 企业追赶过程的因果关系图
    6.3 模型假设和系统流图
        6.3.1 模型假设
        6.3.2 系统流图
    6.4 方程构建及有效性检验
        6.4.1 方程的构建
        6.4.2 模型有效性检验及评估
    6.5 仿真结果分析
        6.5.1 系统运行结果
        6.5.2 关键变量间关系的动态分析
        6.5.3 基于仿真模型的创新政策分析
    6.6 系统运行仿真结论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创新驱动发展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四节 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我国科技创新活动所处阶段及其特征
    第一节 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要求
第三章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第二节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第三节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 企业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主体作用
    第一节 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目标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主体的生产函数及特征
    第三节 技术创新效率引导产业转型发展
    第四节 政府以科技政策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的启示
第五章 企业开放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效率
    第一节 开放式创新概述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效率及价值实现
    第四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性研究
    第五节 实证分析及相关结论
第六章 市场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第一节 市场结构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二节 市场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导向作用
    第三节 技术创新效率机制的市场失灵分析
    第四节 寡头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后续研究方向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机制改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互动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产业技术相关研究
        2.1.1 产业技术的内涵
        2.1.2 产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
        2.1.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4 产业创新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2.2 技术轨道理论层面研究
        2.2.1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2.2.2 技术范式的理论研究
        2.2.3 技术轨道的理论研究
    2.3 技术轨道应用层面的研究
        2.3.1 企业技术轨道与产业技术轨道研究
        2.3.2 技术轨道与技术跨越的相关研究
        2.3.3 技术体系演进与技术跨越的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业技术体系及其演进的理论研究
    3.1 产业技术体系的概念
    3.2 产业技术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3.2.1 产业技术运行体系
        3.2.2 产业技术转化体系
        3.2.3 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3.2.4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3.2.5 产业技术体系的外部环境
    3.3 产业技术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4 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理论研究
    4.1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内涵
        4.1.1 产业技术轨道概念
        4.1.2 产业技术轨道的性质
        4.1.3 产业技术平行轨道理论及轨道强度
        4.1.4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涵义
    4.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实现过程及意义
        4.2.1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实现过程
        4.2.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意义
    4.3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机制研究
        4.3.1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内部动力
        4.3.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外部条件
        4.3.3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的关键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互动机理研究
    5.1 产业技术轨道与产业技术体系的互动理论基础
        5.1.1 产业技术轨道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异同点分析
        5.1.2 产业技术轨道与产业技术体系之间的关系
    5.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于原产业技术体系的影响途径
        5.2.1 对技术变迁理论的诠释及其对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的影响
        5.2.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中的知识溢出效应
        5.2.3 时间效率的作用
    5.3 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对产业技术轨道的影响途径
        5.3.1 制度变迁
        5.3.2 产业组织结构变革
    5.4 基于产业技术体系的产业技术轨道跃升战略研究
    5.5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交互耦合效应分析
        5.5.1 耦合原理及耦合系统构成
        5.5.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耦合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耦合模型及测度研究
    6.1 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力评价研究
        6.1.1 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1.2 指数综合评价法
    6.2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的测度模型研究
        6.2.1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6.2.2 指数综合评价法
    6.3 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耦合模型
        6.3.1 耦合性指标的确定
        6.3.2 模型分析方法及耦合模型的构建
    6.4 实证研究——我国工业产业耦合度的测算
        6.4.1 我国工业产业耦合度测算的指标确定
        6.4.2 数据处理与测算
    6.5 结果分析及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耦合关系的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7.1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现状研究
        7.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7.1.2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7.1.3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轨道运行现状分析
    7.2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现存问题
    7.3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能力的对策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点
        8.1.1 研究结论
        8.1.2 研究主要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始数据
附录二 指标权重分值计算问卷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7)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主导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技术跨越理论
        2.1.1 技术跨越的内涵
        2.1.2 技术跨越的模式
        2.1.3 技术跨越的路径
        2.1.4 技术跨越的条件、因素及机会窗口
        2.1.5 技术跨越的能力
        2.1.6 技术跨越研究综合评述
    2.2 技术溢出理论
        2.2.1 技术溢出的内涵
        2.2.2 技术溢出的效应
        2.2.3 技术溢出的形式及途径
        2.2.4 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2.2.5 技术溢出研究综合评述
    2.3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
        2.3.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含义
        2.3.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
        2.3.3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合评述
第三章 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研究
    3.1 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基本概念
        3.1.1 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内涵
        3.1.2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的判定
        3.1.3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的过程
        3.1.4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需具备的条件
    3.2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的路径
        3.2.1 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难度分析
        3.2.2 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旋进路径
        3.2.3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的旋进路径
    3.3 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能力评价
        3.3.1 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能力构成
