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安全为标准从严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专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察司司长吴青海

以质量安全为标准从严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专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察司司长吴青海

一、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论文文献综述)

李羽凡[1](2015)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权限研究》文中提出食品,是每个人的生存与健康都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安全的食品,能够保障人们的身体维持正常的功能;相反,不安全的食品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可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问题。然而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爆发;为此世界各国都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通过立法进行严格的规制。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也屡屡发生,诸如大头婴儿、地沟油等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事件,对人民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形象等都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些严峻且令人恐慌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来改变现状。本文从监管主体出发,共有五方面的内容:绪论部分从我国食品当前的背景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食品安全状况作出了阐述,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等内容;概述部分是对与食品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明确。并结合相关的基础理论,对食品安全监管加以说明。同时,概括总结了食品监管的历程,为下文的研究作出铺垫;下一部分是对美、日、英三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与权限的介绍,从中总结出其优势;接下来是对我国监管部门与权限的介绍。分别指出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文通过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当前监管机构设置与权限的措施。本文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最直接和重要的内容就是一方面健全我国当前监管机构的设置,同时健全机构的权限建设;通过加强立法、机构设置、权限三个方面的工作,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本文提出,促进和保障刚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确定食品安全法的目标和原则、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制度;机构设置上,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能、提升检测部门的地位、建立监管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权限上,实施全程监管模式、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权。

白桦[2](2012)在《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赋予了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因此各级质监部门都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本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周口市各级质监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措施得力,加强监管和加大食品专项整治力度,狠抓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主体责任意识、安全保障条件和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周口市监督检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5%,分别比2008年(84.53%)、2009年(85.76%)提高了5.9和4.8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说明:这几年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形势总体是趋好的。目前,虽然经过全市各级质监部门的长期不懈努力,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水平以及监管工作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食品安全监管日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很多,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如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系,造成多头监管,缺乏统一的协调;也有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如法律上对小规模、作坊式企业监管职责不明确;受制于人员编制原因,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制约了食品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等等。根据目前周口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只有牢固树立“保安全就是保民生”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突出监管重点,严格落实国家各项食品监管措施,做好提升食品监管人员素质和检测技术设施等方面基础工作,全力帮助企业提升监管水平,促进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防范机制,同时辅以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科学引导,促进人民群众树立消费信心,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我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监管水平。

俞霞[3](2011)在《企业品牌维护中防伪机制构建的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指出假冒伪劣现象是当今影响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假冒伪劣品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隐患之一,引起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在自主品牌培育过程中,相对于假冒伪劣品牌产品带来的巨额利润,由于消费者观念不足,企业打假重视度不够,政府打假力度欠缺,假冒伪劣品牌产品的现象从未间断,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影响品牌形象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不法分子不顾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以各种方式盗用品牌商标等,获取不义之财,造成市场竞争程序混乱,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导致了“坏苹果驱逐好苹果”这种现象的不断发生,市场失灵,众多的“好苹果”深受其害,缺乏安全感。本文结合天津市打击假冒伪劣现象的具体实际,系统的分析了假冒伪劣品的内涵、产生的原因、社会根源及其治理对策,通过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等对我国假冒伪劣品的泛滥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且参照天津市品牌企业遭受侵害的方式以及国内外打假经验,围绕品牌培育的设计、试制、生产制造、销售和消费五流程,分析政府、企业自我维护、行业组织和公众在打假方面的作用,系统提出了在自主品牌培育过程中防伪打假机制的构建措施。论文的创新点:结合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打假资料对假冒伪劣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天津市品牌产品受到侵害的主要方式,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制假售假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通过大量案例对目前打假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一套防伪打假体系。

杨恒东[4](2009)在《保障食品安全法律与责任并行》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民关心、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新阶段。从"农田到餐桌",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影响百姓生活和健康,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大力协调领导,也需要行业协会研究指导,更需要广大的食品企业拿出实际行动。只有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汇聚力量,在法律和责任的道路上做出各自的努力,才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食品安全:在法律与责任的道路上"的高层论坛。来自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领导,以及来自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代表和着名专家学者、品牌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围绕《食品安全法》相关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刊记者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记者对论坛现场与会者的发言内容,依照录音进行归纳整理,部分内容作了删改。需要说明的是,内容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不妥之处,原宥是谅。

