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防止口蹄疫传入泰国

柬埔寨防止口蹄疫传入泰国

一、柬埔寨严防泰国口蹄疫传入(论文文献综述)

谭展杭[1](2020)在《西安市鄠邑区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报告》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始终威胁着我国养猪业大发展,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避免疫病发生,减少死亡损失,为养殖业保驾护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和猪瘟(Classic swine fever,CSF)是较为常见的猪病毒性传染病,其中FMD始终是农业农村部要求强制免疫的疫病,CSF也是2017年之前强制免疫的疫病,它们的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研究首先采集2017年~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不同猪群血清样品,然后采用ELISA方法进行FMDV和CSFV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以查清辖区内猪群FMDV和CSFV的疫苗免疫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与此同时,在本研究进行期间,西安市鄠邑区暴发了一起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流行病例,因此本研究也对此病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如下结果。本研究采集了来自西安市鄠邑区规模化猪场1268份接种过FMDV和CSFV疫苗的猪血清样品,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1268份血清中,FMDV抗体阳性血清数为1004份,FMDV抗体阳性率为79.2%,其中,2017年~2019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5%、76.7%和77.3%;春季和秋季阳性率分别为79.8%和73.7%;检测的5个猪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84.6%、77.9%、76.1%和75.5%;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母猪及后备种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3%、71.5%、75.5%、86.6%和72.2%。采集的1268份血清中,CSFV阳性血清数为0,CSFV抗体阳性率为83.0%,其中,2017年~2019年CS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0%、81.9%和78.0%;春季和秋季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3%和87.1%;检测的5个猪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2%、88.2%、79.2%、76.9%和80.0%;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母猪和后备种猪的CS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6%、65.3%、83.5%、89.5%和82.1%。2018年11月27日,在西安市鄠邑区渭丰镇某一养殖小区发现疑似ASF病例。2018年12月2日20时,该病例经现场调查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检测,确诊为ASF。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响应,划定疫点疫区,依法发布封锁令,并对疫区内的生猪采取全部扑杀掩埋及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消灭病原的处理措施。本文总结了该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诊断过程,记录了病猪的临床表现,详细分析了导致该疫情发生的原因,制订并实施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疫情控制、消毒处理办法。该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理后经西安市农业林业委员会专家组评估验收合格,鄠邑区人民政府解除封锁非洲猪瘟疫区,最终使疫情得到控制。本研究检测接种FMDV和CSFV疫苗后血清抗体结果表明,西安市鄠邑区猪FMDV和CSFV总体抗体阳性率均超过了70%以上,符合国家强制性免疫抗体阳性率70%的标准。其中,FMDV抗体阳性率一直较高,说明疫苗免疫效果较好,而CSFV抗体阳性率自2017年~2019年逐年降低,但总体可控。研究结果对西安市鄠邑区的FMDV和CSFV疫苗防控提供了理论数据。同时,本研究总结了西安市鄠邑区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记录了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疫情控制、消毒处理过程,为我省乃至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提供材料。

质检总局[2](2015)在《质检总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文中提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5年第78号为全面建设法治质检,提升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的水平,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25号)的要求,质检总局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本次共清理规范性文件1027件。清理结果:截至2014年12月底,质检总局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849件,决定废止规范性文件33件。现予以公布,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废止。国家认监委、标准委和中国纤维检验局报送质检总局备案有效规范性文件145件。

金俊[3](2013)在《国际航行船舶传带医学媒介生物(蜚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进出口货物贸易量大幅度增加,国际间交往也日益频繁,国际航行船舶入出境的数量迅猛增长。蜚蠊作为一类重要的医学媒介生物经国际航行船舶传带入境的风险不断增大,如果传入并造成扩散,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甚至流行。本课题运用风险分析理论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目前国境口岸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传带蜚蠊的现况分析和风险识别,找出船舶传带蜚蠊的危险因素,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估指标并运用主观赋权法中的集值迭代法综合计算出权重系数,构建出初步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原理,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建立了国际航行船舶传带蜚蠊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实例应用,可以快速计算出船舶传带蜚蠊的风险值,并判断风险等级,有利于检验检疫人员快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卫生学措施进行处置,大大降低媒介传染病传入几率,为指导入境船舶媒介生物查验工作提供了量化直观的科学数据,也为建立国际航行船舶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本次研究将风险分析理念引入到检验检疫工作模式中,拓宽了检验检疫媒介监测等工作的思路和视野,有利于更加完善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风险评估工作。

郑海学,何继军,郭建宏,刘湘涛[4](2012)在《口蹄疫及其防控技术》文中认为一、口蹄疫简介人类对口蹄疫(FMD)第一次较为确切的记载出现于1514年。17~18世纪欧洲曾多次流行FMD,1839年传入英国,但直至1880年FMD泛滥成灾才引起科学家和官方的注意。此后欧洲经历了漫长的口蹄疫控制与消灭过程,直到1991年才基本上消灭了FMD。期间共有过1901-1912年、1919-1921年、1937-1939年、1950-1952年四次严重流行,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最