        3.3.2 基于投入、实施能力的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能力评价
        3.3.3 基于三阶段架构的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能力评价
第四章 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影响机理及路径 假设
    4.1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4.1.1 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企业间技术溢出的机理
        4.1.2 企业间技术溢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机理
        4.1.3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4.2 从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概念模型
        4.2.1 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技术溢出的概念模型
        4.2.2 企业间技术溢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
        4.2.3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
    4.3 从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假设
        4.3.1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与显性技术溢出的关系及路径假设
        4.3.2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与隐性技术溢出的关系及路径假设
        4.3.3 显性技术溢出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及路径假设
        4.3.4 隐性技术溢出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及路径假设
第五章 基于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的实证研究
    5.1 天津市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5.1.1 天津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5.1.2 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5.2 实证研究的方法设计
        5.2.1 问卷设计
        5.2.2 变量度量
        5.2.3 数据收集与样本结构
        5.2.4 研究方法描述
    5.3 实证研究的数据处理和初步分析
        5.3.1 信度检验
        5.3.2 效度检验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1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确立
        5.4.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5.4.3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估
        5.4.4 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假设的验证
        5.4.5 结构方程分析小结
    5.5 实证分析的结果讨论
        5.5.1 企业实现引进式技术跨越与企业间技术溢出的关系
        5.5.2 企业间技术溢出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
        5.5.3 研究结论
第六章 引进式技术跨越下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以优化技术引进环境为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6.1.1 建立健全技术跨越政策引导机制
        6.1.2 完善财税金融、法律等相关政策
        6.1.3 确立人才引进和共享政策
    6.2 以企业引进式技术跨越为核心,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6.2.1 突出企业在技术跨越中的主体地位
        6.2.2 增强企业技术引进的活力
        6.2.3 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核心思想
        6.2.4 推动重大技术跨越的实现
    6.3 以技术溢出为途径,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6.3.1 打造企业技术合作平台
        6.3.2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6.3.3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8)技术进步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目标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企业成长问题
        2.1.1 已有文献的梳理
        2.1.2 企业成长的基本范畴
    2.2 关于高技术企业成长问题
        2.2.1 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2.2.2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规律
        2.2.3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路径
    2.3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
        2.3.1 高技术企业技术进步能力演化过程
        2.3.2 高技术企业技术进步能力演进的模式
3 理论分析及假设
    3.1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关系
        3.1.1 企业成长的动力系统分析
        3.1.2 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系统构成模型
    3.2 技术进步整体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3.2.1 基础技术水平与高技术企业的生存
        3.2.2 次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
        3.2.3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的持续成艮
    3.3 理论假设
        3.3.1 技术进步相关假设
        3.3.2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相关假设
        3.3.3 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企业成长关系内在关系图
4 实证分析
    4.1 实证设计
        4.1.1 变量设置
        4.1.2 样本收集
    4.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4.3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4.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4.3.2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4.3.3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5 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形成影响因素作用与路径形式
    5.1 成长路径选择的基本内涵
    5.2 技术进步各要素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的作用机理
        5.2.1 吸收能力对成长路径形成影响机理
        5.2.2 技术创新能力对成长路径形成影响机理
        5.2.3 延展能力对成长路径形成影响机理
        5.2.4 适应能力对成长路径形成影响机理
    5.3 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的主要形式及实现策略
        5.3.1 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主要形式划分
        5.3.2 网络化成长路径
        5.3.3 创新型成长路径
        5.3.4 市场导向型成长路径
        5.3.5 基于组织学习的战略导向型成长路径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
    6.2 主要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问卷调查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及简要述评
        二、国内研究状况与简要述评
        三、本文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产业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后发国技术跨越研究的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的生产力跨越发展思想
        二、依附论和依附发展论
    第二节 后发国技术跨越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
        二、后发优势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雁行模式及其理论拓展
        五、产业赶超发展战略理论新发展
    第三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基本概念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产业技术跨越的涵义
    第四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类型与关键要素
        一、前沿生产函数与技术效率
        二、效率增进型与技术创新型技术跨越的含义
        三、影响产业技术跨越的关键要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中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发展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
        二、分工的内涵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网络
        一、网络成员
        二、网络结构
        三、网络驱动力
        四、网络治理
    第三节 企业网络中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关联
        一、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关联的含义
        二、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关联的分类
        三、关联的实现途径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后发国的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冲突与和谐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效应
        三、产业技术进步效应
        四、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陷阱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理论分析框架
        一、产业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三、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的分析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
    第一节 技术跨越要素条件中的知识与人才
        一、知识要素与技术知识的主要类型
        二、人才要素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扩散主体——跨国公司
        一、技术扩散的程度
        二、扩散技术的适用性