刘录民[5](2009)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中毒事件使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再次受到审视。食品安全已经被我国公众列为社会生活中最差的环节。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快速推进,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上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食源性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社会福利和生产效率。由于食品具有信任品的特性,在食品安全供给上存在着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问题,市场失灵就成为一种常态。解决食品安全“市场失灵”的办法就是用政府食品监管这只“有形的手”去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然而这些年的监管实践证明,政府监管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政府失灵”问题仍然困扰着社会各界。从理论上看,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机理还缺乏深刻认识,对食品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统一认识,食品安全的决定原理还不清楚,缺乏建立廉价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的途径和手段,特别是对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研究较少。诸如此类问题悬而未决,并已成为研究食品安全的重要课题。因而,研究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公共管理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实践背景下,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参照系统工程原理,按照监管体系的构成要素(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手段、监管效能改进)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分析食品安全监管的机理、模式与路径。按照逻辑关系,将论文分为10章。第1章导论。本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在食品安全供给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为了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需要政府进行监管。然而实践证明,政府监管也存在“失灵”问题。本论文按照系统工程思路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政府失灵”问题,目的是找出问题症结,提高监管效能。第2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食品安全的概念是研究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逻辑起点。论文对食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界定,厘清了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关系,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质量的组成因子,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食品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分析食品安全监管要以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政府监管理论为基础。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理由是解决食品供给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和负的外部性问题。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属于社会性监管。第3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本章从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体系)两个维度对美国、欧盟、日本、丹麦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要按照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自然过程和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专业能力整合我国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同时,我们应当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高效、科学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以适应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国际化的需要,用严密的监管体系筑起食品安全的“堤坝”。第4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成及其决策模式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三类外部要素和四类内部要素构成。我们假定外部因素是给定的,内部因素是监管者可以影响的因素。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食品安全水平是由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监管机构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本章在生命价值理论和消费者意愿支付(wilingness to pay)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方法,分析安全食品的生产者和需求者的决策模式,以及政府监管的决策模型。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三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共同决定了一个具体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第5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客体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现状,用“三聚氰胺”事件案例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着企业缺乏自律、监管制度漏洞、技术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产品责任模糊、监管体制弊端、法律执行不力等六个方面的困境。食品行业的总体特征与监管模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食品行业的总体集中度不高,只有啤酒、饮料等少数产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可以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全国制定统一的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对这些行业应主要实行以HACCP认证为主的监管政策;对于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应该以分散监管为主,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市场准入监管政策,把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第6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分析。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取决于监管机构之间的科学分工,还依赖于工作努力程度(Vigorous)和和能力强度(Capacity),即:监管绩效=监管态度×监管能力=监管态度×(监管者专业素质+技术装备+其他设施),用函数式表示为:P=f(V,C),式中的P代表绩效水平,V代表积极性、努力程度、责任心,C代表能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由9个相关部门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有5个部门。这些部门的职能配置在横向上存在着交叉和重叠,在纵向上存在着垂直、半垂直和分级管理混合的现象,基层存在监管真空。