脱凌[5](2012)在《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所构建的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是涵盖我国及云南周边国家政策法规、合作协议、传染病疫情情况、动物疫情疫病情况、植物疫情疫病情况、食品安全及有毒有害物质情况、经济贸易情况、农业情况、卫生情况、机构设置情况、疫情疫病监测情况、联动联控防线合作情况、群防群控防线合作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和处理,为云南边境疫情疫病联防联控提供信息收集、信息存贮、信息管理、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功能的数据库系统。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思想是以国家认定的重大疫情疫病为对象,以我省拥有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疫情疫病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据,以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为手段,以风险分析评估、疫情预报预警和紧急应对预案为重点,面向各口岸联检单位、边境地州相关单位以及境外相关机构进行建设。数据库构建的理论依据包括档案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信息共享协同理论、风险分析评估理论、“3+1”防线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数据库构建的原则主要有先进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等。数据库构建的目标系统拟采用B/S架构,三层应用模式进行建设。利用MIDAS提供的分布式多层能力,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服务器。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技术、开发环境、开发方式与运行环境、开发工具与应用软件等。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功能分为整体功能和核心功能两部分。系统的整体功能涉及知识管理和利用领域、疫情疫病联防联控领域、数据库系统运行维护管理领域三大领域;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知识的采集、存贮、组织、管理与利用,对疫情疫病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风险分析、预警研判与防控应对,对口岸联检联防单位、边境地州市相关单位、境外相关机构的互通报、信息共享、多方互动与联合应对三个方面。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具有开放性、易维护性、灵活性、实用性、安全性、高效性、可管理性、服务性、协同性、共享性等;特点可概括为:科学完善的信息采集处理模型、全面支持多种信息来源渠道、全程支持信息整理录入流程、两大平台有机结合集成、多人协作完成业务应用几方面。面向云南边境的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架构主要由“检验检疫资源平台”与“检验检疫业务平台”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资源平台又具体包括以下8种类型:基础信息库、边境国家疫情疫病文献库、合作协议库、通报档案库、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库、疫情疫病监测数据库、应急预案库、疫情疫病历史归档库;检验检疫业务平台又具体包括:业务平台基础应用、疫情疫病信息上报、疫情疫病信息统计、疫情疫病风险分析、疫情疫病预警管理、疫情疫病通报管理、联防联控共享管理、疫情疫病预测管理、数据库系统管理9个子系统。面向云南边境的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有如下三点:1.检验检疫机构可以通过Intranet(内部网络)访问系统;2.联检联防机构可以通过Extranet(外部网络)或VPN(虚拟专用网络)访问系统,通过网络将各方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实现信息远程服务与业务协同交互;3.通过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权限管理、安全监控技术等实现信息安全性。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逻辑设计是根据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DBMS的特征,导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把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库模型的结构表示。数据库逻辑设计得到的数据库结构是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模型。数据库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学描述,是指数据库全局结构,能精确地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语义和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系统的物理设计是选择物理数据库结构,得到一个完整的、可实现的数据库结构。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范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关键字,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实现物理建库。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专题库、主题分类、知识条目管理,信息采集、上报、通报、预警、风险分析管理,归档管理和文档安全三个方面。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包括检验检疫业务设计、联防联控业务设计、群防群控业务设计、信息采集业务设计、知识管理业务设计、信息共享业务设计、疫情疫病预警业务设计、疫情疫病风险分析设计。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制度问题、技术问题、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员素质问题;数据库构建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有选择质量过硬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加紧标准规范的制定、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注重资源利用和共享,保护已有投资、保障人力资源等方面。本论文拟对云南边境疫情疫病“3+1”防线建设中的信息化支撑作用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系统需求与高层系统设计方案,同时也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云南边境疫情疫病防控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我国边境地区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进行有效的探索。

包静月,王志亮,王君玮[6](2009)在《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储备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外来动物疫病(Exotic Animal Diseases)是指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区业已发现,而目前尚未在我国发生或发现的动物疫病或者人畜共患病。这些疫病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边境互市、野生动物迁徙和媒介昆虫等途径传入,从而对国家动物和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产生威胁,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杨海燕[7](2009)在《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肉类产品国际贸易蓬勃发展,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对相关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一方面,主要出口国的生产者对贸易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主要进口国的消费者往往也依赖于进口的肉类产品来满足其日常消费需求。但是,在肉类产品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动物疫病也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横行。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生。动物疫病的反复爆发和流行,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很大。一方面,对肉类产品出口国而言,动物疫病疫情的发生将会大大降低其肉类产品及相关制品的质量,严重阻碍疫情发生国畜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在短期内将贸易优势条件迅速转化为劣势条件,给国内肉类产品的生产者带来沉重打击。另一方面,对肉类产品进口国而言,由于动物疫病的传染极快且危害严重,为防止动物疫病传入本国,保护民众和动物免受动物疫病的侵害,进口国会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控制措施,带来相关产品贸易的中止或中断,严重阻碍肉类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动物疫病“零风险”的管制态度,一旦一国发生动物疫病疫情,进口国将直接停止对疫情发生国肉类产品甚至全部动物产品的进口。伴随着进口禁令的实施,不少肉类产品进口国出于保护本国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稳定等经济动机和非经济动机的考虑,会趁其他国家发生动物疫病疫情的机会,以保护本国民众身体健康、保证公共安全、保障动物福利、保护环境等为由,颁布一系列针对动物疫病的十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执行近乎严苛的质量认证制度和检验检疫程序、延伸标准控制范围、采取非常复杂的出口企业注册备案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等管理控制措施,使疫情发生国相关肉类产品的进入难度增加,由此形成一系列由动物疫病管理控制措施所引发的严重的贸易壁垒。本文分析了重要国际组织、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动物疫病管理控制现状,运用国际贸易学理论,从贸易经济的角度分析动物疫病及其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深入剖析了由此产生的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宏观影响和微观影响。