        三、东道国获得技术的成本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特点与动因
        一、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主要特点
        二、技术来源方的推动
        三、技术接受方的拉动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渠道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FDI)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三、技术贸易与技术产品贸易
    第五节 全球价值链中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层面的影响
        二、企业层面的影响
        三、技术层面的影响
        四、全球价值链技术扩散计量模型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学习与企业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
    第一节 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跨越
        一、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
        二、企业技术跨越与技术跨越能力
    第二节 后发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
        一、技术学习的含义
        二、后发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
        三、全球价值链中企业间的知识传递方式
        四、技术学习与技术跨越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中企业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
        一、全球价值链类型对企业技术进步效应的比较
        二、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企业技术跨越的相关性
        三、嵌入与自主全球价值链对技术跨越能力影响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中国企业技术跨越的典型案例研究
        一、振华港机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创新
        二、华为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跨越
        三、万向集团的技术跨越
        四、案例研究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产业技术跨越的技术生态环境构建
    第一节 技术生态环境的含义及构成
        一、技术的环境属性
        二、技术生态的主要特征
        三、技术生态环境的含义与构成
    第二节 产业链、技术链及产业技术链的基本概念
        一、产业链的定义
        二、产业链中的产业关联效应
        三、技术链的界定
        四、产业技术链的含义
        五、产业技术链整合的意义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对技术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技术链整合的障碍
        二、国内市场需求成长的困境
    第四节 技术生态环境的构建
        一、破解技术生态环境构建障碍的政府与市场功能
        二、技术生态网络模式构建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后发国产业技术跨越案例研究
    第一节 韩国CDMA 产业技术跨越
        一、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
        二、韩国CDMA 产业技术跨越发展的历史回顾
        三、成功技术跨越的原因分析
        四、全球价值链中CDMA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五、案例启示
    第二节 印度软件产业技术跨越
        一、全球软件产业分工及技术发展现状
        二、印度软件产业技术发展路径
        三、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四、全球价值链中印度软件产业现状分析
        五、案例启示
    本章小节
第八章 产业技术跨越基本模式
    第一节 基于技术源获取途径的分类
        一、技术源的获取
        二、技术引进模式
        三、技术并购模式
        四、技术合作模式
        五、自主创新模式
    第二节 基于跨越主体的分类
        一、熊彼特假说与跨越主体
        二、大企业模式
        三、中小企业模式
        四、跨国公司模式
    第三节 基于技术跨越外部驱动力的分类
        一、理论依据
        二、市场主导模式
        三、政府主导模式
    第四节 产业技术跨越的模式选择
        一、后发国家实施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选择
        二、产业技术模式与技术跨越模式选择
        三、产业技术跨越模式的组合性
    本章小节
第九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缺陷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几个基本概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说明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知识网络研究现状
    2.3 企业成长的三种模式比较
    2.4 高技术企业成长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分析
    3.1 知识溢出与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
    3.2 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内涵与特征
        3.2.1 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内涵
        3.2.2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的特征
    3.3 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构成要素与维度划分
        3.3.1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
        3.3.2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的维度划分
    3.4 知识网络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关联性分析
        3.4.1 高技术集群本地知识网络:集群企业成长的支点
        3.4.2 全球知识网络嵌入:集群企业持续成长的杠杆
        3.4.3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的国际启示:硅谷的知识交流网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技术企业知识能力分析
    4.1 企业知识能力与企业异质性分析
    4.2 企业知识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4.2.1 企业知识能力的内涵
        4.2.2 企业知识能力的特征
    4.3 企业知识能力的维度划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机理分析
    5.1 理论模型构建
    5.2 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5.2.1 知识网络要素对企业知识能力的作用机理
        5.2.2 知识能力要素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5.3 知识网络演进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的关系分析
        5.3.1 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演进阶段划分
        5.3.2 初级网络形成阶段与高技术集群企业生存
        5.3.3 中级网络形成阶段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
        5.3.4 高级网络形成阶段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持续成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知识网络、企业知识能力与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实证研究
    6.1 研究模型与假设
    6.2 数据收集
        6.2.1 变量的度量
        6.2.2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
    6.3 研究方法的确定——结构方程模型
        6.3.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6.4 样本信度及效度检验
        6.4.1 样本数据的信度检验
        6.4.2 样本数据的效度分析
    6.5 SEM模型分析与评价
        6.5.1 初始SEM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6.5.2 SEM模型的修正与评价
        6.5.3 模型确定
    6.6 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
        6.6.1 假设检验
        6.6.2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6.6.3 实证结果的启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知识网络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策略
    7.1 我国高技术集群发展现状
    7.2 我国高技术集群知识网络分析
    7.3 基于知识网络的我国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对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中国高技术企业技术跨越的内部障碍与对策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D]. 陈思睿.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制度复杂性视角下市场分割对技术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D]. 倪嘉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贸易摩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D]. 李琳.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4]企业技术跨越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 胡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5]创新驱动发展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 王必好. 南京大学, 2016(08)
  • [6]产业技术轨道跃升与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互动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D]. 张越. 吉林大学, 2015(08)
  • [7]基于引进式技术跨越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以天津市主导产业为例[D]. 郑祖婷. 天津大学, 2014(05)
  • [8]技术进步条件下高技术企业成长路径及策略研究[D]. 葛强. 北方工业大学, 2012(10)
  • [9]全球价值链中后发国产业的技术跨越[D]. 李莅.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05)
  • [10]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研究[D]. 阳志梅. 中南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飞跃的内在障碍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