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导致监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原因首先在于我国的监管机构职能存在横向过宽、纵向层次过多的问题,人为地加大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其次是一些监管机构特别是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地方政府工作懈怠;其三是因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因此,要提高监管成效,应在国家一级强化监管职能,整合各部门的资源。缩窄横向监管幅度,调整部门职能分工。按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制和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控制理念,将以“过程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策略,调整为“以品种监管为主,过程监管为辅”的监管策略。同时,要从理顺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增加经费保障、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四个方面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第7章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与工具。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律手段、技术法规和食品标准手段、行政手段三类。在比较分析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构想,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能定位,建立层次清晰、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实际监管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各种手段的运用。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只有遵循整体化原则、优化与可行原则、决策科学化原则、组合效应原则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创造科学、适用、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本章着重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政策模式,运用风险决策矩阵进行分析,认为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应进行规范整顿,准许其限时间限地域生产,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也是最符合便利性、安全性目标要求的选择。提出了明确监管责任、创新监管制度、分级分类监管的政策思路。第8章食品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本章运用激励—控制理论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运用监管政策影响监管对象的实际过程。提出运用执法力度系数来衡量我国行政执法力度,我国质检系统2005年、2006年、2007年的执法力度系数仅为0.33、0.37和0.58,远远低于1.0的基本要求。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设计不完善,常常导致“大棒不痛、胡萝卜不甜”的局面。本章还分析了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危机管理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我国已经进入食品安全危机高发期,食品安全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信息的有限性、边界的模糊性、发展的非线性等特点,分析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式和我国的实践模式,提出从4个途径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危机理论研究与宣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二是加快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法制化进程;三是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四是优化危机管理流程,实现危机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第9章提高监管体系运行效能的方法探讨—绩效评估。政府监管机构领导不断被问责的事实启示我们,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较低。为了督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使其避免出现工作懈怠、玩忽职守、渎职等问题,论文研究筛选了一套监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应用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般理论和各地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并按照德尔菲法用SPSS分析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形成了包含三个维度、六个业绩领域、20个指标的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而为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第10章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应当从以下六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法》与原来已经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还比较差,需要将各个法律法规统一起来。此外还需要制定产品责任法,解决执法过程中对执法者的监督问题。二是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改革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其中涉及安全的内容分离出来,建立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三个层次定位明确、功能完备的制度体系;三是将政府部门独自监管转变为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相关力量共同参与的协作监管机制。短期目标是先对现在的分工进行调整提高中央权威,减少管理层次,缩窄管理幅度,完善监管网络;将8-9个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集中到农业、卫生(食品)、质检三个部门;长期目标是将消费者联盟(协会)、社会中介组织、舆论媒体、生产者纳入监管主体范围,实现监管对象的全覆盖。四是严格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将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纳入人大执法监督范围,加大民事维权执法力度,消除弹性(选择性)执法现象;五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小企业监管政策。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小企业、小作坊实行差异化监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灵活有效的监管政策;六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建立督促监管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的监督机制。食品安全监管过程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循环模式实现闭环管理,四个环节缺一不可。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要坚持透明、公开的原则,吸收消费者、生产者等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运用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体系,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能力。结论和展望。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严重的政府失灵现象,亟需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监管绩效水平;食品安全水平是由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政府三种因素或三方力量共同决定的;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缺失或运转失灵都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功效;重构与创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该采取6条政策;结合国情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组织协作监管的机制是提高监管效能的发展方向。