并以OIE着力控制的A类动物疫病——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因,并针对与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相关的动物疫病管控问题,给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动物疫病管理控制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伯强[8](2009)在《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口蹄疫、禽流感、疯牛病等重要动物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传播,不仅给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动物及其产品、人类、货物、运输工具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为动物疫情传播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和现实威胁,各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出台一系列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检疫措施来限制有关动物及其产品进口,其目的就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从国家的安全战略高度来看,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是国家动物检疫的重要环节,对抵御外来动物疫病入侵、保护农牧渔业安全、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态和经济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动物疫病,指本地区发生任何新的动物传染病,也就是说本地区目前不存在的、可能从外地传入的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对一个国家来说,所有可能从国外或境外传入、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任何动物传染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本地区或国家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2)本地区或国家曾发生但已得到扑灭或控制的动物疫病,或列入国家控制计划的动物疫病;3)本地区或国家虽已存在、但血清型不同的动物疫病;4)国外新出现的动物疫病;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的新变种;5)国外现有动物疫病出现流行病学显着变化(如突然爆发或大规模、大面积流行、发病率或死亡率显着提高、突破宿主种间屏障、变异等);6)人兽共患疾病。从动物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看,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须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才能进行传入发生,也就是通过特定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这些传播媒介可分为生物性的以及非生物性的媒介,具体包括染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包括野生动物、昆虫媒介)、生物制品以及被污染的人员、物品、运输工具、空气尘埃等。如何有效截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通过传播媒介传入疫情疫病,是外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关键。在进出口动物检疫中,国际上广泛采用OIE推荐的原则对进口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定性或定量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制订检疫准入条件和管理措施。早在19世纪70年代,牛瘟在欧洲的流行,人们加深对疫情传播的认识,纷纷采取扑杀、禁止进口等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正是基于人们对外来动物疫病的认识与防控,才推动了动物检疫的起源和发展,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历史实际就是动物检疫的历史。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了国际兽疫局(OIE),以便制订动物检疫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国际合作,预防、扑灭动物传染病和进行兽医学术交流并通报动物疫情。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制订SPS协定规范包括动物及其产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明确各成员国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最早起源于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目前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两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建立了包括法律法规、机构、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等一套完整体系,呈现以下特点:法规齐全、责任明确;风险分析和管理水平高;市场准入条件高,但较公开透明;成本效益评估控制疫病效果好;经费补偿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分摊;疫情公开透明;控制措施和标准规范;技术实力雄厚;执法严明。不仅有效预防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而且成功控制国内的动物疫情,得以不断把本国的优势畜牧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成功防控了痒病、牛海绵状脑病、非洲马瘟、非洲猪瘟、水泡性口炎、结节性皮炎、烈谷热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这些动物疫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成功控制并扑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瘟疫情。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途径有:自然传播、边境贸易或走私非法带入、运输工具或船舶、旅客携带物、邮寄物、正常贸易等。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不明确、执行不力;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技术力量不足;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协同执法力度不够等。从修订法规和标准、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指定进口动物口岸、加强口岸能力建设、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加强管理协调、确保防疫一体化、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对策建议。结合对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借鉴国外的先进防控标准、经验和技术,提出构筑境外控制、口岸检疫与国内防疫三位一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口岸外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从战略、策划与执行三个阶段安排外来动物病的预防与控制计划,既要对疑似或确认病例做出应急反应,也要参与疫病预防活动,包括动物疫病监测、阻止动物和肉类非法进口、改进养殖场和进出口的生物安全措施、普及农业生物安全教育,改善国家整体动物卫生状况,降低动物疫情疫病发生的风险。总体目标:将动物疫病防控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动物福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型口岸防控体系,使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不受动物疫病的影响,在保障国内各方面的需求前提下,促进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出口。

郭蔚[9](2007)在《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各国实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措施既是反欺诈、防止疫情疫病传播的卫士,同时也是自由贸易的障碍,属于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而国家间进行检验检疫合作是发挥检验检疫积极作用,避开消极作用的唯一办法。因此,中国与东盟开展检验检疫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合作也是可行的,可以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检验检疫协议为基础,以中国和东盟各国检验检疫组织机构为主体来进行。然而,中国与东盟开展检验检疫合作面临政体法制不同、疫情状况极端复杂、技术水平差异大及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和障碍,需要在相应领域付出艰苦努力。为此,提出了建立合作促进机制、建立信息通报体系、建立认证认可及标准化合作机制、组建合作协调机构等基础性措施,以及建立疫病跨境传播防控体系、建立便捷通关模式、加强技术援助和引入市场机制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陈昊阳[10](2007)在《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根据对近年来我国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种排位等数据及其在国际流行的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勾勒出当前我国重大传染病成因及发展的整体态势;其次通过梳理安全、人口安全及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源起,探究了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安全问题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根源;从安全的角度对重大传染病态势进行审视,展示了重大传染病与国家人口安全的紧密切合点:这种互动关系不仅表现在重大传染病对人口健康直接危害及对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还表现在人口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态势的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至针对某一人种的特异性致病物质可能产生的生物攻击假想;最后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问题,强调必须开展在包括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国家人口安全提供保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对于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人口安全问题更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大量的实证材料来分析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互动的内容、方式和影响;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既阐明重大传染病态势与国家人口安全互动的一般规律,又展示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认识重大传染病对我国国家人口安全的影响,是安全理论与疾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理论尝试。国际上新的安全理论的发展趋于“二元结构”,即“国家”和“人”成为两个平行的安全主体,国家只是安全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人类安全比国家安全更重要,这是本文采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人口的健康及社会的发展与对传染病的控制程度息息相关,提高全社会对传染病的认识是控制传染病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本论文最终目的所要达到的。

二、柬埔寨严防泰国口蹄疫传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柬埔寨严防泰国口蹄疫传入(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鄠邑区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免疫概述及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1.1 口蹄疫疫苗免疫概述
    1.2 猪瘟疫苗免疫概述
    1.3 非洲猪瘟流行及防控现状
        1.3.1 非洲猪瘟流行情况
        1.3.2 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西安市鄠邑区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2.1 试验材料
        2.1.1 检测样品
        2.1.2 检测试剂盒
        2.1.3 仪器设备
    2.2 抗体检测
        2.2.1 FMDV抗体检测
        2.2.2 CSFV抗原及抗体检测
        2.2.3 离散度计算
    2.3 结果
        2.3.1 猪FMDV抗体检测
        2.3.2 CSFV抗体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西安市鄠邑区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报告
    3.1 调查内容
        3.1.1 调查范围
        3.1.2 调查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及分析
        3.2.1 猪场概况
        3.2.2 人员流动及调运情况
        3.2.3 发病情况
        3.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
        3.2.5 实验室检测
        3.2.6 病因假设与分析
        3.2.7 疫情应急处置
        3.2.8 解除封锁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国际航行船舶传带医学媒介生物(蜚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3.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1.3.2 国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模式
        1.3.3 国内卫生检疫领域风险分析的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思路
2 医学媒介生物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2.1 风险与风险管理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2.1.3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
    2.2 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识别
        2.2.1 传染源
        2.2.2 传播途径
        2.2.3 易感群体
    2.3 船舶传带蜚蠊风险分析
        2.3.1 船舶传带蜚蠊的危害
        2.3.2 口岸传带媒介生物概况
        2.3.3 存在问题
        2.3.4 原因分析
3 船舶传带蜚蠊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调研方法和评估方法
        3.1.1 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
        3.1.2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3.1.3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3.1.4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3.2 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3.2.1 评估指标确定的原则
        3.2.2 确定评估指标
        3.2.3 确定指标评价等级
    3.3 各级指标的评判标准
        3.3.1 蜚蠊的分布
        3.3.2 蜚蠊的生物学特征
        3.3.3 蜚蠊传播疾病的能力
        3.3.4 输入载体的环境状况
        3.3.5 输入载体的运转状况
        3.3.6 预防控制措施
    3.4 分配指标权重系数
4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4.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4.1.1 线性加权综合法(或“加法”合成法)
        4.1.2 非线性加权综合法(或“乘法”合成法)
        4.1.3 替代法
    4.2 各级指标关联度
        4.2.1 一级指标与风险评估值的关系
        4.2.2 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评估值的关系
    4.3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4.4 应用实例及评价
        4.4.1 应用案例
        4.4.2 处置结果及评价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国际航行船舶传带蜚蠊风险评估体系专家咨询表

(5)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基础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必要性
        一、切实服务于"3+1"防线工作机制的实际需要
        二、实现检验检疫档案信息高效知识管理和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迫切需要
        三、加快检验检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可行性
        一、建立"3+1"防线工作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学术成果