本刊记者[6](2004)在《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文中研究指明2004年1月1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标志着我国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查处无证生产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接着,又召开了查处无证生产五类食品工作宣贯会,专门就如何用好执法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做出了安排。这次全国性的五类食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其背景是什么?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

李明光[7](2004)在《集中力量打假抓源头 严格高效力争新突破 ——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 吴清海》文中研究表明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大力实施“打假治劣12365工程”,落实地方政府打假和质监部门从源头打假“两项责任制”,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竞争、投资环境做出了新贡献。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介绍,2003年“非典”期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6万人次,检查企业20.6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5万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9281万元,曝光了一

林垠[8](2003)在《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全国上下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文中指出 食品药品安全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国家相关部门历来十分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然而近年来,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制造出了多起震惊全国的食品药品制假中毒案件。为此,国务院于近期发出《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部门配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向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行为宣战。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筑起食品药品的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二、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权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概述
    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2.1.1 食品的概念
        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理学理论
        2.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
    2.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发展历程及监管现状
        2.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沿革
        2.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和权限的比较研究
    3.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和权限
        3.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立法
        3.1.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
        3.1.3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权限
    3.2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权限
        3.2.1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立法
        3.2.2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
        3.2.3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权限
    3.3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权限
        3.3.1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立法
        3.3.2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
        3.3.3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权限
    3.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和权限的现状及问题
    4.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的现状及问题
        4.1.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的现状
        4.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限的现状及问题
        4.2.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限的现状
        4.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限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和权限的完善
    5.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
        5.1.1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立法与实施
        5.1.2 确定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目标和原则
        5.1.3 强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制度
    5.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设置
        5.2.1 加强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
        5.2.2 提升食品检验部门的地位
        5.2.3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5.3 赋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必要的权限
        5.3.1 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
        5.3.2 增强对违法者的处罚权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近年来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状况
    2.1 当前安全监管条件下食品行业状况统计
        2.1.1 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数量统计分析
        2.1.2 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2.2 当前安全监管条件下食品质量状况
        2.2.1 食品生产质量稳步提升
        2.2.2 按产品合格率分析
        2.2.3 按检测项目分析
        2.2.4 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有保证
        2.2.5 葡萄酒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3 当前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部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3.2 制度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3.3 食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给监管工作埋下隐患
    3.4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潜在的风险
    3.5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制约了食品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6 检验检测人员、技术设施不能满足我市食品安全检测要求
    3.7 监管部门多而散,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3.8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3.9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长效机制
4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4.1 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突出监管重点
    4.2 促进企业提升质量意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4.3 帮助食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4.4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安全知识的科学引导
    4.5 要重落实,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各项食品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4.5.1 要严格落实生产许可制度
        4.5.2 认真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4.5.3 严格落实专项整治行动
        4.5.4 要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查处制度
    4.6 要重基础,重点推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
        4.6.1 要积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监管工作能力
        4.6.2 要加大技术机构资金投入,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4.7 要抓提升,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7.1 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4.7.2 帮助企业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4.7.3 要推进企业全面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质量安全档案建设
    4.8 要重长效,完善食品生产监管制度体系
        4.8.1 要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4.8.2 要建立完善应急制度
        4.8.3 要努力推动建立“依靠政府、联合部门、监管企业”的联动监管机制
        4.8.4 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4.8.5 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4.9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企业品牌维护中防伪机制构建的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研究概念界定
    2.2 知识产权理论
    2.3 品牌管理理论
    2.4 博弈分析
第三章 天津市企业品牌培育中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天津市自主品牌的现状分析
    3.2 品牌受侵害方式
    3.3 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外品牌打假做法及经验借鉴
    4.1 全球假冒产品现状
    4.2 国外品牌打假做法
    4.3 国外品牌打假经验借鉴
第五章 天津市自主品牌培育中防伪打假机制的构建
    5.1 防伪打假机制的构建原则
    5.2 政府机构打假
    5.3 企业自我保护
    5.4 发挥行业组织力量
    5.5 发挥公众力量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来源: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1.1.2 问题的表现:食品安全监管失灵
        1.1.3 问题的归结:监管体系的困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1.5.1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1.5.2 提出了食品安全水平决定的三元论
        1.5.3 提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构想
        1.5.4 筛选提出了评估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指标体系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品
        2.1.2 食品安全
        2.1.3 食品安全监管
        2.1.4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3.1 食品安全的外部性特征
        2.3.2 食品安全信息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称问题
        2.3.3 食品安全的公共产品特性
    2.4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系统工程理论基础