        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疫情疫病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来源
        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思路、理论和原则、技术
    第一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思路
        一、以重大疫情疫病为对象
        二、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
        (一) 建立信息化服务检验检疫事业的保障体系
        (二) 打造电子检验检疫信息平台
        (三) 完成覆盖全省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三、以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为手段
        四、以风险分析、疫情预警和应对预案为重点
        (一) 风险分析
        (二) 疫情预警
        (三) 应对预案
        五、面向口岸联检单位、边境地州相关单位以及境外相关机构
        (一) 面向口岸
        (二) 面向联检单位
        (三) 面向边境地州相关单位
        (四) 面向境外相关机构
    第二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信息管理理论
        二、知识管理理论
        (一)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二) 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
        三、共享协同理论
        四、风险分析(评估)理论
    第三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二、可扩展原则
        三、安全保密性原则
        四、先进性原则
        五、科学管理性原则
        六、易维护性原则
        七、实用性原则
        八、可靠性原则
        九、标准化原则
        十、经济性原则
    第四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的技术手段
        一、数据库技术
        二、数据仓库技术
        (一) 面向主题(Subject-Oriented)
        (二) 集成化(Integrated)
        (三) 相对稳定(Non-volatile)
        (四) 随时间变化(Time-variant)
        三、数据挖掘技术
        (一) 数据准备阶段
        (二) 数据挖掘阶段
        (三) 结果解释和评估阶段
        四、知识发现技术
        五、开发环境、开发方式与运行环境
        (一) 开发环境
        (二) 开发方式
        (三) 运行环境
        (四) 开发工具与应用软件
第三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第一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功能
        一、云南检验检疫数据库的整体功能(三大领域)
        (一) 知识管理和利用领域
        (二) 疫情疫病联防联控领域
        (三) 数据库系统运维管理领域
        二、系统的核心功能(三个方面)
        (一) 对相关知识的采集、存贮、组织、管理与利用
        (二) 对疫情疫病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风险分析、预警研判与防控应对
        (三) 对口岸联检单位、边境地州相关单位、境外相关机构的互通报、信息共享、多方互动与联合应对
        三、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特点
        一、性能
        (一) 开放性
        (二) 易维护性
        (三) 灵活性
        (四) 实用性
        (五) 安全性
        (六) 高效性
        (七) 可管理性
        (八) 服务性
        (九) 协同性
        (十) 共享性
        二、特点
        (一) 科学完善的信息采集处理模型
        (二) 全面支持多种信息来源渠道
        (三) 全程支持信息整理录入流程
        (四) 两大平台有机结合集成
        (五) 多人协作完成业务应用
第四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架构和主要角色
    第一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架构
        一、检验检疫资源平台
        (一) 基础信息库
        (二) 边境国家疫情疫病文献库
        (三) 合作协议库
        (四) 通报档案库
        (五) 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库
        (六) 疫情疫病监测数据库
        (七) 应急预案库
        (八) 疫情疫病历史归档库
        二、检验检疫业务平台
        (一) 业务平台基础应用
        (二) 疫情疫病信息上报
        (三) 疫情疫病信息统计
        (四) 疫情疫病风险分析
        (五) 疫情疫病预警管理
        (六) 疫情疫病通报管理
        (七) 联防联控共享管理
        (八) 疫情疫病预测管理
    第二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主要角色和职责
        一、系统角色与职责
        (一) 知识管理与利用领域
        (二) 疫情疫病联防联控领域
        (三) 数据库系统运维管理领域
        二、用户角色和职责
第五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功能设计
    第一节 逻辑设计
        一、数据库系统
        二、目录服务系统
        三、消息系统
        四、网关系统
        (一) 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
        (二) 代理服务(Proxy Server)技术
        (三) 动态防火墙技术
        五、外部系统
    第二节 物理结构设计
        一、系统网络化应用
        二、信息安全性
        (一) 系统安全性需求
        (二) 系统的安全设计
    第三节 功能设计
        一、整体功能设计
        二、专题库、主题分类、知识条目管理
        (一) 专题库管理
        (二) 主题分类管理
        (三) 知识条目管理
        三、信息采集、上报、通报、预警、风险分析管理
        (一) 疫情疫病信息采集
        (二) 疫情疫病上报
        (三) 疫情疫病通报
        (四) 疫情疫病预警
        (五) 风险分析管理
        四、归档管理和文档安全
        (一) 归档管理
        (二) 文档安全
第六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第一节 检验检疫业务设计
    第二节 联防联控业务设计
    第三节 群防群控业务设计
    第四节 信息采集业务设计
        一、基础知识积累型采集
        二、疫情疫病信息监测型采集
    第五节 知识管理业务设计
        一、专题库管理
        二、知识入库及更新
        三、知识检索
        (一) 基于元数据的索引管理
        (二) 分类检索
        (三) 标引检索
        四、知识归档
        五、知识联系
        六、业务平台的知识创建入库
    第六节 信息共享业务设计
    第七节 疫情疫病预警业务设计
    第八节 疫情疫病风险分析设计
第七章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应用前景展望
    第一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问题
        (一) 整个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总体规划和设计
        (二) 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互联互通能力差,资源分散
        (三)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四) 应用系统建设不能满足检验检疫业务的发展需要
        (五) 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程度还很不够,需要进行整合和利用
        二、技术问题
        (一) 数据库软件系统质量问题
        (二) 数据库安全问题
        (三) 技术标准规范滞后
        (四) 质量缺乏控制
        (五) 网络和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力度不够
        三、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四、人员素质问题
    第二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中问题的解决
        一、选择质量过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DBMS)
        二、加紧标准规范的制定
        三、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建设
        四、加强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
        (一) 采用合适的网络安全技术
        (二) 数据备份与恢复
        (三) 加强安全管理体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注重资源利用和共享,保护已有投资
        六、保障人力资源
    第三节 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应用前景展望
        一、涵盖多方面信息
        二、实现全方位管理
        三、实现多种功能
        四、实现数据信息的有序安全管理
        五、及时为云南检验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提高业务办公效率
        七、实现资源整合,为建设信息化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八、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可以构建面向不同区域的疫情疫病监测与分析信息系统
        九、加强在法律法规、疫情疫病防控方面的合作交流
        十、做好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云南边境疫情疫病防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结语
附录一 定义、首字母缩写和解释
附录二 需求编号规则
附录三 模块编号规则
附录四 需求优先等级定义
附录五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验局机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7)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相关理论综述
        1.2.1 国际贸易理论模型
        1.2.2 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2. 动物疫病的管控现状及其贸易壁垒作用的成因分析
    2.1 动物疫病的管理控制现状
        2.1.1 国际组织对动物疫病的管理控制
        2.1.2 发达国家对动物疫病的管理控制
        2.1.3 我国对动物疫病的管理控制
    2.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的特点
        2.2.1 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2.2.2 合理性与保护性并存
        2.2.3 复杂性与歧视性并存
        2.2.4 灵活性与长期性并存
        2.2.5 低效率和有效性并存
    2.3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
        2.3.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的客观因素
        2.3.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观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
        3.1.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数量作用
        3.1.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价格作用
    3.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生产企业的微观影响
        3.2.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企业的短期影响
        3.2.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3.3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宏观影响
        3.3.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禁止效应
        3.3.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限制效应
        3.3.3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扭曲效应
        3.3.4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转移效应
    3.4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两面性
    3.5 本章小结
4.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世界禽肉贸易影响的量化分析
        4.1.1 变量和模型的选择
        4.1.2 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
    4.2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企业微观影响的实例验证
    4.3 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宏观影响的实例验证——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例
        4.3.1 禽流感管控措施对生鲜禽肉贸易的影响
        4.3.2 禽流感管控措施对深加工禽肉贸易的影响
        4.3.3 禽流感管控措施对世界禽肉生产的重整
        4.3.4 禽流感管控措施对世界禽肉消费的影响
        4.3.5 禽流感管控措施所引起的禽肉价格的波动
    4.4 几个重要结论
5. 应对动物疫病管控措施的贸易壁垒作用的有效策略
    5.1 借国际组织之力降低动物疫病管控的不利影响
    5.2 积极应对疫情做出肉类产业结构调整
    5.3 坚持完善现有的动物疫病管理体制
        5.3.1 完善动物疫病管控的法律法规
        5.3.2 改变分段管理多头监管的现状
        5.3.3 落实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5.4 实现动物疫病管理控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5.5 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动物疫病管理水平
    5.6 加快 HACCP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系统建设
    5.7 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建设
    5.8 强化肉类产品可追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8)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概述
    2.1 概念和范畴
    2.2 起源和发展
        2.2.1 世界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2.2.2 SPS协定
        2.2.3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2.3 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2.4 危害和影响
        2.4.1 对养殖业的影响
        2.4.2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2.4.3 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2.4.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4.5 对贸易的影响
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论
    3.1 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要素
    3.2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途径
    3.3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分析
        3.3.1 原则和优先顺序
        3.3.2 危害确认
        3.3.3 风险评估
    3.4 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与传入风险
        3.4.1 疫病诊断方法的选择
        3.4.2 检测方法与传入风险分析
    3.5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措施
        3.5.1 控制和降低释放风险的管理措施
        3.5.2 控制和降低暴露风险的管理措施
        3.5.3 特殊措施
    3.6 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典型案例
        3.6.1 高致病性禽流感
        3.6.2 蓝舌病
        3.6.3 非洲猪瘟
        3.6.4 西尼罗热
        3.6.5 尼帕病
4 国外对外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状况
    4.1 国际组织
    4.2 发达国家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状况
        4.2.1 美国、加拿大
        4.2.2 新西兰、澳大利亚
        4.2.3 欧盟
        4.2.4 主要特点
5 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5.1 法律法规
    5.2 主管机构和职责分工
        5.2.1 农业部
        5.2.2 国家质检总局
    5.3 我国开放的口岸状况