第三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
    3.1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1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控制框架
        3.1.2 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3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1.4 丹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2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2.1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2.2 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2.3 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3.3 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共同特征
        3.3.1 欧盟、美国、日本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的共同特征
        3.3.2 发达国家和地区监管体制的共同特征
    3.4 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3.4.1 有效整合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3.4.2 研究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总政策,优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
        3.4.3 积极寻求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社会力量协作监管机制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成和决策模式分析
    4.1 食品安全监管的体系结构和关键因素分析
        4.1.1 食品安全监管的外部影响因素
        4.1.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部要素
        4.1.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关键因素分析
    4.2 消费者行为的决策模式
        4.2.1 消费者安全食品消费决策的价值标准——生命价值
        4.2.2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有效需求——消费者支付意愿(WTP)
        4.2.3 消费者非经济理性决策对食品安全水平的负面影响
        4.2.4 消费者的知识约束和有限理性对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
    4.3 食品生产者行为决策模式
        4.3.1 食品生产者生产安全食品的成本分析
        4.3.2 食品生产者生产安全食品的决策方式
    4.4 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博弈模型
        4.4.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4.2 “经验品”食品市场一次博弈矩阵
        4.4.3 “经验品”食品市场重复博弈模型
        4.4.4 “信任品”食品市场博弈模型
    4.5 政府监管行为的决策模式
        4.5.1 政府监管行为对食品安全水平的影响机理
        4.5.2 食品安全监管的决策模型
    4.6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运行
第五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客体分析
    5.1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5.1.1 食品行业分类
        5.1.2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5.1.3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5.2.1 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性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5.2.2 食品企业违法生产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5.2.3 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5.2.4 我国的食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
        5.2.5 小企业食品安全隐患较多
    5.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5.3.1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5.3.2 食品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构不合理
        5.3.3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对政府监管的公信力下降
    5.4 案例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严峻挑战
        5.4.1 基本情况
        5.4.2 事件结果
        5.4.3 问题分析
    5.5 食品安全监管客体状况与监管模式的关系分析
第六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分析
    6.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现状分析
        6.1.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历史演变
        6.1.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6.2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改革与优化
        6.2.1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改革趋势和模式选择
        6.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改革模式
    6.3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
        6.3.1 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6.3.2 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6.3.3 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第七章 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与工具
    7.1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手段
        7.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概况
        7.1.2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7.2 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手段
        7.2.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
        7.2.2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7.2.3 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7.2.4 改革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路径
    7.3 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手段
        7.3.1 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生产许可制度)
        7.3.2 食品安全认证认可
        7.3.3 问题食品召回
    7.4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原则和思路
    7.5 案例研究:我国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政策分析
        7.5.1 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基本现状分析
        7.5.2 对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整顿面临两难选择
        7.5.3 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目标定位
        7.5.4 实现监管目标面临的约束条件
        7.5.5 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的决策矩阵模型
        7.5.6 规范提高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基本政策模式
第八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机制
    8.1 食品安全监管的惩罚机制
        8.1.1 食品安全法律处罚主体
        8.1.2 食品安全法律处罚尺度
        8.1.3 食品安全法律处罚力度
    8.2 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
        8.2.1 食品企业产品免检
        8.2.2 名牌产品评选
        8.2.3 质量信用体系的建立
    8.3 食品安全监管的危机管理
        8.3.1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
        8.3.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比较与借鉴
        8.3.3 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模式
        8.3.4 改进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途径
第九章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运行的绩效评估
    9.1 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实践与评估方法
        9.1.1 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9.1.2 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
    9.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和食品安全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
        9.2.1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9.2.2 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绩效评估现状
    9.3 食品安全监管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9.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9.3.2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9.3.3 终点(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相结合
        9.3.4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相结合
        9.3.5 用科学方法和程序筛选评估指标
    9.4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十章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0.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10.2 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10.3 建立食品安全协作监管机制
    10.4 严格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10.5 进一步完善食品小企业安全监管政策
    10.6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和权限研究[D]. 李羽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2]周口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 白桦. 郑州大学, 2012(09)
  • [3]企业品牌维护中防伪机制构建的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俞霞. 天津大学, 2011(05)
  • [4]保障食品安全法律与责任并行[J]. 杨恒东. 中国禽业导刊, 2009(14)
  • [5]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刘录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6]以质量安全为准则 严格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J]. 本刊记者. 监督与选择, 2004(01)
  • [7]集中力量打假抓源头 严格高效力争新突破 ——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 吴清海[J]. 李明光. 中国防伪, 2004(01)
  • [8]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全国上下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J]. 林垠. 医药世界, 2003(08)

标签:;  ;  ;  ;  ;  

以质量安全为标准从严监管无证生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实施——专访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察司司长吴青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