    5.4 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状况
        5.4.1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中截获疫情疫病情况
        5.4.2 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
    5.5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分析
        5.5.1 传入媒介分析
        5.5.2 传入途径分析
        5.5.3 进口动物检疫风险分析
    5.6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5.6.1 重大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5.6.2 其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5.7 存在的问题
        5.7.1 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执行不力
        5.7.2 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
        5.7.3 技术力量不足
        5.7.4 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
        5.7.5 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
        5.7.6 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
        5.7.7 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
        5.7.8 协同执法力度不够
6 有关对策和建议
    6.1 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6.2 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
    6.3 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
    6.4 指定进口动物口岸
    6.5 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6.5.1 加强一线能力建设
        6.5.2 严查从疫区进口动物和相关产品
        6.5.3 严厉打击非法进口渠道
        6.5.4 主动监测防疫
        6.5.5 加强旅邮检工作
    6.6 加强疫情疫病监控
        6.6.1 动物身份识别和追溯体系
        6.6.2 疫情疫病监控体系
    6.7 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
    6.8 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
    6.9 完善应急反应体系
    6.10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7 外来动物疫病应急实施计划
    7.1 目标
    7.2 重点控制的外来动物疫病名录
    7.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7.4 疫病控制策略
        7.4.1 疫病基本情况
        7.4.2 控制和扑灭的原则
        7.4.3 控制方法和原则
        7.4.4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影响的主要动物种类
        7.4.5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扑灭策略
        7.4.6 监控和应对措施
        7.4.7 补偿原则
    7.5 应急程序和反应
        7.5.1 战略层面
        7.5.2 策划层面
        7.5.3 执行层面
        7.5.4 应急反应
        7.5.5 应急反应状态与对应的反应级别
        7.5.6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实施应对关键步骤时间限制
    7.6 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与东盟开展检验检疫合作必要性与意义
    一、检验检疫工作的性质和内容
        (一)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概念和起源
        (二)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一) 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二) 检验检疫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三、中国与东盟开展检验检疫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国与东盟开展检验检疫合作的法理基础
    一、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相关规定
    三、中国、东盟各国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的组织机制
    一、中国检验检疫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
        (一)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运行现状
    二、东盟各国检验检疫机构设置及运行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的现状、问题及障碍
    一、中国与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现状
        (一) 中国与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二) 中国与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已显现出一定成效
    二、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一) 重复检验检疫
        (二) 制度、法律法规不同
        (三) 技术标准尺度不一、技术水平差距大
        (四) 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
        (五) 缺乏适宜的沟通途径和沟通机制
        (六)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和干预
        (七) 自贸区疫情疫病状况极端复杂
        (八) 东盟各国检验检疫机构林立、职能分散,中国很难与之对接
        (九) 一些双边协议条款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十) 某些东盟国家政府机构对部分所辖区域的控制力度不足,导致检验检疫合作困难
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加强检验检疫合作的对策
    一、促成合作所需的基础性工作
        (一) 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促进机制
        (二) 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检验检疫信息通报系统
        (三) 建立中国—东盟多边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合作机制
        (四) 三管齐下解决中国与东盟各国检验检疫部门间的对接难题
    二、合作的重点目标领域
        (一) 建立中国—东盟疫情疫病跨境传播防控体系
        (二) 加强中国与东盟食品安全合作,建立中国-东盟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三) 建立适应自贸区发展的中国—东盟检验检疫监管及便利通关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检验检疫合作所必需的工作
        (一) 加强中国—东盟区域内检验检疫技术援助
        (二) 建立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效机制,提升检验检疫合作水准
        (三) 重视并积极发挥检验检疫系统直属局的作用
        (四) 中国对自身优势善加利用,在合作中掌握主动
        (五) 完善中国、东盟各国检验检疫国内合作机制
        (六) 建立自贸区检验检疫合作人才储备库
        (七) 放开非关键领域的检验权,引入市场机制以寻求合作
    图5-2:合作面临的问题及障碍与合作对策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第一部分 前言
        1 课题的立意与背景
        1.1 对传染病的认识
        1.1.1 悲壮的历史
        1.1.2 残酷的现实
        1.1.3 堪忧的未来
        1.1.4 严峻的国情
        1.2 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1.2.1 隐蔽性
        1.2.2 特异性
        1.2.3 全球性
        2 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2.1 研究现状
        2.2 研究趋势
        2.3 研究的意义
        2.3.1 现实意义
        2.3.2 理论意义
        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理论研究
        3.2.2 实证研究
        3.2.3 其它方法
        3.3 难点与创新点
        3.3.1 研究的难点
        3.3.2 研究的创新点
        4 概念的界定
        4.1 传染病
        4.2 重大传染病
        4.3 人口安全
        4.4 国家安全
    第二部分 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
        1 我国传染病史
        1.1 中国古代关于传染病的记载
        1.2 中国古代对于传染病的防控
        1.2.1 顺应节气时令
        1.2.2 巫师巫术控制
        1.2.3 注意公共卫生
        1.2.4 医官巡诊施药
        1.2.5 及时处理尸体
        1.2.6 设置隔离机构
        1.3 中国古代传染病药物的研发
        1.4 中国古代的传染病防治立法
        1.4.1 主动预防,及时报告
        1.4.2 确立标准,谨慎诊断
        1.4.3 设立机构,强制隔离
        2 我国重大传染病流行的现状与特点
        2.1 我国当前传染病的总体情况
        2.1.1 2004年情况
        2.1.2 2005年情况
        2.1.3 2006年情况
        2.2 我国当前传染病的整体态势
        2.2.1 传染病总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2.2.2 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率变化趋势
        2.2.4 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病种排位变化
        2.3 我国当前重大传染病的态势
        2.3.1 艾滋病
        2.3.2 肺结核
        2.3.3 病毒性肝炎
        2.3.4 流感
        2.3.5 血吸虫病
        2.3.6 SARS
        2.3.7 鼠疫
        2.3.8 霍乱
        2.3.9 流行性出血热
        2.3.10 疫苗针对性疾病
        3 重大传染病的国际流行态势
        3.1 HIV/AIDS
        3.1.1 HIV/AIDS全球态势
        3.1.2 HIV/AIDS与高危行为
        3.1.3 中国HIV/AIDS现状和态势
        3.2 病毒性肝炎
        3.2.1 乙型肝炎
        3.2.2 丙型肝炎
        3.3 结核
        3.3.1 全球结核(TB)态势
        3.3.2 DOTS
        3.3.3 经费
        3.4 疟疾
        3.4.1 全球态势
        3.4.2 疟疾防控策略
        3.4.3 费用
        3.4.4 展望
        小结
    第三部分 从安全视角审视重大传染病态势
        1 安全的概念
        1.1 辞典中安全的定义
        1.2 学者对安全的定义
        2 传统国家安全观
        2.1 安全重心的转移
        2.2 国家安全的概念
        2.3 传统国家安全观
        3 非传统安全观
        3.1 非传统安全观的出现
        3.2 非传统安全观的定义
        3.3 对传统安全观的拓展
        3.4 相关的非传统安全观
        4 人口安全
        4.1 概念的提出
        4.1.1 “人口安全”与“人口问题”
        4.1.2 我国人口安全思想的形成
        4.1.3 人口安全概念
        4.2 内涵与外延
        4.2.1 人口安全的内涵
        4.2.2 人口安全的外延
        4.3 内外影响因素
        4.3.1 内部影响因素
        4.3.2 外部影响因素
        4.4 特点与首要性
        4.4.1 人口安全的特点
        4.4.2 人口安全的首要性
        5 从安全角度审视重大传染病态势
        5.1 后果的严重性
        5.2 打击的多样性
        5.3 范围的广泛性
        5.4 形成的复杂性
        6 当前对我国人口安全威胁最大的传染病
        6.1 结核病
        6.2 流感与禽流感
        6.3 艾滋病
        6.4 病毒性肝炎
        6.5 血吸虫病
        小结
    第四部分 重大传染病态势与人口安全的互动
        1 重大传染病对人口健康的直接危害
        1.1 全球情况
        1.2 我国情况
        1.2.1 显性方面
        1.2.2 隐性方面
        1.2.3 诱变基因
        2 重大传染病对人类发展的严重制约
        2.1 导致贫穷落后
        2.2 引发经济凋敝
        2.2.1 对经济的直接打击
        2.2.2 对经济的间接打击
        2.3 影响社会稳定
        2.4 造成移民恐慌
        3 人口因素对重大传染病态势的影响
        3.1 人口激增与流动
        3.1.1 人口的增长
        3.1.2 人口的流动
        3.2 生态改变与恶化
        3.2.1 气候变化
        3.2.2 环境恶化
        4 社会因素导致重大传染病快速传播
        4.1 全球化的生产方式
        4.2 不合理的社会行为
        4.3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4.3.1 加速生物进化过程
        4.3.2 长期滥用后果严重
        4.3.3 更新换代负担巨大
        5 生物攻击——传染病在人口安全问题上的极端表现
        5.1 特异性致病物质所产生的生物攻击
        5.1.1 相关概念
        5.1.2 战剂分类
        5.1.3 基因武器
        5.2 生物攻击—非传统安全的非传统特点
        5.2.1 生物攻击的现实性
        5.2.2 生物攻击的跨国性
        5.2.3 生物攻击的不确定性
        5.2.4 生物攻击的难防控性
        5.3 生物攻击对人口安全提出的新考验
        小结
    第五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
        1 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现状及对策
        1.1 提高全民认识,防重于治
        1.2 增强快反能力,注重培训
        1.3 改善医疗体系,逐步调整
        1.4 严格药品管理,应对耐药
        1.5 强化病源监测,摸索规律
        1.6 合理调整布局,整体防控
        1.7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水平
        1.8 推广疫苗应用,强制免疫
        1.9 出台政策引导,整合力量
        1.10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2 传染病防控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
        3 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中的难点
        4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国际合作防控
        4.1 联合国相关组织行动
        4.2 其他国际组织的措施
        4.3 国际及区域间的合作
        4.4 展望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柬埔寨严防泰国口蹄疫传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鄠邑区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及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报告[D]. 谭展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质检总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公告[J]. 质检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25)
  • [3]国际航行船舶传带医学媒介生物(蜚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 金俊.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4]口蹄疫及其防控技术[J]. 郑海学,何继军,郭建宏,刘湘涛. 兽医导刊, 2012(12)
  • [5]云南检验检疫档案信息数据库构建研究[D]. 脱凌. 云南大学, 2012(08)
  • [6]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储备现状[A]. 包静月,王志亮,王君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2009
  • [7]动物疫病管控措施对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 杨海燕.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8]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 张伯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对策研究[D]. 郭蔚. 广西大学, 2007(01)
  • [10]我国重大传染病态势及对国家人口安全影响的研究[D]. 陈昊阳.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柬埔寨防止口蹄疫传入泰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